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大地别称—“大地”趣谈
中国省份别称
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沪)重庆市(渝)河北省(冀)河南省(豫)云南省(云)辽宁省(辽)黑龙江省(黑)湖南省(湘)安徽省(皖)山东省(鲁)新疆维吾尔(新)江苏省(苏)浙江省(浙)江西省(赣)湖北省(鄂)广西壮族(桂)甘肃省(甘)山西省(晋)内蒙古(蒙)陕西省(陕)吉林省(吉)福建省(闽)贵州省(贵)广东省(粤)青海省(青)西藏(藏)
四川省(川)宁夏回族(宁)海南省(琼)台湾省(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34个省区名称由来,每个省区名字都有一个故事
中国34个省区名称由来,每个省区名字都有一个故事
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人口众多,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区域,每个区域的地理、文化、民俗各有特色。每个省的名字后面都隐藏着一个故事。
地域宽广的中国
一、以山、河、湖等地理标志为依据。
01 | 山西省
相对于太行山为西。明朝设置山西省,春秋时是晋国领土,所以简称晋。
山西地形图
02 | 山东省
相对于太行山为东。明朝设置山东省,因山东自古为齐鲁之地,鲁国为孔孟故乡,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故以“鲁”作为其简称。
山东地形图
03 | 贵州省
贵州省:因省会贵阳北有贵山(贵人峰)而得名“贵州”。因省内最大河流乌江古称“黔江”,故用“黔”作为其别称。
贵州地形图
04 | 云南省
因地处云岭山脉之南而得名“云南”,一说“彩云之南”。所以叫云南,简称云。因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国,故又简称滇。
云南地形图
05 | 黑龙江省
因境内有最大的河流黑龙江而得名。因为江水呈黑绿色,蜿蜒地流着像条游龙。简称黑。
黑龙江地形图
06 | 辽宁省
由于它在辽河流域,取辽河永久安宁之意,简称辽。
辽宁地形图
07 | 河北省
因地处黄河以北而得名“河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明属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8年称河北省。因古代属冀州地区(大禹治水时,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九州」中的一个就是冀州),所以简称冀。
河北地形图
08 | 河南省
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河南”。因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于古九州之一的豫州,故以“豫”作为其简称。
河南地形图
09 | 上海
中国各省的称号(美名)
中国各省市美名
东北:——白山黑水
黑龙江——北大仓、黑土地、冰雪之乡
吉林——白山黑土
辽宁——辽沈大地
华北:
北京——京畿重地、祖国心脏、天子脚下、京华大地天津——渤海明珠、津沽大地、天子渡口
河北——燕赵大地、畿辅之地
山西——三晋大地
内蒙古——草原大漠
华东:
上海——东方明珠、淞沪大地
江苏——三吴大地
浙江——之江大地、钱江大地、江南水乡
安徽——江淮大地
江西——赣鄱大地
福建——八闽大地
山东——齐鲁大地
中南:
河南——中州大地、中原大地
湖北——荆楚大地、千湖之省
湖南——潇湘大地、三湘大地、湘楚大地、三湘四水、芙蓉之国
广东——南粤大地、岭南大地
广西——八桂大地、壮乡大地
海南——南海明珠、天涯海角
西南:
重庆——巴渝大地、山城雾都、巴山雾都
四川——巴蜀大地、巴山蜀水、天府之国
贵州——天然盆景、公园省、苗岭侗乡
云南——彩云之南、植物王国
西藏——世界屋脊、雪域高原
西北:
陕西——三秦大地、秦汉故里
甘肃——陇右大地、陇原大地、河西走廊、、陇原丝路、丝绸故道
青海——江河之源、中华水塔、世界屋檐
宁夏——塞上江南
新疆——天山南北、昆仑大地
台湾——宝岛
香港——东方之珠、购物天堂
澳门——东方蒙地卡罗
中国各省简称由来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地名的来历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
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
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 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
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
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 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中国各省简称
一.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 内蒙(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各省大地别称——“大地”趣谈
可 能 就 是 根 据 上 述 历 史 事 实 而 得 经 安 徽 ,故 有 此 称谓 。徽 风 皖 韵 , 辅 三秦 ”,是 说 京 城 长 安 周 围被 三
出 的 。 《辞 源 》解 释 “中 原 ”云 :“狭 锦 绣 江 淮 。安 徽 自称 江淮 大 地 ,安 秦 大地 拱 卫 着 。
传 的名 句 ,就 蕴 含 了 南 宋 人 对 中 湘 的 “三 湘 ”之 说 。另 一 种 说 法 是 八 州 、军 ,南 宋 分 为 八 府 、州 、军 ,
原 念 念 不 忘 的情 结 。河 南 省 便 以 指 :湘 乡 为 下湘 ,湘 潭 为 中 湘 ,湘 元 分 八 路 ,因 有 八 闽之 称 ;另 一 种
媒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晚 会 串连 词 中 之西 ,八 桂 成 林 。 ”南 朝 梁 朝 的 诗 为那 儿 有 赣 江 和 鄱 阳湖 ,是个 人 杰
经 常 出 现 以 “某 某 大 地 ”来 代 称 某 人 沈 约 《齐 司空 柳 世 隆 行 状 》有 诗 地 灵 的地 方 ,有 些 时 候 就 用 “赣
除 奸 凶 ,兴 复汉 室 ,还 于 旧都 。”这 陵 与 潇 水 汇 合 后 称 潇 湘 ,至 衡 阳 分 晋 ”在 中 国历 史 上 是 战 国 时代 的
里 中原 就 是 指 中 原 地 区 。 从 东 晋 与蒸 水 汇 合 后 称 蒸 湘 ,下 游 与 沅 水 开 始 ,司 马 光 的 《资 治 通 鉴 》将 “三
中国各省市别称
中国城市别称或简称
广州——穗,羊城;花城上海——申,淞沪;成都——蓉城,锦城;昆明——春城,花城;福州——榕城;泉州——鲤城;
厦门——鹭城;齐齐哈尔——鹤城;
武汉——江城;重庆——渝,山城;雾都哈尔滨——冰城;徐州——彭城;
南阳——宛城;大同——平城;
嘉兴——禾城;长沙——潭城;
安庆——宜城;包头——鹿城;
内江——甜城;南昌——英雄城;
泸州——酒城;西昌——月城;
南京——宁;宁波——甬;
开封——汴;南宁——邕;
绍兴——越;金华——婺城;
太原——并;承德——热河;
莆田--荔城;南昌--洪城;
潮州--凤城;惠州--鹅城;
济宁--任城;济南--泉城,历城;湘潭--莲城洛阳--花城
吉林——车城、电影城青海——石堡城
在黑龙江省南部,纬度高,冬季又受冬季风影响大,气候严寒,冰封期长,室外一片冰雪世界,屋檐树枝冰晶倒挂。构成了特殊的冰雪景观。
鞍山(钢都)
在辽宁省东南部,附近有丰富的铁矿,很早就发展了钢铁工业,建国后已成为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我国最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
济南(泉城)
位于黄河下游南岸,地下水丰富,城内有许多泉水出露,故有“泉城”之名
武汉(九省通衢)
位于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是我国中部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扼长江及其支流航运的要冲:古代就有“九省通衢”之称
宜兴(陶都)
在江苏省南部,是我国最重要的陶器产地,所产陶器和景德镇瓷器同样驰名世界
景德镇(瓷都)
在江西省东北部,是我国生产精美瓷器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城市,历来享誉中外
广州(花城)
气候炎热,长夏无冬,植物可全年生长,繁花似锦,故有“花城”之称
古人对大地的美称
古人对大地的美称
金地:大地的美称,最早见于南朝·陈·张正见的《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还有大矩、柔只、坤舆、坤仪等。
1、大矩:古代人们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称大地为大矩;
2、柔只:地的别称。祇,地神,古人谓地道阴柔,所以称大地为柔只;
3、坤舆:因为大地能载万物如舆,所以称大地为坤舆;
4、坤仪:指大地,出自刘琨《答卢谌》。
全国各省份及其省会简称、别称及其来源
1
黑龙江省
黑
哈尔滨
哈
2
吉林省
吉
位于松花江上游。名源于 “吉林乌拉”,满语意为 “沿松花江的城市”。 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 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 改称吉林省。
长春
春
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是中国 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 的“汽车城” 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 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 喜都、东 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 方的底特 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 律、车城 地名。然茶啊冲历史早于喜都数千 载,实则后人混为一谈。茶啊冲是 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称谓。 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 名(南面有浑河,山南水北为阳) 。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盛京、奉 从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设立方城, 天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 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57 年 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 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续上)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 。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 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 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 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 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 宁”之意,改称辽宁省。
济南
济
泉城
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在 济南拥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 古代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 景色之美,独步天下。泉水纵横分 故简称“鲁”。 布,错落有致,既有趵突泉、黑虎 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又 有郊区泉群散落各处,誉称72名泉 。众泉如翡翠在济南大地镶嵌,日 夜叮咚,光彩闪耀。众泉汇流成的 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与周围的千 佛山、鹊山、华山等构成了“一城 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 (续上)所以说,唐文化的发 源地就在太原。唐朝初期的几 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 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 ”,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 称“三都”、“三京”,战乱 频仍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 、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 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 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 城”。 山西有“煤海”之称,因位于太 行山的西面而得名。
历史上,东、西、南、北方的别称,你知道多少?
历史上,东、西、南、北方的别称,你知道多少?
【东方的别称】
春方
东方。古代阴阳家以春、夏、秋、冬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汉杨修《许昌宫赋》:“临南轩而向春方,负黼黻之屏风。”南朝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春方动辰驾,望幸倾五州。”李善注:“礼记曰:东方曰春。”
东垂
东方。东部边境。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女出于苎萝山,欲献于吴。自谓东垂僻陋,恐女朴鄙,故近大道居,去县五里。”《后汉书·东夷传·高句丽》:“遂成死,子伯固立。其后濊貊率服,东垂少事。”泛指东方。《汉书·元帝纪》:“是以东垂被虚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久长之策也。”南朝·宋武帝《秋夜》:“局景薄西隅,升月照东垂。”
东荒
东方。东方极远之处。唐李白《大鹏赋·并序》:“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唐阎宽《春宵览月》:“月生东荒外,天云收夕阴。”
展开剩余95%
东极
东方边际;东方极远之处。《山海经·海外东经》:“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晋左思《吴都赋》:“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经扶桑之中林,包汤谷之滂沛。”唐陆龟蒙《和重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老思东极旧岩扉,却待秋风泛舶归。”指中国东部边境。《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魏书·百济传》:“今中夏平一,宇内无虞,每欲陵威东极,悬旌域表。”指东海。亦泛指东方大海。唐杜甫《长江》:“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仇兆鳌注:“东极,指东海。”明俞安期《望海》:“星临东极无分野,山入南
各省大地别称—“大地”趣谈
各省大地别称—“大地”趣谈
各省大地别称——“大地”趣谈
长期以来,古代诗词、新闻传媒、政府工作报告、晚会串连词中经常出现以“某某大地”来代称某省。如果不熟悉相关的历史、地理掌故,难免有些不知其所指了。
以下按相关标准来分类列举:
一、以所处地理位置来代称:
以“中原大地”代称河南省,中华书局影印1936年版的《辞海》释“中原”一词云:“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P84)可能就是根据上述历史事实而得出的。《辞源》解释“中原”云:“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里中原就是指中原地区。从东晋南北朝以来,中原地区已经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后来的每一个朝代都沿用了中原地区的地理范畴。如宋代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作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就蕴含了南宋人对中原念念不忘的情结。河南省便以“中原大地”作为自己的代称。
二、以辖区内所产著名物品来代称:
以“八桂大地”代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广西自古盛产肉桂,历代文人常以“八桂”咏喻广西。“八桂”原指八株桂树,八树成林,一言其大,一言其茂盛。最早以“八桂”称广西的是《山海经》:“番禺之西,八桂成林。”南朝梁朝的诗人沈约《齐司空柳世隆行状》有诗句“临姑苏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疑”。到唐
代,以八桂言广西的不少,著名文学家韩愈有“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的诗句。由于文人以“八桂”称广西,故唐代以后,“八桂”成为广西的专称。
中国各个地区的别名
中国各个地区的别名
一、华北地区
1.京津地区:指北京市和天津市,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天津是北方的经济中心,所以常常合并称为京津地区。
2.冀鲁豫地区:包括河北省、山东省和河南省,这三个省份通常被合并称为冀鲁豫地区,因为它们都位于华北平原上,地理相邻,经济联系紧密。
二、东北地区
1.三东北省:指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这三个省份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因为它们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常常被合并称为三东北省。
三、华东地区
1.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这三个地区地理相邻,经济发达,形状狭长,所以称为长三角地区。
2.闽台地区:指福建省和台湾地区,这两个地区都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福建省和台湾地区之间的历史、经济和文化联系非常密切,所以称为闽台地区。
四、华中地区
1.湖北省别名:鄂地,源自于湖北省的简称“鄂”,可以用来代称湖北省。
2.湖南省别名:湘地,因为湖南省的一个重要河流叫湘江,所以湖南省也常被称为湘地。
五、华南地区
1.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因为它们都位于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所以称为粤港澳大湾区。
六、西南地区
1.川黔滇地区:指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这三个省份地理相邻,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所以常被合并称为川黔滇地区。
七、西北地区
1.陇东地区:指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这两个地
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而且与陕西省接壤,所以常常被合并称为陇东地区。
八、台湾地区
1.神州尾:因为台湾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所以台
湾地区又称为神州尾,神州指的是中国大陆。
中国各省的别称
中国各省的别称
北京市京上海市沪
天津市津
重庆市渝
黑龙江省黑
吉林省吉
辽宁省辽
内蒙古蒙
河北省冀
新疆新
甘肃省甘
青海省青
陕西省陕
宁夏宁
河南省豫
山东省鲁
山西省晋
安徽省皖
湖北省鄂
湖南省湘
江苏省苏
四川省川贵州省黔云南省滇广西省桂西藏藏
浙江省浙江西省赣广东省粤福建省闽台湾省台海南省琼香港港
澳门澳分享
中国各省的称号(美名)
中国各省市美名
东北:——白山黑水
黑龙江——北大仓、黑土地、冰雪之乡
吉林——白山黑土
辽宁——辽沈大地
华北:
北京——京畿重地、祖国心脏、天子脚下、京华大地天津——渤海明珠、津沽大地、天子渡口
河北——燕赵大地、畿辅之地
山西——三晋大地
内蒙古——草原大漠
华东:
上海——东方明珠、淞沪大地
江苏——三吴大地
浙江——之江大地、钱江大地、江南水乡
安徽——江淮大地
江西——赣鄱大地
福建——八闽大地
山东——齐鲁大地
中南:
河南——中州大地、中原大地
湖北——荆楚大地、千湖之省
湖南——潇湘大地、三湘大地、湘楚大地、三湘四水、芙蓉之国
广东——南粤大地、岭南大地
广西——八桂大地、壮乡大地
海南——南海明珠、天涯海角
西南:
重庆——巴渝大地、山城雾都、巴山雾都
四川——巴蜀大地、巴山蜀水、天府之国
贵州——天然盆景、公园省、苗岭侗乡
云南——彩云之南、植物王国
西藏——世界屋脊、雪域高原
西北:
陕西——三秦大地、秦汉故里
甘肃——陇右大地、陇原大地、河西走廊、、陇原丝路、丝绸故道
青海——江河之源、中华水塔、世界屋檐
宁夏——塞上江南
新疆——天山南北、昆仑大地
台湾——宝岛
香港——东方之珠、购物天堂
澳门——东方蒙地卡罗
中国地名的古今叫法
中国地名的古今叫法
一、北方
1. 北京(古称燕京):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燕京是其古称,源自于春秋时期的燕国。
2. 太原(古称晋阳):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古称晋阳,因为太原位于晋国的故地。
3. 呼和浩特(古称盛京):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古称盛京,意为繁荣的城市。
二、东方
1. 上海(古称沪上):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古称沪上,因为上海位于长江口的沪渎地带。
2. 南京(古称金陵):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古称金陵,因为南京是金陵山的所在地。
3. 青岛(古称胶州):青岛是山东省的重要港口城市,古称胶州,因为青岛位于黄海之滨的胶州湾。
三、西方
1. 西安(古称长安):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古称长安,因为西安
是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长安意为永久安定。
2. 成都(古称蜀都):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古称蜀都,因为成都是古代蜀国的都城。
3. 兰州(古称金城):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古称金城,因为兰州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四、南方
1. 广州(古称番禺):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古称番禺,因为广州位于番禺县的所在地。
2. 深圳(古称蛇口):深圳是广东省的一个特区,古称蛇口,因为深圳原本是一个小渔村,以渔业为主要产业,蛇口是其渔港的所在地。
3. 福州(古称闽都):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古称闽都,因为福州是古代闽国的都城。
以上是中国地名的古今叫法,这些地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每一个地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些地名都是中国人民的重要象征。他们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这些地名不仅仅是一串字,更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人们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科普】中国各省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省大地别称——“大地”趣谈
长期以来,古代诗词、新闻传媒、政府工作报告、晚会串连词中经常出现以“某某大地”来代称某省。如果不熟悉相关的历史、地理掌故,难免有些不知其所指了。
以下按相关标准来分类列举:
一、以所处地理位置来代称:
以“中原大地”代称河南省,中华书局影印1936年版的《辞海》释“中原”一词云:“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P84)可能就是根据上述历史事实而得出的。《辞源》解释“中原”云:“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里中原就是指中原地区。从东晋南北朝以来,中原地区已经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后来的每一个朝代都沿用了中原地区的地理范畴。如宋代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作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就蕴含了南宋人对中原念念不忘的情结。河南省便以“中原大地”作为自己的代称。
二、以辖区内所产著名物品来代称:
以“八桂大地”代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广西自古盛产肉桂,历代文人常以“八桂”咏喻广西。“八桂”原指八株桂树,八树成林,一言其大,一言其茂盛。最早以“八桂”称广西的是《山海经》:“番禺之西,八桂成林。”南朝梁朝的诗人沈约《齐司空柳世隆行状》有诗句“临姑苏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疑”。到唐代,以八桂言广西的不少,著名文学家韩愈有“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的诗句。由于文人以“八桂”称广西,故唐代以后,“八桂”成为广西的专称。
三、以辖区内大江大河来代指:
1.以“江淮大地”代指安徽省,因长江、淮河这两条大江大河流经安徽,故有此称谓。
徽风皖韵,锦绣江淮。
安徽自称江淮大地,安徽人自称江淮儿女
2.以“三湘大地”代称湖南省,“三湘”的说法有很多,颇具影响和代表性的是潇湘、蒸湘、沅湘之说。具体指湘江从广西入湘到零陵与潇水汇合后称潇湘,至衡阳与蒸水汇合后称蒸湘,下游与沅水汇合称沅湘。这一说法还有一个版本,即因湘江与漓江共同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的海阳山,合流至兴安县后始向东西分流成湘江和漓江,有人把分流之前的合流部分称为漓湘。由此又有漓湘、潇湘和蒸湘的“三湘”之说。另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还有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但是后三种说法各有缺陷,似乎都无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而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就基本涵盖了整个湖南,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湖南的地理特征。
3、“赣鄱”指的是江西地区,因为那儿有赣江和鄱阳湖,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些时候就用“赣鄱”来称呼江西地区。
四、以该地历史上属地来代指,此类较多:
1.以“三秦大地”代称陕西省,因项羽破秦后,把秦国(今天陕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这就是以“三秦大地”代称陕西省的原因。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被三秦大地拱卫着。
2.以“三晋大地”代称山西省,“三晋”,就是“三家分晋,晋分为三家”的意思。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今天山西省的大部分地区)的领地,“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三家分晋”作为全书的开端,并提到“三晋”这个称谓。这便是以“三晋大地”代称山西省的原因。
3.以“八闽大地”代称福建省,“八闽”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另一种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建、延、邵、汀,为上四府;福、兴、漳、泉,为下四府。共八府,号称“八闽”。福建省便以“八闽大地”来作为自己的代称。
4.以“燕赵大地”代称河北省,因河北省的北部在战国时代属燕国统治范围,河北省南部属赵国统治范围。唐代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一文中有“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之句,其中的“燕赵”就是复指文题中的“河北”。因此,后人便以“燕赵大地”来代称河北省。
5.以“齐鲁大地”代称山东省,因山东省东部在春秋时代属齐国统治范围,而它的西部则属鲁国统治范围。山东境内还有一个大型石化企业——齐鲁石化。它的得名与山东省的别称概源于此。
6.以“南粤大地”代称广东省,自上古时期,岭南地区便居住着被称为“南越”的民族。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秦朝末年,中原动乱,南海郡龙川县令赵陀乘中原农民起义之机,据岭自守,兼并了桂林,象郡,于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南越国统治范围。因此“南粤大地”成了广东省的代称。
7.以“荆楚大地”代称湖北省,因该省大部分地区在春秋战国时代属楚国统治范围。楚,也称荆楚,春秋时代的这个国家为什么叫做“楚国”呢?“楚”本是一种灌木的名称,也叫做“牡荆”,在南方江汉流域的山林中极为常见,可用作薪柴等多种用途。于是远自商代时,北方中原人就以“荆楚”来称呼江汉流域的南方地区和南方部族,比如《诗经·商颂》中说的“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所以,湖北省便以“荆楚大地”作为自己的代称。
8.以“巴蜀大地”代称四川省,因远古时代,四川为巴、蜀两个国家统治着,过去一般认为蜀国是在商周时期建立。现根据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4000年前,蜀人就已经在川西平原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喾,对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以前认为,这一记载多根据传说,不一定可信。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人们才相信,蜀国的历史至少应向前推1000年。
公元前316年,秦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这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这便是四川省拥有“巴蜀大地”代称的原因。
9.以“巴渝大地”代称重庆市,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存在的巴国,其范围主要在重庆市境内。隋时,嘉陵江又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所以重庆市便有“巴渝大地”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