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_以四川省示范点为例

合集下载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化 利 用 的 重要 手 段 。 村 居 民点 用 地 整 理 对 改善 农 村 生 态环 境 , 高农 民 生 活质 量 , 解 用 地 矛 盾 , 农 提 缓 实现 耕 地 占补 平 衡 , 展 农 村 经 济 , 进 城 镇 化 , 发 促 缩 小 城 乡差距 , 决 “ 农 ” 解 三 问题 具 有 重 大的 现 实意 义 。 好 农 村 建 设 用地 整理 既 是 贯 彻 落 实 国 务 院 关 于严 格 土地 管 理 决 定 的要 求 , 抓 又是 当前 和 今 后
实践 ・ 思考
21 0 0年 第 5期
民 科技 营
论新 农村建设 中农村 居 民点土地整 理
潘 亮
( 宁 省抚 顺 市勘 察 测 绘 院 , 宁 抚 顺 13 0 ) 辽 辽 10 8
摘 要: 新农村建设 中农村居 民点整理事关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 中农村土地 的集约化程度和用地效率 , 是促 进农村土地有序、 合理与科学

个 时 期缓 解 建 设 用 工作 , 能 有 效 地 利 用 国 土 资 源 , 能促 进 和 改 善 农 村 环境 , 时还 可 以缓 解 用 地 矛盾 。 做 既 又 同 拟
就 农 村 居 民 点整 理 含 义 、 点 、 特 问题 、 式 及 主 要 措 施进 行 探 讨 。 模 关 键 词 : 农 村 建设 ; 民 l 理 ; 新 居 点整 问题 ; 式 ; 施 模 措 1 农 村 居 民 点用 地 的 特 点
城镇 建设 用地 置换指 标要做 到 与复垦耕 地 的数量 、质量 “ 挂 双 钩” 。应建立并完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耕 地质量评价 系统 ,合理 运作 、科学评价 ,做 到建设 用地指标与 复垦耕 地的数量 、质量 “ 双挂 钩” 。地方政府应 该对复垦后的质量进行评估 ,对于高于平 均水平或 复 垦耕地质量很 高的,可 以给予奖励或赋予 “ 质量 系数” ,即置换 比复垦 面积更大的建设用地使用指标 。 43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促 进 土地 可持 续 利 用 . 土地 的 可 持 续 利 用 不 仅 仅 是 个 经 济 问 题 ,也 是 涉 及 生 态 、环 境 以 及人文精神的问题 。在农村 居民点整理的过程 中,要 十分注重保护耕 地质量 和农村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应该注意 以下几点 : 1 )注重土壤的改 良。土地作 为 自然 的产物 ,其质量 的提高必须遵 循 自然生态规律 ,必须充分考 虑土地生态系统 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的特点 ,考虑 系统内各生态 因素 间的相互平衡 以及 土地 生态系统与其 他各相关环境系统间的相互关 系; 2 )注重农村生态环境 的改善 ,对于不适合作物耕种的土地 ,要做 好 退 耕 还 林 还 湖 工作 ,维护 农 村 生 态 系统 ; 3 )按照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环境容纳能力的原则实施各项土地整 理 的生物和工程技术措 施。在农村居 民点 整理的过程 的同时要 有人文 精神 ,要注意有选择 地保留 民族 、民俗 等文化遗产和建筑 ,做 到土地 整 理 与 文 化 建设 相统 一 。 农村居 民点整理 是一个长期 、动态 的过程 ,一方面 ,我们 要学习 些典型模式 的经验 ;另一方面 ,也要 因地制宜 ,适时创新 和探索一 些新的模式 。农村居 民点用地整理工作 的核心是土地 的集约 利用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应 该 要 切 实 保 障 农 民 的 权 益 , 不 能 靠 侵 害 农 民 的权 益 来 发 展经济 ,农村建设用地 整理与城镇建设用地 指标挂钩 以后 ,应充分 抓 住这个机会 ,把农 民的权益和经济建设有 效结 合起来 ,以科学 发展 观 为 指 导 ,走 土地 可持 续 利 用 之 路 。

土地集约节约评价报告模板

土地集约节约评价报告模板

土地集约节约评价报告模板概述本报告旨在针对土地的集约利用与节约使用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背景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的利用与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土地集约利用和节约使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中国,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剧了土地集约节约的紧迫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管理与利用政策,并制定了一系列目标与标准进行指导和考核。

本报告将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土地的集约利用与节约使用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衡量土地集约利用和节约使用的重要工具,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估土地的利用效果,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是评价土地集约利用与节约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够反映土地利用效果以及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情况。

2.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指的是单位土地资源投入所能产生的产出。

通过评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了解土地使用者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借鉴和参考。

3.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衡量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单位土地面积所创造的产出,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进程度。

4. 土地资源节约使用程度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程度是评价土地利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土地使用者的财务成本以及生态和环境收益等因素。

评价结果经过对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估,本报告得出以下评价结果:1. 土地利用率所评估土地区域的土地利用率为XX%,与其他地区相比,此结果表明本区域对土地的利用率较高。

2.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本区域所投入的土地资源每亩产出的产值为XX元,相比其他地区,本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高。

3.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本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为XX,相比其他地区,本地区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土地大规模闲置和浪费现象较少。

4. 土地资源节约使用程度本区域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程度为XX,相比其他地区,本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且土地资源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居民点整理

居民点整理
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 是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关键环节
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
• 政策驱动力: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保护耕地的重要制度,是保证耕地保有量不 减少的一项有效措施。
*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异地调剂政策
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折抵建设用地指标,是指经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验收确 认的土地整理项目新增有效耕地面积,按60%比例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农 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 经济因素 较易量化,故国内学者大多从经济因素人手分 析和评价。
总结
• 国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驱动力、潜力、模式、 效果评价等微观技术层面。
• 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能够从细节上指导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工作。
• 对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参与 主体的确定及宏观规划的现实指导作用研究不足,在制定农村 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
• 是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是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 条件约束下的潜力。
• 主要来源是农村宅基地用地量的降低、建筑容积率的 提高、闲散土地再利用、自然村向中心村迁并以及村 内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配套和完善。
• 分为有效土地面积潜力、农村聚落优化潜力、改善生 态环境潜力、土地增值潜力。
• 缺乏公众参与的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不能够完全反映各方利益, 尤其是农民的利益。
• 下一步的研究应重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的公众参与研究, 促进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 对经济发达城市的郊区及城中村,一般宜采用 城镇化的土地整理模式。
• 对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偏远村庄,宜采 用整体搬迁模式。
• 对自然村缩并、平原地区分布零星散乱的自然 村落,可以实施建设中心村的模式。

浅谈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浅谈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地整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 析 ! 提出 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模式 ! 并进一 步探讨了我国开展农村居民点土 地整理 的主要对策 " 关 键 词! 土 地 整 理 模式 & 农村居 民点土 地利用 现状 及存在 的
问题 !"!
来 !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由于农村 集体 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 ! 村镇建设 缺乏科 学规划或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 以 及对农 村宅基地审批不严格等原因总体 上来说 比较粗放 ! 并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 农村 居民点用地总量偏大 ! 人均占地超标 # " 居民点内部土地浪费 $闲置 及其严重 # 在 一些村庄内 !一是 倒塌的祠庙 $旧房 基地 荒芜 !房 屋四周边 角地空置 %二是农 房之 间夹 杂一些 & 势 力户 ’ 控制的 空地 ( 或 菜 地 ) $ 宗族业地 $& 祖传 ’ 宅基地 ( 或菜 地 ) 和争议地 % 三是村边建新房 ! 村 中弃旧 房 ! 旧房 或用来 堆放杂物 $禾 草 ! 或关 养 猪牛 ! 或完 全闲置不 用 # 所有这些 ! 造成 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多 ! 土地利用率低 ! 土 地浪费严重 # # 村庄用地规模偏小 ! 居民 点数 量多 ! 布局 分散 $ 集约化 程度低 ! 内 部用地结构不合理 # 由于村落自 然形成 过程中旧观念的影响 ! 加之以村 民小组 为基础的制度局限 ! 长期以来 !农 村居住 分散 的问题 一直没有 得到有 效解决 ! 沿 路建房的观念已然沿袭至今 # 这 样不仅 影响了农村景观 ! 而且也影响了 土地得 到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 $ 缺少 科学的总体规划 # 农村建房没有 统一的 规划 $统 一的设计 $统一的标准 !坐落东 $ 南 $ 西 $北都有 !占 地盘为己有 ! 任意扩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利用 , 使农 村建设逐步集 中集 约, 高农 整理工作 , 方式上 , 些地区大多采取 分 乡镇政府 财力有限 ,经济 发展水平 不 提 在 这 村居 民点土地利用强度 , 促进土地利用有 了村 庄 内 部 整 理 、 村庄 合 并 、 民 社 区 及 高 , 农 存在于乡镇 的企业 数量少 , 绝大多数 序化 、 合理化 、 学化 , 科 并且改 善农 民生 城镇化、 向中心村集 中以及就 地安置等 的 村庄也没有
口文 / 王传 明 乔国华
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可 以 政策的真空 ;在涉 及到 旧城镇 的改造方 提 要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工作是 源极其稀缺, 不仅有助于实现农村 面, 虽然国家 已出台了一些关于小城镇建 提 高农村居 民点用地效率和 集约化程度 , 增加农村耕地面积, 土地 的集约 利用 ,还有助于改善农 村生 设和城镇改造的文件 , 由于 旧村镇改造 但 促进土地有序 、 合理与科 学4 J e 用的重要  ̄, 生活和环境条件 。 目前, 我国各地在居 中审批复杂、 收费项 目繁 多, 目前 的政策 手段. 本文从我 国农村居 民点整理现状和 产 、 民点 用地 整 理 方 面 已取 得 了一 些 成 就 。 无法涵盖。另外 , 从用地整理的现状可以 存在的问题入手 , 拟就有效管理农村居 民
村居 民点用 地进行整理 可以在一定程度 设用地 , 保护 了耕地 ; 而且流转使农 民 自 和区位理论等都将在整理工作中体现。 而 上 解 决 这一 矛 盾 。 村 居 民 点用 地 整 理 工 身及 农村集 体土地所有权的经济价 值得 在土地整理 中, 农 关于这些方 面, 没有一 还 作是提 高农村 居 民点用地效率 和集约化 到体现。另外 , 二三产业的引进使农民的 个综合的理论体系 ,导致 在实际工作 中, 程 度 , 进 土 地 有 序 、 理 与 科 学 化 利 用 就 业 问题 得 以解 决 , 促 合 收入 有 所 增 加 。 往 往侧重于某一方面 , 顾此 失彼 , 不利 于 的重要手段 。目前, 各地的整 理工作 已取 江苏在土地整理方面, 大力推行集约 农村整理工作 的开展。另外 , 我国东西部 得一些成就, 但在现实中农村居 民点整理 用地 , 并进行大规模 的并村运动及由国土 农村的经济状况存在巨大差异 , 发达地 区 工作依然存在着诸 多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 资源部主导进行 的村庄整理 与城镇用地 的农村居 民点整理模式在 中西部地区 并 居 民点 用 地整 理 的现 状 出 发 , 讨 在 推进 挂钩 试 点 工作 。 过 对 项 目区 内村庄 撤 并 不 适用 。 探 通 农村居 民点整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 问题 , 和对不合理、 不充分和废弃 闲置 的农村建 ( ) 三 资金 的缺 乏阻碍着农村居 民点 最终对加 强农村居 民点整 理管理提 出相 设 用 地进 行 调 整 利用 , 增加 了建 设 占用 耕 整理工作的进程 . 厚的资金支持是农村 雄 应 的 政策 建 议 。 地面积, 推动 了农 村 居 民 点和 城 镇 的 进 一 居 民点整理顺利进行 的保 障 ,农村 再建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中问题与对策研究——谈XXX村为例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中问题与对策研究——谈XXX村为例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中问题与对策研究——谈XXX村为例发布时间:2021-10-14T09:09:27.343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5月15期作者:王怡[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规划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实际问题。

基本上,本文从农村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XXX村农村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王怡烟台市蓬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省烟台市 26560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规划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实际问题。

基本上,本文从农村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村农村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经验提出了改进村农村规划的步骤和对策,以促进村农村管理的规范化,促进经济和农村社区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规划;计划管理;农村建设引言2015年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实施后,整个城区的农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利用率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在一般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再开发区的研究往往脱离再开发的内容,空间规划也具有指导性的科学意义。

村作为新领域建设的试点,建设成效显著。

然而,在这一时期的调查实践中,以及在这一时期对村的观察和调查中,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新农村发展政策的重要性,为我国新农村发展树立良好的榜样,本文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些小问题的各种方法。

1 村基本土地利用状况1.1自然状况概括全村位于资江河中,四周环水,桃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水乡”。

该区域地势平坦,从微观地形来看,东北部地势较高,西南部地势较低。

属亚热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冬热夏冷,春季寒冷多雨,7月普遍低潮多雨。

总体而言,土壤肥力状况良好。

作为该地区新农田建设试点村,总体土壤肥力条件较好。

作为该地区新田建设试点村,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备,新田建设成效显著。

村里有八个小组。

1.2土地利用概括农村土地状况。

到2020年底,农业用地总面积将达到5.37平方公里,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44.01%。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途径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途径

143458 农村研究论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途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及土地产权调整,通过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

1 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农村居民点占地规模大,空置、闲置多。

武义县农村居民点面积按户籍计算人均用地面积达116.63平方米,按从事职业计算人均用地面积达155.6平方米,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大大地超过了的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标准:自然村、中心村、集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分别控制在60、80、90平方米以内。

居民点内部土地浪费、闲置及其严重。

1.2 农村居民点建设缺少科学的规划,“空心村”现象普遍。

农村建房没有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设计、统一的标准,坐落东、南、西、北都有,占据地盘为己有,任意扩大房前屋后圈围墙,用地见缝插针,既影响交通和群众生活,又不利于集约用地。

使得“新房年年有,村容旧貌不曾变”的现象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

与此同时,乱搭乱建引起的宅基地纠纷在农村也十分常见,造成邻里不和,直接影响了村庄和社会的安定。

现阶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镇规划通常只考虑城镇建成区范围内的用地,而对村镇规划很少提及甚至不提,即使已经编制了村镇规划的村庄,其落实规划的措施力度也不够,致使村庄、民房选址随意性大,且大都在村外沿道路而建。

村中旧宅基地用来储存杂物或饲养家禽或闲置不用,农村居民点这种外延式扩展,忽视了对原有居民点内部用地潜力的挖潜,导致“空心村”现象较为普遍。

1.3 农村居民点利用效率低,基础设施不完善。

武义县农村居民住宅绝大多数以低层建筑为主,尤其以独居小院为主,占地面积大,建筑容积率低,农村住宅仍然沿袭着“有天有地,单门独户”的模式,村内基础设施用地比例少,服务功能低。

四川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基于德尔菲法

四川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基于德尔菲法

其他省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综合评 价标准 。 对 四川 I 省 的 土 地 的
可 持 续 利 用 进 行 判 断 ,得 出 目前 四 川 I 省土地 可持续利用状 况 ,
关信息 , 熟悉评估过程 , 具 有 丰 富 的实 践 经 验 。 本 研 究 选 取 了 8 位专 家进行意 见征询 . 来 源为 : 四川 农 业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土
可行性 、 社 会 可 接 受 性 。 再 分 别 从 四川 省 2 0 0 7 — 2 0 1 1 年 统 计 年 鉴 和 社会 经 济 数 据 中 确 定 对 应 的 指 标 层 和 具 体 数 据 。
积4 8 . 8 9万 k m 2 , 其 中耕 地 占 1 3 . 0 8 %, 林地 占 3 8 . 3 4 %, 牧 草地 占
本文采用德尔菲法 , 对 影 响 四 川 省 土地 可 持 续 发展 的 因 素
进行分析 , 计 算 各 层 级 的权 重 , 再得 出各层级 的指标水平 , 结 合
方 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 因此 得 到 的结 论 是具 有 可 信 度 的 。
专 家 的 选 择 标 准是 : 了解 四川 I 省 土 地 可 持 续 发 展 利 用 的 相
的问题。
3 四川 省土地 可 持续 利用水 平 评价
3 . 1 研 究 方 法概 述
本文研究 采用德尔菲法 . 即 通 过 多 轮 次 调 查 专 家 对 问 卷 所 提 问题 的看法 , 反 复征询 、 归纳 、 修改, 最 后 汇 总 成 专 家 基 本 一 致 的看法 , 作 为 预 测 的 结 果 。其 理 论 基 础 是 回 归 分 析 和 交 叉 影 响的分析 , 在对专家 反馈意 见进行 处理 时 , 运 用 定 量 统 计 分 析

我国耕地集约利用及其评价

我国耕地集约利用及其评价

我国耕地集约利用及其评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变得愈加紧俏,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实施耕地集约利用。

本文将对我国耕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和评价进行深入分析。

一、我国耕地集约利用的现状1. 耕地占地面积的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的耕地面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不断减少,尤其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大量的耕地被转化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使得我国的耕地严重不足。

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护耕地资源。

2. 耕地质量的下降由于化肥、农药、重金属污染等的过度使用以及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正面临严重的挑战。

数据显示,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的耕地质量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结果表明我国的大部分耕地已经出现了质量下降和退化的情况,其中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

3. 耕地利用效率低下我国耕地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低,单产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等方面。

这种情况不利于我国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限制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1. 耕地集约利用是当务之急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紧缺和质量下降的现状,耕地集约利用是当务之急。

耕地集约利用是指通过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和生产力,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实现用地效益最大化的过程。

耕地集约利用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提高土地的产出和利用效率,推动我国农业由规模化向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2.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要实现耕地集约利用,就必须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率,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管理和生产技术,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推动农业由传统的手工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最佳实践与经验借鉴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最佳实践与经验借鉴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最佳实践与经验借鉴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方式、科技支持、政策引导等多个方面,探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最佳实践与经验借鉴。

1. 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如何实现高效利用至关重要。

可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征收等手段将零散分散的土地整合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单位,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同时,推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田布局,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确保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 引进科技支持农村地区应大力引进农业科技,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产中。

加强科技人员到农村的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农民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土地。

如通过应用遥感技术与GIS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精确统计土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有针对性地制定农业发展规划。

3. 推动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

加大机械化设备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同时,推广先进的农机装备和耕作技术,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例如,使用拖拉机等大型机械进行耕作,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浪费。

4.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环节。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灌溉设施的效能,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水资源浪费和土地退化。

同时,开展农田水利管理与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使用能力。

5. 推广农业循环利用模式农业循环利用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实践。

建立农田与养殖、农田与农副产品加工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机制,实现农产品资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将养殖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制作有机肥,再用于田间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农田的持续利用。

6. 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保障。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XX年8月9日——15日调查人员:×××调查地点:××××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一、××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159亩。

经调查,××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一等、二等、三等,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

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单位:亩地块多,单块面积小,缺乏集约性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地块较多,平均每户耕地多于5块,这就使得单块耕地面积太小,不适合农机的推广使用,集约性差,严重束缚了劳动力。

二、存在的问题耕地使用不规范情况较多目前,由于我国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广大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土地下户时农户、人口的分配土地订立承包合同,明确30年不变的。

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典型案例与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省崇州市五星村为例

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典型案例与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省崇州市五星村为例

77区域治理DETECTION作者简介:唐琪艳,生于1997年,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典型案例与发展路径研究——以四川省崇州市五星村为例西南大学 唐琪艳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四川省崇州市五星村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中取得的成果,总结出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经验:土地综合整治、产业振兴、发展成果共享、带头人引领。

同时,全国各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农民就地就业率低、品牌意识薄弱、农闲存在生产空档期等问题。

基于此,提出相应建议,将五星村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成都市及西南广大地区,对全国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五星村;路径研究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8-0077-0003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十三五”之后,我国开启“十四五”的新征程,改革开放又迈入新的历史时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壮大集体经济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具体要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落脚点,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的必经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方式之一。

中国许多学者已经对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研究并不多。

五星村作为崇州市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与之相关的文献也不多,因此对五星村新型集体经济的研究具有前瞻性。

(二)文献综述王宏波(2017)等从农村市场化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地区的积极意义,基于陕西省耀州区董家河镇王家砭村论证分析了多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1]。

方志权(2014)立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在改革过程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治理机构有待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或社区的关系有待梳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较少[2]。

精准供地,以“点”带面——“点状供地”的案例与思考

精准供地,以“点”带面——“点状供地”的案例与思考

精准供地,以“点”带面——“点状供地”的案例与思考发布时间:2022-09-15T05:28:36.778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8期作者:杨小威[导读]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土地供应则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前提。

本文介绍了点状供地政策发展,其次介绍点状供地实践中成功的案例和原因,最后指出目前乡村用地中点状供地面临着审批模式问题、缺乏立法支撑、规划传导不足、生态保留用地利用的稳定性不足等实践困境,应在简化审批程序、赋予点状供地模式明确的法律地位、将旅游用途纳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范围、优化生态保留用地的取得方式、编制兼具 “刚性” 和 “弹性”的村庄规划等方面寻求破解之道。

杨小威西安中策资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摘要: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土地供应则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前提。

本文介绍了点状供地政策发展,其次介绍点状供地实践中成功的案例和原因,最后指出目前乡村用地中点状供地面临着审批模式问题、缺乏立法支撑、规划传导不足、生态保留用地利用的稳定性不足等实践困境,应在简化审批程序、赋予点状供地模式明确的法律地位、将旅游用途纳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范围、优化生态保留用地的取得方式、编制兼具 “刚性” 和 “弹性”的村庄规划等方面寻求破解之道。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点状供地;块状供地;土地供应模式一、前言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与城镇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是我国最大的基本面,是万亿农民的保障。

乡村发展也是党中央一直持续关注的重大问题与极具挑战的难题。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连续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的系列部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然而,乡村建设的逻辑与依附于工业发展的城市建设逻辑大不相同,在用地形态与规模、资本投入与供地路径等方面存在差异与更多困难。

相较于“成片”用地供地方式,“点状”用地更为符合建设规模小、布局分散的乡村产业用地特征,减少农地转用、占补平衡等指标。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试行地区对策研究——以雅安市雨城区为例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试行地区对策研究——以雅安市雨城区为例
以 0 8年 为 例 , 管 遭 遇 汶 川 大 地 震 的 冲 击 , 地 年 尽 当 少局 面, 人地 矛盾 较 为 紧 张 。近 年 来 , 城 g N化 改 革 , 局 面 , 2 0 雨 . 以 接 待 旅 游 人 数 持 续 上 涨 , 均 年 收 入 增 收 达 到 3 0元 , 现 人 5 实 科 学发展 观统筹 城 乡 经济 发 展 , 经济 运行 态 势 彘好 e为 了
对 用结 构 , 提高土地 利 用效 率 , 善 农村 生 产 、 活 环境 的 一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念 为 指 导 , 耕 地 进 行 切 实 的 保 护 和 合 理 的 改 生
项综合 的±地 利用工程 。 通过农 村居民点的用地整 理 有利 于优化 农村 居 民点 布
利 用 , 农 村 居 民 点 用 地 整 理 试 点 工 作 和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调 将 整 相 结 合 , 学 定 位 , 理 开 展 项 目建 设 , 调 为 村 民 创 造 科 合 强
重 局、 实现耕地 占补平衡 、 统筹 城乡 发展 和节 约资 源 , 如今 , 其 良好 的 生 产 和 生 活 环 境 , 视 对 村 庄 生 态 环 境 和 历 史 文 化 实 极 已成 为 许 多 地 区 实 现 农 村 乃 至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有 效 手 的保 护 , 现 了 土地 的 合 理 利 用 , 大 地 促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鉴作用 。
关 键 词 : 村 居 民点 用地 整 理 ; 资 渠道 ; 划 ; 范 程 序 农 融 规 规
中图分类号 -333 F 0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3 9 ( 0 0 0 — 0 10 1 7 —1 8 2 1 ) 60 4 —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标准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标准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标准
1.土地保有量:判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首要指标是土地保有量。


地保有量指单位面积上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其他用
途等。

2.土地利用效率:通过评估土地的净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效益,判断
土地的使用效率。

评估土地的利用效率需要考虑耕地产量、林木和草地的
生长情况、土地利用成本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土地质量保障:评价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需要考虑土地质量保障问题,包括土地的土层结构、土壤类型、水分状况、养分含量、富含元素含量等
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化肥、农药等污染问题,以及种植、养殖等方式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土地空间利用效率:评价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还需要考虑土地利用的
空间利用效率,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筑高度、布局、道路交通等方面的
优化利用情况。

5.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还需要考虑土地使用对社会
和经济带来的效益,包括农业产值、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城市化率
等相关指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21•【字号】川府发电[2008]39号•【施行日期】2008.03.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川府发电〔2008〕3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 号,已翻印发至市、州、县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l号,已翻印发至市、州、县人民政府)精神,切实保护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各类规划的编制审查程序。

各类规划编制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对正在报批或修编的相关规划,要根据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重新进行审查修改。

(二)通过规划合理确定用地规模。

通过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布局、产业布局以及功能分区、基础设施配置和各类建设用地规模。

要加强村镇规划。

逐步调整乡村结构,优化乡村布局,合理确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数量、布局和范围,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

经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予以公布。

要通过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执法检查、土地督察以及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确保规划和计划的实施。

对违反规划、突破年度用地计划的建设项目,必须坚决依法查处并扣减下一年度的相应计划。

二、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工作,清理处置闲置土地(一)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工作。

四川丘陵山区农村聚居点布局优化研究探讨—以巴中市清江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四川丘陵山区农村聚居点布局优化研究探讨—以巴中市清江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四川丘陵山区农村聚居点布局优化研究探讨—以巴中市清江片区国土空间规划为例四川吉地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摘要四川丘陵山区的聚居点布局一直存在零乱分散的情况,如何优化该地区的聚居点布局一直是丘陵山区规划重点研究的课题。

巴中市清江药旅片区(以下简称清江片区)是巴中市巴州区划定的六大片区之一,清江片区是该区域开展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片区,也是四川省典型的丘陵山区区域,具备四川丘陵山区的主要特征,本文对该片区农村聚居点优化布局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前言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现行“五级三类”规划体系中最基层的总体规划,是对上位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各项指标的传导和落实,是综合所辖区域自然资源、环境、土地、人口、经济、技术等要素对生产力布局的统筹安排,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保证。

四川省进行了以片区为单元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探索。

通过打破县域内行政区划和建制界限,按一定条件把若干乡镇(村)划为一个片区,可以更好统筹各方面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县域经济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投放,提升片区内整体公共服务水平,大幅降低规划编制成本,提高国土空间规划质量[1]。

清江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是乡镇级片区的规划,是承上启下的规划。

一、片区现状及主要特征图1 巴州区片区划分图依据四川省委关于“在县域内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以规划引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决策部署,结合县域实际,巴州区对县域内片区划分方案进行了优化完善。

巴州区共划分为6个片区,清江片区为农业片区。

清江片区以清江为中心,包含清江镇、水宁寺镇、大和乡、白庙乡4个乡镇52个村(社区),幅员面积266.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4万人。

清江片区毗邻巴中市中心城区,巴州东大门。

巴中环路由清江镇区东侧穿过。

片区内巴万高速、恩广高速、国道G347、G542等主要交通干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矩阵与权重
Judgment matrix and weight value A4 7 6 5 1 2 1 /3 A5 6 5 4 1 /2 1 1 /2 A6 9 8 7 3 2 1 A i 指标和 Aiindex sum 28 . 00 22 . 50 17 . 83 5 . 01 5 . 62 2 . 21 W 0 . 34 0 . 28 0 . 22 0 . 06 0 . 07 0 . 03
( 3) 一致性检验。 ① 计算判断矩阵 A 最大特征值 λmax
* [6 ]
若 CR < 0. 1, 则认为排序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 若未能通 。 过一致性检验, 则需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直到通过检验。 1. 3. 3 数据标准处理
[8 ]
A11 Am1

M1 = … … Amn Wn Mn
[9 ]
5; 若 A 强烈重要于 B, 则 A 量化值为 7; 若 A 极端重要于 B, 则 A 量化值为 9; 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为 2, 4, 6, 8[4]。 ( 2) 采用规范列平均法( 和法) 计算各项指标权重( W ) 。 先计算判断矩阵 A 各个指标 Ai 的和, 将各指标的和进行归 该向量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其中 i 代表指标个数。 一化处理, 具体计算数据如表 2 所示。
。初步确定
2 了居民点密度( A1 , 居民点数量 / 土地总面积, 个 / km ) 、 居住
作者简介 卢梦霖( 1988 - ) , 女, 四川眉山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土 地资源管理。 0613 收稿日期 2011-
16936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年
析法是将决策问题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 再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各元素 的层次结构, 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的权重,
[5 ]
km2 , 总人口 8 750 万, 其中农村人口约占 67% 。选取 8 个没 有经过土地整理、 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的村庄。根据地区经济 地形地貌特征, 分别在平原区选取彭州市葛仙山 发展程度、 镇玉河村、 郫县唐昌镇战旗村和都江堰市崇义镇吴塘村 3 个 井研县集义乡赛 村庄; 丘陵区选取大英县玉峰镇家兴钩村、 功村和彭州市葛仙山镇熙林村 3 个村庄; 山地区选取宜宾县 高场镇同乐村和巴州区梓桐庙乡朝阳洞村 2 个村庄 1. 2 数据来源
*

( 1) 对两两因素指标进行重要程度判断, 建立判断矩阵 A* 。若 A、 B 两因素同等重要, 则 A 量化值为 1; 若 A 稍微重 则 A 量化值为 3; 若 A 较强重要于 B, 则 A 量化值为 要于 B,
表2 Table 2 指标 Index A1 A2 A3 A4 A5 A6 A1 1 1 /2 1 /3 1 /7 1 /6 1 /9 A2 2 1 1 /2 1 /6 1 /5 1 /8 A3 3 2 1 1 /5 1 /4 1 /7
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1 , 39 ( 27 ) : 16935 - 16937 安徽农业科学,
责任编辑
俞洁
责任校对
傅真治
— —以四川省示范点为例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 卢梦霖
(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成都 610021 )
摘要 以四川省 8 个示范点的农村居民点为例, 根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系统地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 和加权综合评分法分别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各个示范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的综合评分, 分析了不同地形上农村居民点的土地 集约利用情况以及四川省农村居民点土地的大致利用情况, 并针对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层次分析法; 农村居民点 中图分类号 F 301. 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 2011) 27 - 16935 - 03 Evaluation on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LU Menglin ( School of Economics,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21 ) Abstract With the case study of eight demonstration sites in Sichuan Province,a set of evaluation index was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ed for this area. Then the AHP and weighted composite score method were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the composite score of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each demonstration site,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status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n different terrain and in whole Sichuan Province was analyzed; at last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conditions of this area. Key words Evaluation of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层次、 多目标的系统, 其是否集约利用体现的是资源系统、 环
[1 ]
示范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数据
Table 1 示范村村名 Name of demonstration villages 平原区 Plain area 丘陵区 Hilly area 山地区 Mountainous area
Data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for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demonstration villages 居民点密度 Density of residential sites∥个 / km2 居住用地建筑密度 居民点平均占地规模 建设用地比例 Average area Building density Proportion of of residential of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2 land∥% land∥% sites∥hm / 个 23. 58 11. 90 36. 03 22. 19 28. 89 26. 39 26. 53 40. 41 0. 16 0. 29 0. 71 0. 35 0. 19 0. 35 0. 13 0. 10 4. 76 16. 13 26. 25 11. 39 3. 41 11. 67 4. 56 4. 07 人均居民点面积 Per capita residential area∥m2 / 人 210. 19 196. 59 305. 41 143. 76 181. 58 192. 15 143. 30 129. 34 路网密度 Road network density km / km2 0. 98 1. 99 4. 23 0. 24 2. 36 0. 48 0. 73 0. 34
数据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结果
②计算并判断 CR。 CI = ( λ max - n) / ( n - 1) = 0. 06, 由一致性指标 RI 标准值 得出 RI = 1. 25。 表, CR = CI / RI, CR = 0. 05 < 0. 1。 带入数据得,
表3 Table 3 示范村村名 Name of demonstration villages 平原区 Plain area 丘陵区 Hilly area 山地区 Mountainous are 玉河村 吴塘村 战旗村 兴钩村 熙林村 赛功村 同乐村 朝阳洞村 居民点密度 Density of residential sites∥个 / km2 0. 69 0. 00 0. 49 0. 61 1. 00 0. 60 0. 57 0. 42
根据 λ max = ∑ i=n
Mi 1 · , 得到 λ max = 6. 31 Wi n
X ij ' 式中, 表示第 i 个地区第 j 个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后 的分值; X ij 表示第 i 个地区第 j 个评价指标的原始值; X jmin 表 示第 j 个评价指标中的最小原始值; X jmax 表示第 j 个评价指标 2, 3 … …n ; j = 1 , 2, 3… …n。处理后结 中的最大原始值; i = 1, 果如表 3 所示。
n

A1n W1
。由于指标数据的量纲不同, 为使
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 各项指标具有可比性,
' 正向指标用公式 X ij = ( X ij - X jmin ) / ( X jmax - X jmin ) 计算; ' 负向指标用公式 X ij = ( X ij - X jmax ) / ( X jmin - X jmax ) 计算。
玉河村 吴塘村 战旗村 兴钩村 熙林村 赛功村 同乐村 朝阳洞村
29. 58 55. 30 37. 05 32. 69 18. 16 33. 15 34. 07 39. 60
境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多系统的均衡。遵循指标构建原则, 从 规划与建筑、 资源禀赋、 社会经济、 人本角度、 制度等方面建 立乡镇层面与行政村层面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 标体系, 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