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复习提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期末总复习(全面详细)
(2)①这一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 摆脱压迫、剥削的愿望,具有积极意义。 ②它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 实现。
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 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文学家,与韩愈等人 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 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永州八 记》中的第四篇。本文选自《柳河东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 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 心理?作用是什么?
答:(1)桃花源人害怕外界知道桃花源的存在,不希望外人进 来打扰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2)作用: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神秘;也为下文再寻找 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②《桃花源记》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 待这样的理想?
古今异义 1. 芳草鲜美:鲜艳美丽(古);味道新鲜可口(今)。 2.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古);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今)。 3.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女(古);男子的配偶(今)。 4.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地(古);没有出路的境地(今)。 5.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古);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今)。 6.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不足为奇>(古);不充足,不满(今)。
• 词语解释
1. 重点字词 ① 篁竹:竹林。 ②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③ 伐竹取道:砍伐竹子,开辟道路。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道:路。 ④ 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特别。冽:凉。 ⑤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用来。为:作为。 ⑥ 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以:而。 ⑦ 坻:水中高地。 ⑧ 屿:小岛。 ⑨ 嵁:不平的岩石。 ⑩ 翠蔓:翠绿的藤蔓。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如下: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贤,通“甚”,超过)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词义自: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听说)以:以养父母(用来)卒:泯然众人矣(最终)古今异义古: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重点词语解释令:让,使;愿,希望;令作诗;写。
奇: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乞:向人求讨或乞求。
重点句子的翻译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父亲把邻近人家年龄相与的及稍微大些的子女全部招来,让他们拜拜我仲永,让他作诗,并给我仲永题上自己的名字。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④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⑥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⑦泯然众人矣!译:完全如同常人了。
⑧得为众人而已耶?译:能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应该结尾啊!⑨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且为众人未若复吾赋不幸之可晒而因得众人也。
译:那么他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只不过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他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
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一)、《桃花源记》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3、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4、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心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描写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9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10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12文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桃源人与世隔绝的原因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6、关于桃花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陋室铭》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八下部分文言文复习要点
马说(八下p14)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只.辱.(受屈辱)于奴隶人...(指马夫)之手骈死..(指马厩,马棚)之间..(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于槽枥不以千里称.(著称)也。
故虽.(即使)有名马一食..(吃一顿。
食,吃)或.(有时)尽粟.(小米,泛指粮食)一石。
食.(通“饲”,喂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通“饲”,喂养)也。
是.(这样)马也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显现)且.(尚且)欲与常马..(普通的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能,能够)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策.(鞭打,驱使)之不以其道.(方法)食(通“饲”,喂养)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本领)鸣之而不能通.(通晓,懂得)其意执.(拿,握)策.(马鞭)而临.(面对)之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吗)其(恐怕)真.不知.(认识)马也(三)字形字音骈(pián)枥(lì)粟(sù)石(shí)一食.(shí)食.(sì)马者而食.(sì)也外见.(xiàn)二、重点句翻译。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了名马,只是如墨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不能显现出来。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重要载体,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八下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现象,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例如,在《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的“要”通“邀”,意为邀请。
2、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变化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
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则仅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困境。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十分普遍。
以《小石潭记》中的“以”为例,“以其境过清”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全石以为底”中的“以”是把的意思。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在《北冥有鱼》中,“怒而飞”的“怒”,原本是愤怒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奋发。
二、重点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者,……也”“……,……也”等。
如《核舟记》中的“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通常会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省略了主语“渔人”。
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在《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三、文章内容理解1、主题思想每篇文言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思想。
《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2、人物形象文言文往往通过对人物的言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小石潭记》中,作者通过对自己在小石潭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展现出自己被贬后孤寂、凄凉的心境。
3、写作手法不同的文言文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
3. 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4.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 文言文古诗的特点和分类
2. 数首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对古诗文的整体理解和情感体会
4. 对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的分析
第三部分:古文阅读与鉴赏
1. 古文的分类和特点
2. 数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对古文的整体理解和思想感悟
4. 对古文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分析
第四部分:古代文言文翻译与写作技巧
1. 通译和意译的差异和应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
4. 文言文写作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第五部分:文言文的应用拓展
1. 古代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2. 古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与联系
3. 文言文的启示与思考
4.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总结
第六部分:附录
1. 古代文言文名篇赏析
2. 常用古代文言文词汇表
3. 重要古代文言文名篇背诵
以上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的大致内容安排。
在学习文言文时,建议根据这个提纲进行系统学习,注重理解原著的
背景和意义,掌握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和翻译写作的技巧。
通过学习文
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
思维能力。
希望这个复习提纲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清单第21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清单(一)文学常识:《与朱元思书》一文的作者是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朝代)文学家。
课文选自《艺文类聚》。
(二)字音字形:缥(piǎo)碧轩(xuān)邈(miǎo)嘤嘤(yīng)鸢(yuān)飞戾(lì)天横柯上蔽(bì) 急湍(t uān)泠泠(líng) 窥(k uī)谷(三)重点字词: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俱:全,都从:顺、随缥碧:青白色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6.蝉则千转不穷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负:凭依上:向上“转”同“啭”鸟叫声戾:至息:平息,使,,停止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横柯上蔽 10.任意东西经纶:筹划“反”同“返”返回柯:树干往东往西(四)一词多义①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②直:直视无碍:一直,猿则百叫无绝:停,断争高直指:笔直,。
③上:负势竞上:向上④百: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横柯上蔽:上面猿则百叫无绝:数词,多,⑤轩:互相轩邈:高⑥者:经纶世务者,……的人开轩面场圃:窗或门。
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中轩敞者为舱:高。
⑦见: 千丈见底:看见。
才美不外见:通现, 表现(五)翻译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六)《与朱元思书》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富春江奇山异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爱慕自然,鄙弃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八下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霜林菊影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
“材”通“才”,才能。
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9、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1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1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 ,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
二、词类活用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8、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1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11、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2、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1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1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16、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碧】青白色【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犹】像【千百】形容很多。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夹岸】两岸【泠泠】形容水声激越【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柯(kē)】树木的枝干【鸢飞戾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蔽】遮蔽。
【绝】停止。
【交映】互相掩映。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重点句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二、阅读探究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年级下册古文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古文复习资料古文作为中国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下册的古文学习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诸多经典的古代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八年级下册的古文内容进行复习,并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和技巧。
一、《孔子家语》中的智慧箴言《孔子家语》是孔子的一部语录集,记录了他的言行和教导。
这部古文作品以其智慧的箴言而闻名于世。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录进行解读和理解。
例如,“君子不器”、“君子和而不同”等,通过分析其中的深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修养。
二、《楚辞》中的诗词艺术《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其中的诗词艺术独具一格。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诗词进行赏析和解读。
例如,“离骚”、“九歌”等,通过欣赏其中的音韵美和意境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
三、《史记》中的历史故事《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夏朝到西汉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历史故事进行阅读和解析。
例如,“项羽本纪”、“陈涉世家”等,通过了解其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四、《诗经》中的情感表达《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诗歌以其情感真挚和表达深刻而著称。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诗歌进行赏析和解读。
例如,“关雎”、“卫风·木瓜”等,通过体味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论语》中的道德教育《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录进行解读和思考。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通过分析其中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意识。
六、古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复习古文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也非常重要。
八下语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
八下语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八下语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与朱元思书》1.文学常识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字音】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泠(líng)嘤嘤(yīng)鸢飞(yuān)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2)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3)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4)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5)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2)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3)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4)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5)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6)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7)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特殊句式】省略句(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2)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4.重点问题(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纲要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纲要(SJT)《与朱元思书》复习提纲1.古今词义的差别①戾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②经纶古义:治理,筹划今义:比喻政治才能③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2.文言词语⑴.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⑵.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⑶.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绝】停止。
【鸢(yuān)飞戾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3.默写①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③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④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⑤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⑥写听觉感受的: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4.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用课文原句填空)5.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下面的句子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八下语文复习: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八下语文复习: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八下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一、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户:窗户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四、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旷达乐观的襟怀)六、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安徽中考十六篇文言文复习要点七.马说韩愈八年级下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正确的方法2、执策.而临.之鞭子;面对3、其.真无马邪:难道4、其.真不知马也:大概5、祗辱于奴隶之手只是5、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通“才”,才能7、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8、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9、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虽然10、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一样 11、故虽.有名马:即使1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日行千里(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屈辱。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马槽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而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鞭策它却不采用正确的方法,饲养它却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又不懂得它的意思。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识不得千里马吧!八.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八年级下册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识记1、文学常识、作者明朝著名文学家宋濂2、重点字词解释。
益慕.圣贤之道:仰慕无硕师名人与游:大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超过约定的期限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致书:得到书。
致,得到。
假借: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之”指抄书。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
叩,请教。
德隆望尊:德高望重。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
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隆冬。
僵劲:僵硬。
(持)汤沃灌:热水。
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
衾,被子。
覆,盖。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
再,两次。
腰白玉之环:腰,腰佩。
右备容臭:臭,香气。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
慕艳,羡慕。
3、理解背诵。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思考(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
衣着:破旧不能御寒。
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
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5、课外积累。
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走在深山大谷中中,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着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九.小石潭记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年级下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词语水尤清冽:格外;凉卷石底以出:弯曲;而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来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凄清;停留。
隶而从者:跟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下见小潭:在下面。
日光下澈:往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一样;像蛇那样。
记之而去:离开。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
(二)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辟一条小路,下面可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潭的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象犬牙一样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在哪里。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面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感到心神凄凉,寒气彻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久留,于是就题字而去。
(三)问题分析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通篇寓情于景,第一段写景采用“移步换形”的手法)。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