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4(儿童言语的发展)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言语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言语


“妈妈帮我拣东西”、

“我肚子饿了”等。

“球” ——“我要玩皮球 ”

“这是我的皮球”

“妈妈拍皮球”
案例分析1:
妈妈把做好的红烧排骨放在餐桌上,一岁3 个月的儿子看不到餐桌上的食物,但是闻到了 食物香味,于是踮起脚看着餐桌,说:“肉? 肉肉?”开始吃饭时,妈妈把他放在餐椅上, 他指着红烧排骨急促地说:“妈妈肉、妈妈肉 、肉…”。拿到一根排骨后并吃了一口后,他 面带笑容对旁边的奶奶说:“奶奶肉!”
请分析该幼儿三次说“肉”表达的含义,并 结合案例说明该年龄段幼儿言语发展特点。
以词代句
三、电报语言时期(18—24月) 双词句阶段 • 开始说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
• “妈妈,出去”——“妈妈带我出去玩”
“妈妈,饭饭”——“妈妈,我要吃饭”
“妈妈在吃饭”
• 这种句子的表意功能虽然比单词句明确,但 其表现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 ,大多在5个字以下,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 件,所以也称“电报句”或“电报式语言”
第四章第四节 语言
第一节 言语概述
• 一、语言和言语 • (一)语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 语言是以字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 的符号系统。现在世界上正被使用的语言有5500多种。

发展心理学—4(儿童言语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4(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九章 智力的发展
第一节 智力的相关理论 一、对智力的一般理解 1、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
Thorndike,Stern,Binet,Terman 2、智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是问题解决
和决策能力 Binet,Spearman
二、智力的特质结构理论 1、Spearman的二因素说 2、Thurston的多因素说 3、Vernon的层次结构模型 4、Cattell的晶体和流体智力
(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来源于主体 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社会相互作用论
重视儿童和成人的交往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作用, 儿童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是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因素。
一方面,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作用;另一方面,儿童的反馈又决定了成人对儿 童说话的复杂程度。
可见,儿童和他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 个统一的整体,儿童在这个系统中是一个主动的 参与者。
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
❖ 一、语言的感知 ❖ 二、婴幼儿的发音
❖ 三、儿童进入小学后,语音的精确度 增加。
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
一、语言的感知
❖ (一)新生儿在两周左右(有的报告 为不到10天)就可以区分语音和其它 声音。这种能力是以后学习语言的前 提。
❖ (二)婴儿具有语音范畴的知觉
❖ 4个月能区别男声和女声;6个月似乎 能区别语调;1岁儿童能听懂的词大约 有10~20个。

幼儿心理学之幼儿言语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之幼儿言语的发展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幼儿言语获得的理论 如何促进幼儿的言语能力
第四讨论小组
第一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一、言语及其分类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什么?皮亚杰承认语言是我们最灵活的心理表征 方式。它帮助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也是我们进行 思维的重要工具。而语言存在于人们的言语活动中。人 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言语。
量促使其对所掌握的每一个单词本身的含义理解也逐渐 加深。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对词义的理解出现了一种有 趣的现象,即词义理解的扩张和缩小。
(三) 句子发展的特点
1.句子结构的发展
(1)句子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整到完整。幼儿在句子
的习得过程中,最初出现的是主谓不分的单词句(用一个词代表的 句子),如“狗狗”,可能指的是所有的四脚动物。后发展为双词 句(有两个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有三个词组成,又称为电报 句),如“妈妈,饭饭”,它可能表示“饭是妈妈的”,也可能是 指“妈妈在吃饭”。而后又发展到简单句(语法结构完整的单句), 如“我叫小明,我爱画画”。最后出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复合 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而构成的句 子),如希望别人对自己作评价时,会说“我是个好孩子,是吧, 妈妈”。 幼儿最初的句子不仅简单,而且常常不完整,漏缺句子成分或者 句子排列不当。比如,幼儿表达情感时的句子往往有省略主语和宾 语提前的倾向。幼儿可能向家长这样转述他所看到某一情景:“摔 了一跤,在滑梯上,她哭了”,目的是告诉父母有个小朋友在滑梯 上摔倒了,哭了。

幼儿心理学之幼儿言语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之幼儿言语的发展

a
5
2.过渡言语
在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发展中,有一种介乎外 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我们称之为 过渡言语,即出声的自言自语。它体现了幼儿言 语的发展所经历的由外到内的过程。皮亚杰 (1926)把它称之为“自我中心语”。幼儿的自 我中心语是其自我中心思维的表现。
a
6
3.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 (1)内部言语是对自己的言语。外 部言语是为了和别人交往而发生的, 内部言语则不执行交际功能,它是为 自己用的言语,因而一般来说,它比 外部言语简略,常常是不完整的。 (2)内部言语突出了自觉的分析综 合和自我调节功能,与思维具有不可 分的联系。人们不出声的思考往往就 是利用内部言语来进行的。
a
10
(二)前言语的交流
婴儿在他们开口说话之前,已经习得了一些交流的技能。他们能够通过 哭叫、用手指向或仅仅注视某个感兴趣的对象等引起并引导他人的注意, 以此来传递信息,其中手势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十一个月左右的婴 儿的手势开始具有了特定的交流含义。他们会举起某个物体,让成人观 看,或把物体给成人,以获得成人的赞同或评论;他们还会用手势将成 人的注意力引向某一对象,同时产生某种发音,并交替注视成人和对象。 父母在婴儿前言语交流经验的积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最初的5~6 个月里,父母常常用孩子气的话语与婴儿进行“对话”,对他们的反应 (如微笑、发出咕咕声)作出反应。6个月以后,父母提高了要求,他 们把自己的话语变得更为复杂,更接近于成人语言,对婴儿的反应也作 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件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言语发展障碍
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障碍
构音障碍
01
学前儿童无法准确构音,发音不清晰,甚至影响交流。
语音意识障碍
02
学前儿童缺乏对语音的认知和辨别能力,无法进行语音的组合
和替换。
语音模仿障碍
03
学前儿童在模仿他人发音时存在困难,无法准确地模仿口型和
发音。
学前儿童的词汇发展障碍
词汇量不足
学前儿童掌握的词汇量有限,难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需求。
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语言交往活动
1 2
提供交往机会
为孩子提供与其他孩子或成人交往的机会,以 促进其社交技能的发展。
教授合作和分享
教授孩子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以培养其良 好的社交习惯。
3
引导解决冲突
引导孩子用语言来解决冲突,而不是用暴力或 其他不合适的方式。
06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研究 展望
深入研究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词汇理解障碍
学前儿童在理解词汇的含义和使用上存在困难,影响交流和表 达。
词汇运用障碍
学前儿童在运用词汇进行表达时存在困难,词汇运用不当或无 法运用。
学前儿童的语法发展障碍
语法结构错误
学前儿童在表达时常常出现语法结构错误,如主谓不一致、动词 时态错误等。
语法理解障碍
学前儿童在理解语法结构和规则上存在困难,影响对语句的理解 和运用。

幼儿的言语发展

幼儿的言语发展

43
学前儿童的言语的发展
1
第一节 言语概述
一、什么是言语
——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 进行交际的过程。
2
第一节 言语概述
二、言语与语言的关系
(1)区别:
语言:是符号系统;
言语:是心理现象和过程;
具有地域性;
具有普遍性;
是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2)联系: 1、言语在语言环境中学会,也需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2、语言只有通过言语活动才能发挥作用,并在言语活
牙牙学
学话萌芽阶段 (9-12个月)

(mao-mao、deng-deng等)
13
二、言语形成阶段(1—3)
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1.不完整句阶段 (1)单词句阶段(1~1.5岁) (2)双词句阶段(1.5岁~2岁)
2.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
14
第一阶段:单词句(1-1.5岁)
一周岁—二周岁左右单词句阶段
(2) “出声的”自言自语的形式
①游戏言语
儿童一边做各种游戏动作,一边说话,用语 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在绘画活动中也常 常有这种情况,用语音来补充不能画出的情节。
②问题言语
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简短、零碎,常常在 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 惊喜等。当幼儿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也会 用这种言语表示所采取的办法。四五岁儿童的 “问题言语”最为丰富。

儿童言语发展的心理学意义

儿童言语发展的心理学意义

儿童言语发展‎的心理学意义‎

言语的发展几‎乎影响儿童发‎展的所有方面‎,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语言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人际交‎流的工具

儿童通过言语‎与他人交流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愿.满足个人的需‎求.并可以控制他‎人的行为。

(二)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

处于不同的环‎境时,通常用言语来‎探究和理解环‎境。通过言语调节‎和言语沟通,帮助幼儿适应‎新的环境。

(三)在儿童超越具体还境‎,进入新的境界‎过程中言语发‎挥看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言语可以促使‎儿童通过自我‎提示、自我启发,激起想象,进入超

越现实‎的创造境界。

(四)言语发展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助推器‎

言语能力是幼‎儿期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心理工具。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词汇‎量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音转‎化的过度阶段‎,有时掌握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语音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语音的发展
这说明儿童虽然在发音上还不能区别,但能 知觉到成人发音和自己发音时的区别。可见, 语音知觉与发音能力的发展不同步。
语音的发展
语音知觉
语音产生
前语言期的语音发展(0-1岁)
• (一)反射性发声阶段(0-3个月)
–哭叫声和无意义的细语声(咕咕声)为主。 –新生儿第一个行为表现就是哭,婴儿哭声可分
为分化的和未分化的两种。 –约从第5周起,婴儿开始出现一些非哭叫的声
• 观点二:儿童不是学习个别的、孤立的单 音,而是学习如何说出词句。
• 观点三:儿童不是被动的模仿成人语音
–替代、同化、删除;选择
什么是音位?
• 音位是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 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定义的要点是区别意 义。
南方人为何“z、c、s,zh、ch、 sh”不分
学汉语的外国人为何总对“八-趴”“ 答-他”“该-开”等的读音很困惑
• 以取乐为目的,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自发的发音现 象;
• 儿童出现和语音极为相似的声音,并出现将辅音 和元音相结合连续发出.并出现相同的连续音节, 一个音节有节奏的重复发出。因为音节增加,其中 有些音很像词音;
• 婴儿能发出的声音很多,不限于母语ຫໍສະໝຸດ Baidu发音。
牙牙语阶段— 无意义词阶段(9-12个月)
• 除了同音节重复外,明显的增加了不同音节的连续 发音,而且出现了音调的变化;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四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四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四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主要问题:

一、先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

二、先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三、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1-3岁称为先学前期。孩子学会走路、说话,都是在这个时期。随着儿童行走动作和手的动作的发展,他们的生活范围更加扩大,外界对他们的影响也日益增加。同时,他们也能够主动地去反映客观事物,表现出心理的能动性。

1-3岁,特别是2岁以后,孩子会自如地走、跑、跳,开始会说话,会思考,爱提问,爱模仿,要游戏,有了自己极原始的“逻辑”,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以及对人对事物的要求。最突出的就是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由此,孩子的行为变了,情绪复杂了,成人感到孩子难带了,变得顽皮、不听话了。这一龄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第一个危机期”。

第一节先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

一、身体发育

先学前儿童身体的发育也是十分迅速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8—10厘米,2岁时约达85厘米,3岁可达93厘米左右,比初生时增加近1倍。体重增长速度更可观;3岁时体重约为初生时的4倍,重13公斤左右。

先学前儿童的骨骼还在继续骨化,仍具有弹性大、易弯曲的特点。大肌肉已经发展,但耐力仍很差,易疲劳;小肌肉远未发展起来,因此一般还不能从事需要手指精细活动的、灵活性、准确性很高的动作。

先学前儿童的内脏器官有了一定的发展。正常婴儿心率在每分钟100次以上,3岁时,心率已降为每分钟100次,但与成人相比仍然很快,因此仍不宜作剧烈运动,以免过分加重心脏负担。

总之,先学前儿童身体的各方面虽然仍很柔嫩,不能耐劳,不宜作过分剧烈的活动,但已能保证儿童从事一些最基本的活动。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

一、言语及其分类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什么,皮亚杰承认语言是我们最灵活的心理表征方式。它帮助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也是我们进行思维的重要工具。因为有了语言,这个世界才变得文明又多彩。语言存在于人们的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言语。使用着一定语言的人,他说话、听话、阅读、写作等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

语言和言语是有区别的。语言是工具(交际、思维的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物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边性。研究语言的科学是语言学,而言语活动则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它们又是密切联系的。离开语言这种工具,人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也就无法进行交际活动;语言也离不开言语,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

(二)幼儿言语的分类

1(外部言语

(1)对话言语。3岁以前的幼儿与成人的交际主要是对话形式。他们的对话言语只限于向成人打招呼、请求或简单地回答成人的问题。往往是成人逐句引导,他们逐句回答,有时他们也向成人提出为什么。

(2)独白言语。到了学前期,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幼儿在离开成人进行各种活动(如各种游戏)中获得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在与成人的交际过程中也逐步运用报道、陈述等独白言语。幼儿期独白言语的发展还是很初步的,最初由于词汇不够丰富,表达会显得不够流畅,叙述时常会用“这个??这个??”或“后来??后来??”。在正确教育下,一般到6,7岁时,幼儿就能较清楚地、有声有色地描述看过或听过的事件或故事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思维概述
• 二、 思维的种类
• ( 一) 根据个体发展和思维的凭借物不同, 可将思维分为直觉行动思 维、 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 1 直觉行动思维 • 直觉行动思维又称实践思维, 是依靠直接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
行的思维活动。 其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 离开了动作, 思维 也就终止了。 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 借助触摸、 摆 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 例如, 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 常常借助数手指进行计算。 成人也有动作思维, 如技术工人在对一 台机器进行维修时, 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 直至发现问题 排除故障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
它反映了皮球、娃娃、 木枪、 小汽车等许多供游戏用的物品所具有 的本质属性, 而不涉及它们彼此不同的具体特性。 概念总是和词联 系着, 用词来标志, 以词的形式出现。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 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 属性, 外延指属于这一概念的所有事物, 即概念的范围。 例如, “ 三角形” 这个概念的内涵是: 三条直线围绕而成的封闭图形; 外延 是: 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等。
• ( 五) 思维的敏捷性
•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 它是指一个人能在 很短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 即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当 机立断, 不徘徊、 不犹豫。 古人所谓 “ 眉头一皱, 计上心来” , 便是思维敏捷的一种表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有的人遇事胸有 成竹, 善于迅速做出判断; 与此相反, 有的人遇事优柔寡断, 或草 率行事。

学前儿童语 言的发展

学前儿童语 言的发展
2、பைடு நூலகம்展
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在其与周围人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 来的,也有一个学习和获得的发展过程。 研究表明,在前言 语阶段,儿童已经能够利用各种非言语交流工具,如面部表 情和手势等与他人进行交流了。 学前儿童对有效沟通的社交 情境因素越来越敏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儿童逐渐学会如何通过利用多种交谈技能,委婉地提出自己 的要求。 学前儿童能够根据听者的特点对说话的内容和形式 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言语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一)学前期是个体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二)言语发展的重要作用 1.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表现 (1)有利于认知范围的扩大 (2)有利于对认知活动的调控 (3)有利于认知能力的提高 2.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 (1)有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儿童掌握语法结构的过程大致体现了以下的趋势和特征。
(一)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二)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三)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四)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五)句子含词量的增加
四、语用能力的发展
1、 概念
语用: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语言的应用。
语用能力:是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地使 用语言工具的能力,包括说话和听话两方面的能力。
言语知觉是指通过对言语的感知以获得信息的过程,是言语能力的首要 内容.也是言语活动的第一个基本环节。婴儿最早获得的就是这种言语 知觉能力。对于婴儿来说,言语知觉主要是指对口头言语的语音知觉, 主要体现在语音范畴知觉和言语偏好两个方面。 2.语词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7-1 儿童简单句和复合句的比例%
年龄(岁) 简单句
句型 复合句
2岁半 3 岁 3岁半 4 岁 5 岁
90.0 10.0 87.0 13.0 78.0 21.5 77.0 23.5 40.0 60.0 ——(引自朱曼殊等《心理学报》1979年 ——(引自朱曼殊等《心理学报》1979年3 月)
儿童话语的发展特点
一、早期词汇的发展
(三)词类:
婴儿最初掌握的一般先是名词,再出现动词、 形容词。 名词:儿童最初掌握的大多数是可数名词:狗、 汽车、树、椅子。 儿童掌握的动词,最初大多是描述或动物动作, 数量少,仅占他掌握名词的1/3或1/4。 最初使用的形容词,往往是形容暂时形状的, 即由当时某个动作引起的结果。如“脏了”、 “破了”、“湿了”……
2.从个体发展看,语言的获得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儿童的言语发展是从儿童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 理 解的词开始的,因而常常以词的出现划分为言语发展的准 备期 心理学也称言语前期)和言语发展期(其中1岁至3岁是 最初掌握语言的时期)。 4.儿童的言语发展可以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语言交往等 方面进行考察。
(二)听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第三节 语言获得的理论
一 、环境论 1、模仿说 传统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的语 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Allpport,1924)。 Chomsky等人提出疑义: (1)如果要求儿童模仿的语法结构和儿童已有的语法水平距 离较大,儿童不能模仿,他总是用自己已有的句法形式改变 示范句的句型。 (2)儿童经常在没有模仿范型的情况下产生和理解和产生新 句子,具有创造性。
一、早期词汇的发展
(二)特点:
在婴儿说出的第一批表示物体的词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这些词往往是某个范畴的典型实例。如儿童先学会用“鸟” 这个词,指认“麻雀”、“画眉”而不会去指认“鸡”、 “鸭”等。 儿童先学到的一些词,往往是基础水平的词,而不是上级 类别或下级类别的词。所谓基础水平的词是指在这一个水 平上的词所指的一类事物彼此更为相似而与邻近类别的事 物有明显差别。如“树”是基础类别,而植物是它的上级 类别。儿童掌握了基础水平的词以后,才开始学会表示更 一般的(上级)类别和更具体的(下级)类别的词。
四、语用技能的发展
语用技能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地 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包括说者和听者两方 面的技能。 (一)说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获得语言之前,已经能用别的方式交流。 1岁时不仅能用指点、姿势说明物体的存在和“请求” 得到某物体,同时还能检查自己的姿势是否引起成 人对该物体的注意。 单词举和双词句阶段,词和姿势结合成为有效的交流 方式,还能用语调表示自己的意图。
1岁至1岁半是单词句时期。 1岁半至2岁是简单句阶段。 2岁至3岁儿童说出的仍是简单句,大约在2岁半 起儿童可以用复合句表达意思,但这时的复合句 常常只是两个简单句的组合。 3岁至7岁的儿童复合句的比例增加,使用的句型 增多,语句趋于完整。 儿童对句子的理解比自己说出同样的句子总是要 早一些(缪小春 1984)。
第九章 智力的发展
第一节 智力的相关理论 一、对智力的一般理解 1、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 Thorndike,Stern,Binet,Terman 2、智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是问题解决和 决策能力 Binet,Spearman
二、智力的特质结构理论 1、Spearman的二因素说 2、Thurston的多因素说 3、Vernon的层次结构模型 4、Cattell的晶体和流体智力
2、自然成熟说 Lenneberg 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为理论基础 (1)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2)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 (3)语言既是大脑功能成熟的产物,语言的获得必 然有关键期,约从2岁左右开始到青春期为止。
三、环境与主体交互作用论 1、认知交互作用论 皮亚杰 (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 (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 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来源于主体和 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儿童言语的发展
巴甫洛夫曾指出:“词、言语、第二信号系统给人的 高级神经活动带来了新的原则,从而使人的心理和动物 的心理有了本质的差别。” 儿童的言语是在儿童与成人交往过程中,在儿童的活 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第一节 言语发展概述 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 第三节 词汇的发展 第四节 句法的发展 第五节 儿童与成人的言语交往
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
一、语言的感知 二、婴幼儿的发音 三、儿童进入小学后,语音的精确度增 加。
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
一、语言的感知
(一)新生儿在两周左右(有的报告为 不到10天)就可以区分语音和其它声音。 这种能力是以后学习语言的前提。 (二)婴儿具有语音范畴的知觉 4个月能区别男声和女声;6个月似乎能 区别语调;1岁儿童能听懂的词大约有 10~20个。
2、强化说
二、先天决定论 1、先天语言能力说 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指 的是语言知识,即普遍的语法知识。 (1)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4岁前就完成。 (2)语言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天具有的普遍语法能力。也即先天 的普遍语法知识的表现。 (3)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 (4)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 批判意见: 方法过分思辩性、观点上是先验的、唯理论的。 儿童并非一开始就获得了普遍语法系统,儿童语言具有自己的 特点和模式,与成人不同。 强调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生来就有的普遍规则系统根本不需要探索和发 现,实际是否定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2、社会相互作用论 重视儿童和成人的交往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作用,儿 童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是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因素。 一方面,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 用;另一方面,儿童的反馈又决定了成人对儿童说 话的复杂程度。 可见,儿童和他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 统一的整体,儿童在这个系统中是一个主动的参与 者。
选择性模仿理论:Whitehurst 儿童能够把范句的句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境以表达新 的内容,或将模仿到的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 特点(1)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 能关系,即二者不仅在形式上,更重要是在功能上 相似。(2)选择性模仿不是在强化和训练的情况 下发生,是在正常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 式。
五、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1、斯腾伯格(Sternberg)的智力三元理论 、斯腾伯格( ) 2、智力的 、智力的PASS模型 (Das) 模型
(一)智力的三元理论
斯腾伯格于1985年出版了《超越IQ》一书,提出了智 年出版了《超越 》一书, 斯腾伯格于 年出版了 力的三元理论。 力的三元理论。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斯腾伯格认为智力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 文化背景下发生的, 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不同文化条件下判断智力行为 的标准不同, 的标准不同,但相同的智力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是 相同的。 相同的。智力不但与一个人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条 件有关,也与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有关, 件有关,也与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有关,个体的经验 则是实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 则是实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
让步复句要到7 让步复句要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7、8岁时才能理解。
(“虽然……但是”) 虽然……但是”
(三)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 1、事件可能性策略:是指儿童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 性,而不顾句子的句法结构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 功能和相互关系。 2、词序策略:是指儿童完全根据句子中词出现的顺序来理解 句子。 3、非语言策略:是指儿童根据已有的知识对句子做出主观的 予期的回答。 儿童常会采用一定的策略去解释他们还没有掌握的句子。
智力类型
言语智力 逻辑- 逻辑-数学智力 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身体- 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智力(interpersonal) ) 自省智力(intrapersonal) ) 自然智力(naturalist) )
反映该智力的任务
读书、写论文、语词理解 读书、写论文、 解数学题、 解数学题、逻辑推理 找方向、看地图、 找方向、看地图、放置物品 唱歌、作曲、 唱歌、作曲、音乐作品欣赏 跳舞、打球、 跳舞、打球、协调性活动 理解他人行为、动机和情绪 理解他人行为、 认识和改变自己的能力 对自然界的认识
1.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表达情感、意动、
指物从紧密结合到逐渐分化) 2. 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逐渐完整,从松散到严谨。 3. 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 (一)儿童对复杂句子的理解。
(二)句子的理解
4、5岁儿童已能与承认自由交谈,但对一些结 构复杂的句子,如被动语态句和双重否定句 还不能很好理解。 6岁儿童才能较好理解常见的被动语态句,8岁 时对各种类型的被动句都能理解。儿童4岁 前已经能理解简单的否定句,但对基本的双 重否句型则要到6、7岁才能理解。
言语的发展
一、语言与言语
第一节 言语发展概述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以词为单位。 以语法为构造规则所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是个体 的。
二、言语发展的意义
1. 从人类种系演化过程来看,言语的发展,是人类 意识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
言语的发展
第一节 言语发展概述
二、言语发展的意义
一、早期词汇的发展
(四)词量:
个体间差异很大。有一种估计认为:
1 岁平均 3 个, 2 岁 为 273 个, 3 岁 为 1500 个。
这种估计不一定正确,但是1岁至3岁间词汇量 在迅速增长则是应该相信的。3岁至7岁则是人 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三 句子的发展
(一)句子的产生
1、句法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三节 词汇的发展
(一)词的范围
一、早期词汇的发展
1岁到1岁半婴儿的词汇涉及的范围主要有:
人(爸爸、妈妈……) 动物(狗、猫、羊……) 运输工具(汽车、小车、自行车……) 玩具(球、娃娃……) 食物(牛奶、饼干、糖……) 身体器官(眼、耳、鼻、手……) 衣服和用品(鞋、帽、钟、灯……) 以及少量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拍手、挤眼、再见、 谢谢……)。
(二)儿童对复合句的理解
国内有的研究(缪小春的1989、1994)表明:
4岁儿童能理解并列复句
(“还”、“不是……而是”) 不是……而是”
6岁儿童基本理解递进句子:(“不但……而且”), 不但……而且”
不过他们还不能理解选择复句
(“如果……那么”、“只有……才”) 如果……那么” 只有……才
和因果复句(“因为……所以” 和因果复句(“因为……所以”)。
三、Guilford的三维结构模式
对传统智力测验的批评
没有把社会智力涵盖在内( 没有把社会智力涵盖在内(犯人越狱与迷津 测验) 测验) 未能控制知识与经验的作用 限时测验(沉思/冲动) 限时测验(沉思/冲动) 测验焦虑 恶意运用
四、多重智力理论(加德纳,Gardner, 1993) 多重智力理论(加德纳, ) 多重智力理论
智力的情境亚理论
情境智力( 情境智力(contextual subtheory)是个体 ) 与环境互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改变环境适应自 或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智力。 己,或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智力。 包括适应、选择、 包括适应、选择、塑造三个方面 情境智力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
(一)一岁前婴儿的发音
二、婴幼儿的发音
1、从出生到5个月左右是处于条件反射的发声阶段。 2、5个月左右儿童开始呀呀学语阶段。 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则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 能开始。
(二)1岁到1岁半儿童是正式开始学说话阶段 (单词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可以说出几十个 词(51个)。 (三)3至4岁是语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正 确教育条件下,一般4岁儿童语音发展已基本结 束,已经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4岁 前后可以说是培养正确发音的关键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