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检测卷

合集下载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同步训练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后绘制的图示。

▲处应填入的是()A.设置驻藏大臣B.签订《尼布楚条约》C.平定噶尔丹叛乱D.郑成功收复台湾2.某同学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图所示的一些素材,由此判断手抄报的主题是()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D.封建社会的危机3.乾隆三十六年一月,渥巴锡毅然率全族克服重重困难,长途跋涉,历时半年,终于于六月末回到祖国;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这些事件()A.加强了对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辖B.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辉章C.进一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巩固了东南海防D.使清朝的疆域超过前代,达到最大面积4.清朝时期,内地商人经常用布匹、茶叶和铁器等到东北交换毛皮、人参等土特产。

当地的索伦语类满语,达斡尔(旧称达呼尔)语接近蒙语,到康熙末年都已出现了“其中间杂汉语”的情形。

嘉庆年间,内地赴东北地区贸易的晋商“与蒙古、索伦、达呼尔交易,皆通其语,问答如流”。

这有利于()A.多个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B.清王朝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5.“清朝的天下,超越了族群之间的融合,跨越了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个政权比起以前的那些混合政权……文明融合的程度更深”。

据材料分析,可知清朝A.消除了文化差异B.实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实行了文化专制D.实现了不同民族的共同发展6.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

”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无关的是()A.组织雅克萨反击战B.设置驻藏大臣C.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D.平定准噶尔部叛乱7.康熙五十七年,闽浙总督满保奏陈:“各省凡往来台湾之人,必令地方官给照,方许渡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精炼:第三单元检测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精炼:第三单元检测卷

选择题中国古代政治史就是一部君主专制强化史。

下列加强君主专制措施开始于明朝的是()①郡县制度②科举制度③行省制度④厂卫特务制度⑤废除丞相制度⑥八股取士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③④⑤⑥C. ③④⑤⑥D. ④⑤⑥【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元朝设立行省制度,明朝设立厂卫特务制度,明太祖时废除丞相,明朝实现八股取士。

仔细审查④⑤⑥开始于明朝,故此题选D。

选择题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是由于()A.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 相权威胁皇权C. 国家统一的需要D. 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加强管理;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

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都与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关。

A项符合题意;相权威胁皇权是中央集权发展中暴霹出来的问题,这只是废丞相的原因,B项不合题意;丞相的设立与废除主要针对的是皇权,与国家统一无直接联系,C项不合题意;丞相的废除使君主专制加强,无法体现权力的制约。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选择题下列历史事件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①郑成功收复台湾②雅克萨之战③岳飞抗金④文天祥抗元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④【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都是反侵略的战争,是与“戚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所以①②符合题意。

而岳飞抗金和文天祥抗元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冲突,不符合题意,排除。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选择题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一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我国历史上,明朝也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

它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千金方》D. 《本草纲目》【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写成的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随堂检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随堂检测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它一度控制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期间强占中国领土台湾。

它是()A.英国B.荷兰C.西班牙D.葡萄牙2.“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虽然边远,其实是沿海要害所在。

”为此康熙帝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台湾府B.设置宣政院C.派郑成功收复台湾D.设置市舶司3.下列诗句能体现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维护领土完整的不屈精神是()A.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C.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C.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清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5.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哪些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①册封“达赖”的制度②册封“班禅”的制度③设立“驻藏大臣”④设置伊犁将军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6.一位初一学生在历史笔记中记录:1661﹣1662年,激战赤嵌城,荷兰殖民者投降。

他记录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伊犁将军的设置B.雅克萨之战C.郑成功收复台湾D.戚继光抗击倭寇7.以下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卡片。

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A.君主专制的强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封建统治的完善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8.如图电影讲述了乾隆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该电影的主人公是()A.五世达赖喇嘛B.渥巴锡C.班禅额尔德尼D.噶尔丹9.清朝初年,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麻亲自进京朝贺,受到清制皇帝的隆重接见,这位清朝皇帝是()A.皇太极B.顺治帝C.康熙帝D.乾隆帝10.读《清朝疆域》图,指出清朝伊犁将军管辖的地区是()A.A B.B C.C D.D二.填空题(共4小题)11.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境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的主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分值:70分时间:4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 A.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D.成立东厂2.明朝继续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同时规定考试的命题范围是A.诗赋与算术B.时务策C.文学与时政D.“四书”“五经”3.“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利润丰厚B.规模较大C.技术先进D.和平交往4.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他的主要事迹是( ) A.抗击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B.击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C.驱逐葡萄牙,收回其在澳门居住权D.抗击沙俄入侵,划定中俄边界5.明长城的修筑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下图中★处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它是( ) A.嘉峪关 B.雁门关 C.居庸关 D.山海关6.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填( ) A.《韩非子》 B.《兰亭集序》 C.《窦娥冤》 D.《农政全书》7.某同学在研究清朝历史时整理出如下史实,据此推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 ①渥巴锡带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②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 ③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中俄雅克萨之战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D.民族交融的不断加深8.某同学以“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梳理所学知识,下表空白处应填写( )明代 明末清初清代 戚继光抗击倭寇中俄雅克萨之战A.李自成推翻明朝统治B.郑成功收复台湾C.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第一类:《论语》《老子》《墨子》 第二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第三类:《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①9.下面两幅绘画作品的主题是()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A.清朝巩固西北边疆B.清朝在台湾的建制C.康熙反击沙俄侵略D.土尔扈特部的回归10.《全球通史》认为:明朝时,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原卷板)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原卷板)

【全新课堂】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知识梳理与综合检测(部编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A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1.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

这是因为()A.废除了丞相B.废除了行中书省C.废除了三司D.废除了锦衣卫2.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这些举措从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统治的加强B.文化专制的加强C.思想控制的强化D.资本主义因素萌发3、下列史实与明成祖朱棣无关的是A.设立军机处B.设立东厂C.迁都北京D.派郑和下西洋4.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朝“八股取士”规定的是()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B.考生的答卷,不得自己随意发挥C.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5.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

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6.下图中,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下列关于明朝时期对外交往与冲突的陈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D.戚继光抗倭斗争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8.下图所示成就的主题是A.传统科技B.文学作品C.史学巨著D.建筑艺术9.历朝历代大多整修万里长城,其中达到完善地步的是()A.秦长城B.汉长城C.唐长城D.明长城10.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

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

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设宣政院管理西藏③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赶走了()A.日本侵略者B.荷兰侵略者C.英国侵略者D.葡萄牙侵略者3.朱元璋曾告诫子孙:“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皇权,稳固统治B.扩张皇威,恫吓群臣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4.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A.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B.跟今天我国的疆域一样大C.不足960万平方公里D.包括朝鲜半岛5.如图是沈阳故宫的十王殿,它说明清朝初年的最高决策机构是()A.内阁B.六部C.议政王大臣会议D.中书省6.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①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明清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A.选拔廉洁官吏B.阻碍文化发展C.谋划对准噶尔部的军事活动D.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8.明清两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B.抵抗外族入侵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9.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A.唐太宗B.元世祖C.明成祖D.明太祖10. 如图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的路线图。

这一“远航活动”是指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11. 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国家政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题: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题: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中的“一代英雄”是指()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张骞2.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A.设置台湾府B.郑成功收复台湾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设置驻藏大臣3.“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一位古代民族英雄的赞词。

这位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成功C.康熙帝D.文天祥4.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之后在台湾设置机构,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该机构是()A.台湾县,隶属浙江省B.台湾府,隶属广东省C.台湾道,隶属福建省D.台湾府,隶属福建省5.下表反映了我国中央政府有效管辖的地区是()A.台湾B.新疆C.西藏D.海南6.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

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置了()A.驻藏大臣B.台湾府C.伊犁将军D.西域都护★7.我国在历史上非常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A.台湾B.东北C.西藏D.新疆8.清朝的乾隆皇帝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并将自己一生的主要功绩概括为“十全武功”。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包括在其“十全武功”之内的是()A.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B.驱逐荷兰殖民者出台湾C.平定噶尔丹叛乱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9.某剧组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拍摄一部历史片,准备了如下素材,你认为其中与主题不符..的是()A.雅克萨之战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0.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A.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时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时练习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明清宫藏闽台关系档案汇编》中记载乾隆十八年(1753年)“拨运台湾米石接济漳泉二府”;乾隆二十二年“福州、泉州等府歉收酌拨台湾仓谷接济”。

这些史料可以印证当时()A.闽台民间贸易活跃B.台湾隶属清廷管辖C.闽省自然灾害频繁D.政府赈灾体制完善2.我国历史上收复和经营台湾,被台湾同胞尊称为“开台圣王”的是()A.郑和B.戚继光C.郑成功D.史可法3.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后,“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地处理民族关系。

以下最能体现这种理念的是()A.签订《尼布楚条约》B.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4.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如图对联相关的是()A.岳飞抗金B.郑成功收复台湾C.左宗棠收复新疆D.戚继光抗击倭寇5.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意思是清朝的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有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如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

以下内容与此说法不相符的是()A.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喇嘛B.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C.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D.乾隆皇帝修建须弥福寿庙6.有学者评论:“此职之设,对于巩固西北边防,抵抗沙俄侵略,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一,曾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里的“此职”指()A.西域都护B.驻藏大臣C.伊犁将军D.北庭都元帅7.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下列最能体现中央政府加强对其管辖的是()A.实行和亲制度B.设立驻藏大臣C.册封封号D.设置西域都护8.在民族关系方面,清朝统治者能够“因俗而治”、“因地制宜”,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

下列做法最能体现这种理念的是()A.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B.台湾建省C.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设置宣政院9.“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明太祖撤销中书省,从此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由于政务繁忙,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上述材料描述的是()A.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B.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背景C.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影响D.明朝加强对地方的管理2.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下面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据此判断实行下列措施的皇帝是()A.明成祖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3.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

”与这段话描述的史实相符的是()A.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B.鉴真东渡日本C.戚继光在浙江沿海大战倭寇D.宋朝设市舶司,积极鼓励海外贸易4.下图是位于浙江某地的戚继光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在此地抗击倭寇,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而修建的。

“某地”指的是()A.杭州B.温州C.台州D.嘉兴5.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以查阅()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6.我国古代对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程是()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灵渠7.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下面一组图片,它们取材于()A.《三国志通俗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红楼梦》8.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中的“闯王”是()A.陈胜B.张角C.黄巢D.李自成9.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长达两百多年。

清朝的开国皇帝是()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康熙D.乾隆10.下表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与边疆某地区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

这个地区是()A.新疆B.西藏C.蒙古D.台湾11.我国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课一练(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课一练(人教版含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1.明朝建立于( )A.1366年B.1367年C.1368年D.1369年2.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是( )A.设立锦衣卫B.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C.设立特务机构——东厂D.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3.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秦在中央实行郡县制B.唐在地方推行三省六部制C.元在中央设行中书省D.明在各省设“三司”4.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词语中,在明朝时才可能出现的是( )A.武状元B.进士科C.殿试D.八股文5.我们现在食用的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何时从外国引进的( )A.汉朝B.唐朝C.明朝D.隋朝6.下列文字是马小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

请你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明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司”,使君权空前加强。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百官和百姓进行监视。

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明成祖时,又特别设立了锦衣卫,以侦缉官民言行。

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

(3)为加强文化专制,采取“焚书坑儒”措施,迫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摧残人们的聪明才智,禁锢人们的思想。

1.“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哀哉可怜!”这首名为《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元朝灭亡的主要因素有( )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2.右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

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 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该政治制度是( )明太祖A.丞相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科举制度3.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4.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 182.6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选择题1.郑成功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因为他()A.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B.从事反清复明的斗争C.传播先进技术,发展台湾经济D.设置台湾府县,加强管理2.从唐末五代,经宋元至清朝,先后诞生了六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元、后金和清。

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辽阔疆域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有()①女真族②满洲③党项族④蒙古族⑤契丹族A.②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⑤3.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引起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

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设立的官职是()A.郡守B.丞相C.刺史D.太尉4.对以下有关《天工开物》内容介绍,解读正确的是()从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到制盐、糖、油的方法,从砖瓦、瓷器、纸张的生产到制衣、染色技术,从五金采冶、车船制造到珠玉、宝石工艺等,都做了详细记载,并配有插图。

从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到制盐、糖、油的方法,从砖瓦、瓷器、纸张的生产到制衣、染色技术,从五金采冶、车船制造到珠玉、宝石工艺等,都做了详细记载,并配有插图。

①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②有助于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③可用于指导手工业生产④该书图文并茂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

”下列能支撑此说法的是()A.郑和船队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斗争C.郑成功收复台湾D.清政府设置台湾府6.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下图所示清朝乾隆年间设立的机构,其职能是A.管理南疆军政事务B.管理北疆军政事务C.总理南、北疆军政事务D.总理西北地区军政事务7.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他们为抗击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B.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D.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8.“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期末过关检测试题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期末过关检测试题

期末复习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过关测试一、选择题1.“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跳而……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A.实施推恩令 B.设立三省六部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2.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这反映了明初()A.君主专制加强 B.科举制度完善 C.儒家地位提升 D.图书出版发达3.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A.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4.“(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

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

”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A.设立军机处 B.采用八股取士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立厂卫机构5.“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康熙帝6.“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7.郑和本姓马,云南人,初名三保,他率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关系,至今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还保留着为纪念郑和而命名的“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

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崇,主要是因为()A.开通丝绸之路 B.七下西洋 C.六次东渡日本 D.西游天竺取经8.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1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1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三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2.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躬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3.(2017山东泰安中考)《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承相。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提升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提升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提升【知识网络】重点知识突破一、明清加强专制统治典例1 某校七年级历史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东厂、雍正设立军机处等方面的资料。

由此可知,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明朝经济的发展B.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C.君主专制的强化D.统一多民族的巩固【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进一步强化君权,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察;清朝时期,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二、明清时期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典例2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二者密切结合。

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C.康熙帝亲征噶尔丹D.雅克萨之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的对外交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都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排除A、B、D三项。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最后平定了噶尔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

【答案】 C三、明清时期的科技和文学艺术类主要成果影响( 评价 )别典例3 下列作品中,通过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种种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及其日益衰亡的历史趋势,从而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是( )A.罗贯中的《三国演义》B.施耐庵的《水浒传》C.吴承恩的《西游记》D.曹雪芹的《红楼梦》【解析】本题考查《红楼梦》。

根据题干信息“通过描写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由此判断这是《红楼梦》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雪芹的《红楼梦》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针对强化训练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A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学。

初一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试题

初一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试题

初一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试题1.“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这段文字叙述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B.雅克萨之战C.土尔扈特部回归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答案】C【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土尔扈特部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迁至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受到沙皇俄国的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历经艰险,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行程万里,终于回归祖国,受到了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A.伊犁将军B.宣政院C.驻藏大臣D.乌里雅苏台将军【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民族关系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解题时紧扣关键信息“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雍正时期(1727年),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驻藏大臣3.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巩固,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面到()A.外兴安岭B.大散关C.西伯利亚D.葱岭【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前期疆域的准确识记。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

所以此题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4.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自称有“十全武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与郑和下西洋相关史实不相符的是()A.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B.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C.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D.促进了我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2.“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与这首军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霍去病B.戚继光C.郑成功D.邓世昌3.对于如图所示著作,日本科学史家三枝博音曾指出:“‘天工’是与人类行为对应的自然界的行为,而‘开物’则是根据人类生存的利益将自然界中所包藏的种种由人类加工出来。

”这部著作()A.认为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B.广泛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C.主要记述了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D.着重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的情况4.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③文景之治④康乾盛世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5.施琅认为此地“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

清政府廷议后,在此“设县三、府一”。

此处的“府”指()A.神州府B.台湾府C.泉州府D.苏州府6.“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7.《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叙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据此,对这三部明朝科技著作认知不准确的是()A.这三部科技著作具有总结性的特点B.明朝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C.明朝科技在自然科学理论方面有了突破和创新D.这三部科技著作具有实用性的特点8.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代表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练习一、选择题1.明太祖曾说:“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可见其废除宰相的主要目的在于()A.提高效率B.强化皇权C.控制军权D.制约地方2.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由此可知()A.皇帝独掌朝政B.皇帝与军机大臣共掌朝政C.皇帝与军机大臣相互制衡D.军机处高于皇权3.“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是古代读书人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

但在清朝时期,更多的读书人却噤若寒蝉,远离现实政治,埋头于故纸堆中。

这一变化是因为清政府()A.设立“三司”B.设立锦衣卫C.设立军机处D.大兴文字狱4.“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是人类历史上的破天荒头一次,比葡萄牙人早一个世纪到达印度洋地区。

……中国海上贸易的势力渗透到东南亚沿海地区和西亚、东非等国。

”材料评价的是()A.汉武帝时开辟“海上丝绸之路”B.明朝时郑和下西洋C.迪亚士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5.“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与这首明朝军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霍去病北击匈奴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左宗棠收复新疆6.史学家认为,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大航海时代以来东西方国家之间的第一场正面大战。

郑成功代表东方国家取得胜利,使台湾回归祖国,不愧是民族英雄。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B.解除了沿海倭患C.防御了北方蒙古贵族的南扰D.打败了荷兰殖民者7.据《清史稿》记载,施琅曾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

”1684年,康熙帝采纳其谏言设立了()A.伊犁将军B.驻藏大臣C.台湾府D.澎湖巡检司8.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下册)中记载:“乾隆时期,天山南路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军历经两年,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范围:14-17课)七年级历史下(部编)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范围:14-17课)七年级历史下(部编)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考试范围:14-17课;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0分)1.比较学习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元、明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都曾修筑长城C.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D.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2.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与“1368年”“朱元璋称帝”“应天府”这些关键词相对应的史实是A.北宋的建立B.元朝的建立C.明朝的建立D.清朝的建立3.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是由于()A.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需要B.皇帝个人的爱好C.国家统一的需要D.权利相互制约的需要4.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A.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B.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C.权力分散,强化皇权D.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5.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明朝实施这种考试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厂卫制度B.推行重文轻武C.为国选拔人才D.巩固君主专制的制度6.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访问当地首领,同当地居民开展贸易。

船队回国时,很多国家派使者随行。

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A.强化了明朝对全国的统治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C.增加了明朝的财政负担D.消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7.“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

该历史事件指A.黄巢起义B.鉴真东渡日本C.郑和下西洋D.葡萄牙占据澳门8.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钢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检测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第I卷(选择题60分)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421年,明朝的都城在A.应天府B.开封府C.北京D.洛阳2.明朝政权的建立者是A.忽必烈B. 朱元璋C. 朱棣D.努尔哈赤3.明太祖为强化皇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是A.废丞相B.废中书省C.设立“三司”D.设五军都督府4.为监视官民,明成祖成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它是A.“三司”B.西厂C.东厂D.锦衣卫5.下面对明代科举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实行八股取士B.进士科开始成为最重要科目C.考生可以自由发挥D.有利于知识分子发挥才能6.明代农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农作物,主要有A.粟和玉米B. 水稻和花生C.玉米和花生D.占城稻和马铃薯7.明代的制瓷中心在A.德化B. 景德镇C. 龙泉D.泉州8.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这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A.这些国家都信仰佛教B.是为了纪念郑和C.这些地区特产丰富D.纪念抗倭的胜利9.“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所希望的“海波平”是指A.平定倭患B.赶走葡萄牙殖民者C.顺利下西洋D.打败荷兰殖民者10.戚家军在抗击倭寇中,取得九战九捷的地点是A.广州B.厦门C.福州D.台州11.图1所示著作的作者是A.张仲景B.李时珍C.华佗D.宋应星1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图1A.《农书》B.《齐民要术》C.《梦溪笔谈》D.《天工开物》1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出现许多著名农学家,其中有①司马光②贾思勰③徐光启④宋应星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14.明朝先后18次修筑长城,其最主要目的是A.展示明朝的强大B.防御蒙古贵族南下C.显示当时高超的科技水平D.防止起义军进攻中原地区15.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A.《窦娥冤》B.《水浒传》C.《三国志通俗演义》D.《西游记》16.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农民起义军首领是A.黄巢B.李自成C.张献忠D.吴三桂17.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A.明成祖B.明神宗C.崇祯帝D.顺治帝18.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A.罗贯中B.施耐庵C.吴承恩D.汤显祖19.把国号改为清的皇帝是A. 皇太极B. 顺治帝C. 康熙帝D.努尔哈赤20.建立后金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契丹族B. 满族C.蒙古族D.女真族21.“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赞美的是民族英雄A.岳飞B.文天祥C.郑成功D.戚继光22.与图2这一文物相关的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郡县制D.金瓶掣签制度23.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主要意义在于图2金奔巴瓶A.第一次把西藏纳入中央政权管辖B.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理C.打击外来侵略势力,巩固边防D.便于控制地方少数民族首领24.明清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并存B.多元文化融合发展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盛与危机并存25. 与清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的国家是A.沙俄B.英国C.西班牙D.葡萄牙26.乾隆时期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A.设置伊犁将军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设立宣政院D.发动雅克萨之战27.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是A.设置台湾府B.设置台湾省C.派郑成功收复台湾D.设置澎湖巡检司28.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说明了A.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C.军机大臣揣摩皇帝的意思来拟发谕旨D.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29. 明清两朝,统治阶级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A.推行儒家思想的需要B.从思想领域控制知识分子C.整顿官场的腐败D.加强民族交融30. 明清时期,各类小说十分兴盛。

其中,创作于清朝的是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31题6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0分,第34题10分。

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军机处人员系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洲大臣和汉族大臣共同组成,最初是因用兵准部(即蒙古族准噶尔部)而设的暂时的军事行政组织,以后即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的核心机构。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1)材料中的军机处是由哪个皇帝设立的?(2分)(2)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的核心机构”,因此,小清认为清朝的大权掌握在军机大臣手中,这对皇权是一种制约。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3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嘉靖时,因为倭寇之患,明朝廷下令封锁沿海各港口,销毁出海船只,又厉行海禁。

倭患平息后,明朝廷始开海禁,允许人民从事海外贸易。

一一华师版《中国历史》下册材料二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

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

……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梁廷楠《粤海关志》材料三(清朝前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

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

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美)基辛格《论中国》(1)材料一中“倭寇之患”是指什么?(2分)(2)材料二“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内容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待外国人存在着什么样的心态?(2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明清两朝政府限制海外贸易的原因。

(2分)(3)材料三中“一处口岸”位于哪里?(2分)该材料评述的是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2分)结合所学,谈谈这一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2分)(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的趋势。

(2分)3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3 图4 图5(1)图3是一张发行于2005年的邮票,据此推断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

(1分)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2分)(2)图4是一张纪念明代著名将领的邮票,票面有残缺,请根据邮票上的图案,写出该将领的名字。

(2分)(3)请写出图5这位明代科学家的主要科技著作。

(2分)(4)通过发行邮票的方式来表达对伟大人物的纪念,对他们的功绩的肯定。

请根据所学知识对以上三个历史人物作简要评价。

(3分)3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

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地记录了下来。

————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1)下令营建北京城的明朝皇帝是谁?(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参考答案1.C2.B3.D4.C5.A6.C7.B8.B9.A 10.D 11.B 12.D 13.A 14.B 15.C16.B 17.C 18.D 19.A 20.D 21.C 22.D 23.B 24.D 25.A 26.A 27.A 28.C 29.B 30.D31.(1)雍正帝(2分)(2)错误(1分)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但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这反映清朝皇权的进一步强化。

(3分)32.(1)明朝中期,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对我国东南沿海的侵扰和破坏。

(2分)(2)愚昧自大、故步自封。

(2分)由于外国人对我国沿海的侵扰,危及国家安全,统治阶级便以此为借口,限制海外贸易。

(2分)(3)广州(2分)闭关锁国(2分)清廷闭关自守,使中国错失向西方学习的机会,导致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分)(4)趋势:明朝前期及以前,政府一般鼓励对外贸易,从明朝中期以后,随着外国侵略者对我国沿海的侵扰加剧,明清政府开始限制对外贸易,到乾隆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分)33.(1)1405年(1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2)戚继光(2分)(3)《农政全书》(2分)(4)图1: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远洋航行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图2:著名的抗倭名将,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图3:我国古代科学家,它的著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3分)34.(1)明成祖朱棣(2分)(2)评分标准第一层次:观点明确,2分。

史论结合,逻辑清晰,5-6分。

第二层次:观点较明确,1分。

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第三层次:观点不明确,0分。

史论有结合,1-2分。

[答案示例]观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2分)论述:明朝修建的万里长城规模大,历时久,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异,现在的长城的主体是明代修建的,它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明代的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

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4分)综述:综上所述,中国保留下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这些建筑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术,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