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02高频考点再突破高频考点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合集下载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课件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课件

思维导图 1.宋明理学
2.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难点 1.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 为”转变。 (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 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 制。 (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2.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 序。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击观看 考点视频
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
撬点· 基础点 重难点
基础点 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 (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思想:汉初道家“ 无为而治 ”的思想已不能满足 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1)主张 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加强君权: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2)特点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之长;主张儒学独尊,实行思想专制;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3)影响 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 正统 思想。 特别提醒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本质目的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 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是通过怀柔的手段实现。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他被尊称为“文化圣人”,他的学说对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孔子本人创立儒家学派的阶段。

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51年到前479年之间,他的学说主要包括礼制、仁爱、孝道和中庸之道。

孔子认为社会的和谐与秩序是通过君主的德行和民众的道德修养来实现的。

他主张以“仁”的道德为核心,通过尊重礼仪规范和强调孝道、忠诚、友爱等美德来建立和谐社会。

第二阶段是儒家思想的传承和深化阶段。

孔子的学说被他的弟子继承和发扬光大,形成了儒家学派。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等。

孟子认为“天生万物,有育之-”万物有天赋的善性,只需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来发扬光大。

他主张以仁爱为中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爱人”和“养人”的观点。

与孟子相对的是荀子,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只有通过教育和礼仪的引导,才能培养出道德良好的人。

第三阶段是儒家思想的复兴和发展阶段。

在秦朝儒家学说受到抑制的时期,王夫之等学者通过撰写经书和解释经典的方式重新演绎和宣扬儒家思想。

随着汉朝的建立,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儒家学者被任命为官员,推行儒家教育。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东汉末年的郭象、王充等。

汉代的儒家学者们起草《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进一步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即创立阶段、传承深化阶段和复兴发展阶段。

儒家思想通过不同阶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影响着社会和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仁爱和社会秩序,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和个人道德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高二历史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孔子(春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A核心思想是“仁”和“礼”,表现为“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政治思想B对鬼神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哲学思想C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求真务实---教育思想2.孟子(战国):亚圣--- 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A核心思想是“仁政”学说------------------政治思想B主张人性本善说,认为天命是人意志的体现,人要顺从天意---------哲学思想C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修身养性3.荀子(战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A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政治思想B主张“性恶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哲学思想4.董仲舒(汉代):儒学确立了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思想ϑ体系: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ϑ基础:“天人感应”学说,人君受命于天,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ϑ核心:“三纲五常”三纲:君臣—父子—夫妻五常:仁义礼智信5.程颢程颐朱熹(北宋) :程朱理学--- 儒家思想的新发展A提出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B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社会上是道德伦理,体现人身上是人性C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实践感悟6.陆九渊(南宋) 王守仁(明朝):陆王心学--- 理学的新发展A陆九渊提出“心即是理也” 王守仁提出“致良知”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B把握“理”的方法是:“发明本心” 自我反省-----------------------内心反省二、道家思想的演变1.老子(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倡导“无为而治”☺提出道是抽象的,是世界天地万物的本原,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2.庄子(战国):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与荀子对立☺主张“齐物”即万物的本质相同,对人生主张“逍遥态度”,认为人要顺从自然3. 黄老之学(西汉初):道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及老子学说A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B内容为治身、治国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又兼采阴阳、儒、墨、法等学说4.道家学派后来逐渐演变为道教三、法家思想韩非子(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A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B主张社会要变法革新——政治思想四、墨家思想墨子(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A创立了严密的组织B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政治思想C主张“尚力”“节用”“节葬”--------经济思想五、兵家思想孙武孙膑(战国):《孙子兵法》以及《孙膑兵法》《孙子兵法》:提出一整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被尊为兵法经典。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讲义资料-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讲义资料-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十二)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考查内角度一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角度二 全面认识儒家思想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精神追求,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爱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儒家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4.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

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该抛弃,对这些落后的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

(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心、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高考历史重点专题复习 儒家思想的演变和认识

高考历史重点专题复习 儒家思想的演变和认识

高考历史重点专题复习儒家思想的演变和认识一.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主X“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维护周“礼”,主X贵贱有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2)战国时期发展:成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X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他还主X“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和暴民.主X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但在战国纷争的时代,其主X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而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3)秦朝时期受压制:有些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X,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西汉时期享“独尊”: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因而获得“独尊”地位,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 宋朝时期形成理学: 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6)明末清初遭批判:明清时期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揭露道学的虚伪。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概要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概要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概要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可以分为古代儒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家三个阶段。

古代儒学
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得以形成,儒家代表人物为孔子。

在早期的儒学中,以“仁”为
核心价值观,提倡修身、治国、平天下。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主要探讨
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理念。

在儒家学派中,孟子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性的良善和道德自觉
的重要性。

而荀子则持相反看法,认为人性本恶,强调教育和制度的重要性。

宋明理学
宋明时期的理学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学派,儒家思想在此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朱熹是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格物致知”,将“理”与“气”相结合,表达
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出了“性即理”的观点,认为人的性本善,但需要通过自我审
视来发现和体现。

王阳明则是明代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倡“致良知”,强调了“心学”思想,认为人的本性是包含在个体内在心志层面上,需要通过修养和实践来实现。

现代新儒家
新儒家代表了儒家思想走向现代的趋势,主张借鉴西方文化,注重实践和改革。

其中,康有为是新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中西合璧”,强调现代化与传统文化
的结合,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之一。

另一个代表是胡适,他强调思想的独立性,认为儒
家思想应该与西方哲学相互印证,以求根本性的变革。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经历了古代儒学、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家三个阶段的演变和发
展后,始终保持着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受到了中国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重
视和追寻。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三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分考点知识整理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三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分考点知识整理

三、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道是世界的本原;无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祸福相互转化(2)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3)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更加系统的“仁政”,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同时荀子结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考点2、汉代儒学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西汉前期,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还提出“君权神授”;同时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要求统治者施仁政;在伦理道德上主张“三纲五常”;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董仲舒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2)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起用儒士为官;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五经);兴办太学;兴办地方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考点3、宋明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

(1)程朱理学宋代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理学。

北宋的儒学代表人物是程颢和程颐兄弟,其核心思想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2017-04-26 18:07 来源: 高考历史一、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 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主张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论;逍遥。

4、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

战国末期的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主张:主张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6、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7、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二、汉代儒学1、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对“焚书坑儒”的评价: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1)积极作用:“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

3、罢黜百家的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1.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汉代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同时,汉代新儒学又增加了“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为汉代新儒学所继承,适应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要。

汉代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

汉代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全面评价董伸舒的新儒学思想(1)“春秋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影响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制度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2)“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

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6.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不完善的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从发展空间程度上看,缺少持续发展的土壤,只能在封建专制的缝隙中挣扎,这决定了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发育不健全。

高中历史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高中历史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孔子:仁、礼、中庸、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君舟民水、礼治、性本恶、制天命而用之
西汉
确立正统地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
设太学,以儒 家经典教授学 生
宋明
新发展并形 成儒教
二程:天地只有一个理 朱熹:先理后气;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王阳明: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构建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演变的知识网络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西汉时期 宋明时期
明清之际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
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4分)
材料二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
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
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
5、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冲击。 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理学:宋明时期,儒学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思想,形
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
继承:色的新思想体系,给传统思想注入新活力。
春秋 战国

历史复习之儒家思想的演变

历史复习之儒家思想的演变
材料中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材料中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儒家
领域 思 想 学 说 政治 思想 教育 思想
孔子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主要内容 “仁”(核心)、“礼 ”、“为政以 核心)、 )、“ 德”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创办私学; 创办私学; 整理文化典籍,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
启示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 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战国 秦朝 西汉武帝 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 正统思想 冷落 隋唐 魏晋南北朝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新体系 理学 面临挑战 新发展
一种事物只有在不断吸收, 一种事物只有在不断吸收, 明清之际 新文化运动 批判继承,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 扬弃中才能发展。 孔家店” 扬弃中才能发展。 “孔家店” 打倒“ 打倒 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文化贡献
2、西汉时期: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西汉时期:
材料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材料一: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勿使并进。”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代表人物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哪些内容: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哪些内容: (1)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2)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提倡男女 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平等 (3)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4)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主张“经世致用” (5)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提出“工商皆本” (6)提出“工商皆本”

高考历史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详情.doc

高考历史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详情.doc

高考历史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详情高考历史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1)春秋创立-孔子提出仁,礼,主张以德治国,主张逐步改良。

(2)战国发展-孟子仁政,重民,反对苛政,保证农时,宽刑薄税。

(3)秦朝摧残-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4)西汉独尊-董仲舒改造,吸收法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5)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

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

(6)明清受批-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革新。

(7)近代崩溃-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新学的传播,科举的结束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中彻底被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地位;1949年后儒家受极左思潮影响,被当作封建糟粕完全否定。

(8)新的曙光- 新时期以来,儒学对东南亚,东亚等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考历史中关于儒学发展的难点1、汉代新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继承、发展先秦儒学的基础上,最终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

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发展: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深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博采众家之长)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程朱理学与陆王新学的异同(1)程朱理学和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两者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高考历史儒学发展知识点

高考历史儒学发展知识点

高考历史儒学发展知识点儒学的发展一直都是高中历史的重点内容,所以高考一定会有相关的问题出现。

小编为大家最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分为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和关于儒家发展的疑难点两个重点部分,相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1)春秋创立-孔子提出仁,礼,主张以德治国,主张逐步改良。

(2)战国发展-孟子仁政,重民,反对苛政,保证农时,宽刑薄税。

(3)秦朝摧残-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4)西汉独尊-董仲舒改造,吸收法道,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5)宋朝系统- 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

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

(6)明清受批-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革新。

(7)近代崩溃-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新学的传播,科举的结束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中彻底被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地位;1949年后儒家受极左思潮影响,被当作封建糟粕完全否定。

(8)新的曙光-新时期以来,儒学对东南亚,东亚等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考历史中关于儒学发展的疑难点:1、汉代新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继承、发展先秦儒学的基础上,最终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

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发展: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深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博采众家之长)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

高考一轮复习 之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与知识点梳理

高考一轮复习  之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与知识点梳理

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 为正统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孔子要求 恢复周礼和“仁”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的要求。 到了汉代: (1)汉代大一统局面对思想文化方面的需要(汉武帝 时国力强盛,但危机潜伏——要求加强中央集权; (2)董仲舒新儒学主张迎合时代的需要(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的需要); (3)汉武帝提倡儒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体措 施,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以思想上的统一维 护政治上的统一。 (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 参政;兴办太学宇地方教育)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 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 族。……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 谨。……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自 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食货志》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 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 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 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 食货志》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 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 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 类合之,天人一也。”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1、扼杀不同流派思想,不利于学术自由发展
消 极
2、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 度 3、唯心主义和神学迷信色彩浓

论述儒家思想的演变

论述儒家思想的演变

论述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长期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春秋时期创立。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还主张政治上逐步改良,可以“损益”旧的章法,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儒家文化后来发展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战国初步形成和发展。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同一时期具有唯物思想的荀子提出“水则载舟,亦能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强调民心的作用。

秦朝遭受灭顶之灾。

韩非子专制集权的主张适应秦统一的需要,秦朝专崇法家思想,打击儒学。

针对儒生主张实行分封制,打击郡县制和指责秦始皇的言行,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家学说遭受沉重打击。

两汉时期儒学被改造而处于统治地位。

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并提出“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之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需要,得到汉武帝的采纳。

于是独尊儒术,兴办私学。

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但是东汉前期,唯物思想家王充首先反对天人感应说,对神学展开深刻批判。

此时的儒家思想与先秦的儒家思想不同。

它吸收了法、道、阴阳家等思想,尤其是特别强调法治,把儒、法两家糅合为一体,更有利于地主阶级的统治,这种统治思想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广。

东晋时期被利用。

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使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服务的宗教。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分裂,传统的周朝统治逐渐衰败,各个诸侯国开始崛起并相互争斗。

在这个时期,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如何解决社会的混乱和困境,儒家思想应运而生。

最早的儒家思想家是孔子,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原则和人际关系准则,例如“仁、义、礼、智、信”,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孔子认为,通过教育和个体的修养,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孔子的学说在后来的时期逐渐得到推广和发展。

他的学生们继续传承并拓展了他的思想,形成了儒家学派。

这些学生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孟子,他进一步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并主张君主应该以仁政来治理国家,以使人民得到福祉。

在他的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视为一种道德的境界,而不仅仅是为了社会的稳定。

然而,在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中,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和派别。

墨子是一个与儒家有所不同的思想家,他强调以爱和利益之间的平衡来解决社会的问题,并主张以实用主义者为社会准则。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采取了法家思想的理念,对儒家进行了压制和打压。

然而,在秦朝灭亡后,儒家思想迅速复兴,并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汉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以“五经”为核心的经学理论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思想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体系中。

尽管在中国历史的某些时期,其他思想流派也有所兴起和影响力的增加,但儒家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现代,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地位逐渐受到了挑战。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的科学和理性主义思想对传统的儒家价值观提出了质疑,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儒家思想的价值观仍然在中国社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教育、社会伦理和文化传承方面。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从孔子的思想开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历史总复习02高频考点再突破高频考点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高考历史总复习02高频考点再突破高频考点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高频高点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三教合一”,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出现,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

元朝理学官方化,在明朝时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

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

这表明孔子在当时(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改进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解析:选B 分封制是造成春秋社会混乱的政治根源,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的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可知孔子希望改进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错误;题干所指并不是要回到远古社会,故D项错误。

2.(2016·绵阳调研)“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

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 )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解析:选A 汉代董仲舒兼采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 项错误;“礼法并用,君舟民水”是战国时期儒家荀子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 项错误;“礼乐文明,仁人志士”乃儒家所强调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3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件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3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件

黄宗羲等人的民主启蒙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客观产物,这些思想家并 未从根本上提出变革社会政治制度的主张,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这些早期的民主思想与西方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3)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 2.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资本主义萌芽 时期的要求,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 斗精神。 特别提醒 “离经叛道” 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指儒家经典,即四书五经。“道”指道学家,即理学家。
三、三位进步思想家 1.概况 黄宗羲 主要 作品
《明夷待访录》 《明儒学案》
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提出 “耕者有其田”
续表 黄宗羲 思想 主张
君为客 ”的民 提出“ 天下为主,
顾炎武
王夫之 提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
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 的基本权利 反映了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 极的推动作用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 客观存在 的实体; 认为物质是不断 提倡实践、求真 重视社会现实,开一代 爱国思想 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具有朴素的 辩证法 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
[解析] 据材料信息“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 真正之转变”可知 B 项符合题意。A 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C 项与材料信息“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 正面之攻击”不符;黄宗羲仍然是地主阶级的代表,D 项说法错误。
【解题法】
解决明清之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问题的一般思路
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 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 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 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 B.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C.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五经”。

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

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法并施”的观点,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三)儒学独尊地位——汉代西汉: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

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还未形成度的严重阻碍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力量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实际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并为资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计了一套政治方案本主义设计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但还未能动摇封的冲击但还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极大地推动了欧美想准备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的作用运动也起了鼓舞的作用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a
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有何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
(1)可取之处: ①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 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 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 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 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⑤义利观: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B
2、学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高点三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三教合一”,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出现,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

元朝理学官方化,在明朝时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

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

这表明孔子在当时( )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
B.改进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
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
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
解析:选B 分封制是造成春秋社会混乱的政治根源,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的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可知孔子希望改进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错误;题干所指并不是要回到远古社会,故D项错误。

2.(2016·绵阳调研)“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

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 )
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
解析:选A 汉代董仲舒兼采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 项错误;“礼法并用,君舟民水”是战国时期儒家荀子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 项错误;“礼乐文明,仁人志士”乃儒家所强调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3.(2016·惠州质检)如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

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 )
A.西汉初年初露端倪彼此有影响
B.“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内容
C.推动了宋代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
解析:选C 图片体现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趋势,这使儒学在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故选C。

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排除A项;图片不能反映出“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排除B项;“三教合一”并未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排除D项。

4.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

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两者的分歧在于( )
A.世界本原之争B.治学方法之争
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
解析:选B 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与“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可知治学方法的不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故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A、C、D三项,排除。

5.有专家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

材料中“新见”是指( )
A.保留君主制 B.君民分治
C.以民为本 D.民贵君轻
解析:选B 明清时期,黄宗羲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批判性地继承,提出新的政治主张,他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其为“天下之大害”,但是仍主张保留君主制,因此不是“新见”,故A项错误;黄宗羲要求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改革,主张建立“学校”,实行君民分治,这体现了新的主张,属于“新见”,故B项正确;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直倡导“以民为本”,因此不属于“新见”,故C项错误;“民贵君轻”思想是孟子提出的,不属于黄宗羲提出的“新见”,故D项错误。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