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的全球视野与国际意蕴
改革开放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崛起
改革开放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崛起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中国的发展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世界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崛起,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经济发展:中国崛起的动力之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中国全球影响力不断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以经济改革为引擎,逐步实行市场化、开放化的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中国的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角色。
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其全球影响力的崛起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中国的开放姿态改革开放使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事务,展示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责任担当。
中国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组织、签署国际协议、提供援助等方式,扮演着全球治理中的重要角色。
中国的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中国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的多边主义,提升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三、文化交流与人文影响:中国的软实力改革开放为中国的文化交流和人文影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中国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和主题展览,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
这些事件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国际游客,并通过这些活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文明。
此外,中国的中文教育和孔子学院全球网络的建设,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这些文化交流和人文影响,促进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建设和认同感。
四、国际合作与贡献:中国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为全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投资,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国际议题。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时代意蕴》范文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时代意蕴》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正日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我国提出的重大外交理念,体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和国际关系的新认识、新实践和新追求。
这一理念旨在构建一个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世界,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共赢,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将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特点、实践以及时代意蕴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特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的是一种全球视野和人类整体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等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与交流,摒弃零和博弈,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 互利性:各国应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3. 可持续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包容性:这一理念包容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发展道路,推动构建开放、多元、包容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性,即这一共同体超越了地域、民族、文化的界限,是全球各国的共同体;二是整体性,即各国之间的利益相互依存、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三是共赢性,即各国通过合作与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全球发展倡议等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 全球治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3.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4. 文化交流: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新时代中国的人才发展与国际视野
新时代中国的人才发展与国际视野在新时代,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人才的国际视野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角度论述新时代中国的人才发展与国际视野的重要性。
首先,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的中国,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具备更加开放的教育模式,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和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亲身体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加深对国际视野的理解与认知。
其次,科技创新是推动人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新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核心。
为了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有开放的思维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与国际科技组织、高等学府等进行深度交流,学习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方法。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来华工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同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也要加强企业管理的国际化。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需要具备全球视野的管理人才。
企业应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国际企业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
同时,引进国外的管理精英,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管理人才,使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更能适应和带领国家发展的需求。
因此,新时代的中国需要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培养学生和人才的国际视野。
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全面的思维方式。
只有拥有了国际化的思维,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崛起。
总之,新时代中国的人才发展与国际视野息息相关。
教育、科技创新和企业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才能真正适应和引领国家发展的需要。
只有具备国际眼光的人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新时代的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发展理念开放的内涵和意义的新表述
新发展理念开放的内涵和意义的新表述标题:新发展理念开放的内涵和意义的新表述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发展理念中开放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关键词、主题或概念的多个方面,我们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开放的含义、发展路径、国际合作、经济效益以及对个人、社会和全球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分享我们对新发展理念开放的观点和理解。
一、引言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全新发展思想,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
其中,开放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内涵。
二、开放的含义开放不仅仅指经济领域的对外开放,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
开放意味着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推动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它也包含了对外开放、内外融通、全方位开放等多个层面。
三、开放的发展路径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这包括加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对外开放、优化贸易结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努力。
通过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中国正在逐步优化其发展路径。
四、开放与国际合作开放为中国创造了广阔的国际合作机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
中国的开放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开展贸易、投资和人文交流的重要机遇。
五、开放的经济效益开放不仅为中国经济带来经济效益,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升。
开放还促进了技术进步、资源共享和经济创新,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六、开放对个人、社会和全球的影响开放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促进了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开放还推动了文化多样性、交流与包容,加强了国际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通过实现共同发展,开放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增长。
七、结论新发展理念中的开放理念具有重要的内涵和意义。
开放不仅是经济领域对外开放的体现,更是推动中国和世界一起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作者: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23期1978年12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坚决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道路,释放了中国活力,凝聚了中国力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40年来,中国人民取得了堪称人间奇迹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之一,而且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篇章,中华民族正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为世界各国带来巨大机遇。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释放出来的巨大需求,不仅帮助许多陷入困境的外国企业恢复增长,中国开放的市场也成为外国企业开发产品、创新服务的竞技场。
中国向世界贡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振奋人心的理念,成立了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等机构机制一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现提供坚实基础,为全球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又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保持着中国特色,在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并未走向西方化,这对西方世界的习惯性模式构成挑战,中国正在以自身的发展影响着世界,影响着游戏规则。
随着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用“威胁”,甚至“敌人”来描述中国,宣扬“修昔底德陷阱”,推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
对此,驻美大使崔天凯先生最近的演讲掷地有声:两国工商界需要的是市场准入而不是壁垒,是开放的窗口而不是铁幕,是互联互通而不是彼此脱钩,是相互交融而不是渐行渐远,是伙伴关系而不是互为敌手。
论我国改革开放的全球视野
On the Global View of China s Reform and Opening 作者: 曹飞[1];刘少东[1]
作者机构: [1]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哲学部
出版物刊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主题词: 改革开放;全球视野;国际竞争;全球化
摘要:认识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就必须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球视野,这在本质上是立足国内改革开放实际的'世界'观或全球观,包涵着对外部世界的准确把握和适应,其中科学判断世界的主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沉着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始终站在世界的制高点上等,对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起了关键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面对着国际形势的巨变,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应对,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形成开放包容的大国战略,内生动力与外部需求相互支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外交大道。
中国在不断扩大开放的同时,也在国际贸易、全球治理、国际体系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二是秉持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三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践行多边主义,致力于推动实现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中国外交政策立足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不断推动从单向传统对外援助到双向互利合作的转变,坚持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崇尚民族平等和尊重国家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以发展促和平、以和平促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和世界各国积极开展相互利益和合作的对话和交流,坚定地同所有爱好和平、奉行合作和共赢的国家和人民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稳定的美好世界。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促进全球治理理念和机制的创新,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经济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从外国引进的大量资金和技术,改变了中国的发展,开创了中国过去40年来的成功之路。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也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正以其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创新能力,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文化方面,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已成为各国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演讲、论文写作的焦点,成为越来越多国家认识中国和了解中国的窗口。
培养全球视野与国际交流发言稿
培养全球视野与国际交流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演讲台上,与大家一起分享有关培养全球视野与国际交流的话题。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而作为中国的一份子,更是需要培养全球视野,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交流。
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首先,培养全球视野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
只有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我们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世界。
世界每个角落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只有拥有全球视野,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其次,培养全球视野可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一个拥有全球视野的人,会更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教育、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全球化的时代,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而这些能力,正是通过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中获得的。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全球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外语来扩大我们的国际交流能力。
母语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实现沟通,而掌握外语,则可以与更多人交流,拓宽我们的交际圈。
学习外语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国际交流活动。
可以参加学校、社区或者其他组织举办的国际交流活动,参与其中,和国内外的朋友一起交流、合作,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全球视野,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国际交流能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选择出国留学或者参与国际实习项目。
通过亲身经历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他国家,更好地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这样的经历对于我们的人生发展,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通过培养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拥有更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
但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只有既有世界眼光,又有中国担当,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世界进行交流和合作。
谈一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蕴2022毛概
谈一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蕴2022毛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不是一般的结论,而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郑重阐释,是具有全局性重要影响的政治判断,具有政治哲学上的丰富内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历史方位上的限定性意义1.方位性。
即新时代所标志的历史方位,包括从历史维度看处于什么阶段,从国际维度看处于什么段位,从水平维度看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是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进入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是进入了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是进入了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这是从新时代的历史脉络、人民性、实践主题、民族性和世界性等角度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
2.界定性。
从时间界定看,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2017年已经有35年的时间,符合时代转换的概念。
从性质界定看,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同时,新时代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从逻辑界定看,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前提和逻辑基点,新时代决定了这一新思想在党的指导思想体系中的阶段界限和阶段属性。
3.辩证性。
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质量互变的统一体,是基于量变而形成、同时又孕育着新的量变的质变状态,是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相区别同时又以那一时期作基础的新的时期。
《2024年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时代意蕴》范文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时代意蕴》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浪潮中,人类社会日益紧密相连,彼此命运休戚与共。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价值观。
本文将详细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及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意蕴。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提出的重要思想。
这一理念强调各国应共同构建一个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世界。
它以全球视野和人类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旨在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涵1. 政治互信:各国应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 经济融合:通过加强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实现经济全球化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3. 文化互鉴:各国文化应相互尊重、相互借鉴,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4. 生态共治:面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蕴1. 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
这些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2.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传统全球治理体系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国际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3.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通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各国可以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4. 增强国际社会互信与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政治互信,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互信与合作。
在合作中寻求共赢,在共赢中深化合作,是实现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改革推新文明,善治明示世界——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
2021年第4期 |CHINA POLICY REVIEW055百位智库专家为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第一,要重视两场奥林匹克大赛的区别。
当代世界有两场奥林匹克大赛。
一场是体育奥林匹克运动,另一场是诺贝尔奖,后者被称为智力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前一场大赛,经过短短2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第一体育强国。
但另一场奥林匹克大赛,我们在排名榜上刚刚实现零的突破。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在体育的奥林匹克获得了成功,但在智力的奥林匹克大赛上却并不如意。
原因在于前者主要是靠技能,后者更多地靠人格的独立和自由的创新。
有关学科研究证明,体育人才和科研人才出成果的年龄相差大约15-20年。
而人格的独立和自由的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为此,我国科创进步要更多地关注有利于人格独立和自由创新的社会改革。
第二,要通过改变人才环境来吸引人才。
近年来中国各地方都加大了吸引人才的力度,但从出台的政策看,主要还停留在人才待遇问题上。
能否引进人才,关键是能否留住人才。
而留住人才的关键是环境建设。
待遇可以吸引人,但是真正有理想有创新精神的科创人员不会仅仅受待遇的诱惑。
第三,以包容的开放型社会促进科创。
多元包容是科创的社会基础,也是科创必不可少的社会环境。
要进一步促进形成多元化、包容性的开放型社会环境,不能一方面鼓励科创,另一方面却限制人格的独立和自由的创新。
第四 ,以市场经济促进科创。
市场经济是科创最有效的社会环境。
改变人才环境最主要的就是要营造适合科创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
以市场经济促进创新,要通过制度创新,在全社会真正形成科教兴国的社会氛围。
第五,以法治保障科创。
当创新和专利作为一项财产权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时候,科创就会成为一种增进财富的手段,才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科创达人,从而大大促进科技的发展。
改革推新文明,善治明示世界——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 金 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商学院院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开放的大门 改革开放带来的外部交流与合作
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带来的外部交流与合作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带来的外部交流与合作1978年,中国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决策标志着中国“开放的大门”向世界敞开。
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全球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外部交流与合作关系。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带来的外部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开放政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改革开放为中国外部交流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中国通过参与国际贸易,使得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商品、服务和资本流动更加便利。
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极大地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技术和知识的引进与创新外部交流与合作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促进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中国企业学习和吸收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与全球各国共同研究和发展了许多重大科学项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了贡献。
三、文化交流与人员流动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人员流动。
中国的开放使得世界各国的人们有机会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并且中国人也更多地走出去,了解外部世界。
这种人文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交融,并且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
四、全球合作与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跨国合作项目,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等方案,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合作,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区域间的合作。
在“开放的大门”下,中国也承担了更多的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环境保护和粮食援助等多个领域,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五、挑战与未来展望虽然外部交流与合作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竞争愈演愈烈,中国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的演变及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的演变及启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经历了重大的演变,并获得了一系列宝贵的启示。
以下是对此的总结:首先,改革开放使中国更加重视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逐步摆脱封闭和自我封锁的状态,积极扩大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态度为其国际地位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其次,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中国外交政策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统一和灵活相结合的特点。
中国积极寻求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平发展,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第三,改革开放使中国更加关注国际合作与共赢。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推动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并努力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第四,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
中国坚持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互利共赢的原则,推动地区各国间的信任与合作。
中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务实合作,有效应对一些地区问题,不断增强自身的安全和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的演变展现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多元化与灵活性、国际合作与共赢、周边友好合作等特点。
这些演变和启示让我们明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建设/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新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极大的鼓舞和希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表明,西方的道路不是世界的普遍道路,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有力地证伪了“历史终结论”近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对自身文化和制度的优越感,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制度具有优越性和不可超越性,西方是世界的中心,代表着世界的未来发展方向,西方的道路就是世界的普遍道路,西方的意识形态就是普世性的意识形态。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普世价值”,鼓吹“西方中心论”,把西方的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化,视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和“普世模式”,对非西方国家实行霸权主义,不断推销其思想文化和制度模式。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时候,美国国务院顾问、霍普金斯大学的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曾著书立说鼓吹“历史终结论”。
在福山看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共产主义的彻底终结,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普世价值”力图渲染的价值是,现代化道路只有一条,现代国家的构架只有一种,核心价值观当然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已经定型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核心价值。
因此,走“普世价值”之路,就是走“全盘西化”之路,就是从制度上照搬西方。
历史证明,政治实践领域不存在“普世价值”,没有一种国家制度是各国普遍适用的“普世模式”。
判断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最有发言权的是这个国家的人民,以及这个国家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与国际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与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和平发展理念的提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经济落后、国际地位低下的挑战。
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念,强调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互利共赢。
这一理念在中国外交决策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使中国外交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为外交事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积极吸引外资并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的开放姿态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支持,也为中国外交增添了信心和实力。
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始终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积极发挥着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加强亚洲和欧洲以及沿线国家的合作,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积极维护国家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围绕维护国家利益展开。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也倡导多边主义,通过互利合作解决国际争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本,注重推动各国间的互利合作,为区域和平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和尊重不断增加,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尽管中国外交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全球化视野与国际经验
全球化视野与国际经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趋势。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人们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与国际接轨。
本文将从全球化视野与国际经验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话题。
一、全球化视野全球化视野是指以全球为范围,看待世界事物,并从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全球化眼中,没有国界和地域的限制,世界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关心整个地球的利益。
一个具备全球化视野的人可以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和国际间的交往。
首先,在经济领域,全球化视野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全球经济的发展动向。
通过了解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我们可以更好地听取各方意见,合理规划和部署经济发展战略。
只有具备全球视野,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竞争与合作,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在文化交流方面,全球化视野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交流,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和差异之处。
全球化视野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加包容和和谐的世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最后,在环境保护方面,全球化视野使我们认识到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地球上的环境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而非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
只有通过全球化的合作与行动,我们才能共同解决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枯竭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保障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国际经验国际经验是在国际交往和合作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和智慧。
通过借鉴和吸收国际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各国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借鉴。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我们,通过与国际接轨、开放市场,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们还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在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快自身发展步伐。
其次,在教育领域,各国的教育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例如,芬兰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引发了全球教育界的关注。
通过了解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体系,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专业技术人员国际化-题库
1.流技能包括的指标是语言能力和领导协作能力。
2.意识态度作为国际化的素质被分解为国际视野、国际理解意识和创新意识。
3.知识素养主要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是否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知识积累。
4.培养国际化人才其中的一个目标是致力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提升国家在世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5.实践证明,具有综合知识结构的人才在知识、能力以及为思维方面都得到过较为全面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6.交流技能主要是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在跨文化环境下与国际人士开展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具体包括语言沟通的能力以及领导和协作的能力。
7.跨文化交流需要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
8.把领导力作为衡量一个人国际化素养水平的一个指标。
9.在目前全球化的浪潮下,多国的参与合作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要求我们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工作意识和管理协调的能力。
10.拥有众多良好全球意识大众的国家将在国际上占有优势11.全球意识不仅仅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利,作为在国际上拥有知名影响力的国家,全民都应该具有国际化的全球意识。
12.国际化的意识和态度是指了解世界和本民族发展的历史及趋势,具有敏锐的世界眼光,深邃的洞察能力,以及参与国际交流的主动性。
13.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并且在教学活动当中渗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观念。
14.在国外的教学环境中访学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独立的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水平。
15.选修国际专题课程的数量以及参与科技专业竞赛表现等指标,来衡量意识态度。
16.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国际化素质就要从指标上去检查自己、评价自己、提高自己。
17.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18.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
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19.201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作者:张占斌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23期【关键词】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 ;伟大成绩 ;历史贡献 ;中国与世界【中图分类号】D616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18.23.001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前,党带领人民深刻反思过去走过的弯路,广泛吸取世界先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走出去请进来”,抓住西方国家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毅然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
40年沧海桑田,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国家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家和民族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实现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
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奇迹”和“中国道路”,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世界治理体系探索了中国方案,更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纵深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饱受屈辱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党带领人民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更进一步。
既有凯歌行进的岁月,也有曲折探索的历程,还经历了十年动乱的年代。
应当说,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有惨痛的教训。
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没有得到合理解决,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从而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是改革开放的前提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分析实行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因必须要纳入“文化大革命”。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启示
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启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封闭到开放、从孤立到融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发展,也对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及其启示。
1. 从封闭到开放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内部条件的限制,中国实行了封闭的政策。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中国才逐渐打开国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吸收了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加速了自身的发展进程。
与此中国也扩大了对外贸易,增加了与世界的经济交流。
2. 从孤立到融入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际环境的复杂和中国自身的政治立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相对孤立。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逐渐加强了与世界的交往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
中国成为了国际贸易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为国际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从边缘到中心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力的增强,中国逐渐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地位上升到中心地位。
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一系列合作倡议,推动国际社会朝着多极化和民主化发展。
1. 坚持对外开放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也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
新时代下,中国需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不断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2. 增进合作与互信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变化彰显了合作与互信的重要性。
国与国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增进互信,促进共同发展。
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3. 倡导多边主义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变化也表明了多边合作的重要性。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更加民主和平等的方向发展,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
4. 弘扬和平共处新中国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为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4期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
放4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积极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与广阔的国际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可融合性。
这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我革命为核心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一、时代主题的新变化促使中国通过改革开放适应世界发展大势
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与世界互动而谱写的发展史。
世界各国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的高度融合逐渐显现出由地域性转变到世界性的鲜明特征。
“改革开放是中国对自身发展道路的调整,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为了突破僵化的苏联模式,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大范围的改革浪潮。
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从不同的角度突破苏联模式,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又由于不同的原因成功或者失败。
这些国家的改革浪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
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
[1]
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美苏争霸冷战对峙格局的逐渐解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构建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影响力和话语权逐渐增强,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同世界的密切联系越发重要。
世界发展过程中,“战争与革命”主线条日益淡化,世界各国追求和平、谋求发展的意愿与日俱增。
邓小平同志通过对国际形势的深入观察与思考,对世界形势做了新的科学判断,“和平与发展”逐渐取代了过去的“战争与革命”,成为新的世界主题。
这一思想在党的文件以及主要领导人的讲话中以“时代主题”“时代潮流”等提法多次出现,新中国的发展道路也在此主题的指引下发展起来。
基于对世界主题转化的判断,
中国改革开放,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还具有世界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使昔日经济社会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中国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大国,而且日益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
这种发展决策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对时代精神的科学把握,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这种判断不仅有助于中国更好更快发展,同时也极大促进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把握发展合作机遇,共同推动和平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得益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中国没有独占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和经验,而是不断打开大门,将发展成果与全人类共享。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面前做出了积极主动的自主变革。
改革开放决策,便是中国主动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从而实现中国发展转型的历史抉择。
在这种科学判断作出的战略选择影响下,经过40多年发展,“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
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
[2]
二、经济形势的新判断促使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领域的社会化大生产促使了剩余商品的积累,对外贸易为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打开了通道,由此推动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融合。
曾经冷战对峙的两个世界经济交流逐渐由对抗共处转变为竞争共处。
两大阵营经济领域的融合发展日益频繁,促使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互利共赢,国际市场迅速成型。
发展中的中国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市场逐渐联系到了一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因中国这一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参与而变得更加成熟。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经过30年左右的艰辛探索,我们基本建成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但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还比较弱,“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备、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
中国改革开放的全球视野与国际意蕴
□
张艺馨
83
2019年第4期
济社会发展路径的首选。
这也是积极借鉴亚洲“四小龙”崛起道路的科学选择。
此外,“改革开放政策出台时,国家所拥有的主要人力资本就是经过近30年的基础教育,具备初等教育水平的青壮年劳动力庞大群体。
政府对于这一条件是非常清楚的,并且合理利用了这一优越条件。
学者称之为‘人口红利’。
据专家测算,人口红利对我国1982年-2000年间
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贡献为26.8%。
”
[3]
中国共产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武器,科学洞悉时代发展本质:全球化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的持续发展都不可能只依靠本国力量完全实现。
并依此果断突破发展动力日趋乏力、发展矛盾不断凸显的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转而面向世界市场,通过改革开放,积极吸纳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经验以及剩余资本,逐渐构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特别是20世纪后期,发达国家制造业大量外移,中国充沛的人力、物力资源为自己加入全球市场提供了资源与平台,也为全球的生产生活物资需求提供了来源。
由于中国这个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庞大经济体的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加顺利,世界市场也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开放包容的新格局促使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积极助力全球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融合发展,国际组织越来越成为解决区域以及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作为外交的重要载体,各种国际组织在国际活动中常常以多边外交形式出现。
“40年持续快速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也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已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和保持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打破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从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国情出发,为人类社会现代化开辟了新道路,为当代社会主义创造了
新形态。
”[4]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与国际组织的接触不多,从1979年至2019年,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与国际社会中各种组织全面接触、开展多边合作,并在推动世界发展中积极承担了更多国际责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间相互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
通过国家组织平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积极作为,勇于担责,为营造全球和平发展的环境作出卓越贡献。
在政治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以官方、半官方或
非官方的身份同多个国际组织不断发展并加深着彼
此间的友好往来,同全球致力于人道主义援助和弱势群体救助、促进人类健康、和平、经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等历史悠久、声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进行了广泛的交往;在经济方面,中国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积极参与国际金融领域的活动,推动国内金融改革和各种经济体制机制变革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贸易、金融秩序的更加公平公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充满公平和正义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在中国的推动下逐渐发展完善。
可以看到,在一个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形势下,中国保持了4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这样的成就与日益深入地加入国际组织有着重要的联系。
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共谋发展,全方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了举世惊叹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全面融入世界体系,积极承担国际责
任,参与全球治理,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5]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也将在国际和地区性组织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
毫无疑问,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世界一体化发展互为因果,中国的发展同全球化背景有机融合。
中国在一个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形势下,不仅成功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华丽转型,更是为世界和谐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了智慧的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张东亮.世界社会主义视域中的中国改革开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2).
[2]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EB/OL]. /2019-04/26/c_1124420187.htm,2019-04-26.
[3]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04).
[4]杜玉华.新动力、新道路、新形态: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01).
[5]史安斌,张耀钟.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改革开放40年外宣事业发展述评[J].对外传播,2018(12).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研究部
责任编辑:张波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