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公司的变革

合集下载

李宁品牌发展历程

李宁品牌发展历程

李宁品牌发展历程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李宁品牌发展历程

概述

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0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产品的专业化属性,是在体育用品行业中竞争的基础。李宁公司把产品的研发,看作一个不断创造纪录、刷新纪录的赛程。早在1998年,公司就建立了本土公司第一家服装与鞋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2004年,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李宁公司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经过十五年的探索,李宁产品已由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至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配件等多系列并驾齐驱。不久的将来,李宁牌将致力跻身世界一流品牌,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育产品。因为这样的热忱,李宁公司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销网络。同时,李宁公司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个冠军团队的背后,必然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李宁公司也是如此。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模式和管理体系,使公司组织运作顺畅无阻,战略执行果断快速。目前,李宁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ERP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全面整合产品设计、供应链、渠道、零售等资源,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和品牌形象。

李宁品牌发展历程

李宁品牌发展历程

李宁品牌发展历程

概述

1 9 9 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冇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1995年,李宁公司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20 0 5年,李宁公司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髙,向着国际一流品牌的目标冲刺

产品的专业化属性,是在体冇用品行业中竞争的基础。李宁公司把产品的研发,看作一个不断创造纪录、刷新纪录的赛程。早在1998年,公司就建立了本上公司第一家服装与鞋的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率先成为自主开发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2 0 04年,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李宁公司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对专业运动特征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髙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经过十五年的探索,李宁产品已由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至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配件等多系列并驾齐驱。不久的将来,李宁牌将致力跻身世界一流品牌,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冇产品。因为这样的热忱,李宁公司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销网络。同时,李宁公司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个冠军团队的背后,必然有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李宁公司也是如此。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模式和管理体系,使公司组织运作顺畅无阻,战略执行果断快速。目前,李宁公司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ERP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全而整合产品设计、供应链、渠道、零售等资源,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和品牌形象。

李宁的十年周期路

李宁的十年周期路

李宁的十年周期路

作者:石stone

来源:《商界评论》2022年第05期

李寧公司过去10年的周期性表现,可作为一个经典的投资案例研究。对照鲜活的案例去理解周期的运行,更能够学习周期的运行过程和其中的经验。

本文将我对周期的理解,以及李宁公司在周期中的表现分享给大家。

从10年周期发展来看,李宁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周期危机积累阶段、周期危机去化阶段、周期兴起新阶段。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体育用品行业获得了10年周期的超高速增长,整个体育用品行业,品牌层出不穷。各品牌专卖店快速渗透,铺向全国大小城市各个角落。李宁作为当时中国领先的体育用品企业,一路高歌猛进,其营收从2001年的7.35亿元增至2010年高峰时的94.79亿元,增长了12.9倍,年复合增长率达32%。

不仅李宁,各体育用品公司都处在狂热的氛围中,上产能、新开专卖店,街巷体育用品店相互挨着,一个又一个。

而体育用品行业的危险也在产能过剩的狂欢中酝酿着,整个行业产能过剩,慢慢积攒了渠道里大量的库存,在供求关系作用下,危机正一步步靠近。

在财务上,李宁以2011年财务出现-5.8%的增长为转折点,出现周期逆转。典型的周期转折点,就是在长期的高速增长后,营收增速开始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从营收来看,2008年是李宁营收增速的最高峰,达到了55%;2009-2011年开始下降,增速分别为23%、13%、-5.8%。虽然产能过剩,但乐观情绪仍使其惯性地前进了3年。

到2011年时,李宁公司的渠道库存严重积压,销售出现阻塞,反馈到财务报表上,其应收账款和存货开始增长。

李宁的品牌转型之路

李宁的品牌转型之路

李宁的品牌转型之路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商业案例分析

李宁品牌转型之路队名:龙吟

负责人:段正华

组员:胡明媛

刘富玲

刘丽仙

目录

一、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4

二、李宁公司概述---------------------------------------7

2.1李宁品牌发展历程简--------------------------------9

2.2现状分状----------------------------------------11

2.3李宁存在的问题----------------------------------17

三、环境分析------------------------------------------19

3.1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19

3.2微观环境分析-------------------------------------------------

---------22

四、竞争分析----------------------------------------------------

----------------27

4.1竞争对手概况--------------------------------------------------

李宁公司的品牌战略转型及建议

李宁公司的品牌战略转型及建议
的标 识 和 口号 。并 对 品牌 形 象 、目标人 群 、产 品定 位 等 做 了相 应
于 差 异 ,差 异 才 能 够 与 强者 抗 衡 。 如果 从 趋 同 的 战 略 中走 出来 , 实 施差 异战 略 ,从 另 一个 角度打 造唯 一就很 容 易引爆 市场 。
3 . 国 际化 战 略 。李 宁 “ 品 牌 国 际化 、市 场 中国化 ” 的战 略导 致 他 们并 没 有深 入 国外 本 土市 场 ,也 没 有融 入 他们 的文 化 。海 尔 能 够数 十年 如一 日地 在美 国市 场 深耕 ,推 出适 合 当地市 场 的产 品 , 而 李 宁 只是 单 纯想 要利 用 这些 市 场 实现 品 牌 国际 化 ,却 不放 下 身 段 ,这 当然 是不 现实 的 。
感 。 而李 宁不 断 提 价 的举 动使 得 产 品的 性价 比不 断失 去 ,销 售 收 入下 降。 ’ 公 司2 0 1 0 年 三季 报 显示 ,李 宁 该年 度 年 收入 增 幅低 于 过去 l 0 年复合 年均 增长 3 0 %以上的水 平 ,仅增 长 1 3 %。 三 、李 宁公 司未来 发展前 景 建议
的口号 .但转型结果却不容 乐观。本文将在深入 分析 李宁公 司战略转型 的基础上探讨李宁公 司的未来发展前景 。 关键 词: 李宁 战略转型 品牌 展望


李 宁公 司的战 略转 型

李宁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李宁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李宁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内容简介:创始人回归两年来,发起了一系列改革运动,但仍未能挽救摇摇欲坠的李宁公司。本文使用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分别对李宁公司的外部环境、2012年战略转型失败进行分析,用以研究李宁公司的发展战略。

关键字:李宁公司;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法;发展战略

一、李宁公司的简介

李宁公司由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先生创立。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李宁公司采取多品牌业务发展策略,除自有核心李宁品牌(LI-NING),还拥有乐途品牌(LOTTO)、艾高品牌(AIGLE)、心动品牌(Z-DO)。此外,李宁公司控股上海红双喜、全资收购凯胜体育。

自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以来,李宁公司业绩连续六年保持高幅增长,2009年更是达到83.87亿人民币。李宁公司的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底,李宁公司店铺总数达到8156间,遍布中国1800多个城市、并且在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拥有多家销售网点。雇员6000余人。

2012战略转型的实施,带来了自创立以来最大的危机。首先是客户群丢失,销售额下降。高端市场销售业绩差,中端市场被安踏、361度等国内品牌蚕食和压缩。然后出现库存积压、关店、高管离职等一系列问题。2011年年报显示,李宁公司营业收入仅为89.29亿元,同比下跌5.8%,2012年公司业绩继续恶化,亏损19.79亿、关店1800多家。李宁陷入严重的危机。2014据最新数据显示,从营收上算,李宁已经被甩到国内体育品牌的第二;从盈利能力上算,李宁则已经排到第六。

看李宁公司的营销模式变革

看李宁公司的营销模式变革

48

ENTERPRISE MANAGEMENT 8, 2008

营销模式是对营销活动的高度

概括和总结,它是在一定经营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形态、流程、规则等形式固化下来,并成为企业日常营销活动的规范。一般来说,营销模式的内涵是由三大元素构成: 核心元素——理念;基本元素——形态与流程;功能元素——运营规则与方法。2003年,体育用品国产品牌李宁在经历了成长的瓶颈后,公司主动进行了营销模式的变革,通过重塑李宁品牌,实现了公司的二次发展。

理念是营销模式的核心元素

理念与模式的关系,可以说是灵魂与躯体的关系,即理念是灵魂,模式是躯体。理念是指企业的价值取向和指导思想,它回答的是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包括经营者对企业生存价值与目的的理解、对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把握、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内容。

对于类似李宁公司这类体育品牌经营商来说,公司的广告主题语在很大程度上传达了企业的理念,因为广告语一方面能使目标客户迅速地产生对产品的认知和对自身的身份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能激发企业员工对于自身企业的认同感并应用到具体营销工作之中。2003年以前,李宁公司曾采用过诸如“我运动,我存在”,“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等宣传语, 这些宣传语伴随着李宁公司成长和扩张,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李宁公司的销售额开始停留在8亿元人民币的水平,难以突破10亿的上限,在与耐克等国际品牌的销售

比较中,李宁在对品牌不太敏感的二类城市销售额明显好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公司上下感受到李宁的品牌影响力出现了瓶颈,再造品牌成为当务之急,而品牌再造的核心是传达企业的理念。通过进行公司内部的访谈,头脑风暴以及多组消费者座谈,李宁公司试图深入挖掘企业的理念这一灵魂,并最后确定了一个时尚而具有亲和力的体育概念和理念:“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李宁的发展史

李宁的发展史

李宁的发展史

李宁是中国第一家运动品牌企业。他主要从事运动鞋服的生产与经营,是中国在这一领域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在李宁公司成立以来的二十多年里,其在企业经营与管理领域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开创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这些都为日后又一批中国运动品牌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宝贵的经验。接下来,我将具体阐述李宁的发展史。

李宁的创始人为我国著名的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军——李宁先生。这本生就开创了一个先河——运动员退役后从事以自己命名的相关事业或产品中。

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的广东三水,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携手合作,透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李宁通过赞助的形式不断增强自己的知名度,日后也是通过赞助的模式不断开拓海外市场,进军国际。可以说李宁的赞助史就是李宁公司知名度不断壮大的历史。这应该是李宁公司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的战略。1990年8月,“李宁牌”运动服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装、中国国家代表队参加亚运会领奖服及中外记者的指定服装,“李宁牌”伴随亚运圣火传遍全国。1992年,李宁牌装备被选为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指定领奖服装、领奖鞋,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使用外国体育用品的历史。其后的1996、2000、2004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领奖服均出自李宁公司麾下。这些使李宁公司在国内体育爱好者中种下一个深深的种子,使他们对李宁公司的产品十分追捧,并且使李宁在全国范围都被

知晓。紧接着,李宁将手脚伸向海外,赞助国外的一些代表团。2000年6月,李宁公司成功赞助法国体操协会成功,李宁牌产品成为

李宁“嬗变”

李宁“嬗变”

李宁“嬗变”

因为只有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竞争环境变化做出及时的、适当的反应,才能促成其不断地成长和成熟。

头上的亏损帽子被摘下之后,让一度低迷的李宁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李宁则一再强调,产品、渠道、运营能力的提升,是扭亏为盈的关键。

应该说,面对充满太多变数的市场环境,李宁变革与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也只有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竞争环境变化做出及时的、适当的反应,才能促成其不断地成长和成熟。只是,李宁的每一次变革似乎都是在一波三折中冒险。

一变再变的代价

作为李宁来说,最为直观的改变要从其品牌广告口号说起。它先后经历了“中国新一代的希望”、“把精彩留给自己”、“我运动,我存在”、“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一切皆有可能”和“让改变发生”等七个口号的演变。

事实上,标识变更并不单纯是视觉或者宣传的过程,更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它代表着战略定位、管理系统、企业文化、组织者追求目标的一种转变。从李宁的口号演变,不难

看出,其由保守到国际化再到向着高端和年轻时尚化发展的品牌重塑轨迹。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切皆有可能”,应该说这是李宁最广为传播的一句广告语,也伴随着李宁的快速增长。它说出了运动者和年轻人的心声。彼时,李宁比任何时候都要了解消费者,只是比较遗憾的是李宁在产品的创新上没有跟上步伐,以至于目标消费者与实际购买者严重错位,品牌老化、缺乏个性、平庸,被消费者视为时尚的门外汉。

不论是价格细分的市场,还是年龄细分的市场,李宁都无法安于现状。提高年轻人的认同感,是李宁品牌重塑的根本原因。所以,进军一线城市,开拓新生代消费群,成了李宁的出路所在。于是在2010年,李宁将“一切皆有可能”变成“让改变发生”,同时,宣布其沿用了多年的李宁LN旧logo正式为“李宁交叉动作”的新logo替代,完成了从“土”到“洋”的靠拢,品牌形象更加时尚、性感。这一年也被称为李宁变革元年。

李宁--背景分析

李宁--背景分析

1989年退役后,李宁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创立
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以赞助90年亚运会中国 代表团为契机,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从 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企业文化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 是李宁有限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有限公司从不 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从1990年支持北 京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李宁有限公司对 体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赞助,同时也创造了数以万 计的就业机会。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李宁有限公司每个部分紧密 协作、奋力向前的接力棒,使所有的供应商、经 销商、服务商成为合作伙伴,让所有的员工合力 同心。
使命
愿景 价值观
我们以体 育激发人 们突破的 渴望和力 量
全球领 先的体 育用品 品牌公 司
赢得梦想 诚信守诺 卓越绩效 消费者导向 突破
发展历程
1990年-1992年--创立阶段 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山水起步。李宁1992年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领奖装备,成 为第一个赞助奥运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 1993年-1995年--高速发展阶段 1993年,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并在95年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 1996年-1998年--经营调整阶段 1998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广东佛山建成中国第一个运动服装与鞋的设计开发中心 1999年-2001年--二次发展阶段 1999年,李宁公司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 ERP的体育用品企业,提出国际化发展战略 2002年-2003年--品牌重塑阶段 在此期间公司确立全新品牌定位:李宁,一切皆有可能。同年末,确立公司的使命、愿景、 价值观及业务发展战略 2004年-2008年--专业化发展阶段 2004年,在香港联交主办成功上市,这是第一家内地体育用品公司在香港上市。同年,李 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进一步提高 产品的专业性和舒适度。2005年,李宁公司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2006年,李宁公司成 为ATP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 2009年至今--国际化准备阶段 3月,李宁与撑杆跳女皇叶琳娜.伊辛巴耶娃签约;7月,李宁收购著名羽毛球品牌凯胜 「Kason」 加速发展羽毛球项目;12月4日,李宁开设首家香港羽毛球专卖店,进一步推 进品牌国际化策略。

浅析李宁品牌发展历程

浅析李宁品牌发展历程

浅析李宁品牌发展历程

有人说,通过一句广告语就可以看出一个品牌的内涵。“一切皆有可能”这句口号,是李宁品牌在过去不断积累和完善的结晶。从最早的“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给自己”到“我运动我存在”、“运动之美世界共享”、“出色,源自本色”到现在的“一切皆有可能”,李宁品牌逐步积淀出它品牌独有的内涵。本文正是从探讨李宁品牌的成长历程出发,以寻求我国服装品牌的国际化之路。

一、国内培养阶段

1990年,李宁带着100多枚金牌和“体操王子”的桂冠宣布退役,创办了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如今李宁牌成为中国第一的体育品牌,其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崛起阶段

从品牌塑造的角度看,李宁牌取得成功首先得益于李宁公司拥有者李宁体操王子的身份,明星效应能迅速扩大李宁品牌的影响力。“运动品牌最重要是建立知名度,故此公司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让大家都知道李宁牌,这也是所谓的‘面’的推广。”李宁公司在发展前期能站得住脚,与李宁本人在内地运动界的知名度有相当大的关系;但层也很清楚,公司发展的关键在于两个字运动。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牌创立的初衷。1990年8月,“李宁牌”运动服被选为第11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装、中国国家代表队参加亚运会领奖服及中外记者的指定服装,“李宁牌”伴随亚运圣火传遍全国。

亚运会的体育让“李宁”一战成名,公司在当年剩下的4个月里就实现了近300万元人民币的盈利,这对当时的“李宁”堪称幸事。但市场很快让李宁明白了一点:当时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并不高,传统的国营商业的主批发渠道冷眼旁观这个价格偏高的新品,并没有因为世界冠军的光环而对之刮目相看。为此,李宁开始了当时市场上前所未有的营销方式的创新。李宁公司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实施特许经营体系的企业:1993年开始实行特许经营。“李宁”的目标是要做一个品牌,而特许经营不仅可以保证品牌形象在市场上的高度统一性,还能够借用经销商的力量迅速形成独立完整的营销网络。为了吸引者,每一家专卖店的开业,李宁都专程前往剪彩、签名。最早加盟“李宁”事业的人所创造出的财富效应,渐

“李宁”:持续变革与创新,构筑成功之路

“李宁”:持续变革与创新,构筑成功之路
深圳市溢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3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 “李宁”还完成了对日后发展生死攸关的变革: 摘下了“红帽子” 。 1994 年年初, 李宁认识了这位当时著名的股份制改造专家刘纪鹏。 对李宁公司进行 诊断之后,刘纪鹏认为,李宁公司有健力宝集团的股份,而健力宝集团是由三水市政府 持股的“红帽子”企业。 “李宁”面临产权不清之困,将给未来的“李宁”发展带来致 命的危险。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李宁向他的恩人李经纬提出将“李宁”脱离健力宝。 当李宁告诉李经纬事情的原委和自己的想法之后, 出乎意料的是, 原本以为会反应强烈 的李经纬对此竟相当大度,完全支持他自立门户。1994 年 9 月,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 从健力宝集团母体上顺利脱身,并更名为李宁体育产业公司。李宁公司正式摘下了“红 帽子” ,并且由李宁本人掌控了企业产权。 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要在多年以后才能体现出来。也因为此,日后健力宝就被困产 权改革,陷入了困境。李宁公司分享了私营企业发展初期戴着“红帽子”带来的诸多优 势。而“红帽子”这个危险的坎儿,也在刘纪鹏和李经纬的推动下,及时地迈过。 在李宁公司摘下“红帽子”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李经纬、刘纪鹏等人肯尽力相助, 与李宁的为人非常大的关系:李宁坦诚、专注,有强烈的振兴中国体育的意愿,使李经 纬、刘纪鹏以及后面为李宁发展提供帮助的一干人感觉到:帮一把这样的人,值得。可 以说,创始人的为人处世、决断能力和对目标的执著追求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1996-1998年 经营调整阶段 :未能识别组织拐点,成长缺乏动力 1996 年年初,李宁公司总部从广东迁到北京,开始了它全新的征程。当年,李 宁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达到 6.7 亿元。97 年以后,李宁公司进入调整期,而进入调整 期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偶然的因素,更多的原因是公司未及时变革,固守陈规导致的。 1996 年是中国经济的重大转折年。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 。而这一轮宏 观调控之后,团体的购买能力降低,使得主渠道是团体销售的“李宁”销量骤然下降。 宏观环境变化导致市场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可以看作为一个偶然因素。 而必然因素就有以下几方面: 公司结构杂乱,家族企业的痕迹太重,派系斗争严重侵蚀公司成长力量。李宁、陈 义红有多个直系亲戚在公司工作,此外还有更多非直系亲戚、朋友、队友在公司工作, 公司内甚至开始分起了派别和小团体。 这个日渐庞大的企业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其结果

李宁品牌重塑的原因及策略

李宁品牌重塑的原因及策略
李宁品牌重塑的策略
李宁
Make The Change
第二小组
目录
1.李宁简介 2.品牌的简介
3、品牌问题
4、李宁品牌重塑的策略
李宁简介
1963年,李宁出生于广西。他7岁开始练习体操,17岁 进入国家体操队,26岁退役。1981年,他获得了世界大学 生运动会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项冠军。1982年第 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李宁一人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 6枚,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被誉为"体操王子", 1999年,李宁被世界体育记者协会评选为"二十世纪世界最 佳运动员"。
4、邀请国际知名人士代言:林丹、lola,伊辛巴耶娃、林志玲
品牌简介
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经过20年的探索,已逐步成为 了代表中国的,具有东方元素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 从2004年在香港成功上市以来,李宁公司保持稳定快 速的发展势态。李宁拥有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销售网络, 并且在美国,东南亚等多地开设了专卖店和零售店. 国际权威的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GI《体育用品情报》 针对全球体育用品产业公司推出了市值排名表,李宁公司 位列丕界综合运动品牌前四强.
பைடு நூலகம்
品牌国际化的形象缺乏
自从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之后,李宁公司就逐渐明确了企 业国际化愿景,2005-2008年专注国内市场,2009-2013年为国际 化做准备,2014-2018年全面国际化。到那时国际市场份额希冀 占到公司总销售的20%以上,李宁公司要成为世界前5位的体育用 品品牌公司。但最近几年李宁的核心市场集中于二、三线城市, 上有阿迪、耐克的打压,下有安踏、361和特步的追击,这就是李 宁面对的市场现实。

中国李宁发展史

中国李宁发展史

中国李宁发展史

中国李宁发展史:

一、品牌起步阶段

李宁品牌起步于1990年,由著名体操运动员、奥运冠军李宁创立。品

牌最初主要以生产运动鞋为主,通过在国内市场不断推广和销售不断

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

二、品牌成长阶段

在1996年北京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李宁品牌开始逐渐崛起。由于其经

营策略和适时的市场定性,李宁产品得到了大量的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品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三、品牌发展成熟期

随着品牌知名度的增加和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程度不断提高,李宁品

牌逐渐发展成熟。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逐渐提高,并开始向全球

输出自己的产品,品牌国际化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

四、品牌壮大阶段

李宁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不断加强。其产品的品质和性能得到了肯定,品牌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李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逐渐稳定,并在国际市场上开始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品牌壮大的步伐越来越快速。

五、品牌持续发展

李宁品牌在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和推出新款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服务体系和品牌形象。此外,品牌在赞助运动员和体育赛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进一步推动了品牌的发展。

最后,总的来说,李宁品牌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在市场竞争中经历了起伏和曲折,但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品牌特色和风格,并在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策略和服务理念,持续不断地发展壮大。

李宁公司案例分析

李宁公司案例分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联系方式:

2012年10月5日

目录

目录 (2)

一、前言 (3)

1.1李宁公司背景 (3)

1.2李宁公司主要问题 (3)

1.3本文目的及结构 (3)

二、案例背景分析 (4)

2.1宏观环境分析(PEST) (4)

2.2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4)

三、问题识别与分析 (6)

3.1财务指标 (6)

3.2问题分析描述 (7)

问题一:主观定位品牌内涵 (7)

问题二:变革太过彻底 (7)

问题三:市场定位不清晰 (7)

四、建议 (8)

建议一:挖掘国内市场,开发西部市场 (8)

建议二:明确品牌定位 (8)

建议三:清晰市场定位 (8)

建议四:重创新,重产品品质 (9)

五、总结 (9)

一、前言

1.1李宁公司背景

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李宁公司采取多品牌业务发展策略,除自有核心李宁品牌(LI-NING),还拥有乐途品牌(LOTTO)、艾高品牌(AIGLE)、心动品牌(Z-DO)。此外,李宁公司控股上海红双喜、全资收购凯胜体育。

度过创立阶段后,1995到1997年公司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李宁公司经历两年的低迷时期,1999年到2004年,公司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阶段。自04年以后,公司保持了接近长达6年的高速增长。但在2011年,李宁销售收入大幅下滑,比2010年下降55亿元左右。在高速发展的背后,2009年已有许多分销商出现严重的库存问题。 2010年5月新产品订货会金额大幅下降,库存危机爆发,股价市值跌去45亿元。2010年6月李宁公司正式宣布更换新标识、新品牌口号,以“90后李宁”为主题。提出:2009年-2013年为国际化准备阶段;2014年-2018年为全面国际化阶段。2011年为提升渠道分销商效率,整合低效分销商,总数量从90家减少到57家。同年,李宁公司大批高管离职,空降兵一波接着一波;CEO张志勇卸任,TPG高管金珍君、百胜餐饮集团高管苏敬轼加盟。2012年,李宁本人重回公司,调整商业模式以解决公司问题。

如何破解李宁重新定位后的困局

如何破解李宁重新定位后的困局

如何破解李宁重新定位后的困局

(背景分析和对策)

李宁定位90后缺乏竞争性需重新定位

自己

李宁在走下坡路。虽然借到了奥运会的东风,期间频频出招,仍解不了其品牌危机。近3年李宁品牌定位的方向性错误,为现在的危机埋下了祸根。“90后李宁”不仅没有重塑李宁,反而成为李宁品牌的发展障碍。

定位90后缺乏竞争性

“90后李宁”定位于年轻的16~23岁群体,为什么不能够成功?因为李宁并没有解决当年轻人面对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时,他们不选择耐克、阿迪达斯而选择李宁的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耐克、阿迪在中国逐渐壮大,其品牌定位从高端的“小众”市场转变成寻常百姓的“大众”市场,消费人群这几年一直是往下延伸,向高中生和年轻白领倾斜,成为年轻消费人群的拥趸。反观李宁,其消费人群,其实是以70后的中年人居多。“90后李宁”恰恰脱离了李宁原有的客户群基础,导致多年的基础被打掉了。品牌定位一旦脱离了企业已有的客户基础,就会有很大的危险。

两头夹击显尴尬

从今年李宁在市场上的表现来看,品牌定位的失策,给它带来糟糕的市场业绩。李宁现在的状况是两头夹击,身份尴尬。

一方面,在高中生和年轻白领的消费人群中,大家可以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一二线城市的大部分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耐克、阿迪。像三四线城市,经济条件较好的,也会选择耐克、阿迪。而经济条件一般甚至较差的,他会选择安踏、特步这些品牌。因为安踏、特步这类品牌的结构性成本较低,而李宁的定价是偏高的,使得他原本的中低端人群会被安踏、特步等国内品牌给切割掉。

李宁2011年的账面数据不会好看,与竞争对手相比,更为惨烈。在中国市场,耐克、阿迪2011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0.6亿美元、12.29亿欧元,同比增长为18%、23%。李宁2011年销售收入为89.29亿人民币,同比下滑5.6%。而作为体育用品市场的第三集团,安踏的2011年营收达到89亿人民币,与李宁相当。去年中国本土五大体育用品商安踏、特步、361度、匹克、李宁的净利润分别为17.3亿、9.66亿、11.33亿、7.8亿、3.86亿,李宁垫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始人终于决定让改变发生:废黜前任总裁,平息长期内乱,重新导正轨道,这个曾经的本土最大体育用品制造商还能满血复活吗?死穴在哪里?

《环球企业家》记者岳淼

李宁有限公司(2333.HK)已经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或许因此,任何新的重大调整都似乎能被视为好消息。

7月5日,李宁发布公告称,原行政总裁张志勇退任,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李宁本人走向前台,此前入股李宁的TPG合伙人金珍君担任执行副主席负责集团的内部事务与运营。当天,李宁盘中股价一度走高5.33%。

对这家从2010年开始显露衰象的公司而言,这的确是一个迎来拐点的象征。在去年7月《环球企业家》的《李宁惊梦》一文中,我们已详尽分析了李宁公司所存在的种种症结,结论只有一个:行政总裁张志勇应引咎辞职。原因是,他仍旧认为他仍能掌控已经濒临崩盘的局面。

在《李宁惊梦》一文发表后,李宁本人曾与《环球企业家》有过一次深入晤谈,那是这位长期被视为淡出日常运营的创始人第一次向媒体完整讲述他对商业的理解,对公司现状的看法。自2010年年中李宁发动以换LOGO为标志的品牌重塑运动后,已收获太多批评,李宁本人透露,2010年底曾考虑是否开始调整,但最终—“我给队伍三年的时间来做这个变革。”他告诉《环球企业家》。但他承认,管理团队否认问题的严重性是可怕的,“这个确实是管理层要改变的,不能(老是)自圆其说”。

促使李宁本人决定提前1年结束张志勇三年试验期的,是这家曾经的中国本土最大体育用品制造商已接近跌至谷底—是的,现在李宁的市场位置已滑落到安踏之后,尽管以集团销售收入计,李宁去年为89.29亿元,比安踏稍多2500万元,但若以李宁牌与安踏牌计,则被后者超越。其净利润由2010年的11.08亿跳水至3.86亿元,同比陡降65%,这一数字不及匹克净利润的一半,与安踏的17亿元比更是相距甚远。

与此相比,其它坏消息恐怕算不了什么了。李宁的国际化已成幻影—其位于美国波特兰的设计中心已流失一半雇员,“如果另外一半还在,我不知道他们还在干什么。”一位李宁离职高管告诉《环球企业家》。同时,与美国合作伙伴Foot Locker Inc。的协议已终止,与西班牙代理商成立的销售公司也破产。公司发布预警称,今年Q4订货总订单金额出现高双位数下降,全年营收及利润恐将出现负增长。

“90后李宁”定位错误、品牌重塑失败、销售下滑、库存高压、高管离职都是表象和结果,根本原因在于,这家公司已偏离了自己的主航道。废黜前任总裁张志勇是李宁本人治乱的第一步,重新聚焦于李宁品牌、运动精神和国内市场是正本清源的关键之举。这一策略显然是李宁本人深思熟虑的结果。在去年那次深入访谈中,他就透露:“多品牌策略需要改变。会把资源更集中在李宁一个品牌上”、“志勇是整个公司的CEO,他不是李宁品牌的CEO,从整体上讲,李宁品牌需要一个总经理”、“真正做(体育用品)生意的方法应该是靠专业来做精彩,然后覆盖大众化市场,专业和时尚并不是截然相反的两极”。

找到妙手回春的药方并不困难,李宁本来有机会避免这一切的发生—它甚至就在距离李宁办公室不远的一间绝密机要室内。这是两份代号为ZIBA及PPT(Pilot Project Team)项目成果的绝密报告。2006年和2008年,李宁内部的一些精兵强将曾试图发动两场攸关产品、运营、供应链等环节的颠覆性革命,在初期

大获成功之后,这两份报告竟然被离奇地雪藏了。在一份报告书的扉页上这样写到:“中国新一代正在寻找他们的现实偶像,李宁团队将率先垂范激励他们。”

现在的问题是,李宁还有救吗?

风暴之眼

2008年初的一个傍晚,北京798天下盐餐餐厅的一间包房内,正举办一场李宁当时阵容最为庞大、规格最高的设计师聚会,这些人均为李宁各个设计领域的主设计师,堪称公司的无价之宝。张志勇在席间重新讲述了李宁的战略,谈话“令人心潮澎湃”,觥筹交错之间,一些人甚至湿润了眼睛。

这是一次践行之会。这些人即将远赴美国波特兰参与李宁公司耗资最大的变革项目。授业者来自全球最大、获奖最多的顶级设计公司ZIBA,这一项目的内部代号即为“ZIBA”项目,旨在为李宁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

张志勇对此深信不疑,为此开出高达3000万美元的支票。如此了不起的产品复兴运动,就像是当年中国足球界的健力宝(3.15,0.08,2.61%,实时行情)巴西秘训计划。按计划,如果一切顺利,2013年公司将实现200亿元的收入,几乎是2007年的五倍。早在一年前,李宁就花费重金为项目组成员提供长达一年的英语培训。一名参与者向《环球企业家》回忆称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如期完成既定的英语课程,事后,他只能自掏腰包2万元补习英语。在他看来,比起这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2万元的个人开销不过是九牛一毛。

授课持续整整一个月,培训的首要任务是依照ZIBA的产品开发理念理顺李宁既有的流程。上午是授课时间,下午则是实物设计课。设计师还被要求在异国他乡进行消费者调研,寻找某一类特定消费者,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创意设计。

这是一段惬意时光。“所有人当时都很膨胀,我们都觉得耐克算什么东西,李宁才是真牛逼。”一位参与者说。在学习期间,一些人接到了猎头们的越洋电话,无一例外选择了拒绝。

这场童话般的学习生涯最终以一顿美式牛排告终。“做东者”是时任ZIBA项目负责人的伍贤勇。回国后,所有的人均被晋升,一些人甚至开始跨部门身兼数职—这真是踌躇满志的光辉时刻。

这些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确信公司内即将掀起一场产品革新风暴,而他们则是“风暴之眼”。ZIBA项目曾提出“Define your game”的新口号。在头脑风暴中,一些设计师建议公司生产与互联网连接的便携装备—这些想法均与耐克史诗般的产品Nike+系列理念不谋而合。

依照ZIBA的变革经验,李宁将鞋服设计师搭配分组,并设置项目负责人。ZIBA建议李宁将以往依赖当下流行趋势及终端销售数据来设计产品的做法抛弃,反其道而行之,重新深入研究消费者,了解其需求,并据此预测出趋势。

歧途

在一份绝密报告内,ZIBA将李宁的消费群体定位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代创造者”(不幸的是,这一定位后来被演绎为备受诟病的“90后李宁”),并将消费者细分为专业运动员、运动参与者、运动爱好者,产品线亦依次细分为专业运动、都市轻运动、运动生活三类。

“我当时感觉有ZIBA之后,李宁就立马可以与顶级品牌并驾齐驱了。”ZIBA的项目参与者告诉《环球企业家》。事实间接证明了这一点。李宁公司曾针对篮球比赛服在目标消费者中进行定向调研,被撕去标签的李宁比赛服与耐克、阿迪达斯并置盲测,结果令人振奋—李宁多次胜出。

彼时的李宁正欣欣向荣。乐观者认为ZIBA为李宁提供了一套快速攀升至全球顶级品牌的方法论,首先是针对品牌定位的研究,随后则是产品的实现以及市场的推广执行,最后销售系统针对品牌定位的渠道策略和销售创新。剩下的即是如何将其落地。

彼时,张正急于打造更为年轻的超级品牌,而实际消费群偏大的年龄正被视作品牌溢价的最大绊脚石。若想实现更高的溢价,就必须拉低主流消费者的年龄,并取悦于他们。在李宁的高层中,一些人认为重塑品牌较之于产品变革则更为关键。

市场营销系统相信,若要品牌升级就必须换LOGO。时任李宁公司CMO的方世伟曾列举过航空、化工、物流等领域换标成功的伟大企业以佐证。ZIBA项目目标人群定位由“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代创造者”被精炼为“90后李宁”。错误的种子就此埋下。知情者坚称正是ZIBA的报告中关于目标人群的定位才直接导致了张志勇本人日后品牌重塑决策。不幸的是张本人并没有正确的理解ZIBA的内涵。他很少直接关注创新性产品的流程改进。“ZIBA很显然执行偏了。张当时最应该关注的是产品转型,其次才是品牌。”知情者说。

错误不仅限于此。张很快调离ZIBA的项目负责人伍贤勇,取而代之的是刚刚履新的副总裁兼CPO徐懋淳,徐对运动生活系列产品非常在行。这一擅长的领域甚至遮盖了ZIBA为李宁所设定的另外两条细分产品线—专业运动、都市轻运动。事后证明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英文名为Morrison的徐位高权重,当时在产品系统几乎一言九鼎。徐对导入新的产品设计流程的确居功甚伟。在他的倡导下,所有产品设计人员必须做VLP(virtual load map)虚拟设计,设计师必须提供调研数据、故事包、创意和草图等。在项目初期,李宁开始定期组织产品经理和设计师举办“Kick Off”会议,以便各方进行头脑风暴。这些在耐克大行其道的开发流程亦照搬至李宁。而以往,李宁的产品经理仅会给设计师一张产品结构表,再无其他。

在人员搭配方面,徐懋淳力求专业化。他甚至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李宁挖来三位产品总监以及一名创意总监,这些人均为香港人或西方人,在耐克、锐步等相关背景公司工作过,—不过,他们均热衷于运动生活系列产品,对专业体育并不擅长。

负面效应是,李宁以前没有产品总监一职,设计师只需与产品经理沟通即可,通常两者相左时,设计师往往是最终的决定者。但徐的出现终结了这一点—设计师只是流水线上的一环,而非全部。

在这些空降兵中,李宁运动生活总监Meta最受徐懋淳器重。此前两人曾在耐克共事6年。Meta聪明、漂亮、时髦,典型的美式思维。其“鬼妹”性格与徐懋淳的审美观及个性都很接近。在徐的支持下,Meta 治下的运动生活渐渐成为李宁公司的产品主流,其订货量一度高居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