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合集下载

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在工业总产值中,一九五六年同一九 五二年相比:
社会主义工业由56%上升到67,5%; 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由26,9%上升到32,5 %;资本主义工业由17,1%下降到接近 于零。
在商品零售额中,一九五六年同一
九五二年相比:
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由42,6上 升到68,3%;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和由原 来的小私商组织的合作化商业由0,2上升 到27,5%;私营商业由57,2%下降到4, 2%。
思考
中国工业化应该选择一条什么 样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有几种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资本主义不能让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得不选择社会主义 道路
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 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为 改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帝国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地主、富农。 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 工人阶级
3、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 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 基础。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的社 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 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 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
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上: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 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 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 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实际步骤:
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完成民 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和恢复国民 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给中国,以便为开展有 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 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950年和1951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整党运动。 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 动。 1952年上半年发起“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 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运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所进行的的上述工作及其取得的显著 成效,有力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能够经受的住 执政的考验。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的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需要注意一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
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镇压反革命运动,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新中国的利用资本主体工商业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它进行适 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的道路。私营经济中不利于国计民生的部分被削弱和淘汰。资 本主义金融业则在此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私营经济在数量 上是明显上升的,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下降了。
注意:标志着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事件是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 0复兴之路3_中国新生.rmvb制作 山东理工大学 法学院 宋超
• 新中国初期对苏联农业机械技术引进特点 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第4期 年第 与绩效《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 期 • 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
2010.05.14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宋超 制作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双重性质 从反对外国反对帝国主义的 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 附庸 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 意义上看, 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 质;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 意义上看, 意义上看,他又具有社会主义的 性质。 性质。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宋超 制作
1953年 中央批准下达1953年计划提要。 1953年计划提要 1953年4月,中央批准下达1953年计划提要。 一五”计划的编制,历时四年,五易其稿, “一五”计划的编制,历时四年,五易其稿, 1954年基本确定下来 1955年 年基本确定下来。 到1954年基本确定下来。1955年7月召开的一届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个计划。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个计划。 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着重 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 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 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 设的任务进行的。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 设的任务进行的。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 和政府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与经济发展的 要求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宋超 制作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本章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方针p226
利用、限制、改造
38/55
3. 国家资本主义途径p227
初级形式,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 包销;在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 营
高级形式,就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 私合营
39/55
3. 和平赎买的政策p225
在合营企业中,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 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 部分
半殖民地半封Leabharlann 社会1949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过 渡 时 期)
0
1新94民9.主1 主义社会

1956底






10/55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P211
政治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思想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经济上,确立了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余人,缴获各种火炮2468门、各种枪178万余支
6/55
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银元斗争(1949.6.10);粮棉斗争(1949.11.25) 到1952年底,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
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 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70%左右,各地农民的收入一
钢产量
发电量
中国
2.37公斤
2.76度
印度
4公斤
10.9度
美国
538.3公斤
2949度
18/55
1952年,中国与1928年苏联工业水平比较
国别
现代工业在工农业 重工业在工业总 总产值中的比重 产值中的比重
中国 苏联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第一、二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特定的历史阶段,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指导方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破烂摊子上,顺利地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充分理解历史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通过第三节讲授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变革,中国共产党总是善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教学重点】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征,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历史必然性。

3、了解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和经验,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1949---1956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战略,但具体在什么时候转变,采取何种形式转变,党内前后有过两种不同的考虑。

原来设想过渡时期15年、采取“将来突变论”的形式,1952年9月后设想过渡时期缩短为五六年,采取“现在渐变论”的形式。

这是由当时中国的国内、国际环境,主观、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本课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听、看、读、议、写”的教学模式(听即听老师讲课,看即参观、调查研究、观看电视录像资料,读即读教材、原著及其他参考材料,思即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议即讨论,写即写以心得体会为主要内容的小论文);课堂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性、自主性学习环节: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深化课程内容;实践性学习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有质量的调查报告,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新中国的经济任务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实现国家 经济的现代化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 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随着民主革命遗留 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 行经济建设即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而奋斗, 被突出地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
《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草案)》
中国农民在土改基础上所发扬起 来的生产积极性,集中地表现在两种 积极性上,即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劳 动互助的积极性。党不能忽视和粗暴 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 要“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 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党在农村工 作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育和促进 农民逐步组织起来,逐步实现农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四、凡勾结、窝藏上述3项重要反革命分子而情节重大者,依 法处以长期徒刑或死刑。
三、对怙恶不悛的匪特分子和惯匪,依法处以长期徒刑或死刑。
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4)
所有上述各项反革命案件,经当地人民法院或人民法庭判决死刑者, 其批准手续,在新解放地区,由省人民政府主席或省人民政府授 权之当地专署以上首长批准后执行,在东北、华北及西北老解放 区,由省人民政府或大行政区人民政府主席批准后执行,在中央 及大行政区直属市,分别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及大行政区人民政 府(军政委员会)主席批准后执行。上述各项重要反革命分子之 判决死刑者均不得上诉。所有上述各项反革命案犯的处理,均应 切实调查证据,认真研究案情,并禁止刑讯逼供。在实行镇压反 革命活动中,应防止乱打乱杀,如发生此种情形时,应予迅速有 效制止,并查究责任,依法处理。各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地区, 关于反革命分子挑拨的民族冲突事件的处理,应按具体情况妥慎 决定,并及时请示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鉴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毛 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 两个步骤,“民主革命是社 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 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 然趋势”。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局部 地区建立,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周恩来选集》上卷, 第368页。
决策变化——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 化。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 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到十五年,基本上完 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社会主义 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倾注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符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方针政策。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在完成了民主革命以后就要为在中国建立社 会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 之日起就确定了的奋斗目标,并且从来就没有动 摇过。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在革命胜利以 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 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 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主席的这些话, 给我极深的印象。因为这不 仅是初次听到他对我国如何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论述,更 感到这是他依据形势的发展 变化所作出的新的判断。对 于他的论点,中央其他领导 同志没有提出异议,并连续 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进行了 讨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3、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供 第 销 一 步 小 组
第 二 步
供 销 合 作 社
第 三 步
生 产 合 作 社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 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 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太原市手工业 者举行庆祝合作 化胜利的游行。
政府贷款给王振 堂互助组一批新 式的农具。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贯彻的阶级路线 “依靠贫农(包括新中农),巩固地团结中 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
王凤英的父亲 是地主,她家也加 入了合作社。
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 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2、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的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过渡时期 的理论,是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 理论依据。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客观依据。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 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
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南开大学近代史纲要-第八讲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南开大学近代史纲要-第八讲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步骤和形式:
第 一 步
供 销 小 组
稳步
供 第销 二合 步作

稳步
生 第产 三合 步作

手工业生

产经营方针

是:为农业
业 合
服务,为群

众生活服务, 为出口贸易
社 正 在
服务。





到1956年, 参加合作社的手 工业已占其总数 的91.7%,产值 占全国手工业总 产值的93%,全 国基本上实现了 手工业合作化。
2、五反运动
(1952年初)
•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 •反盗骗国家财产 •反偷工减料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上海黄浦区国际贸易业 的资本家排队向“五反” 委员会递交坦白书
奸商王康年
1952年2月16日,《人民 日报》登载《奸商王康年骗取 志愿军购药巨款》一文。揭露 上海大康药房经理王康年大量 盗窃国家财产,骗取定货款11 亿元(旧人民币),骗取志愿 军的购药巨款做投机生意的丑 上海大康药房资 恶行径.王康年还用各种卑鄙的 本家王康年因向志 手段勾引,腐蚀干部,先后向 愿军出售伪劣药品 25个机关的65名干部行贿1亿 被判死刑 多元(旧人民币)。
中国共产党则把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 国实际结合起来,成功 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 情况的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这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 上,都大大地丰富和发 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和平赎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可能性
• 必要性
• 1、民族资产阶级新两面性; • 1、适应经济落后的
• 2、中共正确的政策; • 3、根本保证:政权、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重困难和紧迫问题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论述: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完成。

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的100余万军队、200余万政治土匪及60多万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论述:当时中国经济与亚洲许多国家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

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同历史上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新中国的诞生,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划定的势力范围,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不愿意看到的。

它们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论述: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

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

”“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的四个方面工作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论述:在追缴残余敌人、基本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基础上,摧毁旧政权,普遍召开地方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其他生产资料,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使广大妇女获得婚姻自由的权利,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4、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原来构想的改变
(2)改变了民主革命胜利后集中力 量实现国家工业化,然后再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的设想,提出社会主义工业 化和社会主义改造要同时并举。
4、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原来构想的改变
(3)改变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先利用、 限制,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作用, 待条件成熟时通过国有化法令将其收归 国有的设想,提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利 用、限制和改造可以同时进行的方针, 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将其逐步 引上社会主义轨道。
4、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原来构想的改变
(4)改变了必须先有工业化,在工业 能为农业提供大量农业机械的情况下才 可以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设想,提出在很 少甚至没有农业机械的情况下,经过具 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半社会主义 性质的初级合作社和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的高级社等形式,也可以实现农业集体 化,可以先集体化,后机械化。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 议上讲: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 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 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开始。
1952年国庆节, 首都人民庆祝国民 经济恢复任务胜利 完成的游行。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懂得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认识中国要实行工业化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懂得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的历史性选择。
3.了解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认识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届四中全会与会者合影。前排右起:彭真、吴玉章、彭德怀、张闻天、 陈云、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高岗、徐特立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考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教学目的:深刻认识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三个选择”的第三个选择),懂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了解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认识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而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客观分析我国的国情,懂得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重点: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三、教学难点: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对社会主义的选择。

四、教学时间:2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条件。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当时和各个解放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对于即将到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过分析,认为它应该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民主主义因素并存。

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全部完成。

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行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和进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善基本好转的工作,以便为开展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识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2.“三反”运动。

(识记)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3.“五反”运动。

(识记)1952年一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材、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4.西藏和平解放。

(领会)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5.没收官僚资本。

(领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三大战役的展开,中国共产党首先从已经解放的东北地区城市开始大规模没收官僚资本。

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

(简单运用)①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

②开展土地改革。

③镇压反革命。

④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和吸收工人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⑤妇女解放。

这是整个社会解放的标志。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行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⑥改革文化事业,制订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7.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基本好转的条件。

(简单运用)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现有工商业的调整。

③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8.国民经济迅速的恢复及其原因。

(简单运用)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民恢复和初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不仅有数量的发展,而且有性质上的变化和质量上的提高。

①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仅仅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②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③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总 路 线 提 出 的 原 因
一方面,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 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开始发生了重要变化。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主 要 内 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 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 的,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 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 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时期。
半社会主义
高级社
社会主义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 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 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 积极性,通过互助、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 械化的道路 。 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 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 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方针。 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 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 术改造相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半社会主义
互助组
社会主义萌 芽
视频: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中国资产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大 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公私合营天原电化厂支付 1953年股息的领取凭证 返回
(一)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 对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对官僚资产阶级即中国的大 资产阶级,是把他们作为敌 人,在政治上推翻他们的统 治,在经济上没收他们的资 本。
3、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实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新 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 有资本主义因素,两种因素同时共存。但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社会主义因素 都处于领导地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这就决定了最终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 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 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 体系的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的社会。
• 总之,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十分必要 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 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 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 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视频:中国新生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第八章
重点和难点
• 1、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 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 么? •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 的社会 • 3、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 的选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7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份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 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 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和三种 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集中表现为:中国还存在着 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 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2.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8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曾指出:“中 国的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 只有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巩固;如果没 有这种已经工业化的经济作它们的基础,那么,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 是不能巩固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 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为 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而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80—1081页)
5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8年9月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 帝国主义的矛盾”。 刘少奇则强调,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产生 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 路线的斗、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最新整理)自考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最新整理)自考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2021/7/26
15
(三)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合理调整工商业
三反
(党政机关工 作人员)
五反
(不法资本家)
2021/7/26
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
反偷工减料
反盗窃国家资财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16
(四)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 发展。
2021/7/26
30
二、提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
讨论: 我国为什么一定要搞工业化?
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要求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几代中国人的追求
2021/7/26
31
我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从世界历史上看,有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工业化道 路两条,而且都走通了。
从我国近代历史来看,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因为无法保证政治、经济上的独立性。
经 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
济路
准备了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2021/7/26
27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为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即在全国范围展开。到 1950年初,人民政府共接管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余家,金融企 业2400余家,这些企业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 分。
2021/7/26
17
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的涵义是“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