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以往考试试卷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A.实践性B.革命性C.科学性D.民主性答案:D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包括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不包括民主性。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A.自然界的规律B.人类社会的规律C.思维的规律D.人类思维的历史发展答案:C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不是思维的规律。
3、下列哪一项不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2.世界是可知的 C.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答案:B解释: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而世界是可知的并不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下列哪一项不是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B.世界是精神创造的C.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D.意识决定物质答案:C解释: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世界是精神创造的,而不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二、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的基本观点是: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的客观性及其检验标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其客观性在于真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符合客观事物的真理才是正确的。
三、论述题请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相互关联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帮助我们认识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大学马克思考试试卷
大学马克思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哪一方面?A. 政治制度B. 文化影响C. 经济基础D. 社会关系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哪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哲学的贫困》D. 《德意志意识形态》3.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哪种社会主义?A. 空想社会主义B. 国家社会主义C. 拉萨尔社会主义D. 无政府主义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5.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判了谁的哲学思想?A. 黑格尔B. 费尔巴哈C. 普鲁东D. 康德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 马克思是如何理解“剩余价值”的?3. 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的基本设想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理论。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有哪些主要内容?四、案例分析(共30分)请分析以下案例,并说明马克思的哪些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一现象。
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大型科技公司通过收集用户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精准营销,获取巨额利润。
然而,这也引发了关于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社会讨论。
考试结束,请同学们交卷。
[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考试试卷,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
a.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3.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a.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和目标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5.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原理
a.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原理是怎样的?
6.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理论观点
a.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怎样的?
b.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变革的观点和路径是什么?
7.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方法论
a.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有哪些重要原则?
8.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实践
a.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特点和路径是怎样的?
9.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体系的比较和对话
a.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理论体系的异同点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民族主义等思潮的关系如何?
10.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前景展望
a. 马克思主义对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启示和指导是什么?
b. 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发展和前景如何展望?。
马克思考试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C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A. 不可逆性B. 客观现实性C. 可知性D. 伸张性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A.广延性和伸张性B.持续性和顺序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有限性和特殊性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D.一切创造性活动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种( B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 从知觉到表象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事物的度C.确定事物的质D.认识事物的量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C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19.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D )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外部自然界C.客观存在的事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B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21.概念、判断、推理是( 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22.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任务是:A. 批判反动的哲学体系B. 提供党和人民的思想武器C. 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本质D.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A. 革命性B. 实践性C. 科学性D. 主观性答案:B3.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什么为核心?A. 实践B. 理论C. 无产阶级D. 党的建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重要阶段?A. 三个阶段B. 四个阶段C. 五个阶段D. 六个阶段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观点是:A. 实践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实践C. 实践和意识相互作用D. 实践与意识无关答案:A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它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指导作用?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它指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与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引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一矛盾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与传统历史观的区别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在规律。
与传统历史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强调实践在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论述。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决定意识",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感知和理解客观世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变和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另外,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革命实践也是实践观的体现。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
A. 唯物辩证法B. 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C2.下列哪位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影响?A. 亚里士多德B. 亚当·斯密C. 弗洛伊德D. 黑格尔答案:D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 私有制B. 个人利益C. 阶级斗争D. 政府政策答案:C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 价值论B. 剩余价值理论C. 边际效用理论D. 供给需求理论答案:B5.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
A. 平等B. 自由C. 民主D. 共产主义答案:D二、问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和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阶级斗争推动的。
2.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阶级斗争?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从而引发了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三、论述题论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同时为社会主义的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
其次,马克思主义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共产主义,即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还提供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政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并提出了人民民主的概念。
马克思-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A.感觉 B.概念 C.判断 D.推理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理论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 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语言学 B.逻辑学 C.数学 D.哲学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A.折中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6.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
期末马原试题及答案
期末马原试题及答案【正文】二〇二一年期末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A. 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B. 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C. 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理论D. 科学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经济答案:A2.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可知的C. 世界是感性的D. 世界是发展的答案:D3.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指出,帝国主义是()。
A. 资本主义发展的终极阶段B. 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阶段C. 资产阶级专政的形式D. 全球化经济的标志答案:A4.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 社会主义制度B. 公有制经济C.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D. 实现共同富裕答案:C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
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其核心是辩证法。
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有哪些重要观点?答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过程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重要观点。
3. 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实践?答案: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通过改造社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4.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有哪些特点?答案: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具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和危机加深等特点。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50分)1.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精神支柱,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试卷上作答。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试卷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哪个文化?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近代英国哲学D.近代法国哲学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什么?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什么?A.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什么?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6.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什么?A.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B.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C.肯定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D.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什么?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D.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具有什么性质?A.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B.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C.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D.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9.“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谁?A.XXXB.XXXC.XXXD.XXX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句话强调了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6套历年马克思考试的试卷
整理了6套历年马克思考试的试卷、字体加粗的为重复出现的题目,括号中的为出现次数。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没考到也别抱怨它不给力哦~~~(其中两份考卷考了名词解释,考了名词解释的就不考材料分析题)单选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
(3次)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2次)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B )。
(3次)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
(2次)A.存在性B.精神性 . C物质性 D.感觉性5、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D )。
(2次)A.根本和条件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本原和派生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6、“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7、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主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 )。
(2次)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C.普遍联系的观点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B )。
(2次)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D.满招损,谦受益9、“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C )。
(2次)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10、下列说法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有( A )。
(4次)(1)守株待兔(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5)墨守成规(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A.(2)(3)(4)(6)(7)B.(5)(6)(7)C.(1)(5)(6)D.(2)(5)(7)11、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C )。
马克思试卷(附答案)
2010 年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3709)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B )0-22A.实现共同富裕B.实现共产主义C.实现民主自由D.实现公平正义2.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A )1-37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D )1-41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4.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A )1-56 A.同一性B.普遍性C.客观性D.特殊性5.对外国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 )1-69A.对立统一的原理B.辩证否定的原理C.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D.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6.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C )1-79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绝对的,后者是相对的C.前者是通过自然力量相互作用实现的,后者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D.前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者是可以随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的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D )1-83A.意识是生物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A )2-102 A.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9.概念、判断、推理是(A )2-106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10.判断一种观点是非对错的标准是(D )2-117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效果定是非11.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D )2-123A.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B.了解事物的各种现象C.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D.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1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C )3-134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生产方式D.阶级斗争13.下列选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D )3-147A.渔猎社会B.工业社会C.信息社会D.封建社会14.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 )3-159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和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15.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A )3-158A.物质利益的对立B.思想观念的对立C.社会地位的不同D.政治主张的不同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新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历年真题及答案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绪论-4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解析: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明确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 1-36A.一元论B.二元论C.唯物论D.唯心论解析: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就是一元论,根据统一于物质还是意识,又区分为唯物论和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 )1-40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解析: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1-41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解析: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1-56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解析:唯物辩证法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的矛盾D. 私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矛盾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哪种剩余价值理论?A. 绝对剩余价值理论B. 相对剩余价值理论C. 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理论D. 剩余价值无关紧要理论3.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实现共同富裕B. 消灭阶级差别C.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D. 建立无阶级社会4.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哲学的贫困》D. 《德意志意识形态》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是什么性质的劳动?A. 简单劳动B. 复杂劳动C. 异化劳动D. 创造性劳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理论。
3. 描述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现象的批判。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结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当前社会中某些行业的加班现象,并探讨其对劳动者和社会的潜在影响。
五、思考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思考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2. 讨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
注:本试卷旨在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准备充分,取得好成绩。
考试结束后,试卷和答案请妥善保管,以便日后复习参考。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C.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D.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答案:B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A. 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B. 工人的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C. 工人的劳动时间等于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D. 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答案:A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力的过剩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C. 消费能力的不足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答案:B4.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障碍D. 社会发展的次要因素答案:A5.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结构D. 社会关系答案:A...(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2. 解释什么是“异化”以及马克思如何理解异化。
答案:异化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劳动变成了一种商品,工人失去了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控制,从而失去了自我。
马克思认为异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表现在物质生产领域,也表现在人的精神和社会关系上。
3.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马克思考试试题
马克思考试试题(正文)试题一: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门革命科学,其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请结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简要阐述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崩溃理论等。
请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导,其核心内容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远景等。
请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在当前世界背景下的现实意义。
试题二:1.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了历史的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对于认识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请结合你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解,简要阐述历史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
2.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物质基础,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客观规律。
请结合你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解,简要介绍自然辩证法和自然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分析其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对文学艺术的科学解释和指导,强调了文艺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请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文艺的社会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等,并分析其对于当前文艺创作的指导意义。
试题三: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请结合你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的理解,简要阐述阶级斗争学说和人民群众观点的基本原理,并分析其对于社会主义中国的现实意义。
2.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对道德和价值问题的科学研究,强调了道德与社会关系、价值与阶级关系的内在联系。
请结合你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解,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并分析其对于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历史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的体现。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答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出了他们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即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3. 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都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主要的阶级斗争形式,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阶级社会。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重性理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意义。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交换中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二重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价值的形成和转移过程。
这一理论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积累和剥削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此外,资本主义经济的无计划性、竞争和资本积累也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案例:某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次经济危机,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激化。
马克思主义试题
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20 —20 学年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D.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可知性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A.把握事物的度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中的“扬弃”是指()。
A.全面抛弃B.既克服又保留C.既保留又发展D.既发展又继承5、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前者是直观的反映论,后者是能动的反映论B.前者坚持可知论,后者坚持不可知论C.前者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D.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6、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7、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B.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C.产品的分配方式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8、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史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9、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是通过()实现的。
A.价格始终与价值相等B.价格高于价值C.价值低于价值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0、产生货币以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11、资本积累就是()。
(完整版)马克思历年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历年试题及答案全国2008年10月高等自学教育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B)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 D.全面性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法律标准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A.使用价值 B.价值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D)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B)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A.享乐主义B.拜金主义C.利己主义D.自由、平等与博爱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A)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C)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D)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D)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C.与平均利润无关 D.相当于平均利润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C)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A)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B)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 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C)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共产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A)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B.实行计划经济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D.实行产品经济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所有制基础不同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C.彻底消灭剥削D.国家自行消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BCD)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ABD)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33.真理具有客观性。
马哲史试题及答案
马哲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其主要标志是()A. 唯物主义的彻底化B. 辩证法的彻底化C. 实践观点的确立D.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 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B. 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实践辩证法C.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答案:C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 实践B. 理论C. 科学D. 真理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人与自然的矛盾D. 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人民群众的实践D. 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A. 主体B. 客体C. 创造者D. 决定者答案:C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A. 反映B. 创造C. 决定D. 影响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A. 线性的B. 循环的C. 螺旋上升的D. 无规律的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A. 社会关系的总和B. 自然属性的总和C. 精神属性的总和D. 物质属性的总和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B. 计划经济C. 按需分配D. 无阶级社会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科学性D. 实践性答案:ABC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是()A. 阶级矛盾B. 民族矛盾C. 宗教矛盾D. 国际矛盾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包括()A. 创造物质财富B. 创造精神财富C. 推动社会变革D. 创造历史答案:ABC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 社会意识可以超越社会存在B. 社会意识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C. 社会意识可以与社会存在同步D. 社会意识可以影响社会存在答案:B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任务是()A. 发展生产力B. 完善生产关系C. 建设精神文明D. 实现共产主义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2、哲学史上二元论的著名代表是C、笛卡尔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4、中国古代“五行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这种观点属于B、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5、下列表述中,正确描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有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7、“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A、一维性一维性或不可逆性: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先后关系)。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即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性)8、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发展的前进性10、下列现象中,属于表象的有B、望梅止渴表象:主体对过去感觉和知觉的回忆和再现,即当感觉和知觉直接反映的客体离开后,在人的头脑中暂留下的东西。
1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2、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是C、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13、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1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5、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判断现实生产力的先进与否,最根本的就是科技引入生产工具系统造就的何等生产力性质和水平这一“物质标志”。
16、国家的实质是C、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17、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结构)的核心是D、国家政权上层建筑构成:政治上层建筑:①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②人民武装、行政机构和法制设施(国家政权)思想上层建筑: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哲学、道德等)。
18、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
阶级是指特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
19、社会进步是D、既指物质文明的进步,又指精神文明的进步20、人类解放就是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人类解放:指人从自然力和从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两方面(即人类认识和把握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自由地驾驭它们,为人类服务)。
21、哲学研究的对象是C、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2、“心外无物”是属于B、主观唯心主义明代的王守仁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7、人脑与动物大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C、人脑具有“第二信号系统”)9、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理指(C、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11、概念、判断、推理是(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3、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是指(C、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1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5、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B、生产工具)16、国家的实质是(C、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1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8、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19、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C、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1、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E)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集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世界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前提是(A、B、E)A、生物进化论B、细胞学说C、信息科学D、控制论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3、下列活动属于人有意识的活动有(A、D)A、三思而后行B、趋利避害C、饥不择食D、眉头一皱计上心头E、饮食和生育4、下列说法属于规律的是(B、C、E)*A、交通规则B、万有引力C、反动派总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D、我每天晚上10点钟睡觉,早上6点钟起床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是()A、生产力不断增长,引起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形状和体积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生出小鸡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进化E、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到100摄氏度就变成蒸汽6、下列活动哪些是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A、B、D)*A、工人炼钢B、司法人员办案C、学生读书D、科学家做试验E、运动员在赛场比赛7、“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这段话说明(A、C)A、劳动是人的生存的基础和源泉B、劳动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C、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D、劳动是社会各种生产的表现形式E、劳动是社会思想的直接现实和物质外壳8、社会意识形式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包括意识形态性的和非意识形态性的两大类。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有一组是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一组是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性的。
它们分别是(E、A)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法律思想、逻辑学、哲学D、技术科学、逻辑学、道德E、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9、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有(A、B、C)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思想斗争D、领土纷争E、宗教斗争1、哲学史上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是(C、D)A、黑格尔B、费尔巴哈C、康德D、休谟E、赫拉克利特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前提是(A、B、E)A、生物进化论B、细胞学说C、信息科学D、控制论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3、哲学物质观经历的基本历史阶段是(A、C、E)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D、自然科学的物质观E、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4、下列说法属于规律的是(B、C、E)*A、交通规则B、万有引力C、反动派总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D、我每天晚上10点钟睡觉,早上6点钟起床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C)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问题D、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E、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6、下列活动哪些是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A、B、D)A、工人炼钢B、司法人员办案C、学生读书D、科学家做试验E、运动员在赛场比赛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A、B、E)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8、社会意识形式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包括意识形态性的和非意识形态性的两大类。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有一组是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一组是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性的。
它们分别是(E、A)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法律思想、逻辑学、哲学D、技术科学、逻辑学、道德E、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9、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发展,是因为(C、D、E)*A、它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B、它的增长不影响社会发展速度C、它的密度不决定社会性质D、它的变化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变更E、它不是引起社会革命的原因10、下列观点违背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有(A、B、C、E )A、“天不变,道亦不变”B、“五德终始”C、“一切都服从注定的命运”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E、“克己复礼”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的最基本的两面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和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质量互变过程3、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把握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的和内部联系的认识4、宗教: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的虚幻的和颠倒的反映,是臆造和崇拜超自然神奇力量支配世界和人生的社会意识形式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支配,成为自然界和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由于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事物的发展经过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的两次转化,形成一个周期,呈现出中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运动。
3、感性认识:指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4、艺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意识形式5、人的价值:人对自己需要的满足,即作为客体的人的活动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四、判断说明题(每题5分,共20分)1、意识是社会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产物。
答:(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客观需要和可能;(2)劳动在语言的形成中起决定作用,语言的产生推动意识的发展;(3)劳动是猿脑转变为人脑的决定因素,人脑的产生使意识有了物质基础;(4)劳动促使意识的内容更加丰富。
2、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决定着社会结构的性质和面貌;(3)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了阶级。
答:1、含义:是指特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
2、产生过程(1)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产生是生产力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发展不足的结果。
(2)产生的具体条件:经济前提: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的基础(3)产生途径氏族内部出现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穷人和富人;通过战争把俘虏变为奴隶。
4、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