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植物的观察动物的观察天气的观察2. 探索物质认识水认识空气认识土壤3. 动手实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运动玩转天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空气和土壤等物质的基本特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物质特性的理解,如水、空气、土壤的特性。
2. 教学重点:观察和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图片、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自然故事、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列出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图表、关键词进行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征。
(2)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画出来并简单描述。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1)植物的特征:叶子、花朵、果实等。
(2)动物的运动方式:爬行、行走、跳跃等。
(3)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如雨天需带伞、晴天可外出游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拓展性作业,如开展科学小实验、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详细设计;6. 板书设计的结构布局;7.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第一单元:自然界的奥秘第1课:天空和大地第2课:水和空气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第4课: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现象,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植物知识和科学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观察方法。
2.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培养科学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放大镜、地球仪、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标本等展示自然界的美丽景象,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以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为例,讲解植物分类和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和描述。
4. 详细教学过程(1)第1课:天空和大地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和大地,了解天气、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
举例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了解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
(2)第2课:水和空气介绍水和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保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的意义。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存在。
(3)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学会分类。
(4)第4课:植物的生长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种子、发芽、生长等环节。
带领学生进行种植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天空和大地昼夜更替、四季变化2. 水和空气水的三态、空气的重要性3. 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分类、特点4. 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生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绘制植物画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植物名称:小草描述:小草是一种绿色植物,有细细的茎和叶子,生长在土地上。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天空和地面的生物2. 简单的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空气的存在和作用3. 常见物体和材料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分类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学会区分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简单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生物特征、物理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以水的形态变化为例,讲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和材料,并进行分类。
4. 小组合作六、板书设计1. 生物特征动物:生活需要食物、呼吸、运动等植物:光合作用、生长、繁殖等2. 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呼吸、风、浮力等3. 物体和材料分类金属、塑料、木头、纸张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记录下来。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分类,并说明原因。
2. 答案动植物特征描述准确,记录清晰。
物体分类正确,原因说明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实践性5. 板书设计的信息化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反馈机制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研究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研究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研究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研究活动主要包括四个: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
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幼儿园或对周围环境的下意识观察。
在幼儿园里接触和认识植物的时候,也会接触到植物根、茎、叶这些词汇。
所以,他们对植物的认识已经很丰富,只是比较粗浅和零碎,他们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等本质特征。
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种植活动中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识字量不足,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的形式;团队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控制力不强,研究惯、表达能力、倾听惯等都需要培养。
他们首次尝试长期科学观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将植物和塑料花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能尝试种植一棵动物,观察、记实动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动物具有生命体的特性,产生认识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辨认动物,并能说出一些常见动物的称号及简单描述其特性。
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研究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种植一棵植物并持续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实表、塑料花每组一盆、大蒜、绿萝枝条、绿豆、向日葵籽等。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2. 周围的物体观察和描述周围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和分类3. 天气与季节认识天气变化和四季特点学会适应不同的天气和季节4. 植物和动物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学习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培养保护身体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3. 使学生认识天气变化和四季特点,学会适应不同的天气和季节。
4. 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培养关爱自然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2. 教学重点:身体构造和功能、物体性质和分类、天气与季节变化、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展示图片、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和周围环境。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身体构造和功能、物体性质和分类、天气与季节变化、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巩固观察和描述物体、天气和植物动物特点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实践活动。
(1)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培养自我反思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
2. 板书采用图表、图片、文字等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物体,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季节对天气的影响。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课认识物体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2.新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物体,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鼓励。
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盒子,要求学生猜测里面有什么物体。
学生轮流上台触摸盒子里的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其他学生根据描述猜测物体,猜中的学生可以获得该物体。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经验,互相学习。
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体,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二课认识植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对植物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植物的图片和实物。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植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新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植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分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鼓励。
各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观察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
学生用相机或手机拍摄喜欢的植物,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经验,互相学习。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认识自己的身体身体的变化2. 奇妙的动物世界多样的动物动物的特征3. 植物是我们的朋友认识植物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到身体的变化。
2. 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征。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认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认识身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及分类。
3.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1. 身体的结构与功能。
2. 动物的特征及分类。
3. 植物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身体有哪些变化?生活中有哪些动物和植物?2. 例题讲解身体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特征及分类植物的生长过程3. 随堂练习画一画自己的身体结构。
列举生活中见过的动物及其特征。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身体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相互配合的?动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其生长?六、板书设计1. 身体的结构与功能2. 动物的特征及分类3. 植物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己的身体结构图,标明各部位名称。
2. 列举5种动物,分别描述它们的特征。
3. 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作业答案:1. 身体结构图(略)2. 示例:猫:四肢短,奔跑速度快;狗:忠诚,嗅觉灵敏。
3. 示例:绿萝,生长过程中需要光照、水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反馈。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身体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分类、植物的生长过程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2. 教学目标的明确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合理布局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紧扣教材章节,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学期共36课时,覆盖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内容,包括:1. 第一单元:科学探究(14课)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2 观察与实验1.3 收集与分析信息1.4 猜想与假设2. 第二单元:身边的科学(58课)2.1 物体和材料2.2 天气与季节2.3 动植物的生长2.4 人类与自然环境3. 第三单元:探索与发现(912课)3.1 简单的机械3.2 声音的世界3.3 光和影子3.4 地球和天空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收集和分析信息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 学生能够运用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3. 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身边的物体和材料,了解天气与季节的变化,探索动植物的生长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观察与实验、收集与分析信息、猜想与假设等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身边的物体和材料的特点,天气与季节的变化规律,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观察与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或实验现象,并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3. 收集与分析信息: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并进行信息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4. 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与假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6.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困惑。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每个课时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突出重点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024年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式
2024年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表格式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感知世界1.2 观察与发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分析身边的科学现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观察方法、分析过程和解决策略。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1.1 感知世界1.2 观察与发现3. 关键词:观察、思考、分析、创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观察家里的植物,用画笔记录下来。
写一写:描述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 答案:画一画:学生作品,展示观察到的植物。
写一写: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的文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展科学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应用5.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6. 板书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反馈机制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章节内容,同时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一节:认识植物第二节:认识动物第三节:天气与季节2.第二单元:探索科学第一节:观察与实验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科学小实验3.第三单元:关爱环境第一节:保护植物第二节:保护动物第三节:节约用水用电三、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第一节:认识植物(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特征。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植物的特点。
2.第二节:认识动物(1)导入教师播放动物声音,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动物的特点。
3.第三节:天气与季节(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今天的天气,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教师讲解天气与季节的关系,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四季的特点。
(二)第二单元:探索科学1.第一节:观察与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观察与实验。
(2)教师展示观察与实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2.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教师讲解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摩擦力、惯性等。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第三节:科学小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小实验。
(2)教师展示科学小实验,如水的张力、气球爆炸等。
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三)第三单元:关爱环境1.第一节:保护植物(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
(2)教师讲解保护植物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动植物详细内容:动植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2. 玩转天气详细内容:天气变化、四季特点、气象现象等。
3. 水的奥秘详细内容:水的性质、用途、节约用水等。
4. 常见物品的特性详细内容:物品的颜色、形状、质地、用途等。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思考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科学知识。
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教材核心内容。
2. 板书布局:左侧展示图片,右侧展示文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四季的特点。
(3)调查生活中的节约用水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应确保涵盖自然界的动植物、天气、水的奥秘、常见物品的特性等主题。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第一单元:我的身体第二单元:我的感觉2. 周围的物体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第二单元:物体的特征3. 天气与季节第一单元:天气变化第二单元:四季更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了解各种感觉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周围物体的能力,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
3. 使学生关注天气变化,认识四季更替,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感觉的描述与物体特征的识别。
2. 教学重点: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观察周围物体、关注天气与季节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挂图、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体验,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掌握。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词等。
2. 板书结构:清晰、简洁,体现知识体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自己的身体结构,并标注各种感觉器官。
(2)观察周围物体,描述其特征,并分类。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原因。
2. 答案:(1)身体结构图及感觉器官标注。
(2)物体特征描述及分类。
(3)天气变化记录及原因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我的身体”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其他功能。
(2)组织“身边的物体”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开展“天气与季节”主题活动,让学生关注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和深度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操作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教学难点:感觉的描述与物体特征的识别。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物体2. 观察植物3. 动物的特征4. 空气与水5. 回声与声音6. 影子与光7. 认识太阳和月亮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爱动植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空气、声音、光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课程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观察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描述其特征。
2)认识空气: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
3)回声实验:让学生在教室内体验回声现象,学习声音的传播。
4)光的传播:让学生观察影子的形成,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清晰地标出课程,便于学生识记。
2. 核心概念: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突出重点。
3. 图文并茂:使用简笔画、符号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并画出它的形态。
2)举例说明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解释影子的形成原理。
2. 答案:1)植物的特征:叶绿、茎直、根须等。
2)空气的作用:呼吸、燃烧、降温等。
3)影子形成原理: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遮挡后形成暗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自然现象,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1)观察不同季节的植物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
2)收集关于空气和水的资料,制作手抄报,与同学分享。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第一单元:自然界的奥秘第1课:天空、大地和水的秘密第2课:大自然的颜色和形状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第4课:植物的生长2. 人与自然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环境第5课:我们的家园第6课:生活中的科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环境等方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的奥秘,了解植物的生长。
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科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自然界奥秘的物品。
植物样本、种植工具等展示植物生长的物品。
2. 学具:彩色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记录本、照相机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自然界奥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描述,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5.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成果,相互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自然界奥秘与植物生长2. 内容:天空、大地和水的秘密大自然的颜色和形状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了解我们的家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完成作业,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然界。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我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感官的作用2. 我和我的周围识别常见物体玩具的分类3. 天气与季节天气的变化四季的特点4. 植物和动物认识植物认识动物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感官的作用,以及植物和动物的分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归纳的能力,以及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模型、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感官的作用,举例说明。
讲解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的身体,标出各个部分。
让学生分组,对周围物体进行分类。
让学生谈谈四季的变化,以及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分享生活中的科学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关键概念等。
2. 板书形式: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的身体,标出各个部分。
列举三种天气现象,并说明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举例说明两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和动物。
2. 答案:身体各部分名称:头、躯干、四肢等。
天气现象:晴天、雨天、雪天等。
植物和动物分类:如草、树、鱼、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了解更多的植物和动物。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天气现象。
开展科学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如身体各部分名称、感官的作用、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等。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生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与动物的区别2. 探索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观察与描述四季的特点与变化3. 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家庭与学校环境社区与环境设施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描述季节变化的能力,提高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度。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环境,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天气与季节的描述。
2. 教学重点:生物特征的理解、观察天气和季节变化、生活环境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图片、天气图表、季节变化图片、生活环境图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观察记录表、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认识生物的特征与分类。
a. 讲解生物的特征。
b. 展示生物分类图,引导学生学会分类。
(2)探索天气与季节。
a. 讲解天气的观察方法。
b. 分析四季的特点与变化。
(3)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
a. 讲解家庭、学校与社区环境。
b. 分析环境设施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进行分类和记录。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心得。
(3)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1)生物分类题目讲解。
(2)天气与季节描述题目讲解。
(3)生活环境题目讲解。
5. 随堂练习:(1)完成生物分类练习。
(2)描述身边的天气和季节变化。
(3)分析生活环境中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2. 天气与季节3. 生活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生物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2)描述今天遇到的天气现象,并说明四季变化的特点。
(3)分析自己家庭、学校或社区的环保措施,并提出改进建议。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2024年教科版新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与区别常见的动植物分类2. 简单的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光的传播与反射3. 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观察与描述四季的特点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分类,培养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理解简单的物理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了解季节特点,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动植物分类的掌握与应用2. 物理现象的观察与理解3. 天气与季节变化的认知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2. 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探究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植物图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镜子、水杯等)、季节变化视频2.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观察、天气描述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分类:动物、植物2. 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光的传播与反射3. 天气与季节:天气观察、四季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列举身边的动植物,并进行分类。
观察水的形态变化,描述并解释原因。
描述一天中的天气变化,并说明季节的特点。
2. 答案:动植物分类:根据动植物的特点进行分类,如狗、猫属于动物,草、树属于植物。
水的形态变化: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原因在于温度的变化。
天气与季节:根据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和季节特点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动植物分类、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的认知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第2课:身体的信号第3课:保护身体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第4课:认识物体第5课:物体的分类第6课:物体的变化3. 主题三:植物的世界第7课:认识植物第8课:植物的叶子第9课: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分类和描述能力,了解物体的一些基本性质。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及保护方法物体的分类和性质植物的生长过程2.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部位,学会保护身体学会观察、分类和描述物体认识常见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部位挂图物体模型或实物植物标本或实物2. 学具:身体部位贴纸物体分类卡片植物观察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1)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
b. 例题讲解:展示身体部位挂图,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各部位。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身体,并标出各部位名称。
(2)第2课:身体的信号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体不适的经历,引出身体信号的概念。
b. 例题讲解:讲解身体各部位发出的信号,如头痛、肚子痛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身体各部位的信号,并学会判断是否需要寻求帮助。
(3)第3课:保护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不注意身体保护而受伤的故事,引出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b.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保护身体,如注意卫生、避免受伤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身体。
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1)第4课:认识物体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感知科学1.2 观察与发现2. 第二章:植物的世界2.1 认识植物2.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3. 第三章:动物的世界3.1 认识动物3.2 动物的特征与生活4. 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4.1 水的奥秘4.2 空气与呼吸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知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提问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索问题。
3.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植物和动物的特征、生长变化的理解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提问能力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标本、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等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观察记录表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提问。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点、关键词汇、思维导图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探究水的奥秘,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2.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提问能力的培养3.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兴趣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需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答案要具有指导意义一、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1. 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学会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本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
潜能生主要表现在: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3、缺乏合作意识;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课时划分:第 1 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课时)第 2 课观察一棵植物(1课时)第 3 课观察叶(1课时)第 4 课这是谁的叶(1课时)第 5 课植物是“活”的吗(1课时)第 6 课校园里的植物(1课时)教学重点:对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知道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不同植物的器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
“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种养植物,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
但不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
教学难点: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学习线索,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在知识、方法、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方面有效地保证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完整性。
教学措施: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1.1我们知道的植物主备人:宋文建组长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塑料花,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植物、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仔细观察出示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草、树、花)2、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1)它会不会开花?(2)叶子什么样子的?(3)生长在哪里?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植物?2、合作探究: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教师进行记录:都有叶子,都是绿的,有些会开花,会长大……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图中的蝴蝶是植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1、你觉得塑料花是植物吗?2、全班交流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3、拿出塑料花和真花的实物,请大家对比一下他们的区别?4、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根茎叶,会生长,会死亡。
四、种一棵植物1、说说植物的生长需要些什么?如果让你来种一种植物你觉得需要做哪些准备?2、出示一些常见的植物,介绍种植的简单方法。
3、请大家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课。
4、介绍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5、出示图片介绍填写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五、小结作业布置:请在家长的配合下种一种植物,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一周的填写。
板书设计:1、我们知道的植物草植物树根茎叶果实……花课后反思:1.2 我们知道的植物主备人:宋文建组长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自己动手画一棵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
1、星期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玩。
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书: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起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他可真着急呀!你们能帮帮他吗?(1)它会不会开花?(2)叶子什么样子的?(3)生长在哪里?二、观察一株植物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情况。
了解这株植物的结构:根、茎、叶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的更仔细,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仔细看看它的茎和叶。
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触摸)(2)请大家仔细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并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三、画一株植物喜羊羊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
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
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大家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知道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株植物(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边观察边画,按茎------叶-------根的顺序。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评一评,说一说哪位同学画的最好。
并请被选中的同学谈谈画时的体会。
四、小结村长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画的画,认出了这株植物。
原来它是绿萝(PPT出示)村长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副被弄乱的画,需要你们的帮忙才能复原,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幻灯片)1、请两位同学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取观察呢?(幻灯片播放其中一棵大树的恶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
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
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作业布置:画一株植物,需要有根茎叶结构。
板书设计:1、2 观察一棵植物结构:根茎叶观察方法:眼睛看、鼻子闻、手触摸远近整体局部课后反思:1.3观察叶主备人:宋文建组长签字: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教法学法:观察法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 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
(具体名称不作要求)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