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合集下载

日语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

日语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

B. 具体形式 1. 拟声词、拟态词的翻译 2. 外来语的翻译 3. 人称代词的翻译 4. 指示词的翻译
5. 形式名词的翻译 6. 成语的翻译 7. 谚语的翻译 8. 习惯语的翻译
(二)句子层面
A. 抽象形式 1. 顺译 2. 倒译 3. 分译与合译
4. 意译 5. 加译 6. 简译 7. 变译
B. 具体形式
1. 使役句的翻译 2.被动句的翻译 3. 复杂长句的翻译 4. 敬语的翻译
3)具体性引伸
例:おい,きみ。きみをまじめな青年と信用し,金 錢を扱う重要な地位につけた。それなのに,それ を裹切り,気の遠くなるような額の使い込みを やった。
译文:喂!你!我相信你是一个正派的青年,把你安排 到管钱的重要岗位上,你却辜负了这些,用掉了令 人难以置信的巨额款项。
4.转换词语 5.正反表达
日语翻译(日译汉)
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总结
一. 翻译理论
(一)翻译的定义
翻译是一种深入阅读的过程,是一种学习的过与交往。
(三)翻译的标准
➢ ➢ ➢
➢ 化:即“化境”,不生硬牵强,保存原味。
(四)翻译的原则
1.对比原则 2.神似原则 3.汉化(或日化)原则
译文:但是,本性单纯的托尔斯泰并不满足这种生活, 内心向往着健康、纯洁的爱情。
2)抽象性引伸
例:今は林立した高层ビルが駅の周りを幾重にも取 り囲み,切符売り場の前の広場の辺りに,地下道 が張り巡らされて,冷たい変な臭いのする商店街 になっている。
译文: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把车站围了好几层。 售票处前面的广场附近布满了地下通道,已经成了 冷清且怪味四溢的商店街了。
(五)翻译的过程
1.充分准备 2.吃透表层 3.捕捉寓意 4.自由表达 5.修改校对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翻译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跨文化活动,是通过语言转换来展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随着世界日趋全球化,翻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如何进行优秀的翻译,需从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翻译理论是从学术层面对翻译现象进行分类、解释和分析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可以在翻译过程中提供各种公式、方法、原则和规则等,以便于进行准确、标准和符合语言习惯的翻译。

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等价理论、功能理论和文化转换理论等。

等价理论是翻译理论中比较主流和经典的理论之一。

他认为在翻译中需要寻求同等意义或近似意义,使译文与原文在语义和语用上达到一定的匹配度,从而使译文意义不失真、不失真实、不失健康和不失文采。

等价理论的核心是翻译中需要双重转换:语言之间的转换和文化之间的转换。

相对于等价理论,功能理论则更加关注的是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它通过考虑翻译对读者的影响和作用来决定翻译取舍。

即使在不完全符合原文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某些方法来实现更好的翻译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实践的实效性成为评价翻译品质的核心标准。

文化转换理论是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通过翻译者的思维活动实现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相转换。

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非常复杂,不仅需要翻译者有优秀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还需要有转换的思维观念和技巧。

翻译实践是通过词汇、语法、语义、上下文等多种手段将原文转换为目标语言的过程。

在翻译实践上,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例如语言能力、文化背景、技术素养、翻译规范等。

值得注意的是,翻译实践并不等同于语言的传递,因为翻译的本质是作为中介创建并解决两个文化或语言之间的联系。

一个好的翻译需要翻译者结合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进行切实可行的操作。

因此,好的翻译一定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效果为导向的翻译。

翻译者需要通过翻译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同时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出适合自身的方法和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是相互交织着的。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第三章: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3.1 相关翻译理论3.1.1翻译转换理论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指的是原文译为目的语时发生的语言变化。

“翻译转换”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卡特福德(Catford)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他认为翻译转换是“偏离形式对等的等值翻译”,并将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言(SL) 中的语篇材料被另一种语言( TL) 中等值的语篇材料所取代。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

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主要使用了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在上下文中发挥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通过不同的语言层次( 如语音、词形、语法及词汇) 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

在对“形式对应”( 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文本等值”( textual equivalence) 做了区分后,卡特福德认为,既然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差异,进行翻译转换就是必然的了,翻译转换因而在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过程中背离了形式对应。

卡特福德进而提出两种转换: 层次转( level shifts) 和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汉英翻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层次转换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

卡特福德的层次转换包括语音、词形、语法和词汇四个层面,但他认为翻译中惟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就是语法和词汇之间的转移。

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

例如,汉语中的“着”、“了”、“过”等词汇都可以用来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 has/ have done)”和“过去完成时( had done)”这两种时态表达。

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是研究翻译的原则、方法和规律的学术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翻译理论。

1. 文化转移理论:文化转移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文字层面的转换,还涉及两个不同文化之间的知识和观念的转移。

翻译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还要适应目标文化的语言和文化背景。

2. 契诃夫式的翻译理论: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提出的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应充分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意义,而不仅仅是机械地翻译文字。

译者应当有创造性地进行翻译,使得译文在目标文化中能够产生类似的效果。

3. 统一性翻译理论:统一性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当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忠实于原文的意义。

译者不应进行大幅度的改动或添加,而应尽量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4. 语际翻译理论:语际翻译理论关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转换,主张翻译应在不同语言系统之间进行。

翻译者需要准确地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用,以便进行有效的转换。

5. 文学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文学翻译要求译者不仅仅传达原文的信息,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艺术风格和情感。

文学翻译理论也探讨了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

6. 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当追求在目标文化中达到与原文相当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对原文进行机械的翻译。

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习惯,以及文化差异,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使得译文能够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

这些翻译理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翻译工作。

同时,翻译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会出现新的理论和方法。

日译汉翻译

日译汉翻译

日译汉翻译日译汉翻译是一种将日语文本翻译成中文的语言转换过程。

随着中日之间交流合作的不断增加,日译汉翻译在国际交流、商务合作、文化文学交流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参考内容,帮助读者了解日译汉翻译的一些基本要点。

1. 翻译理论与方法在日译汉翻译中,翻译理论和方法是基础和指导。

翻译理论的研究包括功能对等翻译理论、《金刚经》翻译论、失当翻译理论等。

常用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加译等。

翻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目的和读者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2. 翻译技巧与策略翻译技巧和策略对于完成高质量的日译汉翻译工作至关重要。

常用的翻译技巧包括掌握专业知识、灵活运用语言工具、词汇精确匹配等。

翻译策略包括上下文重构、语境转换、保留涵义等,帮助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文化背景与语言环境在进行日译汉翻译时,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符合读者的需求。

翻译者需要熟悉日本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以及语言特点,融入到翻译中,同时还需要考虑汉语的表达习惯和特点,使译文更符合中文读者的习惯和理解。

4. 技术和工具的应用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对于提高日译汉翻译的效率和质量非常重要。

翻译工作者可以使用翻译软件、在线词典、术语数据库等工具,辅助翻译过程中的词汇查找、语言对比等操作。

同时,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日译汉翻译的需求。

5. 翻译实践与经验在进行日译汉翻译之前,有一定的翻译实践和经验对于提高翻译质量非常有帮助。

翻译者可以参考其他经典翻译作品,了解不同领域的翻译要求,并尝试进行实际的翻译练习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能力。

总之,日译汉翻译是一门复杂而有挑战的语言转换过程。

翻译者需要掌握翻译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策略,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并应用技术和工具。

通过不断的翻译实践和经验积累,翻译者可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更好地满足中日交流合作的需求。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技巧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技巧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技巧在进行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而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翻译技巧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的是翻译的目的性和功能性,而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

下面将介绍一些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理解原文的意图和功能在进行翻译时,首先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意图和功能。

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弄清楚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以及为什么要表达这样的意思。

只有深刻理解原文的功能和意图,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使译文更加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2. 考虑目标读者的需求和习惯在进行翻译时,要考虑目标读者的需求和习惯。

不同的读者群体可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阅读习惯,因此翻译人员要灵活运用语言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读者,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对目标读者的背景和需求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做出恰当的语言选择和表达方式。

3. 保持原文意思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原文意思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保持对原文的尊重,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结构和语气,使译文在表达原文意思的同时也能够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这对于保持译文的质量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4. 灵活运用语言和表达方式5. 不拘泥于字面意思,注重表达的功能和效果在进行翻译时,要注重表达的功能和效果,而不拘泥于字面意思。

有时候原文的某些表达方式在目标语言中可能不太合适,这就需要翻译人员根据译文的功能和效果进行灵活调整,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习惯。

这种灵活性和变通性是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翻译技巧的重要内容。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技巧强调的是翻译的目的性和功能性。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原文的意图和功能。

在进行翻译时,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意图和功能,考虑目标读者的需求和习惯,保持原文意思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灵活运用语言和表达方式,注重表达的功能和效果。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技巧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技巧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技巧功能翻译理论(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是一种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该注重功能和目的,而不仅仅是准确传达原文的语义。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将原文的词语和句子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意图。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应该根据目标受众和目的来调整翻译策略,以实现最佳的功能翻译效果。

1. 理解原文意图:在进行翻译之前,首先要对原文的意图和目的进行深入理解。

这样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语义和情感,从而更好地将其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2. 适应目标受众: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目标受众理解和接受翻译文本。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应该考虑目标受众的语言背景、文化差异和专业知识,以便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式和语言风格,以符合目标受众的习惯和理解能力。

3. 重视语境:语境是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需要将原文的语义和情感的表达转换到目标语言中。

翻译者应该注意原文中的上下文信息、词义和语法的使用,以便在翻译中进行恰当的选择和调整。

4. 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当原文中存在语言障碍或文化难题时,可以考虑使用意译、借译或添加解释的方法来保持信息传达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5. 注重译文的流畅性:翻译不仅仅是字面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度。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应注意句子的结构、语法和语言风格,以确保译文读起来通顺、自然,并且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习语表达。

6. 不拘泥于结构和语法:语言是一个活动的系统,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应该具备灵活运用语法规则和结构的能力,以便在不拘泥于原文结构和语法的保持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技巧不仅注重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更强调翻译的功能和目的。

通过深入理解原文意图,适应目标受众,注重语境,灵活运用翻译策略,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度,以及不拘泥于结构和语法,翻译者可以实现更好的功能翻译效果。

专业的语言翻译理论

专业的语言翻译理论

专业的语言翻译理论语言翻译是一项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工具,能够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沟通。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翻译成为了一项越来越受重视的专业领域。

本文将以专业的角度,介绍语言翻译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翻译的定义和作用语言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在国际交流、商务活动、学术研究等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语言翻译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各领域的跨国合作。

二、翻译理论的分类翻译理论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流派:等效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和目的理论。

1. 等效理论等效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当追求在目的语言中传达出与源语言相同的意义和效果。

这种理论强调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要保持两种语言之间的等效性,使译文具有与源语言相同的效果。

2. 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根据接受者的需求和情景,调整译文的形式和内容,以传达源语言的目的和意图。

这种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满足接受者的需求,同时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3. 目的理论目的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实现某种特定的效果,通过翻译来实现特定的目的。

这种理论强调的是对翻译目标的思考和理解,以此来确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哪种翻译理论,都需要依赖一些基本的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翻译原则:1. 信实原则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意图,不能随意增删或改变原文的信息。

2. 通顺原则译文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以使译文通顺自然。

3. 文化适应原则翻译应该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调整和适应,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文化环境。

4. 语法准确原则翻译应该遵循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保证译文的语言结构正确。

五、专业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作为一名专业的翻译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和技巧:1. 语言能力:掌握专业的目标语言和源语言,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

2. 文化背景: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能够在翻译过程中针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调整。

翻译理论全面总结

翻译理论全面总结

翻译理论全面总结1. 初学翻译要求:一、忠实;二、通顺。

P62. 汉译英的基本功:就使用英语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拚法正确。

怎样拼写,不可忽视。

二、合乎用法。

一个词怎样用,和哪个词连用,很有讲究。

三、句子平稳。

也就是说每个句子都是合乎语法的。

怎样读懂原文(一)单词释义:一(二)识别短语(三)理解句子结构,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有时甚至要参看历史材料.P21/P143. 代词:总的说来,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代词用得少。

因此,英译汉时,有些代词可以不译。

汉译英时则要在适当的地方增加代词,特别是物主代词。

P254. 形容词和副词在英语里是两个非常活跃的词类。

英语有些词的用法和汉语是一致的,用起来不困难。

但也有些词,特别是副词,用法和汉语不同。

P275. 把握全篇而后译。

翻译大体上分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要读懂原文,光靠从词汇、短语和结构三个方面去弄懂,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握全篇所谓翻译,是翻译意思,而不是翻译词句。

只要抓住了意思,译文在词句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译文在内容上要忠实于原文,在语言上要readable这样的译文才是好的译文. P36/p456. 重复与代称:英语不喜欢重复,如果在一句话里或相连的几句话里需要重复某个词语,则用代词来代替,或以其他手段来避免重复。

汉语不怕重复,连续使用某个词语是常见的事。

汉译英时要千方百计避免重复,多用代称;英译汉时则要少用代称,多用实词。

英语有时在句子里先出代词,然后再出它所指的人或物。

汉语一般总是先出实词,然后才用代词p607. 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

东汉时代,天竺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

释道安:主张直译《四阿含》《阿毗昙》,鸠摩罗什:倾向于意译和弟子僧肇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倾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以适应中国的文体。

他的译法虽然灵活,态度却很谨慎。

翻译理论与技巧方法

翻译理论与技巧方法

04
CATALOGUE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处理
文化差异与翻译
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是语言的 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在翻译过程中 ,需要充分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 化背景,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VS
文化冲突与融合
由于文化差异,翻译中可能会遇到文化冲 突的情况。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灵 活处理文化差异,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 又能被目标语言读者所接受。
词序调整
调整词序
根据目标语言习惯调整原文词序。
注意事项
保持句子结构完整,符合逻辑关系,避免语序混乱。
长句翻译
处理长句
将长句分解为若干短句,按照目标语言习惯重新组织。
注意事项
保持句子逻辑关系,注意语序调整和语义连贯性。
03
CATALOGUE
翻译实践方法
文学翻译的方法
忠实于原文
文学翻译的首要原则是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 文的思想、情感和风格,避免随意改动或删减。
文化背景的补充
注释与补充说明
为了帮助目标语言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 化背景,译者可以在译文中添加注释或补充 说明。这些注释和说明可以解释相关的文化 背景、历史事件或人物关系等。
跨文化交际意识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 主动了解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 惯,以便在必要时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或
后现代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 性和创造性,关注原文与译文之 间的互动关系。
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
形式主义翻译理论
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上的对等,追求语言 结构的转换和词汇的对应。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关注译文的交际功能和目的,强调译文的语 用效果和读者反应。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中文翻译理论
1、三步曲理论:即先把原文翻译成目标语言,然后根据目标语言的
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对其进行修改,最后把修改后的翻译稿再进行润色。

2、应用文体功能理论:将翻译中的文体分为明示性文体和答复性文体,将文体翻译的过程分为文体把握、文体翻译和文体改写三个过程。

3、对照理论:当双方语言文化背景有大量的共通之处时,可以使用
对照的方法进行翻译,其中重要的环节是将对照词语对应起来以便达到翻
译的准确效果。

4、转换理论:该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的转换,将语言和文化的文本
信息转换为等价的信息,从而进行本质的翻译。

中文翻译技巧
1、器义技巧:指翻译时利用汉语词的器义,如将军“army”利用
“臂膀”的器义表达。

2、栅格技巧:指利用特定的栅格结构,调整原文中存在的语句结构,确保译文的语句结构清晰,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3、近义转换技巧:指原文中一些词语无法直译时,可以使用近义词
到达等价转换效果。

4、词库技巧:指翻译人员需要熟悉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准确地把握
文本信息,从而达到精准的翻译效果。

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
翻译方法和技巧的归纳如下:
1. 语言能力:具备流利的目标语言和源语言能力,包括词汇量、语法知识、语言表达
能力等。

2. 理解源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先逐句理解源文本的意思,包括句子结构、语义等。

3. 准确传达:翻译时要保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避免产生歧义和错误理解。

4. 翻译文化差异: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背景而产生翻译不
准确或不恰当的情况。

5. 使用词典和工具:翻译过程中可以使用在线词典和翻译工具来辅助理解和翻译,但
也要注意其限制和可能的错误。

6. 上下文推断: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可能的翻译意味,尤其是在遇到一些模糊或不完整
的句子时。

7. 语言风格调整: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和习惯,适当调整语言风格,使翻译更易于理解。

8. 合理处理结构差异: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翻译时要灵活处理
结构差异,保持准确和流畅。

9. 后编辑和校对:翻译完成后,进行后编辑和校对工作,检查语法错误、拼写错误等,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英国彼得∙纽马克谈翻译理论与技巧
与逻辑学:逻辑学的研究将有助于译者对 所译段落真正意义的确定。
下面这条关于否定结构的翻译规则便是导源于逻 辑学的:一个词语+n 可能会成为一个满意的等值 语,如:“一个女人” = “不是一个男人”
与哲学:其是翻译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 翻译所关心的只是词在上下文中的效用, 而不过问词的语言系统。
英国彼得∙纽马克谈翻译理论与技巧
六、翻译方法和技巧 语义翻译法(semantic translation) 交际翻译法(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关联翻译法(a correla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英国彼得∙纽马克谈翻译理论与技巧
英国彼得∙纽马克谈翻译理论与技巧
五、同语言功能有关的翻译理论 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 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他将文本分为: 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 号召功能(vocative function)
特点:多用一般现在时动词的非限定式,以及被动语态。
英国彼得∙纽马克谈翻译理论与技巧

近在手边的电话、电视机零部件、计算机鼠 标、个人计算机内部元件以及其他日常用品,都 是以塑料为材料,通过塑料注射成型法制成。美 国利哈依大学的一位教授新近研制出了一种靠程 序软件控制的简便装置,它能使注射模具里的熔 融塑料振动,从而生产出强度更高的环保塑料制 品。
英国彼得∙纽马克谈翻译理论与技巧
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 语言表达功能的核心在于讲话人或作者运用这些 话语表情达意,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纽马克认 为,从翻译的目的看,典型的表达型文本有: 1)严肃的文学作品,包括抒情诗、短篇小说、长篇 小说、戏剧等; 2)权威性言论,主要有政治人物的政治演说及文 件等,法律法规文献,公认的权威人物撰写的科 学、哲学和学术著作。 3)自传、散文及个人信函。当这些文本是作者个 人情感的一种宣泄,当读者背景模糊时,便属于 表达型文本。

翻译基本理论知识点

翻译基本理论知识点

翻译基本理论知识点
中文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点如下:
1.句子结构分析:理解句子的结构是翻译的基础,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语等,翻译时需要保持句子结构的完整性。

2.语义理解:翻译时需要深入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并了解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3.上下文理解:翻译时需要考虑上下文的信息,以确保所翻译的内容与原文的语境一致。

4.语法转换:中文和其他语言的语法结构有所不同,需要进行语法转换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5.文化差异: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同样的表达方式可能含有不同的意义,需要考虑并妥善处理文化差异。

6.辞职翻译:辞职翻译是指逐句对照原文进行翻译,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适用于宗教经典、技术说明等需要精确传达内容的场景。

英语翻译技巧与实践知识点

英语翻译技巧与实践知识点

英语翻译技巧与实践知识点翻译是将一种语言准确地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它要求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知识背景。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如何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如何保持语言的流畅和自然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英语翻译的技巧和实践知识点,帮助读者提升翻译能力。

一、准确理解原文翻译的第一步是准确理解原文。

在开始翻译之前,翻译者应该仔细阅读原文,理解其中的意思和上下文。

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查找相关资料,确保对原文的理解准确无误。

二、选择合适的词汇和短语选择合适的词汇和短语对于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非常重要。

翻译者应该根据原文的语境和意图选择最贴切的词汇和短语,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直译和死板的翻译,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习惯用法进行相应调整。

三、保持语言的流畅和自然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该注重语言的流畅和自然。

要尽量避免过多的修饰和繁琐的语句结构,保持句子简洁明了。

同时,要注意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语法规则,确保翻译的语句通顺,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四、注意文化差异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之间存在许多差异,翻译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些文化差异。

某些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或者是完全无法被理解的。

因此,翻译者需要了解并考虑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目标语言所对应的文化差异,确保翻译结果在目标语言中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五、勤加练习和积累经验翻译是一项技能,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提升。

翻译者可以多读多写,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同时,积累专业词汇和短语,了解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帮助自己在特定领域的翻译中更加准确和专业。

六、利用翻译工具和资源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可以借助各种翻译工具和资源,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

比如,可以使用在线词典和术语库来查找翻译,还可以使用翻译记忆软件来提高翻译的一致性和效率。

同时,可以参考专业的翻译资料和文献,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翻译理论(汉译英)

翻译理论(汉译英)
You must keep these vegetables fresh
3.“原谅、怨恨”类兼语式的第二个动词视情 况可译成动名词或状语。如:
(I am going to Beijing)Do you have anything to be taken to your son?
c)轮到你发言了。 It's your turn to speak. d)打起来了。快去劝劝吧。
They have come to blows. You'd better go and stop them.
c)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There is no hope now. 英语中的There be句型中应注意非谓语动词的使用。如: a)昨天事故中有两人丧生。 There were two killed in the accident yesterday. b)楼下有人等你。
There is someone waiting for you downstairs. c)没必要担心。 There is no need to worry.
b)应该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firmly carry out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family planning.
c)广播里正在教英语。
English is being taught over the radio.
在处理一个无主句时,究竟该用哪种方法, 一方面取决于句子本身的结构,另一方面要 视上下文情况而定。
第二章汉语单句句型的翻译(二)
第一节 兼语式的译法 一个动宾词组和一个主谓词组套在一起,动宾词组的
宾语兼作主谓词组的主语,即“名-动-名-动:”的句式, 汉语中称兼语式。如: 他 叫 我 等一会(He asked me to wait a while) 名-动-名-动: 谓语 复合宾语 兼语式相当于英语的“谓语动词+复合宾语”。接其谓 语动词的特点可分为“使、令”类;“认为……是”类; “原谅、怨、恨”类,翻译时可采用下列几种方式: 1 按英语的SVOC句型将兼语式的第二个动词译成非限 定动词作宾语补足语。“使、令”类兼语式大都可采用 这种译法。如;

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меня завут ван вэй, живу в саратове 6 лет, отлично знаю китайскийи русский языки, и хорошо знаю строну китай.спасибо за внимание, жду вашего ответа.招聘俄语翻译某木材公司招聘俄语人才,工作地点距离新西伯利亚150公里,月薪一万人民币,吃住都由公司负责,一年签一次合同,老板是中国人。

有意者请发简历到roundcircle1001@卡佳| 2007年9月21日10 : 50Email:roundcircle1001@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翻译学包含中外翻译史、名家流派、翻译标准、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翻译与词典学、翻译与逻辑学、翻译与修辞学、翻译与美学等。

翻译理论史翻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研究对象是:不同语言词汇、语法、修辞的对比,将翻译实践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性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和提高,使之上升为能指导实践的东西,就是翻译理论,如:上下文决定一切,语言的可译性与局限性、各种不不同体裁的作品翻译的特点,等等。

从事翻译工作必须以翻译理论为指导。

对待翻译技巧应有的共识与应持的态度是:应该意识到,之所以提“借鉴”,因为翻译是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再创作,而不是机械的变易,翻译用,而翻译技巧则不然,仅表示在某种特定的上下文可以采用这种技巧,决不是到处能随便套用照搬的公式,对这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但是,千万别轻视这种“借鉴”有无借鉴,大不一样。

无,译者遇到困难,就可能象盲人,不是束手无策,就是胡译乱译,有,则可受到启发,令你去从事创造性的翻译活动。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最必要的翻译技巧。

1)对初学者来说,首先要虚心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不妨像鲁迅提倡的那样,实行一种“拿来主义”,为我所用。

大家知道,治学方面有一句名言:“没有师承,就没有创新”。

翻译方法和技巧

翻译方法和技巧

翻译方法和技巧
1. 阅读原文多次
在翻译之前,应该先把它读几遍,了解原文关键信息并形成一个宏观的理解,掌握作者的表达思路,把握原文的大意。

2. 使用词典
翻译过程中应当多用词典,包括字典、英汉、汉英等词典,详细查找原文中每一个不清楚的词或短语。

3. 重点掌握要点和表达形式
需要注意原文文章中核心句型、关键字、关联词,把握原文内容基本框架,以免翻译出现误译偏离原文的情况。

4. 精确理解语境
翻译的时候,要根据文章的语境,看含义和细节、看文章的结构,注意文章的条理,看到细节就把细节翻译出来,看到具体的语法,就把具体的语法翻译出来。

5. 思考和补充
翻译的过程中,若遇到难点所不能准确理解原文意思时,不妨结合上下文,从另一角度来捕捉意思,用直觉思考,并做正确的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3.1 相关翻译理论3.1.1翻译转换理论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指的是原文译为目的语时发生的语言变化。

“翻译转换”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卡特福德(Catford)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他认为翻译转换是“偏离形式对等的等值翻译”,并将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言(SL) 中的语篇材料被另一种语言( TL) 中等值的语篇材料所取代。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

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主要使用了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在上下文中发挥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通过不同的语言层次( 如语音、词形、语法及词汇) 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

在对“形式对应”( 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文本等值”( textual equivalence) 做了区分后,卡特福德认为,既然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差异,进行翻译转换就是必然的了,翻译转换因而在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过程中背离了形式对应。

卡特福德进而提出两种转换: 层次转( level shifts) 和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汉英翻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层次转换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

卡特福德的层次转换包括语音、词形、语法和词汇四个层面,但他认为翻译中惟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就是语法和词汇之间的转移。

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

例如,汉语中的“着”、“了”、“过”等词汇都可以用来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 has/ have done)”和“过去完成时( had done)”这两种时态表达。

例1.两个表面之间进行摩擦后,摩擦表面的材料温度会升高。

[译文] Any friction between two surfaces will result in a temperature rise of the material.例2.假使生产过程没有实现自动化的话,生产率就不会这样大幅度的增长。

[译文] Ha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not been made an automatic one,the productivity wouldnot have increased so greatly.例1原文中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是通过词汇形式“后”来表述,而在译文使用一般将来时来描述这一时间范畴,这样从词汇到语法的转换完整地表达了原文要传达的时间概念和语义逻辑关系。

例2原文用“假使没有……就不会”的词汇形式表达假设发生的某种情况及其相应的后果,可是在英译时,这个语义是没有办法用词汇形式表达,只能考虑层次转换,求助于英语语法中虚拟语气表达形式。

2.范畴转换范畴转换是指翻译过程中形式的脱离,是在不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之间自由的转换。

范畴转换可以细分为四类转换: 即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转换。

(1) 结构转换( structural shifts)。

顾名思义,结构转换就是语言结构上的变化,如一种语言是“主语+谓语+状语”,翻译为另一种语言就必须转换成“主语+状语+谓语”的结构。

常见的结构转换有:主、被动语态转换;肯定、否定结构转换;英语句子的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t)与汉语句子的主题突出(topic-prominent)之间的转换等。

例1.检测员把机器表面以足够大的放大倍数复现出来。

[译文] A machine surface was reproduced to a large enough magnification by the inspector.例2. 能用塑料,为什么还要用木料?[译文] Why use wood when you can use plastic?在例1中,汉语中主动的把字句变成英语中的被动句,改变了原文的主谓结构。

例2中原文的状语从句在译文中被后置了。

例3.已知物体的重量和比重,就能求出其体积。

[译文] Given the weight and the specific gravity of a body , we can calculate its volume.英语是“主语突出性”或“主词突出性”语言(subject- prominent),其基本句法框架是“主—谓”结构框架;汉语是“主题突出性”语言(topic-prominent),体现的是“话题—说明”(topic-comment)的关系结构框架。

因而,出现在句首(主语位置)的成分不一定就是动作的施动者,可能是某个问题某件事。

有时为突出话题,汉语干脆省略主语,变成无主句,如例3的原文。

在英译过程,必须根据原文的语义,改变句子结构,增加主语(we),以满足英语基本句法要求。

(2) 类别转换( class shifts) 。

按照韩礼德的定义,类别是根据其在相邻高一级单位结构中的作用而划分的特定单位成分的组合。

当译语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是一个与原语单位处于不同类别的成分时,就产生了类别转换,如汉英翻译中常见的词类转换。

例1.南丁格尔是现代护理方法的开拓者。

[译文] Nightingale pioneered modern nursing methods.例2.蓝图的尺寸和比例必须正确。

[译文] The blueprint must be dimensionally and proportionally correct.词类转换可以打破原文词句结构的束缚,使译文的表达通顺、自然,如例1中的名词“开拓者”到动词“pioneered”的转换;例2中的名词“尺寸”、“比例”到副词“dimensionally”、“proportionally”的转换。

(3) 单位转换( unit shifts) 。

单位转换是指源语中某级上一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为译语不同等级上的单位这样一种形式对应的脱离。

也就是指在句子,分句,短语,单词和语素五个语言单位之间的转换。

在翻译实践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前四种语言单位之间的转换。

例1.液压油中存在颗粒物,会加速系统的磨损。

[译文] The solid particles in hydraulic oil will lead to accelerated wear-out of the system.例2.一个物体,即使其内部运动是看不见的,也可能是热的。

[译文] An object may be hot without the motion in it being visible.上述例句里的原文中的分句分别转换为名词性短语和介词短语,彰显英语表达的简洁性。

(4) 系统内转换( intra-system shifts) 。

系统内转换是指源语与目标语具有结构形式基本对应的系统,但在翻译中又需要在目标语系统中选择不对应词语。

如,《汉英医学大辞典》中,“风、寒、暑、湿、燥、火”这6个中医术语的英译分别为“wind, cold, summer heat, damp, dryness, fire”。

译文在形式上,除“summer heat”外,基本与原文对应,这种英译,仅符合中医里所指的“六气”,而未能译出“风、寒、暑、湿、燥、火”中医术语的真实内涵“六淫”之意。

按“六淫”内涵译为“unusual wind,unusual cold,unusual summer heat,unusual damp,unusual dryness, unusual fire”,形式上就缺乏对应。

系统内转换在有文化特色术语英译中,有广泛的使用价值,能够揭示术语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3.1.2 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核心。

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 在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一方面她依然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并指出理想的译文应该从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对等。

她称这种翻译为综合性交际翻译( integral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

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赖斯发现有些等值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有时也是不应该追求的。

翻译应该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有时因特殊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具有不同的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赖斯认为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

此后,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 Hans Vermeer) 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 翻译的目的论(Skopostheory)。

威密尔认为单靠语言学是解决不了翻译问题的。

他根据行为学的理论提出翻译活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人类行为活动,并且是有很强目的性的人类活动。

翻译时,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

威密尔还特别强调因为行为发生的环境置于文化背景之中,不同文化又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因此翻译也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

与以前的等值翻译理论相比较,翻译目的论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

在威密尔的翻译目的论的基础上,贾斯塔·赫兹·曼塔利( Justa Holz Manttari)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

她用信息传递(message transmitters) 来指各种各样的跨文化转换,视翻译为一项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

威密尔所提出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

skopos 是希腊词,意思是目的、动机、功能。

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这个目的有三种解释: 译者的基本目的(如赚钱);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中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而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

那么目的从何而来? 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 initiator) 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

发起者(如果译者自己译了一本书送去出版,这名译者就同时兼任了发起者) 出于某个特殊原因需要译文。

在理想状况下,他会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译文应具有的功能以及与原因有关的细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