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 概括内容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之概括能力训练12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之概括能力训练12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 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 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 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 ……”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一摔:“换份干的来, 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 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 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 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 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完) 问题:找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并说明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 作用:鲜明地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 思想感情。
●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是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写景目的:抒情。
● “景”是次要的,“情”是主要的。
答:(1)主要材料是: ① 次要材料是:② ③ ④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 (3)本文的的主旨为:本文表现了刘蓉年少时读书专心致志。
三、阅读下面文章,找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并说明本文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 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的 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 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 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 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的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 ,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拨弄得很快活,小圆 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的笑着。他日子似乎无忧无 虑。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内容专项训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内容专项训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概括内容专项训练记叙文整体感知,概括内容我们先来说说在阅读时要做的的第一件事:先要整体感知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包括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主旨的理解。

那么如何快速捕捉文章的内容?1.通过标题理解内容。

有时,读完标题时就可以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猜测——至少应该养成这样的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标题。

给标题补上一些成分,把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使其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这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有人将这种方法称为标题扩展法。

但大多数标题不能直接扩展,有的含有寓意,有的标明文章的线索,也有的点明文章中心。

这时可依据题目提供的线索,或具有比喻意的题目找出其本体,对其加以整理,然后再按照上面的句式加以概括即可。

探究其寓意,也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其寓意,文章内容就很容易把握了。

2.要素归纳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叙事类文章一般包含有工夫、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事件中包含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

要素串联即找出记序文六要素(工夫、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构造一下即可。

3.此外不得当团体浏览的可用以下方法: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类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畅贯。

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2.)摘录句段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或记序文中的议论句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浏览时可直接援用或稍加整理,即可抓住主要内容。

4.找重点词句法(摘录句段法)。

即在浏览进程中,必需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匡助的关键词;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亲昵相关。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专题训练配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专题训练配答案

概括专题训练一: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故事的情节结构。

3.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

二:怎样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内容?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1.“六要素”综合法。

2.句子摘录法。

3.段意合并法。

4.课题扩充法。

具体分析1.“六要素”综合法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答题时视具体情况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 句子摘录法。

结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内容:中心句。

3.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合并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课题扩充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

三:概括内容遵循的原则1.“准确”,不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2.“简洁”,答题的语言精练,切忌罗嗦。

(一)梨一样的苹果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

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

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

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

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

“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

”“我看倒有些像梨。

”“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

”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

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整合训练(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整合训练(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概括类题型整合训练(含参考答案)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小题。

读韩愈(梁衡)①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

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④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初中语文能力提升训练-19 内容概括(习题)(解析版)

初中语文能力提升训练-19 内容概括(习题)(解析版)

专题19 内容概括【巩固训练1】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父亲和那道坡宋向阳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

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

“你对车倒挺上心啊。

”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

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

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

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

”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

”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

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

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

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

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

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

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

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

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

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

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

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

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

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

散文:内容概括训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讲精练(全国通用)

散文:内容概括训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讲精练(全国通用)

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要注意:一、写事的:以情节为线索。

二、写人的:以人物特征为线索。

在讲事的文章中,空格部分填写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写人的文章中,空格部分是人物主要性格品质的概括。

在诵读作品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文章内容思想做出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说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概括中心思想要分两步思考一、弄清楚作者写了什么,即主要内容。

二、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者的写作目的,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情感、立场等。

解题思路:多角度分析+联系全文(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总结:抓文中概括性句子+分层次作答+分点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作答。

没有人会看不起你①10年前,我第一次坐飞机。

②那次是一个人出差,我在机场摸索着办好登机牌,忐忑地随着人群登机。

我很怕别人看出来我是第一次坐飞机。

③可刚上飞机我就遇上了难题:安全带死死地扣在座位上,我根本解不开。

邻座的男生看我摸索了半天,给我示范了一遍,我羞愧..得恨不得钻到座位底下去。

④飞机升空后,浩瀚的云朵映入眼帘,仿佛一下子进入仙境。

我雀跃不已,却强忍住了拿手机照相的冲动,生怕别人知道我没见过这种场面。

⑤空姐推着车子,挨个问“要果汁还是牛奶”。

我猜想飞机上的饮料应该很贵,一边纠结要不要喝,一边用余光扫着周围的人。

我的邻座要了一杯白开水,我也学着他的样子点了白开水,心想:即使收费,白开水也是最便宜的那一种。

⑥餐车过来的时候,我内心又开始了一场拉扯:这饭贵吗?⑦也是看着大家都拿了,我才硬着头皮接了一份。

语文阅读理解概括专题

语文阅读理解概括专题

阅读概括专题一、概括段落大意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段落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提高这种能力,重要的是多读多练增强语感,并辅之于行之有效的方法,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抓“段眼”。

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大意的一句话。

段眼作为一段的中心句,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此句展开,因此找准中心句有助于培养概括能力,也便于概括段落的内容,或直接用中心句,或对中心句稍加整理即可。

就结构而言,中心句一般用在段首,个别的用在段中,少数的到段尾才抖搂。

练习1:概括下段文字的段意“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总结: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只要抓住首句这个中心句就可以了。

2)抓占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

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紧紧围绕这些来写的,抓住他们,概括段落内容就较容易了。

练习2:概括下段文字的段意“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

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的肌肉产生一种细腻的光泽。

老人的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

‘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

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

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

”总结:这段文字中占中心位置的是“他”,全段都是围绕“他”写的。

对这样写人的段落可按“谁+怎样+干什么”来概括。

该段可概括为“他聚精会神地塑像”。

3)课题扩充。

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往事依依:写了作者对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

练习3:一顿午餐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初中阅读理解:概括题的三大类型,如何解决?

初中阅读理解:概括题的三大类型,如何解决?

初中阅读理解:概括题的三大类型,如何解决?概括类题型不是考察归纳能力,而是考察分段、提取、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一、概括能力的重要性有的人发言不能做到言简意赅,有的人抓不住别人发言的核心,导致我们与别人沟通不畅,或者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其实会对我们的生活和职业产生很大影响。

追溯到学习上,就是整合归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阅读理解不过关。

概括能力是必须学习的能力,这能够让我们迅速把握住一段文字的核心要点,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与人交流也能快速抓到对方说话的要点。

(一个理解能力好的人,即使对方长篇大论,毫无重点和逻辑地表达,他也能迅速抓住对方要说的要点。

)二、初中阅读理解概括题的三大类型初中阅读的概括题分三大类型:1、直接要求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2、表格补充题。

3、箭头指引,梳理文章情节。

三、学生做题的问题和误区1、全篇段落挨着概括,一个情节不放过,生怕写漏了,结果就是啰嗦,题目让归纳,他归纳了100字。

2、思路不清,逻辑混乱,语言表达不畅。

3、遗漏重点,不完整。

4、查找信息错误。

四、如何解决1、直接归纳的题型怎么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一个重点:提取“谁”“做什么事”(将事情起因、经过找出来)“怎么样了”(结果)按照这三个要素直接去文中查找。

2、表格补充题和情节梳理题怎么做?这两类题型的做题逻辑是一样的,这类题型看似是在考察概括能力,不如说是考察分段能力和查找重要信息的能力,我们只需要做到两点:1、查找出准确的段落。

2、用原文词语或句子整合作答(千万不要自己概括)解题方法:1、观察表格,锁定具体段落。

2、在段落里面查找先关的句子和词语整合作答用一道中考真题举例:13.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4分)观察表格左边是归纳情节,右边是体会情感先找出“创业失败,雪夜独自喝酒”的段落1---5自然段,我们在去1--5段查找能够体现人物情感的词语或者句子: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

2020-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考前精练:现代文阅读之概括理解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20-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考前精练:现代文阅读之概括理解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20-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考前精练:现代文阅读之概括理解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概括理解题一、知识梳理(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方式举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文中的……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1.六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四步骤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找到故事的主要人物及其结局,向前推出发展和开端等)(二)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1.概括人物形象(人物的外貌+肖像+性格+身份地位+重要经历、结局)包括:第一,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验、教养、气质等。

第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

第三,小说人物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四,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概括人物心理以及人物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例:概括文中XX人物……的心理变化/情感变化。

(1)找到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品味人物心理。

(2)结合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心理。

二、精讲精练【一】阅读文本,回答下面问题老孔爷爷马海霞①俗语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

”现如今,饺子再也不是稀罕物,但我小时候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

母亲哪天要包饺子了会提前告诉我们,我和哥哥便跑到村委会的院子里,找住在那里的老孔爷爷要叉子。

②老孔爷爷个子不高,驼背,要是脑门再大些,就活脱脱是年画上的一个老寿星。

村里的孩子都喜欢他。

他会制作木偶玩具,还会用木头或竹片做小叉子。

馋娃都是急性子,多日不见饺子,未等饺子出锅,已先在炉火旁端碗候着了。

等饺子一出锅。

用叉子一叉热饺子,放入冷水或醋里一泡,热气就减少了很多;不会用筷子的孩子,吃饺子时叉子、勺子并用,省去了大人许多麻烦。

③只要哪家的孩子去向老孔爷爷要叉子,就是哪家要包饺子了。

我和哥哥每次跑去要叉子时.母亲都会叮咛:告诉你老孔爷爷,中午包饺子,让他和你二婶说别送饭了。

老孔爷爷和二婶不是一家子,我那时候小,不明白为何二婶天天给老孔爷爷送饭。

初中语文材料概括题答案

初中语文材料概括题答案

专题讲义材料概括(一)概括材料的大意或含义例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点,字数要求在40字以内。

(4分)材料:在滇西北,怒江、金沙江、澜沧江蜿蜒而去,形成雄伟壮丽的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

三江上游梅里雪山一带,覆盖着大片原始森林。

层层叠叠、密不透风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屏障。

要点:答案:梅里雪山一带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

提取法:提取文字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组合例2:试从下面材料中归纳出四种辨别人民币的方法(不超过6个字)。

将可疑币与真币对照,两币之间在纸张、图案、油墨、着色等方面有差异,有条件的可用放大镜观察底纹部分和彩色油墨的堆积。

真币明显、自然、协调、统一,印刷精致。

假币显得粗制滥造。

真币一元以上,有凹印技术。

可用手指反复触摸币面、主要图案及“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与这部位相邻部分比较,真币有凹凸感,假币平胶印刷,无凹凸感。

真币有盲文部分凹凸感更强。

至于纸张,新的真币坚挺,用手指弹声音脆,假币则声音闷。

真币水印是造币过程中的一环,假币系仿造后再将水印盖上去,只印在币面表层。

平放桌面,真币水印不容易看见,图案清晰、规则,边缘整齐,有立体感,层次、深浅过渡自然,与票面毛像一致。

假币水印对光透视反而显得失真,模糊不清,呈线条状。

为打击假币嚣张气焰,90版50元和100元票面增加安全系数,在票中加了一根金属安全线。

阳光透射时清晰可辨,与币面的其他线条明显不同。

而假币即使有安全线,也是印上去的,平放时就能看见。

答案:对照法手感触摸法观察水印法检查安全线例3:根据这段话,用简要的文字依次概括季风的四个特点。

(每点最多不超过6个字)季风遍于全球,分布广泛。

季风的能源是永不枯竭的,只要有空气,有太阳,就有季风的能源。

季风的能量大大超过水流的能量,也大于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能量的总和,一年中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200亿吨标准煤的能量。

在各种能源中利用季风最为简便。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概括文章内容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概括文章内容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概括文章内容题下面是对语文中阅读理解概括文章内容题的答题技巧的介绍,同学们认真学习。

概括文章内容题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

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

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

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希望上面对概括文章内容题解题技巧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在学习中给同学们很好的帮助。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之概括能力训练(全)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之概括能力训练(全)
● (点拨:保留综合抽象,舍弃具体形象)
● 这段话可概括为: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实例点拨:请采用舍弃的方法概括下列句子或语段:
● 7、《格林童话》里有一个名为《星星银元》的故事,说一个男 孩穷得只剩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头上的帽子和脚上的鞋子以及拿 在手里的半个砚。当他在夜里赶路时,遇上一个赤脚的光头小男 孩,就把自己脚上的鞋子和头上的帽子给他,遇上一位寒冷的老 人就把自己的衬衫和长裤给他。当他光着身子走在树林里的时候, 天上的星星变成银元落在他的身旁。虽然这是个神话,但它告诉 我们一个道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播种善良就是收藏希望。
• 高级概括:指把事物、事情进一步归纳、综合到本质 的概括。即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
三、概括能力的具体解释
• 概括能力:是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 凝炼、准确的文字把至关重要的意思表达出来 的一种思维能力。
概括能力 是最基础的阅读能力之一,
也是最基本而又重要的“考点”之一
回顾:概括能力的考察点有哪些?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
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
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
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人静
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
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
圣洁的美 暗香拂面 晶莹 清纯美丽
解题方法指导
• 方法总结:
• 1.提取关键句、词 • 2.整合关键句、词 • 3.分析、归纳法
一、概括的概念
• 1、从认识的角度说,概括就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 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

初中语文 新闻概括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  新闻概括练习题(含答案)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国 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 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 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 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 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 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 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 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能力考查: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 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它主要考察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 1.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读懂) 2.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能力(筛选) 3.语言的概括与表达能力(表达)
重庆考试情况分析:
考查形式:拟写新闻标题 概括新闻内容
考查年份:2015年B卷,2016年A卷, 2017年A卷
“太空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我们将逐步把科学 数据向全世界开放,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国家联合参 与到太空探索计划中来。”吴伟仁说。
嫦娥玉兔再度唤醒 开放数据共探太空
重庆考试题型:
二、概括新闻内容
例1(2017·重庆中考A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 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对于一个国
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 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 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 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本 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 动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以文明 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各 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初中语文阅读概括题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概括题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概括题分析导读:初中语文阅读概括题分析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示例:◆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不超过80个字)(5分)◆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

(不超过60个字)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

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

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

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考点内涵解说]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概括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

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的形式。

阅读中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丰富多姿,其中大量的是正面出题,如要求概括文段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概括文段、文章、事件的内容,概括幼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及层意,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事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等等,均是常见的题目。

另外也有一些题是从侧面入手对概括进行考查,如要求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要求简要叙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要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要求将材料进行归类等。

它们好像不考查"概括",但必须经过"概括"这一环节才能答题,实质上也是概括题的出题角度。

另外,一些"根据文章内容简答"、"根据文章内容简述"之类的题,实际上也包含有概括答题的意味。

[应付技法指点]概括题考查的,是看考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的提炼,其主要有如下几种:1、提取法。

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

这忡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

2、组合法。

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这种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

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者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3、自写法。

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

中考语文专项 阅读概括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项  阅读概括练习题(含答案)

阅读概括练习题特1.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

(不超过26个字)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九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

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日军罪行的条幅。

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

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字数不多于15字。

本报讯(记者毛羽)昨天,北京首批500余名网络保安员开始正式上岗,监控全市网吧、网站、宽带公司、病毒公司的网络安全。

据了解,网络保安员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是网络、人防、技防业务。

今后网络保安员将进入全市942家网吧及3800多家网络介入服务单位,每个网吧至少要安置保安员3名。

网络保安员没有执法权,主要通过网络监控,为服务单位及时删除各种不良信息,一旦发现有人在网吧里光临黄色网站或者在网上“钓鱼”,发布虚假信息进行网络诈骗时,网络保安员将立即叫停违法行为,然后向网监部门报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

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初中阅读理解概括内容题

初中阅读理解概括内容题

初中阅读理解概括内容题
初中阅读理解概括内容题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做好这类题目,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首先,快速浏览全文。

在正式阅读文章之前,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寻找关键信息。

其次,关注文章的主题句。

每篇文章通常都有一个主题句,它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找到主题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进行概括。

再次,抓住关键词。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这些关键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概括文章内容。

最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在回答问题时,要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避免照搬原文。

这样既能展示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做好初中阅读理解概括内容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语文总复习要点概括能力训练

初中语文总复习要点概括能力训练

初中语文总复习要点概括能力训练[考点分析]要点概括能力指的是对文章内容、语言、结构、中心、手法等重要方面进行提炼整理,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表达的能力。

中考阅读题中,考查“要点概括能力”的考点主要有:概括全文或段落的主要内容或大意,概括文章所表述的有关知识的要点,归纳文章的中心主旨或写作意图,概括结构特点和构思特点,提炼写作手法要点,归纳文章的语言风格特点等。

此外,根据文体特点,概括记叙的要素、顺序及方法,辩识说明的对象、特征、顺序与方法,把握议论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归纳刻画人物的手法及其表现方法等。

[知能测试](一)食橘者冬天的下午,太阳以漠然的神气遥遥地笼罩着大地,像某些曾经蔓烧过一夏的眼睛,现在却浑然遗忘了。

有一个老人背着人行道而坐,仿佛已跳出了杂沓的脚步的轮回,他淡淡地坐在一片淡淡的阳光里。

那老人低着头,很专心地用一只小刀在割橘子皮。

那是“碰柑”类的橘子,皮很松,可以轻易地用手剥开,他却不知为什么拿着一把刀工工整整地划着,像个石匠。

每个橘子他照例要划四刀,然后依着刀痕撕开,橘子皮在他手上盛美如一朵十字科的花。

他把橘肉一瓣瓣取下,仔细地摘掉筋络,慢慢地一瓣瓣地吃,吃完了,便不急不徐地拿出另一个来,耐心地把所有的手续再重复一遍。

那天下午,他就那样认真地吃着一瓣一瓣的橘子,参禅似的凝止在一种不可思议的安静里。

这不就是生活吗?太阳割切着四季,四季割切着老人,老人无言地割切着一只只浑圆柔润的橘子。

想象中那老人的冬天似乎永远过不完,似乎他一直还坐在那灰扑扑的街角,一丝不苟地,以一种玄学家执迷的格物精神,细味那些神秘的金汁溢涨的橘子。

1、文章可分两个层次,试分别概括大意。

①②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老人的形象特征。

3、文章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法是:4、全文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二)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人活着,最要紧的是寻觅到那片代表着生命绿色和人类希望的丛林,然后选一高高的枝头站在那里观览人生,消化痛苦,孕育歌声,愉悦世界!这可真是一种潇洒的人生态度,这可真是一种心境爽朗的情感风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整体感知,概括内容我们先来说说在阅读时要做的的第一件事:先要整体感知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包括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主旨的理解。

那么如何快速捕捉文章的内容?1.通过标题理解内容。

有时,读完标题时就可以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猜测——至少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标题。

给标题补上一些成分,把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使其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这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有人将这种方法称为标题扩展法。

但大多数标题不能直接扩展,有的含有寓意,有的标明文章的线索,也有的点明文章中心。

这时可依据题目提供的线索,或具有比喻意的题目找出其本体,对其加以整理,然后再按照上面的句式加以概括即可。

探究其寓意,也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其寓意,文章内容就很容易把握了。

2.要素归纳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叙事类文章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事件中包含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素串联即找出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组织一下即可。

3.此外不适合整体阅读的可用以下方法: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2.)摘录句段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或记叙文中的议论句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4.找重点词句法(摘录句段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

概括内容,基本句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表达了(抒发了、歌颂了、反映了、讽刺了、鞭挞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试用一句话来概括内容:三袋米的故事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

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

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

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

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

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

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

”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

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

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

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

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

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

”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

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

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

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

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

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提示: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述。

很多时候标题不能直接扩展,但可以用标题追溯法:围绕三袋米,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是一位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讨来了三袋米供孩子上学。

因此,只要抓住人物事件等(六要素),以人物+事件的格式就可概括出来了。

(4分)(2)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

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3分)答:我选( )处: ---------------------------------------------------------- ------------------------------------------------------------------------ --(3).第⑧自然段: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4分).第⑨自然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

(4分)------------------------------------------------------------------------------ ------------------------------------------------------------------------------(5)“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

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

(4分)--------------------------------------------------------------------------- --------------------------------------------------------------------------- -----------------------------------------------------------------------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

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

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

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

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

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

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

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

”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

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

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

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

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

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

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

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

”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

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

”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

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

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

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

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

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

”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

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

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那个周末,烈日流火。

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

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

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