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1.2

合集下载

1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备课稿

1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备课稿

备课笔记
备课时间:20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次备课三次备课活动三:
已知点A(1,
1
y)、B(2,
2
y)、C(-3,
3
y)都在反比例函数
x
y
6
=
的图象上,则
1
y
、2
y、
3
y的大小关系是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双曲线不同象限内y与x 的关系进行探索,
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增减性中为什么要强调不同象限的理解.
三、课堂检测
1.在反比例函数
3
k
y
x
-
=图象的每一支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
减小,则k的取值范围是,若A(a1,b1),
B(a2,b2)在这个函数图像上,且a1<a2<0,则b1与b2的大小
关系是.
2.已知A(﹣1,y1),B(2,y2)两点在双曲线y=上,且y1
>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设计意图
(1)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位置和相关性质与常
数k之间的联系.
(2)能够依据常数k的符号判断出函数在每个象限内y与x的变
化关系.
组长:王元慧; 组员:陈巧云、王为玉、陈冠军、周海龙. 执稿人:王为玉。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 教案 (1)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2   滑轮  教案  (1)

3.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4.说明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重力F2/N 测力计的示数F1/N 123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三、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举例:旗杆顶端的滑轮、塔吊提起重物时下端的动滑轮、电梯上的滑轮等。

学生观察实验并读数根据现象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学生滑轮类的对错教师演示实验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重力F2/N 测力计的示数F1/N123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1)补充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2)补充动滑轮特殊情况(3)补充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问题: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_________N。

观察实验并读数得出结论此补充实验应与定滑轮相比较更好可以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分析原因)三:课内小结滑轮可以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动滑轮的作用是可以省力。

通过本节学习可以分辨生活的滑轮属于定滑轮还是动滑轮。

动滑轮的特殊使用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问题应了解。

四:课内练习1.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C )2.如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A.F1=F2=F3 B.F1<F2<F3小结部分由学生讨论完成回忆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答】C【答】B注重问题的过程分析复杂问题应分开解决.动滑轮的费F F 2 F 3C .F 1<F 3<F 2D .F 3<F 1<F 2 3. 用滑轮吊起同样的重物,如下图三种方式都可使静止,则拉力最大的是:A B C讨论回答:水平情况;竖直情况.力情况,可以用实验演示,也可以用力的平衡情况解决.作业布置必做题:WWW : 1、2选做题:1.用定滑轮匀速拉动物体运动,先后 F1 .F2 .F3 用沿图示方向拉绳子,则( ) A. F1>F2>F3 B.F1<F2<F3. B. C.F3<F1<F2. D.F1=F2=F3.F GF GF(二)、讨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

教学过程设计边为4cm ,•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问题3: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三角形ABC ,•能不能作一个△A ′B ′C ′,使∠A=∠A ′、∠B=∠B ′、AB=A ′B ′呢?问题4:如图,在△ABC 和△DEF 中,∠A=∠D ,∠B=∠E ,BC=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例题:如下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 . 求证:AD=AE .三、课堂训练1.如图,已知∠B =∠DEF ,AB =DE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DEF ,则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D CABFED CABE2..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②和③去3.如图,已知AE∥CF,且AE=CF,AB⊥EF于B,CD⊥EF于D.求证:FB=DE.4. 如图,已知:D在AB上,E在AC上,BE、CD相交于点O,AB=AC,∠B=∠C.求证:OB=OC四、小结归纳1.用“角边角”和“角角边”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的相等或角的相等;3.到目前已学了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

五、作业设计1.教材11.2第5题;2.补充作业:①填表:。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2.本框地位、作用
(1)本框承担着本课与12课衔接的任务,是第一框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唯物史观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2)群众史观的方法论,对学生正确地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该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3)本框内容体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哲学基石,学好本课有助于理解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体系。
在这里人民群众该如何理解?
课堂探究: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标记课本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思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并列举所知道相关事例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并列举所知道相关事例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问题激发策略: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自主探究策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尝试提出问题并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室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及高二(14)全体同学
六、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开启学生思维
学生从物质、精神、参与社会变革等方面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注意知识的迁移。
【情景回归】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际意义
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11.2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11.2 尿的形成与排出(教案)
弄清这些问题就需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肾脏是泌尿系统重要器官
1.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1)肾脏: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高右低,左、右侧各一个,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输尿管:由平滑肌等组成的管道,上连肾盂,下通膀胱作用是输送尿液
(2)肾小囊:肾小囊很薄,其内侧紧贴肾小球,主要分布在皮质部分,它向下与肾小管相连通。
(3)肾小管:肾小管弯曲细长,主要分布在肾脏的髓质部分,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它们是由出球小动脉的分支形成的,另一端又汇集成小静脉,最后形成肾静脉。
4.肾脏中血液流动的途径
肾脏的血液直接来自肾动脉。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发出,入肾以后再经过多次分支大部分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后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即肾小球),然后又汇合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球以后,再度形成毛细血管网,分布于肾小管周围,然后汇合成小静脉,最后汇合成肾静脉,出肾门入下腔静脉。可以概括为: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小静脉→肾静脉→下腔静脉。
(g/L)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无机盐
血浆
900
70
1
0.3
0.04
9.0
原尿
970
微量
1
0.3
0.04
9.0
尿液
950
0
0
1.8
0.05
11.0
方法技巧
区分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主要看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两种成分。如果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两种成分都有,则该液体为血浆;如果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两种成分都没有,则该液体为尿液;如果只含葡萄糖而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则该液体为原尿。

七年级生物下册 11.2人体废物的排出(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11.2人体废物的排出(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

人体废物的排出(第2课时)(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二)技能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过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2.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粪尿的资源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3.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教学难点1、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

2、概述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的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指导学生设计、修改调查报告,与学生共同收集有关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的相关资料。

3、FLASH:(1)尿液的形成过程;(2)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3)肾透析示意4、视频:尿液的形成。

巩固练习1、人体内废物排除体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和2、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和3、粪便的排出叫做()A.排泄 B.排除C.排遗 D.排外4、下列不属于排泄的生理过程是 ( )A、呼吸B、排汗C、排尿D、排便5、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作业板书设计11—2 人体废物的排出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1、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2、肾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3、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4、人体废物(1)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排出的方式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2)排遗: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2 课题2 化学肥料 习题课件(含答案)

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2 课题2 化学肥料  习题课件(含答案)
返回
优素养
步骤三:另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配成溶液,滴加 图 中 的 __硝__酸__银__(或___A_g_N__O_3_) __ 溶液 , 有 白色 沉 淀生 成 , 则 猜 想 ____①____成立。
返回
优素养
【拓展应用】 铵盐可作氮肥,它会与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硝酸铵 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返回
练技法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写出三种化肥的名称:A_____尿__素_______;B___碳__酸__氢__铵_____; C_____氯__化__铵_______。
返回
练技法
(2)如果实验Ⅱ中 B、C 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对实验结果__无_____ (选填“有”或“无”)影响。 (3)常温下如要鉴别 B、C 两种样品,___能_____(选填“能”或“不能”) 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返回
一、化肥简介
3.钾肥: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 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的能力。常用的钾肥有硫酸钾 (___K_2_S_O_4___)、氯化钾(___K__C_l__)等。 4.复合肥:化肥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___两__种___或 __三__种____营养元素,如____硝__酸__钾____(KNO3)、磷酸二氢铵 (NH4H2PO4)等。
用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种( A )
A.氮肥
B.复合肥
C.磷肥
D.钾肥
返回
学知识
2.(2020·重庆中考B卷)下列肥料中,能与尿素[CO(NH2)2]加工配
制成复合肥料的是( B )
A.(NH4)2SO4
B.KCl
C.NH3·H2O

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

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

徐闻县和安中学 数学教研组 ◆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我们的约定:我的课堂 我作主!执笔:林朝清 校审:陈招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1.了解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两个相反的问题,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

2.通过画图,经历探究过程,得出“只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培养探究能力.一、课前小测 小试牛刀,信心百倍! 1.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_____叫做对应顶点;叫做对应边;_____叫做对应角.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_____的字母写在_____上.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这是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质.4.如图,△ABC ≌△BAD ,A 和B 、C 和D 是对应顶点,如果AB =5,BD =6,AD =4,那么BC 等于 ( ) A . B .5C .4D .无法确定5.如图,△ABC ≌△AEF ,若∠ABC 和∠AEF 是对应角,则∠EAC 等于 ( ) A .∠ACB B .∠CAF C .∠BAF D .∠BAC6.如图1-6,△ABC ≌ΔADE ,若∠B =80°,∠C=30°,∠DAC =35°,则∠EAC 的度数为 ( )A .40°B .35°C .30°D .25°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 阅读P6页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如果△ABC ≌△A ′B ′C ′那么我们可知:对应边相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角相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ABC 和△A ′B ′C ′ 满足条件:___________就能保证△ABC ≌△A ′B ′C ′3.细心研读P6页中的“探究1”先说明, (1)六个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六个条件中的一个”,分几种情况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

三、课堂训练
1.如图,已知AC=FE 、BC=DE ,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AD=FB .要用“边边边”证明△ABC ≌△FDE ,除了已知中的AC=FE ,BC=DE 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
2.如图, AB =ED ,BC =DF ,AF =CE . 求证:AB ∥DE .
四、小结归纳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至少需要三个条件;
2.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第一个公理是:“边边边”;
3.能用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4.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等条件的证明;第二部分是罗列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三部分是作三角形全等的结论,这里要求注明判定方法. 五、作业设计
学生讨论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什么?学法
学生根据三角形全等的立解题,时指导,之后集体订正,学生互相释疑
F E
D
A
C
B。

11.2 简谐运动教案

11.2  简谐运动教案

现象:两个简谐运动在同一方向同时达到位移的最大值,也同时同方向经过平衡位置,两者振动的步调一致。

对于同时释放的这两个等长单摆,我们说它们的相位相同。

演示:将两个单摆拉向同一侧拉起相同的很小的偏角,但不同时释放,先把第一个放开,当它运动到平衡位置时再放开第二个,让两者相差1/4周期,让它们做简谐运动。

现象:两者振动的步调不再一致了,当第一个到达另一侧的最高点时,第二个小球又回到平衡位置,而当第二个摆球到达另一方的最高点时,第一个小球又已经返回平衡位置了。

与第一个相比,第二个总是滞后1/4周期,或者说总是滞后1/4全振动。

对于不同时释放的这两个等长单摆,我们说它们的相位不相同。

要详尽地描述简谐运动,只有周期(或频率)和振幅是不够的,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不同的相位来描述简谐运动在一个全振动中所处的不同阶段。

相位是表示物体振动步调的物理量,用相位来描述简谐运动在一个全振动中所处的状态。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1)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既然简谐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来表示,那么若以x代表质点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t代表时间,根据三角函数知识,x和t的函数关系可以写成x=A sin(ωt+ϕ)公式中的A代表振动的振幅,ω叫做圆频率,它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ω=2πf;公式中的(ωt+ϕ)表示简谐运动的相位,t=0时的相位ϕ叫做初相位,简称初相。

典例精析例1如图2所示,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A、B间距离是20 cm,从A到B运动时间是2 s,则()A.从O→B→O振子做了一次全振动B.B.振动周期为2 s,振幅是10 cmC.从B开始经过6 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60 cmD.D.从O开始经过3 s,振子处在平衡位置例2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学生思考、阅读、小组代表讲解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巩固新知。

用HL证明三角形全等

用HL证明三角形全等

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导学案 编审:主备 审核 数学组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时间【学习目标】 姓名 :班级 ;第 组 1、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并能灵活选择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学习过程】一、学(一)、自主学习:1、复习思考(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 、 、(2)、如图,Rt △ABC 中,直角边是 、 ,斜边是(3)、如图,AB ⊥BE 于B ,DE ⊥BE 于E ,①若∠A=∠D ,AB=DE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②若∠A=∠D ,BC=E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③若AB=DE ,BC=E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④若AB=DE ,BC=EF ,AC=DF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2、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1)自行预习:见书上13-14页探究8 ;动手画一画。

(2)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特殊方法: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3)用数学语言表述上面的判定方法在Rt △ABC 和Rt '''A B C ∆中,∵''BC B C AB =⎧⎨=⎩ ∴Rt △ABC ≌Rt △ ( ) (5)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 “ ”、 “ ”、 “ ”、 “ ”、 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方法 “ ”3、自行欣赏书上14页例题4(二)、合作学习: 1、书上14页练习1、2题、2、如图,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F ⊥BC 于F ,DE ⊥BC 于E ,AB=DC ,BE=CF ,你认为AB 平行于CD 吗?答: ,说说你的理由A B C A 1 B 1C 1理由:∵ AF ⊥BC ,DE ⊥BC (已知)∴ ∠AFB=∠DEC= °(垂直的定义)∵BE=CF ,∴BF=CE在Rt △ 和Rt △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二、展 1、组内展示: 2、全班展示:三、点 1、学生点评: 2、教师点拨:四、练1、当堂训练:(1)、书上16页练习7、8题2、当堂检测:(1)、如图,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若AC//DB ,且AC=DB ,则△ACE ≌△BDF ,根据若AC//DB ,且AE=BF ,则△ACE ≌△BDF ,根据若AE=BF ,且CE=DF ,则△ACE ≌△BDF ,根据若AC=BD ,AE=BF ,CE=DF 。

11.2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

11.2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

第2节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提问】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何关系?怎样设计电路进行探究?【讲述】介绍分压电路。

测量电路:测导体B的电流、电压。

控制电路:(分压电路)可以提供从零开始连续变化的电压。

【例】对照分压电路电路图连接实物。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提问】怎样处理数据?【提问】能得出怎样的结论?这一定值被称为电阻。

【讲述】电阻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的比值。

定义式为:R=UI注意:R只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

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换算关系:1kΩ=103Ω,1MΩ=106Ω【播放视频】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提问】初中所学的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是什么?注意区分关于电流的另外两个公式:定义式:I=Qt决定式:I=nqSv【讲述】对欧姆定律的理解:①欧姆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是在金属导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定律中的电压U、电流I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②应用公式时,应注意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I、U、R是对应于同一纯电阻电路中同一时刻的值。

,R不变时,U与I成正比,③对R=UIR=∆U。

∆I【提问】以下图像的斜率有何含义?IU图被称为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提问】上述图像可以是曲线吗?若是曲线又反映了什么特点?【讲述】符合欧姆定律的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具有这种伏安特性的电学元件叫做线性元件。

不符合欧姆定律的导体和器件,电流和电压不成正比,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这种电学元件叫做非线性元件。

【提问】由上述实验表明了什么?→R=U只是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方I法:伏安法。

【提问】怎样设计实验定量研究这些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a和b:长度l不同,横截面积S,材料相同。

a和c:横截面积S不同,长度、材料相同。

a和d:材料不同,长度、横截面积相同。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数据。

【提问】由此实验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播放视频】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1.2 实地导游讲解常用技法(教案)【导游业务 第五版】

11.2 实地导游讲解常用技法(教案)【导游业务 第五版】
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再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或概念。在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知识与能力的主动构建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4.“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研究现有的案例,来解释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并推动教学内容的发展与完善。
5.理论讲授法
学法
1.小组探究法:通过组内讨论学习,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位组员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并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2.自主学习法:学生在课前通过超星泛雅平台自主学习微课、完成课前测试等,为课堂学习储备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类型
活动描述
课前
导入
学习
(10分钟)




1.通过学习通APP考勤。
2.点评上次课程的课后小测和历年真题中错误率高的题目。
3.回顾上节重点内容。




1.登录学习通APP进行签到。
2.通过学习通APP完成课前小测。
3.反思不足。
根据自己课前测试的错误,反思自己课前学习的不足,重新思考测试错误问题的答案,回答教师提问。

(2)船进瞿塘峡时,导游介绍“瞿塘峡是长江三峡第一峡,从重庆奉节的白帝城到巫山的大溪镇,全长约8 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短也是最雄奇险峻的峡谷。瞿塘峡中,高达 1300 多米的赤甲山、白盐山耸峙峡口两岸,形成一陡峻的峡门,称为夔门,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3)船过巫峡时,导游再讲解“巫峡是长江三峡第二峡,从重庆巫山县大宁河口到湖北巴东县官渡口,绵延44公里。巫峡口的长江支流大宁河全长300多公里,著名的‘小三峡’就位于其中。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峡中景色最秀丽、神话传说最多的就是十二峰,其中最为挺拔秀丽的是神女峰,峰顶有一突兀石柱,恰似亭亭玉立的少女……”

11.2养成亲社会行为

11.2养成亲社会行为

第5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合作”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三、教学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四、课前预习:1、中学生应学会谦让、分享、助人2、中学生怎样为社会做贡献?3、中学生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五、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谦让(为什么?表现?)学会分享(意义?)助人(注意的问题?)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我为社会做贡献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课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人谦逊,礼貌待人是优良品质。

下列行为中不能算作谦让的是()A.同学弄坏了我的自行车,我没怪他 B.班长小明把优秀班干部的名额给了副班长小强C.马路上非常拥挤,小丽停下来等等 D.足球比赛中,小亮故意跑慢输了球2.八年级学生李梅脾气很好,和同学交往时能先人后己,有时别人冒犯了她,她也一笑了之,从不计较。

由此看出,李梅()A.过于软弱,不能坚持原则 B.为人谦逊,善于尊重和宽容别人C.缺乏竞争意识,将来无法适应社会生活 D.太虚伪,只是为了博得同学的赞扬3.对于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下列看法正确的有()A.学生学习任务非常紧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只会影响学习B.中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不应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C.不益于个人的全面发展D.应该结合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选择适合的活动形式4.古语曰: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这句话告诉我们()①帮助别人,都是需要回报的②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③帮助别人,也能使我们得到心灵的净化④人生的意义在于让自己活的快乐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D. ②③④5.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所以()A、考试时,如果同桌有不会做的题目,就应该把答案告诉他B、碰到变质的食物,自己不吃可以给别人吃,免得浪费C、平时学习时,我和同桌一起交流学习经验,共享学习资料D、被人欺骗了,要反过来再欺负别人二.材料分析:1.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在抗震救灾义演现场,捐款箱前站满了人:普通群众自发的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孩子们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献血队伍排的很长,他们的话语很普通但很感人:我们不能上前方救灾,就让我们献点血吧。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1.2 化学肥料3-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11.2 化学肥料3-人教版
其他小组学生观察其形态,比较不同之处,分别写出化学式。 认真倾听,明确磷肥的作用以及施用方法。找出缺氮植物的图片。

结合树状图对含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盐(化肥)进行分析,初步理解鉴别的方法。
通过归纳整理,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并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及时纠错,加 深印象。展示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的过程学生认识到“科技兴农”,让化肥更有效地为人类造福的重要性
通过逻辑推理, 学生初步形成鉴别物质的思路。
课堂小结
请学生整理在本节课中获得的收获。
学生表述,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自主表述,加深理解,加强记忆。
作业布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后练习题
七、教学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微课要呈现物质性质的不同,充分应用了图片、视频、列表比较等方式。在教学中要注意与现场教学的不同,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努力让学生在微课堂状态下感觉到有老师的关注,引导学生全程参与。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充分收集常见化肥相关性质的图片、视频,应用表格的方式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在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任务进行学习。
情境导入
民以食为天,粮食关乎民生,而化肥是粮食生产中的重要一环。一起来看农民伯伯在生产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央视《聚焦三农》。
(设问)大家知道氮肥、磷肥、钾肥是需要量较大的主要化肥,如购买挑选看包装、产品、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等。可面对使用剩余化肥且包装上的字迹已消失,无法辨认,我们如何鉴别?↓

课题3 水 的 组 成11.2

课题3 水 的 组 成11.2

课题3 水 的 组 成2013.11.2学习过程1、 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正极产生 气,负极产生 气;他们的体积比是 ,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是 反应过程,它的文字表达式为:2. 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它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它是否属于氧化物?3.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吗?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什么现象?4.简单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可用哪些方法收集氢气?物理性质:无 、无 、 于水的气体氢气的收集方法: 排空气法(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 );排水集气法(因为氢气 于水)学习研讨:讨论:氢气H 2 氧气 O 2 水H 2O 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氧化物:三、评价样题1.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C__________。

(2).写出A 、B 内收集到的气体的名称:A 内气体_____ _。

B 内气体_____ _。

其中A 与B 体积比为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

(4).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A 、B 管口,分别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在A 管口的现象 ,在B 管口的现象:该实验能得出哪些结论:(1)_______(2)_______; 物质 种类物质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由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将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高锰酸钾;⑤铁粉;⑥氮气;⑦稀有气体;⑧铝箔;⑨海水;⑩过氧化氢溶液,用序号填空: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3.水是一种()①单质;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纯净物;⑤氧化物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4.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是水元素组成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5. 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C.在0 ℃时,水会形成冰和水组成的混合物D.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时加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水电解 B.氢气燃烧 C.呼吸过程D.酒精挥发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雪碧饮料B、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C、汽水、高锰酸钾D、液态氧、液态空气9.能够由电解水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是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③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④水的化学式为H2O。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导学案 NO.02【学习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积极投入,激情展示,做最佳自己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复习: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些什么性质? 如图,△A BC ≌△A ′B ′C ′那么相等的边是: 相等的角是: 2、讨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动手画一画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有____种情形。

按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①一组对应边相等和一组对应角相等②两组对应边相等③两组对应角相等 (3)、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有____种情形。

按下面给出三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①三组对应角相等②三组对应边相等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cm 、8cm 、10cm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 a .作图方法:b .以小组为单位,把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 ,•这说明这些三角形都是 的.c .归纳: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简写为“ ”或“ ”.d 、用数学语言表述: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AC BC =⎧⎪=⎨⎪=⎩∴△ABC ≌ 用上面的规律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 .判断 ,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所以“SSS ”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依据. 3、你能解释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吗?二、合作探究1、[例]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 .温馨提示:证明的书写步骤: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 ②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A 、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B 、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C 、写出全等结论。

11.2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HL)

11.2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HL)

罗家一中课堂指南年级:八年级 课目:数学 主备:张志杰 审核: 课型:新授/预习 班级:课题:11.2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HL)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发现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能力;2. 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别的条件,并能应用它来判别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能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 通过对一般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比较,初步感受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掌握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学习过程一、解读文本,你最棒(一)概念认知,阅读教材P13-P14,重点内容用波浪线划出来,不能理解的用“?”号作好标记。

(二)独立尝试1.如图1,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再加一个条件 ,根据 得到△ABD ≌△ACD .2.已知:如图,AB=CD , E 、F 在AC 上,∠AFB=∠CED=90°,AE=CF .(1)△ABF 与△CDE 全等吗?为什么? (2)你发现AB 与CD 除相等外还有什么关系?如有就说明理由。

(三)共同探讨:把自己个人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提交组长,再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交流,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再次研读,解难释惑。

二、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请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若不全等,在括号内打“×”,若全等,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①、一个锐角和这个锐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②、一个锐角及和锐角相邻的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3、一锐角与斜边对应相等;……………………………( )4、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5、两边分别相等;………………………………………( )6、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 )A B D C 图1 A B C DE FF E D C B A2. 如图,∠B=∠D=90°,AB =CD ,再加一个条件 ,根据 得到△ABE ≌△CDF .3.如图:AB =DF ,CF =EB ,AC ⊥CE ,DE ⊥CE ,垂足分别为C 、E . △ABC 与△DEF 全等吗?为什么?4.将一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顶点置于直线l 上,且过 A 、B 两点分别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请你仔细观察后,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写出证明它们全等的过程.三、学有余力的课外自主探究练习总结 感悟我独立完成的题目我不会做的题目通过合作学习,我会做的题目通过合作学习,我还不会做的题目老师我想对您说:。

《11.2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后附学案

《11.2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后附学案

《n.2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过程情境1:挖同一座小山,你是选择挖掘机还是铁锹?回答:选择挖掘机.原因:做功相同,比较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情境2:如图,相同时间挖图情况,你选择?回答:选择.原因:—相同,比较—,.情境3:如图,甲1h挖3辆卡车,乙4h挖1辆。

回答:选择.原因:功与时间均不同,做—,.二、认识功率教师引导:情景3所述“功与时间均不同,功与时间做比值,比值越大,说明做功越快”。

那么,这个比值就是用来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我们予以比值新的名字“功率”。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8页内容,并完成导学案相关部分内容。

小组竞答,教师通过PPT呈现该部分内容归纳总结,让学生提出自己疑问,适时点拨。

导学案内容:活动: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第8页内容,体会2.参照完成情景2、3内容,体会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3.小组竞答,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1.听老师引导,初步理解功率的由来及物理意义。

快慢的方法。

时长10min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理解功率的由来及物理意义;然后,学生自问题1: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问题3:功率的定义?公式?字母含义及单位? 问题5:如何测量爬楼的功率?活动:联系生活,思考情景1叙述有无道理;参照完成情景2、3内容,思考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情境1:挖同一座小山,你是选择挖掘机还是铁锹? 回答:选择挖掘机.原因:做功相同,比较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情境2:如图,相同时间挖图情况,你选择? 回答:选择.原因:相同,比较,—情境3:如图,甲1h 挖3辆卡车,乙4h 挖1辆卡车。

回答:选择.原因:功与时间均不同,做,活动1: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第8页内容,体会功率的物理意义,完成下列内容,形成知识的归纳总结。

(1)定义:. (2)物理意义:.功率越大,说明:.也可说明:,做功越多. 也可说明:做功相同时,用时.(3)功率的公式:功率的单位是为了纪念而命名的。

题例:玩具车功率1w ,说明:.小轿车发动机功率100kw 说明:.活动1:快速浏览课本8-9页活动2的内容,思考:需要测量那些11.2怎样比较做功快慢导学案:功率二功/时间字母单位问题2:功率的物理意义?可说明内容? 问题4:小轿车功率为66kw 含义? 问题6:如何测量引体向上的功率?4完成课后题2、4题物理量?怎样测量?并完成下列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讲评。
6.学生在讲评后再练习,看看自己哪些地方有了进步。
1.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2.你还想从本课中积累哪些词语?
生填词




一、(看拼音,写词语)。
tāmenhuǒbàn
bànfǎxiǎozǔ




2.通过学生反馈,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
3.需要重点指导的字。
份:第三笔“丿”,第四笔“ ”,起笔都在竖中线上,且撇低捺高。
组:“纟”写得大一些,高一些,最后一笔不要写得太长,“且”竖写在竖中线上。
生各抒己见。
生思考回答
生跟老师一起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要点
4.学生独立书写一个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书写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同学进行辅导。
教学难点
懂得遇事善于开动脑筋设法巧干,学习与他人团结合作、互助友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资料收集
收集有关毛泽东的资料,初步了解毛泽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要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取评读的形式。
2.思考:毛泽东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要点
1.课文中的生字你认识了吗?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
课题
第四单元11、《这个办法好》
主备人
冯娟
审核人
行审核




1.认识“伙、伴、砍、柴、组、喂、饱、背、篮、份、提”11个生字;会写“们、份、伙、伴、法、组、背”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善于开动脑筋设法巧干,学习与他人团结合作、互助友爱。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11个,规范书写生字7个。
2.做“我说你猜”的游戏,加以巩固。
3.观察“们份伙伴法组背”的结构,并试着用它们组词。
1.小组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你记住哪个字了,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及时评价:老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1.请学生看看课本中田字格里的生字,进行描红,边描红边体会哪个字难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