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板块六 第1讲 1840~1894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6】含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6】含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人教版历史2019年高考一轮训练学题【6】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9·潍坊二模,24)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

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其用意在于()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答案 A解析董仲舒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为了实现官学体系的“大一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故A项正确;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神化儒学的信息,故C项错误;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这不是在探究人性发展本原,故D项错误。

2、(2019·大庆一模,2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 B解析禅让制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时期,而材料描述的现象属于奴隶社会时期,故A项错误;西周形成了天下一统的观念,得益于分封制对国家的管理,与材料“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相符,故B项正确;宗法制的原则主要适用于家族内部,而非不同家族、氏族之间,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始于战国后期,故D项错误。

3、(2019·深圳二模,27)明朝初年政府“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中间商)姓名,时其物价”。

此举意在() A.垄断城市商业贸易 B.强化重农抑商政策C.维护市场公平交易D.征税补充军费开支答案 C解析A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政府对商业的管理,不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明初政府设官校勘度量衡和核定物价,加强对商业秩序的管理,维护市场公平交易,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练习卷: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练习卷: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近代某次侵华战争期间,中外谈判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在北京长驻公使,开放长江沿岸的新口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游历等。

判断该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1840年12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

琦善照会: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

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

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只是由琦善“筹办”。

琦善此举目的在于A.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B.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C.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D.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该文后的语句应该是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臣等再四商酌,应于关防内,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

”C.“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D.“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4.近代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

这表明,近代中国内的“租界”A.已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B.凸显了浓厚的半封建色彩C.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D.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5.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问题,英法两国认为:可以与中国保持平等关系;这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

而中国皇帝则认为:这是封贡体制的终结和对中国天下共主身份的否定,不可接受。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法的主张是为了与中国平等往来B.外国公使驻京可方便对中朝贡C.朝贡体制能够适应近代外交的需要D.中国统治者缺乏近代外交观念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清朝在全国统治的继续和其间的变嬗都有很大影响,但它没有摆脱千百年来农民起义历史循环的结局,并不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生长。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练习题18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练习题18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练习题(18)一、选择题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分封制的认识,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经济·汉初经济发展【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整理并识记调动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能力中档。

学生只要准确记忆汉代经济发展的一些相关内容即可答对,但答对的前提是对材料内容的准确解读。

本题整体看并不难,但要读懂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才能甄别出D 项是无关项,要准确记忆A项的现象出现在明朝时在可以。

3、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婚俗变化的特点【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材料相关信息的能力,考查的重点定位于近代中国社会婚俗变化的点上,其实质上也考查了服饰变化的特点,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再加上材料中婚礼的场面中的喜字是中国的,钢琴是西洋的,所以布置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5单元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5单元明清1368-1840年前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五)一、选择题1.(2019·石家庄模拟)“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

”这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无关,故C项正确,B项错误。

材料只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废除,故D项错误。

2.(2019·日照校际考试)清朝时,政府的行政文书以汉文、满文为主,但也涵括蒙文、托忒文、帕尔西文、藏文等诸多民族语言。

此举旨在( )A.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B.表达民族平等的思想C.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D.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的行政文书包括诸多民族文字,这样可以有效传达国家政令方针,维护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

B、C、D三项皆不符合材料主旨,且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

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裂秀才冠”,往往自称“山人”,以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

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B.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C.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权D.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答案 D解析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甚至爆发“反科举”运动,表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经阻碍了政治发展进程,因此材料反映了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故选D项。

材料反映的是反科举,不是针对八股文,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公平性问题,排除B项;生员、监生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并非操纵国家政权,排除C项。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十 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练习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十 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练习

第1讲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1.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

这表明( )A.中国开始实践启蒙思想家思想B.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C.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的完善D.城乡平等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根本解析:C 启蒙思想家主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法制,中国开始实践其思想是在近代时期,故A 项错误;无记名投票取代举手表决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材料主旨的全面体现,故B项错误;从“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正式规定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的完善,故C项正确;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应注重城乡平等,但不是以此为民主建设的根本,故D项错误。

2.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章程》规定党员有义务“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

1982年宪法总纲第五条特别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从材料中体现八二宪法制定的关键原则是( )A.社会主义B.人民民主C.党在法下D.党政分开解析:C 社会主义原则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材料中都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人民民主原则体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材料中也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1956年党章规定党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1982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规定,任何政党和社团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可知党必须依法治国,故C项正确;党政分开,指党务和政务分开,发挥党总揽全局,管好路线方针和政策,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2017·安徽安庆月考)1979年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宣称:“我们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但统一如何以和平方式达成要靠双方进行两岸对话。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专题六第1课时能力提升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专题六第1课时能力提升Word版含解析

1、(2018 ·湖南十校联考 ) 有学者以为:“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看法的矛盾: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系统与西方的外交来往系统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西方工业的扩充之间的抗衡。

”这段话 ()A、说了然鸦片战争的必定性B、掩饰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C、贬斥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D、离开了当时详细历史背景分析:选 A。

依据题干可知鸦片战争前中西存在三个方面的矛盾,中国天下宗主与西方国家主权的矛盾,中国朝贡系统与西方外交系统的矛盾,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与西方对外扩充的工业文明间的对抗,也正是这三方面文明的矛盾使鸦片战争必定发生,应选 A 项。

2、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乡绅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纤国忧”。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A、初具民族主义看法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饱读儒家经典著作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分析:选 A。

题干资料“上以纤国忧”,说明当时的一些乡绅具有爱国意识,应选A项。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人民民众自觉的,故 B 项错误;资料没法表现饱读儒家经典著作,故 C 项错误;资料不可以反应走在近代化前列,故 D 项错误。

3、美国从 1805 年开始对华输入鸦片,据不完整统计,1805-1837年的 30 多年间,共向中国输入鸦片14 169 箱。

为此美国人丹涅特就曾说过,“鸦片贸易,就像奴隶和酿酒厂同样,成为很多美国大财富的基础”。

这说明美国对华输入鸦片()A、主假如找寻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B、主要目的是扩大在中国的市场C、主假如为美国经济发展累积资本D、为美国黑奴贸易供给资本支持分析:选 C。

据题干,美国向中国输出大批鸦片,为展开工业革命供给资本,应选C项。

美国此时致力于展开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此时美国对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不大,故 B 项错误;早期欧洲殖民者从事黑奴贸易而非美国人,故D项错误。

4、(2018 ·淄博摸底 )1839 年,林则徐草拟了一封给英国女王的信,开头谅解她对清帝国最近几年来禁烟措施不知情,而后劝说她在统治的国土上禁止鸦片生产。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1)及答案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1)及答案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选训习题(1)及答案高考一睹----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 )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度崩溃C.郡县制度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反映的是报酬方式的变化,并不能表明农业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再以土地为标准”,表明原来通过“授土”“授民”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报酬方式的变化,并不能体现行政区划、官员任命方式的变化,故C项错误;土地和粮食两种报酬方式,并不能简单作比较,其中更多反映的是一种中央集权的萌芽,故D项错误。

一、选择题1、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2、以下是河南内黄三杨庄西汉时期属魏郡繁阳县(繁阳西接内黄,今天内黄县的大部分地区属繁阳境)农村聚落遗址宅院分布图。

该聚落遗址表明出当时A. 小农经济相对安定富足B. 自然村落聚居相对分散C. 重农政策得到较好贯彻D. 小农经济崇尚封建迷信【答案】B3、孟子说“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管理者)治之耳。

有贱丈夫(民间商人)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材料反映战国时期A. 官府承认私商的合法存在B. 官府垄断了商业和手工业C. 私营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D. 开始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答案】A【解析】“有贱丈夫(民间商人)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4讲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4讲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时作业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黑龙江黑河月考)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 A.协定关税B.勒索大量赔款C.开放通商口岸D.割占香港岛答案 A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基于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英国迫切需要广阔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协定关税指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它有利于英国压迫中国降低税率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故选A项。

勒索大量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反而因导致国内市场相对狭小而不利于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排除B项;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若关税不降低,列强依然难以扩大商品输出,排除C项;割占香港岛强占香港,与列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2.(2020·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驰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答案 A解析根据表格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执行情况来看,时间间隔大,调出、调往省份路途遥远,可知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缺乏统畴,A项正确。

B项“全民”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3.(2019·云南铜仁一中月考)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6-2试题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6-2试题

6-2板块四眼时・规范・特训I一、选择题1.[2017 •福建莆出八中期中]淸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淸廷规泄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岀超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乾隆中期由于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地位,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所以"钱贵银贱”,道光时期,虽然在正当贸易中中国仍是顺差,但鸦片走私使白银大量外流,中国由顺差变为逆差,所以"银贵钱贱”,故D项正确。

2.[2018 •贵州遵义四中月考]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

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B.“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李鸿章认为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在于重视工商业,说明苴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所以选D项。

A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明确指岀"受人凌辱”指什么,故B 项错误:C项中的“中体”材料没有体现。

3.[2018 •辽宁六校联考]一般认为:洋务运动从1861年淸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开始,而甲午战争中淸政府的惨败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划分过于刻板化,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依旧开展着。

后者观点主要是着眼于()A.洋务人才依然受重用B.中国工业化的进程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的开展,不仅仅指的是人才,故A项排除:“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依旧开展着”反映了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随着世界的日益整体化,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步伐没有停止过,其着眼点在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的军用工业与民用工业均属于洋务企业,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故C项排除:洋务运动的核心是"中体西用”,与中国外交近代化无关,故D项排除。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专题综合训练(一) 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专题综合训练(一) 含解析

专题综合训练(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安二诊)吕思勉在《中国简史》中记述:“(两汉社会地方官吏)服官州郡,称其官署为本朝。

长官死,僚属都为之持服(守孝、服丧)”。

导致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A、地方官职礼仪尚不够健全B、沿袭了分封时期诸侯观念C、上下级之间依附关系严重D、州郡地方官员权力普遍过大解析:选B。

解读题干材料,这一现象体现出两汉官员上下级关系受到分封制严格等级观念影响,而上下级依附关系是分封时期观念表现,故B 项正确,C项错误;由材料中现象不能得出地方官职礼仪整体状况,故A 项错误;地方官员权力大不一定出现材料中现象,故D项错误。

2、(2018·德州模拟)乐在广义上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它们在氏族社会本来都是用以表达感情文化活动。

但到西周时,乐情感内容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同阶层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方面均有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A、遵循了孔子思想B、带有鲜明等级色彩C、体现出与礼对立D、导致了宗法制瓦解解析:选B。

根据题干中“不同阶层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方面均有严格限制”,可知具有鲜明等级观念,故B项正确;孔子生活在东周春秋末期,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礼乐制度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对等级制度进行维护,与礼是相辅相成,故C项错误;礼乐制度是宗法制维护工具,故D项错误。

3、考古学家在河北临城县中羊村发现了属于战国后期赵国墓葬群,该墓葬群采取了聚族而葬方式,间距稠密,在2 250平方米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

可见当时()A、社会等级结构层次分明B、周天子宗族礼制下移民间C、地方宗族力量由弱变强D、地方宗族力量依然强大解析:选D。

题干材料“采取了聚族而葬方式,间距稠密,在2 250平方米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从数量和形式上,反映了地方宗族力量依然强大,故选D项。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 第15讲 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 第15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5讲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

(3)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代表:林则徐、魏源。

3.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中体西用”思想(地主阶级洋务派)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2)清政府内部分裂,出现了洋务派。

2.代表:中央以奕?,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

3.主张(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师夷长技以自强”。

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筹划建设近代海军。

5.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轻巧识记“一、二、二、三”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一个层面:学习西方技术。

二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

二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局限: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1)背景: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第1讲__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通史大串讲

第1讲__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通史大串讲

给他们“居留和经商”的地区。在该地区,该资本主义国家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
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因此,租界也被称为“国中之国”,严重破坏了半殖民地
国家的司法主权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3.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
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
【概念解读】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殖民地是指主权部分丧失,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如政 治上丧失了部分主权,经济上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半殖 民地是社会退步的表现。 半封建: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 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不断发展。半封建是社 会进步的表现。
2.过程
(1)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2)平壤战役:清军失败,退回国内。 (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纲常伦理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想解放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 对外扩张,在全世界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 萌芽的发展和中西方交流,使中国落 产地 后于西方
比较结论: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一、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①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 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②清朝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 五口通商后,英国并没有获得所预期的那种巨大的经济利益, 英国政府认为一切问题都源于中国政府开放程度不够,为了

[精品]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精品]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A. 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B. 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 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D. 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答案】D2、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工部移文地方官,要教民植棉法,额外“益种棉花,率蠲其税”。

第二年,明太祖谕令户部,山东、河南农民在洪武二十六年后新种桑枣果树,一律不起科。

并规定,不种桑者,交绢一匹;不种麻者,交麻布一匹;不种棉者,交棉布一匹。

明太祖的这些规定A. 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B. 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C. 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D. 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答案】B【解析】明太祖以赋税优惠政策引导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并不能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故A项错误;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等经济作物,导致经济作物的商品交换增加,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与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种植经济作物也不是阻碍传统农业的进步的因素,故D项错误。

故选B。

3、(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汉字与书画艺术.王羲之4、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

2019年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卷及答案(一)

2019年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卷及答案(一)

高三年级历史综合测评卷 1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思想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3.“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4.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规定是为()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5.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

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6.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此“词曲贵浅”的主张()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7.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8.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专题六专题综合训练(六)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二部分专题六专题综合训练(六)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综合训练 ( 六)( 时间: 45 分钟,分值: 85 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 ·河南天一大联考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提出递交国书一项,不过依照西方的国际法老例行事,并无考虑到满清代廷的特别国情;当满清代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时,被他们以国家之间一律同等的原由加以拒绝。

据此可知()A、西方挑战满清统治的合法性B、西方假借国际法制造战争借口C、清廷利用近代外交抗衡西方D、清廷拒不认可西方的同等地位分析:选 D。

清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可见清廷还做着天向上国的美梦,没有同等的看法,应选D项。

2、(2018 ·宜宾模拟 )1843 年 8 月,清政府鉴定《五口通商章程》,对某些条款表示不一样建议,但对领事裁判权却以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

这样能够“免致小事酿成大案”。

这反应了清政府()A、全力塑造通商大国形象B、对近代国际关系茫然无知C、力争改变小农经济状态D、试图成立同等的外交关系分析:选 B。

题干中“但对领事裁判权却以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

这样能够‘免致小事酿成大案’”,入侵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反应了清政府的无知,应选 B 项。

3、(2018 ·湛江测试 )1850 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 我行 ) 要和任何人同样大举走私了。

”英国事回复道:“⋯⋯他( 清代官 ) 外国国,不敢有任何公然矛盾。

” 明中国()A、海关逐失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自然迅速解体D、清政府成列傀儡分析: B。

据资猜中“他 ( 清代官 ) 外国国,不敢有任何公然矛盾”可知是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故 B 。

海关逐失,并不是资料要旨意思,故A;资料未反应方面,故C;清政府成列的傀儡是《辛丑条》后,故D。

4、(2018 · 北四市期中 ) 德《情纂》,王、北王、翼王上奏天王:“建都天京,战士日众,宜广米粮,以充而裕国。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1.(2024·山东·高考真题)下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的分布情况统计。

这体现了()A.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B.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C.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D.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2.(2024·浙江1月卷·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道光(皇帝)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是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的;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

但是,他躲开了这些,却躲不开另一种灾难,那就是相继困扰的边衅与外患。

”下列“边衅与外患”中,发生于道光时期的是()A.噶尔丹叛乱B.鸦片战争C.大、小和卓叛乱D.中法战争3.(2024·江苏·高考真题)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

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

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4.(2024·北京·高考真题)《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

”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

”这说明()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5.(2024·甘肃·高考真题)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

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1840~1894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编者选题表
1、(2017·安徽合肥一模)晚清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该规定( )
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反映了英国贸易逆差得到扭转
C、表明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体现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解析:D 材料反映的是晚清政府允许英商在广州自由经商,据所学可以推知这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且其产生是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材料与之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英国扭转了贸易逆差,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关税问题,故C项错误;由“乃凡有英商等
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故D项正确.
2、(2017·河南濮阳一模)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
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
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
解析:C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破坏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但不是导致战后广州对外贸易衰落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只有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同时作为通商口岸被开放,全国对外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上海,严重冲击了广州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大部分劳动者,故C项正确;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3、(2017·河南洛阳联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提出递交国书一项,只是按照西方的国际法惯例行事,并没有考虑到清廷的特殊国情;当清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时,被他们以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理由加以拒绝.据此可知( )
A、西方挑战清廷统治的合法性
B、西方假借国际法制造战争借口
C、清廷利用近代外交抗衡西方
D、清廷拒不承认西方国家的平等地位
解析:D 材料体现了清朝传统与西方近代外交礼仪的冲突,“见皇帝需要磕头”表明,清廷仍固守天朝上国观念,不承认西方国家的平等地位,D项正确.
4、(2017·云南昆明模拟)太平天国规定: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留足各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农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费用,由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国库供养.该项政策(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
C、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D、推动了当时军事斗争的胜利
解析:B 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平均分配社会产品不符合农民阶级私有观念,因而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B项正确;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是获得土地,材料中体现的是分配产品的方案,故C项错误;材料中分配产品的方案,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施,故D项错误.
5、晚清载泽说:“道光以前,财权操自户部,各省不得滥请丝毫.咸丰以后,各省用兵,大吏率多自筹,从未仰给京部!”这反映了晚清( )
A、民族危机加剧
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C、土地兼并严重
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解析:D 材料提及“用兵”主要针对太平天国运动,并非西方列强,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土地问题,C项错误;材料通过咸丰以后和道光以前各省财政权力的对比,反映出以户部为代表的中央权力在削弱,D项正确.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把西方国家的使节称为“洋兄弟”,允许西方人在控制区域内自由通行和经商,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天下万国真主”洪秀全的臣民.这反映太平天国( )
A、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
B、外交政策深受宗教信仰的主导
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
D、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
解析:C 本题容易因为对材料理解不到位而错选A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其目的是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外交政策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但不是主导,B项错误;根据材料“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天下万国真主’洪秀全的臣民”可以看出其没有摆脱“华夷之辨”观念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7·湖南怀化四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军的基本职责是防民为主,内卫为重,以维持社会治安,稳定政治秩序.鸦片战争打响后,因长期奉行“安内重于防外”方针,沿海要地兵微将寡,遇敌入侵,只能从内地零星抽调部队,拼凑成军,千里赴援.
在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除咸丰帝北逃热河后命镇压太平军、捻军的曾国藩、袁甲三、官文等酌量抽调“勤王”之师外,没有从对内战场抽调过兵.反而于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把大批军队集结在天京周围,重建江北、江南大营;1859年7月从僧格林沁所部中抽调马队2 000人分赴山东、安徽,镇压捻军.用于抗击英法联军的兵力严重不足,这是许多战斗失利的重要原因.
——李凌《清王朝“安内重于防外”方针对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内外方针与实践自行拟
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论题,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围绕内外方针与实践自行拟定,材料反映了近代清政府“安内重于防外”,因此可以从这一方针归纳由于阶级私利,清政府“安内重于防外”导致对外战争失败;阐述,可以从原因、表现和影响进行分析.
答案:参考示例:
论题:固于狭隘的阶级私利,导致清军在对外战争中失败.
阐述: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是清王朝的首要任务,因此清政府奉行“安内重于防外”的政治军事方针.然而,面对外来侵略造成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清廷依然固守狭隘的阶级利益,坚持既定方针,将稳定内部统治、镇压人民起义作为首要任务,而不是整合国内各种力量抵抗外来侵略,由此影响到其兵力部署,导致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一再失利,中国也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