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2

合集下载

糖代谢2药学

糖代谢2药学
作为引物 ❖ UDPG是活性葡萄糖基的供体,其生成过程消
耗ATP和UTP,因此,糖原引物上每加上一个葡 萄糖,需要消耗两个高能磷酸键。
二、糖原的分解代谢
* 定义 糖原分解 (glycogenolysis )习惯上指
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
* 亚细胞定位:胞 浆
糖原(Gn)

糖原磷酸化酶 Pi
激酶缺陷
细胞
Ⅷ 肝脏磷酸化酶激酶缺陷 脑、肝 正常
五、糖异生
* 概念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
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 部位 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
* 原料 主要有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Glu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化酶b激酶的d亚基)
激活
磷酸化酶b激酶
磷酸化酶b 磷酸化酶a-P + 肌糖原分解
调节小结
① 关键酶都以活性、无(低)活性二种形式存在,二 种形式之间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相互转变
② 双向调控:对合成酶系与分解酶系分别进行 调节,如加强合成则减弱分解,或反之。
③ 双重调节:别构调节和共价修饰调节。 ④ 关键酶调节上存在级联效应。
(
糖原合酶
glycogen synthase
() Gn+1)
➢ 糖原分枝的形成
分支酶
(branching enzyme)
α-1,4-糖苷键
α-1,6-糖苷键
糖原合成反应的特点
❖ 糖原合酶为过程的关键酶 ❖ 糖原合酶只能延长糖链,不能形成分支。分支
时需要分支酶的作用。 ❖ 合成时不能从头开始,需要至少4个葡萄糖残基

生物化学教案-第五章糖代谢-6学时

生物化学教案-第五章糖代谢-6学时
(1)变构激活剂:AMP; ADP; F-1,6-BP; F-2,6-BP
(2)变构抑制剂: 柠檬酸; ATP(高浓度)。
(3)F-1,6-BP 正反馈调节该酶。
2.丙酮酸激酶
(1)变构激活剂:1,6-二磷酸果糖
(2)变构抑制剂:ATP, 丙氨酸
3.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1)6-磷酸葡萄糖可反馈抑制己糖激酶,但对葡萄糖激酶无影响。
量,1mol葡萄糖可氧化产生2840 kJ的能量。
(二) 维持血糖 糖原储存能量,维持血糖恒定。
(三) 提供合成原料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物质的原料。
(四) 构成组织细胞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是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
(五)其他功能构成免疫球蛋白、血型物质、凝血因子等。
二、糖的分类
二、糖原分解
(一) 反应过程
1. 糖原分解为1-磷酸葡萄糖
2. 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
3. 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4. 脱枝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用
在几个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产物中的85%为1-磷酸葡萄糖,15%为游离葡萄糖。
小结:
1.糖的生理功能
2.糖的分类
3.糖原的合成与分解(重点)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2.糖无氧酵解的过程、关键步骤、关键酶。

吉林大学食品生物化学 9 糖代谢-2

吉林大学食品生物化学 9 糖代谢-2
NAD+ NADH+H+ CO2 异柠檬酸脱氢酶 NAD+ NADH+H+ CO2 -酮戊二酸 脱氢酶
琥珀酸 硫激酶
GDP+Pi
GTP
CoASH
1 2

异柠檬酸脱氢酶
Step 3
异柠檬酸
草酰琥珀酸
1 2
异 柠 檬 酸 氧 化 形 成 酮 戊 二 酸
α—
α-酮戊二酸
Step 3.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
糖酵解
胞浆
Cytosol
乳酸
线粒体内
Mitochondria
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乙酰CoA (线粒体膜)
三羧酸循环
CO2+H2O+ATP
糖的有氧氧化
糖有氧氧化的部分过程:从丙酮酸到TCA
第一阶段: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线粒体) 二 个 阶 段
包括:丙酮酸的转运(从胞浆到线粒体)
第二阶段: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 (线粒体)
FAD FADH2 H2 O
琥珀酸脱氢酶
延胡索酸酶
苹果酸 脱氢酶
Hale Waihona Puke NAD +NADH+H+ 草酰乙酸
Step 6 琥珀酸脱氢形成延胡索酸

琥珀酸脱氢酶 琥珀酸 延胡索酸
• 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这是三羧酸循环中第三步氧化 还原反应,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氢的受体是酶的辅基FAD, 生成延胡索酸和FADH2。该酶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掺入线粒 体内膜的酶,并且直接与呼吸链联系。
6 CO2 + 6 H2O + 30/32 ATP
有氧氧化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细胞都通过它获 得能量。肌肉等进行糖酵解生成的乳酸,最终仍需在有氧 时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从能量产生看,糖有氧代谢 合成的ATP是糖酵解的18-19倍,它无疑是长时间大强度运 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糖代谢2

糖代谢2

(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2.三羧酸循环;3.糖异生;4.乳酸循环;5.巴斯德效应(二)填空1.糖酵解途径中三个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这三个酶依次是、和己糖激酶。

2.1摩尔葡萄糖酵解能净生成10摩尔ATP,而1摩尔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产生30或32摩尔ATP。

3.组成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三种主要酶是、、、五种辅酶是、、、、。

4.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周,共进行次脱氢,其中3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1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

5.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 +H+必须依靠穿梭系统或穿梭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成线粒体中的和。

6.乙醛酸循环不同于三羧酸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和。

7.在外周组织中,葡萄糖转变成乳酸,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经糖异生作用再转变成葡萄糖这个过程称为循环,该循环净效应是能量的。

8.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

(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缺氧条件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代谢去路是BA.进入呼吸链供应能量B.丙酮酸还原为乳酸C.甘油酸-3-磷酸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D.在醛缩酶的作用下合成果糖-1,6-二磷酸E.以上都不是2.糖原分子中1摩尔葡萄糖残基转变成2摩尔乳酸,可净产生多少摩尔ATP?cA.1B.2C.3D.4E.53.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升高?EA.ATP/ADP比值升高B.CH3COCoA/CoA比值升高C.NADH/NAD +比值升高D.能荷升高E.能荷下降4.在肝脏中2摩尔乳酸转变成1摩尔葡萄糖,需要消耗多少摩尔的高能化合物?E A.2B.3C.4D.5E.65.在三羧酸循环中,下列哪个反应不可逆?EA.柠檬酸→异柠檬酸B.琥珀酸→延胡索酸C.延胡索酸→苹果酸D.苹果酸→草酰乙酸E.草酰乙酸+乙酰辅酶A→柠檬酸6.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A.碘乙酸及氟化物可抑制其对糖的氧化B.6-磷酸葡萄糖脱氢的受体是NADP +C.转酮醇酶需要TPP作为辅酶D.在植物体中,该反应与光合作用碳代谢相通E.核糖-5-磷酸是联系糖代谢和核酸代谢的关键分子7.下列哪种酶既在糖酵解中发挥作用,又在糖异生作用中发挥作用?(武汉大学2001考研题)A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丙酮酸脱氢酶C.丙酮酸激酶D.己糖激酶E.果糖-1,6-二磷酸酶(四)判断题1.肝脏果糖磷酸激酶(PFK)受F-2,6-BP的抑制。

糖代谢2

糖代谢2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H2O 丙酮酸
胞液
乙酰CoA
线粒体 TAC循环
[O]
ATP ADP
NADH+H+ FADH2
CO2
(一)葡萄糖循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
(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 乙酰CoA
总反应式:
NAD+ , HSCoA CO2 , NADH + H+
五、巴斯德效应
* 概念 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fect)指有氧氧化抑制 糖酵解的现象。
* 机制 有氧时,NADH+H+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丙 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而不生成乳酸; 缺氧时,酵解途径加强,NADH+H+在胞浆 浓度升高,丙酮酸作为氢接受体生成乳酸。
第 四 节
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2. TCA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三、有氧氧化生成的ATP
H+ + 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 的同
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 [O] [O]
NADH+H+
FADH2
H2O、2.5ATP
H2O、1.5ATP
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
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 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
FADH2
NADH 异柠檬酸 脱氢酶
– ATP 柠檬酸 NADH 琥珀酰CoA + ADP
柠檬酸合酶
柠檬酸
– ATP + ADP
Ca2+
琥珀酰CoA – 琥珀酰CoA
GTP
α-酮戊二酸 脱氢酶复合体 + Ca2+

糖代谢2

糖代谢2

(7)延胡索酸的水合作用
延胡索酸酶 ⑺
H2 O
(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苹果酸脱氢酶 ⑻ NADH+H+
NAD+
GLUCOSE 2 PYRUVATE 2 ACETYL CoA
NADH
+ CO2
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
顺乌头酸
草酰乙酸
NADH
苹果酸
异柠檬酸
NADH
延胡索酸 a-酮戊二酸
FADH2 NADH
己糖激酶
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
(Gn) H3PO4
G-1-P
G-6-P
(不耗ATP)
(2)6-磷酸果糖的生成
磷酸己糖异构酶
(3)1,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
(第二个限速步骤)
磷酸果糖激酶-1
(4)1,6-二磷酸果糖裂解成两分子丙糖
醛缩酶
(5)磷酸丙糖的互变
异构酶
(6)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3、乙酰CoA → →→→ CO2 + H2O + ATP (线粒体)
(三羧酸循环)
糖酵解
乳酸
线粒体内
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乙酰CoA
胞浆 三羧酸循环
糖 有 氧 氧 化 概 况
CO2+H2O+ATP
糖的有氧氧化
1. 葡萄糖被氧化为丙酮酸
胞液 G 2分子 CH3COCOOH
2分子ATP
2 x (NADH + H+)
(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 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作为糖分解供能的补充途径。
2. 在有氧条件下,作为某些组织细胞主要的供能途径。
肌肉收缩与糖酵解供能

糖代谢2糖的分解代谢

糖代谢2糖的分解代谢

O

OH
OH
O P O CH2
OH
O
酸 葡 萄 糖
OH OH
OP
OH HO
1-磷酸葡萄糖 (glucose-1-phosphate)
O
OH OH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OH OH
6-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
糖酵解过程中ATP的生成:
反应
ATP
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
-1
6 - 磷酸果糖 → 1,6-二磷酸果糖
-
N
O
OO
-
O
HC
C
P
C
O
NH
O P O CH2
O
O
HC
NH2 C
N CH
+
N
CH
CH CH
OH OH
Mg2+
-
O
-
O
P OPO
O
O
NH2
N
C
C
N
-
O
HC
C
CH
NH P O CH2
+
N
O
O
HC
CH
CH CH
OH OH
ATP (三磷酸腺苷)
HK与G结合的 诱导契合作用:
The conformation of hexokinase changes markedly on binding glucose (shown in red). The two lobes of the enzyme come together and surround the substrate.
四 个 第二阶段: 磷酸丙糖的生成(裂解)

第六章糖代谢-2

第六章糖代谢-2

六、柠檬酸循环的生物意义
( 1) 是好氧生物体内最主要的产能途径! (2) 是脂类、蛋白质彻底分解的共同途径! (3) 提供合成其他化合物的碳骨架
如: 草酰乙酸 → Asp、Asn α-酮戊二酸 → Glu → 其他氨基酸 琥珀酰CoA → 血红素
两用性
丙氨酸 苏氨酸 甘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
柠檬酸循环—焚烧炉和百宝库 CoASH 柠檬酸
磷酸戊糖——磷酸戊糖为代表性中间产物。 支路——糖酵解在磷酸己糖处分生出的新途径。
2
磷酸戊糖 途径
细胞质中
➢ 氧化阶段(G-6-P脱氢脱羧成5-磷酸核 糖:两次脱氢产生2NADPH)
➢ 非氧化阶段(磷酸戊糖分子重排,产生不 同碳链长度的磷酸单糖,进入糖酵解途 径)
1.过程 氧化阶段(脱碳产能)
非氧化阶段(重组)
2.生物意义
(1)NADPH为许多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力; (2)与糖的有氧、无氧代谢相联系; (3)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 (4)中间产物是某些生物合成的原料。
第五节 糖的合成
• 糖原(淀粉)生成作用——以葡萄糖或其他单糖 为原料合成糖原(淀粉)。
• 糖异生作用——非糖(乳酸、甘油、丙酮酸、草 酰乙酸、生糖氨基酸) 物质合成葡萄糖。
的调节 2. ADP、ATP和Ca2+对柠檬酸循环的调节。 总的来说都是对酶的调控。
限速酶: 1.柠檬酸合酶
变构抑制剂:ATP、NADH、琥珀酰CoA 竞争性抑制剂:柠檬酸
AMP可解除抑制 2.异柠檬酸脱氢酶
变构抑制剂:ATP、NADH 变构激活剂: ADP 3.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抑制剂:ATP、 NADH、琥珀酰CoA 激活剂:AMP 、 ADP、Ca2+

生物化学第2篇 第04章 物质代谢与调节--糖代谢

生物化学第2篇 第04章 物质代谢与调节--糖代谢
第四章 糖 代 谢
食物糖: 淀粉.糖元.双糖.纤维素
(+)
消化.吸收
单糖
(代谢)
第一节
糖的生理功能
供能 供碳原 转化成肌体成分 转化成生物活性物质
概述
糖的消化.吸收
消化:口腔开始.小肠为主.酶促反应 吸收:依赖载体.耗能的主动吸收(主)依赖载体.不耗能的促进吸 收
糖代谢概况
酵解从Gn开始:
Gn
1-P-G
6-P-G
其他己糖也可转变成磷酸己糖而进入酵解途径.
无氧酵解总结
在胞液中进行 原料:G或者Gn. 产物:乳酸. 不可逆.催化不可逆反应的三个酶即为限速酶 (整个途径中速度最慢的酶). 两步耗能反应,两步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谢物在代谢
过程中,由于脱H或者脱水,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形成一个高能磷酸 键,此磷酸基可直接转给ADP生成ATP).尽生成ATP
不耗能.
肝、肌Gn分解的不同在于6-P-G的去路不 同.此导致Gn合成、分解的功能不同.
三. Gn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肝Gn合成与分解通过调节以保证血[G]的恒 定. 肌Gn合成与分解通过调节以保证肌肉组织 对能量的需求. 所以,调节的条件和因素也不同 Gn合成与分解是由两套酶催化的不同途径, 但受相同体系的调节. Gn合成酶、 Gn磷酸化酶均受共价修饰、 变构的双重调节.
分解:无氧酵解.有氧氧化.戊糖旁路.糖醛酸途径等 糖元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一、糖的无氧酵解
定义: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 包括: G
酵解途径
丙酮酸
LDH
乳酸
细胞定位: 胞液
过程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5-05节糖代谢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5-05节糖代谢

熟悉 糖原合成与分解关键酶的调节;糖异生与糖酵解的底物循环 调节;乳酸循环的概念和生理意义;血糖调节激素及其作用 机制
了解
糖原累积症的发病机制;糖醛酸途径、多元醇途径的概念和 生理意义;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糖代谢异常所致疾病
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Glycogenesis and Glycogenolysis
激素调节的整合作用
糖、脂肪、氨基酸代谢相协调 肝、肌、脂肪组织等各组织代谢相协调
(一)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主要激素
特点: 血糖升高时分泌增多 机制: 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促进肌、脂肪组织等通过GLUT4摄取葡萄糖
激活磷酸二酯酶而降低cAMP水平,使糖原合酶活化、磷酸化酶抑制 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使丙酮酸脱氢酶活化
一、血糖水平保持恒定
是血糖来源和去路相对平衡的结果
食物糖
糖原合成
CO2 + H2O 肝(肌)糖原 其他糖
肝糖原
分解
血糖
磷酸戊糖途径等
非糖物质
脂肪、氨基酸
二、血糖稳态主要受激素调节
调节血糖的主要激素
降低血糖:胰岛素 (insulin)等
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 (glucagon)、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
葡糖-1-磷酸
UDPG
ATP
UTP
CH 2 OH
H
HO
H OH H
O H
H O P
+
P
P
P
尿苷
葡糖-1- 磷酸 UDPG焦磷酸化酶 PPi
H
HO
OH
UTP
CH 2 OH H OH H O H H O P P
尿苷
2Pi+能量

第七章 糖代谢 第二次课

第七章 糖代谢 第二次课
草酰乙酸
乙酰CoA+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 乙酰
TCA循环 循环
⑵ 柠檬酸异构化生成异柠檬酸 H2O
H2C COOH HO C COOH H CH COOH
H2C COOH C COOH HC COOH
H2C COOH H C COOH
COOH HO CH
柠檬酸
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
顺乌头酸酶 柠檬酸 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NAD+ 异柠檬酸
α-酮戊二酸 +CO2+NADH+H+ 酮戊二酸
TCA循环 循环
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 ⑷ 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 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A HSCoA NAD+ H2C COOH
H2C COOH CH2
O C SCoA
CH2 O C COOH
6-磷酸 磷酸 果糖激 酶-2
1,6-二磷酸果糖 二磷酸果糖
2,6-二磷酸果糖 二磷酸果糖
丙酮酸激酶
原料增多 时,促进 转化 * 别构调节 别构激活剂: 别构激活剂:1,6-双磷酸果糖 双磷酸果糖 别构抑制剂: 别构抑制剂:ATP, 丙氨酸
丙氨酸 丙酮酸, 丙酮酸, 相当于产物, 相当于产物,产物 抑制酶活性
称之未-科综合征,乙醇会妨碍 称之未 科综合征,乙醇会妨碍VB1的 科综合征 吸收及促进其排泄? 吸收及促进其排泄?
Why? ?
丙酮酸的脱氢酶复合体 多酶复合体:是催化功能上有联系的几种酶通过非 多酶复合体:是催化功能上有联系的几种酶通过非
连接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 共价键连接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 共价键连接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
糖酵解途径

8糖代谢2

8糖代谢2

糖代谢(2)5. 糖异生6. 糖酵解与糖异生的调控7. 戊糖磷酸途径8. 糖原的生物合成9. 糖原合成与降解的调控10. 糖代谢小结5.糖异生Gulconeogenesis5.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糖异生:将丙酮酸、乳酸或甘油等合成葡萄糖的代谢途径。

Glucose(Glc): 直接燃料和物质合成前体;人脑需120g Glc/天, 是总糖原储备的一半;5.1. 糖异生共用糖酵解的七步可逆反应糖异生与糖酵解是两条相对的代谢途径相对的代谢途径常常有许多酶反应步骤(可逆反应)是共用的,但关键的不可逆反应是不能共用的。

5.2.糖异生必需绕过糖酵解的三步放能反应催化三步放能反应的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 磷酸果糖激酶( PFK-1), 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5.3. 丙酮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需两步放能反应1. 丙酮酸羧化成为草酰乙酸2. 草酰乙酸脱羧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糖异生将丙酮酸变为PEP时消耗1个ATP和1个GTP。

糖酵解将PEP变为丙酮酸时产生1个ATP。

5.3.1 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被羧化为草酰乙酸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需要生物素(biotin)为辅基,共价结合在酶的Lys残基上。

生物素的作用是活化并转移CO2基团5.3.2 草酰乙酸脱羧有利于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carboxylation-decarboxylation “activate”pyruvate , in that the decarboxylation of oxaloacetate facilitates PEP formation.丙酮酸羧化酶PEP 羧激酶0.2 versus 7.5kcal/mol5.3.3 草酰乙酸必需还原为苹果酸才能离开线粒体这一过程将线粒体内的还原力NADH转化为细胞质中的NADH,二者的比例约为105。

课件:糖酵解2

课件:糖酵解2
总反应:
C6H12O6+2ADP+2Pi→ 2C3H6O3+2ATP+2H2O
乙醇发酵
Pyruvate
Alcohol
Decarboxylase Dehydrogenase
O O C
CO2 H
O NADH + H+ NAD+ H
CO
C
H C OH
CH3
pyruvate
CH3
acetaldehyde
CH3
丙酮酸脱氢酶是一个大的复合体, 包括三个酶: 丙酮酸脱氢酶 (E1), 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 (E2), 二氢硫辛酰脱氢酶 (E3)
需要5种辅酶:
焦磷酸硫胺素(TPP), 硫辛酸, 辅酶A (CoA), FAD, NAD+
E2位于中心
• E1 — 丙酮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的氧化脱 羧,形成二碳单位乙酰基。辅基TPP。
lipoamide
CO
2e + 2H+
硫辛酰胺: HS CH2
硫辛酸与E2C的H2 Lys残基结合,形成长的灵活 手臂,HS使C得H 硫辛酰胺的末O端的二硫键N容H 易 在各酶的活C性H2中CH心2 C摆H2动CH。2 C NH (CH2)4 CH
CO
硫辛酰胺 的氧化与 还砷化原物可以
与还原型的 硫辛酰胺结 合,抑制丙 酮酸脱氢酶
血糖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通过cAMP介导的 级联放大系统使蛋白激酶A(PKA)活化,使 丙酮酸激酶磷酸化而失活,从而使糖酵解减速。
磷酸果糖激酶1 (PFK-1)
• 糖酵解的最关键的限速步骤
•ATP,柠檬酸是变构抑制剂 •AMP,ADP和果糖2,6-二磷酸是变构激活剂。

糖代谢TCA-2

糖代谢TCA-2

有氧氧化第2阶段的关键酶: 丙酮酸脱氢酶系 有氧氧化第1阶段的关键酶:即糖酵解的三个关键酶
四、 TCA中ATP生成与生物学意义:
(1)供能: 共产生12 ATP 乙酰COA进入TCA ,每一次循环有: 3 NADH 1 FADH2 3*3 = 9 ATP 2*1 = 2 ATP 4次脱氢反应 底物水平磷酸化 1乙酰辅酶A 体外燃烧 209.1千卡,
磷酸戊糖途径(简称HMP)可总结如下: 2(G-6-P) (2*6C)
2 NADP+ 2 NADPH+H+
2(G-6-P酸) (2*6C)
2 NADP+ 2 NADPH+H+ + 2CO2
2(5-P核酮糖)(2*5C) ( 5-P核糖) (7C)7-P景天酮糖
另1分子G-6-P (4C) 4-P赤藓糖 5-P木酮糖 3 C
糖原合成与分解
一.
糖原分解代谢
● 磷酸化酶
使(无活性)磷酸化酶 b
磷酸化酶 a
(有活性)
磷酸化酶催化的反应机制如下:
2. 去分支酶催化糖原分支点的1,6-糖苷键断裂:
3. G-1-P 转变成 G-6-P;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活性中心有磷酸化丝氨 酸) 催化完成。
G-1-P G-6-P 葡萄糖 + Pi 6-磷酸葡萄糖 + H2O
第六节
。 一、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糖的异生
糖的异生即形成“新”糖的意思,是指从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3)生糖氨基酸可经此途径转变成葡萄糖,是氨基酸代谢途径之一。
例:天冬氨酸
草酰乙酸
丙酮酸……
G
一.
二、 糖异生的途径
4.
6-磷酸果糖至葡萄糖

2糖代谢与衰老33页PPT

2糖代谢与衰老33页PPT
第一节 糖代谢及血糖浓度的调节
血糖及其参考范围
➢血糖:一般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在激素等因素的 调节下,血糖浓度保持相对恒定。 ➢空腹血糖的参考范围通常为:3.89~6.11mmol/L (70~110mg/dl), ➢201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下调参考 范围上限为5.6mmol/L(100mg/dl)。
一、糖 尿 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 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 低下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性疾病,其特征 是高血糖症。 ➢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多种组织器 官的损害、功能紊乱和衰竭,尤其是眼、 肾、神经与心血管系统。
糖尿病的分型
(5%~10% ) (85%~90% )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GIH)
胰岛素作用机制
➢胰岛素(insulin)是由胰岛β细胞合成 分泌的多肽激素。 ➢它主要作用于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 一方面促进这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并 转换成糖原或脂肪贮存,另一方面抑制肝 脏的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
胰岛素在细胞内的合成及分泌过程
在葡萄糖的刺激下在β细胞的粗面内质网生成前胰岛素原, 有102个氨基酸。
二、糖尿病和自由基
1. 细胞内的葡萄糖在线粒体内转变成能量的 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使线粒体变质,结果葡 萄糖不能被利用,也不产生能量,导致血液中 葡萄糖增加并发生糖尿病。血液中增加的葡萄 糖流到全身各处,引起蛋白质代谢紊乱并加速 自由基的生成,这些自由基便攻击体内组织或 内脏,发生糖尿病的各种合并症。
比例较小
Hale Waihona Puke 比例较小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主要有两种病理过程参与其发病机制: ➢多种因素引起的胰腺β细胞功能减退,导致 胰岛素分泌的绝对不足。 ➢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导致胰岛 素分泌的相对不足。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绝对或/和相对不足是导 致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基础。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四版 第九章糖代谢(二)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  第四版 第九章糖代谢(二)
糖的有氧分解
丙酮酸的氧化
(线粒体 线粒体) 线粒体
葡萄糖→ → →丙酮酸 →乙酰 CoA → → → CO2+H2O 葡萄糖 丙酮酸 乙酰
糖酵解 (细胞质 细胞质) 细胞质
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 (线粒体 线粒体) 线粒体
丙酮酸的氧化
丙酮酸脱羧酶 酶的组分 硫辛酸乙酰移换酶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丙酮酸脱氢酶系 (线粒体膜上 线粒体膜上) 线粒体膜上 辅因子 TPP 硫辛酸 HSCoA NAD+
HSCoA + 3NADH+3H+ + FADH2 + GTP+2CO2
3NAD+ FAD GDP H3PO4 2H2O HSCoA 3NADH+3H+ FADH2 GTP
CH3CO-SCoA
2CO2
verview of the citric acid cycle. The citric acid cycle oxidizes two-carbon units, producing two molecules of CO2, one molecule of GTP, and highenergy electrons in the form of NADH and FADH2.
Hans Krebs
三羧酸循环包含8个步骤: 三羧酸循环包含 个步骤: 个步骤 (1)乙酰辅酶 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柠檬酸合酶
该反应不可逆,三羧酸循环的第一个限速酶。 该反应不可逆,三羧酸循环的第一个限速酶。 柠檬酸合酶(EC2.3.3.1)活性受 活性受ATP、NADH、琥珀酸 等抑制。 柠檬酸合酶 活性受 、 、琥珀酸CoA等抑制。 等抑制

糖代谢2-TCAcycle

糖代谢2-TCAcycle
第四节 TCA循环




一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二 羧酸循环的化学途径 三 回补反应 四 TCA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or Citric Acid Cycle or Krebs Cycle)的生理意义 五 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一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丙酮酸(糖酵解产生)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 体内膜。在丙酮酸脱氢酶系作用下,氧化脱羧生 成乙酰CoA。 方程式如下:
H2O
琥珀酰CoA
琥珀酰合成酶 琥珀酸



步骤5 琥珀酰CoA转化成琥珀酸产生一个高能磷 酸键 1 琥珀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断裂与GDP的磷酸化 偶联,在哺乳动物中生成GTP,在植物和微生物 中生成ATP,是TCA循环中唯一的底物磷酸化 2 催化的酶为琥珀酰合成酶。
琥珀酸脱氢酶 琥珀酸 延胡索酸
2 化 学 历 程
3 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调控
(1)别构调控 产物NADH和乙酰CoA与底物NAD、CoA竞争 性抑制该酶系的活性部位。 (2)共价修饰调节 丙酮酸脱氢酶的磷酸化(激酶)和去磷酸化 (磷酸酶)是使丙酮酸脱氢酶系失活和激活的重 要方式。
活性
无活性
二 三羧酸循环的化学途径

三羧酸循环首先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 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多步反应回到草酰 乙酸,消耗乙酰CoA产生CO2、NADH、 FADH2和ATP。此循环定义在线粒体内膜 上,全部酶也在此内膜上,分8步反应。
Again, 3 reactions are the key sites
• 1 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 - ATP, NADH and succinyl-CoA inhibi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节的关键因素[NADH]/[NAD],[ATP]/[ADP],和草酰 乙酸、乙酰COA、琥珀酰COA等代谢物的浓度
TCA回补途径

三羧酸循环不仅是产生ATP的途径,它 产生的中间产物也是生物合成的前体。 例如卟啉的主要碳原子来自琥珀酰CoA, 谷氨酸、天冬氨酸是从α-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衍生而成。一旦草酰乙酸浓度 下降,势必影响三羧酸循环的进行。
磷酸戊糖途经(磷酸己糖支路)
(一)
糖的分解代谢
概况
起 始 物 ------ G-6-P 关 键 酶 ----- G6PD 中间产物 --- NADPH、R-5-P
(二) (三)
反应途经
生理意义 1、 R-5-P ------- 为核甘酸合成提供戊碳糖 2、NADPH ----- 作为供氢体参与 • 胆固醇、脂肪酸的合成 • 维持RBC膜的稳定和功能完整 •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乙醛酸循环 (微生物,植物种子 )
发生部位:植物种子细胞内的乙醛酸体。
关键酶:苹果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裂解酶。 意义:将2C酸 4C酸补充TCA循环的4C酸,油
料种子发芽,将脂肪转化成糖(蔗糖)。
2.乙醛酸循环支路
在植物和有些微生物体内具有异柠檬 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酶,前者催化异柠檬 酸裂解生成琥珀酸和乙醛酸;后者催化乙 醛酸与乙酰CoA合成苹果酸:
C=O H-C-OH H-C-OH CH2OPO32NADPH+H+
CO2
5-磷酸核酮糖
磷酸戊糖途经 G G-6-P
NADPH
G6PD
糖的分解代谢
F-1,6-P
3-P-甘油醛
丙酮酸 乙酰CoA 乳酸 CoA 柠檬酸 -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R-5-P
草酰乙酸
琥珀酸 起始物 ------ G-6-P 关键酶 ------ G6PD 中间产物 --- NADPH、R-5-P
4.途径:
5.关键步骤:绕过糖酵解途径的三个 不可逆反应的步骤。 关键步骤之一:
CH2O P HO H CH2OH HO H H
H
HO
O H
H OH OH
6-磷酸葡萄糖磷酸酯酶 H
O H
H OH OH
+ H2O
Pi
HO
6-磷酸葡萄糖Hຫໍສະໝຸດ 葡萄糖关键步骤之二:
H2CO P
O H H OH H
H2CO P
五、戊糖磷酸途径phosphopentose pathway PPP
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是机体内糖分解代谢的主要径, 但不是唯一途径。实验研究也表明:在组织中添加酵解抑 制剂如碘乙酸或氟化物等,葡萄糖仍可以被消耗,这说明 葡萄糖还有其它的代谢途径。许多组织细胞中都存在有另 一种葡萄糖降解途径,即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也称为磷酸己糖旁路 (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shunt,HMP )。参与磷 酸戊糖途径的酶类都分布在动物细胞浆中,动物体中约有 30%的葡萄糖通过此途径分解。
磷酸戊糖途径
(一) 概况
起始物 ------ -- G-6-P 关键酶 ------ -- G6PD
糖的分解代谢
中间产物 ---- NADPH、R-5-P
(二) (三)
反应途经 生理意义
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脱羧阶段
H-C-OH H-C-OH C=O NADP+ NADPH+H+ H-C-OH H-C-OH O
三羧酸循环反应的全过程:
乙酰CoA
草酰乙酸 NADH NAD
+
柠檬酸 顺乌头酸
苹果酸
异柠檬酸
TCA
延胡索酸 FADH2 FAD 琥珀酸 琥珀酰 CoA GTP GDP Pi α- 酮戊二酸
NAD
+
NADH CO2 NAD
+
NADH CO2

TCA调控

单向反应酶:

柠檬酸合成酶(TCA限速酶) 抑制剂:NADH 、NADPH、 琥珀酰COA 、ATP、柠檬酸 激活剂:草酰乙酸、乙酰COA 异柠檬酸脱氢酶 抑制剂:NADH、ATP、琥珀酰COA 激活剂:ADP、Ca2+ α-KG脱氢酶复合体 抑制剂:琥珀酰COA 、ATP、 NADH 激活剂:Ca2+
O
C
O
H-C-OH
OH-C-H
H-C-OH O H-C
OH-C-H
H-C
H2O
内酯酶
OH-C-H H-C-OH H-C-OH CH2OPO32-
CH2OPO32-
6-磷酸葡萄糖 脱氢酶
CH2OPO32-
6-磷酸葡萄糖
是HMP的限速酶。 受 NADPH/NADP+ 比例的调节。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 6-磷酸葡萄糖酸 6-磷酸葡萄 CH2OH NADP+ 糖酸 脱氢酶
与光合作用相联系,实现某些单糖间的互换
六、糖的合成、糖异生
一、糖异生的证据及其生理意义
糖异生是指从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非糖 物质包括丙酮酸、乳酸、生糖氨基酸、甘油等均 可以在哺乳动物的肝脏中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 这一过程基本上是糖酵解途径的逆过程,但具体 过程并不是完全相同,因为在酵解过程中有三步 是不可逆的反应,而在糖异生中要通过其它的旁 路途径来绕过这三步不可逆反应,完成糖的异生 过程。
糖的异生作用简介
1.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 程叫做糖的异生作用。 2.前体:凡是能生成丙酮酸的物质均可转变为葡 萄糖,如乳酸、生糖氨基酸、甘油、三羧酸循环的中 间产物(柠檬酸、酮戊二酸、苹果酸等)。 3.进行部位: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另外,肾脏中 也可进行糖的异生(尤其是较长时间饥饿时肾脏糖异生 作用很强,相当于同重量的肝脏的水平)。
三、生理意义 1、饥饿或空腹状态下维持血糖浓度稳定 2、有效利用乳酸,节约能源,防止酸中毒 3、更新肝糖原,有利于氨基酸分解代谢
H2CO P HO OH 二磷酸果糖 磷酸酯酶 O H
H2COH HO
+ H2O
+ Pi
OH
H
OH H
1,6-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糖异生小结
一、概念 非糖物质———— G 或 Gn 胞浆
肝(肾)
异生原料:丙 酮 酸、乳酸、甘油、氨基酸 二、异生过程—— 基本上为糖酵解的逆过程
但须绕过三个“能障”(酵解三关键酶)
1.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需 要生物素为辅酶。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的催化 下形成草酰乙酸。在大脑和心脏中存在这个反应。
3.天冬氨酸及谷氨酸的转氨作用可以形成草 酰乙酸和α-酮戊二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也会形成琥珀酰CoA。其 反应将在氨基酸代谢中讲述。
总反应式
G6P+12NADP++7H2O→6CO2+12NADPH+12H++H3PO4 经6次循环,一分子G6P被分解产生6分子CO2,12分子NADPH
意义
提供还原力NADPH (供生物合成需要,如脂肪酸长链的合成) 提供合成原料:主要提供磷酸戊糖参加核酸代谢 (5-P核糖合 成核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