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训练机器人人机系统动力学仿真
康复机器人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机器人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康复机器人技术是指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医疗康复领域,为需要康
复治疗的患者提供辅助康复训练和治疗服务。康复机器人具备高度的
智能化和自动化特点,能够通过模拟人体动作和肌肉活动,帮助患者
恢复四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本文将对康复机
器人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康复机器人技术的种类及原理
康复机器人技术包括下肢康复机器人、上肢康复机器人、步态康复
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主要依靠机械结构、传动系统、智能控制系统
等技术,通过感知身体运动、分析数据、实施动作等功能,帮助患者
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
1. 下肢康复机器人
下肢康复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治疗。它可以
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感知患者的动作和力度,实时监测身体的运动状态,同时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或阻力。例如,对于行走困
难的人,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的
活动,加强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2. 上肢康复机器人
上肢康复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治疗。它可以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准确地模拟人体上肢的各种动作,帮助患者进行力
量训练、运动协调等康复训练。同时,上肢康复机器人还可以提供实
时反馈,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加速康复进程。
3. 步态康复机器人
步态康复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治疗。它可以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模拟人体正常的步态,并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进行
调整。步态康复机器人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步态模拟训练,还可以
通过实时调整步态参数,提供恰当的支持和阻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
基于MATLAB的膝关节康复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及仿真
站立、步行和上下楼梯是人体日常生活中重复较多的活动。然 膝关节屈曲,站立相中期再度伸展,随后膝关节再度屈曲,并在
而,对于下肢瘫痪、肌肉或脊髓受伤的患者和下肢肌肉无力的老 迈步相早期达到了高峰,这时膝关节屈曲角度达到 60度。
[2]
年患者来说,这是无法完成的 。近年来,随着下肢运动障碍患者
1.2正常青年人步态运动学仿真
步态周期 /% 图 3一个步态周期内的膝关节角加速度变化图
年第 期
河北
机电·教育·推广
HEBEINONGJI
农机
2膝关节康复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的膝关节运动角度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对应时刻膝关节
2.1现有机构运动原理分析
的运动角速度及角加速度,最终绘出一个步态周期内膝关节的
膝关节康复机器人机构由大腿杆、曲柄摇杆机构、小腿杆、 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变化图。
究康复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参数。
1正常青年人步态运动学分析及仿真
1.1正常青年人步态运动学分析
[4]
表 1正常步态周期内膝关节角度变化值
站立期
摆动期
足跟 脚掌 支撑 着地 着地 中期
足跟 加速器
离地
摆动 中期
减速期
膝
关伸 屈 屈
伸屈
屈
屈
节
0° 15° 15°~0° 0° 35°~60° 60°~30° 30°~0°
基于ZMP轨迹的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及仿真
0 引言
仿人双足机器人是通过模仿人体外形、结构和功能而设计的一类仿生机器人,一般具有双臂、双腿、躯干和头部等人体结构特征,能够像人一样进行双手协同作业和双足稳定行走[1]。与轮式、履带式机器人相比,仿人双足机器人独特的单、双腿交替支撑行走模式具有更大的机动性和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未来有望在军事、服务、科普和娱乐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仿人双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是在满足稳定步行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规划机器人步行时质心和踝关节的运动轨迹,确定机器人各关节转角随时间的变化函数曲线。目前,生成双足机器人步态的主要方法可归为三类:
1)基于人体运动捕捉数据(HMCD)的步态规划[2];
2)基于力学简化模型的步态规划[3-5];
3)基于智能算法的步态规划[6-7]。
以上方法中,第一类方法因人体与机器人在结构和形态上存在差异,故人体步行数据不能直接用于机器人的控制,需要经过复杂的修正、变换后才能使用;第三类方法包括人工神经网络(ANN)、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等智能算法[6-7],这类步态生成方法是机器人步态规划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尚缺少严格的数学理论论证,仍不够成熟;而第二类方法是目前最简便、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步态规划方法,主要基于二维或三维线性倒立摆、桌子-小车等力学简化模型规划步态[1,3-5]。
利用倒立摆规划双足机器人步态时,因ZMP[8](零力矩点,即地面上合力矩为零的一点)稳定性未被考虑在内,故难以获得稳定裕度较高的步态曲线。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传统的三维线性倒立摆模型进行改进,将期望ZMP 轨迹纳入机器人的步态生成过程中,使ZMP始终处于机器人足底形成的支撑多边形内,并保持最大的稳定裕度。
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助行腿的步态规划与运动控制
汇报人: 2023-12-05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步态规划基础理论 • 机器人助行腿运动学建模 •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步态识别方法 • 个性化步态规划策略设计实现 •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探讨
01
引言
步行康复训练重要性
01
02
03
类似于人体下肢结构。
关节类型
助行腿关节通常采用旋转关节或 线性关节,以实现不同方向的运
动。
传感器与执行器
助行腿上装有传感器和执行器, 用于检测关节角度、速度等信息
,并驱动关节运动。
运动学方程建立与求解
正运动学方程
根据助行腿结构参数和关节角度,建立正运动学 方程,描述足部在机器人坐标系中的位置。
逆运动学方程
步长
步频
指行走时一步的长度,受到腿部长度、关 节活动范围等因素影响。
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与行走速度相 关。
步速
影响因素
指行走时的速度,由步长和步频共同决定 。
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神经系统控制等 生理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如地面状况等 都会对步态参数产生影响。
步态规划算法概述
基于模型的步态规划
通过建立人体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计算出最优的步态轨迹 。
恢复行走能力
步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 恢复行走能力,提高生活 质量。
基于ADAMS的液压驱动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仿真_庄明
angle(°)
12
俯仰角
10
横滚角
偏转角
8
6
4
2
0
-2
-4
百度文库
0
1
2
3
4
5
6
(t s)
图 4 机器人本体 RPY 角变化曲线 Fig.4 The RPY Angle Curves of the Robot
由以上的运动学分析可知,机器人在经历第一个周期的自
身调整后运动规律且平稳,液压缸驱动力的变化情况也应该富有
度高,负载能力强,能承受冲击力大。
*来稿日期:2011-09-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910007,511052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10047133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 科研业务费专项科研项目(NS201022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S0913-GXY)
内机器人俯仰角变化范围小于 3°,横滚角变化范围小于 6°。X 方
向为机器人质心的左右移动方向,沿 X 方向偏转量为 607mm,偏
转角为 10°,说明机器人起步后沿 X 方向发生偏转,这是因为机
器人腿在初始状态摆动到开始仿真时刻各液压缸的位置会有一
个突变,这会引起机器人身体较大范围的波动;在行走过程中由
3 步态规划
欠驱动双足机器人行走步态建模与动态行走控制策略研究
研究》 2023-10-29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欠驱动双足机器人步态模型研究 • 动态行走控制策略研究 • 实验平台搭建与测试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欠驱动双足机器人在军事、灾 难救援、公共安全等领域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建立了欠驱动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步态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描述机器 人的行走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针对欠驱动双足机器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动态行走控制策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为解决 欠驱动双足机器人的行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该研究的应用领域,例如实现更复杂的行走动作、应用于其他类型 的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等。同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欠驱动双足机器人行走问题的理解和研究,例如 探索更有效的控制策略、研究机器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标题:一种欠驱动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步态模型建模方法
的影响,使相位图更加准确反映机器人行走状态。
相位图分析与优化
03
通过对相位图的分析,发现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
并对其进行优化改进,提高机器人的行走性能。
康复医学中的康复训练设备介绍
康复医学中的康复训练设备介绍康复训练设备介绍
康复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通过训练和治疗来恢复患病或受伤人士身
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学科。康复训练设备在康复医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帮助康复患者进行有效的训练和恢复。本文将介绍几种
常见的康复训练设备,包括康复动力设备、康复助行器和康复辅助装置。
一、康复动力设备
康复动力设备是一类通过机械力量辅助进行运动的康复训练设备。
这些设备常用于肌肉力量恢复、关节灵活性提高和神经系统康复训练。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康复动力设备:
1. 静力训练机:这类机器通过提供稳定的阻力和支撑,帮助患者进
行肌肉力量训练。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调节阻力来逐渐增加
训练难度。
2. 动力步态训练机:这种设备常用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步态恢复
训练。它通过模拟人体行走的动作,辅助患者进行重心控制、平衡和
步伐训练。
3. 运动自行车:康复运动自行车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肌肉力量训
练和心肺功能恢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康复需求和能力,调节自行
车的阻力和速度。
二、康复助行器
康复助行器是一类可用于帮助行动不便患者恢复步行能力的设备。
这些设备通过提供支撑和稳定性,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增强步行能力。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康复助行器:
1. 步行辅助器:包括拐杖、助步器和轮椅等。这些设备可以帮助下
肢受损患者改善行走能力,并提供稳定性和支撑。
2. 外骨骼助行器:外骨骼助行器通过机械结构和电动力量辅助患者
进行行走。它们可以提供力量和平衡支持,帮助行动不便患者实现独
立步行。
3. 助行机器人:这是一种结合机械学和控制技术的新型康复助行设备。助行机器人可以主动感知和适应患者的行动意图,以提供准确的
四足机器人步态及运动控制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稳定性
四足机器人的稳定性是其步态及运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问 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来保证机器人在不同地面类 型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适应性
四足机器人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因此需要具有强 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需要研究更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感 知算法。
可靠性
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涉及到复杂的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 ,因此需要保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05
四足机器人步态及运动控 制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四足机器人步态及运动控制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技 术创新出现,如更高效的算法、更强大的硬件、更先进的传感器等 。
应用拓展
随着四足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如救 援、农业、娱乐等。
智能化
智能化是四足机器人步态及运动控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未来四足 机器人的行为将更加智能,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应用效果。
03
可重构性与灵活性
未来的四足机器人将更加注重可重构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任务
和环境需求。这需要研究更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机械设计技术。
06
四足机器人步态及运动控 制的应用案例
在机器人竞赛中的应用
竞速比赛
四足机器人在竞速比赛中具有较高的速度和稳定性,能够快 速穿越障碍物,为赢得比赛提供优势。
论文新型电驱式四足机器人研制与测试
论文新型电驱式四足机器人研制与测试
引言
四足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模拟动物步态的机器人,具有良好
的移动灵活性和适应力。在军事、救援、探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的电驱式四足机器人的研制与测试情况。
机器人设计与动力系统
机器人设计
新型电驱式四足机器人的设计从仿生学角度出发,模拟了
动物的结构和动作。机器人的身体由材料轻、强度高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结构刚性和抗冲击能力。机器人的四条腿采用直接驱动的设计,利用电机直接驱动腿部关节运动,提高了机器人的动作精确性和反应速度。
动力系统
机器人的动力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电驱动技术。每个腿部关
节都搭载了一台高性能无刷直流电机,通过控制电机的电流和电压,实现对腿部关节的控制。电机的动力由一组高容量锂电
池提供,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保证机器人的长时间工作。
控制系统与算法
控制系统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控制策略。每个腿部都有一个独立的控制模块,负责对腿部关节的运动进行控制。控制模块通过与中央控制器进行通信,实现对机器人整体动作的控制和协调。中央控制器通过激光测距仪和陀螺仪等传感器获取机器人的姿态和环境信息,并根据预设的运动策略进行控制指令的生成。
算法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算法主要采用了反馈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反馈控制通过对机器人状态的测量和与期望状态的比较,调整控制指令,实现机器人姿态和速度的稳定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机器人运动模型,通过训练和优化,实现机器人的高效运动和路径规划。
仿真与实验测试
为了验证新型电驱式四足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我们进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及仿真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及仿真
一、本文概述
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康复设备,正日益受到研究者和医疗工作者的关注。本文旨在对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理论分析的准确性。文章首先介绍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背景和应用意义,阐述了其动力学分析的重要性。随后,本文详细阐述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过程,包括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及控制模型的建立。在建模过程中,考虑了机器人的结构特点、运动规律以及人机交互等因素,确保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在完成动力学建模后,本文利用仿真软件对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包括了机器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动力学响应、人机交互过程中的力传递特性以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通过仿真实验,本文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并为后续的实物实验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总结了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及仿真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还为优化机器人设计、提
高康复效果以及推动医疗康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概述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辅助人体下肢运动,帮助进行康复训练的先进医疗设备。这种机器人通过精密的机械结构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地感知并适应穿戴者的运动意图,提供必要的助力或阻力,以达到改善运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促进神经恢复等康复目标。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通常由支架、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支架负责支撑和保护穿戴者的下肢,同时提供运动的轨迹和范围。传感器则负责实时感知穿戴者的运动状态、肌肉力量、姿态等信息,为控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执行器则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驱动机械结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提供助力或阻力。
两足行走机器人
两足行走机器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中一种被
广泛研究的机器人类型就是两足行走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模仿人类的
行走方式,具备了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行走的能力,因此在军事、工业、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介绍两足行走机器人的原理、应用及相关挑战。
一、两足行走机器人的原理
两足行走机器人的行走原理是模仿人类的步态。为了实现稳定的行走,两足行走机器人通常配备了多个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执行器。传
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和机器人自身的状态,如陀螺仪、加速度计和
力传感器等。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进行实时控制,以保持
机器人的平衡和稳定。执行器负责驱动机器人的关节和肌肉,实现腿
部的运动。
由于两足行走机器人需要保持平衡,因此控制算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PID控制是一种基于
误差的反馈控制算法,通过调节参数来控制机器人的姿态和速度。模
型预测控制则是基于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优化问题求解来生成
最优的控制指令。这些控制算法能够帮助机器人实现平稳的行走,并
适应各种地形和环境。
二、两足行走机器人的应用
两足行走机器人在军事、工业、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军事应用
两足行走机器人在军事领域可以执行危险任务,如侦察、搜救和排
爆等。相比于传统的轮式机器人,两足行走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不
规则的地形,提高机动性和灵活性。同时,机器人可以搭载各种传感
器和武器装备,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
2. 工业应用
两足行走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可以用于物流、装配和维修等任务。机
lokomat核心技术参数 -回复
lokomat核心技术参数-回复
Lokomat核心技术参数
Lokomat是一种先进的机器人辅助康复设备,用于帮助患有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它结合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为患者提供高效、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Lokomat
的核心技术参数。
1. 动力学控制系统(KTS)
Lokomat的动力学控制系统是整个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运动状态,并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准确的力反馈和运动辅助。KTS可以根据患者的力量和姿势调整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负载和运动范围,以实现最佳的康复效果。
2. 重力补偿系统
Lokomat的重力补偿系统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感知患者的身体负载,并根据患者的运动情况进行自适应调整。通过对重力的准确补偿,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运动,减少了外骨骼机器人对患者的负担,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果和安全性。
3. 实时运动分析系统
Lokomat的实时运动分析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运动轨迹和姿势,为康复师提供详细的运动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康复师可以对患者的康复进展进行精确评估,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此外,实时运动分析系统还可以记录患者的康复训练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研究。
4. 足底感应系统
Lokomat的足底感应系统使用高精度的传感器技术,能够准确感知患者的下肢运动和负荷情况。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调整外骨骼机器人的运动范围和力反馈,进一步提高康复训练的准确性和个性化程度。同时,足底感应系统还可以记录患者的步态特征和平衡能力,为康复师提供更全面的评估依据。
人形机器人揭榜挂帅任务榜单
附件2
人形机器人揭榜挂帅任务榜单
一、核心基础
(一)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
揭榜任务:面向人形机器人高动态行走的全身控制问题,突破人形机器人多体动力学实时模型、基于全身力矩的模型预测控制、长距离离线身体姿态和落足点规划、在线步态规划与实时姿态跟踪、面向仿人机器人高爆发关节伺服阻抗控制等关键技术。形成人形机器人高动态行走控制方法,在人形机器人实物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
预期目标:到2025年,建立人形机器人高动态行走控制算法,可支持具有双足、双臂、腰、髋、膝、踝等不少于28个自由度的人形仿生机构。支撑人形机器人实现平地、斜坡、台阶、非平整路面、松软路面等环境的高动态行走,平地最大行走速度≥4km/h, 最大奔跑速度≥9km/h。
(二)电机驱动器
揭榜任务:面向人形机器人快速、灵活的伺服驱动需求,突破高性能伺服驱动设计、制造与测试等技术。研发小体积、高爆发、高效率的高功率密度电机伺服驱动器。提升电机伺服驱动器自主研发水平,推动高性能伺服驱动器的产业化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5年,完成系列化的高功率密度电机伺服驱动器,支持多种行业标准化码盘和通讯接口。最高效率不低于95%,重量小于210g(含散热片),尺寸小于170cm3,
最大连续功率达到6kW,拥有智能伺服控制算法,可实现高速柔性伺服驱动控制。
(三)力传感器
揭榜任务:面向人形机器人准确获取驱动关节和肢体末端触感力学信号的需求,突破稳定可靠的力传感器结构设计与制造、智能化信号处理与分析、多信息智能识别与模型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制系列化、高性能、低成本、智能化的新型力传感器;发展低成本、规模化的传感器生产制造方法,推动新型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上的产业化应用。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人机交互力自适应导纳控制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人机交互力自适应导纳控制
屠尧;朱爱斌;宋纪元;申志涛;张小栋;曹广忠
【摘要】对于下肢具有残余肌力的下肢瘫痪病人,基于标准步态轨迹被动训练的康复方案无法满足锻炼肌肉的康复训练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人机交互力自适应控制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控制策略,并设计了可实现康复训练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以健康人体行走步态为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位置控制参考,以穿戴者的自身腿部用力作为力控制约束,根据穿戴者自身腿部力量大小,智能控制和调整步态曲线,以更加适应穿戴者的康复训练需求.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完全被动的康复训练模式,自适应力控制模式能够有效地调整康复过程中人机交互力,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康复训练需求,从而大大提高受损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进程,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9(053)006
【总页数】8页(P9-16)
【关键词】康复机器人;导纳控制;自适应滑模控制;下肢外骨骼
【作者】屠尧;朱爱斌;宋纪元;申志涛;张小栋;曹广忠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所,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所,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所,710049,西安;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710049,西安;
运动仿真知识点总结
运动仿真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仿真的基本原理
1. 动力学原理:运动仿真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动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是指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运动规律的学科。它通过牛顿定律、运动矢量、质点动力学、刚体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信息,为运动仿真提供了基本的数学模型和理论基础。
2. 控制理论:运动仿真的基本原理之二是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指研究如何通过控制器来实现对系统运动的控制和调节的一门学科。在运动仿真中,通过控制器对仿真模型进行控制,可以使其产生不同的运动行为,从而实现对物体、机器人等的精确控制和模拟。
3. 数值计算方法:运动仿真的基本原理之三是数值计算方法。数值计算方法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数学问题进行计算和模拟的一种方法。在运动仿真中,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动力学方程、控制模型等进行离散化和求解,可以实现对运动仿真模型的精确求解和模拟。
二、运动仿真的应用领域
1. 体育竞赛:运动仿真技术在体育竞赛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运动员的运动规律、力学特性等进行仿真,可以对比赛结果进行预测,帮助教练和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策略的制定。
2. 工程设计:运动仿真技术在工程设计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机械装置、汽车、飞机、船舶等的运动特性进行仿真,可以评估其性能、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试验和开发成本。
3. 医学研究:运动仿真技术在医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对人体运动、姿势、步态等进行仿真,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伤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设计康复训练方案。
4. 航天航空:运动仿真技术在航天航空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对航天器、飞机、火箭等的运动特性进行仿真,可以评估其飞行性能、设计控制系统,确保航天航空任务的成功执行。
双足机器人步态仿真及腿部设计与控制
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研 究人员可以评估机器人的性能 ,并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
进空间。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提高运动性能
目前,双足机器人的运动性能还存在诸多限制。未来的研究应致 力于提高机器人的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
增强适应性和自适应性
双足机器人应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中自我适应并保持稳定。为此,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机器人的感知系统、决策算法和控制策略 。
04
双足机器人控制策略
基于运动学模型的腿部控制
逆运动学
根据目标位姿和步长,计算腿 部关节角度。
正运动学
已知腿部关节角度,计算机器人 行走轨迹。
运动学模型优化
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提高轨迹计算 精度和实时性。
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腿部控制
01
02
03
动力学建模
建立机器人行走动力学模 型,考虑重力、摩擦力、 空气阻力等因素。
四段式腿
四段式腿是一种较少见但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双足机器人腿部设计方案 ,由大腿、膝盖1、小腿1、膝盖2和小腿2组成,通过四个关节连接。 这种设计能够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腿部机构的设计与优化
机构设计与优化原则
在腿部机构的设计与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机构的功能、结构、材料、制造工艺、成本等 因素,同时要兼顾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年 第
卷 第
期:
步态训练机器人人机系统动力学仿真 !
张立勋! 王令军 王凤良 王克宽
哈尔滨
高
峻
)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摘 应用
要
基于
对
自由度步态训练机器人的人机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研究。 , ) ; 分析了正常人在平地行走时的步态特征, 并给 工具箱建立了人机系统动力学仿
法, 推导了机器人的运动约束方程和动力学方程, 构成了机器人的约束
图
!" 、 !# 、 !"! 、 !#! 的相位关系
结 论
应用 法, 基于 对步态 训 练机器人人机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通过列写机 器人的运动约束方程和动力学方程, 构成了机器人 的 , 结合双足对地面的压力模型, 利用 工具箱建立了机器人人机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机器 人跟踪人在平地行走的步态轨迹进行了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表明, 该人机模型对人的双足负载具有良 好的调节能力, 实现了对人在平地行走步态的模拟, 为实现机器人的控制及性能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器人模拟松软地面承载特性的研究较少。笔者以行 走康复训练问题为研究对象, 突破在机器人机构、 驱 动控制
[ ,]
、 生物信息反馈控制等关键技术, 开发出
了一种可以实现多种步态训练的机器人。 目前对机器人动力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机械 结构上, 而对人机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较少
[ ,]
。步
态训练机器人的服务对象是人, 仅对其机械机构进 行动力学分析是不充分的, 因此在考虑人的作用力 的基础上来研究步态训练机器人的动力学问题才具 有现实意义。本文应用 建立机器人动力学仿真模型
:
—
—
高技术通讯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 ) [ ( ) ( ) ( ) (! ) ]
( ) ! 图( ) 为左滑块受力简图。有机座约束力为 , 左支架的约束力为 力为 , 重力为 动力学方程为 ( ) ( ) 图( ) 为姿态机构受力简图。有左支架约束 力为
图! 机器人左步态机构闭环矢量图
、
, 丝杠对滑块的推
! ) ! )
! ( !
!) ( )
其中, ! 为姿态机构的绝对角加速度; ! 为左支架 绕 点转动的角加速度; ! 为姿态机构相对 点的 角加速度。 图( ) 为右滑块受力简图。有机座约束力为 , 右支架的约束力为 推力 , 重力为 动力学方程为 ( ) ( ) 图( ) 为右支架受力简图。右支架受右滑块 约束力为 力为 为 ( ) ( )
L
中 点, 此时启动右步态机构, 度。支撑期为 阶 段。 FL 、 FR、 和
以确保两步态机构的相位差为 阶 段, 摆动期为
FLB 、 FRB 的相位关系见图 。 FL 、 FL 、 FR 、 FLF 、 FRF 的 相位关系见图 。在运动启动时刻, FRB 、 FLF 、 F LB 、 这是由加减速度的突变引起的, FRF 均发生了突变, 这个现象可以通过变加速来改善。 FL 与 FR 、 FLB 与 这与 FRB 与 FRF 的变化均具有周期性和协调性, FLF 、 摆动期、 支撑期的交替变化特征是一致的。步态训 练机器对人的双足负载做相应的周期性调整, 为机 器人的动力学性能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将右支架的质心位置方程为求二阶导数得 ( )( ) (# ( ) ( ) ( ) ) ! )
) " ( )
其中, 由 其中,
( ) " ( ) # ( ) 约束矩阵方程 ( ) (! ! ) , (! , ( , (!
!
, 并将此式求两次导数得
令 , (
#
,
( ) 。
, (! ( )
[ ]
法, 基于 , 在引入人在平
地行走时双足对地面的压力模型的基础上, 搭建了 人机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并对机器人跟踪人在平 地行走的步态轨迹进行了仿真研究, 为实现机器人 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和国家博士点基金 ( ) 资助项目。 男, 生,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康复机器人, 人机合作机器人; 联系人, (收稿日期: )
・ ( ) 便 于 矩 阵 求 逆 等 运 算, 故可用 ・ , 的输出即为各关节和杆的 (角) 加速度及约束反 力等参数。式 ( ) 输出的是机器人左步态机构的动 力学参数, 同理可得右步态机构的动力学参数。 语言编写 函数来求解
叠。把步态周期进行归一化处理, 足底力模型可做
正常人步态特征
正常步态是指健康人在自我感觉最自然、 最舒 适的状态下行走时的步态, 具有稳定性、 周期性、 协 调性以及个体差异性。正常的步态周期可分为两个 相位: 支撑期与摆动期。支撑期指下肢接触地面及 承受重力的时间, 约占整个步态周期的 约占整个步态周期的 — — 。摆动 期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之间的时间, , 支撑期和摆动期时间在 步态周期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了下肢在一个步态周
式中: 、 分别为左、 右脚的足底力; 为人的体
张立勋等: 步态训练机器人人机系统动力学仿真
左侧动力学模型为式 ( ) , 需要输入的数据为 FLF 、FL 、ML 。 模 型 中 相 关 参 数 有:! FLB 、 , ! ABP , h , I , m , , m 。 , l ,R ,I ,m , l ,h , l ,I ,m , m
!) )
!)
, 个动力
将左支架的质心位置方程求二阶导数得
, ( )
, 将机器人的
{
#
( )
" ( )( )
( )
学方程和 个运动约束方程组成线性方程组, 以矩 阵表示就构成 阶的约束矩阵方程 ( ) , 见式
" ( )
# ( )
—
—
高技术通讯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将此 为 则有
的大型稀疏矩阵定义为 , 则式 ( ) 可以表示为 ・
—
—
高技术通讯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蔡自兴 机器人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訾斌, 段宝岩, 杜敬利等 柔性 模与控制 高技术通讯, [ ]董玉红, 张立勋 基于 平台的动力学建 的合作机器人 ( , ( ): ) 动 , , , ,
、L 、
L ! 为 相 应 电 机 的 位 置 控 制 器; L
、
L
、 ;
后 L !为相应关节直流伺服电机; LF 、 LB 分别为前、 丝杠螺母机构的力换算关系式, 丝杠导程为
L
为减速器的力放大系数; 足底力规划为式 ( ) 。
图#
机器人跟踪人在平地行走的步态轨迹
图$ 图" 动力学仿真模型结构图
!" 、 !# 、 !"! 、 !#! 的相位关系
、 !
, 姿态机构约束力为 !
!
运动约束方程组 由图 列写闭环矢量方程得 将此式向 、 轴投影并两次求导得末端 点 !
, 则根据牛顿定律可列出杆 ( ) ( )
的加速度方程为 [ ( ! ) (
[ —
( ) —
(!
) ]
张立勋等: 步态训练机器人人机系统动力学仿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根据几何关系得 ( ) ( ) " ( )
参考文献 [ ]张济川, 金德闻 我国康复工程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 挑战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 :
,( ):
力学仿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高技术通讯, ,( ):
[ ]夏泽洋, 陈恳, 熊繰等 仿人机器人运动规划研究进展 [ ]张今瑜, 王岚, 张立勋 基于多传感器的实时步态检测 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 ) :
矩阵方程 (
出了人在行走时双足对地面的压力模型, 利用
真模型, 并对机器人跟踪人在平地行走的步态轨迹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 步态 训练机器人对人的双足负载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可以方便获取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 该研究为实现机器人的控制及性能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步态训练机器人, 人机系统, 动力学, 仿真,
, 则根据牛顿定律可列出杆的
、
, 驱动力矩为
, 重力为
, 令
则" ! ! , 列出杆的动力学方程为 ( " ( " ( "
则根据牛顿定律可 ! , ( ) ( ) ! )
将机器人每个杆取分离体进行受力分析, 并将 每个分离体应用牛顿定律列写动力学方程, 从而构 成 方程组。机器人右侧机构各杆件受 力 分析简图如图 所示。 图( ) 为左支架受力简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加速度及约
[ 期内的时间分配
,]
。支撑相百分比越大, 摆动相
束反力列向量定义为
, 等号右端的输入矩阵定义 ( )
百分比越小。支撑期又可分为单支撑期和双支撑 期。 在一个步态周期内, 单支撑期、 双支撑期及摆动 期存在如图 所示的时序关系, 黑色区域代表支撑 ) 和两个双支撑 期时间, 虚线区域代表摆动期时间。一个步态运动 周期由两个单脚支撑期 (各占 期 (各占 如下简化: 重, 为归一化后的步态周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构成, 单支撑期时间与摆动期时间重
图" 各杆件受力分析简图
、
, 丝杠对滑块的
, 则根据牛顿定律可列出杆的
、
, 左支架约束力为
、
, 重
, 则根据牛顿定律可列出杆的动力学方程
绕 ( , 右支架约 、 ! , 阻 !#"
点的力矩平衡方程为 )( ) ( ) ( )
图。左支架受左滑块约束力为 ! 束力为 ! 、 ! 力矩为 " , 重力为 的动力学方程为
引 言
步态训练机器人可以模拟人在不同路况下的步 态, 属于健身或医疗机器人领域 态训练机器人有德国的 。 力量 训 练
[ ] [ ]
机器人动力学建模
方程组 步态训练机器人有 个自由度, 带动人的左腿 运动的机构称为左步态机构, 带动人的右腿运动的 机构称为右步态机构, 并且两者对称。步态训练机 器人左步态机构简图如图 所示。关节 、 为由 为转动关节, 带动 线性模组构成的移动关节, 关节
, 具有代表性的步 和日本的
综合了外骨骼机器人和跑步 。 能够进行平地行走训
[ ]
机的特征, 能够进行平地行走训练、 上下楼梯训练和 练、 上下楼梯训练和转弯训练 。目前国内外对机
脚踏板转动。三者协调运动, 带动受试者右腿在平 面内做步态训练。左、 右步态机构按照一定的协调 关系运动, 就能模拟人在不同路况下的步态轨迹。 如平地行走运动, 上下楼梯运动等。 在图 中, 为机座 (编号为 ) , 左滑块编号 为 , 左支架编号为 , 姿态机构 (脚踏板) 编号为 , 右支架编号为 , 右滑块编号为 。规定各杆件加速 度沿 、 轴正方向为正, 角度沿逆时针方向为正。 ! ! ! ," !; ,! ," 杆 、 杆 ! 的长度均为 为 ; 杆 的长度为 ; 杆 的长度 ; 矢量 " 、 "、 " 与水平线的夹角分别为 ! 、 杆 与水平线的夹角为 ; 杆 和矢量 !、 !; 脚踏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 ! ; 脚踏板 " 夹角为!; 与杆 垂直。
机器人跟踪人在平地行走的步态轨迹, 见图 。 为了便于观察, 姿态角未显示, 左、 右步态轨迹与期 望轨迹基本重合。
图! 正常人的步态特征
左、 右步态轨迹的起点坐标均为 ( ) , 首先启动左步态机构, 步态周期为 动至 时, 到达图
,
, 当其运
人机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与仿真曲线
动力学仿真模型结构见图 。下角标 L 和 R 分 别代表左、 右步态机构。以左步态机构为例说明: xOL 、 }OL 、 !OL 为轨迹规划生成的机器人末端的期望 移动关节 位置, 通过逆运动学 L L 求得移动关节 、 和转动关节 处的电机转角输入 gL i 、 gL i 和 gL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步态训练机器人人机系统动力学仿真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张立勋, 王令军, 王凤良, 王克宽, 高峻, Zhang Lixun, Wang Lingjun, Wang Fengliang, Wang Kekuan, Gao Jun 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 高技术通讯 CHINESE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2009,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