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痘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浙江省水痘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浙江省水痘应急处置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4ce82e915f804d2b16c190.png)
浙江省水痘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1 背景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播迅速、极易暴发流行等特点。
多见于冬春季节,发病高峰在3-5月;人群中儿童普遍易感,10岁以下多见。
由于水痘具有高度传播性,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传播迅速。
近年来,常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引起暴发流行,对小儿威胁极大。
为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发现、报告水痘疫情。
疫情发生后,做好以控制传染源、开展健康教育为主导的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保护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办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全省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 疫情分级和响应2.1 疫情分级根据水痘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暴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2.1.1 蓝色疫情省内出现1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
(暴发点指7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1.2 黄色疫情省内同一地市3周内出现1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或同一县3周内出现5个水痘暴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1周内发生10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1.3 橙色疫情省内3周内出现3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或同一地市3周内出现1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或同一暴发点7天内发生20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1.4 红色疫情省内3周内出现5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
2.2 疫情的应急响应2.2.1 蓝色疫情的响应(1)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水痘应急预案(通用4篇)
![水痘应急预案(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a69ff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1.png)
水痘应急预案(通用4篇)水痘应急预案一:学校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目标:保障学校师生健康,迅速控制水痘疫情,减少传播范围。
二、应急响应流程:1. 预防宣传:学校定期开展水痘预防宣传工作,教育师生增加防护意识。
2. 监测疫情:学校密切关注学生的健康情况,如发现水痘病例,应立即通报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
3. 隔离控制:对病例进行隔离,并通知家长及时带回家治疗,以避免传播。
4. 整理数据:对病例进行统计,包括患病人数、年级、班级等,以便后续控制措施的制定。
5. 清洁消毒:对病例密切接触的区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包括教室、宿舍、卫生间等。
6. 通知家长: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向家长发出通知,告知疫情情况和预防措施,同时要求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
7. 请假管理: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可以主动请假,并就医确认是否患病,确保学校环境清洁。
8. 校园封控:如疫情蔓延,学校可以暂停课程,封控校园,进行全面消毒和清洁。
9. 配合疫情调查:学校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溯源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和协助。
10. 恢复课程:当水痘疫情得到控制后,学校要及时安排清洁消毒工作,确保安全后恢复正常教学。
三、应急预案宣传:学校要向全体师生发布应急预案,加强师生的应急意识和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师生了解应对流程和操作要点。
四、应急预案监督:学校应建立应急预案监督机制,定期检查预案是否完善有效,对预案操作流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及时改进。
水痘应急预案二:家庭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目标:保护患有水痘的成员的健康,减少疾病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
二、应急响应流程:1. 隔离患者:对患有水痘的成员进行隔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其安排在单独的房间,并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接触。
2. 加强卫生措施:提醒患者及其他家庭成员勤洗手、勤通风,保持卫生环境清洁。
患者应使用独立的毛巾和洗漱用具。
3. 个人防护措施:其他家庭成员应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患者的接触,并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措施。
水痘处置应急预案
![水痘处置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e9f04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a.png)
一、背景及目的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迅速、起病急等特点。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在校园内的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确保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水痘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水痘应急处置工作。
2. 成员包括:校长(组长)、副校长、校医、班主任、年级组长、物业人员等。
三、应急处置流程1. 疫情监测与报告(1)班主任每日对学生进行晨检,发现疑似水痘病例,及时报告校医。
(2)校医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确认后立即上报学校领导。
(3)学校领导在接到报告后,及时向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2. 隔离与治疗(1)对确诊为水痘的学生,立即隔离治疗,通知家长带孩子到指定医院就诊。
(2)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观察,如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
3. 消毒与防护(1)对患病学生所在班级及密切接触者所在班级进行彻底消毒。
(2)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空气流通。
(3)加强师生个人防护,提高防病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 健康教育与宣传(1)开展水痘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病意识。
(2)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普及水痘防治知识。
(3)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四、应急响应级别1. 一级响应:出现水痘疫情,涉及多个班级,影响较大。
2. 二级响应:出现水痘疫情,涉及单个班级,影响较小。
3. 三级响应:出现水痘疑似病例,需进一步观察。
五、应急处置保障1. 保障物资:学校储备必要的消毒剂、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
2. 人员保障:确保校医、班主任等人员具备应急处置能力。
3. 资金保障:学校设立水痘应急处置专项经费,用于应急物资采购、消毒处理等。
六、总结与改进1. 对水痘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根据总结结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水痘疫情的能力。
水痘应急预案及处理
![水痘应急预案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91d53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0.png)
一、引言水痘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该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尤其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一旦出现病例,很容易引发疫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的传播,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水痘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水痘疫情防控工作。
2. 设立水痘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水痘防控措施。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师生普及水痘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 做好晨检工作:每日早晨对全体师生进行体温检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
3.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空气流通,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4.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期对教室、宿舍、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消毒,消灭病毒。
5. 严密监控疫情: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及时上报疫情。
四、应急预案1. 疫情发现(1)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将疑似病例隔离观察,防止病毒传播。
2. 疫情确认(1)疑似病例经医院确诊为水痘后,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病毒传播。
3. 疫情处理(1)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痊愈。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直至连续3天体温正常。
(3)加强消毒工作,确保校园环境安全。
4. 疫情结束(1)确诊病例治愈后,经医生评估,符合复学条件。
(2)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期满,无异常情况。
(3)经上级主管部门验收,校园水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五、总结水痘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旨在确保校园内水痘疫情的及时发现、控制和消除,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措施,共同做好水痘疫情防控工作。
水痘应急预案及措施
![水痘应急预案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12de4d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f.png)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在我单位(如学校、幼儿园等)的传播,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水痘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单位负责人)副组长:XXX(分管负责人)组员:XXX(相关部门负责人)2. 成立水痘防控工作小组组长:XXX(校医或卫生保健人员)副组长:XXX(班主任或辅导员)组员:XXX(各班级教师、保育员等)三、防控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家长会等形式,普及水痘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防病意识。
(2)教育师生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共用个人物品等。
2. 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1)每日对师生员工进行晨检、午检,发现疑似水痘病例,立即隔离观察,并及时上报。
(2)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进行登记,及时掌握病情动态。
3. 加强疫情监测(1)建立水痘疫情监测系统,对疑似病例进行追踪调查。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
4. 疫情处理(1)发现水痘病例后,立即隔离患者,并对患者所在班级进行终末消毒。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必要时送往医院治疗。
(3)加强患者所在班级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 疫情报告(1)发现水痘病例后,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2)及时向家长通报病情,取得家长配合。
四、应急响应1. 级别划分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将水痘疫情分为一般、较大、重大三个级别。
2. 响应措施(1)一般疫情:启动应急响应,加强防控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较大疫情:启动应急响应,加强防控措施,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必要时扩大隔离范围。
(3)重大疫情:启动应急响应,全面加强防控措施,实行封控管理,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五、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水痘疫情的能力。
3. 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防控水平。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水痘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所有。
水痘疫情应急处置方案 (1)
![水痘疫情应急处置方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040180a78e9951e79a892746.png)
水痘疫情应急处置方案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播迅速、极易暴发流行等特点。
多见于冬春季节,发病高峰在3-5月;人群中儿童普遍易感,10岁以下多见。
由于水痘具有高度传播性,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传播迅速。
由于近期我校出现多例水痘患者,为了防止疫情出现和暴发,特制定学校水痘疫情控制指导意见。
1、开展晨检制度:发生水痘疫情的学校,在水痘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21天)必须开展学生晨检,每天的早上,检查学生的后背、腹部、头面部等有没有出现疱疹或者红色的斑、丘疹,测量学生的体温,有没有出现发热,询问学生有何身体不适。
如有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报告并进行治疗及隔离。
2、隔离病人:对水痘病人进行在家或者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水痘的传染期为: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因此病人隔离至疱疹干燥结痂或者出疹后7天为止,均不得少于发病后14天,凭医院证明回校上课。
3、密切接触者: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与其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
4、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
学生上课时,宿舍要开窗通风;课间和课后教室通风。
并注意将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
5、消毒:应及时对宿舍、教室、餐厅、桌椅、洗澡间等公共设施,进行科学的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晚间进行空气消毒。
6、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播、讲座、板报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教。
内容如下: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勤换洗衣服,勤晒被褥。
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提高防病意识和能力。
7、应急接种。
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但水痘疫苗属于二类疫苗,即学生自费并自愿到医院保健科接种,有条件者可选择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水痘发生。
由于水痘治愈后病毒易潜伏,机体抵抗力下降后易得带状疱疹,故接种水痘疫苗非常必要。
接种水痘疫苗后24-30天产生抗体,所以,对3天内的密切接触者接种有效,时间长了不能避免发病,但可减轻临床症状。
水痘应急处置预案
![水痘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9c466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2.png)
一、预案背景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等。
水痘疫情一旦爆发,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正常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水痘疫情;2. 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疫情蔓延;3. 减少水痘疫情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影响;4.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疫情应对水平。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发生水痘疫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水痘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水痘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成员由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社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 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区等成立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疫情报告、隔离观察、消毒防疫、健康教育等。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报告(1)发现水痘疑似病例,立即向所在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2)卫生健康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疫情报告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2. 隔离观察(1)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隔离期间不得上学、上班;(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包括:与病例有共同生活、工作、学习场所的人员,以及病例的家属;(3)隔离观察期限根据病情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
3. 消毒防疫(1)对病例所在单位、家庭、学校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2)加强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如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3)对病例密切接触者所在单位、家庭、学校等场所进行消毒。
4. 健康教育(1)开展水痘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2)宣传水痘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鼓励群众主动接种;(3)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等单位的健康教育。
水痘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水痘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042f9ed70b4e767f5bcfce21.png)
1 / 6***水痘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1背景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播迅速、极易暴发流行等特点。
多见于冬春季节,发病高峰在3-5月;人群中儿童普遍易感,10岁以下多见。
由于水痘具有高度传播性,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传播迅速。
近年来,常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引起暴发流行,对小儿威胁极大。
为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发现、报告水痘疫情。
疫情发生后,做好以控制传染源、开展健康教育为主导的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最大限度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保护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办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疫情分级和响应2.1疫情分级根据水痘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暴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2.1.1蓝色疫情县内出现1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
(暴发点指7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1.2黄色疫情县内3周内出现5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或同一县3周内出现5个水痘暴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1周内发生10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1.3橙色疫情2 / 6县内3周内出现1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或同一暴发点7天内发生20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1.4红色疫情县内3周内出现3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
2.2疫情的应急响应2.2.1蓝色疫情的响应①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②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水痘应急处理预案
![水痘应急处理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ee24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6.png)
一、预案背景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上级相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隔离和治疗水痘患者,控制疫情传播。
2. 提高师生对水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减少水痘发病率。
3. 确保幼儿园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三、组织机构1. 成立水痘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防控措施。
3. 设立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四、防控措施1. 晨检制度:每日对师生进行晨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至医院就诊。
2. 早期发现与报告:一旦发现水痘病例,立即向学校领导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做好病例的隔离工作。
3. 隔离治疗:对确诊的水痘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为疱疹结痂后。
4. 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如出现疑似症状,及时隔离并报告。
5. 环境消毒:对水痘患者所在班级及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消毒,包括教室、宿舍、食堂等。
6.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水痘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水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7. 信息上报: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水痘疫情,确保信息畅通。
五、应急处理1. 突发事件监测:建立水痘疫情监测系统,各班级建立因病缺课上报制度。
2. 应急响应:发生水痘疫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处理小组。
3. 紧急处置: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对环境进行消毒。
4. 信息发布:及时向师生及家长发布水痘疫情信息,避免恐慌。
六、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
2. 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预案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预案有效执行。
3. 学校将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不断完善预案内容。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水痘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水痘卫生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cf34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2.png)
一、预案背景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播迅速、极易暴发流行等特点。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水痘疫情;2.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3. 保障疫情不扩散,维护社会稳定;4. 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水痘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水痘疫情防控工作。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1)监测疫情,及时上报;(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3)制定防控措施,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诊疗工作;(4)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护意识。
3. 医疗机构负责:(1)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及时隔离治疗患者;(2)开展病例诊断、治疗和护理;(3)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4)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4. 学校、托幼机构负责:(1)加强疫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护意识;(3)做好隔离、消毒工作;(4)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病例发现与报告(1)医疗机构、学校、托幼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病例。
2. 疫情调查与处理(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3)对病例所在单位、学校、托幼机构进行消毒、隔离工作。
3. 防控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护意识;(2)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报告病例;(3)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4)开展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五、保障措施1. 保障物资供应,确保疫情防控需要;2. 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3.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防控合力。
医院水痘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水痘应急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377f5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5.png)
一、预案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安全,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水痘疫情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水痘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水痘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副院长成员: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公共卫生科、预防保健科等部门负责人2. 各部门职责:(1)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水痘疫情的诊疗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护理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水痘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得到精心护理。
(3)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水痘疫情进行监测、报告、分析,指导医院开展消毒、隔离等工作。
(4)公共卫生科:负责对水痘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疫情防控。
(5)预防保健科: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水痘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四、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监测与报告(1)医院感染管理科建立健全水痘疫情监测系统,每日对水痘病例进行监测。
(2)发现水痘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2. 隔离与治疗(1)对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2)严格执行一人一室,减少交叉感染。
(3)根据病情给予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
3. 消毒与隔离(1)对水痘患者所在的病区、病房、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2)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3)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必要时进行核酸检测。
4. 健康教育(1)通过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公众普及水痘防治知识。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水痘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3)开展水痘疫苗接种宣传,提高人群免疫力。
5. 应急物资储备(1)储备足够的防护用品、消毒剂、抗病毒药物等应急物资。
(2)确保应急物资的供应,满足应急处置需求。
五、预案实施与评估1. 本预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水痘应急预案及演练
![水痘应急预案及演练](https://img.taocdn.com/s3/m/df784a7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1.png)
一、引言水痘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水痘传染性强,易于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生活环境中传播。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疫情,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
二、应急预案1. 组织领导成立水痘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水痘疫情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2. 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讲座、宣传栏等形式,提高师生对水痘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2)落实晨检制度:每日进行晨检,发现疑似水痘病例,立即隔离观察。
(3)加强消毒工作: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定期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开展疫苗接种:鼓励师生接种水痘疫苗,提高免疫力。
3. 疫情处置(1)发现疑似病例:发现疑似水痘病例,立即隔离观察,并通知家长。
(2)确诊病例:确诊为水痘病例后,通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以下措施:a. 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直至水痘结痂为止。
b. 对患者所在班级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c.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如出现症状,立即隔离治疗。
4. 信息报告(1)校内报告: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
(2)校外报告:确诊为水痘病例,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三、演练方案1. 演练目的通过演练,检验水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师生应对水痘疫情的能力。
2. 演练内容(1)发现疑似病例:模拟教师在教室发现一名疑似水痘病例,立即向保健医报告。
(2)隔离观察:保健医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判断为疑似病例,将其带至隔离室观察。
(3)通知家长:保健医通知家长,告知患者病情及隔离情况。
(4)消毒处理: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信息报告:学校领导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
3. 演练步骤(1)准备阶段:制定演练方案,召开演练动员大会,明确演练流程。
(2)实施阶段:按照演练方案进行模拟演练,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
(3)总结阶段: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医院水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水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f59ca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e.png)
一、预案背景水痘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水痘病情轻微,但婴幼儿、孕妇、免疫力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感染后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在医院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水痘患者,防止疫情扩散。
2.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水痘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 完善应急预案,确保水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水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协调和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3. 设置应急工作组,包括疫情监测组、隔离治疗组、宣传教育组、物资保障组等。
四、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监测与报告(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水痘的识别能力。
(2)每日对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水痘筛查,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
(3)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疫情。
2. 隔离治疗(1)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待确诊后进行隔离治疗。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3)加强患者护理,确保患者舒适度。
3. 医护人员防护(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2)为医护人员配备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3)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监测,确保其健康。
4. 宣传教育(1)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水痘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2)开展医护人员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3)对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做好个人防护。
5. 物资保障(1)储备充足的防护用品、消毒剂、隔离用品等。
(2)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确保应急物资供应。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疫情发现:医护人员发现疑似病例,立即上报疫情。
2. 疫情报告: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工作组。
3. 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待确诊后进行隔离治疗。
4. 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医护人员防护。
5. 宣传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水痘应急措施及预案
![水痘应急措施及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24cc7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2.png)
一、背景及目的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水痘患者,传染性强,易于在集体生活环境中传播。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生活场所的传播,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领导1. 成立水痘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监督落实水痘防控工作。
2. 小组成员包括:校长(园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园长助理)任副组长,校医、班主任、保育员等任成员。
三、应急措施1.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
(1)早发现:教师和保育员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发现疑似水痘病例,立即报告校医。
(2)早报告:校医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学校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报告。
(3)早隔离:对疑似水痘病例,立即将其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其到指定医院就诊。
(4)早治疗:对确诊水痘病例,鼓励家长及时带孩子到指定医院就诊,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5)早处理:患者离校后,对所在班级和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病意识。
(1)通过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向师生普及水痘防治知识。
(2)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宣传水痘防治措施。
3. 加强晨检、午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1)每日晨检、午检时,仔细观察学生皮肤状况,发现疑似水痘病例,立即隔离并报告。
(2)对近期有水痘病例的学校,加强晨检、午检频率。
4.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切断传播途径。
(1)对水痘病例所在班级、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2)加强校园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
四、预案启动1. 预案启动条件:出现水痘疑似病例,经医疗机构确诊为水痘病例。
2. 预案启动程序:校医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学校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报告,启动预案。
五、预案终止1. 预案终止条件:水痘病例得到有效控制,学校连续21天无新发病例。
2. 预案终止程序:经学校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同意,终止预案。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水痘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水痘应急预案处置技术方案
![水痘应急预案处置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52f8d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8.png)
一、方案背景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水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但也可能影响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疫情的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处置技术方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水痘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决策指导。
2. 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响应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3. 设立疫情监测组,负责水痘疫情的监测、报告和数据分析。
4. 设立防控措施组,负责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
5. 设立疫苗接种组,负责水痘疫苗的采购、储存、分配和接种。
6. 设立宣传教育组,负责开展水痘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1. 各级医疗机构和学校应加强水痘疫情的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报告。
2.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明确报告时限、报告内容和报告程序。
3.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确保疫情不扩散。
4. 对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播途径和密切接触者。
5. 定期汇总和分析疫情数据,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四、防控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水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对易感人群进行水痘疫苗接种,降低发病率。
3.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4. 加强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
5.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
6. 对病患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五、疫苗接种1. 购置合格的水痘疫苗,确保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
2. 建立疫苗接种登记制度,确保接种信息准确无误。
3. 按照疫苗接种程序,为适龄儿童和易感人群提供免费接种。
4. 对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六、应急响应1. 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
2. 确定应急响应范围,明确各级责任和任务。
3.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物资供应。
4. 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水痘应急处置方案
![水痘应急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21266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f.png)
水痘应急处置方案以下是 6 条关于水痘应急处置方案:1. 哎呀呀,要是发现自己或身边人起水痘了可咋办呀?别慌!首先要把患病的人隔离开呀,就像给小花朵围上一个保护圈一样。
咱们得让他自己待在一个房间里,减少和其他人的接触呀。
比如小明起了水痘,那就要让他乖乖待在自己屋里哦,可不能到处乱跑传染给别人呢,这多重要啊!难道你不知道水痘传染性很强吗?2. 接下来呀,要注意病人的卫生哦!要常给病人换干净的衣服和床单呀,这就好比给小树苗经常浇水一样。
还要勤洗手呀,病人自己和照顾的人都要洗,就像给小手做个清洁操。
就像上次小红起水痘时,大家可认真给她换洗衣物呢,这样病人也会舒服很多呀,不是吗?3. 出水痘会痒痒呀,可千万不能让病人挠呀!这就像小馋猫不能随便去抓美味的食物一样。
可以给他准备一些炉甘石洗剂擦擦,缓解一下痒痒的感觉呀。
你想想,要是挠破了留下疤多难看呀!就像小李出水痘时忍住不挠,恢复后就没啥印子呢。
4. 病人的饮食也很重要呢!要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像是粥呀、面条呀,这就像给身体提供温和的滋养。
不能吃那些辛辣刺激的东西呀,不然病情会加重的哟!你看,邻居家的小孩出水痘时,他妈妈就专门做些清淡的给他吃呢,多贴心呀!5. 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状态呀!一旦发现有高烧不退或者其他不舒服的情况,就得赶紧去医院呀,这就好比发现小火苗赶紧扑灭一样。
要是不重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呀!就像上次小王出水痘有点不对劲赶紧去医院,还好及时处理了呢,多险呀!6. 等病人痊愈了呀,家里一定要彻底清洁消毒呀!把那些病毒都消灭干净,就好像给房间来个大扫除一样。
所有用过的东西都要好好清理消毒哦,这样才放心呀。
你说是不是呀?总之呀,面对水痘不用怕,但一定要认真对待,做好这些应急处置,才能让病人快快好起来哦!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
医院水痘应急预案及演练
![医院水痘应急预案及演练](https://img.taocdn.com/s3/m/ee1d477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2.png)
一、引言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瘙痒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痘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演练。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水痘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
2. 小组成员:- 组长:医院院长- 副组长:医院副院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科长- 成员:各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控科人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保卫科人员等三、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医院内部培训、海报、宣传栏等形式,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对水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病例监测:对发热、皮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3)隔离措施:对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实行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4)消毒处理:对病房、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2. 应急响应(1)发现疑似病例:科室负责人应立即向感控科报告,感控科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评估,如确诊为水痘,启动应急预案。
(2)隔离措施:对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实行单间隔离,隔离期间禁止探视。
(3)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如有发热、皮疹等症状,立即隔离并报告。
(4)消毒处理:对病房、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确保病毒得到有效控制。
(5)信息报告:及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水痘疫情,按照规定时限上报相关信息。
四、应急演练1. 演练目的(1)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提高医护人员对水痘的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2. 演练内容(1)发现疑似病例:模拟患者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科室负责人报告感控科。
(2)病例评估:感控科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评估,确诊为水痘。
(3)隔离措施:对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实行单间隔离。
(4)密切接触者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如有发热、皮疹等症状,立即隔离。
(5)消毒处理:对病房、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水痘的应急处置方案及流程
![水痘的应急处置方案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ef54ae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1.png)
水痘的应急处置方案及流程水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也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水痘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在季节交替和气候变化的时候容易发作。
当儿童或成年人出现疹子和发热时,需要采取应急措施来避免病毒传播和减轻病症。
以下为水痘的应急处置方案及流程。
步骤一:隔离病患者如果有家庭成员患有水痘,首先要将其隔离。
病患者应该呆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并尽量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
这样能减少病毒传播和避免其他人被感染。
步骤二:保持卫生水痘严重时会伴随发热、皮疹等症状,所以需要保持病患者的卫生。
家庭成员照顾病患者时,一定要洗手并消毒物品。
病患者的衣服、床单和毛巾需要经常更换和洗涤。
家庭成员不应使用病患者的个人物品,例如餐具和洗脸毛巾等。
步骤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水痘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所以需要保持房间的空气流通,尽量让房间保持湿度适宜。
在家中,可以打开窗户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步骤四:饮食调理病患者的饮食应以健康、清淡为主。
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腔溃疡,所以应该避免高温、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同时,病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入,以帮助身体抵抗病毒。
步骤五:药物治疗对于水痘病毒感染,通常不需要特定的药物治疗。
但是对于伴有高烧、疼痛或其他症状的病例,可以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例如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以及口服抗组胺和松果体激素等药物。
步骤六:观察病情变化家庭成员需要密切观察病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症状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通常情况下,水痘的症状持续约7到10天,并在半个月内痊愈。
但是,在病情严重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下,水痘病毒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以上为水痘的应急处置方案及流程。
当家中出现水痘患者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隔离患者、保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调整饮食以及药物治疗等,以减轻病症并防止病毒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水痘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背景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播迅速、极易暴发流行等特点。
多见于冬春季节,发病高峰在3-5月;人群中儿童普遍易感,10岁以下多见。
由于水痘具有高度传播性,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传播迅速。
近年来,常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引起暴发流行,对小儿威胁极大。
为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发现、报告水痘疫情。
疫情发生后,做好以控制传染源、开展健康教育为主导的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最大限度地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保护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办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全省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 疫情分级和响应
2.1 疫情分级
根据水痘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暴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2.1.1 蓝色疫情
省内出现1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
(暴发点指7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1.2 黄色疫情
省内同一地市3周内出现1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或同一县3周内出现5个水痘暴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1周内发生10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1.3 橙色疫情
省内3周内出现3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或同一地市3周内出现1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或同一暴发点7天内发生20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2.1.4 红色疫情
省内3周内出现50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
2.2 疫情的应急响应
2.2.1 蓝色疫情的响应
(1)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应急接种方案报当地县级政府批准,并及时采取应急接种。
2.2.2 黄色疫情的响应
在蓝色疫情响应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1)发生地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发生地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赴现场指导,督促各项业务控制措施落实。
2.2.3 橙色疫情的响应
在黄色响应的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1)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省卫生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赴现场指导,必要时抽调省内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专家,督促帮助各项业务控制措施落实。
2.2.4 红色疫情响应
在橙色响应的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1)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将疫情报告省卫生厅和省政府。
必要时,建议省卫生厅报省政府依法采取控制措施,如应急接种、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措施。
(2)必要时请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员现场指导处置工作。
3 疫情现场控制
3.1 流行病学调查
3.1.1 调查前准备
成立调查处理小组,小组的成员应包括流行病学、消杀人员等;其次初步确定调查处理方案,要准备好各种调查表格和各种消杀器材,并联系好参与调查处理的车辆和司机;最后通知当地初步行程和安排。
3.1.2 核实疫情,确认暴发
调查小组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听取当地汇报,了解疫情发生经过及已采取措施,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初步诊断。
3.1.3 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
对每1例水痘病例都应进行调查。
水痘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病例个案调查:重点要调查病例的出生日期、出疹日期和水痘疫苗的免疫史、感染来源等,填写《水痘暴发病例调查一览表》、当地人群水痘疫苗接种状况、居住环境、人口流动等内容。
同时对当地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
3.1.4 暴发原因调查
(1)评价水痘免疫水平。
(2)评价水痘暴发疫情报告的及时性。
(3)开展病例对照调查或队列研究。
尽可能开展不同年龄段儿童病例对照调查或队列研究,估算水痘疫苗的效力或保护率。
3.2 控制措施
原则是边调查,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3.2.1 病人隔离治疗
对水痘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原则上隔离至疱疹干燥结痂为止。
同时应加强水痘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2.2 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处置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人一起生活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
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内,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其与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
3.2.3 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应急接种应根据水痘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当地免疫状况等,确定应急接种范围和接种对象,在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短时间内完成,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
应急接种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国家对疫苗使用的有关规定实施,要特别注意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
3.2.4 宣传教育
对城乡社区的所有公众,重点是病家周围人群,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人群,尤其是流动人口。
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员了解水痘的特征和正确的预防方法(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有发热或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注意个人卫生),提高防病意识和能力。
3.2.5 加强疫情监测
要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疫情监测工作,定期到相关单位核查晨检记录或出勤记录,及时了解因病缺课、缺勤或医疗机构集中就诊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加强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防止疫情蔓延。
在暴发疫情控制后21天内,无新病例出现时终止监测。
3.2.6 消毒处理
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
发生疫情的学校、幼托机构做好玩具、桌面等日常生活学习场所的消毒。
4 结束响应
经采取控制措施后,省内3周内新出现暴发点在10个及以下,由红色疫情降为橙色疫情;3周内新出现暴发点在1个及以下,由橙色疫情降为黄色疫情;3周
内无暴发点发生,由黄色疫情降为蓝色疫情。
疫情发生县末例病例治愈且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无新发病例出现,蓝色应急响应结束。
5 附件
附件A、水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A1诊断要点
A1.1流行病学史:约2—3周前与水痘患儿有密切接触史。
A1.2临床表现:
A1.2.1前驱症状:可有发热,大多在39℃以下。
A1.2.2 皮疹特征:皮疹可在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现。
初时为成批的细小红色斑疹,斑丘疹,数小时或1天后变为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疱疹,周围红晕。
数日后,疱疹逐渐变干、结痂。
再经数日脱落,不遗留疤痕。
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及头皮多见,伴痒感。
丘疹,疱疹,结痂三种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是最典型的水痘疹在口腔,咽部和结膜也可见小红丘疹,继而形成疱疹,破裂后成溃疡。
A1.2.3并发症:少见,偶可有下列并发症:
(1)继发性皮肤细菌感染。
(2)水痘脑炎:发生率在1%。
以下,多发生于出疹后3~8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神志改变,颈有抵抗感。
(3)水痘肺炎:多见于免疫缺陷和新生儿患者,正常小儿罕见。
A1.3实验室检查:
A1.3.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有继发感染时白细胞数可增高。
A1.3.2病毒分离:出疹后3~4天从疱疹液中可分离出病毒。
A1.3.3血清学检查:常用的为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抗体可在出疹后1~4天内出现,2~6周达高峰,6~12个月后逐渐下降。
取急性期和2周以后的血清检测结果对比,如4倍以上增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A1.3.4一般病例的临床症状典型,诊断多无困难。
必要时可选作下列实验室检查:
(1)取新鲜疱疹内液体作电镜检查,可见到疱疹病毒颗粒。
能快速和天花病毒相鉴别。
(2)在起病3天内,取疱疹内液体接种人胚羊膜组织,病毒分离阳性率较高。
(3)血清学检查,亦可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
(4)PCR方法检测鼻咽部分泌物VZV DNA,为敏感和快速的早期诊断手段。
A2 鉴别诊断
A2.1丘疹性荨麻疹:皮疹为红色丘疹,壁硬,质较坚,痒甚,周围无红晕,不结痂。
A2.2脓疱病:皮损为化脓性疱疹,疱液可培养出细菌。
A2.3手足口病:皮疹呈离心性分布,在四肢远端及尹足部位出现疱疹,不结痂,由柯萨奇A组肠道病毒所致,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
附件B、水痘暴发病例调查一览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