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课件第4章科学本质

合集下载

4、科学的本质

4、科学的本质

知性是经验形成的条件。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 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心的两种能力可以表述为: 一,被动的接受能力;二,主动的赋 形能力。 以上两方面联合才能做成知识, 即赋予接受来的东西(感觉)以形式。
知性整理感性材料形成规 律,称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 何为自然界?
回忆儿时的记忆中的自然界与中 学毕业时所理解的自然界,以及现在 所了解的自然界有无区别。 从文献中看看古代人、近代人和 现带人所理解的自然界是否一致。
自然界就是自然图景,并非真 实的自然本身。 所以说,科学的本质就是人为 自然界立的法。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二、 科学知识的构成
1、科学事实P97


经验如何可能?
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何谓自然界?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
★ 知识的两个来源
任何知识都是由两部分构成: 内容+形式
心有两种能力:感性与知性
感性—管直观 知性—管思维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感性提供感觉(内容),知性把感 觉整理成知识。

那些杂乱无章的感觉靠什么粘在一 起,而且粘得那么有秩序?如盐— Nacl而不是Clna。
毒的化学原料,致使使用该奶制品的婴幼儿患上肾结 石。)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科学事实与科学解释有关


前几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000多名天文学家,在捷克首都布 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就新发现的天体“齐娜”是否有 资格成为太阳系第十大行星之一,举行投票表决。 在公众心目中,“投票表决”行为显然属于政治领域。“齐娜” 能否成为太阳系行星,是个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怎么可以通过投票来 决定?1930年,当冥王星被发现时,由于观测设备有限,科学家高估 了它的质量,实际上它的质量比月球还小。而在2003年发现的新天体 “齐娜”,其直径要比冥王星大近三分之一。于是,冥王星和“齐娜” 的身份就成了科学界的一道难题。留下冥王星而否认“齐娜”的行星 资格,似乎有使用双重标准之嫌;但承认“齐娜”却开除冥王星,又 导致太阳系的行星数目过于随意。两难之间,天文学家只得借助“全 民公决”来决定“齐娜”的去留问题了。 科学家们的争执其实反映了一个关键问题:何谓科学事实? 然而从天文学家对“齐娜”资格的认定中发现,科学中的事实与科学 解释有关。 “齐娜”能否成为太阳系的正式行星,有赖于天文学家对 行星标准所达成的共识,在此标准下,才谈得上“齐娜”的归属。可 见“科学事实”的认定必须通过科学共同体达成的共识来确定。而这 又与其成员所接受的训练、使用的方法、认同的理论等等因素有关。第四章科的本质 科学假说的基本特点

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 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 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一般而言把 现代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 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自然科学 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 意识形式的重大特点。 (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2)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一、科学事实
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 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 (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 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 式是单称命题。
科学事实一般分为两类:
事实Ⅰ,指客体与仪器之间相互作 用结果的描述。例如,观测仪器上所记 录和显示的数字、图像等。 事实Ⅱ,是对观察实验所得到的结 果的陈述和判断。 被观察与实验证明了的理论结论, 被称为理论事实,有时也被人们称为事 实Ⅲ。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 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 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 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 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 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 组成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的本质特征, 科学的组成要素,掌握科 学和非科学、伪科学的分 界标准;正确认识科学的 价值。
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科学事实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 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 基础。 其次,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 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 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二、科学定律
1.科学定律及其特征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 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科学定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其一,科学定律是绝对真理和相对 真理的统一。 其二,科学定律具有简明性特征。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

03
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 业发展
科技创新能够孕育和催生新兴产业, 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 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01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
展的态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科学发展历程及影响
古代科学
古代科学以自然哲学为主,通过观察和思辨 探讨自然现象的本质。
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严格的实证方 法揭示自然规律。
现代科学
现代科学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强调多学 科交叉融合,解决复杂问题。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进步、社会变革和文 化创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 学的本质
https://
REPORTING
目录
• 科学本质概述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 • 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与机制 • 科学研究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 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 • 总结:深入理解科学本质,推动人类文明进

PART 01
科学本质概述
科技在解决资源短缺 问题中应用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资源节 约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等科 技创新,科技有助于缓解资源短 缺问题。
科技在维护全球公共 卫生安全中应用
通过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推动 疫苗研发和生产、提高医疗卫生 服务能力等科技创新,科技在维 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PART 06
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的 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平,从源头上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人类是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编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的原理,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1.科学的涵义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一,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其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

一般而言把现代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自然辩证法 PPT 教案 第4章

自然辩证法 PPT 教案 第4章

社会客体
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包括过 去发生过的和现在正在进行的种种社会活动,构 成社会科学诸学科的研究对象。
精神客体
人类的各种精神现象和各种精神产品 这里着重讲 着重讲的是人类精神活动所凝结而成的精神产 着重讲 品,它们本身就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成果, 这些成果又进而转变成为人们的研究对象,如历史 上的科学著作、文学作品以及哲学书籍等。
实证性
在科学创造中能够提供具体确定的知识,其结论 比较明确、具体,容易得到验证。
能动性
在科学创造中能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规 律和内部机理。
创造性
在科学创造中能创造出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并 用于指导科学实践,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人工客体。
“这个生机勃勃的认识进行着发现宇宙、生命和人类自身 之谜的巨大探索。今天我们能够测定、衡量和分析太阳, 估计构成我们宇宙的基本粒子的数量,解读赋予任何生物 组织以形式和程序的遗传语言。这种认识使得人类在所有 的活动领域能够达到极端的精确性,包括给在地球轨道之 外运行的宇宙飞船导航与此相联,科学认识显然造成了前 所未有的技术进步,诸如驾驭原子能相开创遗传工程。因 此科学是释疑的(它解释疑团,驱除神秘)、致富的(它 能够使社会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导致文明的高度发展), 并且事实上是征服性的和获得辉煌成就的”。 ——埃德加·莫兰
第三节 科学方法的体系结构
• • • •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科学事实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科学抽象是科学研究的核心 理论建构是科学研究的深化
关于科学方法的体系结构,目前有各种不同的 看法
• 在各种不同的科学方法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结构? • 这种内在的逻辑性建构原则是什么?
• 科学方法内在的逻辑性是与科学认识的规律和科学 研究的程序相一致的,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 复杂的序列,可划分为经验层次和理论层次。

自然辩证法第四讲 科学的本质论

自然辩证法第四讲 科学的本质论

4、作为一种生产力的科学:科学生产力
马克思:直接的生产力 间接的生产力 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特点:
一般性 决定性 馈赠性
5、作为一种方法的 科学:科学方法
英国的F .Bacon:《新工 具》
M.Born:我荣获1954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与其说是 因为我所发表的工作包括 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 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包括 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新思 想方法基础的发现。
世界是分為心和物嗎﹖如果是這樣﹐那麼心是什麼﹖物又 是什麼﹖心是從屬於物 的嗎﹖還是它具有獨立的能力呢 ﹖宇宙有沒有任何的統一性或者目的呢﹖它是不是朝著 某一個目標演進的呢﹖究竟有沒有自然律呢﹖還是我們信 仰自然律僅僅是出於我們愛好 秩序的天性呢﹖人是不是 天文學家所看到的那種樣子﹐是由不純粹的碳和水化合成 的一 塊微小的東西﹐無能地在一個渺小而又不重要的行 星上爬行著呢﹖還是他是哈姆雷特所 看到的那種樣子呢 ﹖也許他同時是兩者嗎﹖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是高貴的﹐ 而另一種是 卑賤的呢﹖還是一切的生活方式全屬虛幻無 謂呢﹖假如有一種生活方式是高貴的﹐它所 包含的內容 又是什麼﹖我們又如何能夠實現它呢﹖善﹐為了能夠值得 受人尊重﹐就必須 是永恆的嗎﹖
内在形式:学派 外在形式:学会、研究机构 特征:1。松散
2。共同体内,研究已成为制度化的活动,有目 标、科学规范、行为准则、精神气质。
科学共同体的精神
科学的普遍性、公有性、无偏见性、有条理的怀 疑精神
Kuhn 《科学革命的结构》
J·D·Bernal 《历史上的科学》
“作为集体的有组织的机体的科学建制是一种新 兴的建制。”
哲学和科学的大部份即是由这种好奇心所 驱动的。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愿意问这类问 题,并且他们偶尔得到一些使其惊奇的答 案。我们这些离开原子和恒星同样远的人 类,正在扩大自己探索的视野去拥抱这非 常小和非常大的对象。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对科学本质的探讨主要包括科学的涵义、性质和特征,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

这对正确评价科学的社会地位和无分发挥科学的作用,对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全貌,进一步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的涵义19世纪马克思站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科学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并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G。

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在整个古代,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人的物质生产所决定了的。

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产生了天文学;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于是开始了数学的研究‘后来.在农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在某个地区,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建筑物的产生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力学发展起来了。

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使认识从初级的经验形态发展到高级的理论形态,出现了作为认识活动最终成果的科学;与此同时,科学成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旦,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

科学劳动的特点是它部分地以个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而共同劳动则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因而科学属于一般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揭示出科学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

自然辩证法课件

自然辩证法课件
3
2
1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
*
古希腊时代,由于自然科学还处在萌芽之中,自然界很多现象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出于探究世界奥秘的冲动,学者们企图不依赖科学试验材料,而单凭抽象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推理,来建立一种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包括并代替自然科学的关于自然界的思想理论体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哲学。这种哲学实际上也就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它所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围绕着这个问题,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学派林立。最早出现的是泰勒斯所创立的米利都学派。泰勒斯作为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留下了一句名言:“万物源于水”。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什么叫思辨?——以芝诺悖论为例
*
思辨就是运用逻辑推导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运动是不可能的” 芝诺的证明:移动位置的物体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到达路程的一半的地方,但要走完这一半的路程,又必须先经过这一半的一半,如此递推下去,物体最终只能停在原地不动,所以运动是不可能的。
03
哥白尼革命——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
在这部著作中,哥白尼明确指出地球在本身自转的同时,还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这就是著名的“日心说”。
“日心说”的提出,给宗教神学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被教会奉为金科玉律的托勒密天文学体系,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在哲学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科学上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这个划时代的事件后来被康德称为“哥白尼革命”。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经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之后,写成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并于1543年临终之际出版。这部划时代的著作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科 学 造 假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005年8月3日在英国《自 然》杂志上报导,韩国首尔大 学教授黄禹锡教授带着世界第 一只克隆狗正式露面。
2005年12月23日韩克隆之父 被认定论文造假, 向国民道歉
---韩国国耻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1)技术的内涵: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 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 的总和。
积性。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
项目
科学
技术
1、目的和任务
认识客观世界回答是什么,为 变革客观世界,解决做什么,
什么
怎么做
2、活动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 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
3、形态
表现为概念、原理、学说、理 可操作的知识及知识的物化形
论的知识形态
态,
4、评价标准
一元性:真理性
④探索性和创造性——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不断探索未知和创 造新的知识是科学的根本任务和一大特征。
⑤主体际性(交流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科学知识要接受不 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讨论、交流。科学本身 没有阶级性。
⑥生产力属性——科学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需 要技术的中间环节。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3)伪科学
①什么是伪科学
打着科学的旗号,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 方法宣称为科学,甚至比科学还要科学.
日本物理学会2006年3月在爱媛大学、松山大学召开的第 六十一次物理学会年的主题为“伪科学”的研讨会:
“伪科学”不是指位于科学与潜科学之间的微妙活动,而是 指尽管其在科学上的错误(乃至无意义)已经明确无疑,却仍 然在表面上假装科学进行的活动。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 财富。
科学的本质属性
科学的本质,是对科学根本性质的界定,反映了科学的内部联
系和内在规律性。 科学的本质属性,是科学本质的外在表现,是科学的重要标志。
客观真理性; (科学知识最根本的属性) 可检验性; 系统性; 主体际性;
第一节 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指 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或者说要
三、科学价值
科学精神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其一,普遍主义。 其二,共有性。 其三,求真及无私利性精神。 其四,有组织的怀疑精神。
实质:事实求是、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
图解决无数的生活问题的那个时候和那个地方。最初
的解决办法纯粹是权宜之计,后来逐渐通过比较、概 括、简化、合理化、一体化并相互联系在一起,于是, 科学之网便慢慢地被编制而成了。” —— George Sarton
三、科学价值
科学的内在价值:由科学的内在属性体现出
的价值就表现为科学的内在价值。
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
爱丁顿率领一支日蚀观察队在西非的普林西比岛对日蚀进行观测
科学知识总体的性质是一种猜测和假说。
“我认为牛顿和爱因斯坦都属于科学,但两者 都不可能是真的,两者都可能是假的。”
新的划界标准“可证伪性”
历史主义学派:科学看作一种社会事业
一派以库恩为代表:承认科学划界的必要性 ?燃素说 ?光的粒子说和波动说 ?“绝对时间空间”
1831年科学界普遍用
science表示关于自然界的系 统知识,也用science来称说 自己的研究 。1833年创造出 新词“科学家”(sciencist)
用来称呼探索自然奥秘、增
进人类自然知识的人。

最新自然辩证法-第4课 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教学讲义PPT

最新自然辩证法-第4课  科技的本质与科学精神教学讲义PPT
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本身没有阶 级性,无国界、民族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 )
自然科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
①普遍主义( universalism,普遍性、客观 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与阶级、党派、民族、 种族、宗教信仰等无关。
②公有主义(communism,公有性):禁止保 密。
术哲学。Technology含有“学问”、“学说”之 意。
18世纪末,狄德罗在其《百科全书》中把技 术定义为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而协调动作的 方法、手段和规则的体系。——经典的关于 技术的定义。
《不列颠百科全书》把1879年10月21日定义 为现代技术的诞生日。
1877年,德国卡普的《技术哲学纲要》是第 一部系统论述技术哲学的著作。他对技术持 乐观态度,认为技术是文化、道德、知识进 步的手段。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科学的可检验性表现在: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
科学的可证实性在于,科学反映内容的具体性、严密性、 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可控条件下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 性。
科学的可证伪性在于,科学反映内容的丰富性和发展性。
面临新问题,不断地对推测性、试探性、假说性和不合 理的部分进行思考、批判、反驳、修正,在证伪中丰富 和发展科学知识。
自然辩证法-第4课 科技的 本质与科学精神
一、马恩的科学技术思想
1、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科学,科学是人 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对自然界的改造产生了技 术,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
2、恩格斯依据运动形式把自然科学分为数学、 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
3、恩格斯强调科技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4、人类社会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同发展起来
2005年5月《科学》的论文:攻克利用患者体细胞克隆 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

自然辩证法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本质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本质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本质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深入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是在自然辩证法指导下形成的一种科学的认识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自然辩证法、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探讨。

首先要明确的是,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对于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辩证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的系统,各种事物都是在矛盾和斗争中不断发展演变的。

自然辩证法通过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揭示了它们发展演变的规律。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学观是人们对于科学研究对象的一种认识态度和方法。

在自然辩证法指导下,科学观强调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科学家要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自然界,努力寻求真理。

科学观认为,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有系统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来推进研究的发展。

同时,科学观也强调科学研究的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和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范。

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论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观察、数据收集、理论建立、验证和应用等环节。

科学方法论强调全面系统地研究事物,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收集来获取可靠的实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

然后通过验证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模型,使之更好地解释自然界的规律。

科学本质论则是对于科学的本质和特点进行的理论探讨。

科学本质论认为,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特殊的知识形态,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能动性。

科学本质论认为,科学是一种对于客观事物进行规律性认识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

科学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普遍性,科学知识是有条件地、具体地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

总而言之,自然辩证法在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自然界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

第四章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1、什么是科学问题、课题、选题?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科学问题:在一定时代下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解答域,但尚无确定答案。

科学问题的结构:问题的指向、研究目的、求解的应答域。

例如: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提出“葡萄球菌是不是被它周围的绿霉所具有的某种作用杀死的”。

问题指向:葡萄球菌致死原因,问题应答域:绿霉的某种作用。

作用: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真正起点。

科研选题:从狭义上来说就是选择研究课题,从广义上来说,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课题两个方面。

课题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所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科学问题。

重要性:它关系到科学研究方法、目标和内容的确定;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发展前途。

①选题是科学研究的战略起点;②选题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决定环节。

总之,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对科研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具有战略意义。

对观察实验具有指导作用,是科学研究的产物和总结。

2、什么是科学问题的应答域?科学问题的应答域是指在问题的论述中所确定的域限,并假定提出的解必定是在这个域限之中。

3、举例说明科学问题的来源是什么?科学问题作为客观事物内部矛盾的反应,它的提出存在各种不同的途径,最常见的有:①来源于现有的理论和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A新事实同就理论之间的矛盾;例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新的实验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的能量连续理论之间的矛盾,产生了量子论。

B根据理论推出的逻辑结论同明显客观事实相矛盾;例如:卢瑟福为了解释阿尔法大角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根据经典电动学理论与原子的稳定结构相矛盾促使玻尔提出其半量子化轨道理论即氢原子理论。

②来源于理论体系之间矛盾的产生;A同一理论体系内部包含的逻辑矛盾;例如:罗素悖论的实质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一切不包含自身的集合构成的集合是否包含自身”;B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例如:17世纪末至19世纪对光的本性问题存在着微粒说和波动说争论,爱因斯坦在普朗克量子论基础上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认为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将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统一起来;C 不同科学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例如:达尔文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的演化是自发的向有序增加、熵减少的方向增加;而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孤立系统的自发过程是向着有序度减少、熵增加的方向变化,二者之间的矛盾,促进了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发展;③来源于现有的技术条件与人们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例如:工农业生产的需要,社会生活与保健的需要,都提出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成为应用和开发的研究课题,它们的解决不仅标志着技术的进步,而且对于验证和发展理论都有重大意义。

《自然辩证法》课件

《自然辩证法》课件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辩证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 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持续研究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需要持续的研究与发展,以应对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跨学科合作
鼓励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融合不同领域的观点和 方法,推动自然辩证法的创新发展。
公众参与与教育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 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通过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本质和 规律,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自然辩
证法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ppt课件
目录
• 自然辩证法概述 •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 •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自然辩证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特点在于综合运用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 法,探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详细描述
和。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03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人类文明也为科学
技术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04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自然辩证法
人工智能与自然辩证法
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自然辩证法 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指 导人工智能的伦理和规范发展。
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 响,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指导人类应对未来的挑战。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①客观真实性: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坚持用物质世界自身来解释物质世界,不承认超自然的、神秘的东西。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无一例外的都是以科学实践为基础,要经受科学实践的反复检验。

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知识最根本的属性。

②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可检验性要求对科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给予明确的解释,并推导出特定的可以检验的论断,还应当预言今后可能得出的实验事实。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实践既是检验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标准,又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

对科学来说,任何正确的思想,都必定有检验它的方法。

科学的真理性,正是由它所具备的可检验性加以保证的。

③系统性:科学的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是有结构体系的。

其一,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它将客观知识采用概念、判断、推理法、等思维形式准确表达出来,构成了有机的严密的逻辑系统。

其二,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的知识成果,既有经验知识,又有理论知识。

④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2.科学理论有哪些基本构成及其特征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有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科学理论是在观察与时间的基础上,运用理性的方法(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溯因与类比等方法)整理感性材料,从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科学理论是由三个基本的知识元素组成的:基本概念;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定律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

自然辩证法科学的本质课件

自然辩证法科学的本质课件

所谓知识体系,就是说科学并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系统 化、理论化的知识。是用精确的概念、定律、假说等理论 形式表现出来的逻辑系统。
(2)科学是一种研究活动
[美]小李克特(M.N.Richter):科学是一种组 织起来探求自然规律的活动。 [英]C.辛格(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科学是创造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科 学意味着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维静态的 学说。 知识本身不是科学,而是科学的产物。
2.科学的定义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种研究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5)科学是一种文化 (6)科学是一种游戏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 《辞海》: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 系。 • 俄罗斯《大百科全书》:科学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历史 地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规律 的知识体系。
• 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
(二)科学定律
1 定义: 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2 特征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简明性 3 作用 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 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三)科学假说
• 1 定义: 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
中国的超声波事件
1959年,中国某研究所发现了“超声波产生放射性”的奇 异现象.
• 病态科学的特征:
1.实验中常出现经不起进一步研究的假因果关系或惊 人的高精确度. 2.常常在没有得到科学确证的情况下,公诸于大众媒体。 3.信则灵,不信则不灵,不能客观对待反面事例或反对 意见 4.最终因发现者不能通过实验重复原来的过程而销声匿 迹.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第一节科学的本质构成科学的并非事实本身,而是整理事实的方法。

——Karl Pearson科学“不是存在于书里、机械中、有数字的报告中,而是存在看不见的内心世界中”。

——K. Hoover & T. Donovan科学是一门自由的研究艺术——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这个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知”。

▪当代汉语的“科学”一词译自英文或法文的science。

▪在旧中国起初一直译为“格致”.▪后来受日本影响译为“科学”。

日本人用这个词表示西方分科的学问与中国不分科的儒学相对应。

▪1897年,康有为在其《日本书目志》中引进了这个词。

日本人的上述理解被20世纪初年的中国知识界所接受。

▪由于科学及其活动的多样性,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1] 也许一个严格的定义反而会使其精神实质被阉割。

▪尽管科学难以定义,但仍然可以从不同维度考量科学及其特性。

▪[1]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伍况甫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6.1、科学的涵义——它的各种形象▪马克思的认识: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是生产力。

科学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人们进一步的认识: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是一种方法。

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使认识从初级的经验形态发展到高级的理论形态,出现了作为认识认识活动成果的科学;▪与此同时,科学成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量,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高。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是由科学劳动者、科学劳动对象、科学劳动资料、科学管理等要素构成的,大规模的、有目的、社会化的生产知识的社会劳动。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ppt课件
• 法兰克福学派如实指出了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对科学技 术的全面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 (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环境与社会批判理论 •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探讨。他
们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资本的逐利本性驱使技术 沦为资本家牟利的工具,这是技术应用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 原因;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从根本上解 决环境问题,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把技术从资 本主义生产的非理性动力中解放出来。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 高兹、莱斯、奥康纳、福斯特、阿格尔、克沃尔等。
• 3.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 杆,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却 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 改造人的生活, 并为 人的解放作准备, 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使非人化充分发展。”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 (四)科学技术共同体内部成员的互动 • 科学技术共同体通过学习、交流、合作、竞争与冲突等形式
进行互动。良性互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良互动阻碍科 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共同体的交流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正式 的学术交流系统,包括正规的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学术专 著、文献摘要和目录索引等;另外一类是非正式的学术交流 系统,就是“无形学院”。技术共同体有一种重要的交流形 式叫“创新者网络”,它提供创新者非正式直接互动的机会, 从而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现阶段,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 作成为科学技术的重要活动方式。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总之,从已知出发探求未知,创造性地解决问
题。创新意识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构成
一、科学事实 二、科学定律 三、科学假说 四、科学理论 五、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一、科学事实


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 2、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



2、科学定律的作用


科学定律在科学知识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 (1)科学定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 (2)科学定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 论的形成。 (3)科学定律是科学解释和科学预测的 有效工具。
三、科学假说
1、科学假说及其特点 2、科学假说的作用


1、科学假说及其特点


(2)科学的精神价值



也叫文化价值。是指科学对人的精神文化的作 用和影响。 它通过对社会价值观念的作用,如人们思维方 式的变革、道德观念的更新以及教育和文化事 业的发展等方面,来影响的推进人类文明的进 步。 科学的文化价值为人类提供智慧与思辨的享受。 其中,对公众来说通过阅读、学习和思考获得 的;对科学家则要从真正的研究工作中得到满 足。
四、科学理论
1、科学理论及其构成 2、科学理论的特征


1、科学理论及其构成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 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 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 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科学理论由三个基本的知识元素组成: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逻辑结论。
第二编 科学观 和科学方法论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 成 第五章 科学问题、科学事实和科学 假说 第六章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三节 科学价值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一 、科学的涵义及特征 二、科学的本质属性



(1)特点 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 科学事实渗透着理论。 科学事实是比较系统的。 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
2、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2)作用 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 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 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 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科学事实属于经验,必须和理论思维一起把握 真理。
2、科学的内在价值


存在于科学认识及其过程中的价值,表现为人 类在长期的探索自然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求真务实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 与创新的科学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等。 (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有其信念价值、解 释价值、预见价值、认识价值、增殖价值和审 美价值。
2、科学的内在价值


(2)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有其研究的目的和 达到这一目的的科学方法(实验方法、理性方 法、臻美方法)。 (3)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的精神价值是通过 科学共同体的规范结构显示出来的,与人类社 会理想的道德准则相通。
3、科学的社会价值
科学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和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 正面的社会功能。 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一、科学的涵义及特征




1、科学的涵义 广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 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是精 神文明的重要因素。 狭义:在这里讲自然科学,即关于自然知识的体系。 (1)科学是 “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 系”——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社会性和精神性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生产力发展的动因。 (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1、概念: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 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 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 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2、科学精神的含义。 (1)求真务实精神。 (2)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3)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 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 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科学事实一般分为两类: 事实Ⅰ:客体与仪器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 事实Ⅱ:对客观实验所得到的结果的陈述和判 断。 也有人把被观察与实验证明了的理论结论称为 事实Ⅲ。
2、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4、西方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是否有好坏之分?能否用善恶来评价? 它与价值是否相关?关于科学与价值的关 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在西方,形成了对立的两种观点:科学价 值中立论和科学价值负荷论。
(1)科学价值中立论

科学价值中立说是指,科学技术只是一种 工具和手段,在政治上、伦理上和文化上 是中立的,没有好坏、善恶和对错之分, 即科学本身不包括任何价值判断,科学知 识与价值互不相干。
二、科学定律
1、科学定律及其特征 2、科学定律的作用


1、科学定律及其特征





(1)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 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2)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是科学认识过程中的飞 跃。两条途径:一是归纳经验定律;二是借助想象、 直觉、灵感得出的理论定律。 (3)科学定律的特征: 第一,科学定律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第二,科学定律具有简明性特征。
(2)科学价值负荷论



与科学价值中立论相反,认为科学和价值 不可分,价值就是事实的价值,事实也是 有价值的事实,每一个事实都有价值的负 载。 (1)价值和价值判断就渗透于科学知识 体系中,科学本身就负载价值。 (2)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在科学活动中 也脱离不了价值判断。
二、科学精神


3、系统性



科学是有丰富内容和完美结构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具有严 密的逻辑系统。 科学知识是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整体。
4、主体际性

科学知识能够被不同的认识和实践主体所 理解,并接受不同的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
5、科学的灵魂



(1)科学的灵魂在于创新。 (2)创新是产生现实尚不存在的新认识 的人类思维活动——发现新问题。 (3)科学活动是探索、揭示和发现自然 规律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探讨问题。


(1)科学的物质价值


物质价值又称经济价值,是指应用科学认识自然界, 或对自然物加工,使之适合人的生存的发展。对社会 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它通过科学——技术——生产这一动态的往复 过程,对经济产生影响。 (2)通过理论——认识——应用这一途径改变生产 力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经济价值。 (3)在社会和经济管理方式上,通过科学理论—— 管理模式——经济效益这一途径,不断改进旧的经营 管理方式,提高生产过程和社会过程的有序性,改变 劳动者的素质,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2、科学理论的特征

(1)客观真理性。 (2)全面系统性。 (3)逻辑完整性。 (4)科学预见性。
五、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1、科学事实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出发点和 归宿。 2、科学定律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 3、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过渡形式。 4、科学理论是科学成果的系统体现。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续)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 (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科学由知识形态生产力上升到直接生产力。

(2)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首先,不依赖于特定的经济基础; 其次,没有阶级性。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续)

3、科学的特征

(1)科学是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
包括科学问题提出、科学事实获取、科学假说形成、科学理论 创立等。
二、科学的本质属性
1、客观真理性 2、可检验性 3、系统性 4、主体际性 5、科学的灵魂

1、客观真理性


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依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科学理论必须以科学实践为基础,接受实 践的反复检验。
2、可检验性


科学的结论具有确定性,必须能够接受实 践的反复检验。 实践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不能被实践 检验的知识或技术不能跻身于科学的行列。


(1)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 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 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2)特点: 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 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2、科学假说的作用


(1)科学假说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 必要途径。 (2)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 (3)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科学假说”详见第五章第三节]

(2)科学是一种方法
一是通过调查研究获取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整理,得到范畴 和模式;二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运用经验方法与理性方法 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三是再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得以 证明。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社会建制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开展科技活动的组 织系统。科学的社会建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科学的社会内在 形式,包括学派和无形学院;另一种是科学的外在形式,包括 学会、研究机构、研究中心,测试服务中心等。
科学假说 科学事实 科学定律 科学理论
第三节 科学价值
一、科学价值 二、科学精神


一、科学价值
1、价值与科学价值。 2、科学的内在价值。 3、科学的社会价值。 4、西方的科学价值观。

1、价值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