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09 越顶外交-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概念专项突破(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9高中历史5.2外交关系的突破课件人民版必修1-文档资料

2019高中历史5.2外交关系的突破课件人民版必修1-文档资料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
D.台湾被驱逐出联合国
【解析】选A 。“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随后 基辛格和尼克松先后访华,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轰动世 界,故选A项。
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法席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 的票数”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美国长期实行的“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 重返联合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阅读教材P90第1自然段并结合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
别国无权干涉。
——《中美联合公报》 探究讨论: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从美国方面看: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与苏 联争霸中处于守势;③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④陷入越南 战争的泥潭。 (2)从中国方面看:①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②有利 于台湾问题的解决;③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阅读P91第4自然段,思考: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
Chinese are coming”的主要依据是( )
A.中美关系开始步入正常化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解析】选B。根据1971年,可排除A和C两项,并根据该时 间判断,因中国重返联合国,使美国人意识到中国人登上了 国际大舞台,故选B项。
答案:(1)成就:中国重返联合国或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 意义: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中国作为常任理事 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更大作用;标志美国孤立中国 政策的破产。

2019届高三高考联考模拟试卷分项版专题9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高考联考模拟试卷分项版专题9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三高考联考模拟试卷分项版专题9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

这表明(_________ )A.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促成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2.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 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B.世界市场雏形出现C.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D.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3. 有经济史学家估算, 16 ~ 18 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 GDP 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①资本市场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________ ④海外殖民掠夺A.①② ________ B.②③C.③④ ___________ D.①④4. 1602年,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它成功地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集中的资本,然后派遣更多更大的商业船队前往南洋,通过买卖交易换回当时欧洲没有的货物。

东印度公司的成立的直接原因是A.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欧洲贵金属货币短缺C. 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5. 读下面某时期世界贸易图,从中可以看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中国等亚洲国家牢牢掌控着世界贸易主动权C.世界贸易集中地正逐渐向大西洋沿岸转移D.贸易交往的主要内容为原材料二、综合题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专题04概念类选择题-2019年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Word版含解析

专题04概念类选择题-2019年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Word版含解析

【题型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

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

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用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解题技巧】(1)由于此类题是对基本历史概念的考查,所以要求同学们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本概念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2)此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要通过比较词语含义来辨识其是否符合历史概念的准确含义。

由于此类题多考查历史教材上的隐性知识,所以在做题时多采用逻辑推理法,即结合相关的知识结论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真题过关】1.(2018・新课标全国I卷,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A2.(2018・新课标全国I卷,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梭伦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因此具有人文精神,D 正确。

A、B、C选项根据材料都无法体现。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题型专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题型专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1.《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基于此,新中国在外交上()A.放弃“一边倒”政策B.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答案】D【解析】《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通过的,基于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D项正确。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实行“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中国未参加不结盟运动,而是其观察国,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的,是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政策下取得的外交成就,故C项错误。

2.下图为1960—1969年中苏贸易总额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较(单位:万美元)。

据此可以推知()A.两大阵营对峙导致中苏贸易锐减B.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于停滞C.苏联并未成为中国外贸的垄断者D.中国国内经济调整促进外贸发展【答案】C3.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反映出()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答案】C【解析】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是正常外交活动,不能体现出中国欲摆脱两极格局影响,故A项错误;“求同存异”思想于1954年提出,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反映出外交活动没有受到“一边倒”政策束缚,具有灵活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放弃“一边倒”的方针,故D项错误。

11.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对1950—2005年中美两国双边关系进行了定量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

中美良性关系波动最小时期的出现主要缘于()A.中美建交,中国对外开放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D.美国放弃了称霸全球战略【答案】A【解析】根据图表可知,在1978-2005年这段时间里中美良性关系波动最小,内因是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外因中美关系改善,故A项正确;B项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故错误;C项与此阶级世界态势不符;美国始终坚持称霸全球的策略,故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全国)考前专题突破课件:板块二近代世界与中国板块综合提升主题2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全国)考前专题突破课件:板块二近代世界与中国板块综合提升主题2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
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 „„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
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同一时候,美国对新技术的态度则完全相反。
美国在这时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地注意
基础科学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
解析 答案
热考点2
共建生态文明
[针对训练2]
1842年,英国《劳工人口状况报告》出版,针对大城市死
亡人数甚至超过出生人数,提出:首先和最重要的办法,同时也是最可
行的办法,就是修建下水道,移除生活场所、街道和马路上的垃圾,以
及供水系统的改进。六年后,英国第一部《公共卫生法》颁布。这反映
出英国城市化进程 A.降低英国人口的平均寿命
等)、贝尔的电话机、莱特兄弟的飞机、福特的汽车等。
答案
eWTkEDhWLSFGRASAD1233@$#%%@!DVGTeWTkEDhWLSFGRASAD1233@$#%%@!DVGT
解析 答案
热考点6
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针对训练6] 材料一 第1 条 第2 条 第3 条 第4 条 第5 条
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推动美国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10节 4节 3节 4节 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其职权。 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 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其职权。 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 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 ——据《美国1787年宪法简介》改编 相互制衡的原则。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其中1~5条构成如下:
的局限。

2019通用版高考历史必考题突破讲座ppt课件(16份)(2)

2019通用版高考历史必考题突破讲座ppt课件(16份)(2)
高考总复习 · 历史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反全球化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结论
但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反全球化运动阻碍全球化说法 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
项错误; C 项说法有误;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反全球化运动积
高考总复习 · 历史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角度二
世界经济多极化、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
1.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世界经济
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步由美、日、西欧的三极格局代替
面,美、日、西欧在经济领域里展开了激烈竞争。为了能在竞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它们都加强了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域性经济集团应运而生
极化是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基础,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多极化的特
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文字狱及八股取士政策的影响
1820 ~ 1870 年为负增长。原因:列强的侵略战争和掠夺;太
1870~1913年虽然增长缓慢,但幅度超过1500~1820年。原
1913~1950年又为负增长,且达到低谷。原因:政局动荡;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950~1998 年快速增长,年均 5%以上。原因:中国共产党的 开放;有计划地工业建设的开展等。
1583年
1600年 1651年
高考总复习 · 历史
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
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 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7世纪中后期
三次英荷战争
1688年
1742年
英国“光荣革命”
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
1825年

高中历史 专题5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课件1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5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课件1 人民版必修1

• ①中B美关系的缓和
②中法建交

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的努力
• 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 C、 ① ②
D、 ② ④
第二十九页,共32页。
5、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直接原因是
(
)A
A、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B、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zhīchí)
D、基辛格秘密访华
2、20世70年代美国决定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改善对中国的
关系,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B、美国遏制战略的失败,出于B国家利益的需要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试图同中国一起建立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 3、美国总统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C、美国的妥协
D、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6、20世70年代日本改善同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B、中美关C系的改善
C、日本国家利益的需要
D、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第三十页,共32页。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开始在联合国大厦前飘 扬(piAāo yáng)是在( )
图一
图二
图三
这三幅图反映(fǎnyìng)的是什么历史 事件?
第二十六页,共32页。
恢复 联(h合uī国f
ù)
7 0 合法 (niándà席位i)
1、背景:新中国(zhōnɡ ɡuó)成立以
后,中国(zhōnɡ ɡuó)在国民联党合国的合
法席位被台湾
占据
2、事件: 1971 年,第 26届联大通过恢

高一历史上学期专题五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高一历史上学期专题五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18个,加 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 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
三、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根本原因:中日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2、过程: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 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3年,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
四、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 重要影响 ①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僵局,引发了建交高潮;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有利于缓和世界局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20世纪70年代)
高考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 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 关系产生的影响。
拨云见日
------70S的中国外交
1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关键)
3.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国内) 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支持(国际)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 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 时福斯特· 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 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 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 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 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 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1964年原子弹爆炸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
1967年氢弹爆炸
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备战2019高考政治 专题07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含解析)

备战2019高考政治 专题07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含解析)

备战2019高考政治专题07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含解析)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开幕。

确立宏伟目标,带领亿万人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开启新的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砥砺前行。

专题7.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作出了顶层设计。

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根据这一理念,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也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国际主义精神。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①。

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使中国的政策和理念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有意愿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答的是“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作出了明确阐述,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这旨在解决我们这个星球面对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建立在中华民族崇尚世界大同、人类一家的优秀传统文明基础之上。

②这不仅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应当为人类社会发展承担的历史职责,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应当推进的历史使命,必将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2019高考历史重点内容解析 (2)

2019高考历史重点内容解析 (2)

一二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建树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 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概况:1971年,第26届联大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 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问题1 问题2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例题1】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 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 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 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改善中美关系以应对苏联威胁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1-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课程标准 简述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 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 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 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 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 的努力。 2.学习要点 (1)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建交。 (4)全方位的外交成就。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与国之间应 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 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 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反对别国把它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 于我国及其他国家。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高考基于核心素养的“外交关系突破” 复习课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高考基于核心素养的“外交关系突破” 复习课课件 (共23张PPT)

阅读书目
1.吴建民《外交案例Ⅱ》 2.马耀邦《中美关系透视大国隐形战争》 3.张少书《朋友还是敌人?1048-1972年的美国、中国和苏联》 4.方可成《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5.【加】麦克米兰《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 改变世界的一周》 6.陈敦德《改变世界的一周 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7.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 8.杨奎松《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 9.张曙光《接触外交-尼克松政府与解冻中美关系》 10.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陈敦德
作家 编剧
学法指导四:影响史学观点的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尤其要注意区分中外学者对同一事件观点的不 同,这多由双方的立场不同导致的。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这就要求仔细审读题干中相关的关键词, 注意对题干要求的把握。 3、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历史是客观的,但历史学是主观的,总是不可 避免的带上主观色彩。
相向而行
和而不同
——基于核心素养的“外交关系突破” 复习课
一.自主探究成果反馈
1、微信自主探究参与量统计分析
2、UMU扫码在线考试分析
例4: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 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问题表现4:关键概念混淆,史实认识不清
二.课堂总结提升
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历史的发展脚步,是历史进程的 鲜明写照。该杂志各阶段封面变化,透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风卷云舒。 (以下为节选)。
从以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变化,反映出美国对华态度(政策) 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探究一 长时段宽视角看中美关系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复习专题课件五《外交关系的突破》(1)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复习专题课件五《外交关系的突破》(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 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 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 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 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其国际国内意义。
发展同邻国和新兴
民族独立国家的友 • 互相尊重主权
好关系
和领土完整
意义:
• 互不侵犯 • 互不干涉内政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
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平等互利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 准则
• 和平共处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

另一 扫
起边 干
炉倒 净





外交成就
走 向
同社会主义阵 营国家建交
国 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955)
• 快速阅读的基本方针.
• 2.列举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 成就(四项)
外交
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基本方针: 2.“一边倒”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外交成就:尽展大国雄姿

(全国卷Ⅲ)2019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

(全国卷Ⅲ)2019年高考历史压轴卷(含解析)
时期民众积极支前没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8.希腊城邦宽泛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处分晚婚。结婚不是公民个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碰到惩治,由于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这反响出在古代希腊
A.城邦对公民拥有绝对的声威
B.自然法规的理性精神颇受敬爱
C.优生优育政策获取宽泛推行
【解析】
【详解】依照资料可知,南洋兄弟烟草企业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要求和希望留学生“心
系祖国,中西兼顾,新旧知识交融,以期成为完好之才;学习空闲,检查外国商业发展,随
时报告,使我国商业有长足进步”,这反响出当时民族企业已意识到实业人才的重要性,因
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资料仅表现了南洋兄弟烟草企业的认识,不能够得出实业救国已成
为社会各界的宽泛共识,该表述过于绝对;B选项错误,我国教育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D
选项错误,资料反响的是企业热衷于培养实业人才,不是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故正确答案
为C选项。
6.以前,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
“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立“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 2 -
述顾炎武见解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心学致令人们道德沦丧
B.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C.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
D.心学背叛理学的思想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观察顾炎武的思想。依照资料“清谈之流祸”、“不综今世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所有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结合所学可知,顾炎武
的英国式社会主,种社会主不是停留在口上而是体行家中,体在工厂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涵阐释尼克松上台后,政府着重修复对华关系,而日本国内此时正在为要不要和中国修好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而佐藤荣作首相是反华的急先锋,它们在对华关系一直无所作为,甚至比以前的还倒退。

当尼克松访华的消息传来,立刻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它们觉得不可思议,一直反华的头目的怎么会率先访华呢?日本就称为美国的这一外交举动为"越顶外交"。

日本认为在对中国的问题上,日本走在美国前面,有关与中国的问题,日本事前觉得美国应该向日本请教。

可是随着时世运转,苏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它需要中国助它一臂之力,中国也面临苏联的威胁,中美两国互利性强,两国又有修好愿望。

学科@网之后,日本人民认为修复对华关系是大势所趋,而佐藤荣作首相已经越走越远,这时,内阁以多数票数的田中角荣获得胜利。

田中上台后,外交重点就是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9月29日,中日正式建交。

解读: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抵达北京后数小时内就见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热情地欢迎这位“大右派”的来访,尼克松则迫不及待地谈起了“日本的未来”。

尼克松提出,“我们必须问自己,日本的未来是什么?是变得中立、全然没有防备好,还是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和美国的关系好?”尼克松自问自答,他说:“我希望从哲学的层面来讨论,在国际关系中没有什么好的选择,但是有一件事是确确实实的,我们不能留出真空,因为真空会被填埋上。

”第二天,尼克松在和周恩来的会谈中用日本做例子说明美国在亚洲保留军队不仅符合美国自己的利益,也有利于中国,“美国可以离开日本的水面,但是其他人可以在那里钓鱼”。

尼克松向周恩来表示,“日本作为一个民族,既有扩张的动机,也有扩张的历史;如果让他们以经济上的巨人、军事上的矮子这种状况存在于世的话,他们将容易受军国主义的影响”,“我们的政策是,在可能达到的程度内,阻止日本从经济扩张走向军事扩张。

”尽管1972年年初尼克松的成功访华被日本抱怨为“越顶外交”,但美国领导层在与中方的谈判中却用足用好了“日本牌”。

中国领导人则清楚地意识到,没有对美关系的改善,就没有中日关系的缓和,并在某种程度上默许了美日同盟“看管”日本、防范苏联的正面作用。

从中美关系解冻的这段历史看,日本因素本来是美中两国之间关系解冻的一道障碍,但最后却成为凝聚双方战略共识、促成双方关系改善的动力。

中美领导人所体现的高度的政治现实主义是引人深思的,充分理解国际政治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尽力寻求共同利益和必要妥协或许是“大外交”的恒久精髓。

考查角度:考查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的背景、影响、启示,考查美日关系的演变等。

巩固训练1.“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

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毛泽东访问苏联B.邓小平访问美国C.尼克松访问中国D.周恩来访问印度【答案】C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

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

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A.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B.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赔偿C.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D.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日本和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A正确;B、C明显不符合有关主旨,故排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错误。

3.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这最能说明A.日本完全摆脱了对美国的依赖B.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完全违背美国意志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合作与矛盾并存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答案】C4.2013年12月2日,《环球时报》报道称“美方建议遵守中国(划定的东海防空识别区)要求,日媒恼火指责盟友‘背弃’”。

“冷战”时期,在中美日关系上美国曾有过同样的“背弃”并引起日本“朝野震动”的举动。

该举动是指A.“乒乓外交”B.基辛格访华公报的发表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D.《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二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而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却避开了日本。

在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并随后发表公告,尼克松总统将访问中国,这震惊了整个世界,包括日本。

所以答案选B。

1971中美“乒乓外交”是属于民间文化交往,但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排除A;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中国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排除C;《中美建交公报》是在1978年签署,而在1972年中日已建交,排除D。

学科@网5.20世纪60-70年代,有两件事情对美日关系影响巨大。

一是日本纺织品大量出口美国,并严重地冲击了美国南部各州。

尼克松上台后,向日本施加各种压力,迫使限制纤维品出口美国;二是尼克松访华事件被日本视为“尼克松冲击”和“越顶外交”。

这些事情A.表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努力失败B.说明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可以调和C.使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自主地位D.使日本彻底摆脱二战后追随美国的政策【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

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环境,所以,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

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

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回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

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

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1)外交决策的制定往往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中美努力推动双方关系走向正常化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答案】(1)美国方面的考量: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同中国改善关系将有利于增加遏制苏联的资本。

中国方面的考量:①改善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应付苏联对中国的威胁;③解决台湾问题,维护祖国的统一。

(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理解:①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②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④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3)反应:1972年,日本于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改变的原因:①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②中日民间往来增多;③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⑤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需要。

(4)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等等。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等等。

第(2)问,由材料二信息得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

“理解”,依据所学知识从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等角度回答。

学科#网第(3)问,“反应”由材料三信息得出:1972年,日本于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需要等角度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