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微生物学检验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第29章肝炎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第29章肝炎病毒
详细描述
慢性肝炎的潜伏期通常超过6个月,患者可能出现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等症状。肝脏质地 变硬,表面不光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和腹水。慢性肝炎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预期寿命。
肝硬化与肝癌
总结词
肝硬化和肝癌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长期后果,通常由慢 性肝炎发展而来。
抗原性与免疫性
抗原性
肝炎病毒具有多个抗原表位,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 答。
免疫性
感染肝炎病毒后,机体可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应 答,对同型病毒的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03
肝炎病毒感染与疾病
急性肝炎
总结词
急性肝炎是一种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短期疾病,通常表现为肝脏功能异常和消 化系统症状。
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
分布
肝炎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 布,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 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则在全球 范围内分布更为广泛。
传播方式
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 、性接触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 。
易感人群
肝炎病毒可感染各年龄段人群 ,但不同类型肝炎病毒的易感 人群存在差异。
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经血液传播
通过输血、注射、针刺等途径 传播。
性接触传播
性行为过程中,病毒可直接或 间接传播给性伴侣。
母婴传播
感染病毒的母亲可将病毒传给 新生儿。
消化道传播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可经消化 道传播,如摄入被病毒污染的 食物或水。
02
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
形态
肝炎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呈球形,直径约40~70纳米,核心直径约 30纳米。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绪论1.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繁殖快,代谢强适应强,易变异种类多,分布广1.微生物类型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2.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

3.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李斯特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一)细胞壁化学组成与结构,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特殊组分:G+ 菌、G-菌不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2.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

(2)物质交换作用。

(3)屏障作用。

(4)免疫作用。

(5)致病作用。

(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中介体。

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荚膜:功能:有抗吞噬和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具有免疫原性。

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检验要点。

芽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微生物与免疫学》专科 28章肝炎病毒

《微生物与免疫学》专科 28章肝炎病毒

➢致病机制
致病性和免疫性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表现为无症状 病毒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重症肝炎等。
HBV的致病机制,除了HBV对肝细胞直接损害外, 主要是通过宿主的免疫应答引起肝细胞的病理改变的 临床表现。
整理课件
乙肝“两对半”及临床意义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HBcAg)、抗HBc
但应指出,HBV的感染性与HBsAg的抗原活性 并非一致。如100℃10min或pH2.4处理6h均可使 HBV失去感染性,但仍保持HBsAg的抗原活性。
整理课件
致病性和免疫性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
急性、慢性乙肝患者及HBsAg无症状携带者均 为传染源,特别是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做为传 染源危害性更大。
3.母婴传播主要是在围产期,分娩时新生儿经产道接触或吸吞入 含HBV的母血、羊水、或分泌物所致,少数可由于宫内感染(< 10%),也可通过母乳、体液或密切接触而传播。
4.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如共用牙刷、洗澡刷子、剃须刀等可引 起HBV感染。通过唾液传播的可能性也应受到重视。性交,尤其 男性同性恋亦可传播HBV。因此,在西方国家将乙肝列为性传播 疾病(STD)之一。尿液、鼻液、整理汗课件液和粪-口传播的可能性很小。
也必须严格消毒,要防止病人与医务人员间的相 互传播;
对高危人群要进行特异性预防。 整理课件
主动免疫
防治原则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乙型肝炎疫苗是纯化的HBsAg,不含HBV DNA,具有良好 免疫原性,而无感染性。
被动免疫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是由含有高效价抗HBs人血清提纯 而成,可用于紧急预防。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九章肝炎病毒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九章肝炎病毒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九章肝炎病毒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核酸类型为单股负链RNA的病毒:A.HAVB.HBVC.HCVD.HDVE.HEV2.属于噬肝DNA病毒科的病毒是:A.HAVB.HBVC.HCVD.HDVE.HEV3.下述病毒中,属于缺陷病毒的是:A.HAVB.HBVC.HCVD.HDVE.HEV4.属于小RNA病毒科的病毒是:A.HAVB.HBVC.HCVD.HDVE.HEV5.目前唯一用细胞培养获得减毒株的肝炎病毒是:A.HAVB.HBVC.HCVD.HDVE.HEV6.可导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为:A. HAV.HBV和HCVB. HBV.HCV和HDVC. HCV.HDV和HEVD. HDV.HEV和HAVE.HEV.HAV和HBV7.关于病毒性肝炎,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甲型肝炎急性期血中难以检测到特异性IgM抗体B.乙型肝炎急性期血中可检出抗-HBsC.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和抗-HBe,表示预后较好D.病人血清抗-HBc阳性时,无传染性E.献血员HBsAg(—)即无输血传播病毒性肝炎的危险8.关于肝炎病毒与传播途径的组合,哪项是错误的?A.HAV一消化道传播B.HBV一输血和注射C.HCV一输血和注射D.HDV一输血和注射E.HEV一输血和注射9.HAV感染者粪便排毒高峰期是:A. 潜伏期早期B. 潜伏期末期C. 黄疸期D. 转氨酶高峰期E. 急性末期10.甲型肝炎病毒隐性感染后的结局是:A.免疫力下降时会重复感染B.病毒长期潜伏于机体某部位C.成为慢性肝炎D.血液中检测不到甲肝病毒E.一般不会再感染该病毒11.关于甲型肝炎叙述错误的是:A. 是单股正链RNA病毒B. 能在体外组织细胞中培养C. 接种疫苗可特异性预防D. 抵抗力弱,对脂溶剂敏感E. 隐性感染多见12.诊断甲型肝炎最实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是:A.免疫电镜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病毒颗粒B.ELISA法检测血中抗-HAV IgMC.取粪便标本作病毒分离培养D.PCR检测血液中HAV RNAE.粪便标本中特异性抗原的检测13.下列理化因素中,能杀死HAV的是:A.乙醚B.加热60℃,lhC. pH3D.氯仿E.加热100℃,5分钟14.对甲型肝炎病毒的错误叙述是:A.病原体是单股正链RNA病毒B.病毒能在组织培养中增殖并传代C.在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初,患者粪便具有传染性D.早期诊断可测定特异性IgGE.一般不转为慢性15. HA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输血B.母婴垂直C.公用注射器D.媒介昆虫E.粪-口16.Dane颗粒是:A.甲型肝炎病毒体B.乙型肝炎病毒体C.流感病毒体D. EB病毒体E.脊髓灰质炎病毒体17.下列物质中,具有感染性的是:A.管形颗粒B.小球型颗粒C.Dane颗粒D.HbeAgE.HBcAg18.下列疾病中,可形成慢性携带状态的是;A.麻疹B.带状疱疹C.流行性乙型脑炎D.乙型肝炎E.脊髓灰质炎19.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A.HBsAgB.HBcAgC.HBeAgD.pre-S1E.pre-S220.乙肝病毒的核酸类型是:A.单股RNAB. 双股RNAC.单股线状DNAD. 单股DNAE. 双股环状DNA21.具有高度传染性的HBV感染者血液中可检测到:A.HBsAg.HBcAg .HBeAgB.HBsAg.抗HBc .抗HBeC.HBsAg.抗HBs .HBeAgD.抗HBs.抗HBc .抗HBeE.HBsAg.抗HBc .HBeAg22.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错误叙述是:A.血清阳性是传染性高的指标B.其相应抗体有一定保护作用C.血清持续阳性是疾病慢性化的指标D.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E.存在于Dane颗粒的最外层23.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正确叙述是:A.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螺旋对称包绕核酸外B.因抗原性不强故血循环中不易检测到C.由HBV的DNA多聚酶构成D.其相应的IgM类抗体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E.其相应抗体阳性表示疾病开始恢复24.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错误叙述是:A.存在于Dane颗粒的内衣壳B.可表达在受感染的肝细胞表面C.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D.其相应抗体具有保护作用E.是导致受感染肝细胞受损的因素之一:25.关于HBc-IgM的正确叙述是:A.由HBV表面抗原刺激产生B.阳性为早期诊断HBV感染的依据之一C.有抗HBV再感染的作用D.在血清中可长期存在E.阳性表示疾病开始恢复26.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粪-口途径B.呼吸道C.血液D.性接触和母婴接触E.媒介昆虫叮咬27.对乙型肝炎的错误叙述是:A.HBV在肝细胞内的复制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B.感染途径主要是经血液C.人受感染后,可表现为无症状抗原携带者D.转为慢性及反复迁延的多见E.有些可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28.与HBV致病机制不符的是:A.肝细胞的损伤主要由体液免疫介导B.病毒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C.感染肝细胞表面抗原改变导致免疫攻击D.病毒发生变异而逃避机体对病毒的体液与细胞免疫E.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病理损伤29.不必接受HBIg被动免疫的人群是:A.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B.输入了HBsAg阳性血液者C.体表破损处沾染了HBsAg阳性血清者D.无症状HBsAg携带者E.接受了HBsAg阳性器官的移植者30.下列方法中,不能灭活HBV的是:A.煮沸100℃,30minB. 高压蒸汽121℃,20 minC.0.5%过氧乙酸浸泡30~60minD.70%乙醇浸泡30~60minE.5%次氯酸钠,60~120min31.下列理化因素中,能灭活HAV的是:A.乙醚B.加热60℃1hC.pH3D.氯仿E.加热100℃,5min32.HBV的基因组中不包括:A.S基因B.P基因C.C基因D.X基因E.V基因33.不属于HBV人工自动免疫制剂的是:A.HBV血源疫苗B.HBV亚单位疫苗C.HBIGD.HBV基因重组CHO疫苗E.HBV基因重组酵母疫苗34.HBV的核酸类型是:A. 单股RNAB. 双股RNAC. 双股线状DNAD. 双股环状DNAE.单股DNA35.不符合血清HBsAg(+).HbeAg(+)和抗HBc(+)的解释是:A. 急性乙型肝炎B. 慢性乙型肝炎C. 乙型肝炎恢复期D. 无症状携带者E. 血清有强传染性36.可抵抗HBV感染的最重要抗体主要是:A. 抗HBsIgAB.抗HBsIgGC. 抗HBeIgAD. 抗HBcIgGE.抗HbcIgM37.血清中抗-HBs(+),抗-HBc(-),HBsAg(-),最可能是:A.HBV正在肝内复制 B.HBV携带者 C.乙型肝炎已变成慢性D.血清具有传染性E.乙型肝炎已痊愈38.下列HBV的抗体哪项对机体无保护作用:A.抗-HBs B. 抗-HBc C. 抗-HBe D. 抗-Pre-S1 E. 抗-Pre-S239.HbsAg:A. 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B.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C.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D.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E.有感染性,无抗原性,不产生任何抗体40.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错误叙述是:A.血清阳性是传染性高的指标B.其相应抗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C.血清持续阳性是疾病慢性化的指标D.化学成可溶性蛋白E.存在于Dane颗粒的最外层41.HBV基因组含有四个开放读框(ORF),其中最长的是:A.X区B.P区C.S区的PreS基因D.C区的C基因E.C区的PreC基因42.在HBV感染中,参与肝细胞损伤的免疫反应包括:A.l型和Ⅱ型超敏反应B.II型和Ⅲ型超敏反应C.I型和Ⅳ型超敏反应D.II型、Ⅲ型和Ⅳ型超敏反应E.l型、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43.关于HB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核酸为双股线状DNAB.DNA合成酶无逆转录酶功能C.HBeAg是体内HBV复制的标志之一D.可用减毒活疫苗特异预防E.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44.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血清中检出最重要的指标是:A.HBcAgB.HBsAgC.HBeAgD.抗HBeE.抗HBs45.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后,获得免疫力的指标是:A.HBcAgB.HBsAgC.HBeAgD.抗HBeE.抗HBs46.HC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消化道B.日常生活接触C.血液和血制品D.性接触E.母婴传播47.目前控制HCV传播的主要措施是:A.接种疫苗B.注射高效价免疫血清C.对献血者进行抗-HCV筛选D.注射丙种球蛋白E.注射干扰素48.HCV的核酸是:A.+ssRNAB.dsRNAC.dsDNAD.ssDNAE.-ssRNA49.下列哪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易于慢性化并占输血后肝炎第一位?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丙型肝炎病毒D.巨细胞病毒E.黄热病病毒50.在严格选择供血员,排除HBsAg携带者情况下,仍发生输血后肝炎,可能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A.柯萨奇病毒B.ECHO病毒C.甲型肝炎病毒D.HCVE.乙型肝炎病毒51.关于丙型肝炎病毒,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目前还无法培养B.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C.多为隐性感染,一旦发病,极易发展成慢性过程D.病后可获牢固免疫力E.与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密切52.对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描述,哪是错误的?A.数HCV感染者呈隐性感染,一旦发病则已经是慢性肝炎B.肝内因长期存在HCV而导致淋巴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C.HCV的抗原可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引起肾小球肾炎D.HCV感染可导致肝细胞癌E.HCV经粪—口途径传播53.目前HCV感染的生物学诊断方法主要是:A.电镜观察血液中的HCV颗粒B.取血作病毒的细胞培养C.检测血液中的HCV抗原D.检测血清中的抗-HCV抗体E.检测肝细胞中的HCV RNA54.不符合体内抗-HCV抗体阳性的解释是:A.感染了HCV,已恢复B.血中含HCVRNA,有传染性C.急性丙型肝炎D.慢性丙型肝炎E.HCV携带者55.HCV与HBV的不同点是:A.主要经血液传播B.可慢性化.转为肝硬化和肝癌C.不能细胞培养D.表面蛋白抗原易变异,其抗体不可抵抗再感染E.抗原携带者为重要传染源56.δ因子是指:A.HCVB.EBVC.CMVD.HBVE.HDV57.HDV必须随下列哪种病毒共同感染宿主:A.HAVB.HBVC.HCVD.HEVE.HIV58.HDV的核酸为:A.单股正链RNAB.双股RNAC.双股线状DNAD.双股环状DNAE.单股负链RNA59.关于丁型肝炎病毒错误的是;A.核酸为RNAB.包膜主要为HBsAgC.是缺陷病毒D.常与HBV共同感染E.症状较轻60.HDV的复制中,已知需要HBV为其提供的主要物质是:A.复制酶B.整合酶C.逆转录酶D.外衣壳蛋白E.核蛋白61.关于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均为RNA病毒B.都需要依赖HBV完成其复制C.都主要经输血注射途径传播D.均可有慢性携带者E.均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62.20岁男性,喜食毛蚶,一周前突然发病,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肝区疼痛,尿色渐加深至浓茶状。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肝炎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肝炎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微生物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相关知识。

1.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有HAV、HBV、HCV、HDV和HEV。

2.肝炎病毒中:核酸类型为DNA的病毒有HBV;属于缺陷病毒的是HDV。

3.肝炎病毒中:由消化道传播的有HAV和HEV;由血液传播的有HBV、HCV和HDV。

4.目前已有疫苗可预防的肝炎病毒是HAV和HBV。

5.感染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的肝炎病毒是HAV;最易发生变异而转为慢性感染的肝炎病毒是HCV。

6.HAV属于小RNA病毒科,其形态为球形,直径约27nm。

7.HAV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其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潜伏期末和急性期。

8.可作为HAV急性感染诊断指标的抗体类型是抗-HBVIgM;具有中和作用的抗体类型是抗-HBVIgG。

9.HBV感染者的血清用电镜观察可看到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

其中Dane颗粒颗粒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HBV。

10.HBV的抗原主要有HbsAg、HbcAg和HbeAg。

抗-HBV感染的中和抗体是针对HbsAg 的抗体。

11.为防止发生输血后肝炎,筛选献血员时应检测HbsAg、抗-HBc、HbeAg和抗-HCVIgM。

12.HB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70%乙醇不能灭活HBV。

常用于肝炎病房医护人员手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是0.5%过氧乙酸。

13.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传染源是HBSAg携带者,其传播途径除血液外,也可经母婴传播、性接触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14.HCV为单股正链RNA,1991年将它划归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

15.HDV为缺陷病毒,其核心为单股闭合环状的负链RNA,核衣壳为HDAg,外壳有HBsAg或嗜肝病毒科其它病毒表面抗原包绕。

16.“大三阳”是指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

17.“小三阳”是指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生化、生态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微生物学检验中,掌握以下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1.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细菌,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体系,对于正确识别和鉴定微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2.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的培养是检验微生物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如液体培养、平板培养和深层培养等,并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和消毒操作的方法。

3.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包括生长曲线、生长速率、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pH等。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和进行微生物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4.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微生物的鉴定是微生物学检验的重点。

常见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掌握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和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微生物。

5.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微生物的致病机制、致病微生物的鉴定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6.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了解微生物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功能和影响,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7.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微生物计数、微生物培养、抗微生物药敏试验、细菌鉴定和病毒检测等。

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微生物。

8.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对于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参数和阈值,能够根据检验结果判断微生物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等。

总结起来,微生物学检验的重点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以及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等。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考点:肝炎病毒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考点:肝炎病毒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考点:肝炎病毒2016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考点: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

人类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丁型病毒之分。

甲型肝炎病毒呈球形,无包膜,核酸为单链RNA。

【重点复习内容】1. HAV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粪-口途径),致病机制,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微生物学检查以测定病毒抗原或抗体为主。

有减毒活疫苗和丙球蛋白可预防。

2. HBV的三种病毒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和管型颗粒)的结构。

3. HBV主要有HBsAg、Pre-S、HBcAg和 HBeAg四种抗原。

4. HBV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5. HBV的致病机制除对肝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外,还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病毒损害。

6.微生物学检查目前主要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及抗-HBc(俗称“两对半”)。

7.常见的检测结果和分析。

防治原则:注射乙肝疫苗最有效。

8. HCV是DAN单正链RNA病毒,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预防原则同HBV。

9.病毒不能独立进行复制须在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

HDV传播途径与 HBV相似。

10.急性丁型肝炎有联合感染和重叠感染两种方式。

11.戊型肝炎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

【模拟*模拟题】1.Dane颗粒是A.丁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甲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E.丙型肝炎病毒答案:B2.根据下列HBV感染状况检查结果,可作为献血员的'是抗HBc 抗HBe 抗HBs HBsAgA.+ - - +B.- - + -C.- + - +D.- - - +E.+ + - -答案:B(3~4题共用备选答案)A.消化道传播B.输血传播C.虫媒传播D.呼吸道传播E.直接接触传播3.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答案:A4.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答案:B5.输血不是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病毒性疾病为A.乙型肝炎B.丙型肝炎C.丁型肝炎D.戊型肝炎E.艾滋病答案:D【2016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考点:肝炎病毒】。

微生物检验技术考试要点(整理-中级)

微生物检验技术考试要点(整理-中级)

检验技术资格考试考点精要——微生物学检验(中级)1. 生物学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种是最小单位。

病毒分类:目、科、亚科、属、种。

属名--VRir us 结尾的单词,亚科名--VRir inae结尾的单词,科名--VRir idae结尾的单词。

目名—VRir ales。

2004年ICTV公布病毒分为:73个科、11个亚种、289个属。

2. 结核菌可利用甘油为碳源,梭状芽胞菌可以氨基酸为碳源,流感嗜血杆菌要Ⅴ,Ⅹ因子才能生长。

3. 药物敏感试验:纸碟法、小杯法、凹孔法、试管法。

常用单片纸碟法、试管稀释法(以抗菌药物的最高稀释度仍能抑制细菌生长或杀菌管为终点,该管含药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两值越低则表示越敏感。

MIC与抑菌圈呈负相关,即抑菌环直径越大,MIC越小。

各药敏纸片间距不少于24mm,距平板内缘不小于15mm。

药物敏感实验判定标准:抑菌圈直径(毫米):20以上极敏、15~20高敏、10~14中敏、10以下低敏。

不同的菌株、不同的抗生素纸片需参照NCCLs的标准或者CLSI标准。

多黏菌素抑菌圈;在9毫米以上为高敏,6—9毫米为低敏,无抑菌圈为不敏。

4.常用的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EIA)、协同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技术(IF)、对流免疫电泳(CIE)、免疫印迹技术。

5.病原菌核酸的检测:核酸杂交、PCR技术、基因芯片技术。

PCR技术—是选择DNA或RNA体外扩增技术,用标本提取DNA为扩增模板,选用一对特异寡核苷酸为引物,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经不同温度变性93-94℃(作用1min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退火40-60℃(迅速冷却30-60s引物与DNA模板结合,形成局部双链)、延伸70-75℃(在TaqDNA 聚合酶作用下,以A、T、G、C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从引物5’→3’端延伸,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 链。

),扩增产物用溴乙啶染色的凝胶电泳。

其具有特异、快速、灵敏、特异性强、操作简便、能够定量。

微生物学检验肝炎病毒及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肝炎病毒及检验

微生物学检查
HIV抗体检测 初筛试验 确证试验 HIV抗原检测 核酸检测
防治原则
广泛的宣传教育 建立检测系统 加强检疫 切断传播途径 治疗:AZT、3TC
Gp120 Gp41
包膜蛋白
P14内膜蛋白
P24衣壳蛋白 RNA
逆转录酶
HIV结构示意图
病毒脱壳
病毒 进入细胞
病毒包膜与 细胞膜融合
HIV的Gp120与 细胞表面的CD4结合
致病机制
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损伤 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外损伤 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 病毒变异:逃逸免疫
免疫性
抗-HBs:一般于感染后4~5月阳转,持续6 个月或数年,是保护性抗体 抗-HBc:一般于感染后3~5周阳转,无保 护作用,IgM可作为急性一干的诊断指标, IgG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 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时出现,是病 情开始恢复的征兆
致病机制
主要侵犯带有CD4分子的细胞(如TH细胞) HIV对CD4+T细胞的损伤 CD4+T细胞减少 CD8+T细胞相对增多 CD4+/CD8+比例倒置 HIV造成单核细胞损伤 HIV造成神经细胞损伤
HIV引起的免疫应答
HIV引起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不能有效的 清除HIV HIV的免疫逃逸 HIV感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HIV整合于细胞染色体 HIV变异 HIV损害各种免疫细胞
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 病原体 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 HIV有HIV-1和HIV2两型
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球形,RNA病毒,双层衣壳, 有包膜 HIV的复制 HIV的培养:黑猩猩和恒河猴是HIV感染的 动物模型 抵抗力:不强

医学微生物学之肝炎病毒常用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之肝炎病毒常用资料

:// xasg120 /fkzl/ :// xasg120 /fkzl/lc/ :// xasg120 /fkzl/wy / :// xasg120 /fkzl/y d/ :// xasg120 /fkzl/zgjl/ :// xasg120 /fuke/ :// xasg120 /fuke/fujiany an/ :// xasg120 /fuke/gjy / :// xasg120 /fuke/ndy / :// xasg120 /fuke/pqy / :// xasg120 /fuke/y dy / :// xasg120 /fuke/zigongneimoy an/ :// xasg120 /gongjing/ :// xasg120 /gongjing/feida/ :// xasg120 /gongjing/gongjingai/ :// xasg120 /gongjing/milan/ :// xasg120 /gongjing/xirou/ :// xasg120 /gongjing/y anzheng/ :// xasg120 /jbzs/ :// xasg120 /jhsy / :// xasg120 /jhsy /gwy / :// xasg120 /jhsy /jiancha/ :// xasg120 /jhsy /shanghuanquhuan/ :// xasg120 /jhsy /wtrl/ :// xasg120 /jhsy /wutongy inchan/ :// xasg120 /jhsy /y aoliu/ :// xasg120 /jry uy ue/ :// xasg120 /weichuangfuke/ :// xasg120 /y y hj/ :// xasg120 /zhengxing/cnmxf/ :// xasg120 /zhengxing/xy czx/ :// xasg120 /zhengxing/y djss/ :// xasg120 /zhengxing/y dzx/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点总结微生物检验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以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微生物检验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真菌检测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微生物检验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微生物培养、菌种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方面。

一、微生物培养1. 细菌培养条件:细菌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

一般来说,大多数细菌在37摄氏度下生长最适宜,pH值维持在7左右,而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

2. 培养基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葡萄球菌培养基等。

3. 培养方法: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包括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混悬液培养法。

其中,平板法是将含有琼脂的培养基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使其凝固后可以在上面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4. 培养时间:一般来说,细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观察其生长情况。

常见的培养时间包括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等。

二、菌种鉴定1. 形态学鉴定: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状、大小、颜色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下观察和染色法。

2.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细菌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鉴定其种类,包括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氧气需求、氧化酶活性等。

3. 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PCR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菌的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种属和亲缘关系。

三、抗生素敏感性测试1.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放置在琼脂培养基表面,观察其抑菌圈的形成情况,以确定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

2. 微量稀释法:将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溶液与不同浓度的细菌混合,通过改变抗生素浓度来确定最小抑菌浓度,从而确定其抗生素敏感性。

3. 自动化敏感性测试: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方法对大量细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度。

以上是微生物检验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通过对微生物培养、菌种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方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医学微生物 第29章__肝炎病毒

医学微生物 第29章__肝炎病毒
嗜肝DNA病毒科 正嗜肝DNA病毒科 人HBV、土拨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 炎病毒 禽嗜肝DNA病毒属 鸭乙型肝炎病毒、苍鹭肝炎病毒
抵抗力

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 不能被70%乙醇灭活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
病人——潜伏期,急性期,慢性活动期 无症状携带者——更危险 传播途径 1.经血或血制品传播 2.母婴传播(垂直感染,经产道,哺乳) 3. 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性传播)
一般不游离于血循环中 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抗HBc没有免疫保护作用 抗HBc-IgM是病毒复制的指标 具有T细胞表位,可刺激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
动物模型——黑猩猩 细胞培养 —— 不成功。常采用细胞培 养系统作为病毒DNA转染系统。 其他嗜肝DNA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
血液 / 性 / 母 同HBV 婴 + ++ 同型免疫力 可再感染 持久
减毒活疫苗 基因工程疫 无 苗
联合感染、 孕妇死亡率 重叠感染 高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HAV)
是甲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小 RNA 病毒科的
嗜肝病毒属。 每年约有140万人患有甲肝。
一、生物学性状
㈠形态结构:球形 包膜:无

防治原则

缺乏有效疫苗


缺乏特效药物
最常用的药物 IFN-α

主要预防措施
筛选供血员、控制血制品、禁止静脉吸毒、 避免不正当性行为、防止医源性传播。
丁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D virus, HDV)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HDV为缺陷RNA病毒
球形,直径35~37nm,有包膜
病毒颗粒内部由 HDV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

一、名词解释:1、溶原性细菌:获得温和噬菌体核酸的细菌。

2、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宿主基因组)中的核酸称为前噬菌体。

3、侵袭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宿主的防御系统,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4、正常菌群MIC(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试验中,抗菌药物抑制培养基中某种细菌生长最低药物浓度,是药物抗菌活性指标,提示药物的抑菌能力(µg/ml)5、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种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7、菌丝:真菌在适宜的环境中,由孢子出芽形成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

8、二相性真菌:有些真菌在不同寄生环境和培养条件下可出现两种形态,称二相性真菌9、病毒体: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二、填空、判断、选择、问答部分(一)革兰氏染色的三个原理,操作步骤与临床意义【选择题】1、原理:(1)渗透学说: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紧密,肽聚糖层厚,含脂质少,脱色时乙醇不易渗入,反而使细胞壁脱水,通透性下降,胞内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渗出。

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薄,含脂质多,易被乙醇溶解,是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溶解溢出而被脱色。

【主要学说——细胞壁结构学说:G+菌和G-菌的细胞壁成分差异大,对脱色剂的反应不同】(2)化学学说:革兰阳性菌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碘牢固结合,而不易被乙醇脱色。

革兰阴性菌内所含核糖核酸镁盐少,故易被脱色。

(3)等电点学说: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pH2~3)比格兰阴性菌(pH4~5)低,在相同pH的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比格兰阴性菌所带的负电荷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较牢固,而不易脱色。

2、操作步骤:①细菌涂片、干燥,经火焰固定(菌膜>1cmX1cm)②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甩干③加碘液媒染1min,水洗甩干④加95%乙醇脱色30s,水洗甩干⑤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30s,水洗吸干后镜检3、临床意义:①鉴别细菌②选择治疗用药③与细菌致病性有关(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细菌的变异机理【选择题】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同时也是药物作用的部分)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脂多糖1、细菌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医学微生物学]肝炎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肝炎病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痊愈
痊愈
静止性肝硬化
急性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死亡
慢性携带者
肝硬化
肝硬化、坏死
死亡
“三部曲”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4.致病机制 (1)免疫低下:HBsAg无症状携带者 (2)病毒变异:逃逸免疫 (3)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CTL ①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急性肝炎 ②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慢性肝炎 ③细胞免疫反应过强:暴发性肝炎 ④免疫耐受:HBsAg无症状携带者 (4)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外及肝脏损伤 (5)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肝特异性脂蛋白(LSP)抗原








+ 急慢性乙肝(大三阳)

趋于恢复(小三阳)
- - - -
疫苗
- - - -
+ + - +
+ + -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
2、PreS1、PreS2
• 抗原性强 • 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 特异性抗体有免疫保护作用 • 抗PreS1持续时间长 • 抗PreS2持续时间短(2~3个月)
传染源:病人、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 1.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血液及血制品、注射、外科、牙科手术 、针刺、共用剃刀或牙刷、皮肤黏膜微小损伤 2.母—婴传播:胎儿期、围生期、哺乳传播 3.性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
• 临床表现:
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 重症肝炎
肝外表现:发热、关节炎、肾小球肾炎 、皮疹、血管炎等
HBeAg 阳性提示病毒在体内复制,具有传 染性 HBeAb 机体获得免疫力 病毒复制减弱 传染性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1.肝炎病毒:①以侵害肝脏为主的一组病原体;②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和发病率非常高;
③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④五种: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2.五类肝炎病毒比较
(一)HA V
1.临床意义:①粪-口途径传播;②污染食物、水源、海产品及食具等;③只有急性期,
终身免疫;④1988年上海HA V流行;
2.基因组:①单股正链RNA;②5′NCR-ORF-3′NCR组成;③ORF分为P1、P2和P3
三个功能区
3.生物学特性:①敏感动物:灵长类;②敏感细胞:HEK,Vero;③理化特性与抵抗力:
较强的抵抗力;尤其耐酸、耐热,耐有机溶剂;
4. 实验诊断
(1)标本采集:①血清学检查:血清或血浆,IgM;②HA V抗原检测:粪便;③病毒颗粒观察:肝活检组织;
(2)形态学检查:粪便:①直接电镜技术;②免疫电镜技术;③固相免疫电镜技术;(3)实验诊断
A 抗体检测:
IgM:用于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常用IgM抗体捕捉ELISA检测法
IgG:双份血清IgG抗体上升>4倍为阳性,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效果评价,常用间接ELISA检测法
B .抗原检测:常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难以常规开展
(4)核酸检测:核酸分子杂交、逆转录PCR(RT-PCR);
5. 报告及解释:在判断急性、新近或者既往感染
病毒抗原或核酸、IgM型抗体、IgG型抗体
(二)HBV
1. 传播途径
(1)血源性传播: 输血、注射、外科和牙科手术、针刺等
(2)母婴垂直传播:宫内传播、分娩时微小皮损处传播、产后母婴密切接触
(3)接触传播:日常接触或性接触
2. 流行病学:全球性流行但地区差异很大;我国为高发区,HBsAg+率9.75%,呈家族聚集性;农村高于城市,南方高于北方,男性高于女性;20~29岁为发病高峰。

3.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30~180d;隐性感染→健康携带者;愈后→恢复期携带者;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型、重症;
肝癌、肝硬化:DNA整合、X基因、HBsAg;
关节炎、肾小球肾炎:HBs免疫复合物;
致病机制:免疫病理作用;
4. 生物学特性: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病毒属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感染性病毒体;
小球形颗粒,HBsAg;
管形颗粒,HBsAg;
5. 分型与变异
血清型、基因型、变异性(多样性变异,4个区均容易变异,从而逃避宿主免疫,引起漏检)6. HBV的复制方式
(1)吸附并进人肝细胞后,脱去衣壳,病毒的DNA进入肝细胞核内。

(2)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修补正链DNA裂隙区,使形成完整的环状双链DNA。

(3)双链DNA继而形成超螺旋环状DNA,在细胞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负链DNA为模板,转录形成长度分别为2.1kb和3.5kb的RNA。

前者转译出外衣壳蛋白;后者除转译出内衣壳蛋白外,还作为HBV DNA复制的模板,故亦称其为前基因组。

(4)病毒的前基因组、蛋自引物及DNA聚合酶共同进入组装好的病毒内衣壳中。

(5)在病毒DNA聚合酶的逆转录酶活性作用下,自DR区开始,以前基因组RNA为模板,逆转录出全长的HBV DNA负链。

在负链DNA合成过程中,前基因组被RNA酶降解而消失。

(6)病毒以新合成的负链DNA为模板,也自DR区开始复制互补的正链DNA。

(7)复制中的正链DNA(长短不等)与完整的负链DNA结合并包装于内衣壳中,再包上外衣壳成为病毒体,从细胞质释放至细胞外。

7. 蛋白质:共编码7个蛋白
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P蛋白、X蛋白、
8.实验诊断
(1)标本采集:免疫学检查:血清或血浆;核酸检测:血清最佳
(2)免疫学检测:
项目: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方法:ELISA (最常用,定性)、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或硒标法)、发光免疫分析(定量)、反相间接血凝试验(少用)
HBV的免疫学诊断:
(3)ELISA: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方法:间接法: 测定抗-HBs、夹心法:测定HBsAg和HBeAg、竞争法:测定抗-HBc 和抗-HBe
(4)报告及解释:
(5)核酸检测:
核酸杂交:斑点杂交、Southern Blotting(3.2kb为游离型,> 3.2kb为整合型,<3.2kb 弥散状为复制型)、原位杂交
PCR:引物、Taq DNA聚合酶、dNTP
(三)HDV
1. 临床意义
(1)沙粒病毒科、δ病毒属
(2)与HBV密切相关,属于缺陷病毒,其组装依赖HBsAg
(3)传染途径:输血、静脉吸毒、密切接触等
(4)临床特征:同步感染引起急性肝炎,重叠感染引起慢性重症肝炎
2. 生物学特性:属于缺陷病毒,其组装依赖HBsAg;
基因组:1.7kb单股负链RNA病毒,9个ORF,其中ORF5编码HDAg 3. 实验诊断
(1)HDV抗原:血清或肝活检组织用去垢剂处理去除HBsAg后,用荧光免疫或ELISA检测;
(2)血清学检测:
抗HDV-IgM,新近感染,捕捉法ELISA
抗HDV总抗体,采用竞争法检测
(3)核酸检测:血清最佳(抗凝剂?),RNA是病毒存在的直接证据,采用RT-PCR,核酸杂交法
(4)报告及解释:
HDAg:主要见于急性丁型肝炎早期、在慢性HDV中,可呈波动性反复阳性
HDV抗体
HDV RNA:HDV存在及复制的指标
(四)HCV
1. 临床意义
(1)黄病毒科,肝病毒属
(2)引起慢性肝炎,占输血后肝炎的80%~90%,与肝癌和肝硬化关系密切,
(3)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家庭内接触传播等,但约半数途径不明
(4)20多个基因型,Ⅰ~Ⅵ型常见:欧美各国流行者多为Ⅰ型、亚洲和我国流行者主要为Ⅱ型
①②③④⑤⑥
2.生物学特性:①球形,由包膜、衣壳和核心组成;②单股正链RNA,9.4kb;③一个ORF,
9个基因区;
3. 实验诊断
(1)标本采集:免疫学检查:血清或血浆;核酸检测:血清最佳,抗凝剂?
(2)免疫学检测:
筛选试验:ELISA法,以C22、C33和NS5区蛋白作为包被抗原
确认试验:RIBA (重组免疫印迹法),2条带以上为阳性,主要用于ELISA初筛检测可疑者(3)核酸检测:
RT-PCR 检测HCV-RNA,是HCV感染的直接证据
bDNA(branch DNA)技术:人工合成的带侧链的DNA作为探针检测靶mRNA ,侧链用激发物进行标记,用化学发光进行信号放大。

(4)报告及解释:抗-HCV是非保护性抗体、抗-HCV阳性仅表明HCV感染、
HCV RNA是HCV早期诊断最有效指标
(五)戊型肝炎病毒
1. 临床意义:①粪-口途径传播,呈暴发流行;②污染食物、水源、海产品及食具等;
③潜伏期2~9w,急性重症肝炎,终身免疫;④1986~1988年新疆南部HEV流行;
2.生物学特性
(1)肝炎病毒科、肝炎病毒属
(2)20面体球形颗粒,直径30nm,无包膜;基因组:单股正链RNA,7.5kb,3个ORF 3.实验诊断
(1)标本采集:免疫学检查:血清或血浆;核酸检测:血清最佳,抗凝剂?
(2)免疫学检测:抗体检测
IgM型:诊断的重要指标,常用IgM抗体捕捉ELISA检测法
IgG型:双份血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效果评价
(3)核酸检测:最佳方法
RT-PCR检测:血清、胆汁、粪便
难以临床常规开展
(4)报告及解释:判断急性、新近或者既往感染
病毒抗原或核酸、IgM型抗体、IgG型抗体
(六)其他肝炎病毒
1. 庚型肝炎病毒(HGV):Flaviviridae(黄病毒科)肝病毒属(Hepacivirus),经血液传播,检测方法为ELISA-Ab,RT-PCR
2. 输血传播病毒:TT病毒科Anellovirus属,30~50nm球形,无包膜,-DNA环状,经血液传播,检测方法为PCR -D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