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第三讲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八
提能演练
1.此时图中 a、b 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流的主要垂直运动方向分别是( ) A.上升、上升 B.下沉、下沉 C.上升、下沉 D.下沉、上升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a、b 两处位于闭合等压线内部,根据“大于大的,小 于小的”原理可知,图中 a 处为低压,b 处为高压;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可知, a 处对应的近地面为高压,b 处对应的近地面为低压,因而 a 处为下沉气流, b 处为上升气流,故 D 项正确。
以图串知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八
提能演练
答案 解析
4.在博斯腾湖的“冷湖效应”作用下,可能导致( ) A.沙漠戈壁近地面形成高压 B.风从沙漠戈壁吹向湖泊 C.沙漠戈壁与湖泊降水增多 D.冷空气沉积在湖泊上面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冷湖效应”发生时,沙漠戈壁气温高,形成低压, 风从湖面吹向沙漠戈壁;因出现逆温现象,对流运动弱,沙漠戈壁与湖泊降 水减少,冷空气沉积在湖泊上面,D 项正确。
考点探究
地理图表八
提能演练
答案
解析 读图可知,山东半岛北部海风开始时间早,内陆出现时间为 13 时,向内陆推进速度慢;山东半岛中部海风结束时间晚,但开始时间也晚, 持续时间较短;陆风转海风时间等值线基本上与海岸线平行;山东半岛东南 部等值线稀疏,说明海陆风向内陆推进速度慢。
2023年新高三地理暑假精品课热力环流与风核心考点
2023年新高三地理暑假精品课
热力环流与风核心考点
知识脑图
课程目标
1.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大气水平运动;
2.应用等压面图和等压线图判读风向。
模块一热力环流
知识精讲
一、热力环流原理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3. 三个关系
(1)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地(乙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冷却地(甲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教师讲解】要注意一些规律适用的前提。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地点。“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教师讲解】古诗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能解释巴山为何多夜雨吗?
巴山地区谷地众多,夜间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而山谷中气流则垂直上升,将水汽带上高空,受冷凝云致雨。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经典例题
例1
1.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下面小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3节大气热力环流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pt
(3)等压面凸凹关系: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2.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 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等压 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 用 示 意 1.利用等压面图,综合
图等,说明 分析热力环流的成因 1.什么是大气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热 力 环 流 及影响。(综合思维)
3.什么是山谷风?
原理,并解 2.能 够 利 用 热 力 环 流
4.什么是海陆风?
NO.2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探究点1 探究点2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 发明的。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 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 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问题 1 (综合思维)诸葛孔明发明的如此简陋的设施是怎么升空 的呢?孔明灯里蕴含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呢?
释 相 关 现 原理指导生产、生活实
象。
践。(地理实践力)
5“. 城市热岛”是怎么形成的?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热力环流
典型命题 基础角度 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2019•浙江4月选考]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 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1~2题。
2.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 D)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解析] 据图示分析可知,此地近地面大气受热上升形成低 压中心。 A选项中,夏季白天,内陆湖面增温速度慢,与周围陆地相比 其气温低,气压较高,与题意相反; B选项中,冬季晴朗的夜晚,山顶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到谷 底,使谷底的气温降低,与题意不符合; C选项中,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比城市中心气温偏低,气压 较高,不符合题意; D选项中,冬季当暖流流经海面时,增温作用使海水的温度 升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产生辐合上升的气流,符合题意。
wk.baidu.com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①等压面向下凸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如图9-20中A地。 ②等压面向上凸处,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如图9-20中B地。
下图所示为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完成1~2题。
2020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
2020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
热力环流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较难理解的考点之一,下面做了整理分享给大家:
第一:热力环流知识详解
1.基本知识
〖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成因〗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根本原因(地表冷热不均)
〖特点〗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过程〗
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
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图示〗
(1)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
(图中实线为等压面,虚线为等高面)
(2)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如图1)
(3)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如图2)。
2.实例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与热力环流原理相同的大气环流,如城市风、海陆风和山
谷风等。
(1)海陆风:
滨海地区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
陆地(海风);晚上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
向海洋(陆风)。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白天山坡的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入谷底,使谷底和
盆地内形成逆温层。若在这些地区布局有废气、粉尘排放的工业,常容易造成大气污
染事件。
(3)、城市风:由于城市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
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当大的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
3.3大气热力环流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
7.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B )
A.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B.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C.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D.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8.城市通风廊道应( D)
A.远离主要道路
B.靠近下风地带
C.限制汽车通行
D.降低建筑密度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 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下图为我国西南山 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9. 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A )。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10. 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C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贰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海风 :
白天,陆地气温高 于海洋,风由海洋吹 向陆地,即海风。
贰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陆风 :
晚上,陆地降温快 ,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即陆风。
贰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山谷风 :
山谷风是在天气晴 朗的山地区域风向昼 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 风。
贰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谷风 :
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 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 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 下沉距离以内。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3-3大气热力环流 教学课件
3.3大气热力环流
第一页,共二十三页。
第二页,共二十三页。
大 气 运 动 最 简 单 的 形 式
第三页,共二十三页。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结合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过 程,明确气温高低与气压之间的关系及空气的 运动方向。(综合思维) 2.结合示意图及相关资料,说明海陆风、山谷 风、城市热岛环流的成因及影响,并能解释跟 其类似的相关现象。(地理实践力)
第二十页,共二十三页。
当堂练习
读某区域近地面与3000米高空气压差示意图(单位:hpa),完成34小题。
3.甲、乙两地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当堂练习
读某区域近地面与3000米高空气压差示意图(单位:hpa),完成 3-4小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近地面
A: 780000帕帕
B: 7600帕
C: 780000帕帕
大气 分子
由于大气上升、下沉运动,空气密度发生了改变,近地面A、B、C和高空D、 E、F的气压也发生了变化(注意观察空气柱中大气分子数量)。
第八页,共二十三页。
于是大气进
行水平运动,
由高压向低
压扩散,从
而形成热力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3.城市的雨岛效应?
(2010· 北京 ) 图 5 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 7 月地
表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10.C )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11.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 A.建筑物面积增加
下图为北半球某
地气压状况,是由热
力作用引起的,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气压相等的小写字母是(
a、b、c
)。
(2)表示气压最高的小写字母是(
(3)表示气压最低的小写字母是( (5)如考虑摩擦力,B点吹(
西北
d e
)。
)。
为逆时针方向运动
(4)在图中“‖”上画出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风。
知识小结 气温、气压、等压面的凸凹方向、风向的关系 高 空
高
空
低
高
低
D
E
F
近地面
高
B
低
A
C
高
冷却 受热 冷却 讨论:4、比较A、B、D、E四点的气压高低。 4、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 B﹥A ﹥ E﹥ D
等压面的判断与应用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 行野外考察,下图其中竖实线为剖面线,虚线为 等压面,实线为等温面,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
热力环流和等压面判读03讲解
B
D
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 最简单形式。
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面的判读
考点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面的判读
A1
B1
A
热
根本原因
B
冷
上升 下沉
1、图解法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 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直接原因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热力环 流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 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 流的形成。
3.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 B.夜晚的气温低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
2、等压面综合应用: (1)判断气压的高低: B>A > a >b
(2).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确定下垫面的冷热
c 高压 a
等压面
低压 b d
A
受热
B
冷却
根据等压面弯曲状况比较A和B的冷热.并画出另外一 条等压线.
(3)根据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及等压面的变化优秀课件
√B.乙受冷
D.丁受热
解析 近地面气压中心一般是热力性质形成的,高空气压的变化一般是动力 原因形成的,因此乙地气压高是气温低造成的,甲是气温高形成的低压; 丙是空气聚集形成的高压,丁是空气下沉形成的低压。 总结:近地面气压热力成因,高层气压动力成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常见热力环流
(1)城市风环流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 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考向训练
考向 结合统计资料考查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及其影响 (文综)以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答复第1
题。 1.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2.(浙江文综)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 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以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7 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
第3章 第3节 热力环流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乙说: “那天我心情不错,和朋友们一起面朝大海彻夜长谈, 享受着海风拂面的舒感,很是惬意。”
听完他们的叙述,福尔摩斯说:“我已经知道谁说谎了,说谎 的就是凶手!”
(1)你认为凶手是谁?请说明你的判断依据并在下面示意图中画 出相关原理。
【答案】凶手:乙。判断依据:夜晚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风应该由陆地吹向海洋。
气压差异→高空大气的水平运动→近地面水平气压差异→近 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可归纳总结以下三点关系: (1)温压关系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3)等压面凹凸关系: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
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根据图文材料,能够归纳出大气热力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能够自主 辨识给定区域内的大气受热运动特征。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对于给定的热力环流,能够简单分析其与其他地理要素间 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活动对热力环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山区与□21 __平__原____之间,有时也出现山谷风特征。
3.海陆风: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白天风由海洋
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第3章第3节大气热力环流
3.A 4.C 5.A [第 3 题,由于绿洲比沙漠的比热容大,白 天绿洲升温慢,沙漠升温快,绿洲气温比沙漠低,绿洲空气冷却下沉, 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沙漠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近地面 的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与图中风向相同,A 项正确、B 项错误;夜晚 绿洲降温慢,沙漠降温快,绿洲气温比沙漠高,绿洲空气受热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沙漠近地面则形成高气压,近地面风从沙漠吹向 绿洲,与图中风向不符,C、D 两项错误。第 4 题,地面温度越高, 空气上升越强烈,越利于地表沙尘扬起;沙漠与绿洲气温差异越大,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 用 示 意 1.利用等压面图,综合
图等,说明 分析热力环流的成因 1.什么是大气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是怎样形成的?
热 力 环 流 及影响。(综合思维)
3.什么是山谷风?
原理,并解 2.能 够 利 用 热 力 环 流
4.什么是海陆风?
(2)空气运动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
(3)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低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高压区。
() (4)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白天风从郊区吹向城市,晚上风从
城市吹向郊区。
()
提示:(1)√ 近地面空气密度比高空大,气压值大于高空。 (2)× 空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水平运动总是从高压 区流向低压区;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不一定是从高 压区流向低压区。 (3)×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 区。 (4)× 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风都是由郊区吹向城市,只是风力大 小不同。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热力环流
【背诵要点】
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
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
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
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
【基础知识】
一、热力环流原理
(一)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
(四)示意图
【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
答案:不是。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
1、一个关键
“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
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
(1)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
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
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讲解
1、热力环流的形成:
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3、气压大小及等压线的判断
(1)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大于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2)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等压面变化:高压处向上凸,低压处向下凸。高空与近地面凸向相反。
4、热力环流实例
(1)海陆风
(2)山谷风
【补充】:谷底多夜雨
原因:谷底夜晚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产生降水。
(3)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
【补充】: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均高于周边地区
原因:城市的凝结核较多,且盛行上升气流,容易产生降水。
影响与应用:一般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2)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3)风向和风速的判读
①风向定律A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B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②风向判读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B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C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45°,高空风向偏转90°。【结论】: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③风向的表示方法
④
风速的判读A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速越小。B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时,比例尺越大,风速越大;比例尺越小,风速越小。
热力环流原理及等压面的判读
3.城市风
郊区
市区
郊区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 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主干知识:
4.其他
如:沙漠与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
典型例题:
暑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城市热岛效应。据图回答1~2 题。
1.如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示意图”,若纵 坐标代表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则横坐标不可能代表的是( B ) A.建筑物面积 C.工业化程度 B.绿地面积 D.人口数量
城市风市区郊区郊区市区郊区郊区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如
热力环流
考点导读:
1.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 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 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 的局地环流问题。
(三)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2.山谷风
3.城市风
1.海陆风
低气压 高气压
热
高气压
冷
海风
低气压
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即海风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1.海陆风
高气压 低气压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的结果。
课中导学区
课堂思学区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 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读城市热岛环流示 意图,回答4~5题。
4.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B )。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山谷风
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图c);夜 间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
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图d)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释
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
城市风
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 区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区和郊区之间
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近地面风由郊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区吹向城区,叫城市风
较山谷上方同高度空气更快,使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
(3)由于白天山坡受热所造成的温差,比夜间辐射冷却所造成的温差要大,因此谷风的风速
⑩ 大于 山风。
答
案
课中导学区
课堂思学区
(4)意义:谷风沿山坡⑪ 上行 时,常可形成山顶积云,有时甚至出现阵雨。
2.海陆风
(1)定义: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
课中导学区
课堂思学区
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1.大气运动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① 差异分布 ,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 方向上各地间的② 气压差异 ,引起大气运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如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判读
一、知识框图
二、基础考点梳理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
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表现形式:a选择性吸收、散射和b反射。
②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特别提醒】大气逆辐射并非只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并且白天辐射比晚上更强。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深度思考]
1.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CO2、CH4、O3)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题组递进]
2.(2018·北京文综,5)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
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解析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太阳紫外
线的能力下降;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下降,会使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使地面吸收减少;出现雾霾,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在夜间增加。
考点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地面间冷热不均→
空气的
上升或
下沉
→
同一水平面
上的气压
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特别提醒】学习这一内容需
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高压和低压是对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引起。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深度思考]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应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一
些局部小型环流的成因。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
键
(2)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错误!⇨热岛环流的形成: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2)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题 组 递 进] 1.下图为“太阳墙工作原理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太阳墙全新空调系统核心组件是太阳墙板,图示太阳墙所涉及的地理原理是( )。
A .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
B .气流辐合上升
C .热力环流
D .大气环流 (2)图示气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
A .气压梯度力
B .太阳辐射
C .风能
D .地转偏向力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太阳墙主要利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第(2)题,气流运动的动力来自于太阳辐射。
答案 (1)C (2)B
2.(2014·浙江五校第一次联考)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完成(1)~(2)题。
(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 .O →P →M →N →O B .P →O →M →N →P C .M →N →P →O →M D .N →M →O →P →N
(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 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