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研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总结
教师们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积极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教学。
校本应用考核
我校按照上级的要求并结合本校情况将考核重点放在了教学视频中的教学质量上,规定教师必须在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的同时,将上传视频中能力点选择情况、教授及学生理解运用情况作为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同时逐步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能力点选择主要是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几点: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4.制定培训评价机制,避免培训走过程,并定期组织研讨、加强督导,营造良好的培训及实践体系。
5.通过教学观摩、业务研讨、企业学习、会议交流等渠道,以及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学习新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完善提升信息素养。
一、工程实施情况
组织
实施
我校信息化能力提升2.0培训共有382名教师参加,培训合格人数382人,合格率100%。在信息化2.0培训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形成了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了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了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能进行课件制作、微课制作及开展线上线下教学。逐步实现了教师无纸化办公,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情况分析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整体情况分析
我校的教师大都教学经验丰富,在平时的教学中他们都懂得积极进取。
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他们更是善于钻研,敢于积极尝试。
在平时教学中,我校的教师积极协作,应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方方面,使我校的教学工作效率更高,同时也充分的展现了现代科学的力量对课堂改革的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和近一段时间摸爬滚打,我校的相当一部分教师,相继掌握了问卷星、小猿搜题、希沃白板等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同时,我们也看到,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离真正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把它们真正的应用到课堂中,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开展这方面的培训,继续号召我校广大教师努力钻研,刻苦学习,真正的把信息技术应用这门学问,掌握到手!。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教育部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三、实施要求(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一)顺应智能化大环境,建立教育信息化研究平台,优化教学效果数据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占有核心基础地位。
[3]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笔者得出:哪些教师应该获得帮助、哪种资源最符合学生的认知等。
[4]对教师来说,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帮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做出改变。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都需要教师的监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是大势所趋。
小学教师应该顺应智能化的时代,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对传统课堂中的问题深入分析、加以改进,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二)借助互联网,共享丰富教育资源,激发信息技术革命小学生书本上呈现的都是必要的基础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又不足,教师可以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类学习资源通过网络直接传输给学生,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通过学习终端自主完成网络资源的学习。
[5]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以,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发布,越能激发信息技术教学的变革。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2.0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因此,在教育信息化1.0的基础之上,务必重视教师素养的养成,尤其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小学生对音频、视频等混合媒体更加敏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多种媒体结合的教学资源授课。
小学教师应该树立信息化意识,探究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结合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参照《能力标准》的要求,笔者发现当前某某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如下。
(一)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但是技术资源应用意识较薄弱问卷结果如图3显示,有大部分小学教师仍然使用幻灯片、投影等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使用电子书包、触控一体机等其他教学媒体的教师少之又少,这是一种传统的工具性思维,教师缺乏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效果的意识。
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分析
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分析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分析是对教师在信息化时代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社会发展中,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分析的内容。
首先,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工具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研究,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在学生管理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生档案的管理。
通过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教师可以轻松地查找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生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再次,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育研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调查和在线问卷来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教育提供依据。
最后,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在自我成长中的应用。
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参加在线课程、研讨会等教务活动,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为教学备课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分析对教师在信息化时代中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管理,深化教育研究,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中小学教育领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旨在明确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1.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以及与其相关的技术和知识。
2.中小学教师:指在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包括教学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核心能力要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要求:2.1 信息技术知识与理解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了解常用的办公软件和教育软件,能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等。
•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2.2 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教育教学应用能力:•能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
•能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差异化教学。
•能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
2.3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能力,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持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
•具备创新精神,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2.4 伦理和安全意识教师应具备以下伦理和安全意识:•了解信息技术伦理的基本原则,能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学校信息安全。
三、能力评价和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学历和学位:教师应具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历和学位。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情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教学工作中的挑战,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包括教师对各种教育技术工具的熟练应用。
教师需要了解并掌握常用的教育软件、在线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PPT制作课件,利用视频资源进行教学辅助,利用在线作业系统进行作业批改和评价等。
这些工具的灵活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也包括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认知和应用。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践中。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在线课程学习最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了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还需要教师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跟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参与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的来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技术工具,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只有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作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软件的运用等。
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其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准确、快速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教师需要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活动。
此外,教师还需要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最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需要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
总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希望未来教师们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研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研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调研结果,以期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决策参考,推动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科背景的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了系统调查。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情况、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状况,以及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
本文将从调研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等多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度重视,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迈向新的阶段。
二、调研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一线的中坚力量,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未来的发展。
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调研背景方面,我国教育领域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教育部多次强调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在这一背景下,了解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和问题,有助于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政策提供依据。
调研意义方面,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研,可以深入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发现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
这有助于教师自身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标准(2023最新版)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标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标准
⒈教师信息技术背景知识
⑴网络基础知识
⑵计算机硬件知识
⑶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知识
⑷数据库知识
⑸编程语言知识
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⑴常见办公软件应用
⑵图像处理和多媒体应用
⑶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⑷教学平台和在线教育工具应用
⑸远程协作与沟通工具应用
⒊教师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教学能力
⑴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能力
⑵教学内容与教材选用能力
⑶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
⑷教学方法与策略应用能力
⑸学生评价与学习管理能力
⒋教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能力
⑶课堂教学效果评估能力
⑷个别辅导和课后学习指导能力
⑸实验和实践环节设计与安排能力
⒌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⑴教育教学软件及教学资源的研究、评估和应用能力
⑵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搭建和管理能力
⑶教育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能力
⑷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自我学习能力
⑸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
附件:
⒈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案例
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评估表
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推荐资源清单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知识产权:指人们创造的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所受到的法律保护,包括专利、著作权和商标等。
⒉个人信息保护:指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和处理等行为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
⒊教育信息化: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推动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改革方向和方式。
教师工作总结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成果
教师工作总结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成果尊敬的学校领导、各位教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一名教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向大家分享我在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我的教师工作总结。
一、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成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地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方面。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我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 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我通过研究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模式。
以语文教学为例,我结合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互动式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我探索了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主动学习。
2. 教育信息技术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传统的学生评价方法往往只能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他重要素质的评价。
基于此,我研究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展全面评价的方法。
通过设计在线作业、电子档案等评价方式,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为学生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3. 教育信息技术在家校互动中的应用研究家校合作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教育信息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家校互动。
我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发了在线家长平台和学生学习平台,借助云端服务和移动终端,实现了及时沟通、学情反馈和资源共享等功能,促进了家校紧密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工作总结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师的责任重大,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努力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首先,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对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更多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方法,并成功将其应用于我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
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析1. 引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分析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2. 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2.1 技术掌握程度- 基础应用能力:大部分教师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
- 高级应用能力:部分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设计与创新,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平台等。
2.2 教学应用频率- 常态化应用:部分教师已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 偶尔应用:仍有部分教师受限于硬件、软件等因素,较少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2.3 教学资源建设- 资源丰富度:部分教师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 资源更新速度:部分教师能够定期更新教学资源,保持资源的时效性。
3. 存在问题3.1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影响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3.2 应用频率不高- 部分教师未能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中,导致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3.3 资源建设不足- 部分教师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4. 提升策略4.1 加强技术培训- 定期组织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2 鼓励应用实践- 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尝试与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4.3 完善资源建设- 加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促进教师间的资源交流与共享。
5. 总结提升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现状与存在问题,本文档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希望能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方法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方法引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如何评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方法,以期为教育界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一、评估目标的明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
评估目标可以从知识与技能、教学策略与方法、在线学习环境等多个维度来考量,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设计评估指标评估指标是评估的核心内容,应涵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各个方面。
其中,包括教师对于常用办公软件的熟练程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的能力、教师在在线教学中的表现等。
通过明确评估指标,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采用多元评估方法为了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应采用多元评估方法。
可以包括教师个人陈述、教学观察、学生评价以及教学成果等多个层面的评估指标。
通过多元评估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建立评估体系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评估体系之上。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估体系应该包括评估目标、评估方法、评估标准以及评估结果的应用。
通过建立评估体系,可以规范评估过程,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培养评估师资力量评估师是评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要确保评估师具备充足的知识与能力。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的培训,提高评估师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以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六、持续改进与调整教育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评估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
评估方法的持续改进与调整是必要的,以应对新技术、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涌现。
教育部门应建立常态化的评估方法改进机制,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七、注重评估结果的应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
锦州市2023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个人研修计划提升工程2
锦州市2023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个人研修计划为了更好的通过本次培训,学习起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根据学校的研修计划,特此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
希望通过培训在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应用等能力方面有更长足的进步。
一、指导思想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通过课程学习、参加研修活动、撰写完成学习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进自己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微能力点的分析1、选择微能力点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环境:智慧学习环境维度:教学设计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环境:智慧学习环境维度:学法指导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环境:智慧学习环境维度:学业评价⒉微能力点分析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采取合适的信息技术聚焦某个主题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从而1.为复杂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情境和资源2.整合与拓展学生的经验3.加强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4.推进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5.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思维与能力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技术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1.拓展思维空间,从多个视角厘清和界定问题2.掌握问题分析的多元方法,提高问题分析的能力3.学会综合运用多个领域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4.及时交流和呈现问题解决的方法、过程和结果5.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和创新能力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掌握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和评价方法,从而1.根据教学情境判断数据评价模型的适用性2.丰富教学现象和问题的分析方式3.合理、科学地解释教育教学现象和数据4.提升对数据的分析与解释能力三、研修计划与进度安排根据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计划和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更好的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提高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安排本机研修的时间进度如下:1.2023年7月初充分了解项目,认真研究学习学校信息技术研修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教师厅〔2014〕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2014年5月27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三、实施要求(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成为了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旨在明确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基本要求,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这包括熟练操作计算机硬件设备和常用操作系统,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等基本操作。
同时,教师还应了解基本的网络知识,包括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资源的利用和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其次,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信息检索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检索能力,能够利用互联网等工具获取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当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教材、教学视频、教学软件等,为教学提供支持。
此外,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仅仅是指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设计出符合信息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案。
教师应当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出生动、有趣、富有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信息化评价能力。
教师应当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作业批改、利用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学生成绩管理和分析等。
同时,教师还应当能够对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旨在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检索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化评价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教育的挑战,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能力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细则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细则为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湖南省教育厅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细则。
本细则旨在明确测评内容、方式和标准,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参考。
一、测评内容1.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软件使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课堂信息技术应用:包括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利用、教学设计与评价等。
3.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包括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如网络学习、自主获取教学资源、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等。
二、测评方式1.笔试:通过题目测试教师对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教学观摩与评议:邀请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评委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评议。
3.个人陈述:教师向评委陈述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经验、成果和问题,并进行自我评价。
三、测评标准1.基础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师在笔试中的表现评分,包括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办公软件的灵活运用、网络应用的使用能力等。
2.课堂信息技术应用:评委根据观摩教学的情况评分,包括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展示、网络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教学设计和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等。
3.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评委根据个人陈述和教师的学习成果评分,包括教师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能否独立获取教学资源和信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合理性等。
四、测评结果根据教师在各项测评中的得分,综合评价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评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并给出测评意见和建议。
五、测评周期和要求测评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具体时间由省教育厅确定。
参加测评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正式教师资格,参与测评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机会,是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六、测评成果的应用1.对中小学教师的晋升和职称评定具有指导作用,优秀教师可享受相应的晋升或职称待遇。
2.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供参考,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不足进行补充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12月第36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Dec. 2017Vol.36 No. 12d〇i:10.3969/j.issn.1001-7836.2017.12.010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研究王家勇(南京市永泰路小学,南京2111〇〇)摘要:为更好地提升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水平,促进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指标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影响因素,构建了一套可用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指标评价的可行性,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实例计算的方式,对构建 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从而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和科学评价提供可参考的 实例。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2^0028-03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也是关键。
而在各 个中小学开始加强信息化技术普及的背景下,让广大的中小 学教师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保障基础教育教学 水平的重点。
但是在部分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在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方面都显得非常落后,还需要从能 力评价的角度进一步激发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 用能力。
国家教育部也在2013年11月专门出台了关于提 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相关《意见》,就如何提 升和改进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进行了全 面的分析和解读[1]。
《意见》的出台给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 术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因此,结合当前中小学教师在信 息技术应用方面评价的需要,提出一套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详 细的阐述和分析。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1.1易操作性在对各项指标的选取中,首先要做到简单、明了,从而易 于教师能够充分理解指标所包含的意义。
而通过这种简单 明了的表达方式,还能非常容易得到可信的评价数据,进而 方便进行分析。
1.1.2系统性和层次性结合指标的选取必须讲求系统性和层次性,不能是简单地对 指标进行拼凑和堆积。
从系统性的角度来讲,指标必须能全 面反映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能力,在指标中既要包含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理念,还要包括信息技术 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效果。
从层次性的角度来讲,指标可划 分为三级,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让专家对指标进行更加公正和 客观的评价。
1.1.3定性和定量结合传统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通常采取定性的方 式,这种评价方式虽然可以反映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 能力,但缺乏客观性。
因此,除传统的定性指标以外,还必须 要引人量化的方式对指标进行分析。
而在对指标量化分析 中,定量指标数据不仅分布要合理,而且还必须要准确,同时 在对不同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必须要反复研究, 以此能更好地体现不同指标的重要性。
1.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影响因素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借 鉴和参考。
Afshari and Mojgan[2]认为,影响教师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的,通常包括教师本身、学校硬件设备、操作能力和态 度等;张屹等[3]认为,影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很多,主 要从态度、应用能力、生机比等进行分析,并通过回归分析的 方式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从而得到信息技术运用的态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的能力、网教科研能力等是影响较明 显的因素;顾晓玲[4]则从现状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不足、缺乏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等是困扰中 小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总结上述的文献研究,笔者认为,上述的研究中都存在 一个共性,那就是都从理念、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首 先,信息技术应用理念是指教师是否具备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收稿日期=2017-08-02作者简介:王家勇(1982—),男,江苏南京人,一级教师,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28—的理念,学校领导是否能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对教育的作 用。
这些理念是否具备,对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非 常重要;其次,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必须要具备基本的信息 技术知识,包括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常识、文字和数据处理能 力、多媒体制作等[5];第三,在应用能力方面,通常需要结合 教师是否可以熟练应用部分专业的信息技术软件、是否可实 时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等作为评价其信息技术的重要的标 准;最后则为应用的效果。
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是通过教学 过程体现出来,如同行的评价、学生的评价等等。
1.3指标体系构建结合上述的分析,本文从上述4个方面对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构建,具体指标体系见如下图示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指标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2.1评价原理模糊综合评价作为当前综合评价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方 法,主要来源于模糊数学。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要评价的对 象及其反映对象的概念作为一 集合,然后通过隶属度函数 和集合论的相关运算对对象进行定M的分析[6]a该方法通 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借助该方法,可开展多层次的评价,并且前面的评 价可为后面的综合评价提供基础的数据参考。
因此,在实际 的运用中,通常可以进行单级因素评价和多级因素评价。
第二,评价结果为一个向禮集,这主要是由该方法自身 的性质所决定的,弁且评价的结果对于评价的对象具有唯一 性。
第三,指标的权重值通常被认为是|个模糊向量,该向 M的取得一般是人为计算得到。
第四,在评价中,总会有一个明确的评语等级论域。
2.2模型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将对中小学教师应用技术能力评价分为以下几步:(1)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V在本研究中,主要分为|级、二级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 主要由信息理念(^)、基础知识〇2)、应用效果〇3)和应用 能力(〜)构成。
具体可以用"=U i,%,〜丨表示。
在一级指标下,还包含众多二级指标,如在应用能力中 包括专业软件u41)、信息整合(u42)、教学网站(u43)、教学模式^ (从44) S(2) 确定评语等级域F结合专家的相关意见,将评语集设定为四个等级:F= 丨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丨(3) 建立模糊隶属矩阵在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前,还必须要对选取对象中的每 个因素进行量化处理[7],换句话说就是构建隶属矩阵,从而 为后续的评价奠定基础。
_r ll厂12 •••rim~r21r22 .••r2m(1)~rpl rp2.••rpm~(4)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对权重的确定中,本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中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评价指标进行确定。
层次分析法是邀请 熟悉的专家对各层印象因素进行客观的评价,给出不同指标 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定M分值,然后根据相关的计算,从而得 到指标的相对重要度,最后对这些重要度进行排序[8]。
本研 究中则采用9分位标度法对问题进行评价,进而判断不同指 标的相对重要性[9]。
由此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得到不同指 标的权重^。
(5)模糊综合评价在该步骤中,通过计算通过权重向量和隶属矩阵合成,从而得到:_r n厂12 •••rim~B= (ax,a2 ,a{) *r21r22.••r2m(2)rp2.••r p m_3基于实例的模型验证为验证上述指标构建方案和模型构建的可行性,以部分 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邀请5名不同的专家对指标进行两两 判断,由此可以得到下表的指标判断矩阵(以一级指标为例)夸指标判断矩阵指标1人丨素信息理念基础知识鹿臟果应用能力信息理念11/222_娜211/55应用效果1/2511/5应川能力1/21/551通过判断矩阵,可以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矩阵,具体计 算为:—29—11/22221551/21/511/51/21/551在对权重进行计算中,采用平方根法。
由此可以得到一 级指标的权重:u= (0. 08,0. 50,0.21,0.21)同时根据上述的评价语集,邀请5名不同的专家对上述 指标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可以确定单因素评价关系矩阵。
然后根据公式进行综合评价计算,最终可以得到(保留4位 小数):B=A■ R= (0. 1652,0. 2998,0. 3543,0. 3497)将上述的结果根据量化等级转换为分数,可以得到整体 评价的得分=76. 2分,说明该分数属于中等偏上。
4结论与建议通过上述的研究看出,本文提出的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 指标评价体系在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评价是可行 的。
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应用能力的评价提供了一套可行性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借 鉴价值。
而通过上述的评价也可以看出,在未来针对中小学 教师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上,还需要抓住几个重点:第一,树立和加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理念。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属于农村中小学,虽然农村中小学教学 信息化步伐也在加快,但是作为教育教学根本动力的理念, 还是需要有待加强。
而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上述权重的计算 中,理念的权重最小。
这不是说明该指标的不重要,而是随 着现代信息化的加快,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的思维观念也有了 一定的转变。
大部分都能够认识到其重要性,并积极地在教 学中开展信息教学,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 的教育,进而为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第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培训。
在上述的评价中看出,基础知识的指标权重最高,说明要做好应用能力的提升,必 须要加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例如如何借助现代化的 信息技术对课件进行制作。
第三,提升教师信息整合和创新教学模式的能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涉及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广,这就需要提升 教师对来自不同信息网站中资源整合的能力,目的是获取更 多有利的信息,并最终为教学服务。
同时,教师还需要借助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如引人慕课等现代教学手 段,进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不同科 目的兴趣,最终更好地促进其去主动探索,激发其在学习方 面的主观探求能力,达到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教学境界和目标。
参考文献:[1]张屹,陈蓓蕾,范福兰,沈爱华,刘铮,白清玉,祝园.基于实证测评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发展规划研究——以广东省惠州市某区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 2017(4) :31—40.[2] Afshari M. ,Bakar K.A. ,Luan W.S.,et al.Factors Affecting Teachers,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Te-chnology[J].Online Submission, 2009(1) :77—104.[3] 张屹,刘晓莉,范福兰,周平红,白清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X省14个市的实 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 (6) :44—50.[4] 顾晓玲.对中小学教学中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因素与对策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8) :231 —232.[5] 刘禹,陈玲,余胜泉.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8) :57—61 + 77.[6] 陈晓红,杨志慧.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信用评估体系研究——以我国中小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 [J].中国管理科学,2015,23(1) :146—153.[7] 李录娟,部胜章.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对比—以遵义市为例[J].中国岩溶, 2014,33(1) :22—30.[8] 穆永铮,鲁宗相,乔颖,王阳,黄瀚,周勤勇,韩家辉.基于多算子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的电网安全与效益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J].电网技术,2015,39(1) :23—28.[9 ]沈简,饶军,傅旭东.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泥石流风险评价[】].灾害学,2016,31(2):171—175.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WANG Jia-yong(Nanjing Yongtai Road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1100,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pplication ability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mote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constructing principles of the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an index system is built,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To further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bove evaluation indicators, by constructing a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and calculation method, the article evaluates the indicators related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science evaluation.Key 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index system;influencing factors (责任编辑:朱風)—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