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专题一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世袭制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高一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试题

任丘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月12日命题范围:必修一(专题一)命题人:付金花刘聪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右图(图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老二,认命吧!)判断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A.该图反映的是科举制B.该图所表现的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C.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D.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2.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上文中的“师古”指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5.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实质上说明A、楚庄王已成为中原霸主B、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C、分封制的崩溃D、宗法制已不能维护王室特权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下属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7.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成才之路》2021-2022届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1练习 专题1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成才之路》2021-2022届高一人民版历史必修1练习 专题1 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第1课一、选择题1.(2021·河北正定中学)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打算,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亲热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颜色【答案】 B【解析】依据所学,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等。

材料中“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打算”反映出神权与王权亲热结合。

所以应选B。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赐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答案】 C【解析】周朝分封同姓亲族以巩固周族对全国的统治,土地和人口是分封的主要内容。

3.《史记》记载,周武王分封诸侯,“……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据此推断材料所反映的西周分封的对象有()①功臣②殷商降族③同姓亲族④帝王后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 C【解析】尚父(姜尚)是功臣,周公旦是同姓亲族,所以选C。

4.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赐予中心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答案】 A【解析】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任免官吏、征税和拥有军队的权力,故B、C、D三项所述行为均具“合法性”。

诸侯称王既不符合分封制的规定,也违反了宗法制,是“不合法”的。

5.“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A.神权政治B.分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答案】 C【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兄弟之国、姬姓之国”说明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专题专测:太平天国运动(word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专题专测:太平天国运动(word解析版)

太平天国运动专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廷对峙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B.组织太平军北伐C.定都天京D.摧毁江北大营2.“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

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

”这一歌谣是在太平天国一次军事行动中出现的。

这一次军事行动是A.顺江东下,进军南京B.北伐C.金田起义D.西征3.钱穆针对太平天国运动指出:“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发动金田起义D.颁布《资政新篇》4.洪仁玕在某个文件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这段材料反映了A.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D.先进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5.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6.洪秀全说:“概自有明失政,满洲乘衅,混乱中国,盗中国之天下……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这反映出洪秀全A.已经认识到了满清政府的本质B.讲求科学、正确、合理的斗争策略C.用满汉民族矛盾宣传动员革命D.深刻地揭露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7.《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废除买卖婚姻。

这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理想是A.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C.追求平等平均的社会生活D.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资本主义8.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写道:“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2.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这个方针是( )A.区域合作B.“另起炉灶”C.反对霸权主义D.“求同存异”3.“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4.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的建交。

这里“中美关系的改善”的含义是( )A.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C.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D.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上海公报》5.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6.建国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可以体现此理念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不结盟B.“一边倒”C.开展多边外交D.改善中美关系7.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8.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实现了国家统一B.中央集权制度形成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2.春秋时,晋楚等国已开始了县的设置,但县大夫和县公仍大都由卿大夫及其子弟担任。

战国逐渐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县令多由国君自行任免。

这说明A.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遍实行郡县制B.县的设置早于郡,所以县的地位高于郡C.郡县制的发展经历了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D.秦朝最先推行郡县制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4.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

这种现象说明A.分封制在秦汉以后仍然长期存在B.郡县制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行政的弊端C.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汉后受到削弱D.郡县制大大地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5.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

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试卷

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必修一专题一二)(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1.图1为大禹像。

“禹铸九鼎”和“禹开九州”的古史传说,实际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夏朝的建立C.商朝的发展D.西周的强盛2.周王分封的诸侯,不包括图1A.先代贵族B.王族C.平民D.功臣3. 图2反映的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 B.地域C.宗教 D.血缘4.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大宗、小宗制B.礼乐制度图2C.嫡长子继承制 D.世卿世禄制5.《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

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周王室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7.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秦始皇”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行同伦8.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是①建立了秦朝封建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的推行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10.《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A.郡县制B.三省制C.行省制D.三司制11.元朝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是A.尚书台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宣慰司12.“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高一历史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参考答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C2.B3.A4.C5.B6.B7.D8.D9.B10.D11.(1)姬姓诸侯国‎(王族),如吴、燕、晋等;功臣封国,如齐国;先代贵族封‎国,如陈、楚等。

(2)诸侯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民,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王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周朝对‎中原的统治‎,使周的势力‎扩展到东方‎广大地区。

12.宗法制将君‎位的传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了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古代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法制的意‎识相背离。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A2.B3.D4.C5.B6.D7.B8.D9.D10.A11.(1)秦始皇。

皇帝。

(2)丞相:皇帝助手,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太尉:总领全国军‎务,是国家最高‎军事长官。

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3)皇权至高无‎上,朝廷重臣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三公九卿”分权而设,各负其责,分工明确,行政效率自‎然提高;丞相位高权‎重。

12.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经济‎;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影响:一方面,中央集权的‎使用失度,导致秦朝的‎灭亡。

另一方面,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经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模块考试专题一练习(人民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模块考试专题一练习(人民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一练习、选择题1•在周王分封的时候,被分封的诸侯不包括A.先代贵族B.王族C.平民D.功臣2.右图反映的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一一诸侯一一卿大夫一一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某某D.血缘3.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大宗、小宗制B.礼乐制度C.嫡长子继承制D.世卿世禄制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受中央节制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5.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A.继承了秦国王位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灭六国统一天下D.修建万里长城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7.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8.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郡县制下的地方官与分封制下的诸侯王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A.统治区域的大小B.辖区人口的多少C.权利地位的由来D.与中央政府的关系10.右图反映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制度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11.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工部C.门下省一尚书省一中书省一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12.《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A.郡县制B.三省制C.行省制D.三司制13.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从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专题二练习测试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专题二练习测试试卷

必修二专题一二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1.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D.唐朝时期2.“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A.秦朝B. 六朝C. 唐朝D.宋朝3.“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它指的是A.都江堰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4.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点相符的有①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②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③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A.①② B.②③C.③D.①②③5.大大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发明是A.水排 B.铁铧犁 C.筒车 D.耧车6.瓷器可分为青瓷、青白瓷和白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

”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A.青瓷、青白瓷B.青白瓷、白瓷C.白瓷、青瓷D.青瓷、白瓷7.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实行的主要根源C.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殖民势力的入侵 D.禁止中外一切交流8.春秋战国时,我国农业动力方面发生了一场革命,这指的是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出现 C.铁犁的使用 D.新型灌溉工具的出现9.中国获得“丝国”的美称,始于A.商朝 B.秦朝C.汉朝D.唐朝10.以下项目中不属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特点的是A.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B.主要采用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耕作技术产生了多次革命性的进步11.右图是一种冶铁鼓风工具的示意图。

发明此一工具的是A.战国李冰 B.战国郑国C.东汉杜诗 D.东汉崔寔12.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生产情况的是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D.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13.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高一历史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

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2.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3.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

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A.秦朝军功爵物度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4.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这里的“我朝”是指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5.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里的高皇帝是指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6.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7.伯利克理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A.全体国民B.全体成年国民C.所有的成年男子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8.“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人民版必修1)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1·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8题)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秦朝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在政治上采用中央集权制度,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形成时期,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

此题应该选择C。

【答案】C2.(2011·江苏扬州调研·2题)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中国在秦朝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影响深远,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其他国家也存在君主专制但是一些国家(如印度)文明中断过;分封制实行的后期会出现诸侯割据地方的局面,跟“统一”相违背;三省六部制是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

【答案】B3.(2011·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解析】通过对材料分析,“巨变”指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最主要的礼乐制度,儒学一直来推崇周礼,秦废除分封制对儒家学派产生了沉重冲击。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 二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  二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

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A.民间私营手工业B.外国贡品C.家庭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解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答案:D2.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A.礼器和兵器B.农具和酒器C.礼器和农具D.兵器和农具解析:“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祀”指祭祀,“戎”指战争。

再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当时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

答案:A3.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

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高炉炼铁B.淬火工艺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D.灌钢法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A、C两项所示的技术或发明均出现在两汉时期;B项淬火工艺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灌钢法”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成就。

答案:D4.“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可以御寒”“生暖”“无不赖之”“衣被天下后世”,主要反映了棉布因其价廉、实用而广泛流行。

答案:B5.“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

”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民间手工产品主要用于()A.出售赢利B.自我消费C.向政府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解析:“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说明自己的纺织产品主要是为了自我消费。

答案:B6.中央电视台在某地举行的大型专家鉴宝会上,有人拿出其收藏的一件唐代瓷器(如图)请专家鉴定。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A.商夏周B.商周夏C.夏商周D.夏周商3.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4.《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商朝()A.外患不断,以致商王多次迁都B.实行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C.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D.实行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5.下图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6.《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

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葬费、“告饥”“求车”。

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周王室日趋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7.《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

”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

由此可见,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A.信仰B.财产C.血缘D.地域8.“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稳定统治秩序9.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检测试卷(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检测试卷(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

专题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9·枣庄三中学情调查)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答案为C项。

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排除A项;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2.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

这反映了周代( )A.受封诸侯的权利B.分封的对象C.受封诸侯的义务D.分封的目的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亲”“戚”的字义可知,“亲”是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的人,即贵族;“戚”是握有武器掌控军事的人,即“功臣”,故材料反映的是周代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B 项正确。

3.(2018·汾阳一中高一期中)《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答案 A解析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被破坏,A项正确;B、D两项题干无从反映,也不符合史实;C项易误选,原因是对分封制的理解与基于题干表面的认识。

4.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

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

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开始。

”对凯南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即将爆发战争B.美国将采取遏制政策对付苏联C.局部战争将不可避免D.法西斯势力必将抬头2.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这表明( )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盟友关系破裂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3.1947年9月26日美国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的形势调查报告》指出:“当前对美国安全的最大威胁是西欧经济的可能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克里姆林宫的走卒取得政权。

”出于这种认识,美国采取了(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组织D.分裂德国4.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5.“二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在该条约影响下(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6.人们称美苏“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A.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之中B.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中C.维持了世界和平局面D.虽然制造了不断的局部战争,但是却避免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7.“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柏林危机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英国被允许加入共同市场,欧洲就有可能被大西洋组织所并吞,而大西洋组织是受美国管理的。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专题专测:10课 鸦片战争(word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专题专测:10课 鸦片战争(word解析版)

鸦片战争专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

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2.某时期后,涉及外国人的诉讼案件清政府基本不再受理,转由涉案人所在国驻华领事进行裁决。

这一“时期”是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期3.《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4.观察下列图片,从左图《抢劫》到右图《魂牵梦绕》,两幅图片涉及的战争场景是A.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B.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C.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清代乾隆以前银钱比价为1:1000以内,但至道光年间,银钱比价已高达1:1700左右。

这种“银贵钱贱”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B.海禁政策导致中西贸易萧条C.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白银流通D.鸦片走私造成白银不断外流6.下图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其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意图的是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元C.五口通商D.协定关税7.《南京条约》规定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一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她”指的是( )A.古代中国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埃及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3.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C.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4.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的叙述,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第21节写道:“他使每一个居住区内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 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们不致因其父名的使用而受窘,而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雅典人私下里以区名相称即源于此。

”引文中所称的“他”应是( )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里克利D.庇西特拉图6.有一本书这样写道:他们(雅典人)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市民大会,讨论Polis的一切重要问题,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

其中“Polis”指的是( )A.公民B.政治C.城邦D.民主7.雅典公职一般都规定任期,实行彻底的轮换制,并限制连任次数,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为了( )A.有效防止个人腐败和滥用权力B.保证政治的稳定和连续C.保障民主政治的推行D.保护全体公民的权益8.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专题1、2、3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专题1、2、3

高一历史阶段性检测卷(必修一·1-3)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说明周代政治文化具有长期稳定性和延续性。

下列各项中与此特点形成无关的是( D)A分封制的实行 B.宗法制的完善C.礼乐文化的影响D.皇权专制的作用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B)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3.国民党副主席回乡祭祖,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A)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4.《荀子》记载:(周公)监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分封的主体是(B)A 异姓亲族B 同姓亲族C 功臣 D先代贵族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B)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6.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D)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7.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古代中国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

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①秦代设郡县以分割相权②汉代“内朝”的形成③唐代“三省”的设置④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 C )A.①② B.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今天的浙江省的地域范围在元朝时归属下列哪一行省管辖(D)A.江西行省B.湖广行省 C.浙江行省D.江浙行省9.下列各项中对军机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军机处是康熙皇帝为了西北军务而设的中央机构B.军机大臣由皇帝任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C.军机处是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权力很大D.军机处相当于唐代三省合一的机构10.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③强化地方管理的控制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C)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1.《南京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在浙江开辟的通商口岸是(D)A、杭州B、镇海C、温州D、宁波12.下列近代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应不正确的是( A )A.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13.爱国诗人邱逢甲在《春愁》中写到:“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专题一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废丞相
B、在中央设内阁
C、创设八旗制度
D、设军机处
2、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
③削弱地方权力④注重思想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
A、健全地方职能
B、厉行思想控制
C、监视官吏百姓
D、强化君主专制
4、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清顺治时
D、清康熙时
5、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是()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③分散了地方的权力④扩大了各藩王的权力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6、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7、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8、当东方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
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
B、开辟新航路
C、进行政治革命确立民主政体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9、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10、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点,下列哪一现象不符合当时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A、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B、明中叶后,大学士具有票拟资格,但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C、清初军国重务一般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D、康熙帝设南书房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14、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A、中央机构的设置上
B、地方制度上
C、皇帝权力上
D、根本目的上
15、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16.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B.完善中央集权制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17.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③它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
18、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将帅权力
D、削弱地方权力
19、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C、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
D、枢密院和宣政院
20、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2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22、下列各项,出现在元代的是()
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
B、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D、废丞相制,设立三司
23、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24、“票拟”是()
A、大臣的奏章
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C、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D、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25、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

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
(1)秦设御史大夫(2)唐设三省六部(3)北宋设参知政事(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A、(1)(2)
B、(1)(3)
C、(2)(3)
D、(2)(4)
26、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制”,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咸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27、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突出特点是()
A、废除了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
C、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三衙分权
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
2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④极大的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9.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30、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
B、封建统治日趋衰弱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