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复习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B.经验论C.先验论D.不可知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活动的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等感性活动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纯精神的活动B.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C.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D.个人应付环境的活动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D.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6.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A.反映论B.不可知论C.经验论D.先验论7.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可知论B.不可知论C.唯理论D.经验论8.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唯理论B.经验论C. 唯物主义阵营D.唯心主义阵营9.认识活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10.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C.先验论的认识论的路线D.唯理论认识论的路线11..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是()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路线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3.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15“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论认识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17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D.唯心论18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论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D.唯心论19.概念、判断、推理是()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20.感觉、知觉、表象是()A.理论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2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社会实践B.感性材料C.理性抽象D.认识能力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该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于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式2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24.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C.抛弃原有的一切概念,重新评价一切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25真理是()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和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26.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27“有用就是真理”,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B.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C.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D.机械唯物主义真理观28.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29.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A.不确定性B.主观性C.相对性D.绝对性30.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真理具有一元性B.有用即真理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3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B.真理的无条件性C.真理具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D.真理不需要检验32.真理的内容是()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3.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同意B.主观和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C.是否满足人们的需要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34.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A.诡辩论的观点B.经验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35.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36逻辑证明是()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B.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37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将导致()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38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将导致()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3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B.绝对真理就是不包含相对性的真理C.绝对真理是指真理标准的唯一性D.绝对真理是指真理具有绝对性40.哲学上的“价值”是指()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劳动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41.价值评价是()A.一种纯主观的认识活动B.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C.没有正确与错误区分的评价D.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评价42.认识的任务在于()A.在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B.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C.在于运用和客观规律解释世界D.只要了解了客观规律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主从关系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感性认识和理论认识的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C.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D.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的认识,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的认识4.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5.“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复习题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选题1、认识的主体是指( B )A.感性存在的人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现实存在的个人D.实践所指向的人2、认识的客体是指( D )A.客观物质世界B.客观事物C.客观自然界D.主体实践所指向的客观对象3、主体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 C )A.主体认识客体,客体得到改造的过程B.主体摆脱客体的制约,实现自身价值C.主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D. 主体为了满足客体的需要,实现客体的价值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普遍联系的观点5、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段话阐明( B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6、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

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

”这段论述表明( A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B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8、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 C )A.唯物主义的观点B.一般反映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反映论的观点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C )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脱离( D )A.实践活动B.辩证法C.反映论D.实践和辩证法11、“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 A )A.认识真理的辩证途径B.直观真理的辩证途径C.认识客观实在的客观途径D.直观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12、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 D )A.内部联系B.本质联系C.全部联系D.外部联系13、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B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14、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D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15、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 B )A.表面联系B.本质联系C.直观联系D.外部联系16、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A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17、理性认知的特点是( C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18、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因为( C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B.理性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C.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有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还有缺陷和不足19、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B )A.认识论的辩证法B.认识论的唯物论C.认识论的唯理论D.认识论的经验论20、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D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B.理性认识把握事物本质,可以指导实践C.离开理性认识就不会有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没有把握事物本质,不能指导实践21、在实践中,( A )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A.真理B.实践C.创新D.自由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D )A.抽象思维B.辩证思维C.正确认识D.社会实践23、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必须具备( C )A.善于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B.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的积累C.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和辩证思维方法D.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虚心请教别人2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 A )A.积极能动的过程B.消极被动的过程C.完全自发的过程D.主观随意的过程25、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 D )A.感觉、知觉、表象等意识形式B.概念、判断、推理等意识形式C.感性和直观等意识形式D.情感、意志、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26、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 D )A.起消极作用B.起积极作用C.不起作用D.有的起积极作用,有的起消极作用27、“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辩证则二、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①)A反映论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②)A科学兴趣B社会实践C求知欲望 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①)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①)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②)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④)观点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②)A主体创造B能动反映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③)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②)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④)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②)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④)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②)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②)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②)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④)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③)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C社会实践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④)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②)A反映论B可知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③)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④)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③)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③)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C真理与价值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③)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④)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③)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④)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②)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③)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点击数:221 时间:2009-11-5 作者:fldqh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A.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接受的观点2.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的、可靠的。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D.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创造性C.选择性D.任意性4.“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5.“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6.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这句话说明()。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8.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哲学上()。

A.经验论的错误B.诡辩论的错误C.相对主义的错误D.唯理论的错误9.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是()。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10.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选题1、认识的主体是指( B )A.感性存在的人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现实存在的个人D.实践所指向的人2、认识的客体是指( D )A.客观物质世界B.客观事物C.客观自然界D.主体实践所指向的客观对象3、主体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 C )A.主体认识客体,客体得到改造的过程B.主体摆脱客体的制约,实现自身价值C.主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D. 主体为了满足客体的需要,实现客体的价值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普遍联系的观点5、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段话阐明( B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6、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

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

?这段论述表明( A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B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8、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 C )A.唯物主义的观点B.一般反映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反映论的观点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C )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脱离( D )A.实践活动B.辩证法C.反映论D.实践和辩证法11、?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 A )A.认识真理的辩证途径B.直观真理的辩证途径C.认识客观实在的客观途径D.直观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12、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 D )A.内部联系B.本质联系C.全部联系D.外部联系13、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B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14、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D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15、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 B )A.表面联系B.本质联系C.直观联系D.外部联系16、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A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17、理性认知的特点是( C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18、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因为( C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B.理性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C.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有理性认识D.理性认识还有缺陷和不足19、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B )A.认识论的辩证法B.认识论的唯物论C.认识论的唯理论D.认识论的经验论20、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D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B.理性认识把握事物本质,可以指导实践C.离开理性认识就不会有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没有把握事物本质,不能指导实践21、在实践中,(A )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A.真理B.实践C.创新D.自由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D )A.抽象思维B.辩证思维C.正确认识D.社会实践23、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必须具备( C )A.善于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B.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的积累C.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和辩证思维方法D.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虚心请教别人2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 A )A.积极能动的过程B.消极被动的过程C.完全自发的过程D.主观随意的过程25、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 D )A.感觉、知觉、表象等意识形式B.概念、判断、推理等意识形式C.感性和直观等意识形式D.情感、意志、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26、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 D )A.起消极作用B.起积极作用C.不起作用D.有的起积极作用,有的起消极作用27、?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名师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试卷

(名师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试卷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 .科学实验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 .实践的主体是()A .绝对精神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 .人D .人的意识3 .实践的客体是()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 .客观物质世界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 .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 .实践的中介是()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 .感觉B .知觉C .表象D .分析12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 .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 .形而上学的观点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14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16 ,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 .客观真理论D .形而上学真理论17 .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 .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 .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2.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A.先验论B.反映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C.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C.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6.我们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轻重、气味、滋味和软硬等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这个苹果的整个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7.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这一论断揭示了()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9.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

这件事说明( )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10.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毛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章练习题

毛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 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2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资料2

第二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3.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 (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 D.普遍联系的观点5.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对客体的选择和重构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7.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性 B.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8.•把认识的客体看作是进入实践活动的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社会存在 B.社会基本矛盾C.社会实践 • D.社会发展的规律10.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1.认识的主体是( )A.心灵的“自我” B.决定精神 C.绝对独立的人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上】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上】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正确答案是】:C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答案是】:B3、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正确答案是】:D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正确答案是】:A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正确答案是】:B6、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正确答案是】:C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正确答案是】:D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认识—实践—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正确答案是】:B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正确答案是】:A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正确答案是】:C1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正确答案是】:D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正确答案是】:A13、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正确答案是】:D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2.实践的主体是: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3.实践的客体是: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知觉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主观唯心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种观点是:.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C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 康德哲学的功绩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B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3.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 D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4. 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 B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5.“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6.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 ( 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7.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0.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B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11.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B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工具的改进发达D.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12、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A. 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14. 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 D )A.客观性B.绝对性C.全面性D.相对性15.“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D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6.“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7.“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原选择判断题库第2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原选择判断题库第2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里的“基础”指的是()A.实践B.认识C.价值D.感觉2.毛泽东曾经说过:“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

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生于南美洲茂密森林中的西红柿曾被称为“狼桃”。

到了16世纪,英国人佛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它,并带回几株种在英国皇家花园里,供皇家贵族观赏。

到18世纪,法国有一位画家决心以身试“柿”,看其是否有毒。

有记载说,这位勇敢的画家在吃西红柿之前穿戴整齐,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的“召见”。

结果,他不但没有死去,也没有任何不适。

于是人们才知道西红柿原来是可以吃的。

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恩格斯指出“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6.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2(附答案)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辨析题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

主观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则是认识论范畴,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两对范畴的联系表现在:主体有主观性,有意识和目的;客体首先是客观存在,才能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两对范畴的区别在于:主体只有和客体相联系才称为主体,离开客体就无所谓主体。

而客观存在可以是不依赖于主观、主体的。

客观事物与客体是两个有区别的范畴:客观事物只有和主体发生联系才成为主体的客体。

当客观事物尚未进人人的认识领域时,它还只是自在的客观存在,并不是认识的客体。

只有与认识的主体发生了对象性关系时,客观事物才具有客体的意义;另一方面,认识的客体不一定是客观事物。

当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的精神活动时,认识的客体是精神客体。

精神客体本身不属于客观事物。

2.“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上述观点不等同。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庄子的观点,认为在“道”的高度去衡量,无所谓是非善恶。

是相对主义真理观,它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而这些具有差别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有实践来检验。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考试试题-含答案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考试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单项选择题1.在认识活动的形成中,首要的因素是A.认识的客体B.认识的主体C.认识工具和手段D.认识工具的程序和方法(答案)B2.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A.自然的既定的关系B.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C.纯粹的功利关系D.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的关系(答案)D3.“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答案)B4.“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这种观点是A.重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重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答案)B5. 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答案)C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感性认识B.意识的能动性C.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答案)D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答案)C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观点表明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B.每个人的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C.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知识的(答案)C9.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A.获取真理性的认识 B.为实践服务C.增长知识才干 D.提高人的素质(答案)B10.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答案)A11.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这样一句话“我听过的会忘记,我看过的会记住,我做过的会真正明白”,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意思是A.实践出真知B.眼见为实C.耳听为虚D.知难行易(答案)A12.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复习题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二、多项选择题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A.唯心主义认识论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C.经验论D.唯理论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必须通过实践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3.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具体性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A、客观性B、革命性C、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渔民捕鱼B、运动员比赛C、工人炼钢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6.认识的主体包括()A、自然界B、个人主体C、集团主体D、类主体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A、自然性B、客观性C、对象性D、社会历史性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决定认识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4、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四、辨析题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科学真理具有相对性B•科学真理是绝对的
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科学真理是人类永远无法认识的
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45、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相对性B•阶级性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
8、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表明: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
.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30、真理是:
(
)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1、
关于真理,正确的说法是:
(
)
A.真理即客观事物本身
B
.有用就是真理
C.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
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识论是研究:
A.世界是什么的学说B
C.人的心理活动的理论D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B
C.辩证法的观点D
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涵义的是:
A.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B.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这句话最好地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3.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A、客观性
B、革命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渔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6.认识的主体包括()
A、自然界
B、个人主体
C、集团主体
D、类主体
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自然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
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4、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四、辨析题
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4、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5、有用就是真理。

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想统一的。

7、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

8、认识开始于经验。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批判唯理论、经验论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2.怎样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