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ppt课件
合集下载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
• 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江对岸青山逶 迤,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迢不断
• “隐隐”和”迢迢”这两对叠字,不但画出了 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而且隐约 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 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 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秋尽江南草未凋
• 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此 时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 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 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 风光依旧旖旎秀美.
3. “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句是否显得 多余?为什么?
“秋尽”说明已经是晚秋了。虽然已经 到了晚秋,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掉落。 杜牧当时是被调到北方任职。北方的晚秋 时节,秋风四起,树叶已经飘落,给人一 种萧条之感。而此时的江南风光依旧。诗 人之所以这样写,就是因为心理上已经有 了强烈的反差。由于环境的对比,让诗人 更加思念故地的朋友。所以,这一句不多 余。
17
2021/3/26
18
2021/3/26
19
2021/3/26
20
秋尽江南草木凋
2021/3/26
21
2021/3/26
22
2021/3/26
23
二十四桥明月夜
2021/3/26
24
2021/3/26
25
2021/3/26
26
2021/3/26
• “隐隐”和”迢迢”这两对叠字,不但画出了 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而且隐约 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 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 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秋尽江南草未凋
• 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此 时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 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 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 风光依旧旖旎秀美.
3. “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句是否显得 多余?为什么?
“秋尽”说明已经是晚秋了。虽然已经 到了晚秋,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掉落。 杜牧当时是被调到北方任职。北方的晚秋 时节,秋风四起,树叶已经飘落,给人一 种萧条之感。而此时的江南风光依旧。诗 人之所以这样写,就是因为心理上已经有 了强烈的反差。由于环境的对比,让诗人 更加思念故地的朋友。所以,这一句不多 余。
17
2021/3/26
18
2021/3/26
19
2021/3/26
20
秋尽江南草木凋
2021/3/26
21
2021/3/26
22
2021/3/26
23
二十四桥明月夜
2021/3/26
24
2021/3/26
25
2021/3/26
26
2021/3/26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
01
《寄扬州韩绰判官 》的文学价值
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启发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扬州的美丽景色和繁华景象,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神奇,启 发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推动唐诗的发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推动了唐诗的繁荣和发展。
表现手法
诗人运用对比、拟人、比喻等手法, 如“红叶落尽秋已深,玉人何处教吹 箫”,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
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韵律
此诗采用平仄韵律,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语言特点
诗人运用优美的语言,如“红叶落尽秋已深,玉人何处教吹 箫”,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细腻、传神。同时,诗人还善于运 用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这首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 中华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唐诗中的地位和评价
唐诗中的佳作之一
这首诗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是唐诗中的佳作之一,被广泛 传颂和赞誉。
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唐代文学和诗歌的重要 作品之一,对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散文 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
2 抱怨:固执狭隘
作者赞美韩绰判官对待案件始终秉持正义 与坚定。
作者抱怨韩绰判官有时在处理案件时过于 固执和狭隘。
作者对朝政的看法
贪污腐败
作者批评朝政腐败,官员贪污 成风。
官场无能
作者指责官员无能,导致百姓 生活困苦。
社会动荡
作者对社会动荡表示担忧,呼 吁改革。
作者对治理道路的建议
1
反腐倡廉
作者建议加强反腐斗争,打击贪污行为。
2
聘用贤能
作者主张选拔贤才,改革官场选拔机制。
3
重视民生
作者呼吁政府重视百姓生活,改善社会福利。
课文分析
1 文学风格
作者运用简洁的语言, 富有抒情色彩。
2 词语特点
3 修辞手法
课文中充满了形象生动、 富有感染力的词语。
作者巧妙运用对比、夸 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 更生动有趣。
思考题
作者寄信的目的是什么?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
这是关于杨州韩绰判官的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这篇优美文学作品的背景、 作者的观点以及对朝政的批评与建议。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背景
1
韩绰判官的职责
他是扬州的一位判官,负责审判案件并维护法律公正。
2
扬州的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南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3
当时的社会环境
社会动荡、官场腐败,百姓生活备受影响。
寄扬州韩绰判官PPT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制作:陶业震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词背景
• 平明送葬上都门, • 绋翣交横逐去魂。 • 归来冷笑悲身事, • 唤妇呼儿索酒盆。
背景
•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 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 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 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 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 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 为掌书记。这首诗当作于他离开江南以后。
•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多少楼台烟雨中
再 见
•
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
2、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就是胜利,放弃未必就是认输,。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下了;伤不起的,看淡了;想不通的,不想了;恨不过的,抚平了。
•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杜牧 制作:陶业震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词背景
• 平明送葬上都门, • 绋翣交横逐去魂。 • 归来冷笑悲身事, • 唤妇呼儿索酒盆。
背景
•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 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 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 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 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 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 为掌书记。这首诗当作于他离开江南以后。
•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多少楼台烟雨中
再 见
•
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
2、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就是胜利,放弃未必就是认输,。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下了;伤不起的,看淡了;想不通的,不想了;恨不过的,抚平了。
•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2
故事中揭发贪腐行为,警示人们要坚守廉洁,反对腐败现象。
3 公正执法
郭肃代表了公正执法的形象,呼吁人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正对待每个案件。
艺术表现形式
山水画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艺术形式之一 是山水画,通过自然景观展现了 作品的意境。
文学作品
寄扬州韩绰判官也以文学形式出 现,引人入胜的文字表达了作品 内涵。
舞台剧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艺术形式之一 是舞台剧,通过表演形式生动展 现了故事情节。
胡国华
被韩绰陷害的朝廷官员,代表了腐败和贪婪。
故事情节
1
韩绰寄扬州
韩绰受命寄居扬州,开始了他的清廉之
揭发胡国华
2
旅。
韩绰发现胡国华的贪污行为,并将其告
发给郭肃。
3
胡国华受贿
胡国华贪恋权势,接受贿赂以期逃避惩 罚。
主题和道德意义
1 廉洁正直
韩绰代表了清廉官员的形象,强调了官场应有的高尚品质。
2 反腐倡廉
《寄扬州韩绰判官》ppt 课件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部中国文学名篇,通过讲述寄扬州的故事展现了中 国古代官员的廉洁和忠诚。
背景介绍
寄扬州韩绰判官发生在唐朝时期,描述了一位名叫韩绰的官员因公而寄扬州, 以展示道德廉洁的风范。
主要人物及其职责
韩绰
寄扬州的官员,廉洁公正,处事明智。
郭肃
3 公正执法
郭肃代表了公正执法的形象,呼吁人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正对待每个案件。
艺术表现形式
山水画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艺术形式之一 是山水画,通过自然景观展现了 作品的意境。
文学作品
寄扬州韩绰判官也以文学形式出 现,引人入胜的文字表达了作品 内涵。
舞台剧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艺术形式之一 是舞台剧,通过表演形式生动展 现了故事情节。
胡国华
被韩绰陷害的朝廷官员,代表了腐败和贪婪。
故事情节
1
韩绰寄扬州
韩绰受命寄居扬州,开始了他的清廉之
揭发胡国华
2
旅。
韩绰发现胡国华的贪污行为,并将其告
发给郭肃。
3
胡国华受贿
胡国华贪恋权势,接受贿赂以期逃避惩 罚。
主题和道德意义
1 廉洁正直
韩绰代表了清廉官员的形象,强调了官场应有的高尚品质。
2 反腐倡廉
《寄扬州韩绰判官》ppt 课件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部中国文学名篇,通过讲述寄扬州的故事展现了中 国古代官员的廉洁和忠诚。
背景介绍
寄扬州韩绰判官发生在唐朝时期,描述了一位名叫韩绰的官员因公而寄扬州, 以展示道德廉洁的风范。
主要人物及其职责
韩绰
寄扬州的官员,廉洁公正,处事明智。
郭肃
《寄扬州韩绰判官》优秀课件
二十四桥明月夜
江南佳景无数,但我记忆中最美的 印象就是扬州二十四桥上的明月夜色。 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 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 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诗人点名时地对如虹诸桥的描绘目 的在于同青山隐隐、流水迢迢相应互映, 写出扬州的山美、水美和夜色美,也是 对玉人的出现起了映衬作用。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作者简介
•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
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当时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 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 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 比比皆是。“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 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 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 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回顾全诗:
一二两句:青山绿水秋草,意象创造氛围,
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再现,在景物无休止的延 伸中蕴含诗人无限情思。 三四两句:月光笼罩、美人吹箫、箫声飘散、 呜咽悠扬,对江南风光和对游人欢聚的无限 向往之情深蕴其中。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配图欣赏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
文 及
注
印
释
《寄扬州韩绰判官》
玉二秋青
唐代:杜牧 印
人十尽山
何四江隐
处桥南隐
教明草水
吹月未迢
箫夜凋迢
?,。,
作
品
鉴
赏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
——
江南深秋草木都已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
白
话
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译
文
注释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 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 僚。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 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 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箫:一种乐器。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壹 作
品 原
文
印
《寄扬州韩绰判官》
玉二秋青
唐代:杜牧 印
人十尽山
何四江隐
处桥南隐
注
印
释
《寄扬州韩绰判官》
玉二秋青
唐代:杜牧 印
人十尽山
何四江隐
处桥南隐
教明草水
吹月未迢
箫夜凋迢
?,。,
作
品
鉴
赏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
——
江南深秋草木都已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
白
话
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译
文
注释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 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 僚。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 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 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指韩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箫:一种乐器。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壹 作
品 原
文
印
《寄扬州韩绰判官》
玉二秋青
唐代:杜牧 印
人十尽山
何四江隐
处桥南隐
《寄扬州韩绰判官》ppt课件[优质PPT]
诗歌鉴赏
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 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 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 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 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 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 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 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 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感喟,从而 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
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 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 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 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 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 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 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 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 功的奥秘。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诗歌鉴赏
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 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 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 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 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 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 (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寄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韩绰判官
“月明桥上看神仙”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 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 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 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 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 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尽江南草未凋
• 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此 时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 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 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 风光依旧旖旎秀美.
二十四桥明月夜
• 江南佳景无数,但我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就是 扬州二十四桥上的明月夜色
• 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 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 箫于桥上而得名
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 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 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 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 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 似水柔情。
3. “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句是否显得 多余?为什么?
“秋尽”说明已经是晚秋了。虽然已经 到了晚秋,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掉落。 杜牧当时是被调到北方任职。北方的晚秋 时节,秋风四起,树叶已经飘落,给人一 种萧条之感。而此时的江南风光依旧。诗 人之所以这样写,就是因为心理上已经有 了强烈的反差。由于环境的对比,让诗人 更加思念故地的朋友。所以,这一句不多 余。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1
了解作者
杜牧是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擅长,书 画也精。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以七绝最为人 称道,诗写得感慨深切,情辞新秀,其次是七律 。他的咏史怀古诗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诗受杜甫、韩愈影响较深。总体上说,杜诗是以 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风骨,加上他特有的历史感 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构成了一种特殊 境界。与李商隐齐名,也称“小李杜”。有诗文 集《樊川文集》。
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
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4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5
青山隐隐水迢迢
• 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江对岸青山逶 迤,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迢不断
• “隐隐”和”迢迢”这两对叠字,不但画出了 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而且隐约 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 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 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曾十年浪迹江南,扬州是他呆得最多的地方。他在那里游
山玩水,出入寺院,自得其乐,还进出秦楼楚馆,倚红偎
翠,以酒为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扬州是他潦倒江湖
而不堪回首的地方,但也是他享受生活、饱览江南名胜与
美女的所在。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
安供职后所作,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
1.读了题目,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①知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给在 扬州作判官的韩绰的一首诗。 ②从一个“寄”字,我读出了已经离 开扬州的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念之情。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隐隐”“迢迢”叠词用得很好, 请试分析。
“隐隐”足以说明作者距离这山的遥远,远 到已经模糊看不清了;而这“迢迢”二字可以 看出水的源远流长,作者借以暗示距离朋友很 遥远。
4. “二十四桥”“玉人”如何理解?
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 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 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 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 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 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
5.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吹箫”中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3
背景介绍
唐代的扬州,是闻名海内外的大都市,很多文人墨客
都特别向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句“腰缠十万贯、骑鹤
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扬州”“人生只
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对于扬州,杜牧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早年仕途失意,
回顾全诗:
• 一二两句:青山绿水秋草,意象创造氛围,不仅是 自然景物的再现,在景物无休止的延伸中蕴含诗人 无限情思
• 三四两句:月光笼罩、美人吹箫、箫声飘散、呜咽 悠扬,对江南风光和对游人欢聚的无限向往之情深 蕴其中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配图欣赏
16
青山隐隐水迢迢
17
18
19
20
秋尽江南草木凋
• 诗人点名时地对如虹诸桥的描绘目的在于同 青山隐隐、流水迢迢相应互映,写出扬州的 山美、水美和夜色美,也是对玉人的出现起 了映衬作用
玉人何处教吹箫
• 韩绰,我的老友,当此秋尽之时,你每 夜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
• 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 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这样,不但韩 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 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
在那月朗星稀的夜晚,此时此刻,韩绰你在 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 流连忘返呢?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 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 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 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 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 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 慕。
21
22
23
二十四桥明月夜
24
25
26
27
二十四桥
28
二十四桥
29
玉人何处教吹箫
30
玉人何处教吹箫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