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成人精神病的关系
成人多动症表现病因与儿童有所不同
成人多动症表现病因与儿童有所不同
根据很多学者的随访观察和前瞻性研究,发现多动症并不是儿童专有的疾病。儿童患了多动症若不及时治疗,可持续到成年阶段,我们称之为“成年轻微脑功能障碍(简称AMBD)” ,即成人多动症。这个疾病是美国医生阿诺德在 19 72年首先报道的,以后类似的报道相继增多,为此,美国曾召开了AMBD专题讨论会。
成人多动症临床表现多以急躁、易发脾气、焦虑、抑郁等为特点。国外学者曾报告对3 6名 17~ 24岁的多动症患者和 45名 17~ 24岁正常人进行对照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社会经济阶层和智商方面条件相仿。
在这36名多动症研究对象,在10-12年前都经某儿童医院精神科评定,确定为多动症患者。经对两组前5年的有关情况进行评定,多动症组发生车祸的次数较多;5年内与法院打交道的次数较多,被诊断为人格障碍的较多。多动症组对象焦虑、紧张、夸大、敌意等项目及坐立不宁的自我感觉和表现者明显较多。
先来看看多动症的病因都有哪些:
1、轻微脑组织损害:如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新生儿窒息、产伤,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缺氧、脑损伤等。
2、遗传因素:国内有关学者经过调查, 51例患者中,病因以遗传因素占首位为36、 4%,有遗传因素者的家族中,有 33人患精神、神经病,其中多动症已占16例。其次为精神分裂,又以一级亲属居多 (30例 )。
3、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多巴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缺少。
4、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
5、心理因素: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方法有关,如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缺少温情,或对孩子过分苛求、粗暴或过度溺爱,百依百顺,或在学校受到不当的体罚或歧视等。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精神分裂症
一、概况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在这种疾病中,儿童对现实的理解出现异常。儿童精神分裂症涉及思维、认知、行为或情感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它可能会导致一些幻觉,妄想和极端混乱的思维和行为,损害孩子的各项正常功能。
儿童精神分裂症本质上与成人精神分裂症相同,但它发生在生命的早期,对儿童的行为和发育有深远的影响。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较早,在诊断、治疗、教育、情感和社会发展方面都面临着特殊的挑战。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终生治疗。尽早发现并开始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可能会显著改善孩子的长期结果。
二、症状
精神分裂症涉及思维、行为或情感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症状和体征可能各不相同,但通常涉及妄想、幻觉或行为紊乱,并反映出功能受损,最终可导致精神残疾。
虽然儿童较少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但在临床中仍然有见到许多早发性精神分裂症发生在18岁之前,甚至发生更早的13岁以下的儿童。
(一)早期迹象和症状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发育问题,如:语言发育延迟;延迟或者不寻常的爬行;延迟走路;其他不正常的运动行为,例如:摇动或挥动手臂;这些体征和症状在
患有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中也很常见,如自闭症谱系障碍,所以排除这些发育障碍是诊断的第一步。
(二)青少年期的症状群
青少年的精神分裂症症状与成人相似,但在这个年龄段可能更难识别。这可能部分是因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一些早期症状在青少年时期的典型发育中很常见,比如:缺乏朋友、疏远家人;在学校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无法入眠;易怒或情绪低落;缺乏动力;奇怪的行为;物质滥用等。
儿童与成人时期精神意识的相关性
儿童与成人时期精神意识的相关性
精神病学与人性密切相关,精神患者与常人在精神障碍、情结、妄想等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患者的表现明显了点,也可以说是控制不住了,通过行为外显了。
儿童与成人的思维并没有多少差异,但儿童不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有人指出可以通过儿童时期的本性、行为去预测成人的态度。如果这个预测可行,则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从儿童到成人生长环境在变,生活方式在变,但人性的本质却相差不多。也就是说儿童时期人性的本质、基本的行为特征已经定型,可能成人的外显形式不同,但内在不便。
2、儿童时期不会隐藏真实想法,所有的行为都是内心真实的欲望,而且表现明显。
有一位季度抑郁患者对儿童时期生活艰难。成人之后事业有成,并找了个女友。但在于女友的相处过程,从最初的依恋模式转换成了猜忌模式,而且猜忌的理由都不是合理。
在询问童年经历时,发现一个现象。在一次拥挤的超市中,妈妈将这位患者抱起,但过一会发现还有个弟弟,于是把患者放下,抱起来弟弟,患者则在人群中被拥挤的难受。
因此心中会存在一个意识就是对方是不是不需要我了,是不是喜欢我的,害怕自己的位置被别人替代了。
以此来说明人类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精神意识来应对外界环境,以获得安全感。但这个意识根据牢固程度,可以允许被修正、影响和变换的结构。至于到达成人之后会被修正多少,没有定论。但对于记忆深刻的事件,影响应该会延续至成人。
成人也有多动症?
成人也有多动症?
成人也有多动症?
社会上总有很多“失意者”,是因为他们不聪明,还是不努力?儿童多动症患者中有接近一半的人症状会持续到成年。医学家认为,成人多动症是破坏人们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元凶;社会学家则对这种把社会问题“医学化”的倾向表示担忧
文/苌清
20多年前,那些调皮捣蛋、注意力涣散、行为鲁莽的“差生”们突然找到了冠冕堂皇的“借口”。医学从那时候起开始承认,有一种病叫做“儿童多动症”,这种当时还令人难以置信的病,能够为差生们的种种“劣迹”做注脚。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诊断标准里,这种病的正式名称叫做“活动过度障碍”。他们逃过了父母的“棍棒教育”,转而求助于“灵丹妙药”。美国精神疾病统计与诊断手册则把这种病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这个名称在医学界被更广泛地采用。
医学界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儿童在成人以后多动症得到缓解,但也有很多人症状一直持续到成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里,有些人不能完成学业、频繁地跳槽和失去工作、家庭破裂、人际关系紧张,这些人的智力没有问题,但是在人生道路上不断碰壁。
医学界一直也试图为成人社会的“失意者”们背书。行为医学认为,“多动症”就像隐藏在很多人内心里的一股潜流,损害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却不为人所知。来自美国官方的数据显示,4.4%的成年人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ADD,为ADHD的亚型之一),在这些总数超过1000万的成年患者中,对自己的问题有认识的还不到四分之一。而在中国,目前还看不到任何对成人注意力缺陷(多动)问题的系统研究和数据,为此而求医者也寥寥无几。
儿童青少年(双相)
➢ MHRA建议帕罗西汀不用于 18岁以下儿童少年
➢ 舍曲林和氟伏沙明已被美国 FDA批准用于儿童青少 年强迫性障碍的治疗
抗抑郁剂(治疗青少年抑郁)中文说明书
➢ 氟西汀 <18岁不推荐使用 ➢ 帕罗西汀 <18岁不可使用 ➢ 舍曲林 对儿童建议较低剂量,尤其是6-12岁体
临床表现
➢ 心境改变、易激惹、愤怒及植物神经症 状和睡眠障碍是最常报道的症状
➢ 成人双相障碍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即有清 楚发作界限和痊愈界限的不连续抑郁, 在儿童并不常见, 取而代之最常见的是抑 郁躁狂的快速循环和混合性躁狂发作的 长期维持
病程特点
➢ 首次发病多为抑郁发作,以后发展为躁狂或轻 躁狂
➢ 病程多为慢性非发作性,连续的循环 ➢ 快速循环发作(1年至少4次发作) ➢ 24小时内循环 ➢ 混合性躁狂发作(躁狂和抑郁症状共存,至少1
周) ➢ 慢性躁狂(平均持续3.5年)
青春期起病的双相障碍
➢ 80%为快速循环型 ➢ 58%为混合型 ➢ 躁狂发作期常伴精神病性症状 ➢ 共病ADHD及品行障碍多见 ➢ 46%有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 ➢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 青春期前常有过抑郁
抗抑郁剂的使用
➢ 首选NDRIs、一线SSRIs ➢ 其它SNRIs、 NaSSAs、 TCAs ➢ SSRIs治疗抑郁障碍是否会增加自杀风险尚
有这些症状的孩子,更易患精神疾病
有这些症状的孩子,更易患精神疾病
初期精神疾病的征兆在生命较早阶段就会显现出来。了解这些征兆是把孩子从严重的精神疾病深渊里拯救出来的关键。
撰文?维多利亚·科斯特洛(Victoria Costello)
翻译?叶香
审校?毛利华
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
在3岁到8岁间,吸食大麻、受到虐待与精神病之间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下面列出的其他因素只会轻微地影响易感儿童。作为家长,如果这个列表引起了你的注意,你应该开始更关注你的孩子。如果已经出现很多症状,令你不安,那么请带他或她去做一个评估。
1.家族精神分裂症病史
或其他精神障碍、自杀,或因为精神障碍持续住院治疗
2.产前和教养危险因素
☆?父亲年龄大
☆?母亲怀孕最初3个月的情绪压力,特别是丧偶
☆?产科并发症,缺氧
☆?冬天出生
☆?母亲营养不良或者饥饿
☆?病原体:流感,风疹,尤其是在怀孕的中间3个月
☆?混乱的家庭
☆?母亲抑郁
☆?身体虐待
3.社会和经济危险因素
☆?移民或者移民的后代
☆?居住在城市里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
☆?被同龄人欺负
4.行为危险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
☆?较晚学会坐、走和说话
☆?在童年后期缺乏身体协调性
☆?快乐表情少和感情冷淡(情绪表现)
☆?4岁时更喜欢独自玩耍
5.行为危险因素——年龄较大的儿童或青少年
☆?缺乏身体协调性,在16岁时都还很笨拙
☆?17岁时只有2个或更少的朋友
☆?智商较低,特别是发病前,在学校里有学习问题
☆?社交焦虑和退缩(较高的IQ和性格随和可以减少抵消风险)☆?抑郁
☆?工作记忆障碍
☆?反社会行为和行为障碍,与老师、同学和学校之间存在交流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在幼年时容易得到精神病?
为什么有些人在幼年时容易得到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生原因复杂,且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
影响。有些人在幼年时容易得到精神病,这与以下几点有关:
一、遗传因素
精神疾病有遗传倾向,父母双方或者家族中有患有精神疾病的成员,
会增加后代遗传此病的可能性。此外,还有一些基因异常可能直接导
致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
二、早期经历
幼年时的经历对精神健康影响深远,特别是早期经历中的创伤性事件,如虐待、忽视、性侵犯等,会增加儿童后期精神障碍的风险。失去父母、被遗弃、出生缺陷等也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精神疾病。
三、压力因素
学习压力大、求学压力大、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等是许多青少年面
临的问题。这种压力会导致青少年出现一些精神疾病,比如焦虑症、
抑郁症等。
四、物质依赖
儿童长期吸烟、饮酒或服用毒品等,会对神经系统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患上精神疾病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此外,药物、医疗手段不当、非法药品的使用等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更容易患上精神疾病。
总的来说,幼年时期往往具有非常易受伤害的性质,一旦出现非正常
的环境或体验,会对精神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尽管这些因素
不一定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但仍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预防。
同时,包括情感支持和治疗等支援是重要的康复方案的组成部分。
第九版精神病学第一章 绪论
精神病学(第8版)
脑与精神活动
三、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
脑的结构与化学活动在变化之中(可塑性,plasticity)。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征, 不论在发育阶段还是成年时期(甚至老年时期),也不论是外周神经还是中枢神经系统,从神 经元到神经环路都可能发生可塑性变化。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已成为行为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在宏观上可以表现为脑功能,如学习记忆功能、行为表现及精神活动改变; 在微观水平有神经元突触、神经环路的微细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包括神经化学物质(递 质、受体等)、神经电生理活动以及突触形态亚微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遗传因素以及早期环境因素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神经元增殖、分化异 常,突触过度修剪或异常联系等。 (三)感染 1.神经梅毒 2.HIV感染
精神病学(第8版)
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关因素
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应激与精神障碍 (二)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第8版)
精神分裂症病因学及发病机理思考 盲人摸象
第一章
绪论
作者:郝伟
第一章
绪论
作者:郝伟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脑与精神活动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关因素
第四节 展望
重点难点 掌握 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理解精神疾病。
熟悉
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加拿大《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谱系和其他精神障碍治疗指南》介绍
加拿大《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谱系和其他精神障碍治疗指南》介绍
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发育最严重和最持久的精神障碍之一。18岁以前出现精神病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称为早发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目前,与EOS 相关的系统研究和指南并不多。2017年加拿大精神医学协会(Canadi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CPA)发表了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以及心理治疗指南。该指南代表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的新观点与新进展,我们在此将指南中主要的推荐和建议介绍给国内同行。
精神分裂症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发育最严重和最持久的精神障碍之一。早发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是指18岁以前出现精神病症状的精神分裂症,而13岁以前发展起来的精神分裂症称为儿童期精神分裂症(childhood-onset schizophrenia,COS),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12岁前起病发病率为0.016%~0.019%[1],但在14岁之后,这一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男性。EOS的治疗以抗精
神病药为主。由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缺乏对照临床研究,EOS的药物治疗主要依靠成人文献的推荐以及临床经验。因此,在这类人群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有待明确[2]。迄今为止,与EOS相关的系统研究和指南并不多,我国也尚未发布EOS的独立指南。我国2017年修订的《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3]中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的建议主要针对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在第八章特殊人群精神分裂症(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专家们主要针对药物治疗给出了建议,并未对此类患者心理治疗给出具体推荐。2017年加拿大精神医学协会(Canadi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CPA)发表了《儿童和青少年精神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儿童精神病学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
儿童精神病学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东方传统医学起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对医疗卫生行业基本概念
“儿童精神病学”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儿童精神病学
研究儿童时期精神疾病的临床医学。
一般限于15岁以下。
儿童时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精神疾患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都不同于成人。
就像儿科从成人内科分离出来一样,儿童精神病学已发展成一个独立分支。
儿童时期精神病患的分类,尚无统一意见。
一方面可用临床精神病学的分类;另一方面,列出多种儿童的特殊症状,如言语、学习、睡眠、饮食及运动等障碍。
这些特殊症状可能是发育过程中的暂时现象,如症状明显或迁延持久则成病态,需及时治疗。
可表现为口吃、缄默、语言发育迟缓、抽动症、梦魇与夜惊、梦游、神经性压食、神经性呕吐、异食癖、遗尿、多动综合征、冲动症、攻击症、孤僻与迟钝、恐惧和胆怯、顽固性习惯、进气、发作及脾气爆发(temper tantrum)等。
儿童时期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较少见,特征是症
状单一,内容简单。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接近成人。
儿童期尚有特殊的以与外界接触障碍为特征的婴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
儿童精神疾患的治疗,一般以病因治疗、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和行为指导为主。
精神病的年龄特征和治疗方法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差异
精神病的年龄特征和治疗方法儿童青少年和
老年人的差异
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可影响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它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在患
病方式和治疗方法上也存在差异。本文将探讨精神病的年龄特征以及
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治疗方法。
一、儿童青少年的精神病特征
儿童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精神病特征与成年人
有所不同。首先,儿童青少年更容易表现出情绪和行为问题,比如过
度活跃、易激动、缺乏注意力等。他们还可能出现学习和社交问题,
包括学业退步和难以与同龄人建立联系。
其次,儿童青少年在精神病患病率方面存在特殊情况。研究表明,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青少年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此外,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和抑郁症也较为常见。
二、老年人的精神病特征
老年人的精神病特征与年轻人也存在不同之处。老年人更容易患上
认知功能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这些疾病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认知能力减弱和日常生活能力受限。
此外,老年人也更易患上情感障碍,如抑郁和焦虑症。由于身体健
康问题的影响,老年人在心理上也可能变得更脆弱,容易出现负面情绪。
三、治疗方法的差异
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精神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疗法是首选治疗方法之一。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他们学会管理情绪,改善行为问题。家庭疗法也常常被应用,以协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病的孩子或青少年。
药物治疗也是儿童青少年精神病的常见治疗方式。例如,对于ADHD,常用的药物包括甲基苯丙胺盐和盐酸哌甲酯,可以帮助控制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状。然而,药物治疗对于不同精神疾病的有效性和副作用需谨慎评估。
童年期虐待对儿童期及成人期精神病问题的影响
童年期虐待对儿童期及成人期精神病问题的影响
摄影师:周浩
童年期虐待对儿童期及成人期精神病问题的影响
王鹏程、雷雳
养育后代一向是大家关注的问题,而虐童等极端的养育问题往往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童年期虐待到底会对个体的发展怎么的影响?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Sara Jaffee(2017)对儿童期虐待及其影响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相关的结论:
1.儿童期虐待的有关状况
儿童期虐待包含疏于照料、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等。疏于照料是指未能满足儿童的基本生理需求,如衣服、卫生保健、食物和安全等;躯体虐待指照料者或看护人故意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情感虐待指对孩子的情感发展或自我价值感造成伤害的行为;性侵则是指对儿童进行的性侵行为。
来自美国的数据统计发现,儿童期虐待发生概括为9.4/1000。其中疏于照料虐待的比率为75%;躯体虐待的比率为17%;情感虐待的比率为6%;性虐待的比率为8%,其他类型的性虐比率为6.8%。研究发现,3岁以下儿童受到虐待的可能性更大,而且1岁以下儿童受虐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男女受虐的可能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受虐更可能发生在以下的情境下:家庭贫困、母亲比较年轻、父母曾有反社会行为、父母曾经历过童年期虐待等。
2.童年期虐待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童年期受虐的儿童在儿童期更可能出现一系列外部问题行为:如注意力缺失障碍、行为问题、反社会行为、物质滥用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会延续到青年少期及成人期。如研究发现,儿童期受虐的个体在长大成人后,更可能拥有反社会人格,其犯罪、酒精和毒品滥用的可能性也更高。此外,童年期受虐的儿童还可能有一系列的内部问题:如严重的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创伤性应激障碍等。并且,这些问题同样可能延续到成人期。
精神病学 第一章 绪论
二级学科的精神病学划分出多个亚专科 1.社会精神病学 2.司法精神病学 3.精神病理学 4.生物精神病学 5.成瘾精神病学
根据服务对象年龄不同,划分为 1.儿童精神病学 2.老年精神病学 3.成人精神病学
概述
二、精神障碍 1. 有临床意义的认知、情绪、行为问题;
是单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遗传。 (二)神经发育异常Baidu Nhomakorabea
神经发育学说认为,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大脑从一开始就未能有正常的发育。 遗传因素以及早期环境因素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神经元增殖、分化异 常,突触过度修剪或异常联系等。 (三)感染
1.神经梅毒 2.HIV感染
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关因素
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应激与精神障碍
➢ 在宏观上可以表现为脑功能,如学习记忆功能、行为表现及精神活动改变; ➢ 在微观水平有神经元突触、神经环路的微细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包括神经化学物质(递
质、受体等)、神经电生理活动以及突触形态亚微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关因素
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关因素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与环境因素 这些疾病具有遗传性,是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一代传给一代;多数精神障碍不
➢ 大约25%~30%的急诊患者是由于精神障碍方面的原因而就诊; ➢ 在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将在其一生中可能住进精神病院,约1/3~1/4的人群将因精神
精神病学(第8版)第一章 绪论
健康问题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精神病学(第8版)
概述
精神病学(第8版)
概述
疾病负担
➢ 疾病负担由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表示。 ➢ DALYs指因死亡或残疾而丧失的健康生命年数。 ➢ 通过加权来表示不同疾病所致残疾的严重性。例如,精神分裂症发病期、严重痴呆、全瘫的
加权系数为0.7~1(0为健康,1为死亡),重症抑郁、失明或截瘫的加权系数为0.5~0.7。
第一章
绪论
作者:郝伟
第一章
绪论
作者:郝伟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脑与精神活动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关因素 第四节 展望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重点难点
掌握 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理解精神疾病。
熟悉 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精神疾病的年龄特征儿童成人和老年人的不同表现
精神疾病的年龄特征儿童成人和老年人的不
同表现
精神疾病的年龄特征:儿童、成人和老年人的不同表现
精神疾病是指一系列对个体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异常影响的疾病。这些疾病可以在各个年龄段出现,且不同年龄段的表现特征也存在差异。本文将从儿童、成人和老年人三个年龄层面来分析精神疾病的特征。
一、儿童期精神疾病的特征
儿童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因此,儿童期的精
神疾病表现出独特的特征。常见的儿童精神疾病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
障碍(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和儿童抑郁症。
首先,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患有ADHD的儿
童通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和冲动行为等症状。这些症状
对其学习和社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其次,ASD是一类以沟通和社交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
儿童患有ASD时往往表现出社交互动能力不足、语言障碍和刻板重复
行为等症状。早期的干预与治疗对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
最后,儿童期的抑郁症并不罕见,虽然其表现与成人相比有所不同。儿童的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学业退步、情感波动等。家庭、教
育和心理支持在儿童抑郁症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成人期精神疾病的特征
成人期是社会角色和责任逐渐增多的阶段,因此成人期的精神疾病表现往往与个体角色、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常见的成人精神疾病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焦虑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在成人中尤为突出。焦虑症患者通常表现出持续性的不安、担心和过度恐惧。这些情绪情感可能导致睡眠问题、紧张和压力增加等。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儿童精神病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儿童精神病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儿童精神病”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儿童精神病
亦称“童年精神病”。
精神疾病的一种。
发生在儿童期(15岁以下),退缩,不能同成人和其他儿童建立情感关系。
常表现出一些特殊言行,如弹指、旋转物体等。
非常少见,已认识到三种亚类型:(1)迟发性精神病。类似成人精神病(如精神分裂、躁抑症等),发生在儿童晚期和青春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与成人精神病类似。
(2)分裂性精神病。
常发生在4岁左右,伴随症状有社会性退缩和社会技能丧失,包括言语能力丧失,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的衰退造成,其治疗主要用镇静剂等。
(3)婴儿孤独症。
常见的有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儿童抑郁症。
儿童精神分裂症产生于儿童期后期,典型特征与成人相似,有思维障碍、妄想、幻觉、不恰当情感、情感迟钝、缄默、退缩、运动障碍、古怪行为、恋物、刻
板行为、不恰当的恐惧等。
预后不良。
致病原因有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
儿童抑郁症是儿童期以抑郁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
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主要有心境不佳、对活动失去兴趣和娱乐感,6岁以下的儿童心境不佳可表现为持久的面部表情抑郁、啼哭、动作减少、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失眠或嗜睡、淡漠、自我否定、行为退缩和有自伤行为等。
诊断儿童精神病或将它与一般心理发展迟滞相区别都不容易。
原因在于儿童通常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内心感受和经历;任何影响婴儿的因素均可能影响儿童正常发展。儿童精神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情况都不太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标准
– 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产 生不良影响
病程标准
– 起病于7岁前(多在3岁左右),符合症状 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
– 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情绪障 碍
对立违抗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 )以违抗、敌意、对立、 挑衅、粗野、不合作和破坏行为为基本 特征
品行障碍
几年后,妈妈带他来检查是否被打傻了,怎么长不大?
自从被派出所抓、打,放出来后不肯上学,在街道上混, 现在21岁了,街道安排他做事,干了2天说太累,不肯做;父 亲要他看铺子,别人喊他走他就走,也不管铺子财物,还理直 气壮说“又不是我的店子,你自己不知道看”。女朋友换了一 个又一个,没有一个谈长久;天天找父母要钱,不给就发脾气, 有一次夹着他妈妈要扔河里去。热衷于帮人“了难”,一听说 去打架就来劲。
经我们与学校协商,学校才同意他继续上学,同时服药、 心理治疗。
对立违抗障碍
对立为抗性障碍
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主要为明显不服从、违 抗、或挑衅行为,但没有更严重的违法或冒犯 他人权利的社会紊乱或攻击行为。必须符合品 行障碍的描述性定义,即品行已超过一般儿童 的行为变异范围,只有严重的调皮捣蛋或淘气 不能诊断本症。
行为障碍
小驰首次来诊时仅8岁,因为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而由妈妈 带来。小驰从小聪明活泼,2岁就会背唐诗,几乎没经过走的 阶段就直接会跑,跌得鼻青脸肿的也不哭;3岁上幼儿园,上 课经常跑出教室,有次去鱼池捞鱼,掉下鱼池。上学后老师反 映他连5分钟也坐不注,有时故意恶作剧,惹的全班同学哄堂 大笑;下课后常和同学冲突,以致身上伤痕累累; 学习成绩时 好时差,进入3年级后,特别烦躁易怒,回家后不肯做家庭作 业,嫌麻烦,父母教育他就顶嘴,老师批评他也无所谓。
冲动性
(Impulsivity)
与发育水 平不相称
患病率:3-5% 湖南:4-16岁流调6.04% 男:女 4-9:1
注意缺陷
1、 上课易分心 2、 做事粗心、拖拉 3、 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4、 做事易半途而废 5、 易遗忘日常事物,经常丢三落四
多动
1. 在应安静的场合活动过多 2. 上课小动作多 3. 话多,插嘴,过度喧闹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较轻的反社会性品行障碍, 而不是性质不同的另一类型。
采用本诊断(特别对年长的儿童)徐特别慎重
不久,他迷上了电子游戏,经常旷课去网吧,有时通宵 不归。因不肯上学,妈妈只好用每天给2元钱来哄他上 学,不料这事被爸爸发现了,爸爸把妈妈痛打一顿,当 天小驰愤而离家出走,在网吧里呆了3天,因为没有钱 吃饭,去拦路抢劫,用砖头把过路人砸伤而被派出所抓 获。
来门诊时打3-4个耳钉,对于自己的未来,说要父母给找 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其他工作不喜欢。对于向父母要钱“他们 开店挣那么多钱干吗”。对于把妈妈扔河里的解释“谁让她回 答那么快,好象不给我钱是天经地义似的。”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注意缺陷
(Inattention)
活动过度
(Hyperactivity)
他为什么不做作业,他说“我讨厌老师,他总是向爸爸告状,
爸爸就打我。”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5年后小驰因打伤老师而第二次来诊
妈妈说,上次看病后,医师开了药,但是小驰的爸爸坚 决不让吃,说孩子不听话只有打,吃药会把人吃蠢。以 后他的成绩每况愈下,经常是班上的倒数2~3名。现在 上初一,他的行为更加变本加利,老师批评他,他认为 老师对他不公平,对老师十分反感,上课时老师在台上 讲课,他在台下评头品足,乱发议论,说老师穿凉鞋不 穿袜子,是不尊重学生。一次上课他对老师吐口水,老 师拉他去办公室,他竟然抄起簸箕将老师砍伤。学校要 开除他,他愤愤不平说一定要报复老师。
小驰身体健康,很少生病。母亲怀孕、分娩正常,1岁走路、 说话。
他的父亲是个生意人,脾气非常暴躁,经常殴打妻子和孩子, 据说幼时十分顽皮,3岁时把煤灰偷偷放到邻居的锅里,5岁因
上树跌断腿。
小驰在诊室里,一下跳到磅秤上,一下爬到医师的椅子上,妈
妈回答什么他都要插嘴,请妈妈填量表,他非要抢过来填。问
常在童年早期出现,青春期达高峰 患病率:2 %~ 16%,一般认为10% 男孩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 长沙市:7.98%(男 11%,女5%)
临床表现
对立、违抗的情绪
烦躁、不安、好发脾气 常因一点小事而发怒,与大人争
吵 归咎于旁人,责备他人,甚至怀
恨、报复
临床表现
儿童精神Baidu Nhomakorabea碍和成人精神障碍的关系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教研室 袁也丰
1
概述
WHO:全世界大约有20%的儿童和青少 年患有某种导致功能丧失的精神障碍
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大约一半儿童期患精 神障碍者在成年期患相似障碍
儿童期精神障碍两大类
行为障碍 外化性障碍 抑制不足
情绪障碍 内化性障碍 过度抑制
做错 – 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
大意 – 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 – 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 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 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 在日常后动中常常丢三拉四
2.多动,至少4项
– 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 上课时常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 – 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 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 – 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不能等待 – 干扰他人活动 – 好与小朋友打逗,易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 – 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 – 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险,易出事故
冲动
1、情绪不稳,易激惹,缺乏 自控
2.行为冲动,不顾后果 3、不守纪律,规则
学习 困难
伙伴关 系不良
ADHD
不守 纪律
自尊心 低
ADHD
1.注意障碍,至少4项
– 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 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 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