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当代科学态度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当代科学态度的理解

“科学代表的是人类已知的总和,而非是宇宙之真理,追求真理要心存一分尊敬,一分谦虚”,科学在于对无知世界的认识,真理是已知的,而在科学的道路上出现的一些神秘的难以解释的事件,我们一贯习惯称之为非科学的。我们总是无知的一群人,总无到有,从祖先一代代积累的经验,到目前由经验演绎而成的科学,我相信科学,但也不迷信科学,科学有时候就像一个宗教,让人着迷,但科学也有许多后人猜测,有的科学是硬加在巧合之上的,也许当时作者推出某个结论不是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而后来者看到这个结论正好能说明另一个问题,就说这个结论是有先见之明。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呢?是不是应该用怀疑的眼光看?是不是应该自己亲自实践下,才得出结论。相信而不迷信,怀疑而不极端,合作而不独摸。

人类,从一个细胞开始成长,经历种种物理、化学、生物反应,通过与外界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获得自身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是一个无机物,有时候想想我们人其实很神秘,由和石头一样的物质组成的人类,我们可以思考,我们具有思维的能力,一个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最后又是由夸克等一些微粒构成,也许现阶段从微观角度的研究只能到这个层次,记得高中物理书的彩图上有一条咬着自己尾巴的巨蟒,用此来形容现代社会的科学研究,也许科学的最大的宏观和最小的微观是一样的,也许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只不过是某个宇宙巨人的一个细胞内的原子,也许我们体内某个原子上也有一个宇宙。

1、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一个建筑工地,很多人在工作,有管理人员和施工队,各种工种之间的配合,有条不紊的工作,每个人都是渺小的,就好像一群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有一两只蚂蚁因为什么原因死亡了,并不会影响到蚁群的生活,但工人就不一样,每个人都是他们家的顶梁柱,一旦出现危险则可能是一个家就完了,农民工会遇到很多危险,有时候我感觉电视上演的什么极限生存,极限挑战什么的我们农民工基本上每天都过着这种生活,连续每天加班一个多月,每天工作14个小时,在十几米的高空作业,没有安全措施,只有象征意义的一个安全带,也许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危险,或许我们不在乎什么危险,我们只是为了挣钱养家。什么是幸福?或许幸福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像农民工这样的男人,活着感觉就是为了挣钱来完成自己的责任,对上,无负养育之恩;对下,传递下一代的恩情。也许上不愧对父母,下不疚于儿女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努力上班,用自己的青春汗水为自己的责任前行,责任贯穿一生。

2、实践出真知

无数次的计算,无数次的实践,得出一栋楼的最佳结构图,钢筋的搭建,混凝土的配比,木工支模的尺寸,以及建筑的内部管道的走向位置,这一处处的建筑图,无不透漏着细微,精密,再由建筑工人一点点的施工,最后建成摩天大厦。只有不断的实践,一次次准确的思考,一次次不懈的努力,一次次精密的实验,再通过对结构的客观公正的分析,才能得出真实准确的结果。切不可为了个人名利,剿窃抄袭同

行成果,贪他人之功为己有;或对别人的科学成果故作不公正的评价;或以同行为敌,加以排斥打击,封锁垄断。

3、合作共赢

科学演进到当代,已经到了“大科学”时代,多数科学研究需要合作,这就要学会与人相处,要有平等待人、彼此尊重、互相理解的态度。可是,现在不同学科、行业、地域之间的合作非常困难,更不要说不同国家之间的协作了,其根本问题还是态度问题。一是互相看不起;二是彼此不尊重;三是互相有戒心,“防人之心不可无”。没有起码的共同基础,怎能“大力协同”?人际合作需要学会“跨文化交流”。其实,交流的好处就在于“不同”,正因为你和我“不同”,才能补充我所缺乏的东西,对我有所增益。可是很多人不能容忍不同,这样只能孤陋寡闻。要做好这种“跨文化交流”,就要求人有自知之明,有高度的人文素养和态度。

对待科学,我们要知道科学的结果最终将被人类所利用的。但科学规律本身对于人的利益是中性的,它对人的利害关系决定于人的应用。由于科学对人类有直接、间接的深刻利害关系,对人类或一部分人的命运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的时候,除了纯粹的好奇动机以外,更多了一份对人的命运的责任,这就是如何使科学成果能造福于最大多数人。每个人活着都有其价值,科研工作着为了探索自然,解密自然之真理,往往废寝忘食的研究,其结果总是能直接间接的为人类造福。

但是科学家或者说像我们这样的以后的科技工作者,每个人都想

着要创新,要独树一帜,不想走着别人的老路,其实我认为在当代的科研领域,往往能引领创造着的人很少,大多是属于守成的,其中包括对已有知识框架的补充,对结构的梳理,或者说是对种类的探索,而真正能作出有革新意义的人很少。不眼高手低,从学习他人开始,山寨有时也是一种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