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如一的持续传承和发展,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分析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通过书籍、教育、家庭传统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庄子的墨家思想等等,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表现在民间艺术、民俗习惯等方面。
例如中国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独特的象征。
中国的传统民俗习惯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以及祭祀祖先等风俗习惯。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过去的产物,它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首先,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中国传统文化以更多的方式传播给世界。
互联网的兴起,为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平台。
现在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在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延续发展。
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仍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尊师重教的思想、孝道观念的传承等。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艺术、文学、电影等领域中有所呈现,不断吸引着年轻一代的关注。
三、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使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西方文化冲击的情况。
同时,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和认同程度有所不同。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机遇。
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涵,使其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寄托和指引。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历史、价值观和智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淡化和遗忘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使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和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民族精神和文化智慧,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为后代传承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符号,彰显着国家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传统文化还能够培养人的情操、道德观念和审美能力,对人们的心灵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文化教育: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传统文化研究:通过学术研究,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3. 传统文化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吸引人们参与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 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父母应该重视对子女的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接触、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三、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以下是几个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方面:1. 创新文化产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产品中,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新产品,以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2. 利用互联网:互联网是信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广泛的传播,例如通过在线音乐、电影或书籍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
3. 传统文化产业化:将传统文化产业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同时也能够为文化产业带来经济效益。
4. 传统文化保护法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和民族认同感、引领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渊源和历史传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其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加深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和理解,促进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途径为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积极地开展以下方式和途径:1. 教育传承:建立完整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通过教育传承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 文化交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价值观,让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 创新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进行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推陈出新,更好地吸纳当代社会的审美和文化需求,实现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的势头,已经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家层面的保护和传承也已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例如实施“华夏文明国家重点传承项目”、“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等。
这些实际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并促进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在未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将继续保持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
它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内容,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创新的过程。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首先,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我们要注意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秉承这些传统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和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
同时,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
其次,在传统文化的发展方面,我们要注重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传统文化不是墓碑,而是源泉。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各种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发展壮大。
比如在文学艺术领域,可以将传统文学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在传统手工艺领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在传统节日传统习俗领域,可以通过创新方式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
这样,传统文化才能活力无穷,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最后,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关键在于培养传承人才。
只有有志于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人才,传统文化才能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我们要加大对传统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力度,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热爱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他们手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同时,也要鼓励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人才不断创新尝试,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与时俱进、注重人才培养,传统文化才能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传承,融入了深厚的哲学底蕴、道德准则、艺术表达等。
在当代社会,如何传承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对其中的一些代表性元素进行介绍与分析。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指将古代的思想、价值观念、艺术形式等传递给后代,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有效地继承与发扬。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首先,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可以通过设立相关课程,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
其次,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比如传统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通过举办庆祝活动,使人们亲身参与其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与认同感。
再次,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
各级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并推动相关的研究与传承工作。
此外,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舞台剧等形式,向公众传递传统文化的价值。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应用,使之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并继续发展壮大。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
首先,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的发展与创新。
传统京剧、书法、中国画等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艺术家们通过融入现代元素、加强技术培训等方式,使传统艺术更好地与现代审美观相结合,得到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其次,中国传统医药的发展与应用。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疗效。
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的研究与应用,使其在现代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次,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研究与推广。
儒家、道家、佛教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都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人文价值。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瑰宝,传统文化更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讨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探讨如何保护和推广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财富。
它承载着多代人的智慧与经验,是民族发展的瑰宝。
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根和灵魂。
它包括了语言、音乐、舞蹈、绘画、建筑、服饰以及道德准则等各个方面。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1. 教育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要依靠于教育。
学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教育我们可以让年轻一代了解、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学校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学习中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家庭的传承除了学校,家庭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环境。
家长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引导子女学习传统文化。
他们可以通过讲故事、传唱传统歌曲、制作手工艺品等方式帮助孩子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家庭传承能够使传统文化活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3. 社会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学校和家庭,社会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文化活动、设立文化交流中心等,为人们提供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此外,社会应该鼓励和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包括传统艺术家、文化学者等,他们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守护者和推动者。
三、传统文化的发展1. 创新与传承相结合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过去。
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发展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例如,在传统绘画中应用现代技巧,用传统的主题表达当代的意义,以此吸引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参与。
2. 保护与推广相结合保护和推广传统文化是传承的前提。
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防止其流失和破坏。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审美情趣,还涵盖了民间习俗、传统技艺、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成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1. 传承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民族的根脉。
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民族未来的责任。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道德和审美,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2. 传承的方式(1)教育传承:学校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课程设置、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家庭传承:家庭是文化的最小单元,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习惯对孩子传承传统文化有着直接影响。
(3)社会传承:通过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社会活动,让公众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
—1—3. 传承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
快餐文化的流行、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传统文化的创新1. 创新的必要性传统文化如果不创新,就会失去活力,甚至被时代淘汰。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必由之路。
2. 创新的途径(1)内容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2)形式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技术、网络平台等,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扩大其影响力。
(3)实践创新: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如传统服饰的现代设计、传统节日的现代庆祝方式等,让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新的体现。
3. 创新的原则(1)尊重传统: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转化。
(2)贴近生活:创新要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心灵财富。
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使之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综合性、开放性、历练性、渗透性的文化体系。
它不仅包括了中国的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学、音乐、美术、戏曲、民间艺术等方面,还融合了外部文化因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扬光大,是支撑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二、传承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之一,而传承和发展则是更为重要的任务。
传承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物质文化的保护和收藏。
这需要建立有效的体制,通过采取一系列具有特定意义的措施,使得物质文化重现人们眼前。
第二是知识的传承。
这一点需要以人为中心,教育机制需要特别鼓励和支持在文化保护方面的工作。
此外,一些形式化的教育活动,比如教科书以及历史和文化的讲解,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和精髓,通过信息网络的形式,传播在社会、学术和普通民众之间。
第三是实践中的传承和创新。
实践中的传承和创新,可以使得传统文化发挥更广泛的社会功能,并且对于文化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其实传承和创新不是相互矛盾的。
在实践中,要注重发挥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推动作用,创新是必须的,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创新有助于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所在。
当代中国文化应与时俱进,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的新文化形态。
三、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国家和民族的基础性文化资源,除具有固有的价值外,还有着很强的社会功能。
传统文化不仅是闪烁在历史上的珍珠,更是新时代吸纳外部文化的土壤,同时,还是中国人民显现出来的集体人格。
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思想和道德原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特色代代相传,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精神。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冲淡甚至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进行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赋予现代社会新的活力与内涵。
一、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无论是仪式、传统工艺、音乐、绘画还是文学,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保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传统文化:1. 整理与保存传统文化遗产。
将传统的文物、文献等进行整理和保存,确保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文化数字化,使其更易于传播和学习。
2. 传统文化教育。
在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神,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 增加文化产业投入。
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传统文化相关的产业链条,为传统文化提供发展的经济支撑。
二、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僵化和停滞不前,相反,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推动其长久传承的关键。
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创新发展:1. 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比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传统节庆活动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2. 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各个时期和地域的文化,形成多元化的传统文化艺术。
如京剧就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吸收了多个地方戏曲的元素,形成独特的风格。
3.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传统文化是民族特色的重要标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其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民俗、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指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由上一代人传递给下一代人,使其代代相传。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遗产众多。
从《周礼》、《礼记》到《四书五经》,从《孙子兵法》到《论语》,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著作。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哲学思想,对于后世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弘扬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体的道德和人性修养。
孝顺、忠诚、正直等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对历史的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对历史的回溯和思考,不仅仅关注过去,更要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为人们提供了根本的价值取向。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审美的追求。
从古代诗词、书画到传统建筑等方方面面,中国传统文化都注重审美价值的追求。
这种审美观念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境,但同时也展现出了迎接变革的活力和韧性。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在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中不断发展。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教育领域,学校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在与外部文化的接触中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国家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这种交流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包含了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以下重要性:1. 保护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我们的宝贵遗产。
通过传承,我们可以保护和弘扬这些传统的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避免文化的消逝和遗失。
2. 培育国家认同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符号和精神纽带,是我们的根和源。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培育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国家凝聚力。
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以下意义:1.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和审美标准,能够提供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满足。
通过发展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文化自信和品味。
2. 促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贵的创造资源,其中包含了许多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通过发展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创造力,促进文化创新,为社会提供更多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为了有效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教育和培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专业培训等。
通过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专业人才和爱好者,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创新和融合: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融合。
传承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和时代需求相结合,进行创新和发展。
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和技术相融合,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结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传承,我们可以保护和弘扬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发展,我们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促进社会的进步。
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我们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活力和发展。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所吸收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所积淀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责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首先要从文化自信入手。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
只有具备了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种自信,是一种自信的文化,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只有具备了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次要从文化传承入手。
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只有具备了文化传承,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是一种传承,是一种传承的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只有具备了文化传承,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还要从文化创新入手。
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只有具备了文化创新,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创新的文化,是一种文化的创新。
只有具备了文化创新,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最终要从文化交流入手。
文化交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
只有具备了文化交流,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是一种交流,是一种交流的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交流。
只有具备了文化交流,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传承、创新和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独特符号和精神财富,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美学观念和伦理道德。
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传承历史文化记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固有的文化基因,它承载着我们的文明,凝聚着我们的情感,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要从教育入手,学校应当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同时,家庭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环节,父母要以身作则,传授给孩子们家国情怀和传统文化知识。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文化活动、传统节日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群。
三、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时俱进,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可以通过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促进传统文化的更新换代。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发展,使之更好地走进现代人们的生活。
四、传统文化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传承和发展的前提,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应该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保护传统文化的创作、传播、表演等各个环节,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确保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五、结语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其传承与发展事关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关系到国家的文化自信。
我们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应该积极投入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去,努力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传承下去,发展壮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民族,其传统文化便是其文化底蕴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历史的见证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它的传承和发展都是一个民族保持稳健发展、传承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的必要条件。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在中国人民长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以经验与智慧为基础,以道德、信仰和审美为目的,形成了它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既包含玄学、哲学、伦理学、杂学等基本文化,又包括文学、艺术等美学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极强的人文保护主义和综合性特征,形成了中国文化独有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独特思维形式,而这种思维形式又为中华传统文化所具备的“和谐”和“共生”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自然”、“天人合度”等概念影响了中国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思想、道德、哲学、美学精华。
这些精华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辈的传承,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极为重要,这不仅关乎民族认同,更关乎文化价值的延续。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要有学习和研究。
学习是必要的,研究则是深入的,二者应相辅相成,才能够将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学生们需要通过教育和传承,了解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不同的内涵和特点,以及这些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家们的努力,他们应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可以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和民族特性,从而促进其文化传承。
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创造,使用现代的艺术语言展现传统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人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推动文化传承。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经历着传承和发展的过程。
尽管在不同的时代,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挑战不尽相同,但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将从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承是中华民族的长久之策,也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在中国国情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十分重要。
首先,传承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传承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当今社会,中华文化先贤的思想、行为、艺术都可以成为教育的素材,来提升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增加文化自信。
其次,传承有利于培育和发掘人才。
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后代的财富,每一种传统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美,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人类智慧。
教育不但是传承文化的手段,更是传承人才的过程。
传承人才、传承文化,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它让优秀的古人得以影响、启迪后人,让后人体会到文化之美,弘扬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导人们在新的生活领域,探索、创新文化。
最后,传承有助于争取伦理道德的支持。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所强调的道德观念一直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引领着后人探讨、实践道德观念。
道德规范在人们的行为、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争取伦理道德的支持,是传承文化的必由之路。
二、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和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只是沿袭过去的文化,逐渐失去了适应未来的能力,就会变得落后,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所以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注入到今天的生活中,让用户感受到文化的价值,推动其他文明的丰富交流。
这就需要文化的创新,依靠传统去创新。
如何创新传统文化?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着手。
1. 用现代化的方式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
科技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让人们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我们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宣传、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如鼓励年轻人使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宣传,带动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经验。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维系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独特标识,它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风貌。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智识,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生活智慧等对于人们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1. 教育传承教育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如国学、经典诵读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将其融入到学科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家庭传承家庭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单位。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意识。
在家庭中,可以通过讲述古代的历史故事、传统的民间艺术等方式,让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从而有机会深入了解和学习。
3. 社会传承社会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政府、社会组织、文化机构等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1. 科学性与现代性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但在现代社会仍然需要与科学现代文明相结合。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 意义
传承历史记忆,弘扬中华精神
1.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弘扬中华精神是传承历史记忆的必然要求,中华传统文 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传承它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文化自觉性。
2. 传承历史记忆的方式与途径:通过世代相传的口头和书面传统,包括经典著作、史 书、文学作品等,以及文化活动和传统习俗的传承,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都是 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目录
Content
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 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 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挑战
的精神滋养
创新融合发展
创新融合发展是推 动社会进步和经济
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 民族的精神家园,蕴含着 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思想
弘扬中华精神
弘扬中华精神,传承千年 文化,让我们共同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精神内核
精神内核是我们人格和思 想的基石,它决定了我们
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中华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挑战
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现代化的影响,使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下降。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被忽视或改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 的挑战。
3.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体制变革与新媒体技术挑战
教育体制的改变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灌输,而新媒体的普及又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新 鲜事物,从而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进一步降低。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记忆和文明的根基。
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定义、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传承与发展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特点和价值观念的文化体系。
它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二、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1. 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传统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特点,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可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防止文化同质化的趋势。
2. 弘扬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可以激发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三、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方法1. 教育引导。
通过教育引导,将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观念传递给下一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文化活动。
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传统技艺展示等,吸引人们参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文化产业的发展。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传统文化成为经济增长点。
4. 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增强国际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案例1. 京剧的传承与发展。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剧种的传承与发展,京剧在当代依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2. 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可以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自古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形成的一系列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体系。
这一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为核心,融合了众多的民间信仰、宗教信仰以及艺术形式。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礼俗习惯等,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传统文化是一国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一个国家在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独特存在。
第三章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指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手段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授给后代,并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传世经典、经典诵读、家庭教育、文化教育等都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
同时,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
第四章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是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
例如,在传统工艺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建筑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等。
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要保持其本来面貌,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鲜事物,保持活力。
第五章传统文化的挑战与保护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西方文化的冲击、快餐文化的盛行等。
因此,保护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应加强立法,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同时,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六章中华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节日,不仅要保持其传统风貌和庆祝习俗,更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让节日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第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角度谈中国传统文化
本学期开设了一门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可能由于老师是对文献研究较多,所以上课的时候注重将古代文献,从老师讲的内容中看到刘勰的《文心雕龙》,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写的相当精彩,同时老师在课堂中也展示了对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文献的出处以及文献的内容研究的论文,让我感慨老师的博学,让我很是崇拜。
但我们的传统文化远远不只是那些文献,我们有很多的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两会期间的提案,让我产生了一些想法,所以写了下来。
两会期间,宋祖英等代表提出了与繁体字相关的提案,成了一些网友放炮的对象,有些网友表示支持这一做法,有些网友则表示恢复文言文,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一定要恢复使用文言文,否则势必会割断文化的传承!看到这些网友的言论,让我觉得想法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实在是困难,中国在50年代的时候,知识经济处在起步阶段,很多的百姓没有到学校读过一个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认识一些,但如果让其改成文言文,结果真是无人预知了。
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时候对一些文言文不理解,那么一些普通的百姓怎么理解呢?
文言文从文字产生至今的数千年来,文言文一直作为中国人的标准文法,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绝大多数的古典书籍都是以此文法写作。
不懂文言文意味着将无法轻松读懂这些书籍。
我们怎么对待这些重要的知识呢?之前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要想学习,不仅拥有现在的思想,而且借鉴古人的经验,从中总结出思想,我们在很多的电视剧中,后人看待《孙子兵法》,是非
常有用的,从孙子兵法中看到战术,看到为人处事之道。
在《国学》中也是这样,存在着很多为人治世的道理,成为很多帝皇以及之后伟人们的读物。
如何对待文言文与白话文呢?记得小时候我们都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一次无意中我看到了一本字典,大概是一九四几年出版的,记不清楚了。
我发现,这字典里对每个汉字都解释得非常准确清楚,完全是将汉字按照以字为单位来解释,训诂也用一两个字来阐释,所以简明而准确,一目了然.再看看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是什么情形呢?我看了一下,发现其解释得真可谓一蹋糊涂,而且其初衷完全是将汉语以词为单位来解释的,结果是让人觉得字义模棱两可,一头雾水.推而广之,看看现在人们怎么说话,电视上的人们说话大都磕磕绊绊,话不成句,胡乱用词,错字联翩,废话成堆,用字单一,含糊其辞,读音粗鄙。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是他们不很清楚每个汉字的准确意义与读音,这是由于他们从小受到的语文教育是以词为单位来学习的,所以他们知道一个词的意思,但是这个词中每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不清楚,甚至很糊涂,所以我要说的是:白话将会把汉语引向了不清不楚的形式,会使汉字字义变得越来越模糊,使用词陷入混乱,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基础的做起,从小做起,从娃娃做起,我们都经历小学这个阶段,我们开始认识字,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来理解这个字,对以后读文言文很有裨益,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认为古籍中有很多的小故事,不是不想读古籍,只是他们读不懂,所以才会放弃,如果一个小孩在识字阶段就知道字的来源,相应的读古籍也会变得轻松。
文言的精髓在于以字为单位,用字准确,言简意赅,看古代的作品哪个不是字斟句酌的, 是相当精辟的。
比如这些句子,
“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昂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
“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
我们中国的四书五经、中国的二十五史、《四库全书》,是几千年来我们祖先的智慧,他们人生经验的结晶留给我们后人,这是智慧的宝藏。
如果懂得文言文了,这把钥匙你就拿到了,经卷一展开你能看得懂,《四库全书》一打开你没有障碍,直接跟古人就往来了。
交朋友。
对于白话文,“我手写我口”,说怎么样的话就写怎么样的文章。
“明白如话”应该就是白话文胜过文言文的地方。
现在的白话文是“雅俗兼收,古今并包,中西合璧”的一种文体。
白话文的句法,很多是英文句法的模拟;古文的句法也还保留一部分,字汇方面,新名词之层出不穷,那是不必说的。
白话的字汇其实很大,它的好处是不避俚俗,“搞”和“垮”都可以入文,方言俗话里的字眼可以给我们应用的那就多得不可胜数了。
白话文里也承袭了大量的古文辞藻。
古文中有许多说法,简洁而传神,写白话文的人实在不忍心把它们抛弃。
还有就是古文的句法和古文的字汇用在白话文里,容易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写文章而要讲究“风格”,有时候还不得不迁就古文。
对待文言文与白话文,我想说:改良文言并恢复使用之;系统改善汉字简化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之前说到的文言文,我们还有儒家文化这个核心,除了这个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
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但是如何进行“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呢?
我认为:
(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
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
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
(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如“民本”思想。
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
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
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
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在生活中发扬,使之深入人心,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