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书馆保护“非遗”之文化现象激活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的研究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和利用的探讨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和利用的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自已的特点,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怎样利用自身优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利用,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标签: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利用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做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图书馆收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责无傍贷。
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公共图书馆有自己的特点。
1.城区非遗主体的民主杂居性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因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聚集到一个场所,形成了城市。
城市是各民族人民杂居生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传承着城市非物质文化的民间艺人来自各个不同的民族,是多民族性的。
2.城市非遗内容的丰富和大众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不径相同,城市中聚集的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艺人,他们所呈现出的多民族性特点和多元化趋势,丰富了城市非物质文化的内容。
这有别于民族聚集区城内文化形态的单一民族性。
3.城区非遗分布的零散性相对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较集中,城区的非物质遗产分布比较零散。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口流动的日益加剧,城市地域范围越来越广大。
在城市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积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呈零散分布,或掩盖在高楼林立的小巷中,或呈现在百姓娱乐的广场活动中,或在繁华商业的街角艰难维生。
4.城区非遗存在的脆弱性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浪潮的不断推进,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们,生活方式越来越相似。
生活方式的同质化必然导致文化的趋同现象,彰显着城市特点和民族特色的那些传统文化特征逐渐消失,使城市失去了独有的魅力和竞争力。
二、公共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图书馆是社会最重要的资料保存服务机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凭证。
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一、引言非遗文化,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一些具有代表性、地域性、民间性、传统性和非物质性的文化现象、艺术形式、制作技艺、习俗传统等。
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其承载了我们国家和各民族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和不同群体的文化信息。
由于现代产业、城市化、社会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非遗文化正在消失和失传。
因此,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非遗文化保护研究2.1 非遗文化保护的背景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非遗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或者被认为没有经济可言,不再具有价值。
一些历史地标和文化遗址失去了原初的面貌,一些民俗文化和习俗逐渐被遗忘。
这一切的现象表明,我们需要保护我们的非遗文化。
2.2 非遗文化保护的意义保护非遗文化有其重要意义。
首先,非遗文化的保护有助于维持文化多样性,保护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非遗文化保护有助于加强人民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第三,非遗文化保护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如果我们保护好非遗文化,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2.3 非遗文化保护的方法掌握科学的非遗文化保护方法,是非遗文化得以保存和升级的重要前提。
在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中,需要注意对文化遗产的鉴定、评价,以及有效的保护、利用和管理。
非遗文化保护的三个主要方法如下:(1)记录与整理。
针对不同地区、民族的非遗文化进行记录,建立档案资料。
将非遗文化的信息和知识传承下去。
(2)保护与传播。
弘扬中国传统的非遗文化,使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还要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将非遗文化以多种形式进行传承、传播。
(3)创新与发展。
非遗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具有发展性和创新性的。
为了让非遗文化持续保护和传承,需要进行有效的创新与发展。
这也可以为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非遗文化传承研究3.1 非遗文化的传承特点非遗文化的传承是由上代人传给下代人的文化知识和经验的传递过程。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作用
20 9~
创 新 杂 谈
中 国 科 技 信 息 2 0 1 4 年 第2 3 期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D e c . 2 o 1 4
承方法而 日益受到重视与推广。
非物 质文化 遗 产 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 F I 头或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族
人 民世 代相 承 的 、与群 众 生活 密切 相 关 的各种 传 统 文化 表
现 形式 ( 如 民俗 活动 、表 演 艺术 、传 统 知识 和 技能 ,以及 与 之相 关 的 器具 、实 物 、手 工制 品等 )和文 化 空 间。非 物 质文化 遗 产深 刻 地 反映 了一 个 国家 或地 区 的历 史 、文化 传
传统 文化 传承 发展 的 有 力平 台
1 9 7 5年 国际 图联 在 法 国的里 昂召开 的 图书馆 职 能科 学
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 日益恶化 ,以口传身授为传承方 式 的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丧 失 了赖 以生 存 的环 境 ,已经失 传 或
面临 失 传的 危机 。加大 保护 力度 ,更新 保 护手 段 ,才 能 促
命 力。
命 ,就是 要使 中华 传统 文化 重塑辉 煌 ,重新 焕 发生 机 。”
有助 于 形成独 具特 色 的馆藏 资 源
资 源 建设 是 图书馆 提供 信 息服 务 的 前提 与 基础 。随 着 网络 的发 展 ,信 息时 代 的到 来 ,特 色馆 藏不 再 仅仅 是传 统 意 义上 的 古籍 善 本 。特藏 资 源数 字化 也 是一 种 重要 的保 存 方 式 。非 物 质文 化遗 产具 有 鲜 明的 地域 特 色 、独特 的 文化 个 性 ,图书馆 可 以根 据 当地 非物 质文化 遗 产 的特 点 ,建立 Βιβλιοθήκη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创造和发展的反映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艺术创造能力和智慧结晶的非物质文化现象,包括口头传统文化、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习俗、仪式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护中国特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政策法规、项目实施、保护成效等方面,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行探讨。
在项目实施方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采取“申报-认定-保护”“项目-人才-资源”“物质-非物质”等多元化的方式,多管齐下进行。
首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深入的调查和申报工作。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鉴定和认定。
其次,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注重人才培养。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技艺大师的选拔、培养和资助工作。
同时,还积极引导非遗项目与教育、科研机构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理论的研究和传播。
第三,中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
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和基金,用于保护、修复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需要的物质资源,确保非遗传承的顺利进行。
在保护成效方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许多濒临消失的传统技艺和习俗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认可了这些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打造特色产品和旅游线路,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业,为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了文化软实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还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篇一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是人类历史、文明、传统和知识的生动记录。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非遗保护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传统的、口头的、无形的文化现象,包括但不限于口头传统和表现、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
非遗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
非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化意义,更在于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三、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部门积极推进非遗的认定、记录、研究、传播和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非遗保护与传承仍面临诸多问题。
如:资金投入不足、传承人断层、社会认知度低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非遗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策略针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1.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非遗保护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 培养传承人才: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才,建立完善的传承人制度。
3. 推动数字化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等,对非遗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非遗保护经验,推动非遗的跨国界传播。
5. 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媒体宣传、展览展示等途径,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五、案例分析以某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为例,该地区的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但面临传承人断层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二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手工艺人的培训和传承;三是建立手工艺人数据库,记录和保存手工艺技艺;四是推动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创新产品形式,拓宽市场渠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检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检索式示例文章篇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一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之旅》嘿,你知道吗?咱们身边有好多超级棒的东西,它们不是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大物件,而是像一阵风,像一首古老的歌,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今天呀,我想和你聊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这件超级酷的事儿。
我有个爷爷,他可厉害了。
爷爷会好多老手艺,像捏面人儿呀,那小小的面团在爷爷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会儿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孙悟空,或者是胖胖的猪八戒。
还有剪纸,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爷爷拿着剪刀咔嚓咔嚓几下,就能剪出一朵漂亮的花儿,或者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鸟儿。
爷爷这些手艺啊,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是我发现,像爷爷这样会这些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
每次想到这个,我就很担心,要是以后没有人会这些了,那多可惜呀。
这时候呀,我就听说了这个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这就像是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穿上了一件超级酷炫的科技铠甲。
你想啊,要是把爷爷捏面人儿的过程拍成小视频,放到网上去,那全世界的小朋友是不是都能看到啦?这就好像是把爷爷的手艺装在一个魔法盒子里,然后这个盒子通过网络这个大通道,送到了每一个人的面前。
这多神奇啊!我有个同学叫小明,他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
有一次我跟他说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事儿,他一开始还不太懂。
我就跟他说:“小明呀,你玩的那些游戏,里面有好多好看的画面,那些画面就像是用魔法画出来的一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呢,就像是把那些老手艺也变成游戏里那种吸引人的画面。
比如说皮影戏,要是做成一个数字皮影戏游戏,大家就可以在手机或者电脑上玩,一边玩还能一边了解皮影戏的故事和制作过程呢。
你说酷不酷?”小明听了眼睛都亮了,他说:“哇,那可太酷了,就像我玩的冒险游戏一样,每一关都有新发现。
”还有我的老师,老师给我们讲过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
老师说,以前呀,要想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去实地找那些老师傅,或者是去一些很古老的地方找资料。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节能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或者使用新燃料的技术,并研发出相关船舶的节能设备;应用新的科技从船舶的设计、结构、机械自动化等方面来提升船舶的绿色环保性能。
总之,绿色航运技术的提升和应用是影响湾区绿色航运发展速度的瓶颈环节,应加大此方面的投入。
(四)提升高端航运服务业,优化湾区内航运业的产业结构。
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应将巩固及提升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支持湾区内快速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船舶融资、海事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这些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既能给湾区航运业带来持续的价值增值和航运服务业增长,又能满足湾区绿色航运发展的整体规划,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所以,应利用湾区的航运业规模、港口群优势、外贸优势,将湾区的航运业进行拓展,这不仅是体现在简单的货物吞吐量的规模上,还要让这种规模量带来其他更多航运服务业增值业务的增长和拓展。
并合理利用香港、深圳、广州等城市在航运业的不同优势,进行湾区内航运业合理布局,同时实现湾区内经济增长下的绿色航运发展。
五、结语粤港澳大湾区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是世界瞩目的世界一流湾区之一,港口群和航运业规模是湾区的绝对优势,面对目前全球日益重视的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发展绿色航运是湾区的必然选择。
应从意识、战略、法规、标准、技术等层面,加快湾区内航运业绿色发展的步伐,并最终能让绿色航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1]陈雪垠,张效莉.自贸区背景下绿色航运发展探析[J].上海管理科学,2014(12).[2]孙家庆.欧盟航海碳税壁垒下我国绿色航运产业链的构建[J].航海技术,2013(06).[3]刘先成.我国航运业低碳绿色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4]吕传彬.全球绿港之路:低碳航运时代,迈向绿色经济[J].防灾博览,2015(02).[5]UNCYAD Secretariat,Review of Maritime Trasport. 2011.[6]2017-2018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专题研究报告[R].艾媒咨询集团,2018.12.[7]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系列之三:蓄势待发的世界湾区第四极———粤港澳大湾区展望及世界湾区经济研究[R].戴德梁行,2018.7.[8]赵爱臣.粤港澳大湾区的航运发展机遇[J].中国远洋海运,2018(01).[9]张丽.航海碳税与我国航运业绿色发展道路[J].中国航海,2018(03).[10]Giziakis,C.,A.Christodoulou.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Practice Concerning Maritime Air Emissions:The Case of Greek Shipping Industry[J].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2016.39(03).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源于日语“无形文化财”的音译。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知网资源的知识图谱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知网资源的知识图谱分析谢梅;赵森;臧雨琪【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22(24)4【摘要】【目的/意义】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与途径,厘清我国非遗数字化研究进程,有助于客观反映非遗保护和传播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为非遗数字化研究推向深入,提升学术研究对现实实践行为的指导作用有重要意义。
【设计/方法】运用CiteSpace对CNKI收录的188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在对研究文献进行基本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绘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趋势图谱与聚类图谱。
【结论/发现】现有研究成果相对独立,存在着政策导向与技术驱动的双重特征,跨学科与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在该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但目前仍存在研究框架尚未形成、技术边界问题有待讨论、重技术描述轻体系构建等问题。
因此,加强系统性理论建设、深化跨学科研究、采取多种研究方法、注重前沿技术发展应是下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的重点。
【总页数】9页(P75-83)【作者】谢梅;赵森;臧雨琪【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相关文献】1.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知识图谱研究2.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3.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4.近20年我国景观基因研究现状及主题趋势——基于知网资源的知识图谱分析5.新时代国家生育政策研究回顾与热点趋势可视化分析——基于中国知网(CNKI)来源期刊(2013—2021)的图谱呈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遗保护:抢救·唤醒·文化自觉
主要原因在 于,它的 “ 态流 变性” 非物质 文化遗产 的活态流 变性,决定 了其包含 的文化记忆更容易 随时 活 。“ 代 迁延与变革被人们 忽略或忘却。我们 只有在保护 和重新 唤醒这些记忆 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懂得人类文 化整体 的内涵与意义,否则,我们 的损失不仅是 失去了一种 文化形 态,更重要 的是失去 了寄寓在非物质文化
为 “ 心 家 ” 们 提 供 了一 个 可 以将 “ 产 ” 商 品化 的展 示 平 台。 当人 们 在 媒 介 中创 造 出 了关 于 “ 始 文 化 ” 野 遗 原 的 某 种 审 美 情 趣 的 时候 , 商 品价 值 就 产 生 了。 于 是 , 原 始 文 化 成 为 了 “ 产 ” 这 段 文 字 对 文 化 遗 产 的 描 遗 。
老物 件
山西芮 城摇 头 狮子
晋 南古 村落
芮城 黄土 地
预 言 性 的 阐述 在 当代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工作 中开 始 显 露 端
量 在 当 代 获 得 重 生 , 对 恢 复 文 化 的 价 值 、 文化 的 尊 严 都 有 极
倪 。 目前我们看 到的文化保 护工作 中打着保护 的名义对 非物 质文化遗产进 行商业 和产 业化运作 的情况很 多。一些地 方政
文/ 马知遥
非遗 保 护 : 抢救 ・ 唤醒 ・ 文化 自觉
【 摘要】非遗保护越来越受到中国各级政府的重视, 这是一件完成中华民 族复兴的大事。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让国 人意
识 并认 识 到 文化 的 重要 性 ,不仅 仅 通过 物 质 文化 遗 产还 要 通 过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达 到 文 化传 承 的 目的 。在 此 工作 中, 首先是 抓 紧抢 救 濒危 的非 物质 文 化 遗产 ,达到 举 国上 下 全 民一 心 的效 果 ,在抢 救 中唤 醒 民众 对 自己文 化和 历 史 的 重视 ,其 最终 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数据及现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数据及现状》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为载体的各种文化传统和文化现象,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等。
这些传统形式承载着民族历史、风土人情和智慧,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数据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1803项,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中,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类代表作名录占56.7%,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类代表作名录占17.7%,传统表演艺术类代表作名录占25.6%。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技艺、美食、传统医药等多个方面。
这些代表作不仅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对当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是传承人口老化和传承环境恶劣问题,另一方面是社会观念和市场化影响导致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淡化。
由于城市化进程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已经变得陌生和边缘化。
这要求我们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挖掘其内在价值,让这些传统文化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好者,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
尊重传统、保护传统、传承传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的责任。
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继续璀璨发展。
文章完。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与保护对策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与保护对策根据20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将是有力的支持。
吉林省应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改善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精神生活的质量,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国际国内背景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极大地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XX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公约》于20XX年4月生效。
我国于20XX年8月成为第6个加入《公约》的国家。
20XX年6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在专题调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利用管理的关系,加快抢救速度,加大保护力度,切实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他还强调,要切实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理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制度、公众和舆论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XX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观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精辟阐述: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句话的理解,第一,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第二,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第三,它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保护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保护崔双平;邵坤【摘要】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al signific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for Jilin province, which unifies its uniqu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It also summarizes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hich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ree batches of provincial lists of Jilin Provinc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and operable suggestions.%该文结合吉林省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特点,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吉林省的特殊意义。
通过对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批省级名录的统计分析,总结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特点,并结合吉林省实际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保护建议。
【期刊名称】《通化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34-37)【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保护;特点【作者】崔双平;邵坤【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吉林通化 134002;通化市文广新局,吉林通化 13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12吉林省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的指导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世界级名录2项,国家级名录37项,省级名录284项,市、县级名录近千项。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和威胁。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被遗忘、被破坏、被篡改的危险,其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变得尤为迫切。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维护乡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与特点,探讨其保护现状和传承方式,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总结相关的保护政策与措施。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1.2 研究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可以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民众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增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友谊与合作。
深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更能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推动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传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传统提供坚实的保障。
【结束】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研究该领域的具体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点进行梳理,进一步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较高地位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的一种文化形式,包括传统技艺、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口头传说、音乐舞蹈、戏曲表演等多种类型。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文化的多元化,非遗文化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保护非遗文化的任务非常重要。
这其中的关键是要保护那些受到外界威胁的非遗文化。
直到现在,许多非遗文化因为受到现代化以及文化大跃进等因素的侵蚀,越来越多地处于危险之中。
一旦失去了这些文化传统,我们将无法接受来自过去的警醒以及教育,这会使我们损失文化之财,也会导致我们的文化认同降低。
因此,保护非遗文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文化工作。
那么,如何保护非遗文化呢?在保护非遗文化方面,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建立非遗传承学校,加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以及推广非遗文化等。
我们同样需要保障非遗文化的权利。
政府应该采取实际的措施,保障非遗文化中的权利,以及制定合适的法律法规,防止非遗文化被侵犯及遗失。
非遗文化的传承也同样重要。
这是非遗文化贡献于人类的终极目的,也是非遗文化存续的重要保证。
非遗文化传承应该是源远流长, 长久不衰的,不断扩大的,而不是日益逝去的文化遗产。
因此,非遗文化传承应该得到政府、文化机构和民间各界的积极推动。
如何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承呢?非遗传承需要一种大力度、高属性、低形式的传承方式。
这就要求传承者要有一个真正的科学、严谨、专业的态度,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必须要有传承的责任和意识。
同时,我们也应该把非遗文化传承纳入教育体系中。
让每个人都了解传统文化,懂得如何发扬光大这些传统文化,这样,才能真正让非遗文化得到流传、传承、发展。
非遗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保护非遗文化和传承非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让它们永葆生机、绽放光芒,成为我们凝聚民族力量、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激活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图片管理系统的研究
WA a—u , a , NG L ii NGJ ng o MA L n YA a- i j
( l u l i ay Ji 30 C ia Ji P biLb r,i 12 1, hn) in c r l n l
的阶 段 性成 果 之 一 ; ( 目编号 :省 社 科 [0 9 项 2 0 ]9类 别 2 8号 ) ( 书 号 码 :0 0 6 , 证 94 ) 作 者 简 介 :王建 国 (9 4 ) 15 一 ,男 ,副 研究 馆 员 ,吉 林 市 图 书馆 信 息 参 考 部 ,多年 从 事 网络 信 息 服 务 与 特 色数 据 库 研 究 ,现 已 发表 论 文 1 篇 。 3
非 公共 图书馆是 指 由国家全 额拨款 的社会 公益 事业 1 激 活 “ 遗 ” 图 片 数 据 库 的 现 状 述 评
单位 。据统计 ,现 在全 国地级 市 3 0 ,都 是承 办公 11 研 究 论 文 数 量 查 新 3个 .
布市级 非物质 文化遗 产名 录的最 初级政 府 ,其地 级市
为 了更 好地 掌握 国 内外 图书馆 保护 “ 非遗 ”之文
公共 图书馆又 都具有 地 区 “ 中心馆制 ” 的业 务组 织优 化现象 与非 物质 文化遗 产 图片资源 数据库 的研究 方 向 势 ,为保 护 当地 市级 、省级 、国家 级非 物质文 化遗 产 和发展 现状 ,我们课 题组 对 《 中国学术文献 网络 出版 有 着 特殊作 用 与重要 地 位 和得 天 独厚 的人 才 、文献 、 总库》 中全 部期 刊论 文 、会议论 文 、学位论 文等 分别
Absr c : i tt nsa c ub i ir re i e e e tr e e fpr tct orI a i l u t a e - ta t To am a i tn eoft p lclb isoft ct sonpr f cu e lv lo he he a he i o e i f ng b ec l on nt ur lh r
破与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研究
破与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包括定义重要性、传承困境分析、影响因素、保护措施的不足以及应对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统和智慧,但其传承受到了诸多挑战,如现代化冲击、人才流失等。
文章指出,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需采取多方面措施,包括加强法律保护、推动社会参与和采取有效传承方式等。
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分析,并展望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发展前景,强调了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定义、重要性、分析、影响因素、保护措施、建议、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由社会群体传承、创造并作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的实践、表现和表达方式。
这些传统知识和实践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手工艺技艺等形式存在,并在社群中代代相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象征着民族文化认同和传承的重要标志。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全球化的影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衰落甚至断裂的危机。
传承环境的改变、传统价值观的转变、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的加剧。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的原因及其应对之道,旨在寻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途径,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保护关系到整个国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重大困境和挑战。
破与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传承,是国家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提升文化自觉和自信。
吉林省、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吉林省、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摘要] 本文探讨全国唯一省会与省内主要城市同名的吉林省与吉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旨在从文化视角来思考其实践层面的问题,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关键词] 吉林省吉林市省市同名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如吉林省与吉林市地名相同,这样的情况在国内没有第二例,这个现象的发生有其历史原因,诸多部门和学者经常从如何不便,影响了吉林省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吉林市的城市知名度,甚至造成工作中的混乱等理由,提出对吉林省或吉林市改名的说法。
可以说,这个问题被关注由来已久,由于在行政区划上,市隶属省,改市名,留省名的观点一直占上风。
可是很少有人考虑和论证改名后带来的不便与负面效应。
很少有人从地名的文化渊源、语言和文字学的角度去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更缺乏没有把全国唯一的省市同名看成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从地名学、东北历史、语言文化的角度看吉林省、吉林市省市同名的地理文化价值从地名学、东北历史、语言文化的角度,阐述吉林省、吉林市省市同名的地理文化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吉林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有很高的保护和挖掘的文化价值,无论更改省市任何名称都不仅仅是文化上的损失。
尽管不同时代的吉林指代的地理区域有别,吉林这一地理名称的文化价值涵盖了300多年东北的历史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宁古塔将军到吉林将军,又到吉林省,吉林省、市已经是一个有机的文化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有差异性,也有相同性,是吉林省包括现在省会长春市和其他城市都无法取代的。
文物保护中的数字化文物数据库建设技术研究
文物保护中的数字化文物数据库建设技术研究数字化文物数据库建设技术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文物数据库的建设已成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管理的重要手段。
本论文主要研究数字化文物数据库建设技术,包括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据库建设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数字化文物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等方面。
通过对已有数字化文物数据库的分析和比较,分析了数字化文物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论文旨在为数字化文物数据库的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数据库建设,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管理,数据管理1. 引言文物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是每个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管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数字化文物数据库的建设能够通过数字化技术记录和保存文物的信息,为文物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技术、三维扫描等。
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文物的图像进行增强和修复,保证图像质量。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生成虚拟模型,为文物研究提供更直观、更真实的体验。
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将文物转化为数字化模型,实现数字化保存和展示。
3. 数字化文物数据库的建设方法数字化文物数据库的建设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等。
数据采集阶段需要对文物进行拍摄、扫描、录音等,获取文物的图像、声音和其他相关信息。
数据处理阶段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修复和处理,保证数据质量。
数据存储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数据库结构和表,存储文物数据。
数据管理阶段包括文物数据的索引、检索和更新,以及维护工作等。
4. 数字化文物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数字化文物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是数字化文物数据库建设的重要环节。
管理工作包括数据库的安全性和权限管理,以及对文物数据的索引和检索。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摘要】利用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厘清数据库的用途,分类分期规划实施,才能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业务流程,真正满足专家、文化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检索、浏览或研究的需要,为传播和传承服务以及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需求分析1.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数据库的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留住记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保持文化多样性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信息时代的来临,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化的浪潮,国家政府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重点开展相关数据库及数字博物馆等的建设。
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吸引了更多高校师生关注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工作中。
但是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资源数据库大多针对性不足,如根据地方特色分类不够专业精确,创新型不强,往往使用的是其他产业的数据库,不能满足文化艺术的需求。
(2)现有的电子资源系统对公众的吸引力不足,影响力仍然有待于加强。
(3)在建设系统的过程中有时会与用户需求脱节,如分类不够精细导致查找不够方便,给用户对资源的利用过程造成较多障碍。
所以,开展地方特色艺术数据库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关注度;有利于通过高校平台以专业的理论更好地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有利于顺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时代潮流,建设出更符合用户实际需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数据库。
知识图谱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知识图谱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传承的血脉。
保护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共同责任。
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知识图谱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把利器。
本文将以知识图谱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为主题,分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二、知识图谱技术概述知识图谱技术是一种基于Web的本体库语言,类似于万维网,但将语义理解的能力与发现知识的能力加以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的信息服务。
知识图谱技术能够为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提供了各种支持,比如可以收集整合各种历史文献、博物馆、地方志等各种数码资源,构建知识库,并通过语义推理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知识库的信息进行自主提取、描述与自动化维护,为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知识图谱技术在文献整合上的应用研究发现,要实施一个综合性的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关键是要保证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得到准确、全面、及时的整合,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
知识图谱技术在这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文献的扫描和解析,知识图谱技术能够提出与文物及其背景进行关联的概念,建立知识图谱,并根据知识图谱对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
知识图谱技术的自动语义分析和标注能够支持更加智能的搜索、检索和推断,比如,在检索文献时,用户通过输入相关关键词,系统能够智能分析这些关键词的本质含义,并将其映射到相关的知识图谱节点上,提供更加准确的查询结果。
四、知识图谱技术在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上的应用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也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呈现,比如数字博物馆,VR全景展示等。
然而,数字化并不仅仅是模拟,同时也应该注重是从物体本身出发,推动文物本身的知识的挖掘。
为此,知识图谱技术可以以文物本身为中心,通过实时监控相关文物资料的转移和更新来实时更新知识图谱。
在这个基础上,知识图谱技术还可以支持对文物文献,展示信息,视听资料等各种资源进行智能整合分类与语义标注,并通过语义推理技术提供智能辅助决策和交互式的文化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 质 文 化遗 产 资 源数 据 库 的研 究 》 一选 题 ,09 这 2 0 年 被 吉林 省 社 科 联 评 审立 项 为 省 级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课
题 。
1 保 护 与 激 活 “ 遗 ” 现 状 述 评 非 的 1 1 研 究论 文 数 量 查 新 .
第 2 期 总 第 2 1期 3 0
20 0 9年 1 2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n e n oi S in eTeh oo y& Ec n my a oo
No. 23,t 1 h is e he 20 t s u
De .2 9 c 00
基于图书 馆保护 非遗 之文化现象 “ " 激活 吉林非 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数据库的 研究
王建 国
( 吉林 市 图 书馆 , 林 长春 吉 摘 121) 30 1 要 : 章 依 据 地 级 市 公 共 图 书 馆 保 护 “ 遗 ”自 建 《 林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资 源 数 据 库 》 优 势 , 文 非 吉 的 分
例 2 % ) 以 上 查 新 足 以说 明 公 共 图 书 馆 对 “ 遗 ” 5 , 非 保 护 和 建 库 需 要 深 入 地 探 讨 实 践 与研 究 。 12 . 保 护 “ 遗 ” 文 化 现 象述 评 非 之
其研 究流程 的规范 化是选择 “ 林市 第一批 ( 吉 市 级 )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 目为 内 容 , 文 本 资 源 非 项 以 作 为 数 据 库 建 设 的 重 点 , 次 包 括 不 同 的 资 源 类 型 其 和 资 源 载 体 ( 图 、 、 、 等 多 媒 体 资 料 ) 如 文 声 像 。
课 题 组 对 《 国学 术 文 献 网 络 出 版 总 库 》 现 检 中 实 索查新 , 果是保护 “ 遗 ” 文化现 象研究论 文2 2 结 非 之 0 篇 , 中公 共 图 书 馆 3 其 6篇 ( 例 1 % ) 非 物 质 文 化 比 8 , 遣产数据库 研究论 文2 4篇 , 中 公 共 图 书 馆 6篇 ( 其 比
出《 于 图 书 馆 保 护 “ 遗 ” 文 化 现 象 激 活 吉 林 非 基 非 之
其 研 究 流 程 多 样 化 是 利 用 网 站 、 座 、 览 与 演 讲 展 示 作 为 宣 传 保 护 “ 遗 ” 调 研 数 据 库 管 理 系 统 的 非 ; VB6 0软 件 平 台 的 开 发 , 同 保 存 方 式 的 数 据 存 储 . 不 方 案 的 确 定 和 实 施 , 及 升 级 、 护 与 持 续 建 设 的 计 以 维 划 和工作需 求等 。
别 阐 述 了 VB 系 统 程 序 设 计 与 s QL e v r2 0 S r e 0 0数 据 库 开 发 的 研 究 过 程 。 关 键 词 : 物 质 文化 遗 产 ; 源 数 据 库 ; 林 ; 书馆 非 资 吉 图
中图分类号 : 5 (3 ) G2 3 2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7 6 2 ( 0 9 2 一 O 2 一 O 1O— 91 20)3 18 2 c m/ 在 互 联 网 试 启 动 r ; 0 8年 , 都 图 书 馆 、 o ) 2 20 成 浙 江 省 图 书 馆 、 京 图 书 馆 先 后 完 成 本 地 非 物 质 文 化 北 遗 产 网 络 服 务 平 台 和数 据 库 的 建 设 [。 见 , 建 设 1 可 ] 其 与研究 刚刚起 步 。 2 保 护 与 激 活 “ 遗 ” 创 新 观 点 非 的 21 . 研 究 流 程 的 多 样 化
公 共 图 书 馆 是 指 由 国家 全 额 拨 款 的 社 会 公 益 事 业 图 书 馆 。 据 统 计 , 在 全 国 地 级 市 3 0个 , 办 公 现 3 承 布 市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的 最 初 级 政 府 , 地 级 其
市 公 共 图 书 馆 约 有 3 0多 座 , 们 都 具 有 地 区 “ 心 0 它 中 馆 制 ” 业 务 组 织 优 势 , 保 护 当地 市 级 、 级 、 家 的 为 省 国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之 文 化 现 象 有 着 特 殊 作 用 与 重 要 地 位 和 得 天 独 厚 的 人 才 、 献 、 术 的 条 件 。 由 此 提 文 技
图 书 馆 文 化 现 象 纷 繁 复 杂 ,但 保 护 “ 遗 ” 文 非 之 化 现 象 一 直 是 作 为 图书 馆 文 化 现 象 大 系 统 的 一 个 子 系 统 ,必 然 与 其 他 各 种 图 书 馆 文 化 现 象 有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系 。 图 书 馆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资 源 数 据 库 研 究 又 是 图 书 馆 文 化 现 象 大 系 统 中 保 护 “ 遗 ” 个 子 系 非 这 统 最主要 的分支 内容 。 1 3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资 源 数 据 库研 究现 状 . 1 3 1 国 外 : 0世 纪 初 , 些 发 达 国 家 竞 相 将 本 国 . . 2 一 文 化 遗 产 大 规 模 转 换 成 数 字 形 态 ,为 未 来 的 “ 化 文 内 容 ” 场 竞 争 奠 定 新 的 基 础 。 n 0 2年 ,欧 盟 将 文 市  ̄2 0 化遗产 数字化作 为20 0 6年 第 6次 框 架 项 目 中 的 最 优 先 项 目 ,投 入 7 0 0万 欧 元 为 图 书 馆 、 物 馆 、 案 0 博 档 馆 搭 建 一 个 共 同 的 平 台 ,旨 在 改 善 对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利 用 。 1 3 2 国 内 : 几 年 , 国 图 书 馆 也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 近 我 探 索 和 实 践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 数 字 化 工 作 。 2 0 如 0 7年 中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数 据 库 ( tp: /y f l w. ht / f.ok
23 . 研 究 流程 的 标 准 化
其 研究 流 程 的标 准 化是 按 照 20 0 6年 国 务 院 批 准 并 正 式 公 布 的 《 一 批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第 录 》 设 置 的 1 大类 作 为 多 级 的 一 级 目 录 建 库 标 准 所 0 ( 表 1。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