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11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合集下载

世界史第六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世界史第六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过程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 产生。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它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 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 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差距。 (4)改变社会生活结构,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第六单元
当代文明的新趋势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二战后至今(1945年以来)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 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美苏争 霸,威胁着世界和平;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欧洲走向联合、 政治 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和中国崛起,美苏实力相对下降,多极化趋 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日本衰落,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2)过程: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华约 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冷战”影响 ①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分别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 国。 朝鲜分裂:1948年,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结果表明当时美国占有优势。 ②美苏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下列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有①布雷 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②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③世贸组织的成立 ④跨国公司的纷 纷组建(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A ④ • 2、2005年在对欧洲联盟宪法的公决中,法 国、荷兰公民先后说了“不”,这表明( ) C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 B. 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 C. 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 • D. 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 (3)两种殖民扩张对本国资本主义发 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 掠夺的财富用于享乐,没有在国内转 化为资本,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 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提供了廉价原料 产地和销售市场,掠夺的财富大多转 化为资本。 • (4)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到20世纪 90年代大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概括 经济全球化对它们的影响。 • 一方面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提出了挑战, 给他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 约。
• 对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认识认识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 成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 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 ②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资本主 义的发展,同时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 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瓦解着东方 各国旧的经济结构,促进了东方各国 的近代化。 • ③也给东方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造成了东方的长期贫穷和落后,使东 方从属于西方。
1944.7 1947.10 1947.3 1947.6 1949
杜鲁门主义 冷战政策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
挑战高考
(08年广东,24)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 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C· 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 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二战以来的世界发展趋势

二战以来的世界发展趋势

二战以来的世界发展趋势
自二战以来,世界发展趋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趋势:
1. 冷战和两极分立:二战后不久,世界分裂为两个主要势力阵营,即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这种格局持续了数十年,直到苏联解体。

2. 全球化:自二战以来,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

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兴起,贸易和金融流动性的增加,以及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3. 发展中国家崛起: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经济实力和地缘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4. 科技革命:自二战以来,科技革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计算机、互联网、通信技术、生物技术等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5. 能源和环境问题:二战后,全球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导致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环境影响的忧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

6. 国际合作:二战后,国际合作成为推动全球稳定和繁荣的关键因素。

建立了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个国际组织,以促进国际合作和解决全球性问题。

总体来说,自二战以来,世界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极化、全球化和科技化的特点。

然而,与此同时,诸如恐怖主义、贫富差距的加剧、气候变化等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现代篇 板块11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现代篇 板块11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三、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形成; 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2)评价
①确立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 经济扩张。 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二战后,世界银行在
障政策,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但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使经济发展产生质 的变化。 (4)“新经济”的出现:20 世纪 90 年代在美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
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柏林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 战的发生,同时军备竞赛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亚、非国家加入联合国,第三世界壮大;中国的崛起。
板块11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来自展演变阶段特征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 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着世界 的整体发展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日本、中国的发展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多极化趋 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区域集团化、经济体系化和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欧共体、 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等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表现;另一 方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 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更深的层面 发展,同时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继续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1原因: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

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

黄金储备也最丰富。

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影响: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1原因: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讲义专题十二二战后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讲义专题十二二战后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1)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2)经济体系化、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等,都是目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1.一个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1)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确立的战后世界新秩序。

(2)内容:处置战败国;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新划定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

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建立联合国。

(3)实质:按美苏的意志划分势力范围。

(4)评价: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结束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但仍然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2.两个原因(1)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

(2)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三个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返回目录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 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热 点 考 向 探 究
►主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 真题回扣 考向1 从探究视角考查两极格局演变的特点 例1 [2015·全国卷Ⅱ]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 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关键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 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通 史 主 干 整 合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文化 1.信息技术的发展 (1)产生:________ 1946 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 计算机;1969年,互联网产生。 (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 网。 (3)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交往方式;对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热 点 考 向 探 究
返回目录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 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热 点 考 向 探 究
考向2 从时政评论角度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例2 [2015·重庆卷]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 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 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 ” 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 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2019届二轮复习:第11讲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课件)(91张)

2019届二轮复习:第11讲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课件)(91张)

(3)第三产业的兴起: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拓展了经济活动的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4)“新经济”的出现:20 世纪 90 年代在美国出现,以知识 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极大地推动了 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三、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 原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战争的反思及世界政 治、经济力量的新变化。 (2)过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金 融体系形成;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 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成为战后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柏林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 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同时军备竞赛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表现:西欧、日本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崛 起。 (2)影响: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促进世界 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3)评价 ①确立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领域的霸主地 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 展。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 化方向发展。
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1993 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 年诞生,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 力。 (3)亚太经合组织:1989 年成立,是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 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4)东南亚国家联盟:发展中国家合作发展的典型。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一览表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一览表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二战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3、1929年经济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4、第三次科技革命和高科技产业需要巨额资金和对各部门的有效协调,这超出私人资本的承受能力。

5、生产力发展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根本动力。

这些调整在政治上是为了稳定政局,在经济上是为了扩大国内市场、保证科技领先,从结果看,这些调整是成功的,促成欧洲50-70年代初的经济繁荣。

高中历史复习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高中历史复习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解析:C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农业文明行政体制驱赶下的工业化国家”,是二 者的不匹配最终造成苏联的衰亡,所以C项最符合题意。A、B两项虽然也是 苏联衰亡的原因之一,但从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并非材料主旨。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4.(2017·湖南怀化四模)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 概 括 为 Universahty, 即 所 有 公 民 不 论 职 业 , 都 应 被 覆 盖 以 预 防 社 会 风 险;Unity ,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 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 ) A.每个公民都享有福利权 B.对社会福利实行统一管理 C.福利要求体现均一性原则 D.福利建设制度化、体系化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2)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 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2.现代世界的文学、美术、音乐、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 联系密切。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随堂演练
实战演练·巩固达标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角度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3)认识: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会在不断改革中 发展完善。 2.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 力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美英等国采取政府干 预和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政策。 (2)建立“福利国家”: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带来的社会问题,国家采取社 会保障政策,实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 也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拓展 了经济活动的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4)“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 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1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1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第11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

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等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2.经济上:两种模式借鉴发展。

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市场的作用不断加强。

同时,世界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3.科技文化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两极世界的形成(1)背景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普遍衰落,美苏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力量。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国家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以“______________”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扩张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军事北约:1949年成立,属于军事政治集团华约:________年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967年,____________成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________经济大国,同时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二战后大事记

二战后大事记

二战后世界的时段特征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

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2.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明显。

3.文化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有了迅速发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②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③美苏实力相对均衡。

(2)表现:①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采取措施与之对抗。

②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军事上,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④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3)“冷战”中的热战: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①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

2.多极化趋势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ppt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ppt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近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历程 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开始走向联系(殖民扩张);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商品输出);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输出); ④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资本新一轮扩张); 2、二战后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表现 (1)贸易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和发展
【知识链接】
欧元的设计
欧元纸币共7种面值: 5、10、20、50、100、200、500欧元,每 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推崇的合作 和坦诚精神。此外还描绘了欧盟的12颗五角星。纸币的反面是各类 桥梁,包括早期的小桥和现代的吊桥。桥梁被视为纽带的象征,象征 着欧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纽带。各种门、窗、桥梁等图案分别 体现了欧洲各时期的建筑风格,面值从小到大依次为古典派、浪漫 派、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和洛可可式、铁式和玻璃式、现 代派建筑风格。 欧元硬币有8种面额: 1、2、5、10、20、50欧分和1、2欧元, 硬币正面都一样,但背面各不相同,体现各国特征。
“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 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 款。”---英国首相丘吉尔
35美元
=
1盎司黄金
( 31.1035 克 )
“各个行星围绕着 太阳转,各国货币 围绕着美元转。”
——美国财政部长福勒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nternational Monetery Foundation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
本单元讲述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情况,认 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复习时应把握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内容。一个中心指经济全球化这个 世界经济总的发展趋势。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的崩溃,到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 的局面的形成,从世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到世 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无不昭示着经济全 球化的事实。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的演变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的演变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 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表现 (1)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
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表现:美苏的衰落;日本经济的崛起;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中国的崛起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
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核心词:欧共体、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 1.欧共体 背景:二战后,西欧逐渐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美苏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过程:签订《巴黎条约》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签订《罗 马条约》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 共同体(1967 年)。 影响: 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区 域集团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世界政治多极化是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较量,必 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①美国之外的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 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②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2)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②欧盟在 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的步伐。④俄罗斯开展东西方兼顾的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 和恢复大国地位。⑤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在国 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两极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 1.演变
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瓦解 演变趋势
二战改变了国际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原因 力量对比;美苏 欧共体、日本、中国和 对抗 “冷战 政 ” 治 杜鲁门主义—— 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东 欧剧变、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 多极化

第11讲战后世界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11讲战后世界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呈 现
多极化趋势
促成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加强
战后世界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 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三、整合拓展 (一)政治方面(国际格局) 3.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
两极格局
冷战
战后世界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 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三、整合拓展 (一)政治方面(国际格局) 4.国际格局的变化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1)战后至50年代中期: 西欧、日本受美国控制,而中国与苏联建立友好同盟关系。 (2)50年代中期以后: 两极对抗由两大阵营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 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 政外交,导致中苏关系破裂。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 西欧联合、日本经济崛起,摆脱美控制,迫使美调整关系; 美在与苏争霸中处劣势,开始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同时不结盟运动兴起,推动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4)20世纪末以来: 两极解体,中俄关系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
战后世界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 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三、整合拓展 (一)政治方面(国际格局) 2.“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战后初期,美、苏实力增强,而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重 削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2)多极化趋势出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出现经济上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而不结盟运动为代表的第三世界、中国等新兴势力崛起,不断 冲击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的瓦解: 20世纪末,苏联体制僵化,无法继续与美对抗,以解体而结束。 (4)多极化趋势加快: 进入21世纪,美国的相对实力下降, 中、俄、日、欧、新兴 力量等势力进一步发展。

2.(2013福建卷)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 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 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 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11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11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角度一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2019·四川省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解析]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是历史事实,历史解释必须对历史人物或事件作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二战’后存在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是历史解释,故D正确;历史观点不仅要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及定性,更带有强烈的主观评判色彩,材料无法体现“历史观点”,排除A、B;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属于历史事实,不是历史结论,C错误。

[答案] D2.(2019·山东省临沂模拟)冷战结束后,“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加速发展。

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主要说明了()A.美国霸权地位已完全丧失B.世界局势出现了动荡局面C.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大国支配世界事务的霸权时代已经结束,也就是共同管理世界事务的时代已来临,这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

美国的霸权地位虽然已经衰落,但并没有完全丧失,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答案] D角度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变化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3.(2018·河北省名校联盟考试)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判断下列分析说明正确的是()——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A.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B.20世纪50年代末,政策失误使中国的粮食产量有所减少C.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D.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实行土地所有制改革带来粮食大幅增产[解析]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时期已经开始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故A错误;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使中国的粮食产量有所减少,故B正确;20世纪60年代中期,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故C错误;1978年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仍然是集体所有制,故D错误。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涉及着各国之间的关系、领土变化、国际组织的崛起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这种双超格局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美国作为西方的领导者,主导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苏联则在二战后成为了东方的领导者,主导了东欧国家的政治格局,影响了整个亚洲和非洲地区的政治发展。

在这种双超格局下,世界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化趋势,全球的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其次是欧洲和亚洲等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战后,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来的列强国家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在二战后逐渐丧失了对殖民地的控制权,成为了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中的较弱国家。

而亚洲地区,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二战后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世界上的重要国家。

这些变化使得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国际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是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二战后美国迅速崛起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而欧洲国家也在二战后逐渐恢复了经济实力,成为了世界上有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亚洲地区的经济也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中国、日本等国家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些变化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其次是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战后,国际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更加密切。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国际贸易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国际贸易关系成为了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

返回目录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 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③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特征是:经 济全球化发展迅速。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 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 最终归宿。

热 点 考 向 探 究
返回目录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 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返回目录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 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通 史 主 干 整 合
2.现代主义文学 (1)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 题,使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2) 特点:强调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 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 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3) 代表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作家贝 等待戈多 克特的《____________ 》。
多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年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返回目录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Hale Waihona Puke 热 点 考 向 探 究返回目录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 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热 点 考 向 探 究
►主题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 真题回扣 考向3 从政治与经济联系的角度考查世界银行的影响 例3 [2015· 浙江卷] 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 济的发展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关键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11 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

杜鲁门认为“冷战”的根源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B.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C.二战后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D.共同敌人法西斯被打败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解析:A 题目的问题是“杜鲁门认为‘冷战’的根源”,因而要从杜鲁门的角度出发;“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突出的是“共产主义”,是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因而A项正确;B项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真正根源,不符合题干中“杜鲁门认为”的立场限制,故B 项不正确;材料中杜鲁门强调美国发动冷战是迫于共产主义扩张的反应,而非控制苏联,排除C项;D项不是冷战的根源且无材料支撑。

2.1947年马歇尔发表声明,“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即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该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A.扩大了美国与西欧的矛盾B.阻碍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C.加速了战后欧洲的分裂D.成为了“冷战”开始的标志解析:C 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有利于西欧国家经济复苏,故A项错误;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开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是有条件的,其目的是为了扶持和控制西欧,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1949年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经互会,以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这加速了战后欧洲的分裂,故C项正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D项错误。

3.(2015唐山一模)下列图示中,能够准确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B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外,西欧、日本、中国和不结盟国家成为世界的重要一极,根据以上推理②符合,B项符合题意。

4.(2015广州二模)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并向西欧提供大量贷款。

但1948年以后,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解析:D 世界银行本身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故A项错误;关贸总协定是战后国际贸易体系方面的建树,与材料所述主题无关,故B项错误;经互会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建立的,不符合材料所述意思,故C项错误;1945年世界银行建立后,初期向西欧提供了大量贷款,而随着1948年马歇尔计划的实行,美国控制了对西欧的战后援助,促使世界银行的职能发生转变,故D项正确。

5.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解析:D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材料中的时间信息说明,这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提高农产品价格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D 项正确。

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下降,A项错误。

B项是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1985~199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错误。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仍然实行计划经济,国际市场对其农产品价格影响很小,C项错误。

6.(2015郑州预测)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

”下列主张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解析:B 由“自然调整”“上抗生素”“反应过度”可知,题干强调反对国家过度干预经济。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各国纷纷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A项不属于应对危机的过度干预,故A项错误;B项属于减少国家干预的措施,故B 项正确;C项与题干所描述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减少国家干预应扩大市场经济调节,故D项错误。

7.肯尼迪曾经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此言论道出了(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C.认为美国要实行自由放任D.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的目的解析:B 从材料内容的逻辑关系来看,其“帮助众多的穷人”的根本意图在于“保全少数富人”,维护大资本家的利益,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

8.(2015大庆二检)右图是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漫画,它反映的是( )A.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制度化B.人民币和欧元结盟对抗美元C.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D.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解析:D 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制度化源于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欧元于1999年问世,A项错误;图中虽然人民币和欧元并立在一起,但不代表着二者是结盟关系,B项错误;漫画主题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说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形成,无法得出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C项错误;当前美国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旧占据主导地位,而随着中国和欧盟等国家或区域组织实力的增强,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强,它们必然要求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D项正确。

9.(2015邯郸一模)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

这表明( )A.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C.WTO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D.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解析:B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表明了区域化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区域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而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故C项错误;单凭本材料不能充分说明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故D项错误。

10.(2015河南六市二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中国政府牵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3月12日,英国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创始成员扩至57个(其中包括不少欧洲发达国家)。

这表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殆尽B.经济区域集团化深度发展C.中国经济国际化进一步发展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变化解析:C 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3年宣告解体,美元失去霸主地位,但迄今为止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在发挥作用,与“瓦解殆尽”不符,故A项错误;亚投行是“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但“其中包括不少欧洲发达国家”,表明它不是区域性集团,B项错误;“亚投行,是中国政府牵头……创始成员扩至57个(其中包括不少欧洲发达国家)”体现了中国经济国际化进一步发展,C项正确;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变化”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

11.全球化正从“美国化”异化为“反美化”“去美化”,诚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所说:“我们在过去20年依赖的很多增长驱动器正在消亡……我们将面临一个劳动力流动、资本和政治意志松懈的垮掉的10年。

这与全球化相关。

”上述材料认为全球化( )A.使美国的全球霸权逐渐削弱B.对美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C.使美国成为全球的众矢之的D.使美国失去了经济增长的动力解析:A 从材料信息看。

以往的全球化是“美国化”。

如今的“全球化”却被异化成了“反美化”“去美化”,正是由于全球化,才出现了现在的“劳动力流动、资本和政治意志松懈”的现象,这导致美国的经济增长乏力。

也就是说,以往的全球化是美国主导的,体现了美国的意志,但如今的全球化使美国的影响力下降,造成美国的全球霸权逐渐削弱,故选A项。

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信息仅说明全球化影响了美国,但不能说明全球化使美国失去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排除D项。

12.(2015郑州预测)在无线电和电视时代,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

与此同时,人们的闲暇大多花在“嬉戏逗趣的活动”上,这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精神生活的无产阶级化。

这反映了( )A.无线电和电视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B.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进步的毒瘤C.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没能避免人们精神的空虚D.工人阶级作为无产者的阶级属性暂时难以改变解析:C 材料分两层意思:一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二是人们精神生活依然“无产阶级化”,说明精神生活没有跟上物质生活的发展。

A项与材料的中心思想无关,故错误;B项中“毒瘤”表述不恰当,材料并没有反映科技阻碍社会进步,故错误;材料中把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作了对比,说明了精神生活落后于物质生活的进步,故C项正确;工人阶级作为无产者的阶级属性与他们的精神生活无关,只是与他们的物质地位有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27分,共52分)13.(2015洛阳统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民主党人杜鲁门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美国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

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为贯彻杜鲁门主义的原则。

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导致中美关系紧张。

材料二1969年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二战后两度介入战事的恶果在国内日益突显,再加上美苏争霸的态势以及世界局势的变化,迫使60年代末的美国对外战略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