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气候与农业气候
农业科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农业科学中的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中的气象要素和气象过程,以及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科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首先,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气温、光照、降水等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温度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农业气象学通过对气温变化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为农民提供合理的种植时间和品种选择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冰雹等常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农业气象学通过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测,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例如,通过对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的分析,可以合理调整灌溉方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此外,农业气象学还研究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调控和优化。
如何利用气象因素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是农业气象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例如,通过合理调控温度和光照条件,可以延长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农业气象学还研究了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通过合理利用气象因素,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从而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对气象因素的研究和应用,农业生产的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通过合理利用气象因素,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
此外,农业气象学还为农民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种植和管理决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
然而,农业气象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气象因素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给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困难。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使农业生产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
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总结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候与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节约生产成本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了很多知识点,下面来总结一下。
一、气象基础知识气象基础知识是学习农业气象学的基础,包括大气的组成、结构和运动规律,气象要素及其测量等。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了解天气形势、评估天气灾害风险和制定农业生产方案都有重要作用。
二、农业气候学农业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对于农田生产的影响,并探究农业生产适应策略的一门学科。
学习农业气候学需要了解气候类型与特点,掌握不同类型气候下作物生长的特点,研究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变化和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
对于制定区域内合适的作物种植方案、减少灾害风险以及提高作物收成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农业气象灾害学农业气象灾害学是研究各种气象灾害(如冻害、旱灾、水灾、风灾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防灾减灾措施的一门学科。
学习农业气象灾害学需要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成因,掌握各种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预测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制定防灾减灾方案的方法与策略等。
对于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都有重要作用。
四、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基于气象信息提供决策支持的服务。
学习农业气象服务需要了解不同农业生产环节中气象信息的需求和应用,掌握气象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气象服务产品和工具的开发和使用等。
对于优化农业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益都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涉及了气象基础知识、农业气候学、农业气象灾害学和农业气象服务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灾害风险,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学
大气物理过程:在地球大气中,始终进行着辐射能的吸收和放射这一特殊的主要矛盾运动,因而造成大气内部的增热和冷却、升压和降压、蒸发和凝结等矛盾运动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象要素:用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大气的状态和物理现象,所采用的特征量称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下,反映其一定的天气和气候特征。
天气学: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气候:是在太阳辐射、下垫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大气的多年综合状况。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气候有别于天气,天气是短时间尺度(一天或数天)高频的的大气现象和过程;气候则是长时间尺度(数年,30年)低频的的大气现象和过程,是多年天气的综合。
联系:气候是天气变化的背景,天气是气候背景上的振动;天气是气候观测的基础,气候是天气观测的概括总结。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2、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平行观测(联合观测)法:对研究对象和气象要素同时观测同时记录。
干洁大气:将大气中的水汽和固态、液态微粒除去,这样的气体称为理想的干洁空气。
(永久的)二氧化碳集中于大气底部20km的气层内。
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同时又向外放射长波辐射。
紫外线波长为:100—400nm臭氧作用1、使得在40—50km高度上的气温显著增高;2、对在地面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水汽在大气中的自然温度变化范围内可以进行相变,具有很强的吸收、放射长波辐射的能量,参与温室效应。
固态和液态微粒集中在低层大气中。
1、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升高,但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阻挡地面辐射,减缓地面辐射冷却。
3、产生霞光的光学现象。
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引言气象是自然界最基础的自然科学之一,而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则是农业气象学的领域。
农业生产需要依赖很多气象学的知识和数据,如温度、降雨、风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科技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下面将重点介绍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温度与农业生产温度对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不同的植物品种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也有所不同。
因此,气象学通过温度对作物的生长影响进行研究来确定植物的适宜生长范围。
农业气象站的温度数据有利于农民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和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
比如说,温度偏高很容易导致作物失水,温度偏低则会抑制作物的生长,农民可以采取灌溉、覆盖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降雨与农业生产降雨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农业气象学可以通过降雨的量及其分布规律来评估作物的水分供应情况。
如果降雨过多,水logging现象可能会发生,导致作物土壤受损以及作物的枯死。
如果降雨不足,作物会缺水,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干旱灾害。
因此,通过降雨量、降雨分布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可以制定更加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和灾害防范措施。
四、风速与农业生产风速对于农业生产也非常关键。
太强的风速会破坏作物的叶片及其花朵,甚至连根拔起,影响作物的生长。
此外,风还会影响水分蒸发速度和温度分布。
在农业气象学中,通过风的速度、方向和风力等与农业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气候变化,生产气象报告和农业预警。
五、预测与农业气象学当今的农业气象学已经发展到了多种多样的预测技术。
通过观测和收集气象数据,农业气象学家可以分析气象趋势并对未来天气和气候趋势做出预测。
这种数据和预测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农民们更好地规划农业生产计划,选取适宜品种,以及采取适度的灾害防范措施。
六、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总结,农业气象学是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农业气象学不仅可以帮助农民选取更适宜的农业作物和品种,还能帮助农业管理者提高生产效率和对抗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
农业气象学气候与农业气候
洋流异常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拉尼娜”
“拉尼娜”为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 译,是“小女孩”的意思。用以赤道太平洋 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 冷的现象。
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 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 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 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2. 热带气候带(tropical ~) 10-23.5 N(S)
赤道无风带与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区。我国在台中广州-南宁以南为这一气候带。其特点有:
• 气温年较差较大;
• 分热、雨、凉三季,最热月高于赤道带,冷季 可有霜;
• 年雨量1000-1500mm,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 如 : 柬 埔 寨 旱 季 雨 量 < 50mm/ 月 , 雨 季 > 200mm/月)
③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 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 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④ 在 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 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Nhomakorabea 3. 地形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地形对自身气候的影响:
2. 环流的输送方式
大型涡旋 即移动性的气旋和反气旋
经圈环流 指具有南北分量的气流
三.下垫面
由于大气的热量、水汽都主要来源于下垫面,因此一地 的气候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受到下垫面的影响。
1.海陆分布 海陆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① 热力差异:陆地热容量小,温度变化剧烈,气温的日年较
差大;海上相反。因这一差异,行星风带、气压带分裂为 几个大的活动中心,形成季风、海陆风。
2.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气候与农业气候
3
极端天气事件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和暴风雨对农作物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农业气象学的发展与前景
科学研究
农业气象学研究能够为农业生产 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技术创新
利用新技术和数据分析提高农业 气象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学将促进农业向更加可 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气 候与农业气候
欢迎来到农业气象学的精彩世界!通过本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气候与 农业气候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探讨它们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与农业气候的定义
1 气候
气候指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因素。
2 农业气候
农业气候是指对农业生产有明显影响的气候要素和气候变化。
准确的气候预测可以帮助农 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高 产量和经济效益。
农业资源管理
气候预测可以帮助农民更好 地管理农业资源,确保可持 续农业发展。
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1
气候变暖
温度升高导致旱灾和病虫害增加,但一和分布的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寒冷气候
寒冷气候下,农作物的选择和耐 寒性至关重要。
农业气候的遗传与可变性
农作物遗传 气候变化
不同农作物对气候变化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和生长 特点。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和农业气候模式产生重要 影响。
气候预测在农业中的应用
减少农作物损失
通过气候预测,农民可以采 取相应措施,减少农作物受 灾的可能性。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温度
农业气候中的温度直接影响作 物生长的速度和品质。
湿度
合适的湿度有助于农作物的生 长和水分的吸收。
《农业气象学》课件
探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抗逆品种、改进农业管理等。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开发与农业气象相关的保险产品,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收益。
农业气象保险产品创新
智能化农业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条件,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
气候定义与特征
天气系统类型
气候分类与区划
天气系统包括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根据气候特征,可将全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如温带、热带、亚热带等。
03
02
01
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有重要影响,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总结词
分析该地区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的农业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如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等。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病虫害加重等。为了应对这些影响,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农业气候区划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各地区的农业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潜力,为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气候区划的意义
农业气候区划有助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
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包括气象观测、气候分析和区划指标确定等步骤,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解读
绪论 第一章名词解释1农业气象学 : 概念: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2气象要素:表征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
如温、压、湿、风、降水等。
3温室效率: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生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4温度直减率:由于对流层与地面接触,空气从地面或的热量,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平均值为-0.65℃/100m辨析题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答:天气是短期的,气候是长期的。
所谓天气,只是短时间的天气现象。
气候是指长时间天气现象延续的一个平均状态,所以时间尺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天气具有易变性,气候具有稳定性。
2大气的组成答:大气组成:现代大气一般是由一些永久的水汽、气体、雾滴冰晶和尘埃等物质混合而成,这种混合物一般分为三类: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1.干洁大气对人类活动比较大的成分是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2.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江河湖海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主要集中在低层大气中,水汽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3气溶胶是有大气中的悬浮状态的土壤、肥料、浓烟、盐等小颗粒,火山和宇宙尘埃、微生物、植物孢子和花粉、小水滴、水晶等。
3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说出对流层的主要特征答:由下到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热层、散逸层、星际空间。
对流层特点1、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所有的水汽都集中在该层。
大气中主要的天气现象,云、雨、雾等都形成于该层。
是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Υ的平均值为0.65℃/100m。
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4、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简述农业气象学的含义答: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农业设施农业生物群体,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对周边气象和微气象环境环境的影响及调控途径等。
气象学之名词解释
气象学之名词解释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太阳常数: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的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的太阳辐射强度。
1382瓦/米2 ,1.35*105 lx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称太阳高度,以符号h表示。
昼长:是日出到日落的时间。
可照时数:即昼长。
光照时间:光照时间= 昼长+ 曙暮光时间日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地面的时间。
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大气量: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的距离与海平面上大气铅直厚度之比,简称大气量。
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照度与透过之前的辐照度之比。
即: Pm =Sm / Sm-1太阳直接辐射: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
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
称散射辐射。
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
太阳辐射总量:指某一接受表面在一时段内所接受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和,按时间不同分别称为日总量,月总量,年总量或生长季总量。
大气逆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
也称净红外辐射或净长波辐射。
地面辐射差额(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平衡):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又称地面净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太阳辐射波谱区,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光饱和点:太阳辐射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太阳辐射强度减弱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产物与呼吸消耗量相等,这时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光照强度:指光照的强弱,以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来量度,简称照度。
农业气象学的应用
农业气象学的应用农业气象学是气象学与农业科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天气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利用气象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气象学的应用在现代农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做出正确的农事决策,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农民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制定种植、施肥、浇水等农事计划。
例如,在种植作物时,农民需要根据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选择适宜的品种和播种期,以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此外,农民还需要根据天气预报决定何时进行施肥、浇水等操作,以避免因恶劣天气造成的浪费和损失。
因此,农业气象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减少风险和损失。
农业气象学的应用可以预警灾害并采取措施防范。
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冻害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农业气象学通过监测和预测天气变化,能够提前发现和预警灾害,以便农民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例如,农业气象学可以提前预测干旱的发生,农民可以提前调整种植结构,选择耐旱作物或采取合理的灌溉措施,以减轻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此外,农业气象学还可以提供风险评估和推荐管理措施,帮助农民减少灾害损失,保护农业生产。
农业气象学的应用还可以优化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生产需要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等农业生产要素。
农业气象学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测气象条件,为农民提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议。
例如,根据降水情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农业气象学可以提供浇水的最佳时机和量,帮助农民节约水资源并提高灌溉效率。
农业气象学的应用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还在农业管理和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气象学可以为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农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农业生产数据,农业气象学可以评估农业生产的潜力和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例如,在粮食生产方面,农业气象学可以根据气象因素和作物需求,预测粮食产量和质量,为政府制定粮食供应政策提供参考。
农业科学知识点大全
农业科学知识点大全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和农田资源利用规律的学科,它包含了广泛的知识范围,涉及农作物栽培、养殖、土壤肥力、气象与气候、农业机械与设备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一些农业科学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农业科学。
一、农作物栽培1. 农作物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是指通过选种、耕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中包括了合理的田间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2. 农作物育种农作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父本和母本,进行人工授粉和筛选,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这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3. 水稻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栽培技术涉及了水稻的良种选育、水稻的育种技术、水稻的栽培措施等等。
二、养殖业1. 畜牧业畜牧业是指以畜牲为对象,进行人工喂养和饲养的农业生产活动。
其中包括了动物的养殖、饲料的培育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渔业渔业是指在淡水和海洋中进行养殖捕捞水生生物的活动。
渔业的知识点包括了渔具的使用、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和渔业资源保护等。
三、土壤肥力1. 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了土壤的颗粒组成、孔隙结构、保水保肥能力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 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是指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它们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了解土壤养分的含量和分布规律,可以指导施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指通过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应性。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施肥、耕作和土壤改良剂的使用。
四、气象与气候1. 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作物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气象因素,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
2. 地理气候地理气候研究地球表面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象变化规律。
了解地理气候对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的影响,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
五、农业机械与设备1. 农机械的分类农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耕作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机械等。
气象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气象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天气现象、气象要素、气象变量以及大气运动等方面的研究。
气象学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气象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一、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长期以来某地区的天气统计学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因素的平均状态。
气候拥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是指导农业生产、城市规划、旅游业发展等的重要依据。
天气则是短时间内某地的大气现象状态,如晴天、阴天、多云、雨雪等。
天气的变化常常影响人们的出行、衣着及户外活动等方面的决策。
二、气象现象与要素1. 气压:指大气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反映了大气的密度和重力的作用。
气压的高低和变化对天气的转变起着重要影响。
2. 温度:是描述空气分子热运动强弱的物理量。
温度的变化不仅影响天气的发展,也对农业、工业和能源的分配与利用产生重要影响。
3. 湿度:是空气中含水蒸汽的含量。
湿度的高低决定了空气中的水汽与凝结成云、降水的可能性。
4. 风:是大气中空气运动的表现。
风的方向、强度和变化对天气的发生和演变有重要的影响。
5. 降水:指大气中的水分落至地面的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
降水对农业、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三、气象学的应用领域1. 农业气象学:通过气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预测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决策的依据,从而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2. 水资源管理:气象学在水文循环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降水量和蒸散发等气象要素,预测洪水、干旱等水文灾害,提供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方案。
3. 气象灾害预警:基于气象学理论,研究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变化趋势,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提前预测、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
4. 能源与环境:气象学在能源生产与利用中发挥关键作用。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都需要准确的气象数据和与之相关的气候研究。
农业气象学之气候与农业气候
2.光温生产潜力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和温度所决定的.375
Li L0
Q f (t)
3.气候生产潜力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温度和水分等气候因素所决定的产 量上限为气候生产潜力。
(2)气候四季 候平均温度为指标而划分的季节。 候平均温度低于10℃为冬季; 高于22℃为夏季; 介于10-22℃为春季或夏季。
第五节 农业气候资源
一、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二、农业气候区划 三、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一、农业气候潜力分析
1.光合生产潜力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所决定的产量上限为光合生产潜力。
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 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
3.高山气候和高原气候
Δ山地气候:因山地高度和地貌的影响而形成的特殊气候。
山地气温高于同纬度自由大气气温 在一定高度上,山地云雾和降水比平地多,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干燥而炎热
Δ高原气候:因高原地形影响而形成的特殊气候。
2.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Δ 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在大陆东部地区形成的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 干燥的气候类型。
夏季:有来自海洋的海洋气团,海洋性气候特点突出 冬季:有来自大陆的大陆气团,大陆性气候特点突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东亚季风最强,我国东部的广大地区、朝鲜、日本
Δ 地中海气候:指纬度30-40º附近大陆西岸的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 气候类型。
1.季风气候明显
(1)风上的反应 冬季:受蒙古高压的影响,盛行以偏北为主。 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偏南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差异: ② 动力差异:海洋摩擦力小,风速较大,气压系统持续时间
较长;陆上相反。
③ 水分条件差异:沿海空气湿度大,云量和降水多;陆上 水分条件差异:
相反;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中国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交界的地方,海陆分 布对气候的影响最为典型。
洋流异常现象─ 洋流异常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拉尼娜” 拉尼娜” 拉尼娜
“拉尼娜”为西班牙语“La Nina”的音 拉尼娜”为西班牙语“ 的音 小女孩”的意思。 译,是“小女孩”的意思。用以赤道太平洋 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 冷的现象。 冷的现象。 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 度至南纬5度 以赤道太平洋北纬 度至南纬 度,西经 150度至西经 度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 度至西经90度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 度至西经 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 ℃分别 值连续 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 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 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洋流的分布规律:由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
低纬度洋流呈反气旋型,大陆东岸受暖洋流的影响, 西岸受冷洋流的影响;高纬度洋流呈气旋型,大陆 东岸受冷洋流的影响,西岸受暖洋流的影响。 影响中国的洋流: 影响中国的洋流:黑潮:赤道—西经菲律宾—向北至 台湾—向东北到日本;亲潮:沿亚洲东北岸向西南。
世界洋流分布图
月东,年雨量1006mm,背风坡沈阳,年雨量665mm
垂直分布: 垂直分布:一定高度内随高度增加,此高度以上则递减。
喜马拉雅最大雨量高度为2000~2500米 阿尔卑斯山最大雨量高度为2000~3000米
风:山谷风;焚风;改变风向;狭管效应。
(2) 地形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 地形对邻近地区气候的影响:
动力作用 即对气流的机械阻挡作用。例如,
青藏高原,矗立在29~40°N,海拔在5000米 以上,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冬季阻挡了南 下的西伯利亚寒流,使西风带分为南北两支 急流,形成北脊南槽,加强了冬季风;夏季 阻挡了印度洋暖湿空气北上。 热力作用 即冷热源作用。一般来说,高大的 地形冬季为大气的冷源,夏季为大气的热源。 例如,青藏高原的冷热源作用就非常明显, 夏季形成强大的热低压,冬季形成冷高压, 加强了季风。
一次典型的厄尔尼诺过程(1997—1998) 一次典型的厄尔尼诺过程
一次典型的拉尼娜过程(1998—2000) 一次典型的拉尼娜过程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 ① 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 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 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 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 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 反。 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 ② 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 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 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 青藏高原多雪。 青藏高原多雪。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 为北多南少型。 为北多南少型。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 ③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 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 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 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④ 在 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 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注:图中红色线条和箭头表示暖洋流,蓝色和冷洋流。
洋流异常现象─ 洋流异常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EI Nino)一词起源于秘 厄尔尼诺” ) 鲁和厄瓜多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 鲁和厄瓜多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每 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3月份 月份, 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 月份,都会发生季节 性的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的现象。 性的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的现象。当地称这种 现象为“厄尔尼诺” 现象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的意思为 圣婴” 现在所说的“厄尔尼诺现象” “圣婴” 。现在所说的“厄尔尼诺现象”是 指数年发生一次的海水增温现象向西扩展, 指数年发生一次的海水增温现象向西扩展, 整个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整个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5. 冷温带气候带(cold temperate ~) 45—66.5 ° N(S)
这一气候带位于西风带中。我国蒙新地区属此带。 主要特点有:
西岸:
• 气温年变化小,夏不热,冬温和,风终年由海洋吹 响陆地。 • 全年降水量多且分布均匀。
东岸:
• 气温年变化大,夏酷热、冬严寒,风终年由陆地吹 向海洋。 • 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 洋流
大规模海水的水平运动就叫洋流。
洋流的成因: 洋流的成因:形成洋流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温
度、盐份、泥沙含量所造成的海水密度差异, (2) 江河入海口的水流, (3)盛行风。最重要的是第三 种原因,所以洋流一般与盛行风向一致。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实现不同地方热量的输送
§2 气候带和气候型
一 二
气候带 气候型
一.气候带(climatic belt)
气候环绕地球的带状分布称为气候带。 分析各气候带的特点,主要应考虑两个因素: 太阳辐射的分布、气压带和风带 南、北半球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气候带: 1. 赤道气候带(equatorial climatic belt) 10°S - 10° N 处于赤道无风带(我国10 ° N为南海诸岛)。特点: • 终年高温,年均温25-28℃,最冷月>18℃,无四季之分; •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 降水充沛,年雨量一般在2000mm以上,且分配均匀, 变化小; • 天然植被是热带雨林,终年生机不断,土壤是红壤。 天然植被是热带雨林,终年生机不断,土壤是红壤。
(4) 中国地形特点: 中国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 使中国的气候也呈现出复杂多样 的特点,适应各种作物的种植气候在我国基 本上都能找到。 地势西高东低 对加强冬夏季风都有一定的作用 山脉多东西走向 对冷暖空气都有一定的阻挡 作用,使南北气候的差异增大。 高原面积广大 四大高原的面积达400多万平方 公里,其中青藏高原的面积就达成230万平 方公里。
4.暖温带气候带 4.暖温带气候带(warm temperate ~),33—45 ° N(S)
这一气候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具有副热 带气候的特点;冬季在盛行西风带中,具有冷温带 气候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有: • 温度年变化明显,四季最为分明。 •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也很明显。 • 大陆西岸:夏高温干燥,冬温暖湿润,树木冬季常 绿。以地中海及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 大陆东岸:夏炎热多雨,冬寒冷干燥,为季风气候 区。中国东部华北最为典型。
2. 热带气候带(tropical ~) 10-23.5 ° N(S)
赤道无风带与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区。我国在台中广州-南宁以南为这一气候带。其特点有: • 气温年较差较大; • 分热、雨、凉三季,最热月高于赤道带,冷季 可有霜; • 年雨量1000-1500mm,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 如 : 柬 埔 寨 旱 季 雨 量 < 50mm/ 月 , 雨 季 > 200mm/月) • 天然植被为疏林草原,植物生长有季节性,雨 季生长,旱季结实。
2. 环流的输送方式 大型涡旋 即移动性的气旋和反气旋 经圈环流 指具有南北分量的气流
三.下垫面
由于大气的热量、水汽都主要来源于下垫面,因此一地 的气候在很大的程度上要受到下垫面的影响。
1.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
海陆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热力差异: ① 热力差异:陆地热容量小,温度变化剧烈,气温的日年较
3.副热带气候带 3.副热带气候带(subtropical ~), 23.5—33 ° N(S) 副热带气候带
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与信风带。我国此气候带 的北界为秦岭淮河一线。其特点有: • 温度年变化明显,有四季之分; • 气温日年较差都较大,冬温不低,夏温高,最高可 达50℃; • 年降水少,且有明显的年变化; • 大陆东岸干燥,西岸湿润; • 地面少植被,多沙漠,世界上的大沙漠都位于副热 带。如: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南非的 卡拉哈里、南美的阿塔卡马。
3. 地形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地形对自身气候的影响: 地形对自身气候的影响:
辐射: 辐射:随海拔增高,接受的太阳直接辐射增多,散射辐射减少 气温: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平均递减率0.65℃/hm,高山气温比
同高度自由大气温度高。
降水:水平分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如:长白山,迎风坡 降水:水平分布,
四、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改变下垫面性质 如乱砍滥伐森林,盲目开荒、 植被破坏导致土壤反射率、粗糙度、水热平衡变 化、沙漠与半沙漠化、气候变干。植树造林,修 建水库又有水土保持的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 使气候温和。 • 改变大气成分 如二氧化碳、各种污染物的释放 等。 • 人工释放热量:工业民用燃料,使气温升高,造 成热岛效应。
一.辐射因素
辐射因素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是大气中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能源
决定了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分布
形成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
进一步影响其它各种气象要素
二.大气环流
1. 大气环流的作用
(1) 不同地区热量的输送 (2) 不同地区水汽的输送
由于大气环流的上述两种作用,各地气 候不仅受本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差额以及 地理条件的作用,而且还受其它地方的影响。
第七章 气候和农业气候 §1 气候的形成因素 §2 气候带和气候型 §3 气候变迁 §4 中国气候 §5 农业气候
退出
§1 气候形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