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教育中融入医学人文——以组胚课教学为例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伦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教育。
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教育,它注重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是为了培养具备医学专业素养、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
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医学伦理、医学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医学伦理是医学专业人才必备的道德规范,要求医生要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利益,严守职业道德。
医学道德要求医生要以人为本,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通过加强医学伦理和医学道德的教育,可以使医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提高医患关系。
医学教育应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人文素养。
医学专业是一门复杂而综合的学科,医生不仅需要精通医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涵盖了对人类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医生在诊治病人时,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关心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只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医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医疗服务。
医学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医生的社会责任感。
医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具备为社会健康做出贡献的责任感。
医生在实践中不仅要关心患者的疾病,还要关心社会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活动,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通过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生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为人民健康服务。
医学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医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医学教育应帮助学生培养对患者的关怀和爱心。
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在医患关系中,医生的人文关怀能力非常重要,它可以代替冷漠和漠视,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注,减轻患者的痛苦。
组胚的教学经验解析
组胚的教学经验解析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课程之一,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医学的学习兴趣。
而作为一门形态学科,组胚本身的教学内容是较为枯燥乏味的。
如何将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他们的记忆,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方法,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课堂内在课堂上,我们除了沿袭传统的图片、模型及动画教学外,更开创了系统教学、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1 系统化及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教学组胚是描述人体微细结构的一门学科,而人体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结构都是与特定的功能相适应的。
首先上升到系统层面对整体组织结构进行描述,可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再细化认识特定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又可将枯燥的,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变成一个有趣的认知过程,从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以消化管的学习为例,我们首先可以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一个苹果吃进去后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为什么最后会变成粪便排出呢?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简要的告诉学生,苹果经咀嚼后经食管快速运送到胃,在胃进行碾磨和初步消化后就进入了小肠,小肠可对苹果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剩下的残渣再经过大肠吸收掉其中的部分水和电解质,最后就变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了。
这样,学生对消化管的功能就有了一个整体的初步认识。
接下来,再结合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消化管的各段进行详细讲解,如,食管负责输送食物,经常被摩擦,故它的上皮是最耐受摩擦的复层扁平上皮;粘膜下层的粘液性腺则可分泌粘液润滑管壁,利于食物的通过。
而胃需要对食物进行碾磨,所以它的肌层比较厚,有三层;胃底腺的壁细胞和主细胞可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胃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故可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和吸收,等。
使学生可通过对机能的理解记忆形态结构特点,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使知识记忆更加牢固。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初探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c a i f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年3 月 上旬 刊
( 2 ) 对 于 某些 设计 出的教 学案 例 , 虽然 学生 积极 努 力 完成 , 但 3 . 教学 实施 效果 这 都要 求教 师 和 学 基 于项 目的教 学模 式 大 大激发 了学 生对 该 门课 程 的兴 趣 和 是在 后 期的 答辩 中难 以 演示 比较 满意 的效 果 . 以更 形 象更 生动的 效果 完 成对课 程 积极 性 . 为 了完成课 题 项 目, 学 生在遇 到 问题 时候 , 会 积 极联 系课 生 在设 计和 实现 上 开动脑 筋 . 程 的理论 知识 . 动 手查 阅资料 . 从 而 解决 实践 问题 。 这 一过 程 的 实 抽 象 内容的 理解 和把 握 。 施. 有 效 的提 高 了学生发 现 问题 、 分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5 . 结束 语 基 于 项 目的于 项 目的教 学模 式在 数 据 结 构 的授 课 中已 经开 展 2年 .
取得 了比较 满意 的教 学效 果 。通 过课 为每 个课 题 内容都 保 留功 能拓展 部 分 . 这 就鼓 励 了 学生在 项 目实 在 这 2年 多的 实践 教 学 中 . 施 中在 原有 基本 功 能基础 上发 挥想 象 力 , 对题 目的功 能进 行 外延 程 实践 .学生不仅 深入 理 解 了数据 结构 的基 本 原理 和基 础 知识 。 对抽 象的理 论知 识通 过课 题 项 目的 实践有 了更 深入 的感 性认 识 的 扩展 。 基 于项 目的教 学模 式锻 炼 了学 生 团体 协 作 . 分 工 实现 能 力 。 同时 . 学生普 遍 感觉 自己的动 手能 力得 到 了提 高 , 遇 到 问题 、 分析 在 整个 项 目的 完成过 程 中 . 每 个学 生既要 完成 属 于 自己的模 块 功 问题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得 到 了锻 炼 . 这 为后 续 的软件 专 业课 程 的 能. 相 互 之 间又要 进行 沟通 合作 。 为 了共 同的 目标 而努 力 , 最终 实 开 设打 下 了牢 靠的基 础 现 各部 分之 间 的协调 联机 调试 经 过这 种 学 习模 式 的锻 炼 . 在 后 参 考文 献 : 续 的 电子设 计竞 赛 中 . 不 少 团队获得 了令 人 瞩 目的成 绩 『 1 ] 刘 素娟 . 基 于项 目的研 究性 学 习活动 设 计研 究m. 中 国教 育技术 装备 . 2 0 0 9 , 2 1 : 1 1 -1 3 4 . 注 意事 项 虽然这 种 教 学模 式有许 多优 点 , 有 效 促进 了 自主 学 习、 思 维 『 2 ] 陈 宇. 基 于 项 目学 习模 式 在 计 算机 软件 教 学 中的应 用l 1 1 . 创 新及 团体 合作 能 力的培 养 . 但 不 可否认 仍 然存在 一部 分 问题 需 时 代 教 育 . 2 0 1 1 . 8 : 1 8 0 -1 8 1 要 加 以注 意。 l 3 1 王立 强 . 基 于项 目学 习和 实践 的课 程 改 革 创新 探 索m. 实 f 1 1 数 据 结构课 程 中有 些教 学知识 点 难 以设计 出 比较 满意 的 验 室研 究与探 索 2 0 1 2 . 4 : 1 1 4 - 1 1 6 教 学案 例 . 这 需要 教 师加 强 素材 积 累及 资料 收 集 , 以便 在后 期 的 杜玲. 基 于 项 目教 学的 学业 评 估 与反 馈探 究m. 课程教育 研究 2 0 1 2 . 2 9 : 2 3 4 -2 3 5 教 学 中设 计 出比较 满意 的教 学案例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案设计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案设计张馨怡;孜白旦·阿不来提;包秋娟;白生宾;廖礼彬
【期刊名称】《解剖学杂志》
【年(卷),期】2022(45)2
【摘要】为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部提出了以医学人文教育为主题之一的生命健康全周期理念--“新医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
如何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贯穿医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组织学与胚胎学为医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研究人体微细结构相关功能及发育,更蕴含着生命教育、职业素养、沟通协作、创新探索等丰富的人文精神。
当前缺少针对各个章节精准融合人文素养的研究,多为对策性研究[1-5],部分研究仅将人文内容流于表面,缺乏横向联系且内容生硬。
本研究旨在扩充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融入人文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成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最有效的手段,致力于培养切合新时代要求的医学人才。
【总页数】3页(P164-166)
【作者】张馨怡;孜白旦·阿不来提;包秋娟;白生宾;廖礼彬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培育人文精神的思考
2.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
3.混合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探索
5.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课程内容设计《组织学与胚胎学》是生物科学与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组织学、胚胎学等内容。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我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通过选取一些符合学科特点和前沿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科学的怀疑精神。
我们通过前沿科技的发展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在细胞水平如何保护生命”,将生命的伦理、道德和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融入到课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我还结合当代社会和时事热点,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考虑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教学方法探索在教学方法上,我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大力推崇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教学,我引入了一些生命科学领域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内涵,同时也增加了对人生、社会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我们讨论了近几年来生物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是在发展中应当考虑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们的思想得到了启发,对科学和生命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也应用了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通过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而且也可以增进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认识。
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入理解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胚胎学实验课上,我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胚胎的发育过程,通过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生们对课程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课外拓展与实践在课外拓展与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生命科学实验室开放日、科技创新现场调研等活动。
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带入医学教学活动中的方式
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带入医学教学活动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文素质对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教育达成了共识,耳鼻喉科学作为临床医学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匀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而且有助于学员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个人素质、各人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及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大都有极深远的积极影响。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呢?一、注重医学教学过程中人文因素的挖掘(一)注重医学知识及产生过程中人文因素的挖掘首先,在教学中向学生生动地讲述医学家建构医学理论的历史和故事,展示其中医学美对医学家的吸引,再现医学家建构医学理论,解答医学难题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生崇尚医学,追求医学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其次,医学知识内容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形成。
医学是一门救死扶伤的伟大科学。
而现实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处处充满了各种挑战,如生与死,健康与疾病。
在课堂教学中,带教老师应尽量挖掘教材中这些影响人文素质的教育因素,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将授业和传道水乳交融地进行,这样,学员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会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周围事物,会正确的理解、对待艰苦的学习生活。
(二)注重学员学习过程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在课堂练习中,有些学生缺乏理性,没有意志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差,思路稍一受阻就放弃,等着带教老师讲解答案,往往是无所适从,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做法,即不相信自己的答案,对外来的答案深信不疑,结果弄出了许多笑话。
针对这样一种表现,带教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只要是可以由旧知识推演出的新知识,都可以由学员思考、推演,带教老师一旁启发、诱导,让他们感觉到这些新知识都是由他们自己推导出来的。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医学教育是一门既具有科学性、工程性,又具有人文性、艺术性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的类型不断增多、干预方式不断升级、对患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以使医学人才真正形成“医者仁心”的价值观念,在工作中体现高尚的人格品质。
首先,医学教育需要在教学中强调人文关怀。
医生走入医院或病房,面对的是生死存亡的大事,需要拥有高超的技能、深刻的医学知识,但更需要人文素养。
在学校的学习教育过程中,医学生需要理解人们的健康问题是必须加以关注,承担着人民的生命健康的责任。
同时,他们需要学会怎么去理解、倾听和关怀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摆脱医生的叫好不叫座的形象,真正成为病人信赖的医生。
其次,医学教育需要加强艺术修养的培养。
医生需要具备高超的手艺和工程能力,但医学教育中也应注重人文艺术的修养,如文学、绘画、音乐等学科,强调和培养医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修养,使其在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情感共鸣和理解能力。
如能娴熟地表演沟通技巧,就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和表达患者对疾病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处理疾病问题。
再次,医学教育需要注重道德规范和伦理建设,从而赋予医学人才正确的认知和行为准则。
例如,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权益、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医疗机构需要保护患者隐私等,在医学教育中,应加强这些原则的认知和应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和伦理的重要性,做到严谨、负责、公正,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最后,医学教育要着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医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要引导医学学生关注医学研究的前沿创新,积极探索、创新、改进医学技术和医疗模式等,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情感与人文素养,并构建医学教育的整体性,以此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医学人才,完善医疗保健的体系,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
体发生 的模型 , 显微镜 的使 用 、 标本 的爱 护、 织结 构的辨认 和 组 绘 图、 人体发生奥秘的探索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 责任 意识 、 恩 感 心态和奉献精神 的素材 ; 各个微 观的组织结构最终构 成了人体 ,
为 学 生 树 立 了整 体 与 局 部 的 观 念 。
2 医 学 人 文教 育 融入 组 织 学 与 胚胎 学 实 验教 学 的 有效 途 径
模式 。 1 医学 人 文 教 育 融 入 组 织 学 与 胚 胎 学 实 验 教 学 过 程 中 的 可 能 性
2 1 第 1次 实验 课 是 人 文教 育 融入 的 最佳 时机 .
第 1次实验课 通过介绍组织学的研究 内容 和组 织学绘 图的
基本 要 求 , 以培 养 医 学 生 整 体 与 局 部 关 系 的 哲 学 思 维 。 例 如 , 可
参 考 文 献
[1] 刘嘉林 , 周汉新 , 余小舫 , 结合 腹股沟疝 应用解 剖学 的进 展谈 等. 临床实 习教学的改进[] 医学理论 与实践 ,0 5 1 (1 :3 0 J. 2 0 ,8 1 )1 6 . [2] 李万强 , 洪丽 , 安高 , 腹 股沟管局 部结 构图片制 作及手势 应用 等. 教学体会 [] J.四川解剖学杂志,0 7 1 ( )4 —7 20 ,5 2 :64.
科 学 素 质并 使 之 形 成 良好 的医 学 职 业 道 德 并 在 未 来 的 医学 职 业 生 涯 中 能够 对 患 者 进 行 人 文 关 怀 [ , 而 理 想 的 医 学 教 育 应 是 1因 ]
课 主 要 是 在 显 微 镜 下 观 察 组 织 或 者 器 官 标 本 的 微 观 结 构 以 及 人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 , 有许多结构学 生不容易 理解 , 比 如腹股沟管 、 腹直肌鞘 的局部结构等 , 想在有 限的课 堂讲解 中 要 让学生理解并记住确 实不易 。很 多同仁 都有 自己 的经 验 , 在模 型制作 、 手势应用 以及结合 临床 问题教 学等方 面进 行 了一 些有 益的改革和尝试 ] 但多是只针对腹股 沟管事先 制作 好模型进 , 行讲解 , 在课 堂上一边制 作模 型一边 讲解 的教学模 式还鲜 见报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医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主要涉及人体的胚胎发育和器官结构、组织形态学等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文化素养、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医学教育中,医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医学技术,还需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将课程思政与医学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培养医学生立足实践、服务人民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开展《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是加强学生对于《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其对于生命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三是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共同打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四是为学校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培养更多具有道德情操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1.3 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如何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在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
通过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出品德高尚、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开展医学人文浸入式教学——以免疫系统为例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开展医学人文浸入式教学——以免
疫系统为例
罗文奇;张晓东;李双容;贺气志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24()7
【摘要】以免疫系统这一章节为例,阐述医学人文浸入式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中的开展情况。
教学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科特点,寻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价值目标的融合点,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采用“两端三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策略模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分别紧扣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在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技术,注重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等显性教学,同时融入价值构建的隐形教育。
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课程思政教学,注重素质拓展,引导学生对生活、学习和将来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和困扰深入思考,培养科研的兴趣爱好。
【总页数】4页(P153-156)
【作者】罗文奇;张晓东;李双容;贺气志
【作者单位】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医学英语教学中浸入式语言教学模式研究
2.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培育人文精神的思考
3.浅谈探究式学习在医学人文课程中的应用——以某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为例
4.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案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高校教育中将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可行性和意义。
首先介绍了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基本情况。
然后分析了在该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背景,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调整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思想和评估实践效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融合的重要性,并探讨了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同时展望未来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一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关键词:课程思政,组织学与胚胎学,高校教育,教学探索,实践,思想引领,教师教学方法,学生价值观,成果评估,综合素质,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程思政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校教育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思政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标,推动高校教育朝着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引起广泛重视和深入实践。
1.2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介绍《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主要研究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和发育过程。
这门课程不仅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还包括人体最初的发育过程,即胚胎学。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以及胚胎的发育过程,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细胞学、组织学、器官学、胚胎学等多个领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进行实践探究,如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组织结构、学习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等。
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案例:《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
课程简介:《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教育主干课程,属于专业基础必修课。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本课程将育人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融为一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医者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职业自豪感,树立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结合大一医学生特点,针对教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重构创新。
建设了课程思政案例库,包括民族观、职业观、创新观、道德观、生活观和生命观,按照表格、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分门别类,运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
针对不同的思政元素,我们采用相应的方法,将其自然融入于课程学习过程中。
在课堂上开展病例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思维;进行急救模拟,让他们在施救过程中体会救死扶伤的职业责任感。
进行知识拓展,将医学前沿融入课程教学,如诺贝尔奖在医学中的应用,新冠病毒侵袭人体的机制,让学生知晓正是由于科学家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利用科学拯救更多的生命。
通过参观人体形态学科教馆的方式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了解人体奥秘,关注生命健康。
教学设计第五章的内容--血液,属于基本组织部分。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掌握白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3.熟悉血小板的功能。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中各细胞的结构,并将其特点与功能相对应,与临床疾病的发生联系起来,如“中性粒细胞与炎症之间的联系”,“嗜酸性粒细胞为何能够抗过敏”,培养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
2.学生能够描述“贫血”的临床症状及诊断标准,了解“输血”原则,培养临床思维。
3.熟悉血涂片的制作步骤,掌握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的方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4.掌握相应的专业英文单词,提升英文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与红细胞功能相关的最新科研进展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感受科学的魅力,学习科学家们积极探索、永不言弃的科学精神。
2.通过病例式教学法,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3.了解“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培养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文素质教育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医学教育作为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领域,更是需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一、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医生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从业者,其行为、决策和态度对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加强医学伦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医疗相关的伦理问题才会逐渐暴露并被医学生认识到。
所以,医学院校需要设置专门的医学伦理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其正确的伦理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正确处理伦理问题。
二、注重人文关怀培训医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医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医生的关怀和温暖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医学生需要通过相关的课程和培训,学习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培养对患者的关怀和理解。
通过参与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方式,让医学生亲身感受到患者的需求,培养出对患者的关怀之情。
三、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医学教育不应该只重视医学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引导医学生进行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人文情怀。
培养医生对人类生活、社会和自然界的理解和关怀,使他们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情感。
开设医学与人文艺术融合的专业课程,增强医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认知。
四、完善医学教育评价体系目前医学教育更多是以考试成绩和医疗技能为主要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完善医学教育评价体系,要将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纳入考核范围之中。
除了医药专业知识外,医学生的伦理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也应该进行评价,并将其纳入毕业资格的审核。
只有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推动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的提升。
五、建立人文素质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可以建立人文素质导师制度。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初探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初探作者:刘燕文晓红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03期【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文教育【中图分类号】R3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32-01《组织学与胚胎学》为医学基础主干课程,是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生理、生化、病理解剖等后继课程和临床实践所必备的基础。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
1.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必要性1.1 有助于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提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学科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
要践行这一核心服务理念,就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具备高尚的医德、责任感以及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因此,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非常重要。
1.2 有助于缓和医患关系近年来媒体频繁报道医疗纠纷,多名医护人员在医疗纠纷中被杀或受伤。
有统计显示由医疗技术原因而导致的占20%,由于医护人员的沟通不当或医疗服务态度不到位而引起的占80%。
因此,提高医护人员人文素质非常有必要。
2.医学人文精神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途径初探2.1 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医学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
教师的人文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低,因此,组织胚胎学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首先,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听学校人文学科教师的课程;第二,利用网络资源,现在很多学校的很多课程都是精品资源开放课程,里面有课程讲稿教案以及课程全程录像,作为地方性医学院校教师,可以通过精品资源开放课程听一些综合性大学的人文课程,以弥补医学院校人文资源的不足的现状。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1. 引言1.1 医学教育的转型需求医学教育的转型需求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医学领域的需求。
传统的医学教育注重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医生在人际交往、伦理道德、沟通能力等方面的修养。
这导致了在实际医疗工作中,有些医生虽然技术过硬,却无法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甚至出现了医患矛盾和纠纷。
医学教育需要进行转型,不仅仅注重医学理论和技术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医学学生的人文素质。
医生除了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情心、尊重和理解患者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伦理道德修养。
只有这样,医生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缓解他们的病痛和疾苦。
医学教育的转型需求势在必行,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中,成为当前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1.2 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医学领域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因为医务人员在面对患者时既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又需要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沟通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还有助于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感。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医患关系中的挑战,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院口碑。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有助于培养更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医学人才,还能够提升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质量和水平。
在当今社会,医学教育需要更加关注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群需求。
2. 正文2.1 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 专业化过度: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重视的往往是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医生在面对患者时需要的人文关怀、沟通能力和道德修养。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医学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然而,仅仅侧重于专业技能培养是不够的,因为医疗行业是与人直接打交道的行业,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性的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的表现。
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可以帮助医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和人性化关怀能力。
首先,医学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需要同时学习人文学科课程和医学课程,如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等。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医学教育需要创造更多机会使学生接触到真实世界的问题,以及病人和家属的声音。
医疗故事、病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家属的情感体验等可以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疗行业的现状和病人的需求,增强学生对病人的同理心和关怀心。
再者,医学教育需要强调医生的专业职责和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是病人的救命恩人,需要承担起诊断、治疗和照顾病人的职责,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主动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
医学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
最后,医学教育需要强调医疗行业的社会责任。
一个理念成熟的健康系统需要医学实践者能够承担起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医学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投身于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医学研究、协助卫生防疫以及推广健康管理等活动。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鼓励医护人员长期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
在现代社会,医疗行业对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有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选择。
通过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之中可以帮助医学生转变为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当前,高校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也越来越重视课程思政的融入,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而在医学教育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医务工作者要求不仅具备优秀的医学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该课程教学中,是当前亟需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内容和特点出发,探讨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享教学实践经验,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借鉴。
二、《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简介《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胚胎发生与组织学结构,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组织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培养医学生对人体结构的基本认识和临床思维。
该课程主要包括胚胎学和组织学两部分内容,胚胎学主要讲述受精卵、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组织学主要包括四大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临床结构变化及其生理和病理基础。
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故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三、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探讨1. 引导学生关注医学伦理与正确认识医学职业医学伦理是医学生必须要关注和了解的内容,故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医学伦理概念、原则和规范,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医学职业特点和医学伦理规范,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2. 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和社会责任胚胎学的教学内容直接涉及生命的起源与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受精卵和胚胎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关注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人口出生率、计划生育政策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人文情怀医学教育要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他们在医疗实践中有情有义,对患者负责。
浅谈中医院校《组织胚胎学》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浅谈中医院校《组织胚胎学》的教学方法及体会笔者结合在中医院校从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多年的经验和体会,针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特点,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如何结合中医药专业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一些体会,与同道进行交流。
标签:组织胚胎学;基础课程;教学体会《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形态学基础课程,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其他基础医学及妇产科等临床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抽象,知识面广,医学术语繁多,而大多数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都是第一学年开课,对刚入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尤其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西医课程课时少,系统的把握其课程精髓,真正理解和掌握组织结构与机能的关系,难度就更大。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摸索和总结,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积累了一些感受和体会,希望能与同道进行切磋与交流。
1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教学理论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实践课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只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禁锢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形成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不能引起互动式、启发式教学。
而这种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正是适应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大纲的要求,很多教师为了面面俱到,不能很好的突出重点,反而让学生更加混淆,感觉不到实际所需要或者感兴趣的知识点,同学们学起来可能会觉得枯燥和繁杂。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与临床或者生活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比如我们在讲泌尿系统的时候:可以首先引入问题,为什么医生对术后病人的尿量观察十分关心?为什么在正常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其根本原因就是人体要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来排泄代谢产物,否则会引起中毒症状。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涉及人体的胚胎发育和各种器官的组织结构与功能,这门课程通常被认为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课程。
随着“课程思政”政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种学科的教学中,包括自然科学课程。
本文将探讨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并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
一、《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人体的各种组织结构和器官发育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需要掌握大量的解剖和生理知识,了解人体结构的构成和功能。
学生还需要了解人体器官的发育过程,理解不同组织在发育中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让学生了解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人体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发育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为什么融入“课程思政”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道德熏陶,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了解生命的伟大和宝贵,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学的热爱。
融入“课程思政”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1. 融入医德教育医学是一门高度的人文科学,医生的职业要求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精通,更重要的是医德高尚。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医生的医德要求和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做合格医生的理想和情操。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的起源和发展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讲解生命的奥秘和生物伦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让他们明白生命的伟大和生命的责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生物学是一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前沿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动态,鼓励学生对生物学科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具体的专业课程中,其中《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讨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其他相关课程提供借鉴。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点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表现为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育管理中,实现知识与思想的有机统一。
(1)内容教育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接受到正确的思想引导。
(2)因材施教,注重育人: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认知水平,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3)注重实践,培养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实践课程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力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特点及教学改革《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涉及到细胞结构和功能、组织学、胚胎学等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多地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记忆,缺乏对于思想品德的培养。
2. 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实践探索为了强化《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意识,我校开展了以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实践探索:(2)注重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4)加强学生思想引导: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四、实践效果及展望1. 实践效果(1)学生思想观念得到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更加关注医学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树立了正确的医学道德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2018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Moodle 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组织学与胚胎学为例”(SGH18H508);2017年西安培华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模块整合下的‘CBL +PBL +TBL ’三联教学法在组胚学立体教学模式中的创新研究”(PHZ1703)在医学教育中融入医学人文———以组胚课教学为例*史敏,马怀芬,王敏,赵莎,孙琳,魏琪(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陕西西安710125,1243838277@qq.com )〔摘要〕医学人文教育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重将医学科学与人文相融合,以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指导医者的医疗行为。
以组胚学为例,在分析组胚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在组胚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阐述了组胚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方案:调整课程设置,隐性增加人文教育内容;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授课教师人文素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有机融入人文理念;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以期为新模式下的医学教育提供借鉴和实践经验,促进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医患冲突;人文精神;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65(2019)04-0536-04DOI :10.12026/j.issn.1001-8565.2019.04.24Integrating Medical Humanities into Medical Education :Take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as an Example SHI Min ,MA Huaifen ,WANG Min ,ZHAO Sha ,SUN Lin ,WEI Qi(School of Medicine ,Xi 'an Peihua University ,Xi ’an 710125,China ,E -mail :1243838277@qq.com )Abstract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pays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people -oriented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and guides doctors'medical behavior with humanistic spiritual values.Taking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cours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incorporating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into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and further elaborated the practical scheme of incorporating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into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adjusting curriculum settings ,implicitly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humanities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staff ,enhancing the humanities literacy of teachers ;carefully design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enriching students'cultural life and creating a good humanistic environmen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med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odel ,and promot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medic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Key words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Doctor -patient Conflict ;Humanistic Spirit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医患关系产生于患者身心最脆弱尤其需要安慰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人世间最温情、最温暖、最和谐的关系。
为何医院不断宣传的技术领先、服务至上,但换来的却是医疗恶性事件的频发?医患紧张,固然与大众医疗健康知识欠缺密不可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医患紧张”背后隐现着“医德迷失”的问题,究其本质是医学、医疗层面人文精神的缺失[1]。
从教育层面来看,“医患冲突”—635—Chinese Medical Ethics Apr.2019Vol.32No.04是对医者道德品质的现实拷问,也是对医学人文教育成效的拷问。
《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及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直接手段,医学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医德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医学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将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作为自身职业责任;重视人文素质培养,培养医学生关爱患者、敬畏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2]。
1医学人文与医学本质的关系巴德年院士在阐述自己对医学本质的认识时讲道:“科学求真,人文讲善,艺术要美,而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医学是科学与艺术最完美的结合。
”他所认为的医学是集科学之真、人文之善为一体的伟大事业,医学的本质是医学与人文的结合。
“医乃仁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就是对好医生的最佳诠释。
伴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的理解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和关怀渴望,这将为医学院校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起到警示作用。
医学人文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着重将医学与人文相融合,以人文精神指导医者的医疗行为,提高医护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医疗实践表明,解除病患痛苦需要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然而良好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亦是实现治病救人最重要的一环。
人文精神让医生在利用医疗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以一种同理心善待患者,尊重患者的意愿,加强与患者及亲属的沟通,达到医患和谐。
医学生秉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不仅应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医学事业的特殊性,树立“敬畏生命”的人文意识,这对于其适应今后的医学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医学生必须加强医学人文素养,这不仅是现代医学的必然趋势,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现阶段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国内医学人文课程的开设占比仅为7% 8%[3],即便如此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公共课,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人文课程开设占比为20%,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尽管大多数医学院校都已经勾画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但因繁重的专业课程使得人文类课程多以选修课进行,致使人文课程边缘化。
医学院校对人文素养课程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对该类课程的忽视,不能将人文课与专业课等同视之。
而且,医学人文课程安排很不合理且教学方式单一,课程开设较晚且都是传统的理论讲授,学生不能接触到具体的现实案例,导致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对医学人文知识学习兴趣不高、人文观念淡薄[4]。
此外,医学人文教育至今未形成良好的经常性机制,且人文课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较差,即使学生能够进行课程学习,但也仅了解或熟悉一些相关的规范条文,却不会从自身需求去“感悟、接收、内化”,从而导致其无法将人文理念内化,更不能将知理、向善、行德进行统一[5]。
因此,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育缺乏时效性和长期性,人文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仍停留于形式。
总之,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突出问题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表现为学时少、开课晚,且教学方式单一;教育缺乏经常性机制及实践性较差。
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主要阵地是学校,但目前医学院校对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高等教育扩招后生源整体素质在降低,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薄弱,加之医学生源多为“理科”毕业生,本身就存在人文素养的“先天”不足;第二,我国传统的“轻德重术”医学课程体系过度强调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人文素养培养模式仍处于摸索中,从而制约了医学生人文素养和医学人文水平的提高[6];第三,我国医学人文课程为非专业课程选修课,而医患关系则是医学人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这种不平行关系直接导致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发生知识“断裂”[7]。
医学院校应顺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以人性化医疗为目标,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内在需求。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人文素质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如何尽早(尤其是在学生的医学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效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能力,更加突出了培育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这对刚入校的医学生来说尤其重要[8]。
因此,人文教育应从医学基础课开始,将科学教育与人文—735—教育结合,从医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就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实现医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3以组胚课为例在医学基础课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组胚学属于医学形态学课程,该课程通常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是医学生入校最早接触医学教育的课程之一[9]。
组胚学研究正常人体的微观结构及新个体发生过程等基础知识,课程内容抽象、难懂,其研究的许多内容都涉及医学人文知识和伦理问题,如男女生殖系统的差异,内分泌系统异常所致的呆小症、侏儒症,胚胎发育过程中畸形胎儿的形成,这些都可成为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素材。
在组胚学教学中将医学人文知识和伦理理念融入其中,让抽象的人文知识富有温度和感染力,从而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其今后采用人文精神理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