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do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研究进度安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研究进度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0cc4d95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6.p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进度安排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为了支持基础研究而设立的资助项目,旨在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进步和创新。
对于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人员来说,研究进度安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进度安排。
一、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进度安排时,必须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这包括确定研究的主题和方向,明确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明确所要达到的预期研究成果。
只有明确了研究目标和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进度安排。
二、合理安排研究时间节点在明确了研究目标和内容之后,接下来需要合理安排研究时间节点。
这包括确定整个研究过程的时间节点,分阶段确定研究任务的完成时间,并将其列入研究进度安排表中。
合理的时间节点安排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合理分配时间,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在确定了研究时间节点后,科研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这包括具体每个阶段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以及合理分配研究经费和人力物力资源。
详细的研究计划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工作。
四、加强研究进度的监督和管理研究进度的监督和管理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关键环节。
科研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研究进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研究中的问题和困难,保证研究工作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科研机构和项目主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研究进度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及时调整研究进度安排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和变化,需要及时调整研究进度安排。
科研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保证研究目标的达成。
及时向项目主管部门和资助单位报告研究进度的调整情况,做好相关工作的交流和协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进度安排是科研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科研人员需要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研究时间节点,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加强研究进度的监督和管理,及时调整研究进度安排,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重大项目.do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重大项目.doc](https://img.taocdn.com/s3/m/2c6fdd457cd184254b3535c6.p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时间:2012-3-13 16:20:43生命科学重大项目和研究计划立项建议开始征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为做好项目的立项和资助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立项建议。
一、重大项目重大项目要把握科学前沿,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重点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问题,组织学科交叉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进一步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重大项目主要资助:1. 科学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我国具有优势,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沿性基础研究;2. 国家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对开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影响或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3. 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或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基础性研究,以及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科学数据积累等基础性工作;4. 基金面上、重点项目多年资助基础上凝练出来的、需加大资助力度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
重大项目资助强度一般不超过2000万元。
二、重大研究计划重大研究计划遵循“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前沿两类核心基础科学问题,结合我国具有基础和优势的领域进行重点部署,凝聚优势力量,形成具有相对统一目标或方向的项目群,并加强关键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集成,以实现若干重点领域和重要方向的跨越发展。
重大研究计划立项应符合以下条件:1.研究方向应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优先发展领域;2.在我国基础研究发展总体布局中具有重点部署的必要性及合理性;3.所凝练的核心科学问题体现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预期目标明确,具有可检验性;4.充分体现学科交叉;5.国内已经具备较好的研究工作积累以及所需的基本条件;6.具备一定数量的较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以及若干在国际科学前沿作出有影响工作的科学家;7.经过5-10年的实施,该领域或方向的整体水平应在国际上有显著的提高,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3f7096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e.png)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和国家对科学研究的重视,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渠道,在促进科研创新和提升国家科技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更是其中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对于激励科研人员进行跨学科和前沿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的背景和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科学前沿、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的面向重大科学问题或工程前沿问题的前瞻性、基础性、关键性研究的重要项目。
其目的在于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行业联合会议(IC)掌握重点领域的科技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选题,优先支持我国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前沿问题攻关的重大研究项目。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的设立,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和资金支持,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更具挑战性和前沿性的研究项目。
这也有利于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深入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的运作机制和申报要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和管理等环节。
科研人员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先需要对研究的问题和方向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立研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创新性。
申请人需要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形成合作团队,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案的设计以及预期成果的规划也是申请流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在申报要求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对申请人的科研背景、研究条件、研究方案和预期成果等方面均有着严格的要求。
申请人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丰富的科研经验,研究方案需要体现创新性和前瞻性,预期成果需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撰写提纲与填报说明【2020年国家基金申报】
![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撰写提纲与填报说明【2020年国家基金申报】](https://img.taocdn.com/s3/m/700035015727a5e9856a618f.png)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填报说明(2019版)重大研究计划遵循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前沿,加强顶层设计,凝炼科学目标,凝聚优势力量,形成具有相对统一目标或方向的项目集群,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均不得申请。
申请人应当是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实际负责人,限为1人。
申请人申请项目的数量应当符合年度项目指南中对申请和承担项目数量的限制。
指导专家组成员任职期间不得申请和参与申请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战略研究项目除外)。
根据需要申请和参与申请集成项目的指导专家组成员应退出指导专家组。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包括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4个亚类。
培育项目是指符合重大研究计划的研究目标和资助范围,创新性明显,尚需在研究中进一步明确突破方向和凝聚研究力量的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重点支持项目是指研究方向属于国际前沿,创新性强,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和研究队伍,有望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且对重大研究计划目标的完成有重要作用的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4年;集成项目是指在前期资助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重大研究计划中非常重要和有望突破的方向,明确目标,集中优势力量,能够实现跨越发展,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前列或领先水平的项目,研究期限根据整个重大研究计划的安排确定;战略研究项目是指用于支持指导专家组进行战略调研、项目跟踪、专题研讨以及学术交流等活动的项目,研究期限根据需要确定。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的数量不得超过2个,集成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4个。
特别提醒申请人注意:1. 申请人应按照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须知”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体现学科交叉研究特征,强调对解决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及实现总体目标的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8249e3856a561252d36fb5.png)
第六条 重大项目按统一规划,分批立项;指南引导,定向申请;同行评议,逐项论证;动态管理,专家验收等方式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重大项目资助经费总额一次批准,分年度核定拨款,经费拨至重大项目主持人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经费使用和管理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重大项目批准经费含研究经费、机动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一般按8∶1∶1比例预算。研究经费用于研究工作的直接需要,按课题做分配计划,分年度核定。机动经费,主要用于对优秀课题的增拨,部分用于项目的学术交流、检查、验收等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用于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实施办法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资助"九五"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的暂行办法》执行。
1.科学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我国具有优势,可望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的前沿性基础研究。
2.国家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对开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影响或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性研究。
3.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或为国家重要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的基础性研究,以及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科学数据积累等基础工作。
3.有学术造诣高、组织能力强、能率领研究队伍开拓创新的学术带头人和相应的研究梯队,形成国家水平的研究队伍。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成长。
第四条 重大项目经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划出适当比例,专款专用。项目研究期限为4?年。科学基金委员会鼓励开展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业部门的联合研究,并积极争取与有关部委、地方政府、企业联合资助重大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9281a6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4.p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该计划设立于1999年,历经发展已进入第四轮重大研究计划实施。
每一轮实施周期为五年,总资助额度约为50亿元人民币。
该计划主要分
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两个层面,通过定
向选题和宽口径开放选题两种方式来实施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则着重支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推动
自然科学的创新,提高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
该计划主要关注
跨学科的前沿与交叉领域,以及科技创新中的基础问题,开展从基础研究
到应用研究的全过程资助。
该计划在引导我国自然科学研究走向现代化、
国际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还特别注重培养和鼓励青年科研人员,通过设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青年学者的研究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
才华横溢、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长远发展储备人
才和智力资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
进步,推动了现代化进程,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科技实力。
同时,该计划也为科学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金支持,激发了
他们的研究热情,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研团队,为我国科学研究的长远发
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
重要支持项目,通过资助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研究计划,推动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与发展,增强了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该计划的不断完善和推进,我们相信,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2ab639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d.p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摘要:I.引言- 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II.项目的意义与目标- 分析项目在我国科研发展中的重要性- 阐述项目的总体目标和预期成果III.项目的申请与评审过程- 申请条件与要求- 评审标准与流程IV.项目的管理与支持- 项目负责人与团队的角色与责任- 资金使用与监管-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支持与服务V.项目成果与影响- 成功案例与成果展示- 对我国相关领域的推动作用VI.总结与展望- 项目实施的成果与经验- 对未来科研发展的启示与展望正文:I.引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是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委为支持科研工作者开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而设立的项目。
该项目旨在促进我国科研水平的提升,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II.项目的意义与目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在我国科研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它关注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支持科研团队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取得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项目的总体目标是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提升我国在国际科研领域的影响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III.项目的申请与评审过程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的条件和要求相当严格。
申请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经验,项目内容应具有创新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评审过程分为初步筛选、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等多个阶段,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公平性。
IV.项目的管理与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团队需履行职责,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对项目资金进行严格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此外,基金委还会为项目提供一系列支持与服务,包括政策指导、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以助力项目取得成功。
V.项目成果与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已取得众多显著成果,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科研舞台上的地位,还为解决国家现实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家自然基金 2024年重点项目 流程
![国家自然基金 2024年重点项目 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7269c9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6.png)
国家自然基金是我国科研力量的重要支持,旨在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
2024年的重点项目更是备受关注,其流程和申请条件也备受科研工作者关注。
一、国家自然基金2024年重点项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家自然基金作为我国科研资助的主要渠道,每年都会重点支持一批优质科研项目,通过经费支持和政策倾斜,鼓励科研人员在前沿领域展开深入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
2024年的重点项目更是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因此其申请流程和条件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国家自然基金2024年重点项目申请流程1. 项目立项阶段在项目立项阶段,申请人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主题,然后根据国家自然基金的相关指引和要求,填写项目申请书和相关材料。
申请书需要包括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等内容,同时需要提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团队实力等证明材料。
2. 审查评审阶段在申请书提交之后,国家自然基金会对申请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审,包括专家评审和学术评议。
专家评审主要是针对项目的学术水平和原创性进行评定,而学术评议则更侧重于项目的实际可行性和社会价值。
在这个阶段,申请人需要与评审专家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交流,以提高项目通过的几率。
3. 结题验收阶段如果项目成功立项并获得资助,申请人需要按照项目计划和预算进行研究,并在项目结束后按要求提交结题报告和验收材料。
国家自然基金会将组织专家对项目的研究成果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合格的项目给予结题经费的发放。
三、国家自然基金2024年重点项目申请条件和要求国家自然基金在评审重点项目时通常会考虑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项目的研究前沿性和研究价值等因素。
申请人需要在申请前充分准备,提前了解相关的申请条件和要求,确保自己符合资助条件,并能够在申请书中充分展现自己和团队的研究优势和创新能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自然基金2024年重点项目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NSFC.do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NSFC.doc](https://img.taocdn.com/s3/m/a1ffca3e1711cc7930b71635.png)
附件3:“非理想高分子链的凝聚态结构及其转变”重大项目指南在解决能源、水资源、公共健康、信息、国家安全等领域所面临诸多重大问题中,迫切需要发展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应对挑战。
高分子材料的快速发展依赖于高分子科学理论的建立、发展和应用。
将真实复杂的长链状高分子简化为电中性理想高斯链,是人们长期以来理解高分子材料物理性能的理论基础。
然而,许多新型功能高分子都无法用理想高斯链模型进行理论处理。
在非理想高斯链中,带电高分子和半刚性高分子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带电高分子的凝聚态属于人们所知最少的体系之一,其困难在于人们在理论和实验上尚无法准确描述其内在的介电性质非均匀性和长程静电相互作用。
深入研究带电高分子的构象和凝聚态不仅对众多功能体系的调控有指导作用,而且将有助于认识带电生物大分子的复杂行为。
目前发展基于半刚性共轭高分子的光电高技术(如柔性光伏电池)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国际前沿研究领域。
共轭高分子的理性设计与合成亟需理论上的突破。
通过精确调控共轭高分子多相凝聚态结构来实现高效柔性光伏电池,则要求对半刚性高分子的溶液和凝胶性质、本体中的链运动和相转变有深入了解。
开展半刚性和带电高分子体系的研究是国际上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的重要方向之一,是高分子物理学科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对提高我国高分子材料发展的原创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目标突破现有理论框架,超越高斯链,发展非理想链模型以描述半刚性高分子链的化学细节及介电性质的非均匀性。
发展合理有效的理论方法和模拟方法,着重处理带电高分子和半刚性高分子两类典型的非理想链,阐明链构象与静电作用及凝聚态结构的耦合机制。
结合理论研究的进展,在实验上深入考察带电高分子和半刚性高分子的构象及凝聚态行为,认识其亚稳态的热力学性质及生成动力学,并追踪不同亚稳态之间以及亚稳态到平衡态的多尺度结构演化行为及规律,从而获得构造二维及三维高分子功能结构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内容(一)电中性半刚性高分子统计理论与动力学模拟。
(2020年整理)国家科研项目分类表.doc
![(2020年整理)国家科研项目分类表.doc](https://img.taocdn.com/s3/m/5ef0a71f2e3f5727a4e9621f.png)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
表4教学成果分类表
类别
教学成果
国家级
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省级
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表5论文分类表
等级
论文收录数据库
一类
《科学引文索引》(SCI)
表3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分类表
类别
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国家级
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特色专业、教改示范专业、工程认证等)
省级
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省教育厅重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国家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托专项课题(研究经费10万元以上)
企业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委托咨询类课题(研究经费15万元以上)
表2科研奖励分类表
奖励类别
奖励等级
自然科学类
人文社会类
一类
(国家级)
一等奖
二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国家科研项目分类表
附件表1科研项目分类表
等级
自然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
一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经费100万元以上)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基金 限项
![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基金 限项](https://img.taocdn.com/s3/m/edc3700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66.png)
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基金限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相关要求规定:1、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
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2、专业机构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
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
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
3、专业机构受理项目预申报。
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单个指南方向只有1家申报的,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发布指南。
1月19日,《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正式发布,相较于2021年的项目指南,从对比来看,2022年度项目指南变动不大,最重要的几项改革在指南发布前均已发出公告。
主要改革措施2022 年,申请人填写主要参与者时不再列入学生,只需将参与项目的学生人数填入总人数统计表中。
将新批准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纳入包干制实施范围,项目经费申请和审批时以总资助经费的形式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工作。
项目申请人提交申请书和获批项目负责人提交计划书时,均无需编制项目预算,项目负责人按有关规定自主决定经费使用。
进一步提高间接费用比例,间接费用按比例为:500万元及以下部分30%;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25%;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20%。
简化预算编制,直接费用预算科目为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三大类。
直接费用中除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外,其他费用只提供基本测算说明。
2022年限项申请规定一、各类型项目限项申请规定(政策无变化)1.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除外;联合基金项目中,同一名称联合基金为同一类型项目]。
2. 上年度获得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同类型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9ceb8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e.p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管理办法(2009年9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2011年4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修订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下简称重点项目)管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项目支持科学技术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者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者科学前沿取得突破。
重点项目应当体现有限目标、有限规模、重点突出的原则,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有效利用国家和部门科学研究基地的条件,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三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重点项目管理过程中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并发布年度项目指南;(二)受理项目申请;(三)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四)批准资助项目;(五)管理和监督资助项目实施。
第四条重点项目的经费使用与管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章项目指南制定第五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根据基金发展规划和基金资助工作评估报告制定年度项目指南。
年度项目指南应当体现优先发展领域、学科发展战略,明确受理重点项目申请的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
第六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年度项目指南应当广泛听取意见、组织专家评审组会议进行论证。
专家评审组对拟列入年度项目指南的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应当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以出席会议评审专家的过半数通过。
第七条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专家评审组论证意见制定年度项目指南,并在接收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
第八条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临时制定的重点项目指南,应当经过专家论证,并在接收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
第三章申请与受理第九条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重点项目: (一)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报告do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0cd317fdee06eff9aef807da.p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报告》篇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模板(可编辑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填表日期:XX年12月3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制(XX年)报告正文(按以下提纲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撰写提纲与说明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总体结构上分为:1)报告正文、2)成果目录表、3)成果数据统计表、4)项目负责人签字及部门审核意见表、5)附件材料,请项目负责人参照以下提纲及其说明认真撰写,并可根据需要自行增设栏目或补充必要的图表。
《结题报告》要求全面地反映资助项目的工作情况和研究进展,如实地体现资助项目的研究计划要点、执行情况、主要进展与成果、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经费使用以及研究计划调整等情况,重点描述研究进展与重要的研究成果。
请精心撰写并认真核对,确保“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在撰写风格上请注意“重点突出,语言精练、准确”,做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标题突出,条目清晰”,必要的地方可图表、图文并茂。
《结题报告》撰写完毕后,请删除不再需要保留的说明,如填表说明等,使最终的版面更加简洁、美观、大方。
一、报告正文。
参照提纲格式自由撰写,并可以根据需要分解或增设栏目。
要求层次分明、条目清晰、内容准确。
主要栏目为:1、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
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出项目的精华,如背景、方向、主要内容、重要结果、关键数据及其科学意义等。
关键词和keywords各不超过5个,并用分号隔开。
2、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
是否按计划进行,哪些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动,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进行,原因何在。
3、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
本部分内容是《结题报告》的核心部分,也是基金资助项目中最有学术价值和可供其它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要求项目负责人和承担者实事求是地认真撰写,包括代表性成果介绍,说明其水平和影响,并简要阐述其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ffb14d8e9951e79b8927c2.p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国科金发计〔2015〕60号关于印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有关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业经2015年7月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自2015年9月1日起实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5年8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办法(2015年7月7日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管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
第三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重大项目管理过程中履行下列职责:(一)确立项目领域;(二)制定并发布项目指南;(三)受理项目申请;(四)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五)批准资助项目;(六)管理和监督资助项目实施。
第四条重大项目实行成本补偿的资助方式,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章立项与指南制定第五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原则公开征集重大项目领域建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拟立项的重大项目领域。
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应当对拟立项的重大项目领域差额遴选,按照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以出席会议成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六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根据基金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领域、基金资助工作评估报告和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意见确立重大项目立项领域并制定年度重大项目指南。
第七条年度重大项目指南应当明确受理重大项目申请的研究领域、科学目标、研究期限和受理申请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第八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在接收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年度重大项目指南。
第九条每个重大项目应当围绕科学目标设置不多于5个重大项目课题,课题之间应当有机联系并体现学科交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精密测量物理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的通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精密测量物理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的通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83772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9.p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精密测量物理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的通告正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精密测量物理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的通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遵循“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前沿中的重大战略需求,重点支持我国具有基础和优势的优先发展领域。
重大研究计划以专家顶层设计引导和科技人员自由选题申请相结合的方式,凝聚优势力量,形成具有相对统一目标或方向的项目群,通过相对稳定和较高强度的支持,积极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实现若干重点领域或重要方向的跨越发展,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现公布精密测量物理重大研究计划2013年度项目指南(见附件)。
一、申请条件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正在博士后站内从事研究、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十条第二款所列的科学技术人员不得申请。
二、限项规定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或参与申请本次发布的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与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合计限为3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组调研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自由申请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委主任基金项目和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b5473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f.p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以下简称“重大研究计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了促进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而设立的一项重要资助计划。
该计划旨在支持我国自然科学界开展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战略性的大型科研项目,推动科学研究的突破和领先。
在申请资助时,重大研究计划对项目的研究内容和创新性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首先,项目应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解决国家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
其次,研究应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并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重大研究计划也鼓励跨学科和协同创新的研究合作,旨在提高科研团队的整体水平。
在项目执行方面,重大研究计划还对项目的进展、中期评估和成果转化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评估。
项目执行期间,需及时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交进展报告,并按要求接受组织的中期评估。
中期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后续资助情况。
此外,项目结束后,还应提交结题报告,并根据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成果转化和推广。
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对于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计划的高额资助金额为科研项目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和科研成果的突破。
其次,重大研究计划强调创新和实际应用,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最后,该计划通过对项目的管理和评估,不仅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也提高了整个科研体系的效率和竞争力。
然而,重大研究计划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项目的申请和评审过程相对繁琐,时间周期长,申请者需要面对较大的审核压力。
其次,由于项目周期较长,项目执行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变数和困难,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团队和管理能力。
此外,重大研究计划的资金投入较大,需要确保科研经费的使用合理、透明,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有效评估和监督。
综上所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是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金支持。
通过该计划的实施,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国家战略需求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3fa27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0.png)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包括:
1. “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该计划旨在研究西太平洋作为地球系统的窗口所拥有的科学价值和地域优势,提炼和把握以流体为纽带的跨圈层动力过程与能量物质循环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多学科、跨尺度、跨圈层综合研究,发展板块构造理论。
2. 重大研究计划:本重大研究计划以原始创新为首要目标。
申请书应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和创新目标,同时要体现交叉研究的特征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的贡献。
鼓励多学科实质性交叉合作研究,优先考虑生命、医学、数理及材料等学科与化学学科的交叉合作,优先支持跨领域交叉的研究项目。
集成项目要在前期已经取得的重要进展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核心科学问题,提出明确的目标和科学假说,整合有限资源进行系统研究。
建议查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官网或咨询相关人员,获取关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的更多信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53259986ce2f0066f5332280.p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管理办法(2009年9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通过2011年4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修订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下简称重点项目)管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项目支持科学技术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者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者科学前沿取得突破。
重点项目应当体现有限目标、有限规模、重点突出的原则,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有效利用国家和部门科学研究基地的条件,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三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重点项目管理过程中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并发布年度项目指南;(二)受理项目申请;(三)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四)批准资助项目;(五)管理和监督资助项目实施。
第四条重点项目的经费使用与管理,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项目指南制定第五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应当根据基金发展规划和基金资助工作评估报告制定年度项目指南。
年度项目指南应当体现优先发展领域、学科发展战略,明确受理重点项目申请的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
第六条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年度项目指南应当广泛听取意见、组织专家评审组会议进行论证。
专家评审组对拟列入年度项目指南的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应当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以出席会议评审专家的过半数通过。
第七条自然科学基金委根据专家评审组论证意见制定年度项目指南,并在接收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
第八条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临时制定的重点项目指南,应当经过专家论证,并在接收项目申请起始之日30日前公布。
第三章申请与受理第九条依托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重点项目:(一)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7:
“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的理论、方法与
应用创新研究”重大项目指南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是一类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公众健康与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公共工程。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与转型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放性、多元化、以及新技术运用等因素造成的工程复杂性越来越突出,延伸性影响越来越大。
在这一时期,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在提高工程系统整体认知水平、完善工程决策体制、增强工程组织效能、拓展工程现场资源调度与综合协调能力、健全工程社会责任及战略层面可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都遇到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科学界迫切需要开展关于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创新研究,以促进工程管理的科学发展、推动工程行业的整体进步。
因此,围绕当前国家战略需求,立足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实践,凝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科学问题,在国际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下,开展关于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创新研究,为我国工程管理相关政策与法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为工程建设实践提供方法支撑,是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际意义、且体现国家需求的重大研究任务。
一、科学目标
融合国内外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深入研究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特征与规律,实现以下科学目标: (一)突出前瞻性,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理论。
(二)突出可操作性,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三)指导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四)促进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研究队伍建设和领军人才培养。
二、研究内容
以中国特征为情境(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协同;独特文化特征),以资源配置全球化为视角,以可持续科学发展为目标,针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的基础理论创新研究。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环境深刻变革的特点,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的基础理论创新研究,重点研究: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系统认知与运行规律;影响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制度与绩效的建设主体心理、行为与文化要素及相互作用机理;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制度、管理与技术的协同创新机制等。
(二)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决策分析与决策管理研究。
根据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决策一般规律与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决策的基本经验,重点研究:工程决策环境、决策主体行为及行为关系;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决策质量形成路径及质量度量分析;提高工程决策质量的决策管理体制与决策支持方法等。
(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组织行为与模式创新研究。
在充分总结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组织模式经验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组织模式的形成及演化动因;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组织模式设计机理;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组织主体内部以及主体网络间的关系、行为特征与效能的关系机理;项目团队领导力的形成机理;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组织效能测度理论与测度方法等。
(四)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现场综合协调与控制研究。
针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现场综合管理特质问题,重点研究:工程现场安全风险形成和路径演化规律;考虑行为因素的现场安全管理模式变革及安全管理;工程长寿命周期质量管理创新模式与方法;大范围分布式环境下现场资源配置动态优化和协调技术等。
(五)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社会责任、产业竞争力与可持续
发展研究。
根据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重点研究:工程社会责任内涵和形成机理;社会责任的阻制与驱动力分析、异质性耦合机理及其溢出效应;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核心竞争力构成与“瓶颈”突破;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产业竞争力理论;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国际化模式、路径选择及战略支撑体系等。
三、资助期限5年(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
四、资助经费1500万元
五、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通告,不符合项目指南和通告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 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创新研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3. 本项目由管理科学部负责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