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学 第四章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是一本专门介绍工程化学基础知识的教材。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工程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培养读者的工程化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一章:引言工程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原理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学科。
它涵盖了化学、物理、材料科学、能源和环境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工程化学的发展推动了化工行业的进步和创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的结构对其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工程化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物质的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和工艺过程。
第三章:化学平衡与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和反应动力学是工程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平衡常数和速率常数的确定对于理解和设计化学反应过程至关重要。
了解反应速率和平衡条件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
第四章:热力学与能量转化热力学是工程化学中的基础学科,研究能量转化和热力学性质。
通过研究热力学循环和热力学平衡,我们可以优化能量转化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五章:传质与分离技术传质和分离技术在化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传质机理和分离技术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高效的分离设备和工艺流程,提高产品纯度和产量。
第六章:反应器设计与控制反应器是化工过程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了解不同类型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和控制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反应器类型,提高反应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七章:工程化学的应用工程化学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石油化工到生物工程,从环境保护到新能源开发,工程化学的应用涉及到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工程化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程化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结语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是一本全面介绍工程化学基础知识的教材。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工程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培养工程化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工程化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浙江大学工程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参考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能源§4. 1 热化学与能量转化 练 习 题 (p. 136)1.(1) a 、b ; (2) b 、d ; (3) c ; (4) b 。
2. (1) (s)CO CaO(s) (s)CaCO 2C8103+−−−→−∆f H m (298. 15 K)/kJ ⋅mol -1 -1207. 6 -634. 9 -393. 5 ∆r H m (298. 15 K) = [ (-634. 9) + (-393. 5) -(-1207. 6)] kJ ⋅mol -1= 179. 2 kJ ⋅mol -1∆U = ∆H - ∆nRT = [179.2 - 1 ×8. 314 ×1083. 15 × 10―3] kJ ⋅mol -1 = 179. 2 kJ ⋅mol -1(2) O(l)H 2 (g)O (g)H 22C2522−−→−+∆f H m (298. 15 K)/kJ ⋅mol -1 0 0 -285. 8 ∆r H m (298. 15 K) = [2 ×(-285. 8) - 2 ×0 - 0 ] kJ ⋅mol -1 = -571. 6 kJ ⋅mol -1 ∆U = ∆H - ∆nRT = [-571. 6 - (-3) × 8. 314 ×298. 15 × 10―3] kJ ⋅mol -1= -564. 16 kJ ⋅mol -1(3) O(g)H 2 (g)CO (g)O (g)CH 22C2524+−−→−+∆f H m (298. 15 K)/kJ ⋅mol -1 -74. 6 0 -393. 5 -241. 8 ∆r H m (298. 15 K) = [(-393. 5) + 2 × (-241. 8) - (-74. 6)] kJ ⋅mol -1 = -802. 5 kJ ⋅mol -1∆U = ∆H - ∆nRT = [-802. 5 - 1 × 8. 314 ×298. 15 × 10―3] kJ ⋅mol -1= -804. 98 kJ ⋅mol -1(4) Cu (aq) Zn Zn (aq)Cu 2C252+−−−→−+++∆f H m (298. 15 K)/kJ ⋅mol -1 64. 8 0 -153. 9 0 ∆r H m (298. 15 K) = [(-153. 9) + 0 - 64. 8 -0 ] kJ ⋅mol -1 = -218. 7 kJ ⋅mol -1 ∆U = ∆H - ∆nRT = [-218. 7 - 0 × 8. 314 ×298. 15 × 10―3] kJ ⋅mol -1= -218. 7 kJ ⋅mol -1∆U 与 ∆H 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化学工程基础第四章作业答案.doc
化学工程基础第四章作业答案第四章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4-2 在一定条件下,SO2催化制取SO3的反应式为已知反应器入口处SO2的浓度是7.15(摩尔分数,下同),出口物料中含SO2 0.48, 求SO2的转化率。
解∵∴4-3 已知700℃、3´105Pa(绝压)下的反应C4H10 → 2C2H4 H2 (A)(B)反应开始时C4H10为116kg。
求当反应完成50时,cA、pA、yA、cB各为多少解依题意yA,0 1,xA 50 cA,0 37.09kmol·m-3 cA 9.27 kmol·m-3 pA 7.5 ´ 104Pa yA 0.25 kmol·m-3 4-4 乙醇在装有氧化铝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脱水,生成乙烯C2H5OH → C2H4 H2O 测得每次投料0.50kg乙醇,可得0.26kg乙烯,剩余0.03kg乙醇未反应。
求乙醇转化率、乙烯的产率和选择性。
解乙醇总消耗量0.50 - 0.03 0.47kg 其转化率xA ´100 94 设生成0.26kg乙烯需乙醇a kg a 0.427kg 乙烯的选择性Sp 0.909 乙烯的收率Yp Sp·xA 0.909 ´0.94 0.854 4-5 在间歇操作搅拌釜中用醋酸和丁醇反应生产醋酸丁酯,反应式为CH3COOH C4H9OH CH3COOC4H9 H2O (A)B (R)(S)已知反应在100℃下进行,动力学方程为-rA 2.9 ´10-7cA2mol·m-3·s-1。
反应物配比为丁醇醋酸=4.972 1(摩尔比),每天生产醋酸丁酯2400kg(忽略分离损失),辅助生产时间为30min,混合物的密度视为常数。
等于750kg·m-3,试求当醋酸的转化率为50%时所需反应器的体积大小(装料系数取0.7)。
解MA 60 MB 74 MR 116 cA,0 ´750 1.753kmol·m-3 1753 mol·m-3 qn,A,0 1.724 kmol·h-1 1.724 ´103 mol·m-3 qV,0 0.9835m3·h-1 V qV,0tr t/ 0.9835 ´32.78 30 ´ 1.03m3 VR 1.47m3 4-6 某气相一级反应A →3R,反应速度常数k 8.3310-3s-1,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初始条件为纯A,总压为101325Pa。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答案(仅供参考)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1. P H2=; P O2=2. (1) P H2=; P O2=; P N2=(2) P总=81 kPa(3)X H2=;X O2=;X N2=5. (1)P N2=75kPa;P O2=75kPa(2)P N2=;P O2=(3)P总=6. (1)硫蒸气的摩尔质量:@(2)硫蒸气的化学式为:S2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1.是非题:(1) (-); (2)(-); (3)(-);(4) (-); (5)(-); (6)(+ )。
2.选择题: (1) (c); (2)(d);(3) (a); (4)(c);(5)(d)。
3. (1) △U=150kJ; (2) △U=-250kJ;(3) △U=450kJ; (4) △U=975kJ。
4.(1)W=; (2)△U=。
5.(1); (2)0kJ; (3); (4)0kJ。
6. 可获得肌肉活动的能量为7. △rHm= (1) (2) .、11. (1) ; (2)第三章参考习题答案1.是非题(1) (-); (2)(-); (3)(+); (4)(-); (5)(-); (6)(-)。
2.选择题: (1) (c); (2)(b) ;(3)(b); (4)(c)。
3.填空题:(1) △rHmθ→增大; △rSmθ→增大; △rGmθ→基本不变;Kθ→减小;v(正)→增大, v(逆)→增大多一些。
v逆Kθ移动方向k正k逆)v正增加总压力不变不变↑↓不变)逆反应方向升高温度↑↑↑↑↑↑↑正反应方向↑↑不变不影响平衡加催化剂↑-↑4.(1) J/; (2) J/; (3) J/。
5.(1) kJ/mol﹥0 逆向; (2)mol﹥0 逆向。
6. 直接计算:△rGmθ= kJ/mol ﹤0标准熵法计算: △rGmθ= kJ/mol ﹤0 ;正向自发进行。
`7. (1)有转向温度,高温自发; (2) 有转向温度,低温自发; (3) 正向自发。
工程化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第二节练习题
6. (1) <0 (2) >0 (3) <0 (4) <0 7. △rGm =△rGm θ=91.38 kJ/mol
T=980.58K
8. T=2128.9K
节练习题
1. (1) (2)
2. 降温 恒P 3. 吸热
4. C(CO2)=0.033mol/L 5. Ea=257.15kJ/mol
(2) SiO2 >BaO >CO2
第二章 第三节练习题
1. (1) 方向 饱和 降低 氢 氧 (2) 单位质量溶剂 (4) 8 润湿 14-18 o/w乳化剂 (5) 热致 溶致
2. (1) 降低 [H+]增加 (2) 升高 [H+]增加 (3) 下降 △T= Kf bB (4) 依次降低 (5) 一次升高
c(CO)=0.067mol/L
第四章 第四节练习题
1. (1) × (2) √ (3) × (4) √ 2. (1) c (2) a 3. Fe3+>Cu2+ >Fe2+ 4. Cl2>KMnO4>K2Cr2O7 5. (1) K θ=3.05 (2) c=0.075 6. (-) Pt / Fe3+, Fe2+ ∥ Ag+/ Ag (+)
7. m(CaO)=532kg m(CO2)=418kg
8. ξ(N2)= ξ(H2)= ξ(NH3)=4mol
ξ(N2)=2mol
9. N(H2)=1mol n(H2O)=1mol
第二章 第一节练习题
1. (1) 三氯·一氨合铂(Ⅱ)酸钾 (2) 四羟合锌(Ⅱ)酸钠 (3) 硫酸三乙二胺合镍(Ⅱ) (4) 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 (5) 乙二胺四乙酸合钙(Ⅱ)酸钠 (6) 四羟合镍 (7) [Ag(NH3)2]Cl (8) K4[Fe(CN)6]
《工程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2023年8月30日2时47分
2
单原子离子的氧化数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例如Al3+离
子的氧化数为 +3, 表示为 Al(+3)。
除过氧化物 ( 如H2O2 )、超氧化物 ( 如KO2 ) 和含有 F-O 键的化合物 ( 如OF2 ) 外,化合物中O 原子的氧化数均为 -2,例如 H2O 中的 O 原子。
➢半反应中与氧化态物质处于同一侧的所有物质称为氧化型 物质oxidation type matter ➢半反应中与还原态物质处于同一侧的所有物质称为还原型 物质reduction type matter
例如半反应: MnO4- + 8H++5e= Mn2++4H2O 电对:MnO4-(氧化态) /Mn2+(还原态)
Cu棒
Zn棒
CuSO4 溶液
ZnSO4
1.10
溶液
V
负极 | 电解质溶液(浓度)| 正极
(-) Zn∣Zn2+ (l mol ·L-1) ‖ Cu2+ (l mol ·L-1) ∣Cu
面
桥
c2
界
面
2023年8月30日2时47分
20
书写原电池符号的规则:
➢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盐桥用 “‖” 表示。 ➢半电池中两相界面用“|”分开,同一相的不同物质(以 及电极中的其他相界面)用“,”分开,溶液、气体要注明 cB、pB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electrochemistry
§4.1 氧化还原反应 redox reaction
氧化还原反应(Oxidization and reduction) 的重要特征是: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工程化学习题解答2
第四章 原子结构1.判断正错(+)(1)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几率分布是微观粒子运动的三个特征。
(-)(2)电子的运动也可用牛顿力学来描述。
(-)(3)除氢原子外的其它原子中,只要角量子数不同,其轨道能级必定不同。
(-)(4)通过原子发射光谱至少可以对金属元素进行定性分析。
(+)(5)确定了n 、l 、m 三个量子数,就确定了一个原子轨道。
(-)(6)确定了n 、l 、m 三个量子数,就确定了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
2.选择填空(1)下列四个量子数组合正确的是(B )A .(1,1,0,+21) B.(3,0,0,+21)C .(1,2,1,-21) D.(3,1,2,-21) (2)下列原子轨道存在的是(D )A . 1p B. 2d C. 3f D. 6s34.判断正错(-)(1)当n =2时,l 只能取1,m 只能取±1。
(-)(2)波函数角度分布图也能表示电子离核的远近。
(-)(3)磁量子数为0的轨道都是s 轨道。
(-)(4)p 轨道角度分布图为“8”字形,这表明电子是沿“8”字形运动的。
5.填空(1)决定电子离核远近和所处能级高低的量子数是(n )。
(2)决定轨道形状的量子数是(l )。
(3)决定轨道空间伸展方向的量子数是(m )。
(4)决定电子自旋方向的量子数是(m s )。
6.下列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式是不正确的,它们各违背什么原则?请订正之。
(1)5B :1s 22s 3 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应为:1s 22s 22p 1(2)22Ti :1s 22s 22p 63s 23p 63d 4 违背能量最低原理,应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24s 2(3)7N :1s 22s 22p 2x p 1y 违背洪特规则,应为:1s 22s 22p 1x 2p 1y 2p 1z(4)29Cu :1s 22s 22p 63s 23p 63d 94s 2 违背全充满半充满规律,应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7.分别写出6C、7N、8O三种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外层电子分布式和2p电子的8.通过表格形式写出20Ca、24Cr、26Fe、29Cu四种原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未成9.选择填空(1)下列原子外层电子分布式不正确的是(D)A. 11Na:3s1 B. 17Cl:3s23p5 C. 23V:3d34s2 D. 30Zn:4s2(2)Mn2+外层电子分布式正确的是(C)A.4s0 B. 3d54s0 C. 3s23p63d5 D. 3d5(3)下列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B)A. V B. Cr C. Mn D. Zn(4)下列离子中属于9—17电子构型的是(C)A. Cl— B. Ca2+ C. Cu2+ D. Zn2+12.某元素最高氧化数为+6,最外层电子数为1,金属性是同族中最强的。
化学反应工程分析第四章一二节.
(4.6)
• 对一级反应
k kcAb Da kga kga(cAb 0)
• 对n级反应
(4.7)
kcAb n kcAb n1 Da kga(cAb 0) kga
(4.8)
可能的最大反应速率是指可能出现的最高反应物浓度下 得到的反应速率,而可能的最高反应物浓度为cAb,可能的最 大传质速率,是指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浓度为零,传质推动 力最大时的传质速率。 Damkohler数的物理意义即为可能的最大反应速率和最大 传质速率之比。
(4.17)
不同反应级数时ƞeDa和ƞe关系,由式(4.12)和式(4.14) ~(4.16)得到,并以被标绘在图4.3中。
图4.3 不同级数反应的等温外部效率因子和ƞeDa的关系
十分明显,当过程由外扩散控制时,表观速率对于主体浓度呈一 级关系,由传质速率决定,表观活化能很小,可视作接近零。如 为反应控制,则表观动力学与本征动力学一致。
• 效率因子法
Ei - rA k 0ie RTb cAb ni
-
(4.2)
效率因子ƞ用来校正传递过程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虑外 部传递影响的效率因子称为外部效率因子,考虑内部传递 影响的效率因子称为内部效率因子,同时考虑两者影响的 为总效率因子。 • 表观动力学法
Ea - rA k 0ae RTb cAb na
2 3
即:
Pr 式中, ,为Schmidt数,表示物系的扩散特性; 为Prandtl数,表示物系的传热特性。两量纲为一数定义的D 和ƛ 分别为分子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
Sc
D
h Sc cp ( ) kg Pr
2 3
cp
工程化学考试题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练习题一、选择题1.已知θϕ(MnO4-/Mn2+)=1.49V,θϕ(Fe3+/Fe2+)=0.77V,θϕ(Br2/Br-)=1.065V,θϕ(Cl2/Cl-)=1.358V,则氧化能力最强的物质为(),还原能力最强的物质为()A.MnO4- B.Mn2++ C.Fe2+ D.Fe3+ E.Br2 F.Br-2.已知θϕ(I2/I-)=+0.535V,θϕ(Br2/Br-)=+1.065V,θϕ(Cl2/Cl-)=+1.358V,选择下列哪一种氧化还原电对的氧化剂,使I-氧化为I2,但不使Br-、Cl-氧化()A.θϕ(O2/OH-)=+0.401VB.θϕ(Fe3+/Fe2+)=+0.77VC.θϕ(MnO2/Mn2+)=+1.208VD.θϕ(MnO4-/Mn2+)=+1.49V3.已知θϕ(Cl2/Cl-)=+1.36V,在下列电极反应中标准电极电势为+1.36V的电极反应是()A.Cl2+2e-=2Cl-B.2Cl--2e-==Cl2C.1/2Cl2+e-=Cl-D.以上都是4.下列都是常见的氧化剂,其中氧化能力与溶液pH值的大小无关的是()A.K2Cr2O7B.PbO2C.O2D.FeCl35.根据标准电势判断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浓度为1mol·dm-3时能与Ag+共存的是()A.Mn2+B.Fe2+C.Sn2+D.Pb2+6.借助盐桥把0.1mol·dm-3AgNO3溶液中的Ag丝与含有Cu丝的0.5mol·dm-3的Cu(NO3)2溶液相连组成电池,其电动势为()A.0.40VB.0.44VC.0.50VD.0.53V7.已知θϕ(Fe3+/Fe2+)=+0.77V,θϕ(Cl2/Cl-)=+1.36V,正确的原电池符号是()A.Fe2+|Fe3+||Cl-|Cl2|PtB.Pt|Fe2+,Fe3+||Cl-|Cl2C.Pt|Fe2+,Fe3+||Cl-|PtD.P t|Fe2+,Fe3+||Cl2|Cl-|Pt8.对于电对Zn2+/Zn,增大其Zn2+的浓度,则其电极电势值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9.对于银锌电池:(-)Zn│Zn2+(1mol·L-1)‖Ag+(1mol·L-1)│Ag(+),已知θϕ(Zn2+/Zn)=-0.76V,θϕ(Ag+/Ag)=0.799V,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是()A.1.180VB.0.076VC.0.038VD.1.56V10.反应2MnO4-+5S2-+16H+=2Mn2++5S+8H2O在标准状态时电池电动势为2.00V,当某浓度时电池电动势为2.73V,该反应的△G为()A.5×2.00FB.7×2.00FC.-10×2.73FD.10×2.73F11.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若两电对的电极电势值差很大,则可判断()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该反应的反应速度很大C.该反应能剧烈地进行D.该反应的反应趋势很大12.判断下式反应中,Cl 2是()Cl 2+Ca(OH)2———→△Ca(ClO 3)2+CaCl 2+H 2OA.还原剂B.氧化剂C.两者均否D.两者均是二、填空题1.反应2Fe 3+(aq)+Cu(s)=2Fe 2++Cu 2+(aq)与Fe(s)+Cu 2+(aq)=Fe 2+(aq)+Cu(s)均正向自发进行,在上述反应中所有氧化剂中最强的,还原剂中最强的是_____。
化学反应工程第4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t t dt时间内流出的示踪物料的量: dm C (t )dt
• 示踪剂的总量显然是:
dm C (t )dt E t dt m m 故:E t
m C (t )dt
0
m
C (t )
由不同的停留时间下的C(t)即可以求 出E(t)、F(t).
tc c0
0 0.934 1.623 4.545 11.688 10.714 8.442 4.870 8.636 0
t 2 c c0
0 14.6l 40.58 159.09 525.97 589.29 548.70 365.26 820.45 0
tc t 51.49 0 c0
s
2 t c 2 t2 t 412.7 c0
tc tEt dt tEt t 0 c0
2 0 2 t c 2 2 2 t E t dt t t c0
t2 t t E t dt
0
30
• 具体计算结果如表
时间 t/s 0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2 t • 求在此条件下F(t),E(t)及 与 t 值。
29
• 解:本实验测定的数据并非连续曲线而 2 是离散型的。则F(t),E(t), t , t 的计算 式如下:
c F t c0
t
0
dF t F t c E t dt t c0 t
11
12
2.RTD函数F(t)
• 当物料以定常态的流量流入反应器而不发生化 学变化时,在流出物料中停留时jian小于t物料 占总流出物的分率: Nt F t N
《工程化学基础》第4章资料
故
H U
14
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 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pV 值较大,但 又把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实际气体近似为理想 气体,那么在两个状态下: 状态I,气态反应物的状态方程式为 p1V1 = n1RT; 状态II,气态生成物的状态方程式:p2V2 = n2RT;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有: p1= p2 = p,T1 = T2 = T,pV= nRT 即 其中 H = U + n (g)RT
6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
U – (Q + W) = 0 Q 称为热 与途径(或过程)有关 或 U = Q + W
焦耳等人发现的
(4. 1)
W 称为功
7
热和功的性质
Q > 0,表明系统对环境吸热; Q < 0,系统对环境放热; W > 0,系统接受环境作功; W < 0,系统对环境作出功。
17
四、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焓变
1. 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恒压或恒容下)只与物 质的始态或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例如:
始态 C(石墨) + O2(g)
H r m, 3
Δ H r m, 1
I
终态 CO2(g)
H r m, 2
II
1 CO(g) O 2 (g) 2
II
有: Δ r H m, 1 = r H m, 2 + r H m, 3
22
第四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二)
G Wmax
此式表示系统的焓变ΔH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TΔS项,用于维持系统内部温 度和增加系统的混乱度上的能量变化,是无法利用的;另一部分则是系统的吉布斯 函数变,是系统能够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变化。在恒温恒压下,系统的吉布斯函数 越大,就表示它对外做有用功的能力越大,在过程进行中,如对系统的吉布斯函数 变加以利用,就能转变为有用功。从热力学可以导出,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减少等于 系统在恒温恒压下对环境可能做的最大有用功。
§4.2 化学反应的方向
前面讨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问题,一切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都 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但热力学第一定律只探讨了能量转化的数量问题,而没有涉 及到能量转化的方向问题。本节就将讨论能量转化的方向,即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问题。这是第一定律不能回答的,需要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解决。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1、自发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力作用就能自动发生的过程叫做自
发过程或自发变化。
热传递 T2>T1
《工程化学》
气体膨胀
水流动
墨汁扩散
P2>P1
h2>h1
c2>c1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化工学院
1
1、自发过程
自发过程的特点
A 自发过程具有单向性。其逆过程不能自发进行。
B 自发过程的进行有一定的限度——达到平衡。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化工学院 11
1、吉布斯函数
对于封闭系统,在恒温和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系统吉布斯函数改变 量——吉布斯函数变ΔG为:
G G2 G1 (H 2 TS2 ) (H1 TS1 ) (H2 H 1) T(S2 S1 ) H TS
G H TS
化学反应工程 第四章
在t时对出口处的示踪物B作物料衡算:
所以,
VC V 'RA 0 V 'RB C0
C V 'RB C0 V
=停留时间≤t的示踪物溶液体积所占分率最后得:F(t)(
C C0
)
s
3.脉冲法
1)实验步骤
(1)物料保持稳定流动
(2)在一瞬间注入示踪剂B,总量是M,在体积流量V中的
t tm=t
则
2 t
t2E(t)dt
2
t
0
0
对离散型测定值,
t2E(t)
2 t
0
tm2
E(t)
0
三、对比时间 为了方便起见,常用对比时间作为变量。 对比时间的定义
t
tm
1.平均对比停留时间
tm 1
tm
2. E( )
3. F ( )
E( )
dF ( ) d
dF ( )
d( t )
浓度为Co 。数学描述为 0 t 0
C C0 0 t t0
0 t t0
c(∞)
C0
C(t)
t0
V ( M )Ccp(t)
0
0
t=0
t
(3)以t=0为计时基准,检测出口处的B浓度C。
响应t 曲线 t
(4)标绘
V
( M
)C p
~
t
曲线
2)( V
M
)Cp
?
在出口处作示踪物B的物料衡算:
V C dt Mt
在实际 反应器中,物料可能是由固体颗粒、液滴、气泡或者 分子团块等聚集体组成的,称之为微团。微团之间的混合程度 有三种情况,
2020春工程化学习题集4-电化学
第四章电化学习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氧化剂中,随氢离子浓度增加而氧化性增强的是 ( D )(A) Cl 2 (B) FeCl 2 (C) AgCl (D) K 2Cr 2O 7(2)将下列电极反应中有关离子浓度加倍,对应的φ反而减小的是(C )A. Cu 2+ + 2e CuB. 2H + + 2e H 2C. Cl 2 + 2e -2Cl -D. Fe 3+ + e -Fe 2+(3)已知某氧化还原反应的Θ∆m r G 、K Ɵ、E Ɵ,下列对三者值判断合理的是()A. Θ∆m r G < 0,K Ɵ > 1,E Ɵ < 0B. Θ∆m r G < 0,K Ɵ > 1,E Ɵ > 0C. Θ∆m r G > 0,K Ɵ > 1,E Ɵ < 0D. Θ∆m r G > 0,K Ɵ > 1,E Ɵ > 0(4)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Cr 2O 72-+ 6Fe 2+ + 14H +3+ + 6Fe 3+ + 7H 2O2Fe 3+ + Sn 2+2Fe 2+ + Sn 4+它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是(),最强的还原剂是()。
A. Cr 2O 72-B. Cr 3+C. Fe 3+D. Fe 2+E. Sn 4+F. Sn 2+(5)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共存的是(A )A. Cu 2+,Fe 3+,Sn 4+,AgB. Cu 2+,Fe 2+,Fe ,Ag +C. Cu 2+,Fe 3+,Fe ,Ag +D. I -,Fe 3+,Fe 2+,Sn 4+(6)已知反应2Fe 2+ + Cl 22Fe 3+ + 2Cl -的E =0.60V ,且Cl 2、Cl -均处于标准状态,则c (Fe 3+)/c (Fe 2+)为(A )A. 0.70B. 2.01C. 14.2D. 1.42(7)将氢电极[p (H 2) = 100kPa]插入纯水中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则其电动势E 为(A )A. 0.414VB. -0.414VC. 0VD. 0.828V(8)已知φƟ(Fe 3+/Fe 2+) = 0.769V ,φƟ(Fe 2+/Fe) = -0.409V ,φƟ(O 2/H 2O 2) = 0.695V ,φƟ(H 2O 2/H 2O) = 1.763V ,在标准状态下,酸性的H 2O 2溶液中加入适量Fe 2+,其产物是()A. Fe 3+,O 2B. Fe 3+,H 2OC. Fe ,H 2OD. Fe ,O 2(9)25℃时,铜锌原电池中Zn 2+和Cu 2+的浓度分别为0.10mol·L -1和1.0×10-9mol·L -1,则此原电池电动势比标准铜锌原电池电动势(D )A. 下降0.48VB. 上升0.48VC. 上升0.24VD. 下降0.24V(10)下列关于电极电势错误的说法是(D )A.电极电势E(Ox/Red)为强度性质物理量B.无加和性C.与半反应写法无关D.与电极反应方向有关A. 阴极B. 阳极C. 正极D. 负极(11)下列半电池反应中,被正确配平的是 DA. Sn 22+ + OH -==SnO 32- + H 2O+2eB. Cr 2O 72+ + 14H + + 3e==2Cr 3+ + 7H 2OC. Bi 2O 5 + 10H + + 2e===Bi 3+ + 5H 2OD. H 3AsO 3 + 6H + + 6e===AsH 3 + 3H 2O(12)反应MnO 4-+ SO 32-→ MnO 42- + SO 42-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反应式配平后。
工程化学(高等教育)新版答案
xx
Kbθ = x2/0.005=1.77×10-5→ x2 =8.85 ×10-8
Mg(OH)2 = Mg2++2OHQ=c(Mg2+) ·c(OH-)2=0.05× 8.85 ×10-8 =4.425 ×10-9
Q﹥KSPθ[Mn(OH)2],有沉淀生成.
17
第四章习题解答
• 12.在烧杯中盛放20.00cm30.100、10cm30.1mol.dm-3MgCl2溶液和
10cm30.01mol.dm3 Mn(OH)2沉淀生成?
NH3.H2O相混合时,是否有
KSPθ[Mg(OH)2]=5.61×10-12, Kbθ[NH3.H2O]=1.77×10-5
• 解: NH3 + H2O = NH4++ OH-
0.005-x≈0.005
Kθ(1173k)=1.287, Kθ(1273k)=1.66, 表明为吸热.
6
第三章习题答案
14.(1)升温,减压;增加H2O(g)分压,减少CO(g)、 H2(g)分压. (2)升温 因升温: Kθ↑, k(正)↑, k(逆)↑。 增加H2O(g)分压: Kθ不变 , k(正)不变,k(逆)不变。 催化剂: Kθ不变 ,k(正)↑, k(逆)↑。
(2) cOH-≥4.34×10-9,pH ≥5.64
13
第四章习题解答
• 6、欲配制pH值5为的缓冲溶 液,需称取多少克 CH3COONa.3H2O的固体溶解在300cm-30.5mol.dm3HAc溶液中?
• 解:体系为HAc- NaAc缓冲溶 液, c(HAc)=0.5, c( NaAc)=x/0.3
• 解:中和稀释后混合液是缓冲体系.其中 • cHA=(0.05×0.1-0.02×0.1)/0.1=0.03
《工程化学》第4章 电化学基础
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以双虚垂
线( )表示盐桥,以单垂线( | )表示两个相之间
的界面。用“,”来分隔两种不同种类或不同价
态溶液。
工程化学 Engineering Chemistry
4.2.1 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
3. 电池反应
任一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组成一个原电池。
Zn + 2H + = Zn2+ + H2
➢ 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及基本的防护方法。
工程化学 Engineering Chemistry
目录
4.1 氧化还原反应
4.2 原电池
4.3 电极电势
4.4 电动势与电极电势在化学上的应用
4.5 化学电源
4.6 电解
4.7 金属的腐蚀及防护
工程化学 Engineering Chemistry
电化学腐蚀
态/还原态”表示 。
锌电极:电子流出------负极
组成:Zn2+(c1)/Zn
氧化反应:Zn − 2e- = Zn2+
铜电极:电子流入------正极
组成:Cu2+(c2)/Cu
还原反应:Cu2+ + 2e- = Cu
电极上发生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都称为电极反应/半反应。
工程化学 Engineering Chemistry
反应正向自发
➢ E =0 即 ΔrGm = 0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 E <0 即 ΔrGm > 0
反应正向非自发
工程化学 Engineering Chemistry
4.2.2 原电池的热力学
2. 电动势E的能斯特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P r θ y φ x
球坐标示意图
数学上,可以通过分离变量的方法将波函数分为 两部分或三部分:ψ(r,θ,φ)=R(r)×Y(θ,φ) 或 ψ(r,θ,φ)=R(r)×Θ(θ)×Φ(φ) 式中:R(r)称为波函数的径向部分;Y(θ,φ)称为波函 数的角度部分。 只要将R(r)、Θ(θ)、Φ(φ)分别解出后即可得到ψ的 具体表达式。 R(r)有许多个,其具体表达式与自然数n(n=1, 2,3…)有关,即当n=1时有一个R(r)表达式,当 n=2时又有一个R(r)表达式,……
一、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和核外电子分布式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分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洪特规则和全充满半充满规律。
1、泡利(Pauli)不相容原理 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 个电子。即每一轨道最多容纳两个电子。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如10Ne原子核外10个电子占有的四个量子数分别 为: (1,0,0,+1/2) (1s) 、 (1,0,0,-1/2) (1s) (2,0,0,+1/2) (2s) 、 (2,0,0,-1/2) (2s) (2,1,0,+1/2) (2p) 、 (2,1,0,-1/2) (2p) (2,1,1,+1/2) (2p) 、 (2,1,1,-1/2) (2p) (2,1,-1,+1/2) (2p) 、 (2,1,-1,-1/2) (2p)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近代原子结构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当原子受到高温或电火花的作用时,电子就从 n=1的能级即最低能级(基态)跃迁到n>1的能级即 较高的能级(激发态),由于电子在较高能级不稳 定,又要回落到基态,此时就要释放出能量,并且 通常以光的形式释放,因此在谱图上可以得到一条 条分立的谱线。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本节总结 • 电子运动的三个特征: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
和统计性; • 电子运动的状态只能通过薛定谔方程来描述; • 三个量子数n、l、m都有合理值时,确定一个原子 轨道; • 四个量子数n、l、m、ms都有合理值时,确定一个 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轨道一层一层地分布在原子核周围,每一层又 有不同种类若个个轨道,尽管轨道有重叠,但性质 不同。
h /(mV )
式中:λ—微粒波的波长;h—普朗克常数; m—微粒质量;v—微观粒子运动的速度 只要波长大于粒子尺寸,即表现出波动性。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1927年美国的戴维逊和英国的汤姆逊实验证实电 子确能衍射。
电子枪
光栅
屏幕
电子衍射示意图
电子衍射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设的正确性。即电子 的运动也具有波动性,或者说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 性。
与氢原子结构所不同的是,电子所处能级的高低 不仅与主量子数有关,而且还与角量子数有关。即 同一电子层中,l越大轨道能级越高。这样,同层 中的能级将发生分裂,并且可能与其它能级发生能 级交错现象。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已被原子光谱实验精确 测定,结果表明量子力学对多电子原子结构的描述 是正确的。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0
0
1 r (2 )e r / a 3 a0 8a0
1 4
3 cos 4
3 sincon 4
1 r ( )e r / 2a cos 3 2a0 a0
0
1 r (2 )e r / a 3 a0 24a0 1 r (2 )e r / a 3 a0 24a0
0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n=1时称为第一层,用符号K表示;n=2时称为第 二层,用符号L表示;以下依次为M、N、O、P、 Q…层。 l=0时表示一种轨道,用符号s表示,即s轨道; l=1时,表示第二种轨道,用符号p表示,即p轨道; 以下依次为d、f、g、h…轨道。 m可取值的数目表示某种轨道的简并数目,即能 量相等的轨道的数目。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根据电子具有波 粒二象性这一特征,提出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基 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奠定了现代量子力学的基 础。 • 薛定谔方程是一种二阶偏微分方程,其形式为:
2 2 2 8 2 m 2 ( E V ) 0 2 2 2 x y z h
因此,第一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 8个,第三层最多18个,第四层最多32个……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2、能量最低原理 在不违背泡利不相容 原理的前提下,电子尽 可能占据能量最低的轨 道。轨道能级高低可用 鲍林近似能级图来表示, 见右。 电子填充的顺序为: 1s2s2p3s3p4s3d4p ……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z
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
z
z
+ x Ys
+ y
Yp z
z
x
Yp y
z
+
y + x
Yp x
z
y
z + +
z + + y x
x + Y 2 dz
y x
-
-
y
+ Y 2 2 dx - y
x
+
+ Yd xy
y
+
+
Y d yz
Y d xz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从角度分布图可见,一个原子的多个(种)原子 轨道在空间是相互重叠的。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3、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要在三维空间画出原子轨道的图像是非常困难 的,一般将它们分为径向部分和角度部分分别作 图; 径向分布图是将波函数的径向部分R(r)对r作图 (略); 角度分布图是将波函数的角度部分Y(θ,φ)对θ、 φ作图。角度分布图可以了解波函数的形状及在空 间的伸展方向。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同理,Θ(θ)的具体表达式与l(l=0,1,2,…, n-1,共n个)有关,Φ(φ)的具体表达式与m(m=0, ±1,±2,…±l,共2l+1个)有关。
当n、l、m都有确定值时,R(r)、Θ(θ)、Φ(φ)都有 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即ψ(r,θ,φ)有确定的的数学表 达式。 n 、 l 、 m分别称为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 数。注意,l的取值受n的限制,m的取值受l的限制。 如n取2时,l只能取0和1,当l取0时,m只能取0, 当l取1时,m只能取0,±1。否则,解出的波函数 在数学上没有意义。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如n=1时l只能取0,m也只能取0,意味着第一 层(K层)只有一个s亚层,s亚层只有一个s轨道; n=2 时l可取0和1,当l取1时m又可取0、+1、-1, 因此第二层有s和p两个亚层,其中p亚层又有三 个轨道,即第二层有两种共4个轨道。 其它层轨道的种类和数目参见书上表4.2。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对于氢原子,所有的原子轨道或波函数都有确定 的数学函数式,如表4.1所示。 轨道 ψ(r,θ,φ) R(r) Y(θ,φ)
1s
1 r / a e 3 a0
0
2
1 r / a e 3 a0
0
1 4
0
2s
2pz 2px
1 4
1 4
1 r ( )e r / 2 a 3 2a0 a0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第二节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 分布和元素周期系
多电子原子中,由于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致使 电子的势能不能精确描述,因此薛定谔方程不能精 确求解,但可以近似求解。 求解结果表明,多电子原子和氢原子类似,也可 用四个量子数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电子运动的特征
1、吸收和放出能量是量子化的
原子光谱是一条条分立的线条,表明电子具有的能 量是一份一份的、不连续的,称之为能量量子化。
红 绿 蓝 紫紫
α
β
γ δε
700
600 500 400 氢原子光谱示意图
波长/nm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1 1 r ( )e r / 2a sin cos 3 4 2a0 a0
0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合理的波函数有数学意义但没有物理意义。 波函数的平方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表示电子 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大小。 可以将波函数近似理解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 的范围。 习惯上将波函数称为原子轨道,所谓的原子轨 道并不是电子运动的轨迹,它只代表电子的某种 运动状态。 为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将核外的原子轨道理解 成一层一层的,每一层都有若干个轨道。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n,l,m三个量子数即可确切描述某一轨道的能 级、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 考虑到电子的自旋方向,人为引进第四个量子 数,即自旋量子数ms。 ms=+1/2表示一种自旋方向,以符号“↑”表示, ms=-1/2表示另一种自旋方向,以符号“↓”表示。 四个量子数可以确切地描述某个电子的运动状 态!如(2,1,0,+1/2)表示电子以正自旋方式在2p 轨道上运动。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1、波函数的求解和三个量子数 为求解方便,需将直角坐标变换为球坐标,参见 下图。
空间某点P的直角坐标与球 坐标的对应关系为: x=rsinθconφ; y=rsinθsinφ; z=rcosθ 于是,直角坐标描述的波 函数ψ(x,y,z)转化为球坐标描 述的波函数ψ(r,θ,φ)。
2013年8月4日5时 26分
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 形状与原子轨道相似,但 “瘦”、无正负号,表示 电子在核外各处出现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