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治理与企业风险承担的防范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办法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办法

XX集团有限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方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提升公司风险管控能力,加快构建以法律管控为主的大风控体系,健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应用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把风险管理、内部监控、法律合规与公司中心工作、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遵循"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工作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心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监控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中心企业合规管理指弓1(试行)》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适用于XX集团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所属各单位,包括公司控股和具有实际监控权的单位。

第三条风险是指将来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战略及经营管理目标的影响。

风险管理应围绕战略及经营管理目标,明确风险管理要求,提升风险意识,确定风险偏好和承受度,规范管理流程,健全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突出重大风险全方位管控,削减各类风险损失和威胁。

第四条内部监控是指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职工或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监控目标的过程。

内部监控旨在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依法合规、资产平安、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五条大风控体系与运行应突出集团管控,强调全员、全面、全过程,覆盖所有单位、部门和职工或员工,包括各业务领域、环节及各类风险,坚持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为主,事后救济为辅,始终将重大风险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做到提前预见、提前发觉、提前管控,推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同防共治、不断提升,以实现公司高质量量稳健进展。

第六条工作原则:(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贯彻"横向到边、纵向究竟”的工作要求,各单位健全并连续完善风险内控组织体系,明确细化风险管控责任。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公司总部负责风险内控工作的统筹规划,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别、分阶段、分层级推动落实。

(三)全面覆盖、突出重点。

(完整)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完整)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信息的不完备与非对称性,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企业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涵义(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要素,内部控制就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二)风险管理的概念剖析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是指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并采用一定的控制手段,防止风险的发生或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从职能上说,风险管理就是在对风险进行观察、评估的基础上控制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对风险管理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一是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二是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三是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既不能将两者隔离开来,也不能简单的将两者等同起来.(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结构上说,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是相同的,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这些重合是由它们目标的多数重合及实现机制相似决定的。

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新要素,并且在重合的要素中,风险管理的内涵也都有所扩展,因此,两者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从内部控制到风险管理的发展上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且创造新的价值。

公司治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南

公司治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南

公司管理【干货】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南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最全指南每一个企业都存在多少不一的潜在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如果没有预先的防范意识,往往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企业管理决策者法律意识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潜在的法律风险是否演变成现实灾难。

所以,企业必须具备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切勿为不正当目的而与他人达成不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的“内部协议”,这种协议既不受法律保护,也可能给企业的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通过买卖、共有物的分割、融资租赁、投资等方式取得的动产,应当及时办理交付手续,实际占有动产。

对于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等特殊动产,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以避免发生权属争议的风险。

企业可以要求不动产所有人协助企业到登记机关查询不动产的权属状况,对于交易金额较大的不动产,企业还可以委托律师就不动产权属是否清晰、是否涉诉、是否设立担保物权进行尽职调查。

受让权属不清、有争议或者设立有其他物上权利的不动产可能会让企业陷入纠纷,带来财产损失。

租赁或者受让违法建造,既可能面临该建造物被拆除而无法获得补偿的风险,也要承担违法建造因建造质量安全、消防安全引起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巨大风险,请企业务必谨慎。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企业与他人签署的有关受让集体土地使用权、买卖小产权房或者以物抵债协议均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但企业应该清晰预告登记并不直接具有排他的物权效力,企业应在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向登记机关办理所有权登记;否则,如他人在该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上设定了所有权或者担保物权,企业将无法取得协议约定的不动产。

对构成压覆矿产资源的,企业作为矿业权人有权要求建设单位在压覆范围内赔偿企业相应的损失。

仅有抵押合同而未办理抵押登记,将可能使企业不享有抵押权或者抵押权不能对抗他人在抵押物上设定的权利。

不必要的迟延和担搁将可能使企业的权利劣后于在企业之前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的其他债权人。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财产安全和经营效率等方面的风险管理过程。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声誉,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效果。

然而,企业内部控制也可能存在缺陷,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种类多,可能涉及会计核算、财产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多个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实、财物丢失、业务受阻、对外合作受损、行政处罚等。

一、客观评估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应该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客观评估,确定每个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评估的结果应该为企业改进和风险承担提供基础。

二、合理分配资源企业应该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分配资源。

对于影响范围较小、严重程度较轻的缺陷,企业可以采取减少损失的方法来进行风险承担;对于严重程度较高、影响范围较大的缺陷,企业应该采取改进控制方法来消除或减轻风险。

三、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控制和监管。

风险管理机制应该包括:制定内部控制标准和实施细则、定期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评估、建立内部控制档案和资料库等。

四、实施内部控制改革企业应该本着客观评估和合理分配资源的原则,实施内部控制改革。

改革的过程应该包括以下方面:制定改革计划和方案、分阶段实施改革、制定内部控制培训计划等。

对于已经造成损失的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承担和防范。

采取的措施可以包括:立即停止继续扩大损失的行为、查找缺陷产生原因并加以改进、对受损失的方进行补偿等措施。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实行科学合理的改进和风险承担策略。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保护财产安全和良好的声誉。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企业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经营活动有效、规范和安全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保障。

对于企业来说,内部控制缺陷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因此企业应该及时发现和改进内部控制缺陷,减少风险承担。

本文将就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进行深入探讨。

一、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形式1.审计问题。

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常常会在审计过程中显现出来,例如审计师无法凭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来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或者审计师在审计中发现某些关键控制环节存在重大缺陷,这些都可能是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形式。

2.财务报表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财务报表的失真,包括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其它不准确的财务信息,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风险评估。

3.管理层和员工的行为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会导致管理层和员工的不当行为,例如滥用职权、盗窃资产、不当财务报告等,这些都可能是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形式。

二、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流程不清晰、员工素质不高、诚信意识不强等因素。

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把控不严等也是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

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带来的风险1.经济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企业资金被盗窃、财务错误等引发的经济损失,这些都是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所带来的经济风险。

2.声誉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失真、管理层和员工不当行为等,这些都将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严重的损害,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3.法律合规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合规经营,这将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和法律诉讼风险。

四、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1.健全内部管控体系。

企业应建立科学、严密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包括各项流程和程序的规范,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2.加强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论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

论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

论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公司治理机制的定义、作用和企业风险承担的概念入手,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公司治理机制的含义。

公司治理机制一般是指公司内部各方之间利益冲突的调节与妥协机制,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各级组织的运行和协调。

公司治理机制的目的是保护股东权益,维护公司的长期利益,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

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司治理机制对有效管理企业风险起到重要作用。

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和管理企业风险。

比如,董事会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此外,董事会还可以聘请独立的风险管理专家,提供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建议,从而提高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其次,公司治理机制可以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的分散与分担。

公司治理机制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保护小股东的权益,减少风险集中造成的损失。

例如,董事会可以制定相关规定,要求独立董事提供第三方审计意见,以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提高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股东大会可以通过投票权的行使,对董事会的决策进行监督和制约,降低企业对其中一特定个人或机构的依赖,分散企业风险。

另外,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强化企业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

公司治理机制可以通过董事会的决策和监督,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管理层和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

例如,董事会可以设立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作为激励和考核的重要依据,提高管理层和员工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同时,公司治理机制也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对管理层和员工的违规行为进行制约和处罚,防范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风险承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企业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

股份公司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办法

股份公司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办法

XX股份有限公司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XX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管理(以下简称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发挥内部控制强基固本作用,提升合规经营水平,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服务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等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贯彻“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理念,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合规管理为重点,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全面、全员、全过程、全体系的风险防控机制,实现“强内控、促合规、防风险”的管控目标,有力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合规管理是指以有效防控合规风险为目的,以企业和员工经营管理行为为对象,开展包括制度制定、风险识别、合规审查、风险应对、责任追究、考核评价、合规培训等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导向,内部控制的实质是控制风险,合规管理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一项基础工作、是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

第三条内控合规风险管理是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管理要求应嵌入融入业务活动、制度流程、信息管理系统等经营管理全过程。

内控合规风险管理与其他职能管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有效保障:(一)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二)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三)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四)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应急预案,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五)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六)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现实协调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现实协调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现实协调摘要: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内部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化解和防范部分风险,但是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又不能因此而被取代。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之间既存在着联系又有区别,企业应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关系1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析1.1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区别内部控制的整个实施过程,从概念框架的构建,到研究程序的进行,再到最后的机制确立,始终不离会计与审计。

甚至有学者直接将内部控制的概念划分到会计和审计的范畴之中。

当代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基本源于美国COSO委员会,其管理框架中将内部控制的内容划分为五个部分,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流和监督评审。

这一系列内容的根本指向还是对于财政的监控与管理。

同时,COSO委员会这一定义的确立也是源于各企业董事会及管理层的活动和策略,力求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风险程度,把握企业的发展命脉,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可以被看作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管理职能,而风险管理则应是比较完善和全面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不仅仅是针对事后的风险补救而言,而是在企业风险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方方面面的作用,充分防范着风险的侵袭,因此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投入也是相对较多的。

从二者实施的具体内容来看,企业风险管理的内容也是大大超过了内部控制的内容。

美国COSO委员会也提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应作为一个子系统包含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大框架当中。

除此之外,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内容除了包括内部控制之外,还涵盖了企业战略目标与经营管理目标的要求。

这就大大提高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内涵,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命脉与管理职能的实现。

由此可见,将风险防范与战略投资纳入企业风险管理的范畴正是体现其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有效降低与化解企业风险的必要途径。

论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

论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

论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陈清宇摘要: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本文从董事会特征和股权结构两个层面对公司治理机制和企业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其中,董事会特征中又细分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和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两方面;股权结构中又细分股权集中股、股权制衡、股权性质、管理层持股比例四方面。

关键词:公司治理;企业风险承担;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一、引言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高水平的风险承担意味着管理者会更少拒绝预期净现值大于0但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李文贵和余明桂,2012)。

管理者面临投资机会时对不同风险的投资项目的选择便是企业主动风险承担水平高低的一个体现。

Paligorova T.(2010)认为,管理者是风险厌恶者,因其面临被解雇的风险;而股东是风险中性者,因其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消除非系统性风险。

根据代理理论,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常常存在利益冲突,风险厌恶的管理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常常放弃存在高风险但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投资项目,即风险承担水平低,不愿意承担风险,从而损害股东和公司的利益。

公司治理机制监管公司的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其可以使得那些追求个人利益的公司控制者所做出的决策以公司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原则(Denis et a1.2003),且能够通过它们的监督作用,从而有助于确保管理层在做出公司投资和融资决策时能够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Wright ,P.et al.1996),主动承担高风险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避免了出现公司内部人为了私人利益而放弃价值创造型的风险项目的情况。

Boubakri et al.(2013)认为公司治理机制水平会对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针对董事会特征和股权结构两个层面,对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了梳理。

二、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影响企业风险承担(一)董事会特征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是最重要的管理和决策机构。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和保护企业财产,采取的对内部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的各项措施。

它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运行中,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一、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1. 管理层和员工的不足:有些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水平较低,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或者内部控制体系内容不完整,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实施和监督不足。

2. 业务流程的复杂性:一些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而且还经常会发生变化,这就给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带来了较大难度,很容易出现漏洞。

3. 技术水平的不足: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要用到一些技术手段,比如软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等,而企业的技术水平跟不上时就很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

二、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带来的风险1. 财务风险:由于内部控制缺陷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失真,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比如资金流失、假冒虚假交易等。

2. 经营风险: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对生产和销售等业务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经营风险的增加。

3. 法律风险: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比如被罚款、行政处罚等。

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改进的建议1. 加强管理层的重视:企业的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制定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2.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自检”等。

3. 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通过内部审计、监督检查等手段,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四、企业内部控制缺陷风险的承担1. 领导责任: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风险主要由企业的领导层负责,他们应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负起领导责任。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和保护利益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制度、流程和措施。

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防范风险,维护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着各种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损失。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财务信息不准确: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不准确和不完整。

财务报表可能存在虚假记录、错报、漏报等情况,给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误导。

2. 资产流失和挪用: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失和挪用。

资产可能被盗窃、损坏、浪费或被用于非法用途。

3. 业务流程混乱: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企业的业务流程混乱,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和成本增加。

4. 法律合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导致企业的法律合规风险增加,例如企业可能存在逃税、违反环保法规、侵犯消费者权益等行为,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将增加企业的风险承担,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降低风险。

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正。

主要措施包括: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对其执行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2. 人员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内部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水平,使他们能够正确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3. 内部审计和监督: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减少企业风险。

4. 引入外部专业机构的审计和评估:企业可以引入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内部控制的审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缺陷,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改进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业务复杂 化,内部控制逐渐形成一套完 整的制度体系,包括内部管理 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两个方面 。
在20世纪80年代,内部控制发 展为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强调 内部控制结构的构建和要素的 完整性,并开始引入风险管理 理念。
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 益复杂,内部控制逐渐向风险 管理整合框架阶段发展,将风 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 结合起来,形成全面风险管理 的框架。
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制度惯性
内部控制体系一旦建立, 可能会因无法适应企业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失
效。
信息传递缺陷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 能会因信息失真、延误 等原因影响内部控制的
有效性。
04
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风险识别
通过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识别 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包括 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 、运营风险等。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 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方面。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05
保证企业经营管 理合法合规
保护资产安全完 整
提高会计信息资 料正确可靠
内部控制的要素
风险评估
识别和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内 外部风险,为制定风险应对策 略提供依据。
信息与沟通
确保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 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信 息的准确、及时传递。
控制环境
包括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企 业文化、内部审计和人力资源 政策等,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公司内部治理与企业风险承担的防范

公司内部治理与企业风险承担的防范

公司内部治理与企业风险承担的防范公司内部治理与企业风险承担的防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日益增加。

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以及股东的权益,公司内部治理和企业风险承担的防范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面临风险时的应对措施。

公司内部治理是指企业内部有组织地进行决策和管理的体系。

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是确保公司决策公正和透明的关键。

公司内部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和供应商等。

一个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体系能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并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决策和管理机制。

企业需要建立明确的决策层级和责任分配,确保决策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企业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控制、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审计等方面。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公司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以及企业行为的合规性。

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

为了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方面。

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企业还需要建立适当的保险机制,以减少因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

企业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避免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除了上述的风险管理措施,企业还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

一个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减少因员工行为导致的风险。

公司内部治理和企业风险承担的防范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企业能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并增加竞争力。

企业还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员工的法律教育和培训,减少因员工行为导致的风险。

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精选)

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精选)

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精选)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预测、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或实际的风险。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损失,保护利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重点讨论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防范措施。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要求企业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能影响业务运营的各种风险因素。

这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

通过对各种风险因素的识别,企业可以更好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对各种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企业可以了解各种风险对业务的潜在影响,为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评估风险时,企业应考虑风险的紧急性、重要性、可能性和可控性等因素。

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或避免风险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风险控制包括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承担等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合规管理、购买保险、制定灾难恢复计划等方式来控制风险。

4. 风险监测和应对风险监测和应对是持续进行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监测风险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风险监测可以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报告等方式来实现。

而风险应对则需要企业建立灵活的决策机制,及时响应风险事件,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

二、常见的防范措施1.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包括制度、流程和措施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的监控和审计,确保业务流程的规范和安全。

2. 合规管理合规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保持良好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企业应建立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宣传,培训员工的合规意识,提高公司整体的合规水平。

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

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

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社会财富和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力量。

然而,企业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和防范机制,以保证企业的稳健发展。

一、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意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等各类风险。

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管理和防范这些风险,就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

因此,建立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方法1.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

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企业面临的风险类型和影响程度,然后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承受等,以实现风险最小化。

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有效实施的关键。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纠正风险行为,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性和透明度。

3.加强对外部风险的监测和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不仅来自内部,还来自外部。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外部风险的监测和应对。

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从市场、政策、社会等多方面搜集信息,及时了解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4.加强人才培养和安全教育与内部控制机制相辅相成的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安全教育。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安全教育,让员工了解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并建立健全的安全标准和制度,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三、风险管理与防范的实践案例阿里巴巴是中国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其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得到广泛认可。

阿里巴巴以“打造商务模式安全的平台”为战略目标,建立了包括“风险测评”、“风险管理卫星图”、“信桥”等多个内部控制平台,对企业在供应链、业务拓展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全方位监控和预警。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程序,旨在确保企业的运营和财务活动合法合规、有效高效、风险可控。

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缺陷,给企业带来风险。

本文将就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其改进与风险承担进行讨论。

一、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种类1. 设计缺陷:这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规范和程序本身存在缺陷,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程序不够清晰明确,或者制度与企业实际业务不相适应等。

3. 监督缺陷:这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无法对制度、规范和程序的执行进行有效监督和检查。

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监督人员对控制制度的执行过程缺乏尽职管理等。

企业要改善内部控制,首先要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和程序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找出存在的缺陷,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具体而言,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完善控制制度: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规范和程序。

制度要明确、规范、易于理解和执行,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 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进行严格监督和检查。

监督人员要有足够的权力和独立性,确保其监督的公正、客观和有效性。

3. 加强内部培训: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培训内容要与企业实际业务相结合,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4. 完善内部沟通:企业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建立健全的内部信息传递和交流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从而减少内部控制的执行偏差和管理失误。

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可能给企业带来各种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

具体表现为:1. 经济风险: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可能导致经济损失,比如财务欺诈、资产侵占等。

这些风险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直接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2. 法律风险: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可能导致企业在法律上出现问题,比如违反税法、财务报表造假等,从而面临巨额罚款、涉及诉讼或被取缔的风险。

2024年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措施(3篇)

2024年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措施(3篇)

2024年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措施(一)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公司千辛万苦中标,按业主要求进场后,存在以下风险,且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

一是征地拆迁不落实,许多建设项目仓促上马,大量的征地拆迁未解决,施工准备不充分,不具备开工条件,施工单位陷入夹板之中;二是施工图纸不到位,原设计与实际不符变更多,图纸不配套,甚至有的项目边施工边设计;三是人为干扰多,有的建设单位强行要求指定分包方,划走部分工程搞协调平衡,有的强行指定供应商,或指派租赁设备,有的当地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原因,搞摊派、拉赞助、乱收费、乱罚款,把建设项目视为当地的致富工程"。

动不动以断水、限电、挡道相威协,集体闹事,把施工企业视为唐僧肉。

严重影响施工生产进度,延误工期,停窝工损失大,加重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除了以上所述风险,还存在以下风险因素:1.地质地基条件。

工程发包人一般应提供相应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但这些资料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从而增加施工成本。

2.气象条件。

主要表现在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它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和财产的损失。

3.施工准备。

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建筑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给工程施工正常运行带来困难。

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

设计变更会影响施工安排,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承包人工期推延和经济损失。

5.技术规范。

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没有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

6.施工技术协调。

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又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等;由于发包人管理工程的技术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又没有作出及时答复。

科创板上市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

科创板上市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

科创板上市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
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为了支持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解决其融资
难的问题。

相比传统上市板块,进入科创板需要满足更高的准入门槛,同时还需要承担更
多的披露和监管要求,包括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对财务、管理、运营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审查的一项活动,同时
也是对企业经营风险及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和评价。

在科创板上市后,企业需要建立健全
的内部审计机制,不仅是为了遵循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内部管
理控制,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的业务、财务、运营等方面进行审计,并提供有关的建议和意见。

其次,科创板企业需要积极开展内部审计,按照规定的时间和
要求,对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估。

同时,科创板企业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点,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实
现内部审计与风险防范的有效结合。

企业在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不仅在于遵守规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是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提升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科创板企业应该通过全面、规范、
系统地开展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构建安全、稳定的企业运营环境,从而加强企业自身的
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使得企业在科创板市场更具吸引力和公信力。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措施及纠纷的解决方案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措施及纠纷的解决方案

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措施及纠纷的解决方案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法制经济,企业要想发展,离不开合法化经营。

公司是市场的主体,从其诞生直到终止,就与财经法律结下不解之缘。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注重遵守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制度,必将会引发诸多的风险和纠纷,轻者会造成企业财产的损失,重者企业就会的破产,而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还会触犯国家的刑事法律。

那么,与经济活动相关联的法律制度有那些?它们对企业的经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首先清点一下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法律体系:一是以规范市场主体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主要包括公司法、全民所有制企业法、集体所有制企业法、私营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三资企业法、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等;二是以规范宏观调控行为为要内容的法律。

它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法、计划、投资、国有资产管理法、财税法、金融法、自然资源法、环境法及相关法规等;三是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它主要包括反不正当竞争与反垄断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规等;四是以规范社会分配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主要包括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五是以规范经济监督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主要包括审计法、会计法、统计法及相关法规。

下面我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法律为主兼顾其它内容(并不是说其它方面不重要,其它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这样的交流角度只是为了适应大家的思维方式。

下面说的简的是其它方面,详的是本次的中心),从非诉讼业务角度(粗略解释诉讼与非诉讼的区别、联系),择其主要的内容和与会的企业家交流。

第一个问题:一、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第一个风险主要是由于公司所有者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的风险。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真正含义。

其真正含义主要是通过设计一系列内部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界定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管理者的决策失误,保证公司的日常经济活动能顺利进行,为公司赢取更大的利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治理□ 乌鲁木齐赵 博自从和 提出著名Jensen Meckling的委托代理理论以来,公司治理日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公司治理是影响企业财务决策的关键要素,会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重要影响。

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风险承担关系的文献 非常少见,涉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更是屈指可数。

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股权结构、市场有效性以及法律体系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相比都有很大区别,我国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及其背后的机制也会呈现较大差异。

基于以上的研究分析,本文回顾了现有的研究成果,试图从中梳理出清晰的研究脉络,以便能够更加清晰的理解公司内部治理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从而优化公司的内部治理,提升企业价值,达到公司持续经营,稳定获利的目的。

一、管理层激励与风险承担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公司管理层追求自身利益,从而产生了投资过度等问题(,)。

同时,管Jensen1986理层为了避免控制权的丧失也可能放弃 为正但风险大的投资项目,NPV这就使得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低于最优值,不利于公司以后的发展壮大和价值增值。

此外,管理层进行新项目投资是有成本的,项目的高风险使其肩负更大的责任,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从而管理新项目。

一些高管认为,与其付出巨大的努力管理新项目,不如享受平静的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导致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降低。

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激励高管,提高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设计高管薪酬从而降低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来提高公司绩效是公司治理的一个研究重点。

本文尝试从 “风险承担”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分析如何激励高管人员承担更高风险来提升公司绩效。

按照激励的内容,管理层激励主要包括现金激励和股权激励等方式。

现金激励在短期内是有效果的,管理层持股则偏重于长期效果,企业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应该注意短期与长期效果的相互结合,特别是涉及企业发展战略相关决策时更适合采用长期激励。

石大林的研究认为管理层薪酬激励不仅与企业短期的风险承担有关,同时也会对企业长期风险承担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国内很多学者在对我国具体公司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发现,高管的货币薪酬与风险承担水平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提高货币薪酬激励水平,能够有效激发管理层的风险承担意愿。

与现金激励相比,管理层持股会使管理层的个人财富与管理的企业进一步联系,投资组合单一容易导致风险不易分散,进而会让管理层厌恶风险,实施风险较低的决策行为,但解维敏和唐清泉却对此持不同的观点,认为股权激励使管理层与企业收益直接相连,可以分享投资成功的高风险项目收益,自然会相应提高其风险承担水平,也可以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由于代理问题的生产冲突。

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一般来讲,股权结构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显示不同产权性质的股东构成,二是指股权集中度。

因此可以将股权结构理解为各股东的性质和持股比例构成的一种股权状态。

本文以不同股权结构为背景来研究管理层持股对于风险承担的影响,其中股权结构指股权性质和大股东控制权。

相比其他股东,大股东投入的资本较多,因此更有动机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通过控制权的行使来管理企业,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通常认为大股东扮演着两种角色。

一方面,大股东可能扮演“监督”角色,依靠其手中的投票权积极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监督管理层的决策制定和实施,抑制他们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损害公司价值的行为。

另一方面,大股东也可能扮演“侵占”角色,此时的大股东更在意私有收益的获取,凭借其控制权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转移上市公司资产,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与管理层可能产生利益冲突,通过持股而拥有公司股权的管理层需要通过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来获利,大股东的自利行为会损害公司业绩从而间接影响管理层的自身利益;管理层也可能被迫协助大股东进行掏空行为,与大股东合谋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股权性质对于管理层持股与风险公司内部治理与企业风险承担的防范73公司治理承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股权性质,管理层持股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有部分研究表明授予股权的风险承担激励作用在国有企业更为显著。

卢闯等()2015认为,从激励的角度看,民营企业对高管的激励以线性的薪酬激励为主,而国有企业的高管除此之外还有晋升方面的激励。

因此,民营企业高管激励与股价的敏感性更高,会更担心投资失败带来的股价降低风险对其财富的影响;其实证结果也表明,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增长显著高于民营上市公司。

还有研究表示,在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中,股权激励与风险承担的关系形态存在差异。

谭江伟()发现在国有企业2013中,股权激励与研发投入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在非国有企业中则呈现倒U关系。

在不同股权性质的企业中,管理层持股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将企业股权性质纳入与风险承担关系的研究中是十分必要的。

三、董事会治理与风险承担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董事会制度在企业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监督、引导作用,对企业的重大发展决策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它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保护、权衡利益相关者主体的权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董事会对企业发展决策的决定性影响,也体现在企业绩效及其风险承担上。

现有文献主要基于董事会治理的不同特质方面,通过引入激励补偿机制和委托代理框架( 和 ,)Jensen M. C. Meckling W. H. 1976来考察在不同的董事会治理特征下对企业绩效或者风险承担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持股比例四个方面来说明董事会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董事会规模是董事会治理中的显著性特征。

对于董事会规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效应,委托代理理论中说到,如果董事会规模过大,随之而来的代理问题也会增加,如“搭便车”问题等。

李常青和赖建清指出,董事会的监督能力会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而提高,但随之增加的成本将会抵消甚至超过上述利益,反之带来的则是好的项目与策略的流产,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降低等。

董事会规模较大通常会导致众口难调、协调时间的延长和凝聚力的降低,这些也会阻碍风险承担项目的通过。

因此,不难发现董事会规模与企业风险承担负相关。

独立董事比例也会影响对企业风险承担,一般认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的独立性也会增强,公司治理机制也比较完善,进而可以有效地行使权力来监督管理层,同时降低管理层由于代理问题导致的不愿意采纳风险承担行为的可能性。

其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即独立董事可以提供董事会决策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并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在选择投资项目时,独立董事通常会支持一些包含一定风险但是可以带来较高成长性和较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而内部董事就会由于个人非多元化的财富而倾向于风险性小的项目。

董事会持股比例,是一种对董事会成员的股权激励,大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对董事会进行股权激励可以促进董事会成员对具有风险的财务和经营决策进行合理选择,缓解其风险规避倾向,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增加董事会的持股比例可以将董事会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公司股票价格、未来业绩联系起来,增大其财富与公司绩效表现的敏感度,从而促使董事会成员关注公司长期的价值创造能力和长远发展,在风险偏好方面与股东趋于一致。

能够从自身利益出发关注和把握投资机会、注重创新投入、使企业保持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的水平。

四、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公司内部治理对企业风险承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优化公司的内部治理,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是每个公司都要面对的课题。

1.建立健全管理层激励措施。

现金激励与股权激励相结合,协调公司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提高公司的风险承担能力,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并达到股东与管理层供应的效果,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2.建立与股权结构相适应的股权激励机制,合理利用大股东的监督效应,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水平。

虽然大股东对股权激励的监督效应明显还应注意提高股权制衡度,适当增加除第一大股东外其他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促进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监督;同时也增强他们参与公司治理、监督管理层的动机,形成良好的制衡机制,实现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以及管理层整体利益目标趋于一致,进而使管理层持股发挥最大效用。

3.建立良好的董事会治理体制。

有效的管理层激励、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利益的相关性,从而减轻管理层的短视自利行为,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

董事会治理可以起到有效监督的作用,避免出现因控股股东与管理层合谋侵占企业资源、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管理层的自利行为等方面而导致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降低。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