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论文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本文将确定文章类型为研究论文,以系统地阐述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内容。
在梳理关键词方面,本文将围绕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投资规模、投资领域、投资动机、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通过分类和排列关键词,将有助于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
在挖掘核心内容方面,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发展、现状概括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本文还将分析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在编写文章大纲时,本文将遵循引言、主体和结论的基本结构。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主体部分将详细阐述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结论部分将总结全文并提炼观点。
逐步展开论述时,本文将遵循逻辑顺序,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阐述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发展,为后续分析提供背景知识。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概括:介绍当前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领域、动机等基本情况。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分析当前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政策风险、融资困难、国际化人才短缺等。
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影响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如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东道国政策法规、企业自身实力等。
解决方案与发展建议:提出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如加强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培养国际化人才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Titl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 An Exemplary Graduation Thesis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tudents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has become a crucial element in the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This exemplary graduation thesis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OFDI under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impact of China's OFDI on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nomies.
课题论文:企业对外投资的策略选择
投资决策论文
企业对外投资的策略选择截至2001年6月底,经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的非金融类境外中资企业总数已达6439家,中方协议投资总额已达77.82亿美元。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将会遇到一系列的策略选择问题,如投资国别的选择、投资所有权形式的选择等等。许多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在这些策略选择上出现了失误。因此,必须特别注意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的选择。
一、国别或地区策略
选择国别或地区时应遵循的总原则是:第一,选择我们进去后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或地区,而不是全球遍地开花;第二,选择我们进去后产品有市场的国家或地区;第三,依据不同行业的项目性质选择确定是进入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第四,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采取由近及远的策略,优先考虑周边国家。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企业实力、科技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我们拥有比较优势的国
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原苏联体系中的国家以及与我国西部相邻的国家等。在发展中国家中,应尽量选择那些市场规模较大、对企业产品需求较多、欢迎外来投资、且与中国保持良好经济关系的国家。从中近期来看,发展中国家(包括经济转轨国家)中的印度、巴基斯坦、印尼、越南、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国家,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庞大的消费群体,经济增长较快,并且我国许多产业相对于其国内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是许多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理想的目标国。另外,周边国家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比较接近,有的属于同一个文化圈,相对来说,本国企业对周边国家的投资机会和市场条件更熟悉,所以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开展境外投资往往更容易成功,因此,周边国家也可以作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国。当然,就具体的项目和具体的企业而言,只要我们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只要产品有市场,我们也可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_冯燕妮
[收稿日期] 2016 - 05 - 10 [作者简介] 冯燕妮( 1989 - ) ,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助教,硕士。
·52·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第 15 卷
邓宁提出的,这个理论是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最普遍 的解释。1988 年邓宁提出,当企业同时具有三种优 势即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在优势时,企业能在 海外国家投资。
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 第一阶段: 1979 年到 1991 年,这是初步探索阶 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小,其中规模最大 的 1991 年也只有 9 亿 1 千万美元从中国流出。此 外,对外投资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和管控,特别 是在这个阶段一开始,只有部分国有企业可以进行
海外投资。 第二阶段: 1992 年到 1999 年,这是开始阶段。
如果仅仅有以上两个条件达到,那么企业只能 卖他们的所有权给其他公司,不能自己用。因此,基 于 Buckley 和 Coase 的内部化理论概念( 1976 ) ,邓 宁还强调了内在优势的重要性,即企业应该有能力 使竞争优势内在化,以便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克服市 场失灵的问题。
邓宁的折衷范式理论阐释了这三大优势,这个 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能解释中国的对外投资,因为它 指导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 怎样选择投资的目标。中国信托、中国海洋石油总 公司、海尔集团和其他大型企业集团的技术和规模 优势在他们各自的领域是很有代表性的。邓宁建议 的跨国投资企业的三种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不是 完全绝对优势。尽管在产品的国际化生产中国际经 济活动已经从国家间劳动力的分工发展到企业间劳 动力的分工,但是它仍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不同国 家运用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分配资源,实施企业中 产品的交换和贸易。总体而言,它可以减少外商投 资企业的生产成本。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增加。本论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趋势进行分析,旨在探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与趋势,提出对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问题;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China's outbound investment is also increasing.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us, problems, and trends of China's outbound direct investment by analyzing the overview of China's outbound direct investment in recent years. It also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outbound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future.
Keywords: China; Outbound Direct Investment; Overview; Issues; Trends
1. 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领先水平。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在逐年递增,并已成为中国境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趋势进行分析,探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与趋势,并提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方向。
研究论文: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
75828 投资决策论文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与对
策探析
在“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政府走出去的战略指引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获得快速发展。20xx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高达1 029亿美元,同比增加14.1%,连续3年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在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东盟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首先,20xx年,东盟GDP总量为2.4万亿美元,总人口为6亿,庞大的经济总量和人口基数表明东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次,中国与东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相似的文化习俗,避免了地理运输和文化交流的阻隔,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开展提供便利。最后,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迈入正式建设的轨道,这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得东盟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沃土。20xx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突破400亿美元大关,是2003年的70余倍。“一带一路”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给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一、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海外直接投资的需求。东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优势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筹建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目的地之一。目前,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总额不断扩大,20xx年的投资存量和余量均为2003年的60余倍;二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领域逐步扩宽,现已基本覆盖所有行业;三是中国对东盟新成员国的直接投资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中国对东盟主要投资对象。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对外直接投资差异特征与影响因素
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等官方数据,国内外相关学术论文及研究报 告。
02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概述
八大综合经济区定义
环渤海经济区
01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区,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
务业为主导产业。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02
以上海为核心,辐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以金融、科技
、制造业为主要产业。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Leabharlann Baidu
投资规模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大,企业数量和投资金额均占 据较大比重。
内陆地区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企业数量和投资金额相对 较少。
西部地区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最小,企业数量和投资金额均明 显低于其他地区。
投资结构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较为多元化,涉及领域 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
优化投资结构与布局
调整投资结构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优化投资结构,实现 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01
拓展投资领域
积极拓展新兴产业和领域,如新能源 、环保、信息技术等,提高投资收益 和市场份额。
02
03
多元化投资区域
加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多元 化投资区域,降低投资风险。
中国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关系实证论文
中国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根据母国或跨国公司投资的动机类型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替代、互补和融合。本文在对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现状,分别对中国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从短期与长期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实证研究
1、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跨国公司的对外接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加大,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加大,我们有必要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理论研究:国际贸易究竟最终是替代了国际直接投资,还是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蒙代尔(munddl,1957)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从传统h一0理论的两国家、两要素和两产品(2????)的分析框架出发,经过理论推导得出的结论是:在存在国际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如果跨国企业始终沿着特定的轨迹(即所谓的
rybc’zynski线)实施国际直接投资,那么这种国际直接投资就能够在相对最佳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对国际贸易的完全替代。与蒙代尔不同,小岛清(kojima,1987)边际产业转移fdi理论则认为,国际分工原则和比较成本原则既能解释对外贸易,也能解释对外直接
投资,因此可以将二者的综合理论建立在比较成本和比较利润率的基础上。国际直接投资并不是对国际贸易的简单替代,而是存在互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直接投资创造并扩大了国际贸易。与上述在不存在交易成本的理想情况下基于最终产品贸易与投资的观点不同,本文在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分析后,来分析在中国出口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是种什么关系。
国际直接投资论文
国际直接投资论文
国际直接投资作为生产国际化和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世界经济与社会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直接投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直接投资论文篇1
试论我国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及防范
[摘要]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国际直接投资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引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入手,分析我国目前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风险;进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防范风险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际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国际直接投资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等。因此,如何利用好国际直接投资、减少国际直接投资风险、提高国际直接投资的成功率,就成了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国际直接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国际直接投资,是现代的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又称外国直接投资或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和经济实体作为投资人在另一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企业进行经营,以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有效的发言权为核心、以拥有持续利益为目的,实现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高度统一的一种长期投资活动。
按照国际直接投资的定义,国际直接投资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目标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以获得持续利益。
从子公司与母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向是否一致看,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1)横向型投资;(2)垂直型投资;(3)混合型投资三种类型。从投资者是否新投资创办企业的角度即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1)创办新企
硕士论文:我国营商环境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硕士论文:我国营商环境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摘要
本文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对我国营商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首先运用统计描述以及对比分析方法对我国营商环境的总体水平、分项指标和外商直接投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分别从营商环境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三个维度分析了营商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接下来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营商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利用Stata15.0 统计软件选取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营商环境总水平和营商环境的8个分项指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最后,提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营商环境从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三个维度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积极的影响。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能够使企业减轻“外来者劣势”,降低投资风险;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开放的市场,增强企业适应能力。二是我国营商环境的总体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其中办理建筑许可证、产权登记、纳税、保护少数投资者、获得信贷与跨境贸易这六个指标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呈现正向影响效应,而开办企业以及破产办理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呈现负向影响效应。因此本文认为无论在便利化维度、法治化维度还是国际化维度都应该推行营商环境改革,尤其可以重点关注法治化维度的营商环境改革。
关键词:营商环境;外商直接投资;法治化维度;营商环境优化
我国企业出口及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选择的分析研究
摘要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的重要推动因素。随着近两年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以及我国企业所处全球生产链的低端环节,中国企业“走出去”势在必行。但是中国企业是否能够完成转型,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从对外出口转向对外直接投资,以及从出口转向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都是本文将进行分析的问题。本文通过出口和投资的理论分析,以及利用中国各行业企业的数据的研究,对于我国各行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问题进行剖析。对企业的国内销售、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依据生产率的判断的标准,并且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企业同时选择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
本文从动态、微观的角度分析企业生产率对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选择的影响。在对已有的贸易投资行为选择模型进行分析的同时,对该模型进行一定的拓展,将原有模型中企业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进行进一步划分。根据理论模型的推导,本文得出生产率是企业贸易投资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企业的贸易投资行为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率区间划分而进行选择。不同生产率的企业依据其所在生产率区间的不同,可以选择国内销售,出口或者对外直接投资。
利用我国36个行业10年的面板数据,根据永续盘存法计算出我国36个行业的生产率,将其按照生产率区间进行划分,得出各个行业适合的贸易投资行为模式,并且对中国36个行业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之间关系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企业贸易行为的模型中生产率与出口正相关的关系在中国同样适合。也就是说,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生产率的估计来进行贸易投资行为的选择。
(毕业论文)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变化分析.doc
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变化分析
自1978年改革开放,此三十年来我国对外投资经历了由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艰难发展过程。然而,我国对外投资取得的成就在于近十年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近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及流量数据的分析以及对相关产业的投资比例变化进行探讨,进而对我国近十年投资变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对外投资;存量及流量数据;投资产业;变化
0前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没有太长历史,新中国建国以来与外界联系并不紧密,只有到1978年以后,中国的对外投资冰真正意义上开始。其中,对外投资理论出现大多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投资为背景研究的,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莱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以及円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岛清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宄。
2001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在中国GDP规模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入世更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在加入WT0后,中国对外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一方面加入WT0 为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秩序接轨创造了高效、透明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国企业开始逐步将“边际”产业对外转移,将“上游”产业引入国内,进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然而,长时间的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中国的对外投资并非一帆风顺。
我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1998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 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2000年10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最终明确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1]。由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得我国对外投资在2003年前相对有些放缓,所以我们分析时从2003年开始:(图1)
对外直接投资论文:对外直接投资 制度因素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投资区位差异
对外直接投资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决定因素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文献研究表明制度因素是解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企业进行OFDI和克服“后来者”劣势的重要研究视角,研究制度因素是认识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行为差异
的一个关键,也是本领域的研究前沿之一。本文结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现状,从制度的视角解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对传统
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加以拓展。实证检验了制度因素的5个维度,即政府的扶植、国家信贷政策、东道国的税收水平、贸易壁垒以及与中国的文化相似度等,与中国OFDI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母国方面的政府扶植和信贷政策对中国OFDI的促进作用最显著,东道国的财
政自由度和文化相似度也与中国的OFDI显著的正相关,而贸易壁垒
的影响不显著:对于东道国属于发达国家(地区)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因素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以实证结果为依据,从制度的角度对中国政府和企业分别提出了建议,即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良好的经济体制和制定政策制度来促进中国OFDI的发展,企业在发展全球
化战略上要善于借助国内外的制度优势,将其由投资环境转化为内生变量。
【英文摘要】Literature shows that:institution-based view to explain Chinese OFDI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emerging economies and overcoming latecomers disadvantage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perspective. Study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is the critical to recognize differences in behavior of companies i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dur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It is one of the leading edge researches in the field.This thesis integrates the conventional eclectic paradigm and the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to con...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与我国的应对策略姓名:梁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刘崇仪 20020401 论文摘要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日趋活跃。国际投资,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在不断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经济中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流向和结构的迅速变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国际竞争力乃至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和利用外资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和重要战略之一。实施这一战略,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经济建设中资金不足及技术、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进出口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据对外经贸部门最新统计,截止2001年6月底,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76318个,协议外资金额7101.2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693.15亿美元。但近几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一直呈徘徊和下滑态势,利用外资结构调整缓慢,经济效益滑坡,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相应减弱。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如何调整我国引进外资政策,与wTO规则相衔接,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结构,提高外资利用效益,更好地参与国
际分工,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引进外资只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对外直接投资。宏观层面上,我国在资金、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并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方面实力不断增强,某些行业的某些企业确实具备了跨国投资的比较或绝对优势,如首钢、中化、中信等公司在海外的跨国投资就非常成功。但必须承认这是低水平上的快速发展,无论在经营方向、市场战略、经营成本还是投资规模以及资产结构方面,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仍有天壤之别。过去我们主要开放市场、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并提高产业梯次,今后理应借助已取得的成就主动出击,;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实行跨国经营。总之,世界经济发展同时出现两种趋势:一是经济趋向全球化;二是经济区域化、集团化与各国经济竞争的加剧。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逐渐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技术资本输出为主,由进出口贸易主导转为以跨国资本营运为主。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是国际多边贸易机制的行动目标,也将是2l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我们一方面对吸引外资要继续做到从重数量、重审批和重速度向重质量、重结构、重管理和重效益的方向转变;一方面应广泛地参与国际化经营,在投资自由化的国际浪潮中获得更多的国际资源和市场份额,从而使我国的国际直接投资事业更健康地向前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愈来愈大的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
问题及解决对策
专业代码:国际经济与贸易(00243)
作者姓名:胡亚会
学号:2008204224
单位:商学院
指导教师:刘琛君
2012年5月21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1)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 (2)
(一)宏观层析的障碍 (2)
(二)企业自身问题 (4)
三、解决对策 (6)
(一)发展中国家投资为基础,不断扩大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 (6)
(二)调整海外投资结构,积极投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7)
(三)大力推进本土化战略,与当地企业一起成长 (7)
(四)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中国的世界跨国公司 (8)
(五)注重技术战略,形成海内外一体化的技术开发体系 (8)
(六)注重投资方式选择,加大跨国并购力度 (9)
(七)加强对外投资促进的政策支持,创建完备的企业海外投资促进体系 (9)
(八)以企业主导,市场为导向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10)
(九)借势借力,"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信 (12)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和特征。而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中国对外投资业务,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一定发展,但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尚存在投资动机不明确、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平衡、投资主体过于集中、缺乏政府积极引导与监管以及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
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及战略选择论文
摘要:从评价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入手,立足于我国现实,分析了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从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的确定、地区选择以及政府的宏观支持几个方面,较详尽地阐述了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具体构想。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战略
一、西方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介评
在讨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以前,很有必要先对西方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予以简单评价。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外可谓众说纷纭,但从学术渊源或其基础来看,大体上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国际经济学,主要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的体系;另一个是以产业组织为基础的体系。前者是宏观分析,即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其重要假设之一是完全竞争;后者是微观分析,即从企业层次出发进行分析,其重要假设是不完全竞争,由于完全竞争假设与经济生活的现实相距太远,同时从微观层次出发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更切合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需要,故后者是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主流。从微观方面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巴克利的内部化理论以及费农、约翰逊的区位因素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单纯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明国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因此,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十世纪70年代末,英国里丁大学经济学教授邓宁在总结了这些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成为这些传统理论的集大成者,二十多年来这一理论成了解释西方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经典与主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非公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如何摆脱地域、资源、市场等多种因素制约,不断发展壮大,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在总体上为资本输出提供了资金保障,也使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同时,我国又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资本输出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压力。另外,国际上各种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为扩大对外贸易,企业必须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设立贸易公司等各类企业,以规避壁垒。从民营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上讲,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吸取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方面己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国际贸易经验,在产品、品牌、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开始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据全国工商联与商务部有关机构的联合调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生力军。按企业数计算,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母体民营企业为2573家,占我国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64%.
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以浙江省为例来说,该省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其平均投资规模不足30万美元。这样的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约60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子公司平均约260万美元的规模。
另外,就总体数量而言,中国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方面尽管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甚至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很大。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显示出了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中国民营企业在1992年才开始对外投资,而且一直处于边缘化生存状态。直到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相关对外政策出台,以及中国加入WTO的大好时机下,才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是相当迅速的。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3月份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揭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5.3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投资净额(即流量)为5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93%.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449亿美元,扣除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境内投资主体的反向投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即存量)448亿美元。这说明就总体而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2010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流量与存量分别占到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0.9%和0.55%.而按对外直接投资的
境内主体特点来看,其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国有企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民营企业所占比重稍有上升。2010年,国有企业占整个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由2009年的43%降至35%,而有限责任公司及私营企业对外投资比重分别上升了8%和2%,分别占境内投资主体的30%和12%;股份有限公司占10%;股份合作企业占3%;集体企业占2%;外商投资企业占5%;港澳台投资企业占2%.
2.投资行业趋于多样,但仍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最近几年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涉足的行业领域越发宽泛,比如在加工贸易生产、油气或矿产资源开发、设立研发机构、贸易和服务业、农牧渔业开发、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等都有所涉足。但从总体来看,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领域还是偏重于贸易型境外企业。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中境外分销贸易及其它服务业和加工贸易生产,分别占总体的48.6%和38.7%.主要以轻工、纺织、家用电器等机械电子类和服装类为重点。同样,在2010年度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20强列表中也可见一斑。表中显示这些在海外投资的20强里面,大部分企业从事的是加工制造业,并且主要是立足国内,偏重于贸易加工。如万向集团开展对外投资的很大部分原因是为了扩大出口。
3.投资方式以合资企业为主,跨国并购在逐渐增多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已从建点、开办“窗口”等简单方式,发展到投资办厂、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机构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多种投资方式。当前,民营企业在“走出去”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民营企业开始探索新的跨国经营模式。在境外收购和设立研发机构、境外设立营销网络和产品设计、境外投资建厂、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但是总体上而言中国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核心竞争力还比较弱,风险抵御能力较差,主要采取合资经营方式。可喜的是近几年民营企业开始采取跨国收购方式对外投资。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对2010年中国500强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选择“海外建厂”、“海外上市”、“独资”等进入方式的企业占其总数的比例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其总数的比例,而采取“跨国并购”方式的相对比例是13.85%,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9.05%.
(二)目前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虽然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显现,这此问题阻碍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将为民营企业更好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民营企业跨国化进程,增强民营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初始积累少,起步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业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普遍存在着原始积累不足的问题。据统计,全国私营企业平均每户雇工不超过十三、四人,注册资本不足百万元,在整体上,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许多民营企业产品落后,难以适应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变化。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多,特别是拥有自主著名品牌的更是凤毛麟角,象海尔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极为鲜见。许多民营企业从事帖牌等低级生产加工,更有甚者,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等手段获取利益。有的民营企业从事模仿别人技术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
这种状况造成的结果,首先是形不成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作为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