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复习纲要

合集下载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度看,呈胶体或悬浮状态的有机质点同粘土质点有很大的一致性,可 同步降落;粘土比表面积大,吸附有机质的能力较强;形成泥质沉积 的环境往往具有有利的保存条件。 6.试述沉积有机质成烃演化机理
晚期成烃理论是指有机质随着沉积物埋藏成岩演化在成岩作用 晚期生成油气的理论,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一般与沉积物的成岩作 用一一对应。通常将有机质成烃演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未成熟 阶段,成熟阶段和过成熟阶段
4) 除卟啉外,近来还在石油中找到了许多与异戊间二烯类、萜 类(即环状异戊间二烯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甾醇类有关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化 学结构仅为生物物质所特有。
5) 石油的元素组成包括痕量元素组成,都与有机物质或有机矿 产相近似,而与任何无机物质相差甚远。另外,石油的碳同位素组成 也同生物物质(尤其是脂类) 的碳同位素组成相近,而与无机的碳酸 盐岩碳同位素相差甚远。
Ⅱ型干酪根:是烃源岩中常见的干酪根,又称腐泥型,有机质主
要来源于水盆地中的浮游生物和细菌,有较高的 H∕C 原子比,约为 1.3—1.5,较低的 O∕C 原子比,约为 0.1—0.2,其生烃潜力较高,热 失重为 50%—80%,生烃潜力为 0.3—0.5。
Ⅲ型干酪根:由陆生植物组成的干酪根,又称腐殖型,富含多芳 香核和含氧基团,原始 H∕C 原子比低,通常小于 0.1,而 O∕C 原 子比高,可达 0.2—0.3,这类干酪根以成气为主,其热失重为 30%— 50%,生烃潜力 0.1—0.2。
2) 石油在地壳中的出现,与地史上生物的发育和兴衰密切相关。 工业石油大体是显生宙地层中才开始出现,并且随着生物的繁衍而有 日益增多之趋势。与此同时,石油的储量时代分布与地层中有机质以 及煤和油页岩等有机矿产的时代分布都有一定的一致性。

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学基础复习纲要(附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地质学基础复习纲要(附答案)

复习纲要绪论概念: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2、“将今论古”思维方法:根据“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的基本思想,历史比较法的实质是以观察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特征为基础,去推断地质历史中发生的地质作用过程。

第一章、地球概述1节、地球表面特征概念:1、大陆架:围绕陆地的水浅的海底平台2、洋脊:分布于海底的巨大的山脉,它延伸于四大洋,长达数万公里3、岛弧: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火山列岛。

分类:1、大西洋大陆边缘进一步划分2、海底地形的划分常识:1、地球的形态:一个梨形球状体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004km2节、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概念:1、重力异常:校正后的重力实.值与计算值不一致的现象2、地温梯度: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所升高的温度分类:1、地表以下依温度的分布状况和热源的分层外热层——其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常温层——其地温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温度内热层——常温层以下的温度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常识:1、地壳平均密度;地表约2.7—2.8g/cm3;地球约5.52g/cm32、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3、地壳浅处平均地温梯度海底为4—8度,大陆为0.9—5度,平均约3度3节、地球的结构概念:1、软流层:深度约60—250公里区间,其物质的塑性明显增大,局部地段呈现出液态2、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地球的表层,它由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层和其上的地壳组成分类:1、地球内圈的划分;地壳、地幔、地核2、地壳的类型。

大洋型地壳,大陆型地壳常识:1、地震波的主要类型;P波(纵波)传播快,可在固体或液体中传播S波(横波)传播慢,且只能在固体中传播2、大陆、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

大陆地壳厚约33公里;大洋地壳厚约7公里厚4节、地壳的物质组成概念:1、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常识: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五种元素。

O、Si、Al、Fe、Ca第二章、地质作用1节、概述概念:1、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力引起的地球或地壳内部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常识:1、地质年代表:2、地质作用的分类。

石油地质学复习纲要

石油地质学复习纲要

1.碳同位素类型曲线:把石油不同组分δ13C值变化连成曲线。

鉴别油气生成环境和成熟度2生物标记化合物:在每个原油与烃源岩提取物中都出现,运移作用又不会改变其相对含量,甚至在寒武纪或更早时期都存在,是研究原油与烃源岩之间的关系,追踪石油运移途径的良好比对标志。

2.流体饱和度:储集岩孔隙中,油气水的含量分别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3.油气藏度量为:含油边界和含油面积;油气柱高度;气顶和油环;边水和底水;充满系数;油气水界面4.沥青:石油在表生作用带,轻质组分散失,重质组分被氧化而形成的。

5.未熟油(低熟油):指所有非干酪根根据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6.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丰度指标,以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碳的质量百分数表示。

7.生烃潜量:岩石中残留烃与热解烃之和。

8.镜质体反射率:镜质体反射光的能力,是目前研究干酪根热演化和成熟度的最佳参数之一。

9.OEP(奇偶优势比):取主峰碳前后5个相邻的正烷烃的质量百分数计算求得10.CPI(碳优势指数):以C29H60为中心将C24H50到C34H70正烷烃的百分比代入计算求得11.TAI(热变系数):孢粉颜色。

在透射光下,孢子、花粉和其他超碳化石结构12.Tmax(热解峰温):在岩石热解过程中,P2峰的出现所对应的温度称为烃源岩的最高热解峰温。

13.干燥系数:甲烷与重烃的比值。

14.润湿性:流体附着固体的性质,是一种吸附作用。

15.二次运移:包括油气在储集层中的运移,也包括油气聚集成藏后由于地质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油气再运移过程16.地层压力:地下底层岩石孔隙中流体的压力。

可分为正常压力和异常压力。

正常压力: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等于或接近于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正常地层压力。

17.次生油气藏:由于原来油气藏的破坏油气发生再运移和再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原生油气藏:油气由分散状态经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后第一次在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藏油气田:由同一地表面积内地下若干个油气藏所组成。

石油地质期末复习

石油地质期末复习

1、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问题,即:①石油成因问题、②石油成藏问题、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2、石油的烃类组成:按其本身结构可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通式C n H n+2,属饱和烃,C4以下呈现气态,C5-C16的直链烷呈液态;C17以上呈固态。

芳香烃:基本类型有苯、萘、蒽、菲。

3、天然气按照存在的相态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固态气水合物。

按照天然气的分布特征可分为聚集型天然气和分散型天然气。

按照其与石油产出关系可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

(1)聚集型天然气:可分为气藏气和气顶气①气藏气:是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

②气顶气:是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2)分散型天然气:主要与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和固态气体水合五赋存。

①油溶气:任一油藏的石油总是溶解有数量不等的天然气,溶解于石油的天然气称为油溶气。

②水溶气:溶解于水中的天然气,包括低压水容器和高压水容器。

③煤层气:指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④固态气水合物:为由水和天然气结合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

(3)伴生气和非伴生气①伴生气:凡是在油藏范围内与油藏分布有着密切关系的气顶气,油溶气以及气藏气,都称为伴生气。

②非伴生气:那些与油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而气藏又十分重要的气藏气,称为非伴生气。

4、油田水的4种来源:沉积水、渗入水、转化水和深成水。

5、孔隙度:分为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6、测定岩石孔隙结构的方法:压汞法、孔隙铸体法、图像分析法、半渗透隔板法、离心机法,蒸气压力法。

7、碎屑岩的储集空间分为,孔、缝、洞;碎屑岩的储集层的孔隙空间类型划分为三大类:原生孔隙、次生孔洞和裂缝。

原生孔隙的发育主要受沉积因素的控制,次生孔洞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而裂缝主要受后期构造运动的控制。

8、溶解孔隙的可溶物质可呈现三种结构形式:沉积的物质、自生胶结物和自生交代物。

石油地质基础课程复习提纲

石油地质基础课程复习提纲

石油地质根底课程复习提纲绪论1.了解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概念。

2.石油地质根底研究内容。

3..我国石油工业开展概况、管理体制。

第一章地球1.了解我国陆地地形特征〔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特征及分布。

2.了解海洋地形划分及特征。

3.了解地球物理性质及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4.掌握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划分和特征。

第二章矿物1.了解矿物概念和矿物一般特征。

2.掌握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硬度和密度、解理和断口〕和简易化学特征3.掌握常见矿物肉眼鉴定方法,并能鉴定:石英、正长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角闪石、辉石、斜长石、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高岭石、石膏、铝土矿等矿物。

第三章岩浆岩和变质岩1.了解内动力地质作用类型〔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作用因素。

2.了解岩浆、岩浆活动、岩浆岩概念,岩浆岩矿物结晶系列,岩浆岩构造、构造,掌握岩浆岩分类方法,及各类岩浆岩的特征。

3.掌握常见变质岩〔石英岩、大理岩、片麻岩、片岩、板岩等〕特征。

4.肉眼鉴定常见岩浆岩和变质岩。

第四章沉积岩1.了解沉积岩概念,并及岩浆岩、变质岩形成条件和特征进展比照。

2.了解风化作用类型、方式、产物、阶段性、分带性;3.研究古风化壳意义。

4.了解碎屑物质搬运方式,掌握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5.溶解物质搬运及沉积作用影响因素,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规律。

6.成岩后生作用阶段划分,作用特点及新生矿物,主要成岩后生作用变化7.沉积岩构造:了解沉积岩构造类型;掌握层理概念、根本术语;熟悉反映沉积相的典型层理特征。

8.陆源碎屑沉积岩:陆源碎屑沉积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的区别;掌握陆源碎屑沉积岩的组成、碎屑构造、胶结类型及及油气的关系;熟悉碎屑岩粒度命名方法;掌握砾岩、砂岩、粉砂岩的概念、组成、成因类型;掌握砂岩四组分分类和命名方法;掌握砾岩、砂岩、粉砂岩的鉴定方法。

9.粘土岩:了解粘土岩概念、物质组成和特征;掌握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主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特征、水化性能;掌握主要粘土岩类型、特征及及油气的关系;掌握各种泥岩、页岩的鉴定方法。

油气田地质学复习提纲

油气田地质学复习提纲

1、预探井、详探井、井斜角、井斜方位角、岩心收获率的概念预探井: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为目的而钻的井。

评价井(详探井):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构造或断块上为落实地质储量,了解油气层的分布和厚度变化以及明确油气藏类型所钻的井。

井斜角:井眼轴线的切线与铅垂线的夹角。

井斜方位角: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岩心收获率:指实取岩心的长度与取心进尺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2、岩屑录井、泥浆录井、现代录井的概念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就称为岩屑录井。

由于钻井液在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地层时,其性能将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所以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层的录井方法称为泥浆录井。

现代录井:是指在石油钻井勘探作业中,利用循环钻井液,并把它作为信息的载体,使用各种检测仪表或其它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井下地质、油气、压力、物性等随深度变化参数的一种综合录井作业。

国外一般称之为泥浆录井(Mudlogging),也叫综合录井。

3、计算迟到时间和捞样时间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随泥浆返出到井口的时间。

捞样时间=钻达时间+迟到时间1、理论计算法;2、实物测定法;选用与岩屑大小,比重相近的物质(易辨),在接单根时投入钻杆内,记下开泵时间,然后在泥浆出口振动筛处密切观察,记下开始返出的时间。

3、特殊岩性法:与邻井对比,利用大段单一岩性中的特殊岩性(如大段砂岩中的泥岩、大段泥岩中的砂岩,大段泥岩中的灰岩等)在钻时上表现出的变化(特高值或特低值),记录钻遇时间(钻时变化点)和上返至井口的时间(振动筛处开始出现特殊岩性),二者差值即为该岩屑所在深度的迟到时间。

4、补心高与补心海拔的关系补心海拔=补心高+地面海拔5、岩心描述的内容、通过岩心可获得哪些地质信息、钻井地质设计的内容岩心描述的内容:①岩性:颜色、名称、矿物成分、结构、胶结物、其它含有物等。

西北大学地质系复试石油地质学刚要

西北大学地质系复试石油地质学刚要

西北大学地质系复试《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纲要第一章 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一、 名词解释石油:“混合物” 成分:以烃类为主 + 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相态:以液态为主 ,可溶解大量天然气与固态物质石油的灰分:石油中还有几十种微量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其中V 和Ni 的含量最高),仅占石油重量的万分之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组分组成:利用不同成分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的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通过在一定程序下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从而将石油分成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等4种成分。

石油的比重:在1atm (101325Pa )压力下,单位体积的20℃石油与4℃纯水的重量比,通常以d420表示。

一般介于0.75 ~ 0.98,大于0.9的称为重油。

.5131.515.5141API -=℃时的相对密度度 130.515140-=℃时的相对密度波美度 石油的荧光性:指石油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产生荧光的特性。

石油中只有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具有荧光性。

天然气:从广义上讲,天然生成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都可称为天然气。

在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中研究更多的是沉积圈中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也包含少量的非烃气体,如CO 2、H 2S 等,即狭义的天然气。

气顶气:指与油气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气藏气: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的天然气聚集,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气藏气,是研究的重点。

凝析气(凝析油):固态气水合物:煤型气:煤成气:煤层气:油田水:油田水矿化度:二、问答题1.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1)基本元素:石油没有确定的元素组成,但主要由5种元素组成,即C、H、O、S、N。

石油中的平均元素组成(%)为:C—84.5,H—13.0,O—0.5,S—1.5,N—0.5。

C、H两元素在石油中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构成了石油的主体。

而O、S、N常存在于含杂原子的化合物中,主要是重馏分。

石油地质学复习要点

石油地质学复习要点

基本要素1.流体(油,气,水)①石油概念: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元素组成:C,H,S(有害,评价石油质量),N,O,其他微量元素。

石油组成:馏分组成:原油在一定沸点区间蒸馏产生的各烃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分为重、中、轻馏分。

组分组成:石油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吸附情况,分为油质、胶质、沥青质。

化合物组成: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非烃:含硫、氮(生物标志化合物),氧(找油标志)}。

卟啉化合物(含氮)研究石油成因;咔唑化合物(含氮)研究油气运移,追踪路径;环烷酸(含氧)找油标志。

石油分类:重值降解原油,芳香型原油,石蜡型和石蜡-环烷原油,高腊原油。

物理性质:颜色(胶质、沥青质有关)、密度(API度、波美度)和相对密度(取决于胶质。

沥青质、及溶解气数量)、粘度(受温度压力和石油化学组成,影响石油在地下的流动和井中、管道中的流动速度)、荧光性(鉴定含油)、旋光性(石油有机成因)、溶解性、其它。

海相陆相区别:烃含量,高低腊,高低硫,V/Ni比,δ。

②天然气概念:可燃烃类气体。

产状:相态:聚集性天然气(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分散性天然气(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固态水合气)油藏分布:伴生气,非伴生气化学组成:烃类组成:干气(>95%),湿气非烃类组成:N2、CO2、H2S、H2、CO、Hg蒸气及惰性气体物理性质:相对密度、粘度、蒸汽压力、溶解性、扩散性。

③油田水概念:油田区域下的地下水。

(来源:沉积水,渗入水,转化水,深成水)形成:沉积水,有机成因水化学组成:无机,有机(烃类,酚类,有机酸【环烷酸,水化学找油标志】) 油田水划分:苏林分类(以Na 、Mg 、Cl 和SO 4离子的含量)稳定碳、氢同位素:利用石油的碳同位素曲线解决成油环境、油源对比、及化石演化的问题,石油的碳同位素曲线有助于天然气成因类型的确定。

油气显示:油气显示评价:评价油气显示与油气藏关系。

油气显示评价主要依据油气显示成因类型。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矿产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科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下的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的地质原理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石油地下天然形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2,天然气广义,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狭义,天然气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在岩石圈中蕴藏的可燃气体3,油田水指在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二、简答题1,石油可以分为哪几种族组合?石油的族分包括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2,石油中包含有哪几种主要的元素与次要的元素?主要元素:碳83%〜88%,氢10%〜14%,次要元素:硫,氮,氧,3,石油中包含哪几种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和物,含氮化合物,含氧化合物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烃类气体:甲烷,重烃气(湿气重烃气>5%,干气重烃气<5%)非烃气: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地层水分为四种类型: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不同类型的水反映不同的地层封闭性:氯化钙>碳酸氢钠>氯化镁>硫酸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包括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也包括煤中的2,生油门限随着埋藏深度的加大和温度的升高,干酪根开始大量生烃的温度称为干酪根的成熟度或生油门限3,氯仿沥青“A ”4,油型气由腐泥型母质即I型或II1型干酪根形成的天然气5煤型气由腐殖型母质形成的天然气6生油窗在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转化为大量的石油和湿气,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在国外称为“生油窗”7,未熟—一低熟油:①密度总体偏高,但也有轻质油②富含高分子量饱和烃③正烷烃具有奇数碳优势二、问答1、历史上有哪些主要的油气生成学说?无机成因学说:碳化物说(门捷列夫),宇宙说,岩浆说,高温生成说,蛇纹石化生油说有机成因论:早期成因论原始物质成岩作用早期石油和天然气晚期成因论(干酪根热降解成因论)原始有机质成岩作用早期干酪根成岩作用中晚期石油和天然气未熟一低熟油早期成因的石油煤成油(集中有机质生油)2、生物体有哪几类主要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类脂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丹宁3、干酪根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的结构有什么区别?美国绿河页的干酪根结构特征:1)三维网状系统;2)含有多个核;3)核被桥,键和官能团连接;4)含脂肪族链状结构黄县褐煤干酪根结构:芳香结构多,脂肪族链少4、干酪根中主要包括哪几种主要的显微组分?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5、干酪根有哪几种基本类型?1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H/C约1.25~1.75。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讲解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讲解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Chapter1 Liquid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第一节石油一、石油的概念及组成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氢、硫、氮、氧。

尤其是碳、氢,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97.5%。

除上述五种元素外,在石油中还发现其他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二)石油的馏分、组分与化合物组成1.石油的馏分组成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2.石油的组分组成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3.石油的化合物组成在近代实验室中,用液相色谱可将石油划分为饱和烃、芳烃、非烃及沥青质。

4.三者的关系石油的组分、化合物和馏分的大致对应关系如下:组分(溶剂分离)化合物(热色谱鉴定)馏分(热分离)油质饱和烃汽油苯胶质芳香烃煤油酒精苯胶质非烃柴油沥青沥青质重油沥青二、石油的化合物及特征(本节重点)(一)烃类化合物1.正构烷烃其含量主要取决于:①生成石油的原始有机质的类型;②原油的成熟度: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正烷烃分布曲线的应用:判断成油原始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油源对比。

2.异构烷烃以异戊间二烯烷烃最重要,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植烷和姥鲛烷。

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叶绿素的侧链——植醇或色素,为生物标志化合物。

常用于油源对比和沉积环境研究。

3.环烷烃石油中的环烷烃多为五员环或六员环。

随着成熟度的增高,由多环向单、双环转化,一般,单、双环占环烷烃的50—55%;三环占环烷烃的20%;四、五环占环烷烃的25%。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要点

1. 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有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 油田水:从广义上讲,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3. 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既包括以分散状存在于沉积岩中的有机质,也包括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种的不溶有机质。

4.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生成并排除了或正在生成和排除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5. 次生孔隙: 在岩石形成以后,由溶解、交代、重结晶、白云石化以及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形成的孔、洞、缝。

常见的次生孔隙如碎屑岩中的溶蚀孔、收缩孔和晶间孔,碳酸盐岩中的溶孔、晶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溶模孔、溶洞以及构造运动产生的各类裂缝。

6. 储集岩指有孔隙和渗透性具备流体储存和流通空间条件的岩石或岩层7. 油气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8. 油气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以后的一切运移称为二次运移。

9. 地层圈闭和油气藏:指由于不整合作用导致的储集层纵向沉积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其中的油气聚集就是地层油气藏。

10.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基本聚集,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地基本单位。

11.排替压力:岩石中非润湿相流体被润湿相流体排替所需要的最低压力,即是岩石中最大连通孔隙的毛管压力。

饱和烃:又指烷烃,是只有碳碳单键与碳氢键的链烃,是最简单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烷烃分子里的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外,其他化合价全部为氢原子饱和。

12. 芳香烃:指含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特殊碳环——苯环的化合物。

13.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来衡量分为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14.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15.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石油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修订版

石油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修订版

石油地质学一、名词解释1、石油: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广义: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狭义:是指存在于地壳岩石孔隙中,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

3、油田水:广义是指油气田内的地层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是指油气田区域内与油层联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能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主要起封闭作用。

5、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6、绝对渗透率: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的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指岩石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7、圈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适合于油气聚合,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由三部分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8、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元。

9、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沉积有机质,既包括以分散状态存在于沉积岩中的不容有机质,也包括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中的不溶有机质。

10、含油气盆地:必须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过程,形成商业性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因此,含油气盆地是指具备商业性的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1、盐体刺穿油气藏:地下深处的盐体侵入并刺穿上覆的沉积岩层,形成盐体刺穿圈闭,若其中有油气聚集,则称成盐体刺穿油气藏。

12、断层圈闭:是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段层遮蔽所形成的圈闭,断层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是断层具有封闭作用。

13、构造圈闭:是指构造作用是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要点(胡海燕老师)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要点(胡海燕老师)

名词解释1、TTI值:时间-温度指数,用来表示时间与温度两种因素同时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

2、沉积有机质: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的那部分有机质称为沉积有机质。

3、储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4、盖层:位于储集层的上方能够封盖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5、烃浓度封闭:如果盖层具有较高的烃浓度,可以有效地减缓或阻挡储集层中烃类的扩散损失,由此造成的盖层的封闭作用成为盖层的烃浓度封闭作用。

6、干酪根:为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包括以分散状态存在于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和以集中状态存在于煤中的不溶有机质。

7、固态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8、沉积盆地:指在某一特定地史时期,长期不断下沉接受沉积物堆积,沉积物的厚度比周围地区的沉积物厚,这样的区域称为沉积盆地。

9、含油气盆地:是指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10、含油气系统:沉积盆地中的一个自然系统,它包括一个有效的烃源岩体和与此烃源岩体有关的所有油气藏以及形成这些油气藏所必须的一切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

11、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数值时,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就是门限温度。

12、门限深度:与门限温度相对应的深度称为门限深度。

13、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14、圈闭:是指地下适合油气聚集的场所。

由三部分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15、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16、天然气:广义上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

狭义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的气体,包含烃类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

石油地质学复习重点

石油地质学复习重点

1.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及成因。

1)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2)原生孔隙有粒间孔、粒内孔,是沉积作用过程形成的;(3)次生孔隙有铸模孔、粒内孔、晶间孔,是成岩作用过程形成的;裂缝,可以是构造、压实、脱水和成岩作用过程形成的。

2.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及包括哪些内容。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通常包括其孔隙性,渗透性和孔隙结构以及非均质性,其中孔隙性和渗透性是储集层的两大基本特征,也是衡量储集层储集性好坏的基本参数3.按孔隙大小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根据岩石中孔隙的大小及其相对流体的作用不同可将空些分为三种类型: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

(1)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大于0.5mm裂缝宽度大于0.25mm.在自然条件下,流体在其中自有流动,服从静水力学的一般规律(2)毛细管孔隙:管型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之间,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 流体在这种孔隙中,由于受毛细管阻力的作用。

已不能自有流动,只能在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的情况下,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3)微毛细管孔隙:管型直径小于0.0002mm,微裂缝小于0.0001mm.在这种孔隙中,由于流体与周围介质分子之间的巨大引力,要使流体移动需要非常高的压力梯度,这在油层条件下是不能做到的4.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参数有哪些。

答(1)排驱压力,孔隙中最大连通孔隙相应的毛细管力(2)孔隙半径集中范围及百分含量。

(3)饱和度中值压力(4)最小非饱和孔隙百分数5.如何评价储集岩的物性。

答6.影响砂岩储集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1)沉积作用:岩石矿物成分,碎屑颗粒排列方式,颗粒粒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2)成岩作用:压实作用,溶解作用,胶结作用(4次生孔隙形成7.如何评价储层孔隙结构。

8.影响碳酸岩储集性的因素。

答(1)碳酸盐岩的溶解性(2)地下水溶解能力(3)气候,地貌。

构造条件(4)其他成岩后生作用,白云岩化,重结晶,去白云石化作用9.盖层的封闭机制。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石油地质学复习整理》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①油气成因问题②油气成藏问题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一、名词解释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掩饰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广义: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是烃类气体。

3.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 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13C1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δ13C值有助于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二、简答题1.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可分为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四种族分2.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主要元素:碳和氢次要元素:硫、氮、氧3.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和非烃化合物?烃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烃类气体:甲烷为主,重烃为次,重烃以乙烷和丙烷最为常见非烃气体:N2,CO2,H2S,H2,CO,SO2,和汞蒸气等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划分为: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CaCl2型;油田水主要为CaCl2型NaHCO3型和Na2SO4型形成于大陆环境、Mg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海洋环境、Ca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深成环境;地层封闭性:CaCl2>NaHCO3>MgCl2>Na2SO4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名词解释1,储集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集,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都称为储集层。

2,盖层:盖层是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考试大纲9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考试大纲9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复习大纲一、简介和基本要求《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既包括了数、理、化和基础地质科学(大学数学、大学化学、物理化学、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晶体光学和光性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等),也包括了许多相关的应用科学技术,是与油气方向相关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的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

通过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教学,使学生掌握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解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特点、知识体系的内涵与外延、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

在此基础上建立油气地质及勘查专业的思维模式,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复习内容包括:(1)经典内容即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油气藏形成机理和油气分布规律;(2)扩展内容即含油气系统和盆地模拟、非常规含气系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油气勘探基本程序和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油气藏为核心内容。

要求系统掌握油气藏中的流体(气、油、水)性质、储集层、盖层、圈闭和油气藏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研究方法,烃源岩和油气成因、油气运移和聚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机理以及研究方法,油气藏形成和破坏过程的概念、条件和作用、动力学机制以及研究方法,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单元和油气在时空深上的分布规律;要求理解和掌握含油气系统和盆地模拟、非常规含气系统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基本概念、特征、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以及油气勘探基本程序与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

要求在掌握该课程的系统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形成油气地质专业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具备油气地质基本知识、油气地质资料和研究方法及基本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复习大纲绪论1.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概念、课程体系和具体内容以及课程的特点及其与其它课程的关系;2.近代油气勘探和工业发展简史;3.世界油气工业概况与资源现状;4.中国油气工业概况与资源现状。

石油地质复习参考

石油地质复习参考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绪论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石油地质学:又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油气藏。

2.如何理解整装大油田的发现依赖石油理论的大突破?答:1.海相生油理论的提出,促使发现了一大批油田,但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

2. 1941 年,潘钟祥提出陆相沉积可以生油的观点,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发现了一大批新油田。

3.现阶段,已发展到石油勘探开发的中后期,要寻找新的油气藏,更需要有新的石油理论的突破。

4.好的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实践第一章1.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馏分及组分。

答: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是 C、H 其次是 O、S、N,此外,还有其它微量元素。

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1)油质:凡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不被硅胶所吸附,浅黄色粘性油状物。

2)胶质:能溶解于中性有机溶剂,被硅胶所吸附,主要溶于苯,属暗色的油状物。

3)沥青质:用石油醚分离,得到一种不溶于石油醚的物质暗黑色-黑色沥青状无定形的固体。

4)碳质:石油中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非烃化合物。

2.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答:A.烃类化合物1.烷烃类(又称脂肪烃类),通式为 CnH2n+2一般在常温常压下 1~4 个碳原子(C1~C4)的烷烃呈气态;含五到十六个碳原子正烷烃呈液态;十七个以上碳原子的高分子烷烃呈固态。

2.环烷烃:即分子中含有碳环的饱和烃。

根据组成碳环的碳原子数分为三员环、四员环、五员环……。

3.芳香烃:指具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物殊碳环——苯环的化合物,其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属不饱和烃。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单环、多环和稠环三类。

B.非烃化合物1.含硫化合物:它在石油中的含量变化较大,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碳同位素类型曲线:把石油不同组分δ13C值变化连成曲线。

鉴别油气生成环境和成熟度2生物标记化合物:在每个原油与烃源岩提取物中都出现,运移作用又不会改变其相对含量,甚至在寒武纪或更早时期都存在,是研究原油与烃源岩之间的关系,追踪石油运移途径的良好比对标志。

2.流体饱和度:储集岩孔隙中,油气水的含量分别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3.油气藏度量为:含油边界和含油面积;油气柱高度;气顶和油环;边水和底水;充满系数;油气水界面4.沥青:石油在表生作用带,轻质组分散失,重质组分被氧化而形成的。

5.未熟油(低熟油):指所有非干酪根根据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6.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丰度指标,以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碳的质量百分数表示。

7.生烃潜量:岩石中残留烃与热解烃之和。

8.镜质体反射率:镜质体反射光的能力,是目前研究干酪根热演化和成熟度的最佳参数之一。

9.OEP(奇偶优势比):取主峰碳前后5个相邻的正烷烃的质量百分数计算求得10.CPI(碳优势指数):以C29H60为中心将C24H50到C34H70正烷烃的百分比代入计算求得11.TAI(热变系数):孢粉颜色。

在透射光下,孢子、花粉和其他超碳化石结构12.Tmax(热解峰温):在岩石热解过程中,P2峰的出现所对应的温度称为烃源岩的最高热解峰温。

13.干燥系数:甲烷与重烃的比值。

14.润湿性:流体附着固体的性质,是一种吸附作用。

15.二次运移:包括油气在储集层中的运移,也包括油气聚集成藏后由于地质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油气再运移过程16.地层压力:地下底层岩石孔隙中流体的压力。

可分为正常压力和异常压力。

正常压力: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等于或接近于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正常地层压力。

17.次生油气藏:由于原来油气藏的破坏油气发生再运移和再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原生油气藏:油气由分散状态经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后第一次在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藏油气田:由同一地表面积内地下若干个油气藏所组成。

油气聚集带:油气田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成群、成带出现而形成。

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带往往具有相同的油气来源,处于同一个含油气区内,发生了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这个油气地址单元称为油气系统。

含油气盆地: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

油气藏、油气田、油气聚集带、油气系统都发育并形成于含油气盆地中结构基底周边(超覆断层式接触)盖层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的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生天然气煤城气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CPI值:正烷烃中奇碳分子比偶碳分子的相对浓度TTI值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控制,因此依正构烷烃分布曲线不同碳分子数正构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鉴别生油岩和研究石油成熟度据时间和温度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有机质成熟度沉积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热演化程度砂岩体一定地质时期某一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以砂质为主的沉积岩体流涕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之和成烃凹陷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广阔的有利于有几只大量繁殖和保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区异常高压由于各种原因,地层中空隙流体压力偏离静水压力的现象排烃效率烃源岩排出烃的质量与生成烃的质量之比碳酸盐储集层分类孔隙溶蚀裂缝复合型储集层油源对比根据烃源岩中氯仿沥青A的组成与石油的相似性来证明石油与烃源岩之间有无亲缘关系方法正构烷烃分布曲线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稳定碳同位素意义查明含油层与生油层的关系确定生储盖组合的产能及分布特征了解油气运移方向和途径组分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份,每部分就是一个组分水动力油气藏净浮力和水动力的合力作用下,油水界面或气水界面发生倾斜使本来不具备圈闭条件的构造挠曲形成了圈闭均一化温度当温度升高时,包裹体中气液两相转化为单相流体是的温度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1.物源和沉积环境对储集层孔隙发育和物性的影响1)微观因素的控制:(1)碎屑岩的矿物成分(2)碎屑颗粒的粒度和分选程度(3)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和圆球度(4)基质含量2)碎屑岩的沉积环境对孔隙发育的控制。

2.造成储集层物性损失的成岩作用1)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2)胶结作用3.次生孔隙形成对储集物性的影响4.其他因素,如岩层层面、层理面的发育程度等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滨海浊流风成砂岩体盖层的微观封闭机理1.物性封闭机理:与盖层的厚度关系不大,是由储集层和盖层物性差异造成的盖层封闭作用。

排替压力越大,盖层的封闭能力越强,反之亦然。

2.超压封闭机理:依靠盖层中的异常流体压力来封闭储层中上浮的油气,由于超压的存在形成的对油气的封闭作用。

欠压实泥岩的超压值越高其封闭能力越强。

3.烃浓度封闭机理:如果盖层具有比较高的烃浓度,可以有效地减缓或阻挡储集层中烃类的扩散损失造成盖层的封闭作用盖层的烃浓度越高其封闭能力越强。

影响盖层封闭有效性宏观因素1.盖层的岩性。

一般,泥质岩盖层由于孔隙细小,其排替压力往往很高,是较理想的盖层岩性。

而膏岩类盖层基本不具有孔隙,其物性封闭能力比泥岩更强。

2.盖层的厚度。

盖层厚度越大对油气的保存越有利。

3.盖层的分布范围和连续性。

盖层面积只有大于油气藏分布范围才能有效封闭。

而断裂的密度越小越好,但如果断裂是封闭的或形成于油气成藏之前,对盖层的有效性影响不大。

4.韧性。

韧性越大,盖层越不易产生断裂和裂缝。

一般的,盐岩》硬石膏》页岩》燧石岩。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依据:1.分类的科学性,即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各种不同类型的油气藏的区别和联系。

2.分类的适用性,即分类应能有效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开发工作并且比较简单实用。

分类:1.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背斜圈闭与背斜油气藏、断层圈闭与断层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岩体刺穿圈闭与岩体刺穿油气藏。

2.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与地层超覆油气藏。

3.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储集岩上倾尖灭圈闭与储集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储集岩透镜体圈闭与储集岩透镜体油气藏、生物礁圈闭与生物礁油气藏。

4.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岩性—构造圈闭与岩性—构造油气藏、地层—构造圈闭与地层—构造油气藏、地层—岩性圈闭与地层—岩性油气藏、水动力圈闭与水动力油气藏。

断层在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断层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是断层具有封闭作用,即由于断层的存在使油气在纵向。

、横向。

上都被密封而不致逸散,最后聚集成油气藏。

断块断鼻油气藏背斜油气藏成因分类挤压基底隆升底辟拱升逆牵引披覆背斜圈闭和油气藏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1.原始有机质及其化学组成: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丹宁。

2.干酪根。

干酪根的类型1.I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

多来源于藻类堆积物脂肪族直链结构为主,生油气潜能很大2.II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较高,多来源于海相浮游生物高饱和度的多环碳骨架,生油气潜能中等。

3.III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低,氧含量高。

多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含多环芳香结构为主其生油能力较差,但埋藏到足够深度时,可以生成天然气。

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1.温度和时间的作用1)温度的影响呈指数关系,时间的影响呈线性关系。

温度的影响是主要的,时间是次要的。

2)温度和时间具有互补性,高温短时间和低温长时间可以达到相同的反应程度。

2.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1)细菌在油气生成过程中将有机质中的O/S/N/P等元素分离出来,使C/H富集起来。

2)细菌还可将植物选择性分解,是其中原来合成的大量烃类分离出来,直接埋藏于沉积物中。

3.催化作用和放射性作用1)催化剂与分散有机质作用破坏了油气分子的原始结构,使形成内部更稳定的烃类物质。

2)放射性作用可不断提供游离氢的来源。

有机质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深度范围从沉积界面到1500m甚至更深,温度介于10~60°C。

本阶段生成的生物化学气以甲烷为主,含量在95%以上,为干气,且有少量未熟油生成。

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这个阶段的有机质埋藏深度超过1500~2500m,地温升至60~180°C。

液态石油是这个阶段有机质演化的主要产物。

3.热裂解生湿气阶段:埋藏深度超过3500~4000m,地温达到180~250°C。

有机质进入热裂解生湿气阶段。

主要产物都是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其中乙烷以上的重烃气占有较大比例,为湿气。

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埋深超过6000~7000m,地温超过了250°C时进入深度高温生气阶段。

该阶段以高温高压为特征,出现了全部沉积有机质热演化的最终产物—干气甲烷和碳沥青或石墨。

天然气成因类型根据成气物质的来源,分为无机成因气和有机成因气。

1)无机成因气又可划分为:幔源气、宇宙气、岩浆岩气、变质岩气、放射作用气、无机盐类分解气。

2)有机成因气可划分为油型气和煤型气,它们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生物成因气、热降解气、热裂解气。

油气初次运移一.相态1.石油初次运移相态:游离油相、气溶油相、水溶相。

2.天然气初次运移相态:水溶气相、游离气相、油溶气相、分子状态运移。

3.油气初次运移相态的演变:1)含腐泥型有机质的烃源岩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演变:未成熟阶段,水溶相—成熟阶段,游离油相和油溶气相—高成熟接阶段,气相和气溶油相—过成熟阶段,游离气相2)含腐殖型有机质的~:与上者主要区别于成熟阶段,此阶段生成的少量液态石油可能主要是气溶油相运移的,不能形成游离油相和油溶气相。

二.主要动力1.压实作用形成的瞬时剩余压力2.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泥质烃源岩的欠压实作用、蒙皂石脱水作用、有机质的生烃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构造应力。

3.烃类的浓度梯度三.通道:孔隙和微裂缝四.模式:压实排烃模式、异常高压微裂缝排烃模式、扩散排烃模式五.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油气藏破坏的地质作用剥蚀和断裂作用、热蚀变作用、生物降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动力和水洗作用、渗透扩散作用产物次生油气藏油苗固体沥青油气藏形成时间圈闭发育时间烃源岩生排烃时间—成熟度演化曲线盆地模拟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期次和均一温度储集层滋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分析评价生油岩质量有机质丰度:toc 氯仿总烃。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有机质转化指标油气二次运移一.相态:石油主要呈游离相态运移。

天然气既可以呈游离相态运移,也可以呈水溶相态运移,还可以呈分子扩散状态运移。

二.运移过程中力的作用:毛细管力、浮力和重力、水动力。

三.运移中的流体势:1.在静水压力条件下,油从深处向浅处运移。

2.在动水压力条件下,油总是由油势高的点流向油势低的点。

四.通道和输导体系1.运移通道的类型:输导层、断层、不整合面。

2.输导体系与运移方式:侧向输导体系与侧向运移、垂向输导体系与垂向运移、阶梯状输导体系与阶梯式运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