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整理笔记

合集下载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归纳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人格发展、认知过程、动机和动机、社会行为等等。

以下是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1.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是关于神经系统如何控制行为和思维的研究。

它探索了大脑结构和功能、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以及记忆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从婴儿到成人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

研究领域包括婴儿认知和情感、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问题,以及成人智力和性格发展等。

3.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特质和长期模式。

它研究了人格特征、人格理论,以及人格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4.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过程。

它关注思维的结构和组织、决策和问题解决,以及记忆和学习等方面。

5.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如何被社会和群体影响。

它探索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和态度形成等问题。

6.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关注精神健康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它研究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干预技术等。

7.注意力和意识:注意力是人类感知和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研究了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缺陷和意识的不同状态。

8.情绪和情感:情绪是人类行为和思维中的强烈体验。

心理学研究了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以及情感的不同类型和功能。

9.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人类获取和保持知识的重要过程。

心理学研究了学习的不同类型、记忆的存储和检索机制,以及学习困难和记忆问题的应对策略。

10.动机和动机:动机是个体行为和思维背后的驱动力。

心理学研究了动机的不同类型、动机如何影响行为和决策,以及如何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自我动力。

除了上述知识点,心理学还涉及其他重要主题,如认知失调、人类性别和性别差异、社会认知、语言和沟通等。

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复杂性。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理学要点笔记(最全)第⼆部分⼼理学第⼀章⼼理学概述第⼀节⼼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理学的研究对象1.⼼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理现象⼜称⼼理活动。

⼼理学既研究动物的⼼理,也研究⼈的⼼理,⽽以⼈的⼼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理学还研究个体⾏为、社会⼼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意识。

⼼理学科的性质:⼀门介于⾃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门中间(边缘)学科。

2.⼼理现象及其结构⼼理现象包括⼼理过程和个性⼼理两个⽅⾯。

○1.⼼理过程:是⼼理活动的⼀种动态过程,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动的⼼理过程(动机、⽬的、⾏动等)。

○2个性⼼理:是指表现在⼀个⼈⾝上⽐较稳定的⼼理特性的综合,是⼀个⼈总的精神⾯貌,反映了⼈与⼈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理倾向性(最活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如有的⼈在物质需要⽅⾯追求强烈,有的⼈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理特征(最稳定)指个体的⽓质、性格、能⼒等。

能⼒有⼀般能⼒和特殊能⼒之分,⽓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信与⾃卑之差等。

真题:个性⼼理包括个性⼼理倾向性和个性⼼理特征,其中后者是⼼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教师学习⼼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论意义:○1⼼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学、艺术等,有⼀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的⼼理现象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作○2有助于运⽤⼼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的⼼理健康,有效的开展⼼理异常的调试⼯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理学知识进⾏⾃我教育第⼆节⼼理的实质1.⼼理是脑的机能:⼼理是脑的机能,脑是⼼理的器官。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布洛卡⼼理状态是联系⼼理过程和个性⼼理的过渡阶段(1)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理活动(或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理学笔记大二全部知识点

心理学笔记大二全部知识点

心理学笔记大二全部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群体心理过程以及行为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而复杂的知识领域,其内容涉及认知、情感、发展、人格、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大二心理学学习过程中的全部知识点。

1. 人的感知与知觉- 感知的定义和作用- 知觉的过程和因素影响- 感知与认知的关系- 感觉的类型和特点- 感觉阈限和心理测量2. 学习与记忆- 学习的定义和类型- 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 忘记与回忆的现象和机制- 学习策略和记忆技巧- 心理学实验和研究方法3. 情绪与动机- 情绪的定义和分类-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的生理机制- 动机的类型和功能-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4. 人格心理学- 人格的定义和理论-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格类型和特点- 人格发展和变化- 人格与行为的关系5. 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和社会知觉- 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同- 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 群体行为和集体行动- 人类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和评价6. 发展心理学- 发展的定义和理论- 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的发展特点- 成人期和老年期的发展过程- 发展阶段的心理问题和挑战-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7. 病理心理学- 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分类- 病理心理学的症状和表现- 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展机制- 心理治疗和康复的方法- 病理心理学的预防和干预以上是大二心理学学习过程中的全部知识点,涵盖了感知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情绪与动机、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病理心理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本质,从而提升我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347心理学专业笔记

347心理学专业笔记

347心理学专业笔记以下是347心理学专业笔记的样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 心理学概述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心理学分支: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2. 心理学的历史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重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认知学派(皮亚杰、布鲁纳)、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罗杰斯)等。

3. 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来研究心理现象。

观察法:通过观察被试的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来研究心理现象。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个别被试的深入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

4. 心理过程感知觉: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部信息的过程。

记忆:储存和提取经验的过程。

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

情绪: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5. 人格与个性人格定义:个体在心理、行为上的稳定特征。

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等。

个性差异:个体在能力、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6.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个体如何认识自己和他人。

人际关系: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社会影响: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7. 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从受孕到青少年阶段的发展过程。

青少年发展:从青少年到成年初期的心理发展过程。

成人发展:从成年初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过程。

8.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心理障碍:各种心理疾病的定义、症状和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与治疗:各种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9. 应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领导力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应用。

工程心理学: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等方面的研究。

心理咨询师考试笔记整理

心理咨询师考试笔记整理

心理咨询师考试笔记整理一、基础心理学部分。

这基础心理学可重要啦。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这是整个心理咨询的基础呢。

人格这一块很有趣哦。

人格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独特的小标签,有气质类型,像多血质的人就像小太阳一样,活泼好动,充满活力,对啥都好奇,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胆汁质的人那就是火爆小辣椒,精力旺盛,直率热情,但是有时候容易冲动。

黏液质呢,就像平静的湖水,稳稳当当的,安静稳重,反应慢但很踏实;抑郁质的人就比较细腻敏感啦,情感体验深刻,但是可能有点多愁善感。

记忆也很关键哦。

感觉记忆就像一闪而过的流星,短暂地在我们脑海里留下痕迹。

短时记忆呢,就像一个小篮子,能装的东西有限,而且要是不复习,很快就忘了。

长时记忆就像是个大仓库,可以装好多好多东西,不过把东西放进去也不容易,得经过好多加工呢。

二、社会心理学部分。

社会心理学讲的就是人和人之间那些事儿啦。

人际交往是个大学问。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都有自己的人际距离。

就像和陌生人,那肯定是公共距离,离得远远的,互相保持礼貌。

和普通朋友呢,就是社交距离啦,能聊天能说笑。

和亲密的人,像家人或者恋人,那就是亲密距离,恨不得黏在一起呢。

社会角色也很有意思。

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

比如说在学校里是学生,就得乖乖听话,好好学习;在家里可能是孩子,要孝顺父母。

要是角色混乱了,就会出问题啦。

就像有的时候在公司里把在家里的任性拿出来,那就不太好啦。

三、发展心理学部分。

发展心理学就像是看一个人的成长纪录片一样。

婴儿期的宝宝可可爱爱。

他们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这个世界呢。

你看小宝宝拿到东西就往嘴里塞,那是他们在探索,用嘴巴来感受这个东西是啥。

童年期的孩子就开始上学啦,这个时候他们的认知能力在快速发展。

他们开始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说数学里的数字不仅仅是个符号,还代表着实际的数量。

而且这个时候他们的社交圈子也开始扩大,会有自己的小伙伴,会有小团体啦。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小刺猬一样,又敏感又叛逆。

心理学笔记20篇

心理学笔记20篇

心理学笔记20篇1. 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时,出现了与自身价值观、信念或行为不一致的情况。

该理论探讨了认知失调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缓解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

2. 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刺激引起特定反应的现象。

这一理论解释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原理,并提出了条件反射在研究和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3.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该理论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情绪和成就的影响,并提供了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4.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观察他人来研究和模仿行为。

该理论还探讨了人们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以及如何形成自我认知。

5. 情绪调节理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和调整过程。

该理论研究了情绪调节的方式、影响因素以及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6. 研究理论:研究理论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经验和观察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该理论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记忆过程和研究动机。

7.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该理论研究了社会认同的形成和变化,以及社会认同对个体自我感知和行为的影响。

8. 情绪智力理论: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能力。

该理论探讨了情绪智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并提供了提高情绪智力的方法。

9.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了个体对自己行为的动机和意愿的产生过程。

该理论探讨了自我决定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自我决定能力。

10.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研究了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该理论探讨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格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

1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探讨了个体追求目标和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该理论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动机和动机养成的方式。

12. 注意力理论:注意力理论研究了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关注和集中程度。

个性心理-普通心理学笔记

个性心理-普通心理学笔记

个性心理-普通心理学笔记一、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1.需要概述1)概念●缺乏●不平衡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3)分类●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成长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区分●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2.动机概述1)概念及产生条件●概念●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条件●内在的需要●外在的诱因3.兴趣概述1)兴趣及其种类●概念●认识倾向●积极的情绪体验●推动作用●种类●直接兴趣●不需要意志力●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的●间接兴趣●需要意志力●有意注意●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引起的二、第二节能力1.能力及其类型1)概念●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几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为才能●才能的高度发展是天才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从一个人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和质量上可以看出个人的能力高低●区别●概括水平不同●知识●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某种活动是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发展限度不同●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度●发展不同步●数量●“高分低能”●速度●知识>技能>能力3)能力的分类●活动范围的大小来分●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创造性程度●模仿能力●创造能力●能力的功能不同●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2.智力结构理论1)智力也称智能●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核心●创造力最高表现2)卡特尔——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生理为基础,受先天遗传的影响较大●对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认记忆等●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20岁以后,流体智力25或26岁左右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受教育文化影响较少●晶体智力●经验为基础,受后天经验影响较大●主要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吸收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谋深算”●与教育,文化有关3)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肢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政治家●自知智力●心理学家●神学家●哲学家●认识自然智力●存在智力●多元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4)斯腾伯格——智力理论●三元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分析智力●智力情境亚理论实践智力●适应环境●塑造环境●选择环境●智力经验亚理论创造智力●三种过程●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成功智力理论●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创造性智力3.能力的测量1)一般能力测验●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智力年龄●1905年●最早的智力测验●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最著名的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离差智商●IQ=100+15ZZ=(X-Xbar)/SD2)智力测验的标准●信度●一致性●稳定性●效度●有效性●准确程度●标准化●难度●区分度4.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营养●生物前提●基础●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速度不均衡●“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5.学生能力的培养1)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三、第三节气质与性格1.气质1)气质及其类型●概念●生理素质●身体特点●无好坏之分●类型●气质的体液说●胆汁质●急脾气●张飞,李逵●多血质●机灵鬼●王熙凤●粘液质●慢性子●沙和尚●抑郁质●多愁善感●林黛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不可遏止型(兴奋型)●强,不平衡●胆汁质●活泼性(灵活型)●强,平衡,灵活●多血质●安静型(不灵活型)●强,平衡,不灵活●粘液质●弱型(抑制型)●弱●抑郁质2)气质与教育●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胆汁质———直接了当的方式●多血质———多种教育方式●粘液质———耐心教育的方式●抑郁质———委婉暗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2.性格1)性格及其结构●概念●态度●行为方式●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结构●态度特征●对他人,集体,社会,学习,工作等的态度特征●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意志特征●克服困难,达成目标●情绪特征●心境●激情●应激●理智特征●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联系●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二者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区别●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3)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及时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学笔记 第五章 第六章个性心理

心理学笔记 第五章  第六章个性心理

第五章个性心理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什么是个性个性:也叫人格,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二、个性的特征:(一)个性的整体性(二)个性的独特性人心不同,犹如其面(三)个性的稳定性(四)个性的社会性三、个性的结构1、个性的动力结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的动力结构,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

需要是个性积极的源泉。

信念、世界观居最高层次。

2、个性特征结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

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个性的自我调节结构:自我意识: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第二节个性的动力结构一、需要(一)需要的概念: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二)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起源,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2、按需要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

人的需要分为自下而上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的,只有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有高一级需要的产生和发展(3)高级需要的满足比低级需要的满足具有更高的价值(4)各级需要层次的产生与个体发育密切相关二、动机(一)定义: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二)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三)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四)动机的种类1、根据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可以将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2、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可以将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4、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心理学基础笔记[1]

心理学基础笔记[1]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都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一个概念下操作定义,并且发展测量用的测验和技术。

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到了所需要测量的东西3.心理学的对象: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社会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是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学科性质又具有社会学科性质的中间或交叉学科,也称之为边缘学科。

4.心理学的流派:①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②⑴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⑵机能主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⑶格式塔心理学或叫完型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⑷行为主义美国华生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⑸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⑹认知心理学美国奈瑟西蒙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

⑺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罗杰斯20世纪50年代创立。

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学说与行为主义晚,故而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5.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一)适应实践需要,继续分化(二)提高理论水平,高度整合(三)树立大心理学观(四)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五)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整合现代心理学主要有五种研究取向,即神经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笔记整理

心理学笔记整理

心理学笔记整理一、心理学简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心理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的学科。

它在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二、心理学的历史1. 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心灵、意识和理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2. 结构主义心理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威廉范特哈特等开创了结构主义心理学,倡导通过实验和观察,对心理过程进行分析和描述。

3. 功能主义心理学在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了功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过程的功能和目的,关注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4. 心理动力学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动力学,认为人类行为和情感受到潜意识的支配,开创了心理治疗的领域。

5.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可见的行为,用条件反射等理论解释人类行为。

6. 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的积极性,提倡人性的尊重。

7. 认知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认知心理学崛起,强调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对心理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三、心理学的分支1.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以及知觉和语言等方面。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的发展变化,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发展。

3.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性格特征、心理机制以及人格发展的因素等。

4.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群体中的行为、态度和观念等。

5.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临床实践,主要关注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四、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通过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控制,研究因果关系和心理过程。

2.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通过问卷、面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来了解心理现象和行为。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1.自我求证心理:在他人提出的问题带有暗示或者语意不明的情况下,回答者往往会朝着自己思维认定的方向去推测、思考以及想象。

2.逆反心理: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3.旁观者效应:即在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当其他目击者在场,人们的责任感就会削弱,成为袖手旁观的看客。

4.责任分散心理:即在责任人数量增加的情况下,责任人的责任感就会相对降低。

5. 情绪冲动心理:当事人在周围环境的或好或坏的刺激下会产生一种非理性的行为,而且是由情绪的波动导致的直接结果。

6.既得优势心理:当某种群体普遍享有了某种优势,那么个体的行为就会收到影响,个体都会纷纷来占有这种优势,一旦占有就不愿放弃。

即使后来这种优势在群体的作用下并不突出,但是个体依旧不会放弃这种行为。

7.囚徒困境心理:它说明每个理智的人都会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倾向。

8.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成见效应):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

它指人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现象。

9.控制错觉定律:即人们对于非常偶然的事情的时候,通常都会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你离是可以支配的。

10.霍桑效应:是指人们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的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

11.青蛙效应:它强调了习惯对行为的束缚力,而这种束缚力的可怕在于它会对人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

12.权威效应(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地位高、威望大、受尊敬的人,所说的话以及所做的事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

13.德西效应: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降低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和积极性。

14.詹森效应:詹森效应被视为一种浅层心理疾病,是将现有的困境无限放大的心理现象。

尤其是在关键的场合、紧张的气氛、无形的压力下,会不露痕迹的使自己的内心紧张,进而导致当事人表现发挥失常、错失良机。

心理学学习笔记(精选多篇)

心理学学习笔记(精选多篇)

心理学学习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心理学学习笔记这两天听了xx学院xx教授的《学校管理心理学》讲座,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这里我很赞成他提出的做个正常生活的人、克服自己的情绪化倾向这个问题。

卞教授说,人生活在世界上,世事纷繁,扰人之至,作为生命的个体,很容易导致性格解体现象。

也就是说,你的性格解体为另外的一个很陌生的性格类型,甚至你自己都不认识的那种类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克服性格中的情绪化。

他说,要克服情绪化,就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是心理保健。

每个人要有自己的自我保健意识。

作为一个人,要知道被人接纳、认同是很高的境界,同时在这种境界中还要做到让别人觉得不是被服从的感觉,这是最高的境界。

我理解,就是要和别人愉快良性共处,被别人认同,但是不是为了达到让对方屈从于自己的目的,也就是每个人都要有平等待人的良好心态。

二是学会缓解压力。

卞教授说,每个人最好能规定每周或者每天的专门时间,是自己反思、发泄的时间,作为自己认知自己、调解自己的一种方式。

我也觉得,当一个人心情不快时,到野外走走,胡乱的唱唱歌,和大树、小草说说话,也都是能宣泄从而平静的好的方法。

缓解的宗旨就是先反思再调节。

三是建立运用社会支持系统。

他说,每个人都要行善,要有真心的朋友。

当遇到心理问题时,要有人来诉说和支持。

卞教授说,这个问题要重视,要说,不要不好意思说,把什么都闷在心里对人是很不好的。

记得昨天看到一个小文段,就是说一个人的真诚方面的。

四是学会休闲。

卞教授说,一个人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要一味的去排除它,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可以去游玩、唱歌、钓鱼等,用这种方式去遗忘、淡化心里的烦闷。

五是科学用脑。

一个人不能无休止的用脑,大脑用多了,会造成心理的压迫和紧张感,这样对于人的心理影响就很大。

对于卞教授的说法,很多我是支持的。

作为一个人,在这滚滚的红尘中,很容易迷失、很容易消沉、很容易颓废,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有效解除烦恼的方法,个体就很容易情绪化,很容易走极端路线,很容易把事情做到成为不可调和得事情。

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5篇)

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5篇)

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5篇)文章1:《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00字)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学科。

本文介绍了认
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感知、注意、记忆、研究和推理等内容。

文章2:《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50字)
人格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本文介绍了几
个重要的人格心理学理论,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和荣格的
分析心理学理论。

文章3:《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行为》(180字)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在群体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本文探讨了群
体行为的一些特征,如集体决策、社会规范和群体思维等。

文章4:《发展心理学中的儿童认知》(220字)
发展心理学关注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

本文介绍了儿童认知的几个重要领域,如感知、语言、思维和情绪等。

文章5:《临床心理学中的治疗方法》(250字)
临床心理学致力于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并改善心理健康。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临床心理学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疗等。

以上是本文档的五篇心理学读书笔记,涵盖了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心理学》经典笔记(超完整)

《心理学》经典笔记(超完整)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一)感觉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1、注意概述(1)什么是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2、注意的种类:种类目的性意志努力产生的条件或说规律无意注意无不需要主客观条件有意注意有需要目的、兴趣、组织和意志力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熟练和系统化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内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心理学笔记整理

心理学笔记整理

心理学笔记整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它探究了人类心理过程、认知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以下是对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的整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知觉的构建,理解人类如何对信息进行选择、处理和分类。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如信息处理模型、认知负荷理论和跨领域知识的转移。

1. 信息处理模型:这个模型将人的思维过程类比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

人们接收信息,经过注意、记忆、思考和输出等步骤来解决问题。

这个模型强调了人类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组织的能力。

2. 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指出人们在进行认知任务时会面临认知负荷,即思维资源的有限性。

当任务复杂度超过个体的认知资源时,效果会受到影响。

这个理论对于设计教育和界面上的任务非常有启发。

3. 跨领域知识的转移:这个理论探讨了人们将自己在一个领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领域的能力。

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相比,跨领域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知识转移。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到成年的发展过程。

它关注人类在各个阶段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提供了理解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线索。

1. 爱婴期:从出生到大约2岁,爱婴期是个体发展中最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婴儿经历了运动能力的发展、感知能力的增强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亲子关系对婴儿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2. 儿童期:从2岁到11岁,儿童期是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这个时期经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社交技能的习得。

他们开始与同伴互动,并形成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3. 青少年期:从12岁到18岁,青少年期是身份探索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身体和性别的变化,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和决策,但同时也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学的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篇1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知识的容量和面呈现出大爆炸的状态。

生物发展规律当中有着生物进化大爆炸现象,当生物量变到大爆炸,必然会出现新的物种和时代的到来。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读过程当中,我觉得作为信息化变革时代中做教师和班主任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皮亚杰说“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智慧或思维的本质,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上要不断积累与学生交流的智慧,形成自己的智慧。

学生在跟随教师和班主任的学习和管理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智慧,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这一智慧在不断增长。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成长和进步,是好的。

而我们的教师与班主任也要去快速成长与发展,才能去适应这一变化。

否则,就会出现“现在学生怎么越来越难管了?”这样的疑惑。

尤其我们看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可能更强,他们的思维也更激进,我们就要不断的去发现和适应,并与之交流,以达到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转化。

教育学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心理学的支撑,我们在做好教学和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学生心理上去做精神引导。

这个的效果好不好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效益,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我觉得维果斯基给我们的启迪是巨大的。

首先,确定每个学生的两种水平:一是他们能够独立而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二是他们在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

这其实是对学情充分分析基础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就是和合高效课堂所倡导的的独学、群学基础上的精讲点拨,维果斯基把这一教学基本规律早已上升到理论水平了,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更加深入的去学习和理解,并加以运用。

其次,定期与每个学生一起探讨那些能提供“教学支架”(指学生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1 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研究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上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任务:理论任务\实践任务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按时间:长期系统观察\定期观察;按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按有无控制:有控制观察\非控制观察.优点:所得信息较真实;缺点:研究者消极等待有关研究信息的出现;所得资料较松散,难量化.);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测验法科学的心理观:从心身关系看:心理是脑的机能(特种发展史;人类个体发展史;脑科学发展史.);从心物关系看: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应.)知识点:人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人的心理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其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食物性反射:吞咽和消化食物过程的反射活动无条件反射防御性反射:趋利避害,以适应环境性反射:繁衍后代的反射活动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俄国,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斯金纳条件反射的系统性:信号系统概念: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之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弧:是反射的实现形式,包括从刺激到反应的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无条件反射: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每个个体来说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条件反射:有机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学得的行为,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根据其实验得出结论: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机制是在在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即无条件刺激的皮层代表点或兴奋灶与条件刺激(由中性刺激转化而成)的兴奋灶之间暂时联系的接通.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性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的结合,即强化.(狗的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其特点是用奖励性的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白鼠实验)动力定型:由一系列刺激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和强弱程序作用于有机体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或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具有定型化\自动化\概括化的特点.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两种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共同点:都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以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为条件,都要强化.不同点:经典条件反射建立条件是被动的,强化与刺激有关,出现在反应之前,无奖励性质,适合情绪(情感)学习;操作条件反射是主动的,强化与操作有关,出现在反应之后,有奖励的作用,适合行为学习.2 心理过程:相对于个性心理来说,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识过程: 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的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程: 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基本态度的体验和感受.如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意志过程: 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个性心理: 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具有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它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作用.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特征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以性格为核心.能力是表现在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方面的特征:观察\思维\记忆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脾气\内外向性格是表现在完成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待人处世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3 个性和个性倾向个性概述: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基本特征:一,个性的整体性;二,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三,个性和独特性;四,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个性的心理结构:一,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对认识活动的对象和趋向和选择.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 二,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需要: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通常以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分类: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道德需要\创造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超级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一个人独特潜能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尊重需要心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基本需要生理需要评价:把人类的需要分成由低级到高级不同的层次,并把它们纳入到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中,形成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但他混淆了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的界限,忽视或否定了人类基本需要的社会性.;缺乏实验依据和客观指标.动机: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指引功能\激励功能;动机的分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是两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教师的言行;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学习成绩;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个性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作用: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使人精神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分类: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广度\倾向性\持久性\效能.理想\信念\世界观:世界观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作用表现在:决定个性发展的趋向和稳定性;影响认识的正确性与深度;制约情绪的性质与变化;调节人的行为习惯.4 注意注意概述: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这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注意本身不反映任何事物.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生理机制:就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是注意转移的生理机制.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时伴随的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紧张注意的一种特征);呼吸运动的变化(貌似注意\似不注意).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的注意,原因: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和变化\新异性)和人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引起和保持警惕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加深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地组织活动;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在同一对象(狭义,存在注意起伏周期;正时相\负时相)或同一活动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人的注意的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分同时广度和继时广度(一个人把握在时间上连续出现的刺激物的数量.)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注意的转移:被认为是注意的动力特征.与个体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其快慢与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新活动的性质.5 感觉和知觉感觉概述: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简单的一种心理现象.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加拿大,赫布\贝克斯顿,1954.感觉的种类: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觉\冷觉\触觉\痛觉),平衡感觉,运动感觉,内脏感觉.影响感觉的主要因素:刺激强度\刺激时间\感觉相互作用.感受性:各种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受阀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绝对感受性:感觉最大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阀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阀限:在感觉上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差别的最小差别量.韦伯定律:在可感觉的范围内,感觉到随刺激强度的增减而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刺激强度变化过小则不能被感觉到. I/I=K.I为原刺激强度, I为可辨别差值,K为常数(即差别阀限).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程度.视觉适应:暗适应(感受性提高)\明适应(感受性降低);听觉适应的最大特点在于选择性.肤觉适应很明显,但是一个逐渐缓慢的过程.内脏感觉适应有关键期.痛觉是不能适应的.感觉的后效: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到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感觉的后效.感觉的适应: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强度不变),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消失).对比: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在空间上产生同时对比,在时间上产生继时对比.融合:两个以上的刺激同时作用而产生一个新的感觉的现象.联觉: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知觉概述:知觉是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和直接反应.知觉和感觉比较:相同点: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不同点:反映的内容不同(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分析器活动不同(感觉单个分析器,知觉多个分析器活动)感觉主要受生理特征的影响,知觉主要受知识经验的影响.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知觉有接近\相似\闭合\好的连续\好的形态等组织原则)选择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客观(刺激的变化\对比\位置\运动\大小程度\强度\反复\);主观(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理解性(对事物的理解是知觉的必要条件)恒常性(知觉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包括形状\亮度\颜色)定势: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几种主要的知觉:空间知觉(后天学习而得,视觉起主要作用.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包括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运动幻觉)运动幻觉:诱导运动(是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幻觉.); 自主运动(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间便会感到它在不停地动来动.这是飞机失事的原因之一.)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它不同于幻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性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最常见的是视错觉.记忆概述: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恢复三个基本环节.分类:按内容:动作记忆(动作\运动\活动),情绪记忆(体验),形象记忆(事物形象特征),语词逻辑记忆(语言\符号\规律\概念)按记忆活动特点和信息加工阶段: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2秒以内,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有大量潜在信息,使之转化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复述是其重要保持机制),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的记忆).识记: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无意识记是事前没有确定识记目的,也不用任何用助于识记的方法的识记具有很大的选择性.有意识记明确了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记忆.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是主要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记忆;机械识记是主要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记.整体识记\部分识记与综合识记.记忆的生理机制: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是大脑皮层上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和重新活动.保持与遗忘:保持进程(记忆恢复现象:儿童比成人普遍,学习困难材料时比学习容易材料时更为常见,学习不充分时比学习纯熟时更易出现并且记忆恢复的内容大部分处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位,学习程度:低度学习\适度学习\过度学习);记忆内容的变化(保持原内容显著特征但更简略);遗忘的原因:衰退\干扰\压抑\认识.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再认和回忆:再认: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其速度和确定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对旧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二,当前出现的事物与以前识记的有关事物的相似程度.在再认发生困难的情况下,就转化为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回忆的分类:按照预定的目的任务:有意回忆(又叫随意回忆,有回忆的目的任务,自觉地去追忆以往的某些经验.心理学中把那种根据有关线索使用一定的策略,通过不断的推论和探索,在意志努力下完成的有意再现称为追忆.无意回忆指没有预定目的和任务,只是在某种情景中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经验.根据中介:直接回忆(不需要以其它事物为中介即可提取有关信息.),间接回忆(需要以其它事物为中介并经过一系列推理过程提取有关信息,含有积极的思维成分.联想:回忆的基础.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几种形式.再认和回忆的关系: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恢复,即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再认是比较简单的记忆现象,回忆包括从长时间记忆存储中对信息的搜索和再认两个阶段.二者不能截然分开.能回忆的一般都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要达到回忆程度,一般先要能再认,但不能停留在再认的水平上.回忆是记忆效果的更有力的证明. 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因其纵坐标代表保持量,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遗忘进程的制约因素:时间因素;其它因素: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性质\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是干扰效应的两种表现.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作用叫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研究表明,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所制约.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想象概述:想象是在人的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基本材料是表象.它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特点:形象性\新颖性.想象的功能:预见\补充\替代.想象加工改造的方式: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想象的种类:有意想象:带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想象,又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幻觉\梦是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而产生的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形成的条件:要正确理解词与图样标志的意义;丰富的表象储备.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目的,通过词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的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蓝图”的新形象的过程.它的评价标准:是否新\是否有价值.发展条件:创造动机;扩大知识范围;思维的积极活动;灵感和艰巨劳动.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积极的幻想是学习和工作的巨大的动力,是构成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8 思维思维概述: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思维和感知觉比较:反映的内容不同,反映的方式不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为思维带来了新原则,思维活动总是借助于语言完成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区别:语言是交流思维的工具,思维本身不具有这上特点;思维与客观事物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语言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不同民族的语言的语法结构不全相同,但思维的规律是相同的.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也就是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分散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异和创新;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概念及其掌握: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关键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掌握概念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日常交际和积累个人经验获得;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使学生熟悉有关概念内涵条件下掌握概念.整个思维过程就是积累概念的过程,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二,运用变式对概念加以说明;三,突出本质特征,减少或消除非本质特征四,适时给概念下定义五,在实践中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阶段划分:认识问题和明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特点和条件;提出假设,考虑解答方法;检验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的运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分正迁移和负迁移.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情感与动机状态:动机愈有意义,为解决问题所做的探索就愈积极,愈顽强.个性:个性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内部动因.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以产未曾有过的对问题的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要求个体具有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的发明能力.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一,既需要分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二,没有现成答案;三,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其重要成分;四,灵感状态是其典型特点;五,需要创造性想象的参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展直觉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格.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9 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概述: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 概念不同:情绪是由生理需要引起的体验;情感是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体验;情绪更具有情境性,表出于外的,是不稳定的;情感通常跟认识有关,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情绪的体验更强烈,情感的体验较弱.2 情绪依赖于情感,情感也依赖于情绪;情感的形成依赖于多次情绪体验;情感的表现依赖于情绪.情绪学说: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学说;巴甫洛夫的情感学说;强调认识作用的情绪学说;普拉契克的情绪进化学说.情绪状态:是情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对人的生活有重大的意义.分为心境\激情\坚强\焦虑四种.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有知足\退步\看淡.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暴发式的情绪状态.产生的方式是重大事件的积累.应激:在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活动完全控制或完全紊乱,集中起来使心理活动激进起来应付应激活动.在应激状态下,一个人的行为如何取决于两个因素:知识经验\个性经验.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特质焦虑:相当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或个性特质.状态焦虑:在特定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适度的焦虑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几种高级情感:道德感:有明显的社会性的阶级性,是道德意识的具体表现.三种形式:直觉的情绪体验(缺乏自觉性,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感,与社会舆论有关);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绪体验.理智感:在人的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求相联系的.美感:美感是对事物的美的体验,是根据美的需要,是按照个人所掌握的美的标准,对客观事物(包括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两个明显的特点:具有愉悦的体验;带有倾向性的体验.具有直觉性,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情操:是带有理智性的与正确的价值评价结合在一起的各种高水平的情感的综合体.高尚的情操主要包括理智的情操\道德的情操\美的情操.10 意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5-15’):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必考)2.自我同一性:(必考)是一种关心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

3.学习风格:(必考)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学习风格主要有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的要素构成。

4.狭义的学习:(必考)狭义上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主要探讨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的学习与一般成年人的学习的不同之处,找到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以便为指导学校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5.习得性无力感:(必考)实质上是一种认为失败无法避免的观念。

(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要正确归因,然后教师最好采用鼓励与引导他们进行积极归因的方法,对他们给予帮助)6.替代性强化:(必考)即学习者如果看到其他人的成功行为或受到赞扬的行为,他会增强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他啊看到他人失败的行为或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同样的倾向。

7.成就动机:(必考)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由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成功的倾向组成,前者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后者表现为设法逃避成就活动或情景,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8.认知失调:9.学习迁移以及分类:(必考)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的种类:1.从迁移效果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2.从迁移水平上看,分横向迁移的纵向迁移;3.从迁移方式上,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4.迁移方向上,分为顺迁移与逆迁移;10.认知结构:(必考)所谓认知结构,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11.高原现象:(必考)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的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12.态度(必考)是指个体通过后天习得、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由三个部分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

13.品德:(必考)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和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与倾向。

14.技能的概念:所谓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习得的合乎一定规则程序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行为方式。

二、填空题(选择15-15’):1.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30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本书的出版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也因此被人们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必考)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必考)2.我国自编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教育心理学》由廖世承编写。

(必考)3.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必考)(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

5.学与教的基本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6.教育心理学与基础心理学的关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7.桑代克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在本书中桑代克首次明确了教育心理学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8.初中生心里发展的特点:表现为明显的矛盾冲突性和不平衡性。

9.初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自我中心性和对成人的反抗性。

10.个体价值形成的关键期或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是:高中阶段。

11.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教育策略:匹配策略和有意失配策略。

12.人格的核心是什么:性格。

(必考)13.分化与泛化的区分:14.托尔曼学习理论额核心概念是:期待。

(必考)15.潜伏学习的理论提出者:是托尔曼和齐克在1930年的白鼠实验中发现的一种无强化学习现象。

16.桑代克学习的三大定律(原则):①准备律、②练习律、③效果律。

17.布鲁纳指出人类具有的三种表现模式是:①动作性表象②印象性表象③象征性表象18.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①情景②协作③交流④意义构建(必考)19.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意义构建20.观察理论强调:替代性强(必考)21.托尔曼认知目的论首次提出:中介变量(必考)22.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的内驱力的三个方面及对应的年龄阶段:(必考)①认知的内驱力(最重要,最稳定)、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③附属的内驱力(最低级)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努力学习为了得到家长的赞许。

少年期附属内驱力逐渐减弱,同伴赞许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23.阿特金森期望价值理论对成就动机的分类及其对应选择的难度:分类:①追求成功的倾向,②回避失败的倾向。

任务处于中等难度水平时,成就动机最大;非常难或非常容易的任务最容易回避。

24.耶基斯—多德森法则: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数字下降的趋势。

25.自我效能的形成来源:(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劝说(4)情绪唤醒26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区分:(必考)(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最重要、最稳定)(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的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赢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要把工作或学习从追随和效仿的某个人或某些不断给予的赞许或认可中引申出来的,表现出对长者在感情上的依附性。

27.成就动机理论中力求成功者与避免失败者对任务选择的倾向性:前者选择中等难度的,后者选择非常难获简单的任务。

28.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①学习内驱力②学习期望。

(必考)29.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将学习分为那几个学习过程:①注意过程②保持过程③再认过程④动机过程。

(必考)30.奥苏贝尔关于认知结构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31.认知结构:(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说):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32.学习迁移的各种理论及核心观点;(1)形式训练说:教学过程中不必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学习的具体内容是会忘的其作用是有限的重要的是在于形式的训练,只有经过形式训练提高各种官能,才会促进迁移的产生。

(2)共同要素说: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就可以发生迁移。

(3)概括化理论: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

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越大。

(4)关系转换说:在两种学习情境中存在某种相似的关系,这是迁移的前提条件,而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的共同关系的顿悟是迁移的关键和根本。

(5)认知结构说: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现实学习迁移的“最关键的因素”。

(6)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理论:刺激相同、反应相同的学习;刺激相同、反应相似到不同直至对抗等诸多种学习。

(可选出是哪一种学说)33.教学中影响迁移的因素:教学内容、学习情景、迁移动机、迁移能力。

34动作技能的分类:①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②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③精细技能和粗放技能。

35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36.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感情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必考)37.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必考)38.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趋势是:从他律道德走向自律道德。

39.我国中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大多数处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习俗水平。

40.凯尔曼认为态度和品德噶变得三个阶段:一、顺从;二、认同;三,内化41.费斯廷格关于认知失调的来源:(1)逻辑上的不一致(2)与社会风气不一致(3)个人的一贯行为倾向与其特殊的行为不一致(4)新出现的事物与个人的旧经验不一致4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一)轮里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43.学习策略:指学习者根据自身素质、以前和目前的学习状况、当前学习对象的难易和要求,只觉得安排、调节和控制自身的学习内容、时间、次序、步骤和方法等的计划及其实施。

(必考)43.学习活动中学习策略有哪些: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44.组织策略的类型:概念图、比较图表、示意图、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

三、简答题(6-30’)1.初中生逆反表现及原因: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恨乌及屋”,反抗转移。

原因:(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导致逆反心里的出现。

(2)中枢神经的兴奋过强导致初中生逆反心里的出现。

(3)独立意识的发展导致初中生产生逆反心里。

2.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向的发展。

(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4)自我评价已基本成熟。

(5)有较强的自尊心。

(6)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3.场独立与场依存的区分:场独立与场依存的认知方式主要体现在个体判断客观事物时是以自己的内部因素为参照物还是以外部因素为参照物。

场独立性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场依存者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

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到周围人特别是权威人士影响和干扰。

4.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的本质: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联结的总和,个人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心理过程,是个人对知觉的解释。

(2)学习的动机: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

(3)学习的内容: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

(4)学习的方法:罗杰斯特别强调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5.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1)知识学识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知识学识的过程就是编码系统形成的过程。

(2)知识学习的认知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

(3)学习就是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编码系统。

(4)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6.构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1)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2)学习是主动的构建意义。

(3)学习意义是在构建自己理解的过程中实现的。

(4)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

7.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必考)(1)观察学习的含义: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以矫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