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沟通技巧共37页共39页文档

合集下载

急诊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及临床护理观察

急诊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及临床护理观察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心理护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临床上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抢救护理学的完善与发展,更多的医护工作者意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1]。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症状往往是迅速、严重且复杂的,其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同时加上各种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患者存在心理上的消极、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或愤怒等[2]。

如不重视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干预改善,不仅对手术的开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还对患者的预后有着负面影响,会导致患者的恢复效果较差,康复速度更慢。

因此,针对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有利于手术的开展以及患者的预后恢复。

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收治的6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样本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给予了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以探究分析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现做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8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4~7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2~76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诊断结果为急诊危重患者,且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患者无沟通障碍,具有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患者知晓此次研究并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妊娠期女性;过敏体质患者;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者沟通障碍的患者。

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接受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之上的心理护理干预:相关医护人员要尽可能地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把握病患的基本信息情况,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使用能让患者轻易理解听懂的语言对治疗的方法、安全性以及优越性进行简单的讲解,并强化与患者的沟通环节,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各种情绪,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态进行及时的疏导,要多鼓励患者增强其自信心,以微笑服务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先明确患者心理情绪的主要的表现性质是什么,比如以恐惧为主或是焦虑为主等[3]。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急诊危重患者被收治入科后,受疾病影响,机体强烈不适,加之对自身状况不了解,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严重者,甚至促使机体处于持续应激的状态,进而为急诊救治工作的开展构成了阻碍。

分析急诊危重患者心理特征,并展开个体化护理干预,具有十分必要性。

一、急诊危重患者心理特征有哪些?(一)焦虑不安因起病急骤,部分患者缺乏家属陪伴,故易有焦虑不安心理产生。

部分因在家庭和单位担任重要角色,故出于对家庭和工作责任心的考虑,而有严重顾虑。

(二)恐惧、焦虑急诊重症患者多为病情急剧恶化或忽遭意外伤害等原因到院就诊,思想上缺乏足够准备,易有恐怕、焦虑感产生。

(三)情绪低落因交通事故等意外致残,或在意外中失去亲人,易对心理造成过大打击,对现实无法接受,进而情绪较为低落,对周围的刺激拒答,或无反应,表情淡漠。

(四)抗治心理部分具慢性疾病久治效果不理想者,以及因各种因素服毒自杀者,因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进而有拒绝治疗的表现,以易激动,配合依从率低为特征。

二、评估患者及家属心理的方法因急诊科工作繁忙,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类别多样,故护患间沟通时间有限,可通过下列方式,对心理做出直观评估。

(一)观察法在对患者进行救治过程中展开细致的观察,以对情绪状态掌握。

如是否存在无法安静、面容紧张等情况。

(二)交谈法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交谈,以对家庭亲密关系、认知疾病的程度了解,边施护边交谈,除可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外,还可促使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转移,(三)协同法与医生加强沟通,以对患者病情、引发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了解,进而对疏导方案进行优化。

三、急诊危重患者在心理护理时有哪些技巧?(一)把握沟通技巧护患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身心状况掌握,进而便于对干预方案进行更精准的制定。

同时,有效沟通还可促患者负性情绪得以消除,增强对救治工作的信心。

故护士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对沟通技巧掌握,如善于应用引导法等,以提升沟通效率。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急诊在医院运转过程中发挥着极为显著的作用。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近些年,急诊所收治危重症患者的数量整体上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

急诊重症患者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其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适宜的护理方式能够对治疗效果起到辅助作用,临床上强调给予急诊危重症患者全面且科学的护理服务。

危重病人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在救治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所以在护理该类患者过程中应将心理护理作为重点内容,不断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

那么,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呢?应当如何对该类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呢?1.急诊危重病人心理特点暴躁易怒。

急诊所收治的危重患者其身心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的内心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而在巨大心理反差下部分患者会出现暴躁、谩骂等情况。

且在此期间护理人员的不适宜的行为举动会加剧患者过激行为。

焦虑。

急诊所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往往具有发病突然的特性,或者患者遭受了意外情况。

患者在并未对自身疾病进行全面认知的前提下出于对身体状况的担忧会产生严重的不安与焦虑情绪。

如若患者遭受了事故,事故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会认为事故对自身生命产生威胁,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紧张。

患者会因病情恶化或者遭受意外而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所以在入院后会产生精神紧张的情况。

情绪低落。

因工伤或车祸而来急诊就诊的患者其心理会受到一定的打击。

且患者会因自身病情较为严重而出现不愿接受现实的情况。

在此时患者会出现表情淡漠、不言语,对周围刺激物的反应不敏感等情况。

负面情绪累积。

人是情绪化动物,通常情况下情绪可分为负面与正面两种。

正面情绪会使人愉悦,而负面情绪则会使人悲伤。

情绪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患者在就医后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医疗程序。

而这些复杂的情绪会致使患者负面情绪叠加,并在某个节点集中爆发。

患者病情越严重,爆发往往会越为强烈。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急诊病房是一个人们可能经历的最紧张和紧急的情境之一。

对于急诊患者,他们可能正在经历痛苦、无助、恐惧和不安等情绪,急诊医护人员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下面是一些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要点和沟通技巧。

一、要点1. 给予患者安全感急诊患者通常会很惊恐,因此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可以通过告诉他们医护人员正在尽全力为他们提供治疗和照顾,以及告知治疗方案和病情变化等来减轻他们的焦虑感。

2. 关注患者情绪急诊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例如愤怒、焦虑、恐惧等。

医护人员应该仔细倾听患者的话语,认真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

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可以采用一些放松技巧和心理疏导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肌肉、提供安静的环境等。

3. 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患者和家属对于治疗的信息非常敏感。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提供清晰明了的信息,包括治疗计划、病情变化、预后和康复方案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治疗进程和医护人员的工作。

二、沟通技巧1. 温和友好的语气沟通是急诊护理的重要环节,急诊医护人员应该用温和友好的语气与患者交流。

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焦虑感,增加他们的信任和满意度。

2. 适当的目光交流适度的目光接触可以增加与患者的互动感,表达出对患者的尊重和关心。

但是,过分的目光接触可能会让患者感到不适和不安,因此要适度掌握。

3. 简明扼要的语言急诊患者通常处于紧张和不安的状态,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尽可能减少专业术语和太多的信息量,以便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4. 情感支持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情感支持,表达出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

可以使用一些关心的话语、拥抱或握手等方式来表达关心,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不安。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医护人员应该注重心理护理的工作,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1. 引言在医疗实践中,急危重患者是指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或病情迅速恶化的患者。

这类患者常常需要紧急而专业的护理和治疗,同时也需要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提供相应的支持。

本文将重点讨论急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与他们进行沟通的技巧。

2.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急危重患者在面临生命威胁或身体状况严重恶化时,往往会经历一系列心理反应。

以下是急危重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2.1 恐惧与焦虑由于自身疾病严重,急危重患者常常感到恐惧和焦虑。

有些患者可能害怕自己的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或者害怕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

这种焦虑和恐惧会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2.2 绝望与沮丧对于一些急危重患者来说,他们可能感到绝望和沮丧。

这些患者可能对未来感到无望,认为自己无法恢复健康或重返正常生活。

这种绝望和沮丧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2.3 焦虑与挫折急危重患者面临疾病的挑战,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挫折的心理反应。

他们可能因对疾病的不确定性和无力感而感到焦虑,也可能因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阻碍而感到挫折。

3. 急危重患者沟通技巧与急危重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还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以下是一些与急危重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3.1 真诚倾听与急危重患者沟通时,重要的是要真诚地倾听他们的言辞和情感。

当患者表达自己的恐惧、焦虑或困惑时,护士应该耐心倾听并理解他们的感受。

通过倾听,患者可以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3.2 温暖的陪伴急危重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需要得到温暖的陪伴。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建立亲密和信任的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护士对患者的态度应该是温暖友善的,让患者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

3.3 清晰的沟通与急危重患者进行沟通时,护士应该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复杂的词汇。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过去认为急诊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诊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急诊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转危为安。

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急诊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但急诊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诊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诊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1对待急诊病人和亲人一样急诊病人多数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候,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忱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尽心体贴关怀入围与殷勤,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碰到了救命的亲人,使急救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是非常重要的。

2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事情作风,不但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讲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激励和依靠力量。

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当一小我带着疾病来急诊就医时,其处于一种急躁、忧虑、恐惧、担心、期望的状况之中,这时候对护士的每句话都是洗耳静听的。

以是在和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要讲究艺术,将心比心,态度和蔼,XXX善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同时注意语气,由于它可以给患者带来信任和但愿,也可以给患者带来痛楚和绝望,即既可治病,也可以致病。

3使病人感到安全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危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危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危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对策在危重患者疾病康复方面的作用。

方法通过对危重患者心理状态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有效地消除了危重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顺利的完成了治疗与护理,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

结论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改变了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危重患者;心理分析;对策近些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也日渐被人们所重视。

患者得病后,会出现各种不利于疾病转归的心理反应,尤其危重患者,由于他们的病情复杂,有时往往会危及到生命,所以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同于一般患者的心理反应。

此时患者的心理反应是相当复杂和痛苦的。

因此,在这一时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能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要想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首先必须了解患者有哪些心理反应。

因此,日常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做出正确的护理心理诊断,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作者多年来对危重患者着重实施心理护理,收到很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1. 1 焦虑由于危重患者病情一般来说起病突然,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患病后患者长期卧床,丧失自理能力,加之疾病的折磨,往往会使患者心情紧张,焦急不安。

1. 2 恐惧疾病给患者所带来的痛苦以及基本生活能力的下降,加之担心疾病的预后,及看见同病的病友,会加重患者对疾病的恐惧,进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1. 3 忧郁看见别人都过得健康快乐,联想自己重病在身,不仅要忍受疾病的痛苦,而且对家庭、事业都无能为力,往往整日心事重重,同时还会对自己的治疗感到忧郁。

1. 4 多疑患者由于病情较严重,经常会把自己的病情往最坏处想,即使医护人员及家属再三开导,他们也会认为我们的话只是善意的谎言。

所以,整天闷闷不乐,胡思乱想。

1. 5 悲观绝望尤其是久治不愈的患者,他们会怀疑自己可能已经没有治疗价值了,生命可能就要终结了,感到前途一片黯然。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到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到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到心理护理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无比珍贵的,对于生命的珍爱、珍视是永远都应该被重视的课题,医院作为可拯救人们生命安全的唯一场所受到大众无比的依赖。

然而随着医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对于急诊危重病人心理护理的有效性以及促进性则用事实具体的反馈给了医护人员,因此受到高度重视与思考。

由于急诊危重病人在承受病痛折磨的同时又要面临生命不确定性,内心的压力与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本文将根据急诊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望可为急诊工作提供参考。

1急诊危重病人心理特点急诊危重症,针对其危急性、故需联合多个科室专业人员进行持续的诊疗和评估。

此时患者的生理心理均处于极度恐惧、悲观消沉、紧张的复杂情绪下,如若能够给予最优质、最恰当、最佳的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的转危为安可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①恐惧心理:一般来讲,每个人都会因为不确定性而形成恐惧的心理状态,对于危重病人更是如此,由于对自身疾病发展去向的不自知,自然而然会产生极度没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因此就会生出恐惧,特别是对于重大事故所导致的伤害,更是令病人本身以及家属都手足无措。

②悲观心理:急诊危重病人普遍均是突发性意外以及突发性急症所至,此类病例的主要特点就是发病急、症状明显、痛苦急剧,会使对疾病本身不是很了解的急诊患者造成模糊的心理认知,病人会对病情的严重性超高估计,尤其是对于事故造成的危重病人来讲,他的潜意识会不断的回想事故的严重性,觉得身体的承受能力是脆弱的,生命可能会随时终结,因此会产生悲观消沉的心理状态。

③急、躁、怒:由于急诊危重病人情况的复杂性居多:首先病痛本身的痛苦是巨大的;心理承受的压力是沉重的;经济方面的负担是切实的;后续生活质量的变化是艰巨的。

在此种局势下,患者极易出现急躁、出言不逊以及动手殴打等等过激行为,因此所处科室的医护人员言行中小小的误差和欠缺均会成为勾起患者发泄的出口。

④紧张心理:在急诊病人特殊群体中,病人自身需要面对的伤害和痛苦是无人可替代的,例如:病情突然不稳定急剧恶化,重大交通事故,心肌梗塞患者以及胃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等等,均不在任何的心理准备下发生,所以患者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和濒死感。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作者:乔长英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36期【摘要】本文根据临床观察统计,分析了危重症患者的各种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性进行抢救及治疗工作,取得了患者的配合,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推动了急救医疗专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心理特点;心理需求;沟通技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需求的增长,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医患矛盾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之间日益加剧且不可回避的问题。

愈演愈烈的医患摩擦不仅直接降低医疗护理质量,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专业精神,还日益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

在漫长的医学生涯和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注重了专业知识学习和医疗技能的提高,却相对忽略了心理学学习和人文素质的提升[1]。

当医护人员面对患者的时候,总是希望利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尽快做出疾病诊断,随即用自己的医疗技术消灭疾病。

当然这样做是必须的,但许多时候这样做是不够的。

患者作为被照顾的个体,在就医时具有各种心理特征,常常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急诊患者以急、危、重为特点,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表现凶险,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怀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得到准确无误的诊断、雷厉风行的举止、及时有效的治疗和万无一失的抢救。

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可能发生摩擦,导致医疗纠纷。

故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知道患者需要什么,学习和患者的沟通技巧,掌握必备的要件是新形势医疗环境下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

1危急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1.1心理特点分析1.1.1焦虑不安心理因发病急,无心理准备,有的患者无亲属或同伴陪同,故倍感不安。

有的因在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孩子弱小,父母年迈,使其放心不下,故显得顾虑重重,焦虑不安。

据统计此类患者占就诊人数的33.66%。

1.1.2紧张恐惧心理由于突然遭受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甚至有濒死感,如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中毒、复合外伤等。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发布时间:2021-08-23T07:42:53.68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7月7期作者:晏丹[导读] 因而就需要医护人员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增强患者的就医信心。

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610213医护人员在遇到病情危急的患者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争分夺秒以最短的治疗时间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现如今,在医学模式不断的改革、更新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模式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对于危重的患者,在面临死亡和重大的疾病威胁下,患者的内心所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因而就需要医护人员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增强患者的就医信心。

1.急诊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由于急诊危重症疾病是多类急性发作且极其容易危害患者生命的疾病总称,在病情发生突然的情况下,有时需要多个专科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和评估,此时,患者的心理状态是相对较差的,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患者需要得到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护理与交流谈心,以此来有效地缓解患者悲观抑郁的情绪和过度焦虑不安的情况,帮助患者建立起就医信心。

①过度焦虑由于急诊危重病人往往都是因为病情突发引起的或者是外界因素的过度刺激导致病情复发,突发性疾病患者往往病情都是出现得很快很急,病情也十分严重、不稳定。

部分患者在并未了解病情的情况下,往往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感觉自身情况极为严重,病情对生命将会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于吃不下、睡不着,反复冥想放大病情,从而造成患者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相对于遭遇重大事故的患者来说,根据事故不同程度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往往都会认为威胁到了自己的生命,从而也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

②恐惧心理在大部分患者产生焦虑感和不安的情况下,随之都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

急诊危重病人往往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在患者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人第一个最自然的反应就是恐惧感,尤其是患者在遭受意外伤害的情况下,此时患者脑海中还会不断地浮现遭遇伤害的画面。

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重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抢救危重症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医疗场所。

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一般都具有病情严重且变化快的特点,这些特点使患者对自己的治疗没有信心,因而比较容易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比如焦虑、紧张、抑郁、害怕[1]。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护理知识,还要敏锐及时地发现患者在生理上、心理、社会上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并能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

因此,重症护士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主动做好舒适护理,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护理,努力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

1.重症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1.1 焦虑、恐惧、急躁不安重症患者发病突然、躯体疼痛的折磨、陌生的医院环境、医务人员紧张的工作态度无形中让患者感到焦虑。

表现为焦虑不安、反复询问病情、过分依赖家属等。

大多数患者一到医院,就急于获得有效救治,以解除病痛和不适,而对于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却表现为不耐烦、不合作,治疗时稍有不慎,患者就会怨言很多、脾气暴躁易怒,拒绝配合而影响就治的顺利进行。

1.2 绝望无奈面对突如其来的病痛或伤残,使他们过分的悲伤和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类患者一般表现为冷漠消极,目光呆滞,对医护人员的询问不予理睬,对家属的陪伴也难以忍受,抵制正常的救治措施,如拒绝输液、拔除吸氧管、胃管等,甚至有些极端患者产生轻生的想法。

1.3抑郁无助慢性病如尿毒症及癌症终末期的患者,由于知道疾病治愈希望渺茫,心理长期处于深度压抑、痛苦状态。

病痛的折磨、疾病的反复、家属态度的转变及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因素往往使他们失去生活信心,表现为唉声叹气、少言寡语,对病痛有较大的耐受性,对疾病的救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1.4否认否认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心理自卫机制。

有些患者不承认现实中已发生的事实借以缓解突然的打击,以减轻或逃避心理上的痛苦,以稳定情绪和恢复心理平衡。

危机重症病人的心理干预及措施

危机重症病人的心理干预及措施

危机重症病人的心理干预及措施
及危重症患者存在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

这类患者除疾病本身对躯体的损伤之外,由此产生的多种心理应激反应对患者病情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过去认为急诊很急,无法顾及心理问题的观点已经过时了,对及危重症患者在紧急救治的同时,了解患者因突发疾病而产生的心理危机并对其进行干预,使患者生理和心理保持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更是病人的需要。

一.危重患者的心理分析:
1.焦虑:由于疾病来的突然,患者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对疾病的诊
断,发展和转归无法预知,表现焦躁易怒,忐忑不安,容易产生焦躁情绪。

2.恐惧:对疾病的症状,抢救的场面感到恐怖。

3.无助感:患者突然发病或者遭受意外而导致劳动能力丧失或某种
生理功能,在以后的生活中依赖他人,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挫伤,滋生无助无望,甚至绝望。

4.悲观抑郁:由于慢性病的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患者对生活失去
信心。

二.对策及干预措施:
医护人员优良的职业素养和道德,高尚的情操,娴熟的急救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丰富的社会知识及健康的人格。

在抢救过程中做到态度和蔼,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1.要主动热情:危重病人来时要主动迎上,妥善安置。

2.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做到抢救及时,措施到位。

3.加强医患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反应的问题。

4.尊重患者
5.对自杀及心理障碍的患者有针对的给予心理疏导和护理,消除悲
观和厌世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6.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作用,尽可能的安慰和鼓励患者,对突发
意外无家属照顾的患者要及时联系其家属,消除不安的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