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老师:夏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学生: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
老师: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在哪?(32页材料里找)
学生:看32页图2.17,我国有哪几个温度带,分布在哪?(完成填图)
老师:我国降水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特点。
学生:36页图2.22,我国干湿地区分为几部分?植被类型是什么?
【课堂检测】独立完成。2分钟
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
(3)我国降水的变化很大。
3.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划分依据:主要根据气候的,年降水量>蒸发量,气候;年降水量<蒸发量,气候。
读图:P36 图2.22 ,找出、某某自治区各自位于哪些干湿地区。同时找出每个干湿地区各有哪些城市。
【合作探究】
1、分析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的原因有哪些?
气候
教学安排
导学安排
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学习目标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成因。
能举例说明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对我国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
气温降水特点
教学难点
1.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地区)分布
读图:P33、34 图2.18--2.19,及其相关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向递减。
规律总结: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某某;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某某。
2.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季节)分布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月。(夏季)
(2)在不同地区,雨季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

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五、小结
复习旧知识,总结中国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
自学课本35页。认识季风气候的特点及中国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根据图2—22找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和性质。
根据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思考。
认识雨带推移过程,总结南方和北方雨季的特点: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气候


重点
知道我国气候的特征——季风气候显著。
知道冬、夏季风的性质和影响。
难点
知道夏季风对雨带的推移过程。
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手段
多媒体
达标检测
必做题
幻灯片的内容
选做题
地图册P60
教学过程
课堂模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特征——季风气候显著。
2、知道冬、夏季风的性质和影响。
3、知道夏季风对雨带的推移过程。
小组讨论
梳理知识系统
检测
判断
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只来自于太平洋。()
2、季风区是指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3、只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就能形成降水。()
二、选择
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B、太行山
C、巫山D、雪峰山
2、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B、季风影响
朗读目标
导学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中国五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二、自学
1、季风气候区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季风区则相反。
2、季风气候区夏季吹来自_____的_______风,冬季吹来自________的_________风。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气候类型的识别与特征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影响因素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候类型的识别与特征技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气候类型的识别与特征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气候保护措施:阅读材料《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了解各国政府和组织采取的气候保护措施,如减排政策、清洁能源发展等。
-气候观测与研究:阅读材料《气候观测与研究的重要性》,了解气候观测和研究的意义,以及科学家如何利用数据和模型预测气候变化。
-气候与环境保护:阅读材料《气候与环境保护的关联》,探讨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等。
2.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纬度:太阳辐射和热量分布
-海陆分布:海洋和陆地的影响
-地形:山脉、高原等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气候与人类生活:阅读材料《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健康、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原因:阅读材料《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后果》,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如温室气体排放、森林砍伐等,并探讨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天气(第2课时)教课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 文档,请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天气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经过阅读我国天气种类散布图,说明我国天气复杂多样及季民风候明显的特色。

经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绘我国各天气种类的主要特色。

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要素。

联合实例,说明天气差别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理动画来演示季风的挪动规律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季风的运动规律,培育学生的辩证唯心主义观点教课要点 : 我国的天气特色教课难点:季风的挪动规律教课过程导入新课:谁能回答亚洲的主要天气特色是什么?我国的天气特色又是什么呢?新课解说 :一、我国天气的主要特色. 我国天气的两个主要特色:天气复杂多样,季民风候明显(1)观图 2.24 中国天气种类的散布,说出我国有哪几种主要天气种类。

我国主要的天气种类主要有:热带季民风候、亚热带季民风候、温带季民风候、温带大陆性天气、高原山地天气。

我国的东部地域为世界上典型的季民风候区,由北向南散布着温带季民风候、亚热带季民风候和热带季民风候。

我国西北部散布着温带大陆性天气。

青藏高原地域散布着独到的高原山地天气。

(2)活动. 比较图 2.24 ,说出图 2.27 中四个地方的天气种类名称。

地址:漠河天气特色:冬天漫长,严寒干燥;夏天短促,暖和润湿。

温带季民风候地址:海口天气特色:整年高温,降水集中在5-9 月。

热带季民风候地址:吐鲁番天气特色:冬天严寒,夏天酷热,整年降水稀罕。

温带大陆性天气。

地址:五道梁天气特色:冬冷夏凉,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天。

高冷天气。

2.参照对漠河的天气特色的表述,概括其余三地的天气特色。

3.依据漠河和海口两地的天气特色的差别,谈谈他们各自觉展旅行后动的优势。

漠河发展滑雪、冰雪旅行项目等;海口发展海上旅行项目等。

二、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要素解说 . 影响我国天气的要素,主要有纬度地点、海陆地点和地形等。

比如:黑龙江省仍是雪窖冰天的时候,海南省已经春耕大忙了——纬度要素北京夏天降水许多,与其大概同纬度的 x 疆确降水少——海陆要素喜马拉雅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剖析季风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有人把我国长江以南地域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章节主要介绍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原因,认识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候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掌握气候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认识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2.难点:气候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列举典型气候案例,分析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气候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的课件。

2.视频素材:准备与气候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3.图片素材:收集各种气候类型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4.练习题:准备针对本章内容的练习题,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气候吗?气候有哪些类型?”2.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对气候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气候案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气候类型,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气候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的概念,气候的要素和类型,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气候的理解,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气候的相关资料和实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本,对气候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气候的相关资料,呈现气候的概念、要素和类型。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4年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 作业评价:
-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指出错误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改进方向。
- 在作业点评中,关注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思考过程,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优秀作业和进步明显的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及其资源开发与保护。
难点:
1. 气候形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
2. 学生对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的理解和记忆。
解决办法:
1. 采用图文结合、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形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 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典型例题4:
问题: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有诸多影响。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困难;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物种多样性。
典型例题5:
问题:讨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答案: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需要综合考虑气候特点、资源现状和人类需求。例如,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水利发电、灌溉农业等;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风力发电;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可以发展太阳能发电等。同时,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
4.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学具准备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气候教案1
4.根据气温的,并结合实际,由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个温度带。另外还有一个。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展示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
展示汇报
课件展示:小明去外婆家的冬季夏季的不同经历说明什么?
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阅读教材P31图,完成学案
★阅读等温线图要点:
①依据图例,读取数值
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和突变部分
③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④阅读气温极端数值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实践创新
作物熟制与温度带的关系
农作物与温度带的关系
序号
八年级
学科地理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气候(1)
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初步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结合实例,说明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约。
冬季最冷的地方。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只有除外。
夏季最热的地方。
3.思考:冬季南北温差为什么这么大?
每堂一清
1.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
3.
课时精练P18
知识要点1、2
随堂训练1、2、3、4、5、6、7、8、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0℃等温线是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谁来总结一下,一月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大屏幕显示:
冬季(一月):
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影响因素:纬度、地形、冬季风
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
巩固练习:
大屏幕显示-阅读等温线图的方法与步骤
过渡:
掌握了读图的方法与步骤,以后再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你就知道怎样读了,怎样从中找出特点和规律。
穿衣与温度的关系密切,学生都知道,并有亲身的体会。因此设计了这样的引入:一位学生头戴披帽,身穿棉衣;另一位学生身穿单衣(或短袖衣服),分别出场,并做简单的介绍,自己来自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气候,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样。学生们看到皮帽、棉衣自然想到“冷”,看到短袖衣,知道是气温较高,自然而然地因出我国各地气温有差异。而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自始至终贯穿全课。如果学生表演才能好一些,会说几句东北话、广东话可能会更好。小小的表演,可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
大屏幕显示:
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文字叙述资料
图片资料
学生回答:(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一月等温线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学生发言:()
说出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运用自制课件说明气温分布受纬度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并计算青藏高原与上海的温差
贴箭头说明冬季风对气温的影响
指出0℃等温线的位置
教学重点
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讨论、讲述
教具
教学地球仪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2气候第一课时教案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2气候第一课时教案

2.2气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运用地图找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位置。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温度带,并说出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难点: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图片——追赶花期的养蜂人,我国每年油菜花开放时间的差异较大,图片展示了一年中养蜂人追随花期的移动路线,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花期南北差异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讲授: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 气温分布特点活动1: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图的步骤与方法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判断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总结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活动3: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0°等温线的位置。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并加粗0°等温线,教师强调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帮助学生记忆。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冬季南北差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感受,教师展示漠河与海南冬季景观的差异。

合作探究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我们的冬季风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议一议:冬季“避寒”好去处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找出冬季“避冬”好出去,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活动4:引导学生阅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判断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总结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探究2: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偏低的原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山地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平均气温低。

议一议:夏季“避暑”好去处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找出夏季“避暑”好出去,让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气候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
课型
普通型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课标解读
学会初步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导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数据说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重点
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难点
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9月。
3、根据气候干湿情况,可将我国分为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4、降水特点对人们 生产生活有较大影响。
1、阅读教材p34页图2.18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阅读教材p35页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分析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气候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 节气候
课型
普通型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课标解读
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 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导学目标
1、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3、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重点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难点
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巡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学生完成学案情况。
学生按学案问题对p34页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并对问题作出明确的答案。
学生按学案中的提示进行阅读图2.20分析我国降 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气候”,具体内容包括气候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以及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键因素,学生需要掌握气温的单位及变化规律,降水的类型及分布规律。同时,本节课还将介绍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及各类气候的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气候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未来的影响,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学生可以参加气象观测活动,亲身体验气象观测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气温和降水量的计算: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要求学生计算并绘制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曲线图。
2. 气候类型的识别:提供一些气候类型的图片,要求学生识别并说明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 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种植制度调整、城市规划改变等。
2. 拓展建议
-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在线资源,搜集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资料,加深对气候变化的理解。
- 鼓励学生关注气象新闻,了解当前气候变化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学生可以尝试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了解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这一节主要讲解气候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影响因素,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天气和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天气、地理现象的能力。

但对于气候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内容,还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候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的定义和类型。

2.气候影响因素的分析。

3.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含有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案例。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关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沙漠、寒带等,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定义和类型。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的定义、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

气候时间课题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从图上了解我国的五个温度带教学重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和温度带的分布教学难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1:提供我国南北方冬季的景观图,说出我国南北方的差异。

问:2月份我国黑龙江的景观如何?海南省呢?二、学导达标自主学习: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我国南北气温呈现出蛤显的差异,主要受_______的影响。

2.冬季我国南北差异________,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线。

3.夏季,我国除________处,我国大多数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自北到南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个温度带和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

合作展示:1.气温南北差异(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学生读图说出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提纲”。

学生活动一:2.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让学生阅读2.15图,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并在图上读出五个温度带的划分。

学生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1.(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4)找出0℃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学生活动二:学生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1.(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1.(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3)我国南北7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4)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学生活动三:学生读2.15图,讨论回答。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致(读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4)北京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学生练习:完成探究P30页《即时巩固》1~6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知道我国的主要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阅读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地理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培养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观念【学习重难点】重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难点: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读教材第31—32页,回答下列问题:读2、13图,找出下列城市的气温:海口广州武汉郑州沈阳哈尔滨漠河请计算一下海口和漠河的气温相差度。

这说明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规律是南北温差很大。

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秦岭—淮河一线。

读2、14图,找出下列城市的气温:海口广州武汉郑州沈阳哈尔滨漠河请计算一下海口和漠河的气温相差度。

这说明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是全国普遍高温。

在2.17图中找出我国温度带的名称。

哈尔滨位于哪个温度带: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哈尔滨位于中温带。

读2、18图,找出下列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00毫米等降水量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00毫米等降水量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请在图中描出这些降水量线。

通过这些等降水量线,你发现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根据生活经验,你觉得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是夏秋多,冬春少。

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总结我国南北方雨季长短差异: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大。

在2.22图中找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名称。

哈尔滨位于哪个干湿地区:我国划分了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四类干湿地区。

哈尔滨位于半湿润地区。

二、合作探究性学习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哪些?冬季阳光直射南半球,我国地处北半球,冬季太阳光斜射北半球。

但因阳光射向北方比南方倾斜的厉害一些,地面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热量比南方少,即北方比南方的光照强度要小。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一、知识讲解
(一)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展示等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在图
上标出 800、400、200mm 等降水量线
教学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
教学内容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是一个气候类型多样的国家
学生说出四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1.观察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引导学生分析四
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2.读北京 1951-1980 年降水量年变化
图,总结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
3.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三)我国干湿区的划分
学生说出二地干湿特点的原因
1.教师讲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依据
2.课堂活动:学生讨论新疆天山山地属于半干旱区、东北山地属于湿润区的原因
3.课堂活动:学生讨论干湿区分界线
与等降水量线的关系
学生参加课堂活动,说明干湿区与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的关系,说出干湿区各自包含的额地理单元、主要植被类型
4.课堂活动,学生讨论湿润区与半湿
润区分界线与秦岭淮河的关系
5.课堂活动,学生讨论干湿区各包含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2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2 新人教版 教案
我国降水量集中在季,南方雨季较(长、短),北方雨季较(长、短)。
(2)季节我国各地降水较少,尤其是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而降水较(多、少),地表水分蒸发剧烈,旱非常严重,“春雨贵如油”就是这个原因。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配套练习册。




教学反思
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⑶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预习检测
比较冬、夏季风的特点。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洋、洋
性质
从内陆吹来、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所以冬季风、
从海洋吹来,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所以夏季风、
风向
偏(南、北)风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材分析
重难点
季风的特点及其对我国气候的主要影响过程。
教学设想
教法
组织引导,精讲点拨
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
多媒体
课堂设计
一、目标展示。
⑴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气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和划分标准,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⑵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⑶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⑴初步学会分析特点的形成原因。
⑵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将下列干湿地区与其对应的植被类型连接起来。
a.湿润地区①荒漠
b.半湿润地区②森林草原
c.半干旱地区③草原
d.干早地区④森林
4、泰州市位于的干湿区是()
A湿润区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D干旱区
(4)年降水量低于200毫米的地方分布在那里?(西北地区)
自主学习:1、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2、阅读我国的干湿地区图,找出我国干湿区的划分。
学生活动二:
学生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1.(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7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我国夏季 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
学生活动三:
学生读2.15图,讨论回答。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海南省呢?
二、学导达标
自主学习: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我国南北气温呈现出蛤显的差异,主要受_______的影响。
2.冬季我国南北差异________,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__________________ ___一线。
3.夏季,我国除________处,我国大多数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在“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上找到北京,经过北京画一条东西向的直线,看一看沿着这条线,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画图,回答(东多西少).
2.请同学们在“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上找到广州,经过广州画一条南北向的直线,看一看沿着这条线,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画图,回答(南多北少)
【小组合作探究】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
2、湿润地区大约年降水量为多少毫米?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年降水量为400mm以下地区,绝大部分是什么干湿类地区?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递进探究}
1、降水量的不同对建筑、饮食、民俗等方面的影响。
2、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3、影响我国冬季风来源于哪里?性质如何?
复习重点
我国降水的特点及差异
复习难点
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 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启发引 导,学习新课
教师发问,讲述:那么我国的降水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本P35图2-16“中国年降水分布”图,通过这幅图我们来了解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教师根据情况做总结:刚才的读图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气候
时间
课题
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从图上了解我国的五个温度带
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和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1:提供我国南北方冬季的景观图,说出我国南北方的差异。
问:2月份我国黑龙江的景观如何?
3、在“中国年降水分布”图上找到以下等降水量线:
(1)我国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的地区在哪里?(集中在东南沿海)(2)8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经过的地方在哪里?描绘并与一月气温分布图比较,该线与哪一条等温线大致一致?(和0℃等温线大体一致,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经过哪里?(斜穿过中国,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呼和浩特-兰州-拉萨一线)
教学重点
1.通过读图分析冬夏季风的发源地和性质及其盛行风向2.通过读图掌握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其分界线3.通过读图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4.通过读图分析我国气候 的分布特点
4.我国自北到南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个温度带和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
合作展示:1.气温南北差异
(1)我 国冬季气温分布
★学生读图说出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提纲”。
学生活动一:
2.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让学生阅读2.15图,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并在图上读出五个温度带的划分。
学生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找出0℃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4、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于哪里?性质如何?
板书设计:降水的差异:1、空间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时间上:()多()少
教学反思: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
学科:地理年级:八年级执教人:
时 间
2016年9月26日第5周第1课时
课题
第二节气候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冬夏季风的发源地和性质及其盛行风向2.通过读图掌握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其分界线3.了解锋面雨、梅雨季节和伏旱4.通过读图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5.了解季风气候不稳定造成的一些自然灾害。6.通过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的分布特点7.能分析我国气候多样带来的影响
疆维吾尔
学生做初步的探讨,教师适时的引导.
【总结提升】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分布: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
2、干湿区
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种类和范围:
【当堂检测】
1、我国年降水量最多地方是台湾的,我国年降水量最少地方是。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的西南季风,性质。
板书设计:气温分布特点:冬季
夏季
温度带:
教学反思:
红花中学教(学)案
总课时:
学科:地理年级:八年级执教人:
时间
2016年9月19日第4周第2课时
课题
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复习目标
1、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图、干湿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致(读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
(4)北京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学生练习:
完成探究P30页《即时巩固》1~6题。
独立完成,展示交流答案及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