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新旧教材对比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新旧教材对比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新旧教材对比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新旧教材对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地理教育领域,人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材的第二章内容的变化不可忽视。

从旧教材到新教材,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教材编写者对内容的重新整合和拓展,也能够看到他们对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升级。

一、内容安排上的变化传统的地理教材可能更注重地域的划分和简单的地理事实介绍,而新教材则更注重地理概念的引入和对地理现象的阐述。

新教材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地理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上的变化旧教材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的灌输和传授为主。

而在新教材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情景模拟、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知识体系上的变化新教材在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上更加科学和系统。

旧教材中,地理知识的呈现形式更像是一堆堆孤立的知识点,学生难以将其进行有机的整合和系统的理解。

而在新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关联和连贯,通过不同章节之间的关系和层层递进的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大局,系统掌握地理知识。

四、教育理念上的变化旧教材更注重传统的知识功利性,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应试技巧。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中,地理教育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起来,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新旧教材对比,不仅在内容的安排上有所变化,也在教学方法、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上进行了创新。

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仅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2020年,新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正式发布。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地理课程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此,我们将对比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变化的原因。

一、时间背景旧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于2002年发布,已经实施了18年。

而新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发布于2020年,是近年来的一次地理课程改革。

二、调整内容1.调整视角与重心旧版地理课程着重于地理知识的传授,重视地理事实的呈现,着重解释地理现象和规律。

而新版地理课程将视角从地理知识的纯粹呈现转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批判思维、社会责任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等软性素质。

2.强调实践与应用新版地理课程大量增加了实践和应用环节,着重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通过野外实践、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式来探究和解决具体问题,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贴近时代背景学科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新版地理课程增设了“地球生态安全”、“一带一路”、“数字地理”、“全球化”等内容,更贴近时代潮流,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更确切的知识。

4.注重环保教育新版地理课程加强了环保教育的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认知和环保意识。

学生需要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并能从自身做起,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5.重视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新版地理课程强调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除了纸质教材和教师课堂授课外,还增加了网络资源和线上自主学习环节。

三、变化原因1.国家发展需求变化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成为人才市场的重要需求,教育界也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2.学科自身发展及新技术的发展地理学科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理学科得以更深入地应用于实际,需要更为实际和全面地课程体系。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高中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高中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高中新旧教材对比摘要本文对高中地理新旧教材进行了对比研究。

通过对比新旧教材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新旧教材在地理知识传授和研究方法上的不同,以及对学生研究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在地理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学理念和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材相较于旧教材有着明显的改进。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材的语言表达更加简化,可能导致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欠缺。

因此,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建议教育部门在编写材时继续关注知识的深度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言地理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材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因此,本文对高中地理新旧教材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分析新旧教材在地理知识传授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并探讨其对学生研究效果的影响。

内容对比材相较于旧教材,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材更注重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引入了更多的案例和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同时,材对一些旧教材中已经过时的知识进行了更新和剔除,保持了地理知识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在结构上,材更加系统化和层次清晰。

材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了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而旧教材的结构相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容易让学生产生研究的困惑和乏味感。

在语言表达上,材更加简洁明了。

材采用了更简单、更通俗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欠缺,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障碍。

影响分析材在地理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学理念和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相较于旧教材有着明显的改进。

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材引入了更多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例,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材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一份教育部颁布的标准,旨在确定国内高中地理教育的课程方向、内容和教学目标。

于2002年首次发布,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2017年教育部修订并发布了新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本文将对新旧两个版本进行比较分析。

一、课程设置和改变新旧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旧版本包括《物理地理》、《人文地理》两门主要课程。

而新版本改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门主要课程,旧版曾经强调对地理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而新版则进一步体现了地理应用的实践,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安排。

二、思想性与特色新旧地理课程标准都十分强调地理学科的思想性和特色。

旧版课程注重地理思想的培养,注重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中更强调地理学科的研究问题,并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在注重地理的实践性的同时,强调地理学科的系统性特点,注重地理知识的结构性和综合性。

三、知识重点在知识重点方面,新旧地理课程标准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旧版地理课程标准注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结合,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概括性和深入性的训练,其中自然地理部分涉及太阳系、地球及其运动、地球的内部、岩石圈、地球表层和气温、气压等内容。

而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则从生态环境、自然地理基础和地球物理三大方面,也包括地球的组成、地表形态、自然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展开。

同时,新版地理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对世界主要地理现象的掌握和了解,例如天气、气候、地球生态系统等。

四、教学与实践新旧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和实践也有区别。

旧版地理课程标准主要注重地理思想和知识的理性训练,强调地理工具和地理实验教学;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在强化地理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注重实践性的掌握,毕竟地理学科除去其专业特点外,还需要学生去实践探索环境和现实问题,以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在知识掌握的同时,也加入了地理技能的培训,例如运用地图、海拔计、气候计进行测量、预测和监测等方面。

浅析高中地理新老教材差异对比分析——以人教版必修一《地貌》为例白鹏飞

浅析高中地理新老教材差异对比分析——以人教版必修一《地貌》为例白鹏飞

浅析高中地理新老教材差异对比分析 ——以人教版必修一《地貌》为例白鹏飞发布时间:2023-06-28T08:40:56.78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8期作者:白鹏飞[导读]陕西省绥德县绥德中学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教育部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新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理念,其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从“三维目标”提炼到了“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推进了高中地理课程改革。

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传达课程理念的重要介质。

鉴于教材的重要功能,那么新教材使用之初,对新老教材之间差异的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该项研究有助于一线教师更好的了解课程改革方向,以及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课程目标的落实。

一、新老教材地貌部分内容对比二、内容变化及原因浅析1、老教材本章内容难度稍高。

例如第一节老教材内容不仅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还涉及了岩石圈各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新教材第一节内容大部分被删除,仅剩余的是地貌的识别,新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四类地貌的观察与识别;老教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中,分别对“侵蚀”和“堆积”分别下了定义,并具体论述了河流怎么样塑造了 V 形河谷、冲积平原、以及三角洲等。

而新教材中河流地貌仅是第一节四个地貌类型中的一个,正文内容更多的在描绘河流地貌的特征,对于河流地貌的成因均是一笔带过,不多赘述。

结合新教材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4 种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可知,本节内容注重观察识别,更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新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编排不难看出,新教材关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删选更侧重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

同时教材中不同地区形成的地貌类型不同也锻炼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有助于达到课标要求。

2、新教材删除了“山地的形成”这一节,新增了“地貌的观察”,主要介绍了观察的顺序、工具、观察内容等知识,内容联系初中所学的一级地貌,具有衔接作用,实用性强。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新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首先我们从两者的教学目标入手。

从目标的设定上来看,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涉及的内容更加全面和深入。

而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没有太多突破和创新。

可以看出,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趋势。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比较,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和创新实践。

而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则更多地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的重视。

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更加符合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推行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方式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也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要求。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逐步推进教育改革,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推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可以通过培训和研讨会,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普及,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逐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可以通过评估和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应该看到教育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做好教育改革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推行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新旧教材对比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新旧教材对比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新旧教材对比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新旧教材对比地理是一门探究地球的学科,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

而对于地理教材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新旧教材的对比也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将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为例,探讨新旧教材的差异。

一、教材内容新旧教材的内容差异比较明显。

在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中,“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和“板块构造学说”是讲述的重点。

在旧版教材中,这两个内容也有所涉及,但并没有在新版教材中加以强调。

而在新版教材中,加入了“因特拉肯”、“世界上最大的喷泉”等更丰富的案例,以及对“地震波”、“震源”等概念的详细阐述。

内容的思路更为清晰明了,更贴合现代地理学的发展。

二、知识点的拓展和加深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对知识点的拓展和加深更为全面。

在“板块构造学说”的章节中,新版教材引用了更多的数据和事例,如“2.8亿年前的印度已独立于南极洲”,“造山运动过程中,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更加频繁”。

这些数据的输入,不仅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概念,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掌握知识。

三、语言表达的升华新版教材也在语言表达上做了升华。

在新版教材中,作者的话语偏向于警示和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使原本干巴巴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对“地震的形成和预测”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中,新版教材增加了对地震灾害的重要性说明,让普通学生也能够加深对地震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模式的改进新版教材在教学模式上也做了一系列改进。

如采用了图表并进的原则,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也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图表。

同时,新版教材也采用了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将知识点分成多个小模块,让学生更加便于掌握和理解。

五、知识的实用价值新版教材更注重知识的实用价值。

在新版教材中,随处可见以案例为主的教学方式。

这种实地考察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知识,也使让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更为感兴趣和投入。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老教材比较研究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老教材比较研究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老教材比较研究张明礼一、框架结构变化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除第一节主要内容由人口的数量变化转变成人口分布外,整体框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章节题目发生变化,具体情况详见表1。

[ 老教材新教材章标题人口的变化人口节标题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分布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容量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表1 新、老教材单元结构框架对比]由表1可知,虽该单元的章节题目发生变化——由“人口的变化”到“人口”,“人口的数量变化”到“人口分布”,“人口的空间变化”到“人口迁移”,“人口的合理容量”到“人口容量”,但字数上仍保持统一,十分美观;同时,由之前较偏向动态的“变化”到现在更偏向于静态;由之前较为生动的文字变成更精炼、更严谨、学术性更强、与教材内容更贴切的题目。

除此之外,节标题下的小标题也发生改变,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本章小标题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二小节中,将第一小标题从“人口的迁移”改为“什么是人口迁移”,从陈述句变为疑问句,更能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新增“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这一标题,虽其下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知识点老教材中均包含,但更能突显地理的时空变化与时空特性;第三小节中,除了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外,还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单独列做一个小标题,以突显其重要性。

最后,在小标题后还有四级标题,例如,在“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后紧跟“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這两个四级标题,主要为小标题提供思考方向,使得章节整体架构逻辑更清晰、更明确。

二、具体内容变化新、老教材具体内容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有取舍,教学重心有偏移,内容表述更科学,图表应用更丰富,案例、活动和思考题情境性更强并新增课前导入、自学窗和本章要点六个方面。

1.知识内容有取舍本章知识内容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节——由人口的数量变化转变成人口分布。

旧教材中很多与人口数量变化的知识点被剔除,只剩下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等相关知识,并在新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什么是人口迁移”小标题下以补充形式出现;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这一知识内容被完全删除。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人教版)必修内容比较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人教版)必修内容比较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人教版)必修内容比较2008年秋季,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省全面铺开。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伴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教材的编排相对于旧教材也作了重大调整。

一、从教材目录上看,主要调整增删了章节,新课程必修(1)(2)与旧教材(必修)《地理》上下册章节变化不大,新课程必修(2)还重点吸纳了旧教材选修(一)的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和第二单元“城市的地域结构”的相关内容。

新课程必修(3)则继承了旧教材选修(二)的主要内容。

二、从教材组织形式上看,主要从系统知识到专题式、案例式分析。

新教材将原教材中的“圈层体系”更新为“环境体系”,按人们的认知规律,从“陆地→海洋→大气→宇宙”,或增删、或重组、或转变视角。

1.是教材内容的增删《地理》(1)必修《地理》(2)必修《地理》必修(3)2.是对有些知识重新组合“陆地环境”对原教材的有关地球四大圈层的知识和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进行了有机的综合和统一,从而加强了教材的系统性;把旧教材选修(一)的“城市的地域结构”的内容和旧教材必修(上)“城市化”组合成新教材必修(2)的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把旧教材选修(一)的人口与环境主要内容调整到新课程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中。

3.是突出了新教材的“新”的主要内容即原教材主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而新教材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环境与发展”的内容,从而更加突出了新教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使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

如“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增加了许多“资源、环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完整地突出这一中心。

在这方面我们应加速观念转变,注意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并贯彻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即形成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相协调的新观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之比较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之比较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与旧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之比较地理组王悦臣我们用惯了老教材,传统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已根深蒂固,接受新教材需要一个过程。

新课程是少人欢喜多人愁,喜的是新教材确实给我们教师大显身手的机遇和挑战;愁的是我们面对新教程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从。

这说明课程改革的推行,新教材的使用对普通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一年的高一地理教学,现将自己对新老教材的看法,教学过称中的一点思考、困惑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商榷,对我们会有所启发。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对旧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上册)和人教版新课程教材(高中必修)课程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一、从教材内容上看,主要从系统知识到专题式、案例式分析。

传统人教版教材经过屡次修改,已非常成熟。

在编篡上,它将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分别展开叙述。

其优点是可以对地理知识作系统地描述,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缺点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缺乏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及贯通。

基础教育侧重于知识的教育,故旧教材过分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面面俱到,教材内容就难免"繁、难、偏、旧";知识体系性强但远离实际,难以提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往往会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专题复习,即将分散于不同章节的有内在联系的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串联起来讲述,将相近的内容归纳于同一专题下,将地理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做法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设计实际上是暗合的。

反过来,也可以说《课标》的课程设计其实是在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基础上的自然发展。

例如,新课程高中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先介绍了各种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分布地等自然地理内容,接着分析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人文地理内容,将原来分布于高中地理上册和下册中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生活地理。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比较与整合使用研究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比较与整合使用研究

5、及时更新教材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自然地理 教材的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在使用自然地理教材时,教师可以学科前沿动态和 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
高中自然地理教材的比较分析及教材使用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 过对不同版本自然地理教材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和使用要 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 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情感体验。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需要不 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推动高中自然地理教育的持续发展。
2、插图和版式的比较:几套教材的插图和版式设计也存在差异。例如, 《人民教育社》的自然地理教材采用了大量的彩色插图,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 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而《湖南教育社》的自然地理教材则更加注重版式的简洁 和美观,符合现代审美观念。
3、教学方法的比较:几套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人民教育社》 的自然地理教材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适合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而《湖南教育 社》的自然地理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适合开展以学生为 主体的教学活动。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的整合使用
针对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新旧教材,发挥二 者的优势。首先,教师应深入研读新教材,理解每个模块之间的内在,为学生构 建清晰的地理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应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 和建议。针对新教材中略显简单或衔接不够紧密的知识点,教师可利用旧教材进 行补充教学,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谢谢观看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高中地理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新教材在结构和内容 上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然而,新教 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内容简单、知识点衔接不够紧凑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新旧教材变化梳理
本文旨在梳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材的新旧版本变化,以
帮助读者了解教材的差异和变化。

1.内容调整
新旧教材在内容上有一些调整和改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新教材增加了几个新的章节,如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城市化与
乡村发展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旧教材中某些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或合并,以提高教材的紧
凑性和实用性。

部分章节的知识点和案例进行了更新和替换,以反映新的研究
成果和现实情况。

2.学习要求和目标的变化
新旧教材在学习要求和目标上也有一些变化: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加了许多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和探究活动。

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学习,强调对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

3.组织结构和教学安排的改变
新旧教材在组织结构和教学安排上也有所改变:
新教材更加注重模块化的教学,将相关内容进行模块划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旧教材采用了线性讲解的结构,章节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

4.教学资源和工具的更新
新旧教材在教学资源和工具方面也有所更新:
新教材引入了更多的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技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互动性。

旧教材的教学资源和工具相对较为简单,主要以教科书和试卷为主要辅助教材。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材的新旧版本在内容、学习要求、组织结构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一些变化和差异。

了解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应对新教材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地理新旧课程高考对比

地理新旧课程高考对比

地理新旧课程高考对比一、高中地理新老教材变化高中地理新老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相同的,但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组织教学内容的思路和教材内容的选取均发生了变化。

下面就新旧教材在指导思想、课文内容、特色等方面作一对比。

(一) ·指导思想对比编写地理教材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或者主线,才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

老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组织内容,具有时代特征,不乏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章节并没把人地关系放在适当位置,或者虽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却并不清晰、不突出。

·课文内容对比地理教材的主体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行教材课文内容多偏重于地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其中有大量的预备性知识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

(二)新教材课文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有如下特色1.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加强必修课的连续性和相互联系,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保持选修课的相对独立性2.设置多种地理学习层次,以利于学生开展不同的地理学习。

必修教材围绕人地关系逐步展开,选修教材则注重突出各自的特色。

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

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

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注重养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对一些地理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学术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观;给学生创造比较大的自我发展空间,改变传统说教的老面孔。

5.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

教材尽量多选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地理事例、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以及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等地理素材。

6.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

强调可读性、直观性、实用性,使用通俗、生动、朴实的文字,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使用主题鲜明的地图和照片。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活动”比较分析——以“必修第二册”和“必修2”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活动”比较分析——以“必修第二册”和“必修2”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活动”比较分析——以“必修第二册”和“必修2”为例摘要:活动系统是地理教材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2003版“必修2”和2017版“必修第二册”为例,从数量、类型、实施、层级和位置等方面比较两个版本教材“活动”的差异,并尝试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学生的多元需求两个方面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最后根据新教材的“活动”变化,提出应增强地理“活动”实践性、优化地理“活动”情境性、锻炼学生合作能力等建议,为地理教师更好地实施活动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人教版;新旧教材;地理“活动”地理教材中的“活动”是指在地理教材中呈现的,要求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操作实践等活动,从而获取地理知识和养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学生主体性学习活动[1]。

自第八次课程改革开始,“活动”栏目便是地理教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文简称《新课标》)中更是提到“要设计多种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地理”[2]。

一、人教版新旧教材“活动”比较本文所提到的“活动”并不单指地理教科书中明确标注“活动”二字的版块,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泛指教材中出现的所有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设置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例如,旧教材中的“问题研究”“读图思考”,新教材中的“问题研究”“思考”等。

1.“活动”数量的比较表1 新旧教材“活动”数量比较从表1 可以看出,旧教材和新教材的活动总数分别为52和46,用活动总数与教材页码数作比较,得到新旧教材平均每页活动数分别为0.49和0.37。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活动”数量明显减少,这与课程改革对教材编制提出“降低难度,方便教学”的要求相一致。

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教材“活动”的开发,以达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2.“活动”类型的比较目前对地理教材中“活动”的分类并无统一标准,本文参考李家清教授[3]提出的分类标准并结合教材实际,将教材中的活动分为认知拓展型、技能操作型、情意发展型、问题解决型共四大类。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高中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高中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研究-高中新旧教材对比简介这份文档旨在研究高中地理新旧教材的对比情况。

我们将从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了解新旧教材在地理教育中的差异和优劣。

内容对比新旧教材在地理知识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材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综合能力培养,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

旧教材则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容相对较为传统和理论化。

通过对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材在内容的时效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方面具有优势。

教学方法对比新旧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不同之处。

材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研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地考察和课堂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旧教材则更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在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

从教学方法的对比来看,材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效果对比新旧教材在教学效果上有所差异。

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旧教材则更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教学效果较为功利化。

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材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方面具有优势。

结论通过对高中地理新旧教材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材在内容上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 材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培养;- 材在教学效果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因此,建议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材,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最新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最新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最新教育文档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一、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的变化1.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对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一更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注重地理知识在社会中的实用价值,而对学科的系统性则考虑的较少,故而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有了不少的增减,现将新旧教材自然地理部分内容变化如下:第一章:删除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月相及其变化规律,新增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删除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全球热量平衡、大气环境保护,新增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删除海水的盐度和温度、洋流的分类及形成、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地浅表东与地表形态、生物、土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增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删除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的内容,改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新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新旧教材课文内容呈现方式对比教材的主题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

旧教材内容多偏重于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面面俱到,就难免“繁、难、偏、旧”;其中有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以理解,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新教材依然以地理学中的主干知识为主,重要原理规律几乎全部保留,包括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规律,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规律,相比而言,新教材增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河流地貌的发育等内容,使得知识更加完整。

新教材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对于需用的相关学科知识,新教材只是拿来结论,如地转偏向力,只讲现象,不讲成因;对于与其他学科重叠部分,新教材便毫不吝惜的删掉,如生物部分;新教材还保留和发扬了现行教材中所有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如地球的运动、洋流、大气环流等;并加强了对地理事物现象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如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就分别从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这样,教材负担便大大减轻,并有余力去强化那些最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从而突出地理性。

高中地理教材变动新知识点与老版本对比

高中地理教材变动新知识点与老版本对比

高中地理教材变动新知识点与老版本对比地理教育在高中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迭代,高中地理教材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教材最新变动的知识点与老版本进行比较和对比,以期了解新版教材的改进之处。

一、自然环境方面新版地理教材在自然环境方面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点,例如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灾害管理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了解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之下,老版本地理教材对于这些内容的介绍相对较少,没有系统性地阐述和分析。

二、人文环境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版地理教材将人文环境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深入。

比如,新版地理教材增加了有关城市化进程、区域发展差距、城乡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知识点。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城市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变化和发展趋势。

而老版本地理教材对于这些内容的介绍相对简略,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技术应用方面新版地理教材将技术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和更新。

比如,新版地理教材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地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与此相比,老版本地理教材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内容较少,没有对于GIS等现代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讨论。

四、比较与对比通过对新版地理教材和老版本地理教材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版地理教材在知识点内容、系统性和深度上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新版地理教材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关注全球问题和热点,使学生能够真实地了解和思考当代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重要问题。

同时,新版地理教材注重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科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然而,新版地理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新版地理教材在某些内容上可能过于贴近当代问题,缺乏对于历史演变和长期发展的介绍和分析。

新旧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材比较研究

新旧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材比较研究

新旧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材比较研究景晓菲(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摘要随着第八次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017版新课标已经发布,课标作为教材制定的依据,其更新必然带来新教材的应运而生。

根据2017版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对应的人教版新教材也已经编写好,本文通过对比新旧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从地位与作用、内容结构以及教材难度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一线地理教师在教材分析上以及实际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教材比较教材难度教材分析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运用比较法对比新旧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材并通过教材难度的定量分析公式,从地位与作用、内容结构以及教材难度三方面对新旧地理教材进行分析对比。

1教材地位与作用比较旧版地理教材为3本必修+7本选修的结构,必修一为必修中的第一本学习教材,侧重自然地理知识,是学习必修二人文地理以及必修三应用地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以及《环境保护》这些选修教材的基础。

新版地理教材的结构为2本必修+3本选择性必修+9本选修,必修一同样侧重自然地理知识,是必修二学习的基础,更是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的知识基础,同时也为其他选修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2教材内容结构分析及对比旧教材对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内容结构上以自然地理为主,包括5章16节内容,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展开。

第一章主要介绍宇宙中的地球,从宏观层面对地球及其所处的宇宙环境进行分析,第二、三、四章分别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进行阐述,第五章则总体论述自然地理环境。

在教材体例结构方面,包括各章以及主要地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一),其中各章则包括:章标题、章节内容提要、各节以及问题研究。

各节的体例结构则包括:节标题、正文、图像、阅读、读图思考、案例以及活动。

阅读、读图思考、案例以及活动均属于教材的文本内容部分,不可缺少,且不可随意调换位置。

必修一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

必修一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一、新教材必修一特点1. 从公民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1)本模块知识内容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不是从学科系统性的角度来考虑。

因为,这样既可以突出学习地理的实用价值,又可以大大删减传统的学科知识。

以前必修课自然地理部分将大气、水、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各要素一一剖析,而本模块的内容标准没有对生物、土壤要素作学习要求。

对于某自然地理要素,所选择的内容也很不系统。

例如,关于地质只选择了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关于地貌的知识只选择了地表形态的变化;关于大气的知识只选择了大气受热、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关于水的知识只选择了水循环和洋流。

即使选择的内容,对其要求也简单明确。

例如,关于太阳,只要求其对地球的影响,删除了关于太阳本身的知识;关于洋流,只要求其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删除了洋流的成因、类型等知识。

(2)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习能力是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模块的内容设计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

本模块共有9条“标准”(占全部“标准”的一半)体现了此项能力培养,并又分为用(绘)图说明和读图分析(归纳)两大类。

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

本模块共有6条“标准”(占全部“标准”的1/3)体现了此项能力培养。

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

本模块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宇宙环境及地球运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重视基本地理观念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

从地理学科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本模块主要围绕一些基本的地理观念培养来设计内容。

这些基本的地理观念包括: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显著特征;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人类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就成为自然灾害等。

新旧高中地理教材对比思路

新旧高中地理教材对比思路

新旧高中地理教材对比思路1知识、能力、情感并重的课程目标新课改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遵循课改精神编写的新教材注重了对学生能力、方法、情感的培养。

[1]图1为新教材课后知识拓展,图2为旧教材的课后习题。

由上图比较可知:旧教材的课后练习较为关注学生对“五带”、“时区”等地理识记性知识的掌握,而新教材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而且还要求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材料,查阅信息,推断月球上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强调学生的体验,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2时代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2.1力求与时俱进追求时代性是地理教材的生命力。

[2]一方面,地理教材要选择地理科学的新理论、新成果。

例如为了与地理科学的新成果保持同步,地理新教材将旧教材中所讲的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更正为“八大行星”,既确保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又加强了教材内容的鲜活性。

2.2注重学以致用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3]注重实用性是教材内容注重适应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具体表现。

一方面地理教材要向学生呈现对社会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地理教材的内容也要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表1为新旧教材第一章(单元)目录比较,左为新教材,右为旧教材。

根据表1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删除了老教材中《人类认识的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等与人类生活联系不甚紧密的内容,并且四节内容都是围绕地球展开的,把本章的重点由从遥远的宇宙空间转移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球,体现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教材编写理念,增强了地理教材的生活性、实用性。

3逻辑清晰、栏目多样的结构体系3.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教材的编写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编写时力求做到直观具体。

比如第一章的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材将本节内容分为:“为地球提供能量”和“太阳辐射影响地球”两个部分,“为地球提供能量”其实主要讲解的是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学生有较为直观的体验,而与之相比学生对“太阳活动影响地球”这部分知识就相对了解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
[摘要] 2009年9月,甘肃省正式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更对新教材全新的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对比和思考。

[关键词] 人教版自然地理教材对比
一、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的变化
1.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对比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一更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注重地理知识在社会中的实用价值,而对学科的系统性则考虑的较少,故而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有了不少的增减,现将新旧教材自然地理部分内容变化如下:
第一章:删除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月相及其变化规律,新增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删除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全球热量平衡、大气环境保护,新增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删除海水的盐度和温度、洋流的分类及形成、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地浅表东与地表形态、生物、土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增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删除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的内容,改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新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新旧教材课文内容呈现方式对比
教材的主题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

旧教材内容多偏重于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面面俱到,就难免“繁、难、偏、旧”;其中有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以理解,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新教材依然以地理学中的主干知识为主,重要原理规律几乎全部保留,包括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规律,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规律,相比而言,新教材增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河流地貌的发育等内容,使得知识更加完整。

新教材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对于需用的相关学科知识,新教材只是拿来结论,如地转偏向力,只讲现象,不讲成因;对于与其他学科重叠部分,新教材便毫不吝惜的删掉,如生物部分;新教材还保留和发扬了现行教材中所有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如地球的运动、洋流、大气环流等;并加强了对地理事物现象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如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就分别从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这样,教材负担便大大减轻,并有余力去强化那些最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从而突出地理性。

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在学习自然环境时强调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气候的变化,水资源的减少,地貌形态等等都以一个完整的章节呈现出来,相比旧教材中的意义就更加醒目。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对比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改变过于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承导致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状况,专向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再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采取以活动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把地理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鲜明的体现出几个特点:
1.积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

如课标中对必修一的要求“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这些地理知识既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的素养,也是学生学习地理技能、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

“课标”中对地理技能素养的培养同样有明确要求,如“运用教具或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等。

2.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学会利用信息的技能
相比而言,新教材大大缩减了文字内容而充分发挥了图像系统的作用,增大图幅量,减少图载信息。

最值得注意的是地图由专业地图向教学地图转变。

传统上用一幅图表示的内容,现在可能用一系列图表示,使每幅图反映的问题简明、直观,以充分体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地图既能更形象、直观的反映问题,同时也更加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如在“流水地貌的发育”一节中,加入了“河谷的演变”、“河流堆积地貌示意”等图,要求学生通过读图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又能从视觉上让学生加深认识,并有利于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3.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推理、分析问题的思维及探究能力
在新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活动、问题研究,如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中,提供了案例“咸海的忧虑”让学生阅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从案例入手,真正认识和体会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又在后面加入了活动:新疆的坎儿井工程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同样生活在西北干旱区的我们,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的问题,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让地理真正走入生活。

新教材在每个单元末设计了一个问题探究,要求学生通过搜集和查询资料--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整理、归纳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地理真正成为对生活和学习有用的地理。

三、在教学方法方面对比
1.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的目标中,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大胆创新和不断探索,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学习的环境,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习自我建构学习过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要努力寻求多种方式和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实践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调查、考察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推进教学改革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系统地阐述了地理新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了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活动,提出了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建议,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课程标准,首先要把握地理课程的整体结构,纵览全局,做到“心中有数”。

在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选定的教材为蓝本,且不限于课本,教师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习惯,在深入钻研课本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新课程强调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开辟多种途径,尤其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互联网支持和远程教育实现的背景下,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的、新型的学习方式,日益被众认同和接受。

(2)合作学习模式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改变以往“单向、低效”的教学现状,建立“立体化”的学习网络(既有师生间的纵向交互的信息传输,又有生生间的横向信息的交流),共同推进教学过程。

如针对每一单元的问题探究,我们就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以小组形式相互合作、团结互助,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7-8.
[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