第五章 海洋水色遥感 - 海洋遥感PPT

合集下载

海洋与内陆水体高光谱遥感

海洋与内陆水体高光谱遥感

• 固有光学量(Inherent Optical Properties, IOPs)是指只与 水体成分有关而不随光照条件变化而变化的量,包括: (1)水分子的吸收系数aw、散射系数bw、散射相函数w; (2)Chl-a的吸收系数ac、单位吸收系数(Specific absorption coef.),散射系数bc、单位散射系数、后向散 射系数bb、前向散射系数bf、散射相函数; (3)黄色物质的单位吸收系数 (4)其他成分,包括无机物tripton, inorganic particle, mineral 、碎屑(detritus)等的吸收散射特性。 固有光学量中最重要的是单位吸收系数和体散射相函数。
水体成分的固有光学特性与模型
水体各成分的后向散射
遥感获得是水体后向散射的信息,因此水体成分的后向散射 特性对遥感反演模型的建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水体成分吸收特征
纯(海)水(w)、及典型的叶绿素(C)、悬浮 泥沙(X)、黄色物质(Y)的光谱吸收特征
二类水体固有光学特性
国际上普遍认为,二类水体固有光学特性与 大洋水体的主要差异在: (1)区域性悬浮泥沙的吸收与散射特性; (2)在高泥沙含量区的叶绿素吸收特性与大洋 水体的叶绿素有一定差异; (3)黄色物质光谱吸收特性也有很强的陆源变 化,主要体现在式(3.7)中e指数的S上。 aY()=aY(0)exp[-S(-0)]

遥感概论PPT课件

遥感概论PPT课件
第13页/共88页
☆ 大气的折射与反射:大气的折射率与大气密度有关,密度 越大折射率越大。因而,电磁波(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 轨迹是一条曲线(P31,F2.17)。
大气反射主要发生在云层顶部,并与云量密切相关。
☆ 大气窗口:将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 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 要有: 0.3 ~ 1.3 μm
洋面及陆表温度
6
1.58 ~ 1.64
作物水分及地表温度
7
0.43 ~ 0.48
海洋水色
8
0.48 ~ 0.53
海洋水色
9
息。
扫描宽度:2800公里
分辨率:星下点1.1公里,边缘部分4公里
NOAA气象卫星的光谱特征:
波段序号 波长范围(μm)
光谱效应
1
0.58 ~ 0.68
白天云、地表
2
0.725 ~ 1.0
云、水泥、植被、水
3
3.55 ~ 3.93
火灾、夜间海温
4
10.3 ~ 11.3
海、陆、云顶温度
5
11.4 ~ 12.4
海、陆、云顶温度
第22页/共88页
相关资料: NOAA ( National Oceanic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 是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英文缩写。 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 (TIROS-1),奠定了气象卫星业务系统的技术基础。现在, 极轨气象卫星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第三代极轨气象卫星 TIROS-N 于1978年10月13日发射成功并开始运行。这个系列 共有11颗卫星:TIROS-N / NOAA-A 到J。NOAA极轨气象卫 星系列发射前以字母标号,入轨运行后以数字标号代替,如 1984年12月12日发射的NOAA-F 运行后更名为NOAA-9。 NOAA 极轨气象卫星采用双星运行模式,单号星从南向北飞, 经过赤道时间为地方时14:30;双号星从北向南飞,经过赤道 时间为地方时07:30。目前,在轨运行的是NOAA-13、 NOAA-14和 NOAA-15(据悉,未能正常工作)。

海洋水色遥感器发展趋势初探

海洋水色遥感器发展趋势初探

海洋水色遥感器发展趋势初探

刘良明,祝家东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9)

收稿日期:2010-01-29

修订日期:2010-05-05

基金项目: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高校重大科研平台用于本科生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模式研究与示范 (编号:

200901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巨灾应急救援信息系统集成与示范 (编号:2008BA K49B07)。

作者简介:刘良明,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M ODIS 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负责人,环境与灾害遥感研究所所长。E m ail:lm_liu69@

摘要:海洋水色遥感技术是近年兴起的海洋探测技术。它通过各种遥感平台上的探测器对海洋表面的水色进行探测,反演出海洋水体中的叶绿素浓度、泥沙含量及黄色物质浓度,进而得到关于海洋的各种信息。本文介绍了未来几年的星载海洋水色遥感器,并将其与第二代海洋水色遥感器进行了初步对比,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色遥感器;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第二代海洋水色监视仪;地球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海洋和陆地颜色仪;第二代全球成像仪;超光谱成像仪;水色水温扫描仪

doi:10.3969/j.issn.1000-3177.2011.02.021

中图分类号:T 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77(2011)114-111-09

Preliminary Study on Trend of Ocean Color Sensor Development

L IU L iang ming,ZHU Jia dong

(完整版)海洋遥感总结

(完整版)海洋遥感总结

1. 狭义广义遥感狭义遥感:主要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利用电磁波进行遥感)广义遥感:利用仪器设备从远处获得被测物体的电磁波辐射特征(光,热),力场特征(重力、磁力)和机械波特征(声,地震),据此识别物体。(除电磁波外,还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两者探测手段不一样

2. 遥感技术系统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纪录和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3. 遥感的分类

(1)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2)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4. 遥感的应用内容上可概括:资源调查与应用、环境监测评价、区域分析规划、全球宏观研究

5. 海洋遥感的意义

(1)海洋气候环境监测的需要海洋占全球面积约71%,海洋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厄尔尼诺、拉尼娜、热带气旋、大洋涡流、上升流、海冰等现象都与海洋密切相关。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

(2)海洋资源调查的需要海洋是人类最大的资源宝库,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促使人们采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调查研究

海岸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海岸带资源的相关调查对于沿海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非常重要

(3)海洋遥感在海洋研究中的重要性海洋遥感具有大范围、实时同步、全天时、全天候多波段成像技术的优势可以快速地探测海洋表面各物理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它是20 世纪后期海洋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学科之一。

第五章海洋水色遥感-海洋遥感

第五章海洋水色遥感-海洋遥感
其中λi,λj 分别为接近叶绿素吸收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波段;λm,λn 分别位于
叶绿素吸收峰的两边,是次级波段。
针对HY-1 COCTS和SeaWiFS:
反演公式:
•2024/3/24
5.4 海洋水色要素浓度反演
(1)叶绿素浓度反演
c.经验算法(NSOAS模型)
该模型与Tassan模型类似,但采用的波段510nm
- 从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中消除大气的影响,获
得包含海水组分信息的海面离水辐射度。
• 生物光学算法
- 根据不同海水的光学特性与离水辐射度之间的
关系,估算有关的海洋水色要素。
•2024/3/24
5.1 概述
4.海洋水色遥感的几个基本概念
• 海洋水体分类
根据Morel等提出的双向分类法,可分为:
- Ⅰ类水体:光学特性主要由浮游植物及其分解物决定;
1.反演海洋水色要素需考虑的因素
(1)水色遥感图像的大气校正;
(2)多种水色要素对离水辐射度的共同贡献;
(3)运动的海水对水色要素反演的影响。
•2024/3/24
5.4 海洋水色要素浓度反演
2.海洋水色要素的反演方法
• 经验公式法
-通过测量水体表面的光谱辐射特征和水中各水
色要素的浓度,建立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第五章 海洋水色遥感
概述
海洋水色遥感机理

海洋遥感监测技术

海洋遥感监测技术

渔民可以根据长期的捕捞经验对鱼类在某些区域集群
做出判断 , 但根据这些经验所指示出的渔场范围有限,
而且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卫星遥感可以实现对海洋信息大范围、高精度全天侯 的同步采集 , 在渔场环境分析和渔情分析预报方面有极
大的优势
14.3.2 卫星遥感在海洋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海洋污染源主要两大类 : 一是石油污染, 包括船只排油、溢油事故、海上油井泄漏等; 二是污水 , 包括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当流入海洋的污水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时 , 将使海洋生物受重
卫星水色扫描仪在长江口发现赤潮
红色点为反演得到的赤潮区
(2)遥感海上溢油监测
海上溢油的监视和遥感监测的基本方法
航空遥感监测
卫星遥感监测
原理
海洋溢油会改变海水的物理性质。油膜和海水之间在热 辐射以及对太阳光的反向、散射、吸收方面的差异,导致卫
星影像资料中灰度值的不同,使卫星影象在颜色、纹理等方
面产生差异。只要掌握各种油污的反照率和热辐射的光谱特 征,就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分辨出油污。所以,利用卫星 数字化影象解译海洋溢油的技术理论根据是充分的。
在深入反复研究利用卫星资料进行赤潮监测方
法基础上,成立赤潮监视业务试运行组,形成卫星
资料接收、处理、赤潮监视专题图发报一条龙。
1998年以来,准实时监视到发生在我国黄渤海、

海洋声、光学及海洋遥感

海洋声、光学及海洋遥感

海洋声学
• 海底的声反射和散射,主要和沉积物的分层结构 有关,也与海底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若海底表 层中的声速底于其上海水中的声速,这种海底称 为低声速海底;反之,则称为高声速海底。 • 一般说来,前者的反射本领低于后者。海底的声 反射损失,一般随声波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它和 声波入射角的关系与海底类型有关,对于低声速 海底,有一个全透射角,声波在此角度下入射, 多数声能透射入海底;若为高声速海底,则存在 一个全反射角。
海洋光学
• 海洋光学的发展目的与近代光学的发展密切相 关:光电子学方法是海洋光学测量的主要手段 ,激光技术的发展,例如可调谐激光、水中新 型蓝-绿激光、高时间分辨率激光技术等,已 成为海水激光光谱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发展海 洋探测激光雷达的技术基础。 • 近代光学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理论,为海洋中 光信息传递的研究及随机量的统计分析研究奠 定了基础。
• 强干扰: • 声波受波动海面的反射,或者穿过温度呈微观 不均匀的水团时,其信号强度和相位都会发生 起伏。海洋内波对声的传播影响很大,会引起 声波大幅度的缓慢起伏。由于海面波浪、涡流 、海洋生物发声,水下火山爆发或地震,海水 分子的热运动和航船来往等原因,使海洋中存 在噪声,它是声呐的一种强干扰。
海洋声学
• 初步解决: • 声学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声波 在海中的传播规律,研究温度、盐度、风浪、 海流、内波、海底类型和海中悬浮物等因素对 声波传播的影响,以便更好地获取和识别声信 号。 • 声波在深海中的传播规律,已有系统的理论, 但在浅海中传播时,由于海底和水文条件的多 变性,理论计算很困难,应用了电子计算技术 之后,一些相当复杂的浅海传播问题,已得到 初步解决。

海洋水色遥感

海洋水色遥感

ISSN100922722 CN3721118/P

海洋地质动态

Marine Geology Letters

第25卷第10期

Vol25No10

文章编号:100922722(2009)1020036206

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陈 军1,2,权文婷3,周冠华3,温珍河1,2

(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

3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

摘 要: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是地质勘探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是正确认识地质构造的重要手段,从而为油藏模拟提供科学的依据。在与Arcengine技术的支持下,结合地质构造数据特征及其应用要求,设计实现了地质构造三维分析与可视化系统。试验结果提供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多角度显示手段与几种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从而有助于研究人员准确快速掌握地质构造信息,为进一步的地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P618.02 文献标识码:A

地质对象相比于地理对象而言,具有平面分布、Z值变化连续、内部信息不完全(或者称地质对象是灰色的)和数据采集代价大等特点[1]。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习惯于用二维地图产品来抽象形成大脑中的三维地物,这给许多地学专家进行地学分析带来极大不便,单靠二维信息无法较好地描述地质体的三维结构。为此,多年来地质工作者一直关注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及建模技术[2]:1992年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和欧洲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成立了Seg/Eaeg3D建模委员会,开展了3D建模工程;1997年在巴塞罗那召开的国际数学地质会议上,Graeme和Bonham等强调地质材料

海洋遥感(OceanicRemoteSensing)

海洋遥感(OceanicRemoteSensing)

海洋遥感(OceanicRemoteSensing)

第十一章海洋遥感(OceanicRemoteSensing)

概述(Summary)

一、海洋遥感及空间海洋观测历史背景(Backgroundofremotesensingandspatialoceanobservation):

1.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man-madesatellite)。

1960年NASA (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美国宇航局)发射了第一颗电视与红外(infrared)观测卫星。

1961年美国水星(Aqua)计划。

1973年Skylab证实了可见光(visiblelight)和近红外(nearinfrared)遥感对地球连续观测的能力。

1975年GEOS-3卫星高度计(SatelliteAltimeter)。

2.NOAA(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美国海洋大气局)

1972-1976发射NOAA-1,2,3,4,5卫星,装载了红外扫描辐射计(infraredscatteringradiometer)和微波辐射计(microwaveradiometer),估计海表温度(seasurfacetemperature)、大气温度(atmospheretemperature)、湿度剖面(moistureprofile)。

1978NASA发射了三颗卫星,喷气动力实验室(JPL)研制的SeasatAGoddard空间飞行中心(GSFC)研制的TIROS-N和Nimbus-7卫星

海洋遥感概述

海洋遥感概述
海洋遥 感
组长 王昊昱 ppt制作 雒茜茜 隋福杰 王翠翠 演讲 王翠翠
目录
海洋遥感的含义 海洋遥感的特征 海洋遥感的图像分析 海洋遥感应用及成果 中国海洋遥感的发展及其成果
什么是海洋遥感?
• 海洋遥感(ocean remote sensing)利用传感器 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观测,以获取海洋景观 和海洋要素的图像或数据资料。 • 海洋遥感是一门交叉学科。
4.通过卫星遥感手段达到对全球范围的海洋进行 实时、全方位和立体监测,能够获得稳定可靠 的多种长期观测资料。 5.卫星遥感数据与传统海洋学现场观测数据是互 补的关系。 因为能够获取长时间、大范围、近实时和近同 步监测资料,卫星遥感在海洋监测和研究中正 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海洋遥感现状
优点
目前遥感技术已应用于海洋学各分支学科的各 个方面 海洋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内波、中尺度涡、 大洋潮汐、极地海冰观测、海-气相互作用等 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 如气象卫星红外图像,直接记录了海面温度 的分布,海流和中尺度涡漩的边界在红外图 像上非常清晰。 • 利用这种图像可直接测量出这些海洋现象的 位置和水平尺度,进行时间系列分析和动力 学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不足
某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力还 不能满足需要,很难做到定量测量; 有的遥感资料不够直观,分析解译难度 很大; 传感器主要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穿透 海水的能力较弱,很难直接获得海洋次 表层以下的信息。

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辐射模式研究

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辐射模式研究

ref:《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辐射模式研究》
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辐射模式研究 -- 水色遥感机理
• 太阳光通过大气的瑞利散射和气溶胶散射,其中一部分返回到卫星水 色扫描仪,一部分朝前直射和漫散射到大海面。 • 到达海面的直射光,其中一部分由于镜面反射到达卫星水色扫描仪, 另一部分经过水面折射穿过水面,到达次表面。又受到水色因子的散 射,后向散射部分经过水面折射离开水面,到达卫星水色扫描仪。进 入次表面的另一部分,继续向下到达水底反射回扫描仪。
• aw和Kw为纯水时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ac,gc为单位浓度下叶绿 素(悬浮泥沙或黄色物质)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Cc为水体中叶绿 素(悬浮泥沙或黄色物质)的浓度。
ref:《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辐射模式研究》
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辐射模式研究 -- 辐射传递模式
• 荧光辐射率为:
Lwf Fu () Tu (v ) tu (v ) / Q
ref:《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辐射模式研究》
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辐射模式研究 -- 水色遥感机理
• 通常,可见光不可能到达海洋底部,所以最后一项Lb(λ)可以忽略。 • 因此只需要求得Lr(λ)、La(λ)、Lsr(λ)、Lw(λ)就可以通过模拟计算得到 水色扫描仪的总辐射量Lt(λ)。
ref:பைடு நூலகம்卫星海洋水色遥感的辐射模式研究》
Lw Lws Lwf

水色湖泊遥感

水色湖泊遥感
结论:剔除大气影响在湖泊水色遥感反演中尤为重要,也是水色遥感的 关键所在,而离水辐亮度的关键在于气溶胶散射项的计算。
大气校正算法
一类水体:通用GORDON标准算法 陆地遥感大气校正方法:LOWTRAN、MODTRAN、5S、6S、ACORN、FLAASH、 ATREM以及HATCH等; 评价:这些模型算法需要复杂的参数,实时遥感大气校正困难,难以实现大 气校正的业务化运行 为此,国际水色遥感界提出了针对“亮像元”(近红外离水辐射非零) 的大气校正算法,但目前还处于区域性试验阶段。
• 大气校正
水色遥感信号反映在某一通道( λi )接受的大气顶层辐亮度TOA主要由 以下几部分,简记为: Lt=Lpath+TLg+tLwc+tLw+tLb 1.卫星接收到的信号为大气顶层辐亮度,其中水体离水辐射约占10%甚至 更低,大气程福射约占90% (Kirk,1994)。 2.当叶绿素浓度由0.01mg/m3变化到10.0 mg/m3时,传感器接受的大气顶 层信号几乎没变化(Gordon,1992)。
内陆二类水体
1.陆地卫星多光谱传感器 Landsat TM/ETM、SPOT HRV、CBERS CCD、EO-1 ASTER、beijing-1 CCD等; 评价: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20-30m左右),但时间分辨率较低(15-30d), 无法及时的监测水体污染事件,实用性受限。 2.星载及机载高光谱传感器 EO-1 Hyperion及AVRIS、OMIS、CASI、AISA+ 评价:信噪比一般较低切传感器刈(yi)幅较窄,监测范围有限。 特别:HJ-1 A/B HIS,空间分辨率(20-30m)、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 (450-950nm)且观测幅宽(720km)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海洋水色遥感监测研究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海洋水色遥感监测研究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海洋水色遥感监测研究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断探索和了解,人们开始意识到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而海洋水色就是海洋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遥感技术成为了海洋水色遥感监测的重要手段。

一、卫星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卫星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传感器采集地面、海面或大气的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回地球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遥感器在航行中时测量某一物理量,如海面水色、温度等,然后把测量结果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遥感卫星传回地面,再进行处理、分析和提取有用信息。不同波段的遥感数据就对应着不同的物理量,比如蓝色光波段的反射率与浊度相关,而红外波段的辐射与水温等因素有关。

二、海洋水色遥感监测的应用

海洋水色遥感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水质的状况,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具体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海洋水质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水色的实时监测,获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判断海洋水质的好坏,分析水体中的各种物质浓度和混杂物质的含量。比如可以通过监测浮游植物的分布,来探测危害海洋生态环境的有害藻类的出现。

2. 预测和预警海洋灾害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对海洋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通过对海洋水色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前获知海洋异常现象的出现,如海水变浑、海水变暗、水温异常等,为防范海洋灾害提供依据。

3. 监测海洋生态环境变化

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海洋水色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和

分析。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海洋遥感特点及应用

海洋遥感特点及应用

(一)海洋及海洋遥感的特点

研究全球环境,脱离了占71%的海洋不行,海洋又是人类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因而海洋遥感具有深远意义。海洋主要是由不断运动着的海水组成。大片的海水构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动力系统,.并有相当的深度。海洋现象具有范围广、幅度大,变化速度快的特点。常规的海上调查是通过穿航线、取样等来完成的。海洋如此辽阔、海洋实地调查无论规模、范围、频度均受到限制。它除了对海上航线及附近地区进行观测外,对其它大部分水域是无能为力的。而海洋遥感却是个最重要的探测手段。

从海洋光学的角度看,给海面辐射的光源有太阳直射光和天空漫射光。它们照射海面后约 3.5%被海面直接反射回空中,为海面反射光。它的强度与海面性质有关(如海冰、海面粗糙度等)。其余的光则透射到海中,大部分被海水所吸收,部分被海水中的悬浮粒所散射产生水中散射光,它与海水的混浊度相关。衰减后的水中散射光部分到达海底形成海底反射光。水中反射光的向上部分以及浅海条件下的海底反射光,组成水中光。水中光、海面反射光、天空反射光以及大气散射光共同被空中探测器所接收。其中前两者内包含有水中信息,因而可以通过高空探测水中光和海面光以获得关于浮游生物、浊水污水等的质量和数量信息,以及海面性质的有关信息。

此外,海水对不同电磁波谱段有不同的透明度,即光对海水的穿透能力受海水混浊度的影响很大。光对不同混浊度海水的穿

透能力不同。水体对0.45-0.55微米波长的光的散射最弱,衰减系数最小,穿透能力最强。随着水的混浊度增大,衰减系数增大,穿透能力减弱,最大穿透深度的光谱段也由蓝变绿,所以海水颜色随其混浊度强大而由蓝一绿一黄逐渐过渡。

海洋遥感——精选推荐

海洋遥感——精选推荐

海洋遥感

把传感器装载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飞机、火箭和气球等工作平台上,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观测,取得海洋景观和海洋要素的图象或数据资料。

基本原理海洋不断地向周围辐射电磁波能量,同时,海面还会反射(或散射)太阳和人造辐射源(如雷达)照射其上的电磁波能量,利用专门设计的传感器,把

这些能量接收、记录下来,再经过传输、加工和处理,就可以得到海洋的图象或

数据资料。

基本性能海洋遥感系统必须具备如下性能:①具有同步、大范围、实时获

取资料的能力,观测频率高。这样可把大尺度海洋现象记录下来,并能进行动

态观测和海况预报。②测量精度和资料的空间分辨能力应达到定量分析的要求。

③具备全天时(昼夜)、全天候工作能力和穿云透雾的能力。④具有一定的透视

海水能力,以便取得海水较深部的信息。

遥感方式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可以把海洋遥感划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遥感,传感器向海面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由海面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从散射回波中提取海洋信息或成象。主动式传感器包括侧视雷达、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激光雷达和激光荧光计等。被动式遥感,传感器不发射电磁波,只

接收海面热辐射能量或散射太阳光和天空光能量,从这些能量中提取海洋信息

或成象。被动式传感器有各种照相机、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微波辐射计等。

按工作平台划分,海洋遥感则可分为航天、航空和地面三种遥感方式。

发展概况海洋遥感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最早的是在河口海岸制

图和近海水深测量中利用航空遥感技术。1950年美国使用飞机与多艘海洋调查

船协同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大规模湾流考察,这是第一次在物理海洋学研究中利

海洋遥感ppt03 海洋水色遥感

海洋遥感ppt03 海洋水色遥感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3.2 海洋水色遥感机理
③ 计算可见光波段的气溶胶散射辐亮度 一旦气溶胶类型或者ε 确定下来,就可以求得可见光区 间的LA,以443nm为例,可得 LA(443) = ε (443, 865) LA(865) [F’S(443) / F’S(865) ]
第三章 海洋水色遥感
3.1 浮游植物、颗粒和溶解物 的散射和吸收 3.2 水色遥感机理
3.3 水色要素反演方法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3.1 浮游植物、颗粒和溶解物的散射和吸收
海洋水色重要的影响因素
1. 浮游植物及其色素
叶绿素浓度:从根本上反应海洋生产力的变化
Satellite Oceanic Remote Sensing
第三章 海洋水色遥感
海洋水色遥感平台发展简史:
第一代卫星水色传感器是1978年美国NASA发射的Nimbus-7 卫星上搭载的沿岸水色扫描仪CZCS。
德国和印度于1996年3月发射了MOS; 日本在1996年8月发射了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OCTS; 法国于1996年8月发射了POLDER; 1997年9月发射的Seastar卫星上搭载有海洋宽视场水色扫描 仪SeaWiFS。 1999年NASA发射了EOS-Terra,其上搭载有中分辨率成像 光谱仪MODIS。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de":"InvalidRange","message":"The requested range cannot be satisfi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d.","requestId":"45480cf8-7511-4973-8675-ecc4bb3162d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