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硬件设计
电气开题报告PPT
电气开题报告PPT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注:表中所填内容采用5号字,中文采用宋体、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表中段落采用1.5倍行距,首行缩进2个字符。每一页的外框四周均采用双线条,当底部出现单线条时,应该修正为双线条。篇二:电气自动化开题报告
1.1.1.1. 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目的和意义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目的和意义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目的和意义长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由于变电设备和配电装置布置型式的限制,也由于设计人员设计水平的限制,使得110 kv 变电所的投资额、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比较大。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变电所向着造价低,占地少,接线简单,施工、运行、检修方便等方向发展。本变电所设计为毕业设计课题。通过本次设计,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掌握,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工程意识,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电力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变电站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具有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等职能的基本单元,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变电站主要分为:升压变电站,主网降压变电站,二次变电站,配电站。变电站起变换电压作用的设备是变压器,除此之外,变电站的设备还有开闭电路的开关设备,汇集电流的母线,计量和控制用互感器、仪表、继电保护装置和防雷保护装置、调度通信装置等,有的变电站还有无功补偿设备。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连接方式,按其功能不同而有差异。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是安全装置,当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部分从电力系统切除,以保证其余
无线充电开题报告
8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学号:25 姓名:学院:专业:
学位论文题目锂电池无线充电装置设计
学位论文题目来源:1.科研 2.生产 3.教学(含实验) 4.其它
(在选项上打勾选择)
学位论文成果形式:1.硬件 2.硬件+软件 3.软件 4.纯论文(在选项上打勾选择)
学位论文研究内容一、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锂电池无线充电技术是一个新兴技术,发展的时间很短但是非常迅速。无线充电应用的范围很广,小到游戏周边产品充电(手柄双充、PS3充电器、XBOX360充电器),消费性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电动剃须刀、无线充电LED手电筒),数码产品(无线手机充电器、无线iPhone充电器、无线充电MP3),大到电动汽车锂电池无线充电电路等等,都有无线充电技术应用的空间。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公司和科研机构都相继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短距离无线充电装置。在日本,一种无需插头和电源线的就能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在2008年2月15日投入试运行,该汽车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以及电能转换等技术用无线的方式进行充电。该车最高时速为80km/h,如果仅使用电能,充电一次可以行驶15km。由于多个厂商的多种技术结构和产品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无线充电领域的混乱。为了解决无线充电设备标准化和通用化的问题,2008年12月,由Convenient Power、Fulton Innovation、罗技、飞利浦、TI等八家公司组成的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无线充电技术协会)正式成立并制定了通用的无线电源充电标准,基于相同标准的不同品牌产品及充电台,能够互相识别并进行充电。标准化的无线充电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电表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电表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当前,能源消耗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电力消耗在其中占有重要
地位。为了解决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研究和开
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电力系统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电表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设计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电表,以实现
电能质量监测、用电量统计、费用计算、远程数据传输等多种功能,从
而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用户用电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3.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电表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系统中各个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与搭建和电气安全性检测;
(2)智能电表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完成系统底层驱动程序的编写和上层应用程序的设计、仿真、调试及测试;
(3)智能电表数据传输和储存方案的研究,包括网络连接方式选择和远程数据传输协议的设计,数据存储介质的选择,以及数据传输和存
储的安全性设计;
(4)智能电表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验证系统的各项功能及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4. 研究意义
智能电表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与开发对于电力行
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通过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电表的研究,可以
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耗,同时提高用
户用电的方便性和经济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 研究方法
该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查阅、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及
仿真分析等。
6. 进度计划
开题报告的范文
开题报告的范⽂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种⽂字说明材料。这是⼀种新的应⽤写作⽂体,这种⽂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产⽣的。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开题报告⼀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这样做,既避免遗漏;⼜便于评审者⼀⽬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的范⽂1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试验室建设,研究对象为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
2、研究的⽬的和意义
1、⽬的
我选择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这个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其主要⽬的是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进⼀步学习和巩固通信原理及其相关知识,并学会利⽤所学的知识能,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运⽤所学知识内容,进⼀步熟悉和掌握MATLAB 的使⽤⽅法;对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及其实现有较深的了解;为即将进⼊社会参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收集资料、消化资料和综合资料的能⼒等等。
2、意义
从事电⼦通信业⽽不能熟练操作使⽤MATLAB电⼦线路设计软件,在⼯作和学习中将是⼨步难⾏的。在数学、电⼦、⾦融等⾏业,使⽤MATLAB等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进⾏设计、仿真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了⼀种趋势,〖您正浏览的⽂章由实习报告⽹整理〗这类软件的问世也极⼤地提⾼了设计⼈员在通信、电⼦等⾏业的产品设计质量与效率。众所周知,实际过程中信号传输都要经过调制与解调这⼀过程,由于消息传过来的原始信号即调制信号具有频谱较低的频谱分量,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不宜传输。因⽽,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通常需要有调制过程,反之在接收端则需要有解调过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硬件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电能无线传输装置的硬件设计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提交日期
电能无线传输装置的硬件设计
姓名:专业班级:
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人类社会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便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大至遍布世界各地的高压线、电网,小至各种各样的家用电气设备,传统的电能传输主要通过金属导线点对点,属于直接接触传输。这种传输方式使用电缆线作为媒介,在电能传输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尖端放电、线路老化等因素导致的电火花,不仅会使线路损耗增大,还会大大降低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且会缩短设备的寿命。在油田、钻采矿井等场合,用传统的输电方式容易由于摩擦而产生微小电火花,严重时甚至引起爆炸,造成重大的事故。在水下,导线直接接触供电还有电击的危险[2-4]。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呼唤着一种摆脱金属电缆的电能传输方式,即无线电能传输。无线电能传输(WPT)是一种有效的新型电能传输方法,通过无线电能传输,不需要使用电缆或其他实物就能进行电能的传输,电能可以通过短距离耦合,中等范围的谐振感应和电磁波感应传输,在很难使用传统电缆的地方也可以实现电能传输[5]。实现无线电能传输,将使人类在电能方面的应用更加宽广和灵活。电能的无线传输技术将开辟人类能源的另一个新时代,给大众带来非同凡响的意义和影响根据传输原理的不同。
无线电能传输方式按传输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以及电磁波辐射式三种。作为无线电能传输的三种主流方式,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一般来说,电磁感应技术比较具有实现性,且已应用于当前各种电子产品,它的优点是能量的传输效率较高,但存在传输距离短,发热大,线圈对准困难等问题;电磁波传输能够实现远距离传输,但是现阶段效率过低,另一方面传输过程中的介质也会对电磁波产生影响;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中和了上述两种传输方式,具有中中等距离传输和较高效率的特点,因而受到的关注较多。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
摘要: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场耦合原理实现电能无线传输的技术。本文对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关键词: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研究现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应用前景,挑战,发展方向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的热点领域。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场耦合原理,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本文旨在对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综述,介绍其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研究现状: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分类及其优缺点: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主要分为近场耦合和远场耦合两种类型。近场耦合主要采用电容耦合的方式,具有传输功率高、效率高、安全性好的优点,但传输距离较短;远场耦合主要采用电磁感应的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远、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但传输功率和效率较低。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传输机制、传输效率、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传输功率、传输效率、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实验研究,以及相关硬件设计和实现等。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挑战:该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无线充电、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技术难点,如传输距离和功率的限制,空间分布和电磁环境的影响等。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综述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机械厂供电设计
系部名称机电工程系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1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吴士涛
填表时间:年月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与实现)
中北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闫安斌学号:0905044229 学院、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论文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与实现指导教师:刘文怡
2013 年2月 28 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
学士学位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姓名
职称高级讲师所在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题来源老师指定课题性质导师指定
课题名称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
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1.主要内容(毕业设计任务书中下达的内容并贴上产品图)
(1)阅读文献,收集解决方案的资料,并作详细比较,写出高质量的开题报告;
(2)一般配电网络结构;
(3)配点自动化系统的几点认识;
(4)配点自动化系统的层次结构;
(5)满足自动化系统要求的一次设备;
(6)配电网自动化站端设备;
(7)配电网自动化的通信系统;
(8)以故障处理为目的的馈线自动化方案;
(9)配网自动化的主站系统设计;
(10)总结。
图(1) 一般配电网络结构
图(2) 配网自动化的主站系统设计
图(3) 配电网自动化的通信系统
图(4)配点自动化系统的层次结构
2.意义
(1) 毕业设计在四年中的意义
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设计工作的初步尝试,是对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设计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研究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前三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通过考察、立题、收集素材、设计方案、工艺制作等过程,检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掌握技艺的深度,并通过毕业答辩、毕业设计和实习工作,来考核教学水平,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课题的意义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本课题适应了电力系统当今发展趋势。实现配电系统自动化有利于配电网正常运行时,通过监视配网运行工况,优化配网运行方式;有利于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确保电力用户的实效性,满足电力用户的供电需求;有利于满足和确保供电的质量,符合高新技术装备和居民家用电器的要求,避免高峰低谷,电压幅值和频率以及谐波对用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利于降低电网的损耗,提高网络的供电能力,减少用户的停电几率;有利于提高配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 报 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井底车场电力线自动停送电装置的设计指导教师
院(系、部)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10-2班
学号1005030215
姓名
日期2014年4月7日
教务处印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三、研究进度
四、主要参考文献
五、指导教师意见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王昊天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申国安学号: 0914480328 专业:供用电技术及应用
设计题目:220/110/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指导教师:马成廉
2012年3月5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2年4月26日”或“2002-04-26”。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功率测量仪的设计与制作
学 院: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 建筑工程技术、建34 学生姓名: 肖健 学 号: 046 指导老师: 金翠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此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至少应包括1篇外文资料;对于重要的参考文献应附原件复印件,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
4.统一用A4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等资料装入文件袋中。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文献综述: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5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
电力是人们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主要能源,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电测量仪是一种测量电网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仪器,它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测仪表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是指针式仪表,如模拟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这些仪表的基本结构是电磁式、电动式、感应式、静电式等,由于这类仪表本身的机械结构和电磁结构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一般精度较低,稳定性较差,应用场合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它的原理简单、坚固耐用、容易生产、成本低,因而还在广泛使用。
智能电表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智能电表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智能电表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节能环保的日益重视,智能电表系统作为一种新
兴的能源管理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探讨智能电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旨在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的用电服务。
二、背景分析
传统电表的读数需要人工抄录,不仅浪费人力资源,而且容易出现错误。而智
能电表系统通过使用先进的传感器和通信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电能使用情况,
并将数据传输给供电公司,实现电能消耗的精确计量和远程管理。智能电表系
统的设计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电表存在的问题,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效率。三、设计目标
智能电表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对电能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
提供准确的电能数据。
2. 远程管理:通过通信技术,实现对电表的远程管理,包括抄表、计费、故障
检测等。
3.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用户用电习惯分析和用电建议,帮助
用户合理使用电能。
4. 安全可靠: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
据被篡改或泄露。
5. 节能环保:通过智能电表系统的实施,引导用户节约用电,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系统架构
智能电表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 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电能使用情况,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等。
2. 数据采集器:负责采集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中心。
3. 数据中心:接收和存储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用电建议和故障检测等功能。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法研究
3 系统硬件设计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实际搭建硬件系统。硬件 部分包括直流电源、逆变电路、驱动电路、信号发生 电路、发射与接收电路、整流电路及负载等。系统框 图如图 4 所示。
直流 电源
逆变电路 驱动电路
发射电路
发射 线圈
耦合磁场
接收电路
接收 线圈
整流与负 载电路
信号发生 电路
图 4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示意图
高
220 V
频
50 Hz
电
源
初
次
整流
级
级
负
线
线
滤波
载
圈
圈
稳压
图 2 谐振电能传输系统模型
图 2 模型的等效电路图如图 3 所示。图中:Us 接近理想电压源;L1、L2 为一、二次侧线圈;R1、R2 为 高频下寄生电阻;RL 为负荷电阻;C1、C2 是一、二次
C1
C2
图 3 谐振电能传输系统等效电路
电路工作时,谐振在发射端回路和接收端回路 中发生,当达到电磁共振条件时,无线电能传递效率 达到最大值[10]。
输过程更加安全可靠的优点[3],因此具有极其光明的 技术前景,有望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4原5]。
2 技术原理
2.1 磁耦合谐振技术 通过磁场耦合电磁谐振的方式,可进行中、短距
离的无线电能传送。在实际工作中,有着相同大小的 固有频率的线圈以磁场为载体互相耦合,实现电能 的传输,传输长度范围大约在 5 厘米到 2 米之间,并 能穿越非磁性物质材料。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充电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充电器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助理指导教师:
二〇一五年五月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电力载波通信抄表集中器硬件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电力载波通信抄表集中器硬件设计
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专业: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7年4月10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电能无线传输装置的硬件设计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提交日期
电能无线传输装置的硬件设计
姓名:专业班级:
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人类社会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便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大至遍布世界各地的高压线、电网,小至各种各样的家用电气设备,传统的电能传输主要通过金属导线点对点,属于直接接触传输。这种传输方式使用电缆线作为媒介,在电能传输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尖端放电、线路老化等因素导致的电火花,不仅会使线路损耗增大,还会大大降低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且会缩短设备的寿命。在油田、钻采矿井等场合,用传统的输电方式容易由于摩擦而产生微小电火花,严重时甚至引起爆炸,造成重大的事故。在水下,导线直接接触供电还有电击的危险[2-4]。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呼唤着一种摆脱金属电缆的电能传输方式,即无线电能传输。无线电能传输(WPT)是一种有效的新型电能传输方法,通过无线电能传输,不需要使用电缆或其他实物就能进行电能的传输,电能可以通过短距离耦合,中等范围的谐振感应和电磁波感应传输,在很难使用传统电缆的地方也可以实现电能传输[5]。实现无线电能传输,将使人类在电能方面的应用更加宽广和灵活。电能的无线传输技术将开辟人类能源的另一个新时代,给大众带来非同凡响的意义和影响根据传输原理的不同。
无线电能传输方式按传输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以及电磁波辐射式三种。作为无线电能传输的三种主流方式,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一般来说,电磁感应技术比较具有实现性,且已应用于当前各种电子产品,它的优点是能量的传输效率较高,但存在传输距离短,发热大,线圈对准困难等问题;电磁波传输能够实现远距离传输,但是现阶段效率过低,另一方面传输过程中的介质也会对电磁波产生影响;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中和了上述两种传输方式,具有中中等距离传输和较高效率的特点,因而受到的关注较多。
2 无线电能传输研究发展
2.1 无线电能传输国外研究发展
19世纪30年代,迈克尔·法拉第提出电磁感应定律,即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会有电流产生。19世纪90年代,被称为无线电能传输之父的尼古拉·特斯拉第一次提出无线电能传输的构想,并于1899年演示了无导线的高频电流电动机,但出于效率与安全的考虑,这一技术就此搁置[6]。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H.Yagi和S.Uda发明了八本·宇田天线,可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定向。20世纪60年代,雷声公司(Raythheon)的布朗(W.C.Browm)设计了一种半波电偶极子半导体二极管整流天线,此天线效率高且结构简单,由此完成了32.45GHz微电波驱动直升机的实验[7-8]。后来,他又进行了室内微波能量传输实验,实现了90%的微波-直流能量转换效率。
自Brown的实验成功以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68年,Peter Glaster提出通过构建太空太阳能为地球无线传输能源的设想。1975年,在美国宇航员的支持下,开始了无线电能传输地面实验的5a计划。近几年,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更为迅猛。200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马林·索尔贾西克(Marin Soljacic)等人在无线电能传输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用两米外的一个电源,“隔空”点亮了一盏60w的灯泡[7-8]。2009年,TI和Fulton(eCoupled技术)公司合作开发用于控制非接触式充电的电源芯片。2011年,在东京举行的安防用品会展上,松下集团推出了一款无线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2012年,Lockheed Martin公司研发出激光无线充电系统。
2.2 无线电能传输国内研究发展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国内的起步较晚。1994年,电子科技大学的林为干院士第一次将微波输能技术引入到国内。之后,中科院电工所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1998年,上海大学利用微波输能实现了对管道机器人的供能。2001年,西安石油学院的李宏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感应电能传输技术在感应电机机车上应用的可行性的文章。同年,重庆大学孙跃教授开始对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且重庆大学与新西兰奥克大学展开了合作,进行更深层次的学术交流。2003年,
重庆大学郑小林、皮喜田等对无线电能传输用于体内诊疗装置进行了研究。2007年,孙跃教授研制出了感应耦合无线输电装置,可同时向多个设备实现600到1000W 的电能传输,效率高达70%。2009年四川大学使用平面天线和接收整流阵列,实现200m 的长距离无线电能输送实验[9]。2013年3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实现了0.6m 距离的磁共振耦合能量传输,效率达50%。随着技术的成熟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及高校开始了关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领域也逐渐扩大。
3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对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展开研究。首先完成此系统的设计,制作硬件电路,再分析影响传输距离与效率的因素,并通过改进与调试,实现传输距离与传输效率的最优化。
3.1 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机理
3.1.1 磁耦合
一个线圈的电流变化在相邻的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它们在电的方面彼此独立,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靠磁场将其联系起来的,这种现象称为磁耦合。能量传输的效率和传输的距离主要取决于耦合的效率。自感磁通链和互感磁通链两部分相加即是耦合线圈中的磁通链,耦合线圈的磁通链与施感电流呈线性关系,是各施感电流的磁通链叠加得到的结果。若两个耦合电感,L 1和L 2中有变动电流,各电感中的磁通链将会随着电流变化而变化[10]。设耦合电感L 1和L 2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1u 、1i 和2u 、2i ,且方向都为关联参考方向,互感是M ,则两个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的关系为:
dt di dt di u dt di dt di u 1222211
1M L M L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