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顿到伽利略

合集下载

惯性定律伽利略到牛顿的发现之旅

惯性定律伽利略到牛顿的发现之旅

惯性定律伽利略到牛顿的发现之旅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上,惯性定律作为经典力学的基石之一,对

我们理解物体运动及其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伽利略和牛顿两位科学

家在惯性定律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研究不仅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也为后来的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本文将详

细探讨这段历史,揭示伽利略与牛顿如何独立地进行思考与实验,并

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惯性定律。

伽利略时期的思考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生活在1564

年至1642年期间,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科学家之一。他以卓越的观

察能力和科学实验方法闻名于世。在他的早期研究中,伽利略通过对

物体运动的观察,质疑了当时普遍接受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的观念。

物体下落实验

伽利略最为著名的实验之一是他关于物体下落的研究。根据亚里

士多德的理论,重物下落速度快于轻物。伽利略通过自己搭建的斜面

实验,发现无论物体重量如何,它们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相同。他推

翻了传统观点,通过实际观察和计算,他意识到,所有物体在自由下

落过程中,其加速度相同且不受质量影响。

运动与惯性的关系

伽利略进一步探讨了运动状态与惯性的关系。他提出:如果没有

外力作用,一个物体将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是对惯性

概念的初步理解,在当时是一个变革性的思想。他采用斜面试验,观

察小球顺着斜面滚动后,再沿着水平面继续滚动,发现小球在没有阻

力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持续运动。

惯性的定义初探

通过这些实验,伽利略明确了惯性即物体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

(无论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性。他将这一观念与推理结合,在此基础上开始考虑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于缺乏系统化

伽利略 笛卡尔 牛顿对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贡献

伽利略 笛卡尔 牛顿对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贡献

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对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贡献

(1)伽利略的研究和科学想象: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是为了保证每次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速度)。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小车在毛巾上滑行很短的距离就停下了;第二次在水平面铺上较光滑的棉布,小车在棉布上滑行的距离较远;第三次是光滑的木板,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

伽利略认为,是平面对小车的阻力使小车停下,平面越光滑小车滑行就越远。表明阻力越小,小车滑行就越远。伽利略科学地想象:要是能找到一块十分光滑的平面,阻力为零,小车的滑行速度将不会减慢。

(2)笛卡尔的补充,笛卡尔等人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会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3)牛顿的伟大贡献英国的伟大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从而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伽利略

牛顿伽利略

牛顿

牛顿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最终挣脱了宗教的枷锁。

1642年的圣诞节前夜,在英格兰林肯郡沃尔斯索浦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磅重。接生婆和他的双亲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活到了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药剂师的房子附近正建造风车,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也制造了一架小风车。推动他的风车转动的,不是风,而是动物。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种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

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笛卡儿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一些经验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如图1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轨道另一边与原来释放高度相同的点.

图1

如果将斜面倾角变小,如图乙所示,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斜面的倾角,如图丙所示,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伽利略的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实验意义:伽利略理想实验(假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

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物体不受外力时所处的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惯性.

思考:我们经常提到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或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等,那么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物理量中哪一个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标志呢?

3、惯性

(1)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2)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3)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4.对惯性的理解

第四章 从伽利略到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

第四章 从伽利略到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

越陡削球运动得越快,在斜面竖直的极限下, 越陡削球运动得越快,在斜面竖直的极限下,小球 将自由落下。此方法叫做“冲淡重力” 将自由落下。此方法叫做“冲淡重力”。 他还设计了“水钟” 他还设计了“水钟”测量小球走过不同距离时所需要的时 间。他发现小球在各相等的时间间隔上所走过的距离顺序为 1:3:5:7的比例。当斜面变陡时,相应距离变长,比值不 的比例。 : : : 的比例 当斜面变陡时,相应距离变长, 于是,伽利略得出了结论: 变。于是,伽利略得出了结论:这个规律在自由落体的情况 下也一定成立。 下也一定成立。 数学式 :
第 四 章
经典力学的建立 ----从伽利略到牛顿 ----从伽利略到牛顿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一节 伽利略
一、伽利略以前的物理学成就 伽利略以前的物理学成就
(1) 生产中技工或技师的直接经验. 生产中技工或技师的直接经验. 意大利冶金工人比林古邱 如: 意大利冶金工人比林古邱 1504年 论火法» 1504年«论火法» 海员诺尔曼 1581年关于磁的著作 年关于磁的著作« 的引力» 海员诺尔曼 1581年关于磁的著作«新奇 的引力» 从前人的学术著作中吸取营养,包括阿 (2) 从前人的学术著作中吸取营养,包括阿 基米德,吉尔伯特( 1540论磁» 基米德,吉尔伯特(英1540-1603) «论磁» F•培根提倡实验的哲学思想等.. 培根提倡实验的哲学思想等 培根提倡实验的哲学思想等 在力学方面,对伽利略有影响的还有以下人物及工作 在力学方面,对伽利略有影响的还有以下人物及工作..

从伽利略到牛顿

从伽利略到牛顿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五 19
1.2 伽利略在科学上的贡献

伽利略在科学史上是一位难得的天才。 之所以难得,一方面他既精于理论又关 心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他是在天文、 力学、数学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的学者, 三是在方法论上,他既擅长于思辨论证 又开系统科学实验与观察的先河,后人 称他为“科学实验之父”。
28
伽利略在力学方面的成果集中反映在他 的著作《关于两种新科学的谈话》中, 他这里所说的两种新科学指的是材料力 学和动力学。 伽利略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反映在他对 无限的认识上,他在对力学问题的论证 方法上恢复了阿基米德的传统。

武际可:科技史选讲之五
29
1.3 伽利略的原著选段
关于匀加速度运动中伽利略在《关于两 种新科学的谈话》中有这样的定理: (美)威· 弗· 马吉编,《物理学原著选 读》,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26页 定理 1 ,命题 1 。 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移动 一段距离所需的时间,等于同样的物体以 匀加速运动的最小速度与最大速度之和的 一半的速度移动同样距离所需的时间。
14

伽利略是哥白尼学说的忠诚的拥护者, 但是在大学教学的二十多年中他一直没 有讲授哥白尼学说。1613年他推荐卡斯 特利接替他原任比萨大学数学教授职位, 卡斯特利一上任,校方就警告他不得讲 授哥白尼学说。卡斯特利说:伽利略嘱 咐过我,伽利略教书20年中也没有讲过 哥白尼学说。然而伽利略的一系列科学 上的新发现都是与日心说不谋而合的。

伽利略斜面与牛顿大炮

伽利略斜面与牛顿大炮

伽利略斜面与牛顿大炮

我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假如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物体将怎样运动?可能你会想:物体不受力,物体当然要保持静止。比如,〝用力推车,车子才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要停下来〞。这种观点对吗?

在物体运动原因的研究中,长期以来人们的经验是,要改变一个静止物体的位置,必须推它、提它或拉它。因此人们直觉地认为,物体的运动是与推、提、拉等动作相联系的,深信要使一个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用更大的力推它、提它或拉它,当推、拉物体的力不再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静止下来。根据这类经验事实,亚里士多德得出结论:静止是水平地面上物体的〝自然状态〞或〝自然本性〞,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然而,亚里士多德的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并且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这种错误认识被维持了近两千年。直至三百多年前,伽利略才创造了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揭示了现象的本质。

伽利略认识到,将人们引入歧途的是摩擦阻力,而这又是人们在日常观察物体运动时难以完全避免的。伽利略注意到,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时,它的速度减小。由此他推论,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不增不减。实际上他也发现,球愈来愈慢,最后停下来。伽利略认为,这并非是它的〝自然本性〞,而是由于摩擦阻力的缘故,因为他同样还观

察到,表面愈光滑,球便会滚的愈远。于是他推论,假设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下去。1632年伽利略的实验如图1所示,

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下滚,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达到与原来差不多的高度然后再下滚。他推论,只是因为摩擦力,球才没能达到原来的高度。然后,他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要滚得远些。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就会滚得更远。于是他设想:假设将后一斜面放平,球会滚多远?结论显然是球将永远滚下去。这就是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即维持物体的速度〕的原因,而恰恰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这一结论,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二千多年间关于〝受力运动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时便归于静止〞这一类陈旧观念。这只是一个理想实验,因为摩擦是永远无法消除的。后来这个结论被牛顿总结为牛顿第一定律,为近代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的故事介绍

伽利略的故事介绍

伽利略的故事介绍

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关于伽利略的故事有很多,那么你了解伽利略的故事吗?下面由为你提供伽利略的故事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

伽利略的故事介绍伽利略的故事有很多,大家对他的印象最为深刻的估计就是在斜塔上证明了那著名的自由落体的定律了,其实,他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呢。出生在1564年的伽利略,父亲是一个破产的贵族,所以伽利略自小生活就是比较拮据的。比较幸运的是,他在自己17岁那年考上了意大利比较有名的比萨大学,他当时学习非常认真,而且是那种有问题必须问到底的学生。

说起伽利略的故事,也要先从这个时候说起。虽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正因为这样,他学习更加认真了,但是后来还是失学了,伽利略开始在家里研究其了自己喜欢的数学,而且写出了非常有名的文章,后来被比萨大学招为教授,可见其聪明才智。

说起这样一位天才人物的故事,怎么能不提起他在斜塔上做的实验呢。当时,伽利略敢于否定比较知名的学者的言论,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这在当时来说几乎是不被认可甚至是受到很多人谴责的,但是伽利略却非常大胆,还决定去亲自做一次实验。而事实证明,他的说法确实是对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错误的理论就这样被纠正了过来,可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说起伽利略这一牛人的故事,还真是一时半会说不完,不管是斜塔上面做实验,还是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都是他的难以被后人忘记的故事。

伽利略与牛顿的联系伽利略牛顿虽然不属于一个国家,前者是意大利人,后者是英国人,而且还不属于一个时代,伽利略死后将近一年牛顿才出生,但是这并不影响两人对科学的探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伽利略的一些理论,为牛顿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物理学的统一之路

物理学的统一之路

物理学的统一之路

众所周知,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思想的进化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而在漫长的物理学史中,“统一“无疑是一个核心线索。事实上物理学经历了若干次非常重要的统一节点,每次统一都建立起来了蔚为壮观的物理学大厦。

物理学的第一次统一可以追溯到17世纪,被誉为“天空立法者”的开普勒利用他的老师、“星王”第谷精确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了开普勒行星三大定律。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总结出了惯性定律和自由落体定律。

随后天才的牛顿横空出世,利用他所发明的数学利器——微积分,将开普勒和伽利略的研究成果最终统一到了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框架中,从而把从天上到地下、一切物体的变化运动统一到了经典力学(或叫牛顿力学)的体系之下,实现了物理学的第一次统一。牛顿也因此成为物理学统一之路的第一人。

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牛顿无疑是伟大的,但牛顿同时也是幸运的,毕竟在人类历史上建立第一套物理学理论体系的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牛顿之后,沿着实验物理、唯象模型、理论物理到数学物理的物理学进化历程,物理学走上了如下的统一之路。

1. 麦克斯韦方程组实现了电、磁、光的统一。

2. 统计物理学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的统一。

3. 狭义相对论实现了时空成一统。

4. 质能方程实现了物质、能量的统一。

5. 广义相对论实现了时空和物质、能量的统一。

6. 量子力学实现了波粒成一统。

7.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实现了弱电、强相互作用的统一。

除了这些成熟的理论之外,还有一些正在发展中的理论同样在践行“万物皆可统一”这一传承自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物理学信念,例如下面这些例子。

伽利略介绍——精选推荐

伽利略介绍——精选推荐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02-15-1642-01-08)。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1]。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汇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2]。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1]。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纯属思辨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其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

伽利略倡导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他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源泉,也是他对近代科学的最重要贡献[3]。

伽利略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用实验—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规律,反对经院哲学的神秘思辨。深信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只有能归结为数量特征的形状、大小和速度才是物体的客观性质。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伽利略对17世纪的自然科学和世界观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从伽利略、牛顿开始的实验科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3]。

主要贡献

1、力学: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

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1582年前后,他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接着在1585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离开比萨大学期间,他深入研究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他根据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写出了第一篇题为《天平》的论文。不久又写了论文《论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实质并给出准确的数学表达式,因此声名大振。与此同时,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提出质疑。

浅谈牛顿第一定律

浅谈牛顿第一定律

例3 我们都知道枪的威力很大,在子弹冲出枪口的瞬间,远远望去, 好像永远也停不了,而且在子弹冲出枪口时,就没有力让他继续 前进了啊!这不是符合牛顿第一定律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再它 飞行的“过程”中,空气一直都在阻止它的运动,最终它还是会 落地的。所以,这个例子也不能说明生活中存在牛顿第一定律。
难道生活中真的不存在牛顿第一定律吗?不是的,比如说一 个物体静止在一间屋子里,没有人去动它,或没有意外发生给他 一个外力,那么他就永远也不会动。这不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一 个很好的证明吗? 再比如,再太空中没有空气,也就没有了阻力,因此航天飞 机不消耗推进剂就可以保持800米每秒的速度飞行。 所以,生活中是存在牛顿第一定律的
例3 如果牛顿第一定律被用到人身上,那么所有交通工具都要退休了, 人们想去哪就去哪,那时,世界将一片大乱。不可想象,到那时 世界会被破坏成什么样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果牛顿第一定律能够被运用, 毫无疑问,有利也有弊。但随着科学 的发展,它定会造福人类,这一点是 毋庸置疑的!
再见!
谢谢
3、若能把牛顿第一定律运用到航天事业,那么只要使机器启动 后就可以一直上升,也不要去考虑万有引力,空气阻力了。 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省大量资源了,所有国家都能成为强国了。
4、对于人来说,都可以将牛顿第一定律合理利用,每个人都可 以上天,减肥可以就没有烦恼了,要想得世界长跑冠军也就是轻 而易举的事了。

1伽利略变换关系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1伽利略变换关系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也就是说,对于描述力学现象的规律而言,所有惯性系
是等价的。 如:动量守恒定律
S m1v1 m2v2 m1v10 m2v20
S m1v1 m2 v2 m1v10 m2 v20
力学相对性原理告诉我们:无法借助力学实验的手段确定
惯性系自身的运动状态。
注意
牛顿力学的相对性原理,在宏观、低速的 范围内,是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的 .
第4章 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
本章内容:4.1 力学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坐标变换式 4.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4.3 洛伦兹坐标变换式 4.4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4.5 狭义相对论质点动力学简介
认识相对性:教育人们要脱离自我,客观地看问题。 A君
什么是上?下? A君说:头朝上。 B君也说:头朝上。 但,A 君 看 B 君,大头朝下!
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
思考:在牛顿力学中,我们知道,力F对物体做功,可 使物体的动能Ek增加。如果此力持续不断地对这个物体做功, 则物体的动能会变为∞!
可能吗
一个科学的假设:一小孩出生后,立即把他30岁的父亲 送上高速飞行的宇宙飞船。待小孩40岁时,其父亲返回,其 父根据他所带的校准的时钟测出的时间只过了20年,即他年 龄是50岁!
意义: ①相对于牛顿相对性原理,适用范围从仅适用于力学现象
扩展到适用于所有物理现象(包括电磁现象); ②排除了绝对运动(静止)的概念(在任何一个惯性系内,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一、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念

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很早以前,就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作过许多探讨.亚里士多德把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受迫运动,他认为自然运动不需要力的推动,而受迫运动需要作用力的推动.作用力是产生受迫运动的原因,作用力的本质就是抵抗,克服物体趋向其自然位置的本性.他认为,要使物体不断地作受迫运动,就要使外力不断作用于物体,不断地同物体保持直接接触.一旦这种作用停止了,直接接触中断了,物体的运动也就随之停止,所以在他看来物体本身不能维持运动.

亚里士多德用他的运动观念解释了我们扔石头,石头离开手后为何还会运动一段距离.他认为,在这种状况下,石头后面的空气同石头保持着接触,当石头在手的推动下离开手的一瞬间,石头原来占据的位置就成了虚空,而大自然是厌恶真空的,所以周围的空气就立即填补了这个空间,对石头形成了一种冲力,使它又能向前移动一个位置.依此类推,石头离开手后就能继续移动一段距离.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解释,他认为是由于重量而使物体下落,而物体之所以有重量,是因为包含水元素特别是土元素的缘故.物体所含土元素越多就越重,它趋向其自然位置——地心的要求就

越强烈,由此他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物体下落速度同它的重量成正比.他继而引用马拉车,认为为了在一条平坦的路上拉车,马需要不断地用力,因此,沿直线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物体(如马车)应当受外力作用.

总之,亚里士多德在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的问题上做出了不少错误的结论.即认为:受力运动与物体本质无关,取决于外力的作用,“运动者皆有推动者推动”,“在受力时,力既是产生运动,又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沿直线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物体应当受外力的作用”等.由于亚里士多德的威望和影响,他的一些错误结论被当作信条,统治了人们近二千年的历史,直到十七世纪,人们才逐步形成正确的概念,其中伽利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力学发展史

力学发展史

力学发展史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力学发展史

摘要力学发展史是科学史的一个分支,它记述和研究人类从自然现象和生产

活动中认识和应用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历史。力学本身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是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人类认识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过程。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小到蚂蚁驮米,大到天体运动。而牛顿经典力学也是经过前人不断探索和总结才有的结果,且为人类的发展做出看不可估量的贡献。随着时间的发展,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也分别发展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关键词力学发展史; 经典力学建立与发展; 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发展

目录

1.前言 (4)

2.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4)

2.1运动定律的建立 (4)

2.1.1伽利略的运动理论 (4)

2.1.2伽利略提出的运动原理 (5)

2.1.3对碰撞的研究 (5)

2.1.4牛顿的总结 (6)

2.2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6)

2.2.1牛顿引力定律的检验 (6)

2.3牛顿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7)

2.4分析力学的发展 (7)

2.4.1对“运动的量度”的争论 (7)

2.4.2三大守恒定律的确立 (7)

2.4.3质心运动守恒定律 (8)

2.4.3.1动量矩守恒定律 (8)

2.4.3.2活力守恒定律 (8)

2.5 分析力学的建立 (8)

3.静力学的发展 (8)

3.1静力学的简介 (8)

3.2静力学一词的引入 (9)

3.3静力学最初的发展 (9)

3.4对静力学发展有贡献者 (9)

3.4.1阿基米德的杠杆定律 (9)

3.4.2亚力山大的希罗 (9)

数学与物理关系的历史故事

数学与物理关系的历史故事

在任何特定的理论中,只有其中包含数学的部分才是真正的科学。

——康德

科学中的数学定律是真理,体现在上帝对宇宙的设计之中,如果这个信念还须加强,那么它已由艾萨克·牛顿爵士极好地完成。牛顿是剑桥大学的数学教授,被称为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还被誉为一个物理学家。他的工作提供了一整套新的科学方法,开创了科学的一个新纪元,并因之加强和深化了数学的作用。

哥白尼、开普勒、笛卡尔、伽利略、帕斯卡都证明了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与数学定律相吻合。他们深信上帝不仅创造了世界,而且其创造与人的数学思维相一致。统治17世纪的哲学或科学方法论由笛卡尔系统地阐述和发展,笛卡尔甚至认为全部物理学都可以归结为几何学。几何学这个词被他和其他人常常用作数学的同义词。笛卡尔的方法论被大多数牛顿时代以前的人所采纳,尤其是惠更斯,后者认为,科学具有另外一种附加的功能,即提供一个自然现象的物理解释。

希腊人,尤其是亚里士多德,也用物理学术语来解释自然现象的行为。他们的主要理论是,所有的物质是由四种元素:土、气、火和水组成,它们具有一种或多种性质,重性、浮性、干性和湿性。这些性质可解释物体的表现:火向上燃烧是因为火轻,而土质的物质向下落是因为它具有重量。对于这些性质,中世纪的学者们还增加了其他许多性质,如共振和不相容。共振解释了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铁对磁石的吸引。不相容则解释了一个物体被另一物体所排斥。

另一方面,笛卡尔却摈弃了所有这些性质,坚持认为所有物理现象都能由物质和运动来解释。物质的这些基本属性具有广延性,并且可以度量,因此可以归结为数学。再进一步,由于没有物质,也就没有广延性,因此真空是不可能的。空间充满着物质,并且物质只可能由于直接接触而相互作用。然而,物质是由大小、形状和其他特征各异的不可见颗粒所构成的,正是因为这些颗粒小得不可见,所以有必要对它们的行为作一些假设,以解释人们可以观察得到的大的现象。依据这个观点,空间充满了微粒,它们可以推动更大的物体,如行星绕太阳旋转。这也就是笛卡尔的漩涡理论的精髓所在。

力学史杂谈

力学史杂谈

力学史杂谈

引言

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以

及力的作用等。力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各个时期的学者都对力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本文将对力学的历史进行杂谈,探讨力学研究的起源以及曾经涌现的一些重要理论和学派。

古代

在古代,人们对力的认识相对有限,但已经开始对物体的

运动进行观测和记录。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其中涉及到了一些力学的概念。他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四种基本元素:土、水、火、气所组成,并且每种元素具有不同的运动趋势。这奠定了古代力学思想的基础。

中世纪

中世纪时期,受到宗教的限制,科学研究的发展相对较慢。在力学方面,主要存在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并没有太多的突破。然而,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伊本·西那(Ibn Sina)等一些学者对力学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他们提出了一些和当时思潮相悖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对后来的力学研究产生了启示。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科学研究的重要时期,也是力学研究

的重要发展阶段。伽利略·伽利莱被誉为现代力学的奠基者,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力学规律和实验方法。他通过实验和观测,发现了自由落体的规律,并用数学方法进行了描述和证明。伽利略的工作对整个力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后来的牛顿力学奠定了基础。

牛顿力学的诞生

伽利略的实验思想给了艾萨克·牛顿很大的启发,牛顿进一步发展了力学的理论,提出了三大运动规律:质点的运动符合惯性定律、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些规律为力学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成为了后来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此外,牛顿还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释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典力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对于任何惯性参考系牛顿第二、三定律都成立。
即:任何惯性参考系在牛顿力学规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或着说是平权的。
14
举例说明: 船匀速直线运动,船上的人让小球自由下落: 船上的人观察:小球匀加速自由下落。 地面上的人观察:小球作斜下抛运动。
所以,船上的人无法判断船的运动状态。
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 对于描述力学规律来说,一切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以弹簧自由伸展时质点位置为坐标原点,沿弹簧轴线建立 O-x 轴, x 表
示质点坐标或对于原点的位移, fx 表示弹性力在轴上的投影,在弹 性限度内,由胡克定理:弹簧弹性 力的大小与物体相对于坐标原点的 位移成正比:
f x kx
直径,线径和材料等因素有关。
(2)
式中负号表示方向与位移相反,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匝数,
F qv B
F qE qv B
(5)
27
二、被动力(约束反作用力) 象物体间的挤压力,绳内张力和摩擦力,没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方向和 大小。要看质点受到的主动力和运动状态而定,处于“被动地位” 。被动 力常常作为未知力出现。 1. 绳内的张力
张力:在张紧绳索上某位置作与绳垂直的假想截面,将绳分成两侧,这两侧的相 互作用力即该处绳的张力。 注意:处理问题时绳的伸长量不考虑。 原因:是由于绳索的拉伸形变而产生的,但形变量与原长相比很小,可忽略不计。
G mg
(1)
重力:地球作用于质点的万有引力(视地球为惯性系); 方向:竖直向下; 重量:重力的大小,属相互作用范畴,与质点距地心的距离和纬度有关; 质量:惯性大小的量度,在经典力学中是一恒量。(详见惯性质量一节)
25
r
2. 弹簧弹性力
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点相连,处于自由伸展状态,
p pi mv i
i i
7
3. 动量守恒定律:
实Biblioteka Baidu表明,若质点系不受质点系以外其它物体的作用,该质点系动
量守恒:
p pi mv i 恒矢量
i i
(5)
注意:动量守恒定律是一普适的守恒定律。
适用于: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场,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组成的 物体系。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可以预测新粒子的存在。 例如:1930年泡利提出中微子的假说,于1953年被证实;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练习题:
力的定义:力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提出了“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是物体所 固 有的。
2
三、惯性参考系: 孤立粒子相对它静止或作等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简称“惯性系”。或 者:牛顿第一定律能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否则称为非惯性参考系。
一般情况下,由观察和实验的性质来判断,如: 在精度不太高时,地球参考系可以看作惯性参考系,又称实验室参 考系,或实验室坐标系。 在人造地球卫星时,常选“地心——恒星坐标系”:以地心为原点, 坐标轴指向恒星的惯性参考系。 在研究行星等天体的运动时,常选“日心——恒星坐标系”:以太 阳中心为原点,坐标轴指向其它恒星的惯性参考系。 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作等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亦为惯性参考系,这就 是惯性参考系的“传递性”:发现一个惯性系,变有无穷多个惯性系。 注意:运动只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没有参考系的运动描述都 是没有任何物理意义的。
26
3. 静电场力和洛仑兹力 1)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在电场内引入另一带电质点,则它所受电场
力的作用:
F qE
(3)
上式表明:质点带正电, q 0 , E、F 同方向; 质点带正电,q 0 , E、F 反方向。
2)有电流的空间存在磁场,磁场对运动带电质点有力的作用。磁感应 强度为 B ,质点所带电荷为q ,运动速度为 v ,则质点所受的磁场力为: (4) 上式表明:当质点所带电荷为正电荷时,、B、F 满足右手螺旋法则; v 当质点所带电荷为负电荷时, F 的方向与上述方向相反。 3)若质点既处于电场又处于磁场中,则运动带电质点所受的力为:
也称力学的相对性原理。或者:不可能借助在惯性参
考系中所做的力学实验来确定该参考系作匀速直线运 动的速度。
15
练习题:
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斜面倾角为α,斜面静止时木块
将下滑,间斜面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加速度多大可使木块不下滑?
16
2(3.5.11). 棒球 质量为0.14g. 用棒击 球的力随时间的变化 如图所示.设棒球被 击前后速度增量大小 为70m/s.求力的最 大值.打击时不计重
2. 支持面的支撑力
两物体接触并压紧,双方均因挤压而形变,变形后的物体企图恢复原状而互相 施于挤压弹性力。(形变往往微乎其微,常忽略不计) 对于互相挤压的物体,可将相互作用力分为两分力,一分力:沿接触面切线方 向,另一分力:与接触面垂直,前者属于摩擦力,后者属于正压力。
28
3. 摩擦力 固体间的摩擦力叫做干摩擦力,包含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f 0 ,最大静摩擦力: 0 max ;滑动摩擦力: , 为滑动摩擦系 f f 数;N表示正压力,则有:
质量为10g的刚球自离水平桌面25.6cm的高度落下,弹起来后上升至19.6cm 高,求撞击时球给桌面的冲量。不计空气阻力。
8
r
9
§3.3 牛顿运动定律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一、力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由于质点运动状态的变化,源于相互作用,即:力,因此力的研究
是质点动力学的基础。 1.力的概念:
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可以用受力物体动量的变化率来量度。
11
2.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若在一质点上同时作用几个力,则这些力各自产生自己的效果而不
相互影响,此称作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经验定律)
推广:一般情况,设有诸力 Fi ( i 1,2,) 作用于质点m,有:
d F Fi ( mv ) dt i
(2)
即:质点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该质点的力的矢量和,称 为质点的动量定理。
(4)
(4)式即为牛顿第三定律,这两力分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者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经典力学中,粒子和场均有动量,二者组成体系时,可用动量守恒定律。
13
三、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
牛顿定律适用于惯性系,从一惯性系变换为另一惯性系时,牛顿第二,三定律形
式将不变: O系:
Fi ma Fi '
(1) 1和 2 应满足何关系才可使 B 在地面上滑动? (2) F 至少多大才可使 A 在 B 上滑动,分 B 动和不动两种情况求解。
29
30
§3.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般方法: (1)隔离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分析它的受力情况; (2)运用牛顿定律得到矢量方程,然后根据具体的坐标系得到所对应的标量 方程,并利用微积分进行运算。
12
二、牛顿运动定律(第二、第三定律)
1. 由(2)式和质点的质量恒定可得:
Fi ma
i
(3)
即:质点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成积等于该质点所受外力的矢量和— —牛顿第二定律,又称为质点的动力学方程。 适用范围:质点和惯性参考系。 2. 由(1)(3)式可得:
F12 F21
3
练习题(3.5.1):
2 2 量为2kg的质点的运动学方程: r (6t 1)i (3t 3t 1) j , (t为时 间,单位为秒;长度 单位为米)。 求证:质点受恒 力而运动,并求力的 大小、方向.
4
§3.2 惯性质量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一、惯性质量
实验:一气桌,包含平台和滑块,将平台调至水平,铺以白纸,通 过电打火花可以在纸上形成斑点,由斑点的距离来确定滑块的速率。斑 点排位的方向给出滑块方向,滑块1和滑块2以某初速度运动并碰撞,滑 块1和2的速度改变量分别为
规定:标准物体的质量 mc=1kg ,令标准物体与某物体相互作用,
mc m
则:
v 0 m mc v
(2)
(2)式就是质量的“操作型定义” 。由(2)式可知:两物体相撞,m大者 较难改变运动状态或速度,反之,m小者则较易。由此可以联想到惯性, 因此(2)式定义为惯性质量,简称“质量”。 经典力学中,质量为一恒量,并 且惯性质量具有可加性。但当质点速 度可与光速相比拟时,由相对论力学 来确定,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i i
O’系:
m' m a' a
d ( mv ) d ( mv ' ) Fi ' Fi i i dt dt Fi ' ma'
i
若:F12 F21在O系中成立 O'系中,F12 ' F21' F12 F21
量。
17
18
3.质量为M2的斜面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动,斜 面倾角为α ,质量为M1的滑块与斜面之间亦无摩擦, 求滑块相对于斜面的加速度及其对斜面的压力。
19
20
21
22
23
24
§3.4 主动力和被动力
一、主动力 主动力:重力,弹簧弹性力,静电力和洛仑兹力等有其“独立自主”的 大小和方向,不受质点所受的其它力的影响,处于“主动”地位,称“主动 力”。 1. 重力和重量
“我不知道世人怎么看,但在我自
己看来,我只不过是一个在海滨玩耍 的小孩,不时地为比别人找到一块更 光滑、更美丽的卵石和贝壳而感到高 兴,而在我面前的真理的海洋,却完 全是个谜” ──Newton
1
§3.1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参考系
基本概念: 一、孤立质点
不受其它物体作用或离其它物体都足够远的质点(理想模型)。
f 0 f 0 max 0 N ,
f N
其中: 0 和 与物体材料、表面光滑程度、干湿程度及温度等多种因 素有关。一般的计算中,视 0和 为常量,且 0 。
练习题(3.5.4): 木块 A、B 的质量相同,如图放置,A、B 间的摩擦系数为 1 ,B 和地面间的 摩擦 系数为 2 .现有一水平拉力 F 作用在 A 上.问:
作用力分别为:
d ( m2v 2 ) d ( m1v1 ) F12 k , F21 k dt dt
若上式中各量的单位均用国际制单位,则有:k=1,即:
d (m2v2 ) d ( m1v1 ) F12 , F21 dt dt
或一般形式:
(1)
d (mv ) F dt
和 v 2 ,改变滑块初速度反复实验多次, v1
v 2 v1
总有:
v2 'v2 v1 v1'v1
与滑块质量有关。

(1)
其中, α为常量,改变滑块质量,(1)式仍成立,仅 α 取值不同, α
5
和 分别表示标准物体和某物体速度的改变量,令: v0 v
二、牛顿第一定律 孤立质点静止或作等速直线运动(每个物体继续保持其静止或作 等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力加于其上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使用范围:质点和惯性参考系。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定性的说明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去维持,只有 当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发生变化即产生加速度时,才需要力的作用。
一、质点的直线运动(运用直角坐标系) 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为:
m
m0 v 1 2 c
2
(3)
6
二、动量 动量守恒定理
1. 动量的定义: 质点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定义为该质点的动量。 性质:矢量,其方向与其速度方向相同。
符号: p
数学公式:p mv
(4)
物体系:有两个或更多的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研究对象叫做物体系。 质点系:若物体系中的物体均可视作质点,则称为质点系。 2. 质点系动量: 质点系内各质点动量的矢量和叫作质点系的动量:
由二质点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守恒可知:
m1v1 m2 v2
两边同除以相互作用时间 t ,并取极限得:
d ( m1v1 ) d ( m2v2 ) dt dt
这说明:当两质点相互作用时,各自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0
由力的概念可知:质点1对于质点2的作用力和质点2对于质点1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