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的消退与保护
浅析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工作2015213
浅析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 程。
目前,除中国外,伊朗、阿富汗等 40 多个国家也遗存有坎 儿井。
我国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 及哈密,南疆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其中以吐鲁番、哈密地区最 多、最集中也最具代表性。
坎儿井是生活在极端干燥酷热环境下的人们因地制宜,利 用地面坡度无动力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特地下水利工程。
由竖 井、暗渠、明渠、蓄水池(涝坝)四部分组成。
竖井是开挖暗 渠时供定位、进入、出土、通风之用;暗渠,也称集水廊道或 输水廊道,首部为集水段,在潜水位下挖,引取地下潜水流; 明渠与一般渠道基本相同,横断面多为梯形;蓄水池,当地居 民称为称涝坝,用以调节灌溉水量,缩短灌溉时间,减少输水 损失,同时蓄水池形式的存在对于改善周边临近区域生态环境 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新疆坎儿井的主要情况及特点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
位于中国西 北边陲,面积 166 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 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 地,陆地边境线 5600 多公里,占中国边界总长度四分之一。
周 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 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1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战略位臵十分重要。
新疆现有 47 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 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 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 族自治区之一。
新疆古称西域,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央政权始终对新疆行使着有效管辖。
公元前 60 年,西汉中央 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
1949 年新疆和平解放。
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于 1955 年 10 月 1 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浅谈坎儿井保护及利用对策
浅谈坎儿井保护及利用对策作者:翟喜凤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4期摘要:本文对新疆坎儿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关坎儿井保护及利用的有效措施,以此为相关人员实施坎儿井的保护利用做出有效参考。
关键词:坎儿井;保护措施;利用措施前言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的水利工程,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近些年随着社会各界人士对坎儿井的井水功能和价值关注度提升,坎儿井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成为目前人们所关心的重点问题。
坎儿井不仅具备较高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同时在今天的利用中也具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本文以吐鲁番地区为例,结合大量专家所提出的坎儿井保护对策,所给出的保护观点也有所不同,从生态、社会经济和人文历史价值方面加以考虑,需要重新对坎儿井的价值与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此为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做出有效的参照。
一、坎儿井使用现状和保护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一)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使用现状和保护重要性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是坎儿井最实用的地区。
这里的人民根据地形、气候、土质等特点巧妙的创造了坎儿井这种灌输方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水资源。
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四季的水流不间断,并且不需要复杂的提水设备就可以将上游深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地下水潜流,然后在下游部位引出地面,进行自流灌溉和生活用水。
另外,坎儿井巧妙的构造可以防止风沙淹没,具有防范水蒸气流失特点。
其次,坎儿井的使用较少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操作局限,使得农户可以广泛参与,从而保证了整个灌区效益得以永久发挥。
(二)坎儿井存在的问题随着近些年水利工程的修建,地下水过渡开采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补给量也在逐年减少,导致坎儿井的水资源供给出现严重的问题,水量不断下降。
另外,一些工程的建设前期,没有对机井实施科学的规划与建设,导致机井与坎儿井之间出现争夺水资源的问题。
近60年新疆吐鲁番盆地坎儿井衰败的影响因素及环境效应
第 33 卷 第 5 期 2013 年 10 月
水土保持通报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近60年新疆吐鲁番盆地坎儿井衰败的 影响因素及环境效应
Vol.33,No.5 Oct.,2013
中期至今,二者变化趋势则相反。(2)坎儿 井 补 给 水 源 减 少。60 年 代 初,盆 地 开 始 开 发 利 用 地 表 水,在 各
流域上游和中游修建水库和防渗渠道。到1993年 修 建 中 小 型 水 库 8 座,总 库 容 达 8.00×107 m3,防 渗 渠
长达4 774km,防渗率达70%。减少了坎儿井水源的补给。(3)盲目发展机电井,掠夺式开采 地 下 水。 吐
240
水土保持通报 第33卷
and it declined to 6.72×103 hm2 in 2003,reduced by 45.37% . Keywords:arid region;groundwater;karez;driving forces
1 研究区概况
吐鲁 番 盆 地 位 于 新 疆 东 部,处 于 欧 亚 大 陆 腹 地, 行政辖区包括吐鲁 番 市、鄯 善 县 和 托 克 逊 县,总 面 积 6.80×104 km2,总 人 口 5.66×105 人。 吐 鲁 番 盆 地 降水稀少,年均 降 水 量 仅 6.3~25.3 mm,年 蒸 发 量 却高达2 845~3 744mm,极 端 最 低 气 温 -29.9 ℃, 极端最高气温49.6 ℃,年均气温为13.4 ℃,多大风。 盆 地 地 表 水 资 源 量 为9.33×108 m3 ,地 下 水 多 年 平 均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坎儿井历经岁月沧桑,闻名于世。
但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多个坎儿井发生了管理
问题,逐渐消失在人类的视野中。
人们在现代生活中不禁想知道:如何保护坎儿井,确保
它的完好无损,供大家享受着每一滴清新的“古老水”、每一片历史的景致?
首先,有必要引起更多的人的重视力量,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让人们意识到井的
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管理作用,对古井旅游景区管理有
明确的制度规定,体现公共利益,加强管理治理。
同时,注重保护古井资源,加大投资,
增强投入力度。
其次,通过法律依据,严格防止古井遭受破坏,尤其是部分公私合作,
为建设古井提供具体的限制措施,以保护古井的正常服务功能。
最后,可以利用国家及地
方的一些政府支持政策,对我国古井的保护维护工作给予支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保护维
护机制。
总之,只有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加强古井的管理和保护,坚持“保存古井、传承古井”的原则,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延续古井的魅力,让每一座古井,成为灿烂的文化传承。
吐鲁番坎儿井价值分析及其保护措施
吐鲁番坎儿井价值分析及其保护措施摘要:阐述了吐鲁番坎儿井的价值,加强对坎儿井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吐鲁番盆地的经济发展和绿洲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提出了保护坎儿井的措施:1、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法规;2、统筹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加强坎儿井的管理;4、建立坎儿井保护区。
关键词:坎儿井价值;保护措施坎儿井文化景观是在当地缺水干旱环境下诞生的独特的绿洲文化景观,体现了当地环境中保护和持续生物多样性的水资源利用的特殊技术,影响了当地的土地利用方式。
并且表现了当地社区生活的独特性,体现了人们与自然的精神联系。
它的存在,持续了当地环境下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联,保护了本地传统文化。
一、坎儿井价值分析1、遗产本体价值吐鲁番坎儿井地处干旱区域,这一农业灌溉系统历史悠久且仍在继续发挥效用,创新的解决了干旱地域供水的问题,创造了沿用至今的开凿、掏捞、维护等工艺,并对周边地域产生深远影响。
它是基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下运用自然、改造自然而产生的生态景观,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坎儿井与当地独特的绿洲文化相生相伴,与当地的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当地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关系,体现了当地各文化族群的认同建立和交流过程,其遗存体现了历史上和延续着的本地的农业和社区生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坎儿井及与之相关的文化遗产是本地重要的文化景观。
2、历史价值在坎儿井的发展过程中,吐鲁番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并作用于村落、农田和坎儿井的建设上,体现了本地的独特生活和进化过程。
坎儿井的几次大规模发展都与当地人口增长和农业、聚落发展直接相关。
坎儿井物质遗存是人口聚集增长、民族融合、地方发展的重要见证,与其密不可分的相关农业和聚落格局都是本地农业文化和人居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人类在自然中活动方式的延续和证明。
3、科学价值吐鲁番坎儿井与本地自然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体现了本地保护和持续生物多样性的水资源利用的特殊技术,也体现了本地人类聚居活动的方式,是世界坎儿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地理中国最宏伟的地下长城坎儿井资料
高考地理中国最宏伟的地下长城坎儿井资料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
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
它是把地层中的潜流沿着挖成的暗渠引至地面,再由明渠引入农田或涝坝。
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10公里。
四季水流不断,水量稳定。
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逐渐向西传到中亚和波斯。
坎儿井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
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水坎儿井1237条,实际使用的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
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
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
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
坎儿井,开始发展缓慢,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在伊拉里克时,“吐鲁番旧有三十余处”。
后经推广,吐鲁番坎儿井发展到百处。
光绪六年(1880),左宗棠率兵平定阿古柏叛乱后,更开凿坎井一百八十五处。
此后,吐鲁番坎儿井继续发展。
据本世纪五十年代统计,吐鲁番坎儿井发展到1300多条。
由于水位下降等种种原因,到1990年吐鲁番坎儿井(出水)只有700条,流量2.94亿立方。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份组成。
竖井,主要是为挖暗渠和维修时人出入及出士用的。
竖井口长1米,宽0.7米,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
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高约1.6米,宽约0.7米。
明渠,就是暗渠出水口至农田之间的水渠。
涝坝,就是暗渠出水口,修建一个蓄水池,积蓄一定水量,然后灌溉农田。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是用暗渠引取地下潜流的一种特殊灌溉水利工程。
其结构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
吐鲁番坎儿井衰败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
吐鲁番坎儿井衰败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作者:夏克尔江·牙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5期摘要:坎儿井作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绿洲一种主要的水利工程,历史悠久。
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维修保护,采用传统技艺和现代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当地民众的积极性,既保护了物质文化遗产,又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已失去供水功能的坎儿井恢复活力,造福民众。
关键词:吐鲁番;坎儿井;保护措施一、吐鲁番坎儿井概况1、坎儿井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地下水大量开采,坎儿井面临消亡。
数据显示,吐鲁番地区现有坎儿井1108条,其中能引雪水的278条,干涸830条,总长度4000公里,竖井超过10万个,灌溉面积约13.23万亩,约占吐鲁番灌溉总面积的8%。
2、坎儿井的构造原理坎儿井是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在地表下开挖引水渠道,把地下潜流逐渐引出地面。
它由竖井暗渠、出水口、明渠和蓄水池、5部分组成。
暗渠是位于地下的渠道,分为集水段和输水段,一般输水段长于集水段;竖井是连通地表与暗渠的垂直立井,用于施工中人员出入及运输弃土;明渠是坎儿井水流出地面进入涝坝之间的渠道;涝坝是调节水量的蓄水池。
二、坎儿井衰败的主要原因1、重视程度不够坎儿井引水工程较为特殊,以前一直作为民间引水工程,没被列入国家计划,任其自由发展政府在资金、人力、物力方面对坎儿井的投入较少,未能给予充分重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地域调配不合理,导致部分坎儿井水源减少、水位降低。
这些加速了坎儿井的干涸,同时使吐鲁番盆地绿洲外围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2、坎儿井自身的缺陷。
坎儿井作为在生土地层下开挖的地下水利工程,历经沧桑,暗渠、竖井由于冻融、淤堵、淘蚀、渗漏、裂隙经常造成坍塌。
同时对地下水水位变化的适应性很差,冬季坎儿井水资源就无法充分利用,使得其越来越难适应当前水利建设的要求。
3、水资源盲目开发利用、人畜活动践踏及车辆碾压,基建及生活取土、地质勘探维修失当等,产生了多种危及安全的隐患。
坎儿井地下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措施研究
坎儿井地下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措施研究摘要:由于近些年灌溉面积的增加,机电井数量猛增,导致地下水急剧下降,严重干扰了地下水的补给状态。
目前坎儿井正处于日益衰减、干涸以至消亡的状态。
本文从坎儿井概况分析,阐述坎儿井破坏机理与加固技术,进而保护坎儿井这一“活态文物”。
关键词:坎儿井;地下水资源涵养;蓄洪入渗;加固处理坎儿井是在新疆特有的自然环境、水资源条件下,形成的水利工程,至今在人畜饮水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处于第四纪地层中,通过截取山前冲积扇的地下水潜流,以暗渠将水输到盆地,具有蒸发少,无需能源,自流供水灌溉,四季水量稳定等优点。
一、吐鲁番盆地坎儿井概况吐鲁番盆地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补给充沛,具有含水层透水性强、地形和地下水水面坡度大等有利条件, 在山前倾斜平原下部的潜水溢出带, 沿地下水流方向, 溯源而上, 修建地下输水廊道和用于施工、维护的竖井, 便形成了坎儿井。
坎儿井由人工开挖的竖井、具有一定纵坡的暗渠、明渠和涝坝等四部分组成。
暗渠分为集水段和输水段两部分。
集水段,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起截引地下水的作用;后部为输水段, 在地下水位以上, 起输水作用。
坎儿井单井总长度一般在70~ 11000m , 集水段一般30 ~ 1000m , 竖井总数7 -250 眼, 首部竖井深度一般7 ~ 80m ,最大的可达100m 以上, 由于暗渠的坡度小于地面坡度, 也小于地下水面坡度, 因此地下水可自流引出地面。
吐鲁番市坎儿井的鼎盛时期有1237条(1957年), 年出水总量5.62亿m3 , 总流量17.86m3/s , 灌溉面积达32.14 万亩。
目前吐鲁番市有水坎儿井214条,总流量3.644m3/s ,年经流量为1.15亿m3,总灌溉面积9.38万亩,相比有水坎儿井数量减少1023条(2014年)。
二、坎儿井衰落及干涸的原因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
坎儿井的消失对吐鲁番人民带来的影响
坎儿井的消失对吐鲁番人民带来的影响摘要】“坎儿井”,是一项工程奇迹,一直让科学家为之惊叹,也令吐鲁番人民充满了自豪之情。
坎儿井也是吐鲁番的生命之泉,发展力、文化基础,已从2009年的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一次把坎儿井作为文物遗址来普查,在吐鲁番盆地核查的1108道坎儿井中,有830道已经干涸,有水的只有278道。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坎儿井数量锐减,因此加强坎儿井的保护刻不容缓。
【关键词】坎儿井;消失;影响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目前吐鲁番坎儿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假如说,坎儿井的不到相应的保护加固,可能对周边环境出现生态失衡,动植物迁徙,出现二次干旱气候,给吐鲁番周边环境,尤其是目前有水坎儿井周边的人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持续存在,动植物的德和谐共存将带来新的挑战。
因此,吐鲁番坎儿井保护研究具有意义重大。
二、吐鲁番坎儿井简介及其构成从目前较有说服力的考古考证资料看,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最早出现在西汉时代,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
总的说来,坎儿井的构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
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
三、坎儿井在吐鲁番建造的原因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原因,是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
吐鲁番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
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公里,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平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1]。
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兴衰演变
城市地理256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兴衰演变郝莉玲(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2)摘要: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在吐鲁番盆地降水少、蒸发大、极度干旱的气候背景下,坎儿井孕育了盆地的绿洲文明,对盆地内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过决定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今坎儿井多有废弃,呈衰落之势。
吐鲁番地区坎儿井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盆地内水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吐鲁番盆地;坎儿井;兴衰一 吐鲁番盆地修建坎儿井的自然条件吐鲁番盆地位于新疆东部、亚欧大陆腹地,行政区划包括今吐鲁番市、鄯善县和托克逊县。
由于深居内陆、地形封闭,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吐鲁番盆地降水稀少,年均降水量仅6.3 ̄25.3mm,年蒸发量却高达2875 ̄3744mm,使得气候极端干旱。
盆地内水资源量为9.33×108m³,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7.82×108m³。
[1]吐鲁番水资源主要来自北部博格达山的高山冰雪融水,由于本区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出山后,除小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外,大部分迅速下渗至冲积扇顶部,因此该区地下径流丰富。
地下水由北向南流动的过程中,受到火焰山的顶托后,溢出地表成为泉水。
盆地内坎儿井的修建充分利用了当地地形和地下水资源优势。
在极端干旱、蒸发强烈的条件下,利用坎儿井进行地下输水能有效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风沙的侵袭。
盆地内洪积而成的第四纪砂砾层和土层,厚达好几十米,含有钙质胶结,坚实牢固,不易崩塌,给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条件。
[2]坎儿井的修建为吐鲁番地区提供了大部分的农业灌溉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确保了吐鲁番地区的绿洲文明。
二 坎儿井的起源有关坎儿井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1)中亚传入说。
黄盛璋先生根据语言学理论认为维吾尔语karez和波斯语Karēz的拼写、读音基本相似。
伊朗的坎儿井年代最久、数量最多,是坎儿井传播的中心。
新疆地区坎儿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利用对策
新疆地区坎儿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利用对策摘要分析了新疆坎儿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对策,以期为坎儿井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坎儿井;保护利用;现状;问题;对策;新疆地区坎儿井是极端干旱地区引取地下潜流进行自流灌溉的一种特殊而又古老的水利工程。
近年来,坎儿井水功能和价值,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3]。
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坎儿井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社会经济价值、人文历史价值,且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
坎儿井首先是古老的水利工程,其次是文物(部分),应区分看待二者的辩证关系。
坎儿井是古老的水利工程,无论从坎儿井的开凿年代、灌溉功能、工程特征、地质特征、生态贡献等角度看,均具备了水利工程特有的农田灌溉和人畜安全饮水的供水条件,符合水利工程内涵: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治理、调配、保护,开发利用,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工程。
从坎儿井作为文物保护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将开凿年代久远的坎儿井作为文物加以保护,有水、无水均可;通过调查表明:多数坎儿井开凿的历史较短,如果全部按照文物进行保护显得理由不充足;再者采用现代钢筋水泥材料加固保护,则失去了坎儿井作为文物保护价值,也不尽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理念[4]。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不可多得的古老水利工程,有逾2 000年的发展历史,其作用已渗透到了坎儿井灌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因此,抢救保护坎儿井已势在必行。
据统计,目前吐鲁番地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将坎儿井作为水源工程解决约5万人、10万头牲畜的用水问题,坎儿井控制灌溉面积达9 066.7 hm2,为当地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坎儿井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吐鲁番的母亲河”、“生命之泉”,如果因为今天的短视让这份人类遗产消失殆尽,将愧对子孙后代。
有些观点认为坎儿井灌区不应再建其他水利工程设施的观点不全面,那些认为坎儿井是古代的、已经落后的灌溉工程,完全应该由现代水利工程设施来替代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保护坎儿井的措施
保护坎儿井的措施坎儿井,又称“龙井井”,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中关村南大街91号中关村北大街70号间二环南路北侧特有的一座古井。
由于其清水甘美、深度极深而得名,是北京市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名胜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坎儿井面临着许多的保护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保护坎儿井,以便让这座古老的建筑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
第一步:加强环保工作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因此环境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合作加强环保工作,减少污染源头,这可以通过加大对周边厂商的监管力度、加强垃圾清理工作以及推广环保教育活动来实现。
第二步:加强文化保护力度除了环保工作外,加强文化保护力度也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重视历史文化的社会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坎儿井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认知。
同时,加强对其他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以充分体现历史的连贯性。
第三步:组织志愿者坎儿井的保护工作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应该引起大众的关注。
通过组织一些志愿者,我们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
志愿者可以帮忙清理井口周围的杂草和废弃物。
同时,志愿者还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认知和责任感。
第四步:加强安全措施当前,由于游客和市民的涌入,坎儿井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证坎儿井的持续保护,我们需要加强安全措施。
比如将坎儿井周围设立安全警示牌,并加强人员管制,防止人员误入坎儿井内部。
总的来说,保护坎儿井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在政府、媒体和市民各方的共同支持下,坎儿井的保护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来达到保护坎儿井的目的,但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保护的理念。
只有我们全民都真正关心和热爱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实现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目标。
坎儿井保护的方法
坎儿井保护的方法坎儿井,又称为田园井或农田井,是一种传统的农田水利设施,用于集蓄雨水以供灌溉农田和满足农民生活用水需求。
由于坎儿井在农田水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坎儿井的工作尤为重要。
以下是坎儿井保护的方法。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坎儿井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农民对坎儿井保护的认识,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宣传教育还可以加强对坎儿井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农民对法律法规的意识,从而规范和引导农民的行为。
第二,加强维护与修复。
坎儿井保护的关键是确保坎儿井正常运行,并且保持其功能完好。
为此,需要加强坎儿井的维护工作,及时清理井内的淤泥和杂物,检查井壁、井盖、水泵等设施的完好情况,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复。
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坎儿井巡查制度,定期对坎儿井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坎儿井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和管理水资源。
首先,应加强对农田灌溉制度的管理,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用水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要推广节水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用水量。
同时,还可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排条件,提高灌溉效率。
第四,加强水质保护。
水质是农田灌溉中的重要因素,对农田产量和作物品质有直接影响。
为了保护坎儿井水质,需要加强农田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农业化肥、农药等农田生产中化学物质的管理,减少其对水环境的污染。
其次,要加强对农田排水和农田灌溉中废水的处理,避免废水对水质的污染。
另外,还可以加强农田土壤保护工作,防止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水质的污染。
第五,加强管理与监督。
坎儿井保护需要加强相关管理和监督工作。
一方面,要加强对坎儿井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违法违规使用坎儿井和浪费水资源。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坎儿井管理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确保坎儿井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此外,还可以建立坎儿井保护的奖励机制,通过奖励优秀的保护单位和个人,推动坎儿井保护工作的开展。
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
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一、前言被新疆各族人民誉为“生命之泉”的坎儿井,作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不仅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资源价值。
本文重点分析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
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
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涸,80年代末已降至860余条。
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最多时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水资源匮乏是限制当地发展的重要问题。
坎儿井作为干旱地区人们利用水资源的最为经济、有效地水利工程,坎儿井不仅具有其重要的经济价值,更有其巨大的资源环境价值。
坎儿井这项工程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有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几个部分组成。
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
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
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井水,沁人心脾。
随着吐鲁番地区经济发展,机井得以广泛使用。
机井投资少效率高,开采极其随意。
全地区已有的几千口机井从地下大量抽水,而全区11亿立方米的可利用水资源中,地下水仅占两个亿。
比较而言,坎儿井造价高,维护难,导致使用率不断下降;在地表水利用上,一些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大坝截流后,下游水源便捉襟见肘。
已建的柯柯牙水库和坎儿其水库,就对其下游近百条坎儿井直接造成生存危机。
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价值及其保护分析
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价值及其保护分析摘要:由于吐鲁番盆地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在新疆地区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坎儿井这种独特灌溉形式,为促进新疆地区后续发展,需要提高对坎儿井的价值重视程度。
本文通过对坎儿井的价值和保护展开分析,对坎儿井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和政策法规、建立保护区等措施,对坎儿井实行有效保护,促进吐鲁番盆地发展。
关键词:吐鲁番盆地;坎儿井;保护分析引言:近几年,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意识影响,人们越发重视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价值与保护,为新疆吐鲁番市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条件。
而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保护,是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整个西北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坎儿井的有效保护。
一、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价值(一)坎儿井的生态价值坎儿井通过地下暗渠输水,在吐鲁番盆地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能够不受季节风沙等因素影响,且具有防止水分蒸发等优点,极大地体现了坎儿井的生态价值。
坎儿井将部分水量返还给生态,一定程度上维持当地生态平衡。
在坎儿井的影响下,周围生物的饮水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同时,还能够为周围植物或者农作物种植等,提供良好的灌溉水源,从而形成陆地的水循环,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问题的产生,带动吐鲁番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
对艾丁湖自然生态平衡有巨大促进作用,对整个吐鲁番盆地气候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坎儿井本身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当地植被获取水分的主要途径。
对动植物生存起着重要作用,坎儿井沿线及地表的土丘,有利于蜥蜴、沙鼠等动物栖息,也是鸟类、鱼类、两栖类动物的重要生存空间,同时坎儿井还担负调节水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以其独特的构造和丰富水资源养育了丰富的动植物,在大程度上丰富了新疆吐鲁番区域生物种类,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坎儿井的经济价值坎儿井具有耗能低、污染少的优点,其运行主要利用吐鲁番盆地坡度大于地下水坡度的特点,通过上游地下潜流向下游引出地面,无需动力就可以进行自流灌溉,无需提水人力灌溉,大量节省提水投入,使得灌溉更经济节约。
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张勇对新疆的古代水利工程开展保护工作,在新疆地区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应当是鲜例.因此,有必要从文化遗产的角度,重新审视坎儿井并开展持续探讨和专题研究.这里首先就坎儿井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作简要阐述.坎儿井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同时也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由于坎儿井,在极端干旱酷热地区生活的各族人民才具备了持续而坚强的生命力,才孕育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洲文化,推动了世界四大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新疆乃至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观直接决定了公众对其所抱的态度,决定了各级政府对其的价值取向和所采取的措施.地方政府的文物价值观宏观上决定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命运.尤其是我们直接受惠于坎儿井的人,如何看待坎儿井存在的价值,将是决定它命运的重要因素.讨论坎儿井的保护与发展,就必须先探讨它的价值和意义,只有清晰了其所承载的价值和影响力,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近年来,作为水利工程的坎儿井所具备的人文特色,以及其在日常所发挥的人文内涵与意义,越来越多的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坎儿井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而且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如果因为今天的保护不当,毁坏了这份遗产,我们将愧对子孙后代.那么,作好对坎儿井的保护工作有哪些重要意义呢,归纳起来,大致分成以下几种情况:一,作好对坎儿井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首先是对水利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水利科学技术是人类在对自然界水资源利用,控制和改造过程中,逐步认识,掌握水循环规律的结晶.坎儿井作为西域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水利工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一)坎儿井工程符合水利科技原理.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融化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源源不断的自流灌溉水源.简单说127吐鲁番学研究2010年第2期坎儿井主要是由竖井,地下暗渠,地上明渠,涝坝组成的.它们的位置,结构,尺寸,方向等的安排,与盆地的地势,周围的地理条件,上游的来水,来沙条件等相互结合,组成一个有机的,完善的整体,达到巧妙引水,蓄水,灌溉等目的.在掏挖坎儿井的过程中,当地群众所发明使用的定向灯及定向木棍,竖井口掏挖和加固等生产技术,是非常符合科技原理并能经受实践考验的.(二)坎儿井具有独特的水利管理科学和水利维修技术.坎儿井能长期使用至今,与它的定期维护管理制度化密不可分.暗渠的掏挖与疏浚,明渠的防渗,竖井口的加固防水等定期的维修保护,是作为一项传统的不成文的制度一直延续至今.长期积累的掏挖经验与技术规范,不是以深奥难懂的形式存在,而是以手工传承,实践学习形式表现出来,一代代地口耳相传,使群众易于掌握与理解,从而深深地扎根于平民的土壤之中.同时,历代对坎儿井的维修维护,均采用简便易行的传统技术,包括出水口的简单支护,竖井口周边卵石干砌,竖井口井壁土坯砌筑等等,无一不是就地取材,用随处可见和极为方便的土坯,卵石作为工程的材料.这些传统技术,为广大群众所熟悉,所掌握,得以世代相传,这是坎儿井一直延续的重要保证.从管理科学上来讲,农户全面直接参与灌溉,维修坎儿井工程的管理.从目前的史籍文献和考古资料看,至少还没有非常完善的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对其的管理.除了林则徐在吐鲁番期问,依靠其个人人格魅力实施过大规模的修缮,恢复活动外,鲜有政府出面的行为.无论掏挖,疏浚,维修,大多由民间自行管理.管理主要以坎儿井所有人为主,费用由农户自征,工程由农户自养,官府仅起督导作用.在历代这种农户参与式的灌溉管理制度下,坎儿井灌区内的各条坎儿井均为农户自修,自管,自用,灌区基本上能实现经济自立,不需依靠官府的投资.历史上坎儿井这种独具特色的农户参与的灌溉管理模式,保证了整个灌区内所有水利工程的完善与更新.加之工程管理与维护的技术规范浅显易懂,施工技术易于掌握,工程材料随处可得,使坎儿井较少受到人力,物力,财力与技术操作的局限.这种农户广泛参与的管理模式,保证了整个灌区效益的永久发挥.其次是对环境资源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坎儿井在长期存在和使用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饮水问题,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水源.其所形成的人工生态环境,对有关环境资源科学研究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一)减少蒸发,防止风沙.坎儿井是一项地下工程.它的巧妙构造可有效防止风沙淹没,减少水量蒸发.干旱区每年春季的风沙,常常淹没农田,道路和河渠.而坎儿井如果井口遮盖得好,可以说,几乎不受什么影响,干旱区蒸发量年平均一般可达到2000—3000毫米,而降水量年平均大多在200毫米以下,有些地区甚至只有几十毫米.而坎儿井这样的工程,在减少水量蒸发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二)节约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坎儿井是人工开掘的纯粹利用重力进行输水的一种用水方式.不用复杂的提水设备,就可以引取上游深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地下水潜流,在下游引出地面,进行自流灌溉和生活用水.这种用水方式,不但在过去克服了缺乏动力取水的困难,而且在今天也节省了动力提水设128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备的投资及能源使用,为节能减耗,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三)营造了特有的良性生态系统.由于坎儿井分布环境的特点,形成了坎儿井的动植物生态环境的独特条件,较为丰富的食物,水资源,成为动植物生存的物质基础,并可引进其它动植物来丰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在戈壁沙漠极其严酷的条件下,由坎儿井灌溉而形成的绿洲,为人类的生存开阔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同时亦为各种动物的生存创造了各种多样的栖息环境.坎儿井存在的本身,即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竖井井El堆积的土丘,成了穴居动物的栖息地.有些鸟类则利用坎儿井的内壁筑巢,繁殖,隐蔽或御寒.涝坝则成为鱼类,两栖动物生存的特殊环境,渠口积水涝坝中水生植物,两栖动物及浮游生物相当丰富,涝坝面积不大约1亩左右,数量多,分布广,因而具有一定的渔业价值.涝坝周围和明渠两侧则是植物的生存地,营造出一个优雅舒适的小气候.(四)具有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上游段下渗的水量,往往又成为下游的补给水源,而不是全部白白的流失,由于地层的过滤作用,坎儿井出水流量相当稳定,水质尤为清澈,可利用率较高,不像洪水,水量大而利用率却很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坎儿井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一大创造.它反映着当地人民同干旱作斗争的光辉业绩,是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记载着人类农业水利技术上的飞跃,是当地劳动人民摸索出的最理想的利用地下水的灌溉方式.它成本低,水质好,水流稳定且长年不断,可以部分代替渠水.研究绿洲历史和文明,必须把坎儿井放到一个重要位置上.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对坎儿井进行系统的历史研究,是吐鲁番学,西域历史,乃至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通过对坎儿井的研究,能进一步清晰地勾勒历史,补充史料.新疆的文明发展过程是与坎儿井密不可分的.通过对它的保护,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历史的踪迹和细节,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探索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比如我们现在比较清晰地了解和掌握了林则徐在吐鲁番期间所提倡和推广坎儿井的事迹.大量的史迹目前还能得到体现,并通过这些线索,更加丰富清末新疆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状况.又如目前坎儿井的起源尚未定论,各种推论和猜测不断涌现,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I"1]H不断的掌握部分历史时期,如唐代西州的水利灌溉系统及管理制度,无论最终定论如何,在研究过程中是离不开坎儿井本体存在的,研究人员只有依托保护好的坎儿井及有关文献,才能描述出清晰的历史脉络.再如明代至清初,吐鲁番及西域本地史料匮乏,目前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大多依靠正史,游记等史籍,由于出发点的不同,所记录内容就会有偏颇甚至不实之处.而通过对坎儿井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能够客观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原貌.(二)通过对它的研究,能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如前所述,目前关于坎儿井的起源虽有外传说,自创说等不同的争论.但是,不论其如何起源,它的发展过程中一定是受到各方面影响的.在伊朗,俄罗斯,中亚等国"坎儿井"的语129吐鲁番学研究2010年第2期言发音是极为相似的,另外在水利工程技术方面既有各自特点,也有共同之处.从地理位置而言,吐鲁番是古代东西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世界多种文明交汇融合衍生之地,同时也是经济文化的传承传播的受益之地,从这些角度来看,东西方交流过程中相关文化技术的传播,应该对坎儿井的本地化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坎儿井的使用发展过程,也是支持和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正是因为坎儿井的使用,作为极干旱地区的吐鲁番,才具备了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再综合其他各方因素,吐鲁番才能成为一个世界文明交汇的聚宝盆.吐鲁番人民,尤其是广大的劳动群众,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的每一铲每一锹,在取沙,疏泥,吱吱扭扭的轱辘声中,不经意间推动着两个世界的大交流大融会.在东西方交流的大框架下来看,坎儿井是众多推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明史中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三)通过对坎儿井的保护与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各个时期社会经济状况. 就整体而言,掏挖疏浚坎儿井的整体工艺虽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一些具体的工具和技术应当是有所改变和调整的.比如各个时代定向方式的不同与演变,井下作业的工具变化,牵引运送泥沙方式的不同等等.坎儿井的总数量及灌溉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盆地内各个时期人口,社会结构的发展态势.通过对其所有权,掏挖及管理形式的研究,可以掌握和了解各时期生产关系的基本情况,也可以通过各时期掏挖工程量,资金量,管理的水平及程度,了解生产力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吐鲁番乃至西域各族群众同干旱作斗争的光辉业绩,更加理解现在积极开展节水农业的正确政策,措施,更加珍惜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水资源.三,保护好坎儿井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一)坎儿井目前在吐鲁番地区农业经济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止2006年12月31日,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总数为1091条,其中有水的331条,已干涸的760条,总长度为3736.41千米,竖井总深度为242.1263千米,总流量为6.6564/s,年径流量为2.1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13.23万亩,占全地区的22.3%.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吐鲁番地区未来耕地和林果面积将控制在100万亩左右,设施农业发展到20万亩,作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革命性措施,要把推行现代节水技术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节水达到"活水",以此来适应以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的转变.作为吐鲁番重要的取水手段,只要加强保护,科学利用,提高效率,坎儿井将又一次站在时代的前沿,成为地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二)坎儿井在旅游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强调生态开发的今天,坎儿井具有不可比拟的旅游开发价值.无论是团队还是散客,无论是休闲观光游还是背包探访游,来吐鲁番旅游,参观坎儿井,了解坎儿井,感叹坎儿井已经成为必须的内容.这一伟大工程对每个身临其境者的视觉冲击,使他们通过各种媒体,书写和感叹着他们的巨大感受,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不断涌来.据统计,2007年吐鲁番对外开放的两处坎儿井的游客数达到1269649人次,占旅游总人数130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的31.37%,旅游门票收入达到1468万,占地区旅游总门票收入的16%.周边村民因此在就业,服务消费,农家乐等方面得到了普遍而切实的利益.在吐鲁番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根据未来旅游发展规划,新疆将成为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吐鲁番地区旅游人数将在2009年达到300万人次,在此机遇下,坎儿井经过一系列的保护工程,加之对展示方式,展示内容的重新调整,届时,将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四,坎儿井的社会和精神价值作好对坎儿井的保护,也就守护了它所具备的深刻的精神价值,通过对这一价值的弘扬,将激励我们不断的努力发展.一是在艰苦条件下因地制宜,战天斗地,顽强生存的精神.二是多方借鉴吸收,为我所用,并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开放融合精神.三是为了追求和达到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不屈不挠,攻坚克难勇于奉献的精神.坎儿井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火州儿女奋斗不息,创业不止,其价值,影响和贡献早已远远超越了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它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代和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发展坎儿井所代表的精神,对于切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吐鲁番地区未来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坎儿井精神的方向所指.就现代意义而言,坎儿井是一项发展工程,致富工程,惠民工程,一条条坎儿井的建成通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坎儿井精神是将理想信念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产物,集中反映了吐鲁番人民追求幸福新生活的共同愿望.坎儿井是吐鲁番地区发展精神精髓的集中体现,也是坎儿井精神的活力所系.坎儿井是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丰碑,集中体现了火州儿女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弯腰的坚忍意志和自强自立的民族气节与不屈精神,展示了吐鲁番人民敢想敢于的拼搏精神和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创新意识.当前,正是我们面临大好机遇,乘势而上的发展期,更需要弘扬和倡导坎儿井精神.通过这一精神的鼓舞和指引,将是我们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机遇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要求.总之,作好对坎儿井的保护并在这一基础上开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优越的竞争力.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些机遇,乘势而上,就能推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吐鲁番地区文物局)131。
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
浅议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摘要:吐鲁番坎儿井是中国宝贵的古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详细介绍了吐鲁番坎儿井的历史、结构特征,分析了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状况,提出了通过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推广当地文化旅游,促进志愿者参与等方式保护和利用坎儿井的建议。
关键词:吐鲁番坎儿井;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正文:吐鲁番坎儿井是古代蒙古族的精心营造,是新疆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前世界极具特色的建筑遗产之一。
坎儿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67 - 1227年,当时蒙古人仿照大漠草原的景观建造了一系列的坎儿井,以作为日常生活的供水来源。
坎儿井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圆形井、狮子形井、半圆形井、六角形井等。
在目前,吐鲁番坎儿井存在保护利用上的问题。
首先,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和管理体制比较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当地居民不重视坎儿井保护和利用,大量坎儿井受到破坏。
其次,吐鲁番坎儿井缺乏有效利用,坎儿井对于旅游发展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量坎儿井荒芜不堪。
要解决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推广当地文化旅游、促进志愿者参与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立文物保护专项基金,组织各方共同筹措资金,以确保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吐鲁番坎儿井也应受到政府的重视,要加强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坎儿井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市场调节的力度,以有效维护和保护吐鲁番坎儿井。
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综合管理机构,以帮助当地政府管理坎儿井,杜绝一切损害坎儿井形象的行为。
此外,应该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市场,尽快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文化旅游政策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实现吐鲁番坎儿井的共享与发展。
同时,要在宣传上加大力度,推出当地的旅游产品,向全国范围内宣传吐鲁番坎儿井的历史文化,使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当地的历史文化风情。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盛春寿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内容提要:坎儿井是干旱地区独特环境下的发明创造,是当地民众世代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地,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内涵,坎儿井的保护维修面临许多问题,本文拟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探讨坎儿井这一特殊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文物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吐鲁番中图分类号:K87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43(2011)02—0138—04坎儿井历史悠久,是干旱地区的先民根据自然条件和水文地质特点创造的地下水利设施,它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潜水来提供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由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几个部分组成。
作为干旱地区绿洲的主要水源之一,坎儿井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对新疆地区的绿洲经济发展和绿洲文明孕育起过巨大作用,而且至今它还是吐鲁番、哈密地区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保证。
2006年5月25日,吐鲁番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同年12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坎儿井在吐鲁番地区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和历史人文条件。
吐鲁番盆地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一个典型封闭式内陆盆地,属极端干旱的温带内陆荒漠气候。
当地干旱少雨,地面水源缺乏,地下水因有高山积雪溶水补给,储量丰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成为社会生产活动所需水源的重要途径。
历史上吐鲁番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东西文化交流活动频繁,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大地下水的开采量,推动引水结构的改良,逐步形成了坎儿井,利用地势坡度淘挖坎儿井,开采出丰富的地下水源自流灌溉农田。
在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坎儿井的取水方式是比较理想的,淘挖维护技术简易实用,易为当地民众掌握,也为坎儿井的普及使用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方:从纯经济角度看, 坎儿井已无生存必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坎儿井未免过于落后,夏 季易干涸, 冬季水多时又易白白流走, 无法蓄贮。 而水库可蓄水, 随时进行生态调节。应该任坎儿井 自然消亡, 优胜劣汰, 由水库等水利设施取而代之。
坎儿井的优点
1. 减少蒸发,防止风沙 2. 水质优良,减少污染 3. 营造特有良性生态系统 4. 具有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 5. 可形成独特的旅游景观
如何保护坎儿井
a.设立坎儿井专管机构,动态监测坎儿井
b.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c.统计各地坎儿井现状,按损坏程度和重要程度 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d.实行“保优汰劣”,对出水量大、坍塌量小的 宜加强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水量小, 维护困难,产出效益低的坎儿井则考虑淘汰。 e.对பைடு நூலகம்行布设的多条坎儿井实现“并轨”。
坎儿井消退原因
外因: 内因:
1.地下水开发利用缺乏规划
a.机井抽水 b.油田用水 c.水库截水 2.坎儿井管理不善,缺乏维护 a.政府不够重视 b.坎儿井匠无人继承
1.只能收集表层地下水
2.对地下水位变化适应性差 3.竖井易坍塌、暗渠易淤塞 4.输水渗漏损失
要不要保护坎儿井???
正方:坎儿井在很多地区仍能发挥重要作用。而
坎儿井的发展方向
建筑工艺现代化
与现代水利工程相协调
保护坎儿井水质,防止油田污染
坎 儿 井 赋
踏马古道 烟沙城阙 在这里
细水长流几千年 你还要流几千年
我还在《诗经》前游手好闲 在唐诗宋词后背井离乡 你就流过了我辗转反侧的岁月
几千年啊,呵… 就一句轻描淡写
一一 一 条念 眼 水生 沉 渠活 井 就就 就 是捻 是 朝过 岁 朝我 岁 暮的 年 暮前 年 生 今 世
很多年以前,再早点 我也试着追寻过你
你曾笑笑:哪有我?
我不过是
菩提树下的一念 善意 莲花叶上的一滴 朝露 大沙漠里的一网 经络
供养众生的一抹
溪水
大千世界,万物无名 只有四野莽莽 只有细水流长
细 水 日 子
感 念 淡 饭 粗 茶
暮 鼓 晨 钟
谢 谢!
坎儿井的历史价值
新疆坎儿井是干旱地区人类活动的一大 创造, 也是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 程碑。新疆坎儿井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数 量最多、发挥作用时间最长、目前仍在使用 的人工地下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留下的珍贵人文遗产, 它具有极高的历史与 科学价值。在研究绿洲历史及古丝路文明时, 必须把坎儿井放到当地文明的一个重要位置 上。
火洲:降水量不足20mm,蒸发量可达3000mm。 风库:七八级以上大风每年20余次,最大风速20m/s。
冰雪融水
竖 井
暗
渠
龙
口
明 渠
蓄 水 池
古代新疆人民建造坎儿井
坎儿井的消亡
坎儿井凝结着巧夺天工 在水库和机井的双重 的智慧和滋润万物的恩 影响下,新疆坎儿井 泽, 但毕竟已经运行了 开始干涸。由20世纪 几千年,由于人力、物 50年代的1700多条, 力以及环境等原因, 很 开始逐年减少,到了 多坎儿井年久失修, 出 80年代末,新疆坎儿 水量逐年减少, 而关于 井数量锐减到860多条。 坎儿井的存废之争更使 吐鲁番地区仅存725条。 其陷人尴尬的境地。
a. 竖井加固:竖井口连接地表和地下, 气流变化会造成井口 边壁土层风化和冻胀破坏, 这是造成坎儿井破坏的主因之一。 需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环或方框叠加嵌套入井壁。 b. 暗渠防渗防塌: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涵管防护, 形成封闭式 地下暗渠, 提高抗塌防渗能力, 并减少输水段渗漏损失。 c. 明渠防护:明渠是连接龙口和蓄水涝坝的渠段, 一般不长。 宜采用U 型预制砼板衬砌防渗, 提高防冻胀能力。 d. 沉沙池:为便于暗渠的清淤, 需在暗渠每500m 设置1 座沉 沙池, 采用浆砌石衬砌。 e. 龙口加固:为避免龙口坍塌, 需采用拱顶型整体浆砌石砌 筑, 同时利用规整后的断面设置测流装置。 f. 涝坝防渗加固:对涝坝边坡采用预制砼板加固处理, 并在砼 板及涝坝底部铺设防渗塑膜, 堤岸下游面进行夯实整平。
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
中 国 古 代 三 大 工 程
新疆坎儿井的消退与保护
坎儿井的水源取自天山雪水,它 由明渠、暗渠、竖井、蓄水池四 部分构成。每条坎儿井一般长4 公里左右,最长的约30公里。总 长度约5000多公里。
吐 鲁 番
坎儿井的主要分布
哈 密 禾 垒
吐鲁番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