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的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形成正确能源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概念与构成的条件。

难点: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锌片、石墨棒、稀硫酸【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动画展示:热电厂生产的过程】[板书]一、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与装置[学生自学]阅读课本,思考问题:(教师播放投影片)1.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化为电能。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需要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子从氧化剂区域流向还原剂区域。

4.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化学物质的选择。

5.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师生互动]:1.学生活动形式:组成课堂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建立思维模型。

2.挖掘学生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中的能量转化。

3.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拆开的有关问题(怎样实现上述想法?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选择什么物质?它们怎样给出和接受电子?)。

师:能否将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拆开?这样在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之间可能有电子流动,从而完成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板书]实验设计:1.Cu-Zn原电池实验:①Cu、Zn分别插入稀硫酸中。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中学赵英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彻底理解原电池的工作方式,形成原电池所需必要条件等。

二.过程与方法紧密结合实验与教材,令学生在实验中能有所获,有所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产品走出实验室的不易。

重点:构成原电池所需必要条件。

难点:正确认识,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具:学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一.引课师:我们先利用之前所学知识,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提出问题问题一若将锌片插入稀硫酸溶液中,有何现象?答:锌片表面产生气泡。

解析:锌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出溶液中的氢离子。

问题二若将铜片放入稀硫酸溶液中,会出现现象吗?答:不会。

解析: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即可看出,铜的金属活泼性位于氢元素之后,不会与稀硫酸反应。

问题三若同时将锌片,铜片放入稀硫酸中,又会看到什么?答: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则不会。

解析:铜不参与,也不会干扰到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实验一请看老师进行以下实验,类似问题三,将锌片与铜片一起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在其上方用导线连接,同时接入一只灵敏电流计,再请大家观察该实验与前几个问题中实验现象的区别。

问:此时装置中主要出现了哪几个现象?答:铜片上也出现了气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解析:这就说明装置中产生了电流。

问:为何铜片上也会出现气泡呢?依之前所述,铜片是否会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答:不会。

解析:而气泡究竟来自哪里?我们下面就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更深入探究。

探究一当组装完上述装置后,是怎样的变化使得铜片表面产生气泡?答:只有锌将电子给予了铜片周围的氢离子,才会产生气泡。

探究二经以及分析生成物,实验后锌片质量减小,铜片上放出的是氢气,则锌片与铜片上会发生怎样的反应?答:锌片上失去电子得到锌离子,铜片附近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解析:对,锌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铜棒上,使其附近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教学设计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如何能转化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反应原理;了解原电池概念;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与电极反应;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练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分析,理解原电池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拓展和运用。
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来初步认识原电池反应原理、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分析原电池工作原理
[利用多媒体软件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及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
在锌电极(负极):Zn - 2e-= Zn2+在铜电极(正极):2H++2e-=H2↑反应的总方程式Zn+2H+=Zn2++H2↑电子流动方向:电子流从原电池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而电流从原电池的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事实,感受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在实际生活、生产的利用价值;利用伏打电池发明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PPT7、8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正确书写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设疑、分组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化学能在原电池装置中可以转化为电能,符合什么条件的装置才能构成原电池呢?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2.电解质溶液。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教案标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现象,比如电池、燃料电池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知识讲解:1. 介绍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解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电势差的产生。

3. 介绍常见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和原理,比如电池、燃料电池等。

实验演示:1. 呈现一个简单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演示,比如铜锌电池实验。

2. 解释实验步骤和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和电压等因素。

实验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设计一个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材料、步骤和预期结果。

3.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验报告:1.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2. 鼓励学生在报告中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并讨论实验的局限性和可能的误差。

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并讨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总结回顾:1. 总结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强调学生在实验中培养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思考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方向。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2. 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能力。

3. 评估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化学能与电能转化”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转化”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转化”教案“化学能与电能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2.能够掌握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

3.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4.能够解释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内容1.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2.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3.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

4.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重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和粉笔。

2.投影仪和PPT。

3.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装置。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复习能量转化的相关知识,为学习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做准备。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进行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六、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投影仪展示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电池的工作原理等。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进行小测试,检查学生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小测试的结果,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八、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尝试设计一个原电池,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案)第一章:电池的基本概念1.1 电池的定义介绍电池的定义和作用解释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1.2 电池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电池,如原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等解释每种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1.3 电池的组成介绍电池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电解质、电极、隔膜等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和重要性第二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1 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介绍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解释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动方向2.2 氧化还原反应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重要性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在原电池中的应用2.3 原电池的电动势介绍电动势的概念和单位解释电动势与电池的能量转换关系第三章: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3.1 二次电池的定义和组成介绍二次电池的定义和组成解释二次电池的正负极和可充电性3.2 充电和放电过程解释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介绍充电器和工作原理3.3 二次电池的应用介绍二次电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手机、电动汽车等第四章: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4.1 燃料电池的定义和组成介绍燃料电池的定义和组成解释燃料电池的正负极和气体流动方向4.2 燃料和氧化剂的选择介绍燃料电池中燃料和氧化剂的选择原则举例说明不同燃料和氧化剂的应用和优缺点4.3 燃料电池的效率和应用介绍燃料电池的效率和影响因素举例说明燃料电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燃料电池汽车、便携式电源等第五章:电池的应用和前景5.1 电池在能源存储中的应用介绍电池在可再生能源存储、电网调节等方面的应用解释电池在能源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5.2 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介绍电池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中的应用解释电池对便携式电子设备性能的影响5.3 电池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介绍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电池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潜力第六章:电池的性能参数6.1 电池的容量介绍电池容量的定义和单位解释容量与电池储存能量的关系6.2 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介绍电动势和内阻的概念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解释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方法6.3 电池的循环寿命介绍电池循环寿命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讨论电池循环寿命的测试方法和提高寿命的策略第七章:电池的安全性和环保性7.1 电池的安全性介绍电池安全性的重要性讨论电池过热、过充、短路等问题及其解决方法7.2 电池的环保性介绍电池废弃物和废液的环境影响讨论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的技术和方法7.3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环保问题特别强调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环保问题介绍锂离子电池的特殊处理和回收方法第八章:电池的管理和维护8.1 电池的存储和管理介绍电池存储的条件和管理方法讨论电池的运输和使用的注意事项8.2 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策略介绍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技巧讨论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的优缺点8.3 电池的维护和修理介绍电池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方法讨论电池的修复和保养技巧第九章:电池在特定应用中的性能优化9.1 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介绍电动汽车对电池性能的要求讨论电池管理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9.2 电池在可再生能源存储中的应用介绍可再生能源存储对电池性能的需求讨论电池在光伏和风能存储系统中的应用9.3 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性能优化介绍便携式电子设备对电池性能的特定要求讨论电池在这些设备中的性能优化策略第十章: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新型电池技术的探索介绍当前研究中的新型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锂空气电池等讨论这些新型电池技术的潜力和挑战10.2 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探讨新型电池技术在商业化应用中的进展和前景分析电池技术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和机遇10.3 电池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电池技术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讨论电池技术在实现清洁能源转型中的角色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池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安全性和环保性、管理和维护、特定应用中的性能优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之一,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丰富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火力发电的原理“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知道原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正负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溶液中离子流动的方向。

会书写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3)能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水果电池。

(4)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初步认识传统干电池、二次电池及常见的新型电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2-4(改进)的层层推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自己归纳、概括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根据已有电学知识生成跟原电池相关的概念(正负极、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等)。

(3)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根据实验2-4的已有知识设计实验,并初步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4)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验和已有知识,学会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5)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常见化学电源,学会用基本理论指导实际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水果电池的制作,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2)通过化学电源的发展和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通过认识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化学能与电能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让学生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其应用。

1.2 教学内容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其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二章:化学电池的原理与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让学生掌握化学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池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2.2 教学内容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化学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化学电池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化学电池的分类和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化学电池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电化学腐蚀的原理与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类型。

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让学生了解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及其应用。

3.2 教学内容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类型。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及其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化学腐蚀的定义和类型。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方法及其应用。

第四章: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步骤。

让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4.2 教学内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讲解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操作步骤。

通过操作练习,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 教案

第三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 教案

第三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写出电极反应式。

2.通过实验与分析,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3.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经过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写出简单的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流程设计】[引入]故事:《补牙记》[实验1]铜—锌原电池的条件回顾【知识回顾】[板书]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构成条件(四个):极: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也可金属和非金属)质:两极浸泡在电解质溶液中外因路:形成闭合回路自发: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内因[练习1]判断下列装置是否能形成原电池?(见右图)[练习2]将装置6如何改装能形成原电池[实验2]装置6中加入导线、盐桥介绍盐桥书本P21[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电子、电流及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电子流向负极到正极;电流流向正极到负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3、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的书写总反应式:Zn+CuSO4=ZnSO4+ Cu正极:Cu2+ +2e-→Cu 负极:Zn-2e-→Zn2+书写方式:先写出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然后根据“泼—负—氧”判断电极CuSO4溶液(1)乙醇(2)FeC(CuH2SO4溶液(5)ZnSO4溶并找出相应的离子,根据得失电子书写电极方程式。

[练习3]写出镁锌为电极,CuSO4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4、原电池两极的判断方法(归纳总结):(1)根据电极材料判断:,相对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公开课 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公开课  教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知道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②能描述原电池概念、工作原理及构成要素;③会判断电流方向、电子流动的方向、离子流动的方向。

初步会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②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学会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刨根问底、锲而不舍的精神;②在平等和谐、积极踊跃的学习氛围中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

③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过程要素、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2、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三、教学准备1、药品准备:锌片、铜片、碳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2、仪器准备:烧杯、导线、电流表等。

3、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综合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本节主题。

以火力发电为例→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氧化还原反应→引入探究原电池的原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析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引入】我们现在教室里的电灯、电脑所用的电来自哪里?【思考】燃煤发电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学生】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气机械能−−→−发电机电能【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一、间接转化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气机械能−−→−发电机电能【引导】平时我们使用的手机、手电筒、MP3所用的电又来自哪种装置?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投影】干电池、氢氧燃料电池、铅蓄电池、铜锌原电池的电池反应式。

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化学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了解电化学反应中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和析出过程。

二、教学重点化学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三、教学难点电化学反应中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和析出过程四、教学内容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及其应用(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中一个金属或金属离子接受或捐赠电子,在电解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子流的作用下,这些电子沿导体流动,并在另一个金属或金属离子上返回原来的反应中,从而形成了电池的工作电势差。

(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应用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a.干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池,由一个负极和一个正极组成,内部充满着酸性电解质,可以提供较小的电流,用于一些小型电子设备等。

b.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充电的电池,通常用于车载电源、太阳能电池板储能等。

c.燃料电池:是一种以氢气为燃料的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也可以直接向其它都设备供电。

2.化学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化学电池的基本结构通常由两个半电池组成,每个半电池由一个电极和一个电解质组成。

电极可以是金属或半金属,电解质可以是液态或固态,可以是无机盐、有机液体或聚合物等。

(2)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化学电池将半反应分开进行反应,一个半反应发生在其中一个半电池中,另一个半反应则发生在另一个半电池中,两个半反应的电子流通过电路连接,并通过外部运动发生热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转化。

3.电化学反应中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和析出过程电化学反应中,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和析出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在阳极上,离子释放电子,被氧化成原子或离子,例如金属被氧化成离子;在阴极上,离子接受电子,被还原成原子或离子,例如离子被还原成金属。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离子还可以通过电解质浓度的变化、温度变化、电位差等因素影响其沉积和析出的速度和性质。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案一、探究目标(一)知识技能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

2、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三)情感价值观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探究过程【实验探究引入课题】【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引入】利用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交通运输工具需要配备电池,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必须携带电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使用电池……这些足以说明电池的重要性。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这就让我们用化学知识揭开电池这个谜。

【板书】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板书】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板书】1、反应的过程实验步骤1:化学能-氧化还原--→热能实验步骤3:化学能-氧化还原--→电能【板书】2、能量转化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

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

如果要把可产生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要知识点──原电池,这种装置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储存起来,类似于水库的蓄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推荐五篇)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推荐五篇)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引入】在上课伊始,先请大家观看一个最近网上热传的实验-小马达实验。

【演示】小马达实验(用展台)【教师】是什么使得小马达转动起来的呢?【学生】电池【教师】电池释放的电能来自哪里?今天我们就将循着科学家们的足迹,通过实验再一次去探究电池的起源及其工作原理。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要求完成【实验探究一】,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并根据提示思考、讨论学案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做实验、思考、讨论【教师】现在找一位学生代表向大家报告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教师】通过实验,大家共同分析产生如此现象的原因何在。

锌片上为何产生气体?因为锌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来。

铜上无气泡是因为铜与酸不反应。

连接导线后,铜上却有气泡了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大家就打个大问号,放在这,先看下一个实验现象。

电流表转动了说明有电流产生。

以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早在1799年就被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并加以研究,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伏打电池,即原电池。

【板书】一、原电池【教师】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两个现象,我们可以借助学案上的第一个问题。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片连接后,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气体最可能是什么?是由什么粒子转化而来?该粒子所得到的电子最可能是谁提供的?【学生回答】气体是氢气,由氢离子转化而来……锌铜用导线相连后,锌失去电子形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因为锌失去电子,发生什么反应?氧化还是还原?锌片的周围有许多来不及扩散到溶液中去的锌离子,锌离子对氢离子有排斥作用,使氢离子很难在锌片上直接得到电子。

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入铜片,铜片周围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

铜片附近溶液的氢离子减少了,锌片附近溶液中增加的锌离子就会向铜片附近游动,硫酸根离子向锌片附近游动。

从而使电极和溶液形成了一个电流回路。

其中锌片是流出电子的一极,铜片是流入电子的一极。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5)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5)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观察铜片表面有无变化;然后在导线中间连接一请记录现象。

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板书】
2.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多媒体演示】演示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讲解该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各电极的反应类型。

【观察】动画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方向、H+的移动方向、气泡产生的位置。

Zn片负极Zn-2e-=Zn2+氧还反应
Cu片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 + 2H+=Zn2++H2↑
【板书】
(2) Zn-Cu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听讲】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并记录。

【启发】电能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板书】
(3)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上述装置能产生电流,其它类似的装置是否也能产生电流?
【演示探究】
改变电极材料、溶液、连接方式进行演示探究(控制变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作电极
②要有电解质溶液
③两极要形成闭合电路
要点:两极、一液、要闭合
【板书】
(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级、一液、要闭合
【引导】
【探究3】利用桌面上的苹果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思考与交流】如何判断电池的正负极,连连看
【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案例
厦门集美中学化学组韩冬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必修2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本单元知识内容在必修1中,讲到了很多的电解的生活实例但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知识概念。

教材利用活动与探究铜锌原电池的装置,总结出原电池的原理。

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出两极的反应方程式,通过上面知识的构建总结出原电池的原理,提出原电池的概念。

最后设计了交流与讨论钢铁的吸氧腐蚀来巩固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

2. 教学思路与设计
本节课属于电化学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化学理论会接受起到会比较困难。

根据课标要求:要学生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并能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要求从知识角度上不高,在化学选修中还会继续学习。

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主要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不拓展太多内容。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提出原电池理论前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对电的感性知识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

在课的引入时,我用“借实验用品”的方式来完成第一个环节也就是借用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很多的不同面值的硬币和面巾纸来完成。

通过用灵敏电流表来测试硬币原电池的电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和提高参与度,同时也为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解释电流产生的原因。

为下一个环节提供了铺垫,为了更好的解释电流产生的原因给学生提供铜锌原电池的材料让学生按照发给学案内容完成书上的实验内容,并记录现象。

做完实验交流结果,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及书写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通过投影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练习来巩固原电池的概念理解通过习题讲述原电池的应用。

实验探究分析课前硬币发电实验中如何利用电流表确定正负极,及哪种材料更为活泼,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身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讨论交流钢铁的腐蚀完成吸氧腐蚀的内容,这部分以了解为主不拓展太多。

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反应的原理。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实例——电解和电镀的教学活动,了解电解和电镀的重要应用。

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伏打电池发明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2.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三.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引课的环节学生都跃跃欲试,给整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实验探究原电池理论时,学生在自主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中,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了原电池原理。

通过硬币实验的探究又呼应了课前提出的问题,同时进一步运用原理,再通过生活实例巩固原理。

这样层层递进的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实验探究是学习新课程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在本节课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篇
1、把握复习要点
1.1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物理课程内容都是从生活出发,解答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就要把握这样的思想,因为考题往往就是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例如:剪刀的杠杆、自行车的力学等等都可以作为考题的素材.通过这几年的中考题目就可以总结出这些题目的出处、以及解答技巧.通过平时的积累,多观察、多思考.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握这样的题目要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物理知识,并作出准确的解答.
1.2把握开放性的题目
现在越来越多的能力拓展题都是针对学生开放性解题思路的训练.首先学生应当不要对这类的题目产生惧怕心理.仔细的分析和观察,在平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分析解答问题,这样在中考的考试当中就不会手足无措了.1.3将知识总结联系起来
在复习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会进行模块的复习,这样会让学生记了这一块忘了那一块,复习效果欠佳.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应当把知识点总结成专题,然后将前后的知识充分串
连起来,寻求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将物理知识编织成一个知识点网,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掌握每一部分的知识,不会有盲点.
2、关注热点问题
这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都还是包含很多现阶段的热点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进行物理知识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有效押题,通过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无从入手.同时,平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力,根据试卷上给的内容和材料,可以自己分析得到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仍旧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新的科学技术现状,例如:嫦娥一号奔月实验、磁悬浮列车等等.
(2)时事新闻当中出现的奇闻奇事.
(3)通过一张图片或者漫画,让学生从中找到涉及的物理知识,并作出相应的解答.
3、分析题型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