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4(儿童言语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7-1 儿童简单句和复合句的比例%
年龄(岁) 简单句
句型 复合句
2岁半 3 岁 3岁半 4 岁 5 岁
90.0 10.0 87.0 13.0 78.0 21.5 77.0 23.5 40.0 60.0 ——(引自朱曼殊等《心理学报》1979年 ——(引自朱曼殊等《心理学报》1979年3 月)
儿童话语的发展特点
一、早期词汇的发展
(三)词类:
婴儿最初掌握的一般先是名词,再出现动词、 形容词。 名词:儿童最初掌握的大多数是可数名词:狗、 汽车、树、椅子。 儿童掌握的动词,最初大多是描述或动物动作, 数量少,仅占他掌握名词的1/3或1/4。 最初使用的形容词,往往是形容暂时形状的, 即由当时某个动作引起的结果。如“脏了”、 “破了”、“湿了”……
2.从个体发展看,语言的获得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儿童的言语发展是从儿童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 理 解的词开始的,因而常常以词的出现划分为言语发展的准 备期 心理学也称言语前期)和言语发展期(其中1岁至3岁是 最初掌握语言的时期)。 4.儿童的言语发展可以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语言交往等 方面进行考察。
(二)听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第三节 语言获得的理论
一 、环境论 1、模仿说 传统模仿说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的语 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Allpport,1924)。 Chomsky等人提出疑义: (1)如果要求儿童模仿的语法结构和儿童已有的语法水平距 离较大,儿童不能模仿,他总是用自己已有的句法形式改变 示范句的句型。 (2)儿童经常在没有模仿范型的情况下产生和理解和产生新 句子,具有创造性。
一、早期词汇的发展
(二)特点:
在婴儿说出的第一批表示物体的词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这些词往往是某个范畴的典型实例。如儿童先学会用“鸟” 这个词,指认“麻雀”、“画眉”而不会去指认“鸡”、 “鸭”等。 儿童先学到的一些词,往往是基础水平的词,而不是上级 类别或下级类别的词。所谓基础水平的词是指在这一个水 平上的词所指的一类事物彼此更为相似而与邻近类别的事 物有明显差别。如“树”是基础类别,而植物是它的上级 类别。儿童掌握了基础水平的词以后,才开始学会表示更 一般的(上级)类别和更具体的(下级)类别的词。
四、语用技能的发展
语用技能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地 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包括说者和听者两方 面的技能。 (一)说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 获得语言之前,已经能用别的方式交流。 1岁时不仅能用指点、姿势说明物体的存在和“请求” 得到某物体,同时还能检查自己的姿势是否引起成 人对该物体的注意。 单词举和双词句阶段,词和姿势结合成为有效的交流 方式,还能用语调表示自己的意图。
1岁至1岁半是单词句时期。 1岁半至2岁是简单句阶段。 2岁至3岁儿童说出的仍是简单句,大约在2岁半 起儿童可以用复合句表达意思,但这时的复合句 常常只是两个简单句的组合。 3岁至7岁的儿童复合句的比例增加,使用的句型 增多,语句趋于完整。 儿童对句子的理解比自己说出同样的句子总是要 早一些(缪小春 1984)。
第九章 智力的发展
第一节 智力的相关理论 一、对智力的一般理解 1、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 Thorndike,Stern,Binet,Terman 2、智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是问题解决和 决策能力 Binet,Spearman
二、智力的特质结构理论 1、Spearman的二因素说 2、Thurston的多因素说 3、Vernon的层次结构模型 4、Cattell的晶体和流体智力
2、自然成熟说 Lenneberg 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为理论基础 (1)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 (2)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 (3)语言既是大脑功能成熟的产物,语言的获得必 然有关键期,约从2岁左右开始到青春期为止。
三、环境与主体交互作用论 1、认知交互作用论 皮亚杰 (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 (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 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来源于主体和 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儿童言语的发展
巴甫洛夫曾指出:“词、言语、第二信号系统给人的 高级神经活动带来了新的原则,从而使人的心理和动物 的心理有了本质的差别。” 儿童的言语是在儿童与成人交往过程中,在儿童的活 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第一节 言语发展概述 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 第三节 词汇的发展 第四节 句法的发展 第五节 儿童与成人的言语交往
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
一、语言的感知 二、婴幼儿的发音 三、儿童进入小学后,语音的精确度增 加。
第二节 语言的发展
一、语言的感知
(一)新生儿在两周左右(有的报告为 不到10天)就可以区分语音和其它声音。 这种能力是以后学习语言的前提。 (二)婴儿具有语音范畴的知觉 4个月能区别男声和女声;6个月似乎能 区别语调;1岁儿童能听懂的词大约有 10~20个。
2、强化说
二、先天决定论 1、先天语言能力说 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指 的是语言知识,即普遍的语法知识。 (1)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4岁前就完成。 (2)语言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是人类先天具有的普遍语法能力。也即先天 的普遍语法知识的表现。 (3)语言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 (4)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 批判意见: 方法过分思辩性、观点上是先验的、唯理论的。 儿童并非一开始就获得了普遍语法系统,儿童语言具有自己的 特点和模式,与成人不同。 强调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生来就有的普遍规则系统根本不需要探索和发 现,实际是否定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2、社会相互作用论 重视儿童和成人的交往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作用,儿 童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是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因素。 一方面,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 用;另一方面,儿童的反馈又决定了成人对儿童说 话的复杂程度。 可见,儿童和他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一个 统一的整体,儿童在这个系统中是一个主动的参与 者。
选择性模仿理论:Whitehurst 儿童能够把范句的句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境以表达新 的内容,或将模仿到的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 特点(1)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反应之间具有功 能关系,即二者不仅在形式上,更重要是在功能上 相似。(2)选择性模仿不是在强化和训练的情况 下发生,是在正常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 式。
五、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 1、斯腾伯格(Sternberg)的智力三元理论 、斯腾伯格( ) 2、智力的 、智力的PASS模型 (Das) 模型
(一)智力的三元理论
斯腾伯格于1985年出版了《超越IQ》一书,提出了智 年出版了《超越 》一书, 斯腾伯格于 年出版了 力的三元理论。 力的三元理论。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斯腾伯格认为智力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 文化背景下发生的, 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不同文化条件下判断智力行为 的标准不同, 的标准不同,但相同的智力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是 相同的。 相同的。智力不但与一个人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条 件有关,也与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有关, 件有关,也与其内在的心理机制有关,个体的经验 则是实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 则是实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
让步复句要到7 让步复句要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7、8岁时才能理解。
(“虽然……但是”) 虽然……但是”
(三)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 1、事件可能性策略:是指儿童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 性,而不顾句子的句法结构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 功能和相互关系。 2、词序策略:是指儿童完全根据句子中词出现的顺序来理解 句子。 3、非语言策略:是指儿童根据已有的知识对句子做出主观的 予期的回答。 儿童常会采用一定的策略去解释他们还没有掌握的句子。
智力类型
言语智力 逻辑- 逻辑-数学智力 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身体- 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智力(interpersonal) ) 自省智力(intrapersonal) ) 自然智力(naturalist) )
反映该智力的任务
读书、写论文、语词理解 读书、写论文、 解数学题、 解数学题、逻辑推理 找方向、看地图、 找方向、看地图、放置物品 唱歌、作曲、 唱歌、作曲、音乐作品欣赏 跳舞、打球、 跳舞、打球、协调性活动 理解他人行为、动机和情绪 理解他人行为、 认识和改变自己的能力 对自然界的认识
1. 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表达情感、意动、
指物从紧密结合到逐渐分化) 2. 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逐渐完整,从松散到严谨。 3. 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 (一)儿童对复杂句子的理解。
(二)句子的理解
4、5岁儿童已能与承认自由交谈,但对一些结 构复杂的句子,如被动语态句和双重否定句 还不能很好理解。 6岁儿童才能较好理解常见的被动语态句,8岁 时对各种类型的被动句都能理解。儿童4岁 前已经能理解简单的否定句,但对基本的双 重否句型则要到6、7岁才能理解。
言语的发展
一、语言与言语
第一节 言语发展概述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以词为单位。 以语法为构造规则所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是个体 的。
二、言语发展的意义
1. 从人类种系演化过程来看,言语的发展,是人类 意识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
言语的发展
第一节 言语发展概述
二、言语发展的意义
一、早期词汇的发展
(四)词量:
个体间差异很大。有一种估计认为:
1 岁平均 3 个, 2 岁 为 273 个, 3 岁 为 1500 个。
这种估计不一定正确,但是1岁至3岁间词汇量 在迅速增长则是应该相信的。3岁至7岁则是人 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三 句子的发展
(一)句子的产生
1、句法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三节 词汇的发展
(一)词的范围
一、早期词汇的发展
1岁到1岁半婴儿的词汇涉及的范围主要有:
人(爸爸、妈妈……) 动物(狗、猫、羊……) 运输工具(汽车、小车、自行车……) 玩具(球、娃娃……) 食物(牛奶、饼干、糖……) 身体器官(眼、耳、鼻、手……) 衣服和用品(鞋、帽、钟、灯……) 以及少量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拍手、挤眼、再见、 谢谢……)。
(二)儿童对复合句的理解
国内有的研究(缪小春的1989、1994)表明:
4岁儿童能理解并列复句
(“还”、“不是……而是”) 不是……而是”
6岁儿童基本理解递进句子:(“不但……而且”), 不但……而且”
不过他们还不能理解选择复句
(“如果……那么”、“只有……才”) 如果……那么” 只有……才
和因果复句(“因为……所以” 和因果复句(“因为……所以”)。
三、Guilford的三维结构模式
对传统智力测验的批评
没有把社会智力涵盖在内( 没有把社会智力涵盖在内(犯人越狱与迷津 测验) 测验) 未能控制知识与经验的作用 限时测验(沉思/冲动) 限时测验(沉思/冲动) 测验焦虑 恶意运用
四、多重智力理论(加德纳,Gardner, 1993) 多重智力理论(加德纳, ) 多重智力理论
智力的情境亚理论
情境智力( 情境智力(contextual subtheory)是个体 ) 与环境互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改变环境适应自 或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智力。 己,或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智力。 包括适应、选择、 包括适应、选择、塑造三个方面 情境智力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
(一)一岁前婴儿的发音
二、婴幼儿的发音
1、从出生到5个月左右是处于条件反射的发声阶段。 2、5个月左右儿童开始呀呀学语阶段。 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则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 能开始。
(二)1岁到1岁半儿童是正式开始学说话阶段 (单词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可以说出几十个 词(51个)。 (三)3至4岁是语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正 确教育条件下,一般4岁儿童语音发展已基本结 束,已经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4岁 前后可以说是培养正确发音的关键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