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史

合集下载

西方翻译史的三种翻译模式

西方翻译史的三种翻译模式

西方翻译史的三种翻译模式

西方翻译史的三种翻译模式

翻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翻译更显得格外重要。西方翻译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那时希腊语已成为翻译中的主要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翻译流派不断崛起、交替和混合,逐渐形成了西方翻译史上的三种翻译模式。

一、奴役翻译模式

奴役翻译模式有时也称文学翻译模式,它充分体现了主语简单被动的潜在意识形态。这种翻译方式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采用,通过植入原始语言中的文化形式及价值观点,为目标语的译者和读者带来了视角不同、充满强烈文化色彩的文学翻译体验。

在这种模式中翻译者不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完全按照原著文化服从地对其进行翻译。从而保证了译文的忠实性、准确性和稳定性,使得源语和目标语之间非常接近和类似。这种模式的代表作品为《《诗经》》和《《四书五经》》等古老的中国文学。

二、侵略翻译模式

侵略翻译模式显然是另一种极端,它体现出目标文化对于翻译观念的主导地位。翻译者不单纯是原著的搬运工,而是通过对语言、文化和文学背景的分析、解读和欣赏,将原著的价值和思想引领到目标文化中。从而为读者带来新的文化体验和层次。

这种模式的翻译更注重对原著语言、文化和文学背景的精细分析和理解,并通过目标语语境的运用和调整,将一些文化信息更好地传达给读者。代表作品包括:英国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的多部作品,其中的汉乐逊版《哈姆雷特》和捷克翻译大师Thomas Jan Stom博士的《金鸡独立》等。

三、释义翻译模式

释义翻译模式是一种相对中庸的翻译方式。它同时注重源语和目标语的平衡、准确和通达,通过不断地解释和释义,尽可能地保持原著的原汁原味,同时也使目标语言更具可理解性。这种模式对于文化上的翻译进程更加注重表现形式,强调语言形式和翻译的美感。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公元前三世纪:72名犹太学者埃及亚历山大城《旧约》,即《七十子希腊译本》

西方第一部译作: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拉丁语荷马史诗《奥德赛》

西方翻译史上六次高潮

1.肇始阶段:公元前四世纪末(希腊弱,罗马强)

罗马文学三大鼻祖:安德罗列柯,涅维乌斯,恩尼乌斯

2.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宗教性)

《圣经》希伯来文和希腊语→拉丁语

译《圣经》公元四世纪达到高潮

哲罗姆《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标志《圣经》翻译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3.11世纪至12世纪

托莱多“翻译院”阿拉伯语→拉丁语

4.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民族语得到巩固)

(德)路德民众语言《圣经》

(法)阿米欧译普鲁塔克《名人传》

(英)查普曼译《伊利亚特》《奥德赛》

弗洛里欧蒙田《散文集》

詹姆士《钦定圣经译本》(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

5.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大作译成各国文字

东方文学译入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宗教扩大到其他领域

翻译事业发展:1. 兴办高等教育;2.成立翻译组织;3.打破成规,发展及其翻译(重要标志)

西方最早翻译理论家:西塞罗

翻译:作为解释员(没有创造性)作为演说家(创造性)→直译与意译

西塞罗:直译、意译

昆体良:与原作竞争

哲罗姆: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

奥古斯丁:凭“上帝的感召”

波伊提乌:宁要内容准确,不要风格优雅

但丁:文学不可译

伊拉斯谟:不屈从于神学权威,依靠译者知识

路德:民众语言

多雷:译者理解原著内容,通晓两种语言

巴特:作者是主人,译者是仆人,译文不删不减不改

德莱顿:词译、释译、拟译

(完整版)西方翻译简史

(完整版)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章绪论

(一)翻译史发展

1.西方最早译作

广义上:约公元前3C,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旧约》,《七十二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2.西方翻译历史上六次高潮(六个大的阶段):

1)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努力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2)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到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的高潮,以哲罗姆与382和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3)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4)14-16C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场思想和文学革命大运动。

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语言,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不锈文学译作。

英诺斯译出《名人传》,查普曼译《伊利亚特》《奥德赛》,弗洛里欧译蒙田的《散文集》。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章绪论

(一)翻译史发展

1.西方最早译作

广义上:约公元前3C,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旧约》,《七十二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2.西方翻译历史上六次高潮(六个大的阶段):

1)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努力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2)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到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的高潮,以哲罗姆与382和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3)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4)14-16C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场思想和文学革命大运动。

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语言,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不锈文学译作。

英诺斯译出《名人传》,查普曼译《伊利亚特》《奥德赛》,弗洛里欧译蒙田的《散文集》。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

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 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 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 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第二次翻译高潮——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
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翻译带有宗教性质。在西方,宗 教势力历来强大而顽固,基督教教会一向敌视世俗文学,极力发展为 自身服务的宗教文化。作为基督教思想来源和精神武器的《圣经》, 自然成了宗教界信仰的经典。
(四) 现代西方翻译
六、第六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西方翻译的第六次大发展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 二次大战后,西方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生产得到发展,经济逐渐恢复,科 学技术日新月异。这是翻译事业繁荣兴旺的物质基础。由于时代的演变,翻 译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 都与过去任何时期大不相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Jacqucs Amyot)先后用了十七年(1542-1559 年)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 传》)。查普曼(Georga Chapman)1598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 《奥德赛》,弗罗里欧(John Florio)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乃是英 语文学译著中一群灿烂的明星。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则标 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 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盛誉,在长时期里成为英国唯一家喻户晓、人 手一册的经典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简史

一、西方翻译简史

1第一次翻译活动高潮(公元前3世纪)

罗马文学三大鼻祖之一的安德罗尼柯于公元前3世纪翻译的拉丁文版《奥德赛》被视为西方翻译史上最早的译作。其后的一些大文学家们也都开始尝试用拉丁语翻译或改写希腊戏剧作品,从而掀起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翻译高潮。这一阶段的翻译活动将古希腊文学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2第二次高潮(罗马帝国后期)

圣·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成为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同样重要的地位。

3第三次高潮(11-12世纪)

出现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西方翻译家把大批阿拉伯语作品译成拉丁语,在翻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4第四次翻译活动高潮(文艺复兴时代晚期)

翻译活动已经深入到思想、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和译作。英王詹姆士一世1611年命人翻译的英文钦定本《圣经》则标志着英国翻译的一

次飞跃。这部译着至今仍被奉为英语语言的经典之作,对英语语言和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第五次次高潮(17-20世纪)

这一时期的翻译比文艺复兴时期稍为逊色,但仍有大批西方文学名著被翻译出来,此时东方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也开始被译成各国文字。

6第六次高潮(二战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二战以来,世界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翻译的范围随之大大扩展,科技和商业翻译日趋成熟。各种国内、国际翻译协会和团体的组建,为集中翻译力量多出翻译精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对机器翻译的研究也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虽然目前计算机翻译的质量远远不如人工翻译,但其速度却是人类无法比拟的,这无疑对人工翻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未来的世纪里计算机到底能不能代替人脑还是个谜。

中西方翻译史对比

中西方翻译史对比

中西方翻译史对比

Western translation history

翻译在西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出现过5次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当时最著名的译作为《希腊文旧约圣经》(Septuagint). 据说该译作由72名学者在72天内从希伯来语译为希腊语,以满足讲希腊语的犹太人学习《圣经》的需要。与此同时,由于希腊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发展中的罗马,罗马文学家将荷马史诗《奥德赛》(Odyssey)和大批希腊戏剧作品译为拉丁语或用拉丁语改编希腊戏剧,打开了欧洲翻译的局面,使古希腊文学得以传播和继承。

第二个高潮发生于公元4世纪至6世纪之间。它与基督教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要传播基督教必须将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的《圣经》译为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接受,于是各种译本相序问世,其中杰洛姆(Jerome)翻译的《圣经通用本》(the Vulgate)最具权威性。出于对宗教的狂热和对上帝的敬畏,当时许多译者认为忠实地传达原文意思必须采用直译的方式,所以他们的译文难懂,而杰洛姆(Jerome)的思想比较开明,他坚持“在不损害意思的前提下,应当使译文符合译语的韵律和各种特征”,因此他的译文流畅自然,易于读者接受。

第三个高潮是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由于基督教与穆斯林对彼此的文化深感兴趣,大

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希腊语译成古叙利亚语,西班牙的托莱多因翻译活动的繁荣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这一高潮持续了近一百年。

14-16时机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思想、文学和艺术的革新,引起了翻译的第四次高潮,翻译活动的高潮,又推动了思想、文学和艺术等众多领域的发展。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将《圣经》译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德语,为现代德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路德翻译《圣经》的原则之一是:“译者必须同家庭主妇、街上的儿童和市场上的普通人谈话,了解他们怎么说话,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使民众明白并意识到有人在用德语同他们谈话。”路德的这一原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圣经翻译摆脱宗教思想的禁锢,顺应民意的重大突破。他的人文主义观点,无疑影响了《圣经钦定本》(King James Version)的译者。1611年英王詹姆士一世钦定的这一《圣经》译本,以通俗、优美、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史

在十七至十九世纪,巴托的“作者 是主人”(译者是仆人)、译文必须 “不增不减不改”的准确翻译理论 ;德莱顿的“直译”、“意译”、 “拟作”的翻译三分法和翻译是艺术 的观点; 泰特勒的优秀译作的标准和“译作 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 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译 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等翻译 三原则; 施莱尔马赫的口译与笔译、文学翻 译与机械性翻译的区分; 洪堡的语言决定世界观和可译性与 不可译性的理论; 阿诺德的“翻译荷马必须正确把握 住荷马特征”的观点。
当代西翻译理论研究现状
“多元系统” 学派
1
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霍姆斯、巴斯奈特、勒菲维尔(比)等荷 兰、比利时“低地国家”以及以斯列的埃文-佐哈尔和图里。 翻译是系统间传递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超越语言,以文化为 主。“多元系统”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尤其是文学翻译提 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2
“描写”或 “常规”学派
二十世纪,费道罗夫的翻译理论首先 “需要从语言学方面来研究”、翻译理论 由翻译史、翻译总论和翻译分论三部分组 成的观点; 雅可布逊的“语内翻译”、“语际翻 译”、“符际翻译”的三类别;列维的 “翻译应当使读者产生错觉”、“翻译是 一种作决定的过程”; 加切奇拉泽的“翻译永远是原作艺术显 示的反映”、“文艺翻译是一种艺术创作” 的文学翻译理论; 弗斯、卡特福德的翻译在于“谚语环境 对等”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奈达的“等同 的读者反应”和“翻译即交际”的理论。

西方 翻译史

西方 翻译史

西方翻译的六次高潮
• • • • • • • 第六阶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主要特点: 翻译事业繁荣兴旺具备了物质基础 翻译范围扩大 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以往:翻译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 翻译的作用为以往所不可企及 主要体现在: ★ 兴办高等翻译教育 ★ 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 ★ 打破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
西方翻译的六次高潮
• 第三阶段 —— 中世纪中期(即11至12世纪之间)
• 早在9-10C,阿拉伯人积极向外扩张。百余年间成立 阿拉伯帝国★ 。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 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Baghdad)。
•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 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 11-12C间,西方翻译家齐聚西班牙托莱多(Toledo),把 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向其他民族介绍阿拉伯文化。 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托莱多成为 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Translation in the west
西方翻译史的开端——公元前三世纪
• 广义上讲 —— 公元前三世纪前后,72名犹太 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 旧约》, 即《七十子希腊文本》
• 严格意义上讲 ——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 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史诗《奥德赛》
希腊史诗《奥德赛》Odyssey
西方翻译的六次高潮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活动史

•中西译学界对西方翻译历史阶段的不同划分

•西方的翻译活动到底有多长的历史,

•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有哪些主要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主要译了哪些作品,提出了什么样的翻译理论,

•有多少翻译流派,

•今后可能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翻译在历史长河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

•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世纪前后,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

•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对这两千多年的翻译史的分期,因人们的视角不同,所持的划分标准亦不同,观点颇不一致,所以,并无统一的结论。

•廖七一援引历史学者的三分法,着重翻译理论思想的演变,采用轻历史划分、重翻译思想界定、薄古厚今的原则,将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大时期:古典译论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18世纪末;近代译论时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代译论时期,20世纪初至今。

•潘文国则强调学科概念,以是否具有学科意识为依据,同样把西方翻译研究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古代的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到1959年,称作传统的翻译学阶段。第二阶段,从1959年雅可布逊(RomanJackbson)发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开始到1972年,称作现代的翻译学阶段。第三阶段,从1972年霍尔姆斯(James S. Holmes)发表“翻译研究的名与实”开始至今,是当代的翻译学阶段。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语言对比和沟通的桥梁。西方翻译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为今天全球翻译行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是西方翻译的发源地之一。在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开始将古代希伯来语的经文翻译成希腊语,这使得希伯来教派的主要经典《圣经》得以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这种翻译活动为后来的翻译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罗马帝国时期,古希腊文化的翻译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罗马人开始翻译古希腊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将这些作品传播到罗马以及整个帝国。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不仅促进了古代知识的积累,也对欧洲的中世纪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是翻译活动相对减少的时期。由于各国间的政治和文化隔离,翻译的需求不再那么迫切。然而,在此期间,阿拉伯世界的学者通过翻译,将古希腊的科学、哲学和医学著作传入欧洲,为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翻译的高潮期。在这一时期,伟大的文艺复兴人物如达芬奇、莎士比亚等被热烈翻译成各国语言,使他们的作品得以广泛传播。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活动也促进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研究,为近代科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代以来,西方翻译得以迅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各种社会需要不断增长,翻译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翻译软件和工具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当今西方翻译行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规模和专业化的体系。翻译机构、翻译公司以及自由翻译者纷纷涌现,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翻译需求。各种翻译培训机构也积极地培养了大量专业翻译人才,提高了翻译的质量和专业水平。

西方翻译史+中国翻译简史.doc

西方翻译史+中国翻译简史.doc

翻译史--西方翻译简史

翻译史约两千年。这段历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批判地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整个西方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西方翻译活动简介

(一)古代西方翻译

纵观全过程,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的阶段。首先是肇始阶段。公元前四世纪末,盛级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来。但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于罗马文化,因而对罗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确已问世。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史是指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跨越了几个世纪的翻译活动和理论的发展。这段时间内,翻译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翻译被视为学术传统的一部分。早期的翻译工作主要集中在希腊文献的拉丁译本上。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和中世纪的到来,拉丁语成为西方文化的主要语言,许多古希腊文献被翻译成拉丁语,为欧洲中世纪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翻译主要集中在宗教文献的翻译上。基督教的扩张使得拉丁语成为欧洲统一的宗教语言,许多圣经和教父文献被翻译成各种欧洲语言,以便于普通民众的理解。在穆斯林统治的西班牙,阿拉伯翻译文化的发展使得阿拉伯语的科学、哲学和数学文献被翻译成了拉丁语和欧洲语言,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古希腊和拉丁语的经典文献,通过翻译将这些文献介绍给更多的读者。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也开始翻译各种各样的现代语言文献,如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作品。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翻译在这个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科学革命中,许多科学家通过翻译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传播到其他国家。此外,许多重要的哲学和政治

文献,如霍布斯的《利维坦》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也在翻译的帮助下被广泛传播。

到了19世纪,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翻译理论的发展也逐渐成熟起来。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尼采提出了“翻译没那么简单”的观点,指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还涉及文化的传递。同时,俄国语言学家文森基也提出了翻译等效理论,强调译者应该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来进行翻译。

精华资料西方翻译史中国翻译简史.doc

精华资料西方翻译史中国翻译简史.doc

翻译史--西方翻译简史

翻译史约两千年。这段历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批判地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整个西方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西方翻译活动简介

(一)古代西方翻译

纵观全过程,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的阶段。首先是肇始阶段。公元前四世纪末,盛级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来。但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于罗马文化,因而对罗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确已问世。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完整版)西方翻译史

(完整版)西方翻译史
Hale Waihona Puke Baidu第三次
公元11~12世纪之间
西方翻译家们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是历史上少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第四次
公元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顺从民众的意愿,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用17年的时间翻译了《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英国的查普曼则用18年时间翻译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以语言通俗、优美和流畅闻名于世,被视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潮
时期
特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次
公元前3世纪中叶
罗马文学家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第二次
公元4~6世纪
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分抗礼的重要地位。
第五次
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和当代的作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塞万提斯、撒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被一再译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译品也陆续问世。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德莱顿(Dryden)翻译三分法:“词译、释译、拟译” 泰特勒(Tytler)翻译三原则:“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译作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 的通顺”
施莱尔马赫(SchBaidu Nhomakorabeaeiermacher)翻译分笔译和口译
第六次高潮
二战以来的翻译活动:
特点是:翻译事业繁荣兴旺具备了物质基础
中世纪中期,11-12世纪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
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西班牙 托莱多
第四次高潮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是场思想和文学革命大运动。
❖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
语言,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 一部“民众的圣经”,
西方翻译历史上六次高潮
❖肇始阶段 —— 公元前四世纪末 ❖第二阶段 —— 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 ❖第三阶段 —— 中世纪中期(即11至12世纪之间) ❖第四阶段 ——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4至16世纪) ❖第五阶段 —— 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第六阶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Translation History ---in the West
3/23/2020
西方翻译史的开端——公元前三世纪
❖广义上讲 —— 公元前三世纪前后,72名 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 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 ❖严格意义上讲 ——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 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 史诗《奥德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翻译的六次高潮
• 肇始阶段 —— 公元前四世纪末
• 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努力社会开始衰 落,罗马逐渐强大。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 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到了公元前3C中 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
•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安德罗尼柯、涅维 乌斯、恩尼乌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 或改编荷马史诗和其它希腊戏剧作品。
★ 兴办高等翻译教育 ★ 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 ★ 打破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 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 11-12C间,西方翻译家齐聚西班牙托莱多(Toledo),把 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向其他民族介绍阿拉伯文化。 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托莱多成为 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巴格达(Baghdad)
Translation in the west
西方翻译史的开端——公元前三世纪
• 广义上讲 —— 公元前三世纪前后,72名犹太 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 即《七十子希腊文本》
• 严格意义上讲 ——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 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史诗《奥德赛》
希腊史诗《奥德赛》Odyssey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 能为罗马人接受。到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 的高潮,以杰罗姆于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 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 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西方翻译的六次高潮
• 第三阶段 —— 中世纪中期(即11至12世纪之间)
• 早在9-10C,阿拉伯人积极向外扩张。百余年间成立 阿拉伯帝国★ 。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 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Baghdad)。
Translation in the west
·西方翻译实践史 ·西方翻译理论史
西方翻译的六次高潮
• 肇始阶段 —— 公元前四世纪末 • 第二阶段 —— 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 • 第三阶段 —— 中世纪中期(即11至12世纪之间) • 第四阶段 ——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4至16世纪) • 第五阶段 —— 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 第六阶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公元762年被定为阿拉伯帝国都城, 9世纪曾为伊斯兰教中心。巴格达 (Baghdad)位于伊拉克中部,是 伊拉克的首都,横跨底格里斯河两 岸,面积860平方公里,是伊拉克 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巴 格达一词来源于古波斯语,意为 “神赐的地方”。
托莱多(Toledo)
托莱多为欧洲历史名城,公元前 192年被罗马人占领。公元527年西 哥特人统治西班牙,并在该城定都。 公元711年被阿拉伯人攻陷。犹太 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这块土地 上的共存。
• 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开创了 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 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 马以至后世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了重要的桥 梁作用
西方翻译的六次高潮Biblioteka Baidu
• 第二阶段 —— 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
• 宗教性质(宗教文本)
• 出现了《圣经》形形色色的译本
•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 和翻译中的地位终于得到巩固,同时也表明翻译 对民族语言、文学和思想的形成所起的巨大作用
西方翻译的六次高潮
• 第五阶段 —— 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 文艺复兴后,17C下—20C上半叶,仍涌现大量译 作。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 而且对近当代作品也发生兴趣。
1559)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 较传》,成为法国乃至整个西方翻译史上一部不朽 的文学译著.
西方翻译的六次高潮
• 第四阶段 ——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4至16世纪)
★在英国,名译者、名译著更是多不胜数,如 诺思1579年译的《名人传》,查普曼1598至 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弗洛里 欧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等;1611年 《钦定圣经译本》被誉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
·这是一部描述公元前12~前11世纪 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 希腊长篇叙事史诗,其内容主要是连 接伊利亚特的剧情,希腊英雄奥德修 斯在特洛伊战争中取胜及返航途中的 历险故事。 ·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 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 腊人从氏族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 渡形态。
• 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豪的 作品被一再译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的译品也陆续 问世。
• 欧洲文学互译成为主流。
西方翻译的六次高潮
• 第六阶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 主要特点: • 翻译事业繁荣兴旺具备了物质基础 • 翻译范围扩大 • 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以往:翻译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 • 翻译的作用为以往所不可企及 • 主要体现在:
西方翻译的六次高潮
• 第四阶段 ——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4至16世纪
• 翻译活动得到前所未见的大发展。翻译活动深入 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 ★ 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的语言于 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 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 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先后用了17年(15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