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大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械制造行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培
养和造就更多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合理、全面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
要的。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意义。
一、教学大纲的内容
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大纲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基础知识: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材料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机械制造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
学习的重要支撑。
2.核心课程:机械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加
工工艺等。这些课程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各个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这些课程的学
习来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实践教学: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
和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
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素质培养: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
培养一定的综合素质。这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教学大纲应该明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和要求。
二、教学大纲的意义
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指导,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学
习的目标和方向。同时,教学大纲也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
习时间。
2.规范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可以规范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有
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学大纲也可以帮助学生
自动化制造系统 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制造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本科层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代码:19D02217
学时分配:30学时
赋予学分:2
先修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原理,制造技术基础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较全面地从系统的角度阐述了自动化制造技术,论述了自动化制造技术的特点、构成、技术内涵及其应用。从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制造业用信息技术、系统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制造业,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认识组织制造过程。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信息化时代制造业的特征及制造模式、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特征,同时能对制造模式的关键技术及实施途径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较丰富的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组成及其实施过程的相关理论和相关基本知识;能正确处理自动化制造系统中出现的工程简单问题,能根据工艺要求与技术人员共同讨论和设计出合理的制造系统方案,并在生产过程中投入运营。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先进制造技术及自动化制造系统概述(4时)
1.1制造技术酌基本概念、发展概况(制造系统与制造技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竞争的焦点和策略,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模式的发展历程)
1.2面向知识经济的制造业(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对制造业的影响,知识经济条件下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3 21世纪制造业的主要特点
1.4 21世纪制造业的挑战
1.5 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内容与体系结构(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先进制造技术体系结构,先进制造技术的学科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制造方向)
学分:5.5 总学时:88 理论学时:80 实验/实践学时:8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机械工程领域高级技术人才不可缺少的主干课程。本课程共88学时,5.5学分,分两学期讲授。该课程分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Ⅰ》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Ⅱ》,其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Ⅰ》理论学时42,实验6学时,共48 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Ⅱ》理论学时38,实验2学时,共40学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典型的机械加工方法和机械产品的结构工艺性有透彻的了解,能选择加工方法及加工参数,所使用的机床,刀具等工装设备,并通过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以金属切削理论为基础,要求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知识,并具有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机床与切削工具的能力。
2.以制造工艺为主线,要求掌握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拟订工艺路线的原则,能用尺寸链原理求解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对典型零件制造工艺、先进制造技术有所了解,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3.以提高产品加工质量为核心,要求熟悉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具有分析和控制影响加工质量因素的初步能力。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2
总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课程教育目的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设计机械制造装备的初步能力。为此,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做到讲授与自学密切配合;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应避免面面俱到;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以保证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一定的设计机械制造装备的能力;教学手段现代化,以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现代机械制造技术装备应满足的要求,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及相应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二、先修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材料,液压与气压传动,金工实习等。三、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了解第一节机械制造装备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节机械制造装备应备的主要功能
第三节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
第二章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理解第一节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类型
第二节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方法
第三节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评价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掌握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金属切削机床总体设计
一、机床系列型谱
二、机床运动功能设计
三、机床总体结构方案设计
四、机床主要参数设计
第四节主传动系(统)设计
一、主传动系统应满足的要求、分类及活动方式
二、分级变速主活动系设计
第五节进给传动系统设计
一、进给传动系统应满足的要求
二、机械进给传动系统设计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学科基础课 (1)
1.《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1)
2.《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7)
3.《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27)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34)
5.《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41)
6.《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55)
7.《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64)
8.《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74)
二、专业主干课 (82)
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82)
2.《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95)
3.《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08)
5.《互换性及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19)
6.《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29)
7.《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7)
8.《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146)
9.《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54)
三、专业方向选修课 (165)
1.《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65)
2.《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大纲 (175)
3.《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81)
4.《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92)
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11)
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17)
7.《机械制造技术装备》课程教学大纲 (224)
四、专业任意选修课 (231)
模块1 (231)
1.《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31)
2.《电机拖动》课程教学大纲 (237)
3.《数控机床检测及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248)
4.《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58)
5.《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 (264)
6.《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73)
模块2 (281)
1.《UG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81)
2.《快速成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87)
3.《汽车原理与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294)
4.《有限元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306)
5.《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 (313)
6.《自动机与自动线》课程教学大纲 (321)
一、学科基础课
1.《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igher Mathematics
授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本科各专业;数理系制药工程、林产化工、应用物理专业
学时:136学时学分:8学分
开课学期:第1、2学期
适用对象: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本科各专业;数理系制药工程、林产化工、应用物理专业的大一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
高等数学(上)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10学时)
第二章导数和微分(12学时)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2学时)
第四章函数的积分(16学时)
第五章定积分的应用(8学时)
第六章无穷级数(10学时)
高等数学(下)
第七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6学时)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4学时)
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10学时)
第十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16学时)
第十一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I)(10学时)
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12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中值定理与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幂级数的收敛定理;二元函数全微分的概念及性质;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隐函数定理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与理论;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一元函数的泰勒定理;二元函数的极限;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及计算;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13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136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具体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思想性强,与相关基础课及专业课联系较多,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重要概念的背景思想,理解重要概念的思想本质,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要善于将有关学科或生活中常遇到的名词概念与微积分学的概念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微积分的必要性。注重各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习题课、作业、辅导)的有机联系, 特别是强化作业与辅导环节,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算能力。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学习数学与学习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学习高等数学是获取进一步学习机会的关键学科。由于学科特点,本课程教学应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通过教师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第一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事关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事关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及学生未来的走向。本课程学习结束后,以此为出发点,学生才能进入相关课程的学习阶段。
本课程是四年大学学习开始必须学好的基础理论课。
课程基础性、理论性强,与相关课程的学习联系密切,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学习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八、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分两个学期上,其中第一学期为考试,第二学期为考查,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