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鲁教版)专题: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组练习

合集下载

2020年初中学业考化学真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解析版)山东[分项汇编]

2020年初中学业考化学真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解析版)山东[分项汇编]

『中考真题·分项详解』『真金试炼·备战中考』编在前面:历年的中考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考的题型,命题风格,各知识板块的分值分布,考查的重点及难点。

这对于初三学生备战中考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而且历年的中考真题还有中考风向标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中考试卷分析命题趋势自我预测一下可能会出现的重点难点。

这对于学生来说帮助非常大。

很多学生在初三在复习阶段会买很多的预测试卷儿或者是模拟题。

虽然也能够帮助学生扩展题面见识更多的题型,但是这些复习资料是与中考真题相比是无法比拟的。

利用好中考真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通常会在中考第二轮复习期间要求学生做至少三遍中考真题,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通常第一遍就是按照中考节奏去完成试卷。

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中考的节奏。

了解中考题试卷难易的题型分布等。

中考真题通常是80%是基础题型,20%是难题。

第一遍做中考真题并不强调分数的重要性。

主要是要把握中考的做题节奏,合理安排时间。

第二遍通常要注重准确率。

因为通过第一遍做题和对答案以后,需要花时间对错题进行分析,对难题做出归纳总结。

掌握中考真题的做题思路和方法。

而且在做第二遍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去缩短时间。

同时避免再犯第一次做题的错误,以能够锻炼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做第三遍的时候就要要求百分之百的正确率。

因为经过前两次的反复练习,对中考真题已经很熟悉。

尤其是对中考试卷进行研究以后,那么对于平时的模拟考试,就会显得非常简单。

一般情况下模拟考试的题型都能够在之前的中考真题中找到真实题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第三次,做中考真题的时候还会出现错误,那就需要好好地反省一下了。

中考真题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你做再多的模拟试卷都不如做一套中考真题作用大,所以在考试前一定要认真做中考真题,并总结分析真题规律!专题15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点 1 基础实验综合1.(2020年东营中考)“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B.滴加C.读数D.溶解【答案】D【解析】A、药品取用,瓶塞要倒放,防止腐蚀桌面,以及药品被污染,故A错误;B、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要垂直悬空滴加,不能触碰容器壁,容易造成药品污染,故B错误;C、量筒读数,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C错误;D、溶解时,玻璃棒搅拌目的加速溶解,故D正确。

考点27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27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27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1.(2024·湖北选择考·10)碱金属的液氨溶液含有的蓝色溶剂化电子[e(NH3)n]-是强还原剂。

锂与液氨反应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石灰有利于NH3逸出B.锂片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C.干燥管中均可选用P2O5D.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Li+n NH3Li++[e(NH3)n]-【解析】选C。

本题利用Li和液氨反应:Li+n NH3Li++[e(NH3)n]-制备[e(NH3)n]-;碱石灰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使浓氨水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生成的氨气进入干燥装置后进入反应装置进行反应;最后的球形干燥管中可装P2O5,除掉过量的氨气,同时防止空气的水进入双口烧瓶中引起副反应。

碱石灰为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有利于NH3逸出,A正确;金属锂活性较大,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从而会阻碍Li和液氨的接触,所以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B正确;采用浓氨水制取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而H2O能与Li反应,因此第一个干燥管目的是干燥氨气,盛放的是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P2O5为酸性干燥剂,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P2O5干燥,而装置末端的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外界的水分进入双口烧瓶中,且要吸收过量的氨气防止污染空气,可以盛放P2O5,C错误;进入双口烧瓶中的NH3冷却为液氨与金属锂发生反应生成[e(NH3)n]-,反应为Li+n NH3 Li++[e(NH3)n]-,D正确。

2.(2024·黑、吉、辽选择考·8)下列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或试剂A 检验NaBr溶液中是否含有Fe2+K3[Fe(CN)6]溶液B 测定KHS溶液中c(S2-) 用AgNO3溶液滴定C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加入金属Na,过滤D 测定KClO溶液的pH 使用pH试纸【解析】选A。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专题练习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专题练习

第47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下列实验操作不可行的是( )A.为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MgCO3,过滤B.用50 mL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的高锰酸钾溶液C.配制5.0 mol/L的NaOH溶液,可将20.0 g NaOH固体直接放入100 mL的容量瓶中,然后加水至刻度线D.可用水来鉴别食盐、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三种固体物质解析: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MgCO3后,MgCO3与溶液中的H+作用,降低溶液的酸性,使Fe3+水解成Fe(OH)3沉淀,最后通过过滤除去Fe(OH)3沉淀和剩余的MgCO3,从而达到目的;滴定管是准确量取液体的仪器,其精确度为0.01 mL,所以B选项也可行;食盐、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热效应不同,氢氧化钠放热、硝酸铵吸热、食盐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所以可用水来鉴别食盐、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三种固体物质;而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必须先在烧杯中将NaOH溶解,待冷却后再转入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所以选项C不可行。答案:C2.下列实验中,所加物质的浓度不会影响实验现象的是( )A.向Fe(OH)3胶体中滴加HCl,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解B.向少量苯酚溶液中滴入溴水,有白色沉淀产生C.向盛有少量MnO2的烧瓶中加入盐酸,加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向盛有少量铜片的试管中加入H2SO4,加热,有气体放出解析:选项A,向Fe(OH)3胶体中加入盐酸时,首先是HCl中和Fe(OH)3胶粒所带的电荷导致胶体聚沉而生成Fe(OH)3沉淀,然后Fe(OH)3溶解在盐酸中,沉淀消失。选项B,苯酚溶液中加入稀溴水时不会产生白色沉淀。选项C,稀盐酸不能与MnO2反应生成Cl2。选项D,稀硫酸不能与Cu反应产生气体。答案:A3.(2010·北京卷)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解析:本题考查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原理的分析能力。上下移动铜丝可以控制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生成SO2的量,A项正确;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B项正确;SO2有毒,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C项正确;铜与浓硫酸反应后①中溶液显蓝色即可证明有CuSO4生成,无需向其中加水,D项错误。答案:D4.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2-4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解析:乙醇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A不正确;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其水溶液显碱性,B正确;加入盐酸后,NO^-_3有强氧化性,若生成的是BaSO3沉淀,NO^-_3能将其氧化为BaSO4,C不正确;加热FeCl3溶液,Fe3+水解程度增大,生成Fe(OH)3,不能得到纯净的FeCl3溶液,D不正确。答案:B5.(2010·广东卷)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分析能力。实验Ⅰ中振荡静置,由于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又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二者互不相溶,故上层为水,几乎无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红色,A项错误;实验Ⅱ中NH4Cl 和Ca(OH)2共热时生成NH3,NH3通入AlCl3溶液中产生Al(OH)3白色沉淀,但沉淀不溶于氨水,B 项错误;实验Ⅲ中Fe3+遇到SCN-显红色,C项正确;实验Ⅳ中右边试管中CaO能够吸收左边试管中的水汽并与水反应,因此左边试管中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晶体析出,D项正确。答案:CD6.(2010·安徽卷)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Fe(NO3)3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制备银镜,并与Fe(NO3)3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边振荡盛有2%的AgNO3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b.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 mL乙醛中c.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d.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e.在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的pH增大提出假设假设1:Fe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假设2:Fe(NO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_3能氧化Ag。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Fe2+,验证了假设1成立。请写出Fe3+氧化A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NO^-_3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思考与交流(4)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Fe(NO 3)3溶液中的Fe 3+和3NO -都氧化了Ag 。 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主要考查Fe 3+、硝酸的氧化性和盐类水解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1)制备银镜时,应在银氨溶液中滴入几滴乙醛,水浴加热。(2)Fe 3+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氧化Ag:Fe 3++Ag =Fe 2++Ag +。答案:(1)a 、d 、e(2)Ag+Fe 3+=Ag ++Fe 2+3NO -能氧化Ag,但在硝酸铁溶液氧化Ag 时,由于没有检验3NO -的还原产物,因此不能确定3NO -是否氧化了Ag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 氧化成NO 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 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 反应,能与NO 2反应。2NO 2+2NaOH =NaNO 3+NaNO 2+H 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解析:本题实验目的是证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实验关键是避免装置中的氧气氧化NO,实验设计思路是:先制备NO,然后分别通入浓硝酸、稀硝酸中观察现象。(1)分析装置图知,⑤装置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⑥装置用于吸收尾气。根据题目提示:N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说明⑥装置盛放的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逆推④装置盛放浓硝酸;⑤装置盛放水,逆推③装置应盛放稀硝酸,②装置用于提供NO,装有蒸馏水。(2)通入二氧化碳排尽装置里的空气,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收集NO。(3)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写出产生二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4)②装置作用是通过NO2与水反应得到NO。(5)实验中③装置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证明稀硝酸不能氧化一氧化氮;④装置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证明浓硝酸能将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6)装置①里溶液呈绿色,可能原因是硝酸铜溶液浓度较大,也可能是溶有二氧化氮,设计实验思路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除去该浓溶液中溶有的气体,如通入惰性气体排出二氧化氮或加热使二氧化氮逸出;另一种是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二氧化氮。值得注意的是:向该绿色溶液中加水稀释,一方面硝酸铜溶液的浓度变小,另一方面二氧化氮溶于水,即两个因素同时存在,无法判断哪个因素导致该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答案:(1)3 mol·L-1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4)将NO2转化为NO 3NO2+H2O=2HNO3+NO(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综色(6)acd8.(2010·山东卷)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过程如下:(1)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绿矾时,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________,充分反应后,经________操作得到溶液Y,再经浓缩、结晶等步骤得到绿矾。(4)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溶液Z的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________。解析:本题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实验能力。(1)检验SO2气体可选用品红试液、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2)生成的SO2先通过C装置干燥,然后经B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最后连接装置D,显然装置D作安全瓶,防倒吸,而E中NaOH溶液用于吸收尾气。(3)根据聚铁的化学式可知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由此可推知溶液X中主要含Fe3+,因此在制绿矾时,应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的铁屑,经过滤操作即得FeSO4溶液。(4)若pH太小,酸性太强,则Fe3+不易沉淀生成聚铁,故铁的质量分数偏小。答案:(1)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恢复原色(2)d e c b 防止倒吸吸收多余的SO2(3)铁屑过滤(4)将小片pH试纸放在点滴板(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低(小)9.(2010·福建卷)工业上常用铁质溶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称取铁钉6.0 g放入15.0 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________(选填序号)。a.KSCN溶液和氯水b.铁粉和KSCN溶液c.浓氨水d.酸性KMnO4溶液②乙同学取336 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 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探究二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3)装置B 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为气体Y 中还含有Q 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为确认Q 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 于________(选填序号)。a.A 之前b.A-B 间c.B-C 间d.C-D 间(6)如果气体Y 中含有H 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 中H 2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 mL H 2),除可用测量H 2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探究一:(1)铁钉遇冷的浓硫酸钝化,因此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变化。(2)①检验Fe3+中含有Fe 2+,可以利用Fe 2+的还原性,其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根据SO 2~H 2SO 4~BaSO 4,则气体Y 中SO 2的物质的量n(SO 2)=n(BaSO 4)= 2.33233/g g mol=0.01 mol,则SO 2的体积分数为0.0122.4/0.336mol L mol L⨯×100%=66.7%。 探究二:(3)装置A 用于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 2,装置B 用于检验SO 2是否除尽。(4)因为铁钉由碳素钢制成,因此将其溶于浓硫酸中加热,必然发生C 和浓硫酸的反应,因此气体Y 中还含有CO 2。(5)为确认CO 2的存在,可以在除尽SO 2后即B-C 间添加M(内盛装澄清石灰水)。(6)如果气体Y 中含有H 2,则通过D 装置时,D 中黑色CuO 被还原为红色Cu,生成的H 2O 能使E 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答案:(1)铁钉表面被钝化(2)①d ②66.7%(3)检验SO 2是否除尽(4)C+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5)c(6)D 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 中固体由白变蓝(7)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 或E 的差量(或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 或E 的差量)[LM]。

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作业三十四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鲁科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作业三十四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鲁科版

课时作业(三十四)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3·长春质检)实验室常用浓H 2SO 4与硝酸钠反应制HNO 3,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NO 3+H 2SO 4=====微热NaHSO 4+HNO 3↑,制取HNO 3时,下列装置中最适合的是( )2.做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后,同学们发现圆底烧瓶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示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导致的,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 .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 .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3.用铁制备较纯净的三氧化二铁,下列实验方案最好的是 ( )A .使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缓慢氧化B .铁在氯气中燃烧,加水溶解,加入足量NaOH 溶液,过滤、洗涤、然后充分加热分解C .使铁溶解于稀硫酸,然后加入足量NaOH 溶液,过滤、洗涤,然后充分加热分解D .使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然后加入足量NaOH 溶液,过滤、洗涤,然后充分加热分解4.某同学为探究SO 2与Ba 2+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形成BaSO 3沉淀,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A .将SO 2通入Ba(OH)2溶液中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B .将SO 2通入Ba(NO 3)2溶液中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C .将SO 2分别通入BaCl 2溶液、BaCl 2与HCl 的混合溶液、Ba(OH)2溶液中,观察到只有Ba(OH)2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 .将SO 2通入BaCl 2与NH 3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5.(2013·上饶质检)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的实验方法,以达到减少污染,防止浪费等目的。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1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1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如果你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另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NH 4)2Cr 2O 7可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媒染剂、显影液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H 4)2Cr 2O 7的部分性质及组成进行探究。

已知:227Cr O - (橙色)+H 2O==2 24CrO -(黄色)+2H +。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 4)2Cr 2O 7固体,滴加足量浓K0H 溶液,振荡、微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

2.为探究(NH 4)2Cr 2O 7 (摩尔质量为252g/mol)的分解产物,按下图连接好装置,在A 中加入5.040g 样品进行实验。

①仪器C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②连接好装置,点燃酒精灯之前,需进行的必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结束后,依然要通一段时间的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加热A 至恒重,观察到D 中溶液不变色,同时测得A 中残留物为Cr 2O 3、B 中质量的变化为1.44g ,写出重铬酸铵加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甲醛法测定含(NH 4)2Cr 2O 7的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反应),其反应原理为2Ba 2++227Cr O -+H 2O=2BaCrO 4↓+2H +、4+4NH +6HCHO=3H ++6H 2O+(CH 2)6N 4H +[滴定时,1mo1(CH 2)6N 4H +与1mo1 H +相当],然后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

实验步骤:称取样品5.600g ,配成500mL 溶液,移取25.00mL 样品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用氯化钡溶液使227Cr O -完全沉淀后,加入10mL 20.00mol·L −1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0.200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通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题有答案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通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题有答案

2020版高考化学二轮通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练习题有答案专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1、化工生产要遵守三大原则:充分利用原料、充分利用能量、保护环境。

下列描述不符合以上某原则的是( )A.煅烧硫铁矿使用沸腾炉B.制盐酸时将氢气在氯气中燃烧C.制硫酸时使用热交换器D.合成氨时氮气和氢气循环使用【答案】B【解析】A正确,使用沸腾炉使原料充分燃烧;B错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将会使氯气剩余,不利于保护环境,而应该是首先在反应器中将氢气点燃,然后通入氯气进行反应,在氯气和氢气的反应过程中,有毒的氯气被过量的氢气所包围,使氯气得到充分反应,防止了对空气的污染;C正确,使用热交换器使能量充分利用;D正确,氮气和氢气循环使用,原料充分利用。

2、(2020玉溪中学练习)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HNO3,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I这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3Cu+2NO3﹣+8H+═3Cu2++2NO↑+4H2OB.步骤III反应速率比I快的原因是NO2溶于水,使c(HNO3)增大C.由实验可知,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铜可以继续溶解【分析】A.过程Ⅰ发生的反应为Cu和稀HNO3的反应,生成硝酸铜和NO,NO为无色气体,结合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B.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里生成硝酸铜,结合氮元素守恒,判断溶液中硝酸浓度的变化;C.步骤III反应速率明显加快,是NO2溶解于水的缘故;D.无色气体中混有的NO遇空气中氧气能生成NO2,溶解于水生成HNO3;【解答】解:A.过程Ⅰ发生的反应为Cu和稀HNO3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H2O,故A正确;B.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里生成硝酸铜,根据氮元素守恒,溶液中c(HNO3)应比原硝酸浓度减小,不会增大,故B错误;C.加入NO2后反应速率加快,说明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剂,故C正确;D.再抽入空气,NO2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可以继续溶解,故D正确;故选:B。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化学练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化学练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化学练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时,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B.分馏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必须置于液面以下C.向饱和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析出白色固体D.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将蒸气通到饱和NaOH溶液液面之上2.某同学进行胆矾结晶水测定实验,得到下(1)~(4)组数剧:实验数据表明有两次实验失误,失误的实验是()A.(1)和(2)B.(2)和(4)C.(1)和(3)D.(3)和(4)3.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4.有镁、铝混合粉末25.5克,将它完全溶于600ml 5mol/L的盐酸溶液中,若要使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则需加入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A. 1000 mlB. 500 mlC. 1500 mlD. 100 ml5.下列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及解释均正确的是()A.向漂白粉中滴入70%的硫酸,立刻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硫酸具有还原性B.久置的酚酞试液变浑浊(末变质),加入少量酒精,沉淀消失,说明酚酞易溶于酒精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KI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四氯化碳层呈紫色,说明白色沉淀为CuI2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再加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无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6.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A.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黑色物质可用稀盐酸洗涤B.失去标签的AgNO3溶液、稀盐酸、NaOH溶液、AlCl3溶液可选用(NH4)2CO3溶液作鉴别试剂C.用铜丝代替铂丝做焰色反应D.在裂化汽油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若紫色褪去即可证明其中含甲苯等苯的同系物7.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反应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8.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9.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10.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B.固体1中一定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11.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了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环境,宜采取的方法是()A. Cu+HNO3(浓)→Cu(NO3)2B. Cu+HNO3(稀)→Cu(NO3)2C.Cu→CuO→Cu(NO3)2D.Cu→CuSO4→Cu(NO3)21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是()13.铝碳酸镁[AlaMgb•(CO3)c•(OH)d•eH2O]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称取3.01g铝碳酸镁样品,溶于50mL2mol•L-1的盐酸(过量),收集到气体112mL(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40mL 3mol•L-1的NaOH溶液,过滤,将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 1.74g;再将滤液稀释到100mL,测得溶液中OHˉ的浓度为0.1mol•L-1.由计算可以确定e的值为()A. 4B. 5C. 7D. 814.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用甲图装置比较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B . 用乙图装置制备C . 用丙图装置制备并收集少量NO 2气体D . 用丁图装置制取少量金属锰15.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二、综合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16.用磁铁矿(主要成分Fe 3O 4、含Al 2O 3和SiO 2等杂质),制取高纯铁红的工艺流程如下。

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第十章 化学实验 第3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及定量实验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 必修部分 第十章 化学实验 第3讲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及定量实验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及定量实验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 .用1 mol/L 的盐酸与MnO 2反应制取氯气B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气C .用10 mL 量筒量取8.50 mL 浓硫酸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D .用湿润的有色纸条鉴别氯化氢和氯气解析:选D 。

制取氯气需要浓盐酸,而1 mol/L 的盐酸是稀盐酸,A 项错误;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的硝酸以及溴蒸气都具有氧化性,都能氧化碘离子,B 项错误;量筒属于粗量仪器,不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C 项错误。

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探究浓硝酸的性质,根据图示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试管内壁上的“黄霜”的成分是硫B .该实验既说明了浓硝酸具有氧化性,又说明了浓硝酸具有挥发性C .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尾气,防止尾气污染环境D .试管中浓硝酸可以用浓盐酸代替解析:选D 。

试管中浓硝酸易挥发,遇H 2S 气体,与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S ,A 项和B 项正确;烧杯中的NaOH 溶液与逸出的酸性气体反应,防止污染环境,C 项正确;浓盐酸无强氧化性,不能代替浓硝酸完成该实验,D 项错误。

3.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A 。

烧杯中的水冷却试管中的水蒸气,收集蒸馏水,A 项正确;NO 2可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 项错;应是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且需要加热,C 项错;D 项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 项错。

4.(2016·辽宁大连模拟)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A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溶解溶液――→硝酸钡溶液白色沉淀――→稀硝酸沉淀不溶解B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混合液――→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溶液分层――→分液得上层液体C .证明酸性条件下H 2O 2氧化性比I 2强:NaI 溶液――→30%H 2O 2溶液、稀硝酸及淀粉溶液变蓝色D .鉴定盐A 的成分是FeBr 3:解析:选B 。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doc(配有PPT课件)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doc(配有PPT课件)

---------------------------------------------------------------最新资料推荐------------------------------------------------------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练习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doc(配有PPT课件)课时 4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7 个小题,每题 6 分,共 42 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相关家庭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相关实验预期目的 A 在少量食用碱中滴加食醋探究食用碱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B 在食用盐中滴加少量淀粉液探究食用盐是否为加碘盐 C 用激光笔照射淀粉液探究淀粉液是胶体还是溶液D 将鸡蛋白溶于水后,滴加 AgNO 3 溶液验证蛋白质中含有氯元素解析碳酸钠、碳酸氢钠均能与乙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A 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食用盐中加入的是化合态的碘,不能用淀粉检验,B 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蛋白质不是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氯离子,D 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答案 C 2.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现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点燃硫黄,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可以漂白纸浆B.将 CuSO 4 5H 2 O 加入浓硫酸中,蓝色晶体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脱水性 C.把 SO 2 通入盛有滴加了酚酞试剂的 NaOH 溶液中,溶液退色,说明 SO 2具有漂白作用 D.将 Cu 片加入浓硫酸1 / 12中,反应剧烈,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解析点燃硫黄生成 SO 2 ,A 正确;选项 B 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选项 C 体现了 SO 2 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Cu 和浓 H 2 SO 4 的反应需要加热,且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不能判断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D 错。

答案 A 3.(2019潍坊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装置,试图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说明 CO 2 与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2013试题,含详解)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2013试题,含详解)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为了验证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Zn>Fe>Cu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B.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D.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2.(2013河南)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搽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3.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无紫红色固体析出铝不如铜活泼A硫酸铜溶液中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氧气能支持燃烧C 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CO具有可燃性D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溶液温度升高该反应放热4.(2012•赤峰)实验室里有稀硫酸、氧化铜、铁粉三种物质,请你设计两种方案制取铜(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案一: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 .5.(2013上海)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浑浊液进行过滤,得到澄清的滤液,对于滤液的组成同学们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与假设】大家一致认为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小明猜想还可能有氢氧化钙,小丽猜想还可能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你还能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_________ ;(2)_________ .6.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A中为了防止生成物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集气瓶中最好放入溶液;(2)B试验通过量筒中变化测出氧气的体积;(3)写出C实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4)D实验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2020年高考化学(鲁科版)总复习 第10章 第3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020年高考化学(鲁科版)总复习   第10章 第3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第十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三节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纲定位
核心素养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从问题和假
一种重要方法。
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
2.根据化学实验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进行实验探究;对实验过程出现的特殊现
①设计实验方案;
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进一步的

返 首 页
[思维建模] 物质制备与提纯的思维流程




















返 首 页
[对点训练]
1.(2019·甘肃部分学校联考)氮化钙(Ca3N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某化学
课 堂

兴趣小组拟制备氮化钙并测定产品纯度。

考 点
已知:①氮化钙极易与水反应;②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用饱和 NaNO2 溶液
真 题 体

+2NH3↑知,n(Ca3N2)=V22-00V01×221.4mol。Ca3N2 的纯度为V22-00V01×221.4×1w48

考 点 二
×100%=371V122-wV1%。开始仰视刻度线,读数(V1)偏大,终点俯视刻度线,读
后 限 时 集

数(V2)偏小,根据表达式可知,测得结果偏低。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⑥。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 课
证明 CO 的生成,但要注意 CO2 干扰。
课 后


点 二
④剩余 4 个装置,题中留有 5 个装置空白,说明有一装置重复使用。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练习题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练习题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训练题1、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A.实验目的:证明草木灰溶液呈碱性B.实验目的:检验鸡蛋壳里含碳酸根离子C.实验目的: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方案一: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方案二: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实验目的: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方案一:加稀盐酸方案二:加澄清石灰水2.实验操作是初中化学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用水区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用无色酚酞溶液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D.用燃烧区别晴纶和羊毛纤维3、甲、乙两同学用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甲同学的方案是“把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滴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乙同学的方案是“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则关于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准确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得到的氧气质量小于乙同学B.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C.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D.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中的实验现象完全相4、你尝试过使用化学知识做家庭小实验吗?下列四个家庭实验方案中,实验肯定不能成功的是()A.鸡蛋放入食醋中变成软壳蛋B.白糖溶于水,说明分子的相关性质C.用纯净水、白糖、纯碱、柠檬酸制汽水D.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5、下列相关实验的评价准确的是()A.点燃某可燃物,在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的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可燃物一定是H2或含有H2B.某混合气体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且导出后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C.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沉淀生成,可能是因为盐酸太浓D.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氮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干燥剂(假定每步都充分吸收),最后只剩下氮气6、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某自来水厂生产的主要步骤为:试回答:(1)以上步骤中,加入( )能够除去河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加入( )能够消毒杀菌.(2)生产得到的自来水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 ),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这个实验能够说明( ) .7、.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并均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定溶液中SO42-.试评价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①甲同学方案:加溶液_____ →白色沉淀_______ →沉淀不溶解.②乙同学方案:加溶液__________ →无沉淀_________ →白色沉淀.甲同学的方案①:乙同学的方案②.8.化学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后者没有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现象是:装置A软塑料变扁,装置B活塞向上运动.(1)甲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行,其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CO2与NaOH反应,还是CO2溶于水,甲同学认为能够补充一个实验来回答该问题,该实验是:做个对比实验:取两个同样大的矿泉水瓶充满CO2后,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盖上瓶盖振荡,比较两矿泉水瓶变瘪的水准.(或者打开变瘪的矿泉水瓶盖,加入少量盐酸,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若矿泉水瓶重新鼓起来,证明是CO2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只利用A装置--矿泉水瓶实行)9、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实行探究:A现象为:B现象为:C现象为: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第二组同学滴加氯化钙溶液现象为: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10.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①哪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②若将图乙步骤(Ⅳ)已经变色的小花从集气瓶中取出,再放到装有浓硫酸的烧杯中有空塑料板上(如图),一段时间后,现象是:11、某工厂的废水只含硫酸镁和少量硫酸,课外活动小组以此作为课题,探讨如何从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

鲁科版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鲁科版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二、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 •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 观察法、 观察法 实验法、 类法、比较法等。 类法、比较法等。 • 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观察外观性质 预测物质 观察外观性质→预测物质 观察外观性质 性质→实验和观察 解释及结论。 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 性质 实验和观察 解释及结论。 • 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类型 、 • 1).根据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划分: 启发性(或探究性) ①启发性(或探究性)实验设计 • ②验证性实验设计 • ③运用性实验设计 • 2).根据化学实验的工具划分: • ①化学实验仪器、装置和药品的改进或替代。 化学实验仪器、装置和药品的改进或替代。 • ②化学实验方案的改进。 化学实验方案的改进。
条件合适, 条件合适,操作方便 原理正确, 原理正确,步骤简单 原料丰富, 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产物纯净, 产物纯净,污染物少
2、物质制备题常见类型 、
给出起始物质,自选必要的原料进行物质制备。 给出起始物质,自选必要的原料进行物质制备。 限定几种主要原料,制备一种或几种物质。 限定几种主要原料,制备一种或几种物质。 用含杂质的物质为原料制备某一纯净物。 用含杂质的物质为原料制备某一纯净物。 给定几种物质为原料, 给定几种物质为原料,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制备 一种物质。 一种物质。

例1、在实验室中拟用氧化铜、稀硫酸和锌来制取纯净的铜,甲、乙 、在实验室中拟用氧化铜、稀硫酸和锌来制取纯净的铜,
• • • • • • • • • •
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溶于适量稀硫酸中; 的溶液中加入适量Zn, 甲:①把CuO溶于适量稀硫酸中;②在①的溶液中加入适量 , 溶于适量稀硫酸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即得纯净的Cu。 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即得纯净的 。 锌与稀H 反应制H 通入CuO中并加热,充 中并加热, 乙:①锌与稀 2SO4反应制 2;②将H2通入 中并加热 分反应后即得纯净的Cu。 分反应后即得纯净的 。 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纯 ,所消耗的锌和稀硫酸的量是: )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纯Cu,所消耗的锌和稀硫酸的量是: 大于” 小于” 等于”),原因是 甲 小于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 : 乙方案中氢气 的作用除了作还原剂外, 的作用除了作还原剂外,还需用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和作保护气 。 都难以保证Cu的纯 (2)丙同学认为上述两种方案所制得的 都难以保证 的纯 )丙同学认为上述两种方案所制得的Cu都难以保证 应对上述两种方案加以完善。 度,应对上述两种方案加以完善。你 是 (填“是”或“否”)赞同 丙同学的看法。 丙同学的看法。 制得的铜中可能混有锌, 制得的铜中可能混有锌,且过滤后未洗涤 理由① 对甲同学实验而言) 理由①(对甲同学实验而言) , 对乙同学实验而言) ②(对乙同学实验而言) 乙方案制得的铜中可能混有氧化铜 。 (3)请你分别对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加以完善: )请你分别对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加以完善: 将甲过滤所得的固体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不断搅拌, ① 将甲过滤所得的固体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不断搅拌,至不再放 ; 出气体为止,过滤并洗涤、 出气体为止,过滤并洗涤、烘干 ② 将乙所得的固体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 。 将乙所得的固体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不断搅拌, 过滤并洗涤、 过滤并洗涤、烘干

2020高考化学练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2020高考化学练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

2020高考化学练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专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答案】D【解析】某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该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A错误;选项B中引入硝酸根离子,错误;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可能含有碳酸根、碳酸氢根或两者的混合物,选项C错误;向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铜片,根据反应情况判断氧化性强弱,D正确。

2、实验室欲探究CO还原CuO,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④中均可盛装碱石灰B.加热的顺序为③、①、⑤C.①、③、⑤中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可将尾气用导管通入到⑤的酒精灯处灼烧【分析】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②应为氯化钙等,用于吸收水,在③中,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CO,④为碱石灰,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加热条件下,CO与CuO反应生成Cu和二氧化碳,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②应为氯化钙等,用于吸收水,如用碱石灰,则与二氧化碳反应,故A错误;B.应按①、③、⑤的顺序加热,生成的二氧化碳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故B错误;C.①为碳酸氢钠的分解,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尾气含有CO,可用燃烧的方法除去,故D正确。

故选:D。

3、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A项,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直接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AlCl3溶液,铝离子发生水解,最终得到的是Al(OH)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方法是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即可;D项,NaBr和NaI都能与氯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单质,再用四氯化碳萃取,有机层颜色不同,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D4、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解析】A项,MnO2与浓盐酸反应需加热且收集Cl2时应从长管进气;B项,Na2O2为粉末状,会从塑料板的小孔漏下来;D项,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太长。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专题训练及答案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专题训练及答案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专题训练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1.(2018·朝阳模拟)为证明铝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实验装置可达到实验目的,且方案最佳的是( )【解析】选A。

A.铝与盐酸产生的氢气从试管中逸出,锥形瓶内的空气受热压强增大,U形管中左边红墨水低,右边红墨水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烧杯中产生气泡,反应完成并冷却后导管会产生液柱,也能说明放热,但分析太复杂,不直观,效果不理想,故B错误;C.装置未形成密闭体系,无现象,故C错误;D.铝与盐酸产生的氢气会使红墨水的液面变化,该装置不能说明反应时放出热量,故D错误。

【加固训练】(2018·重庆模拟)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逐滴加入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现象正确的是( )【解析】选D。

A.硫酸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沉淀不溶解,故A错误;B.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可观察到试管口出现红棕色,硝酸能氧化I-生成I2,溶液显蓝色,故B错误;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题中没有加热,不能生成氯气,故C 错误;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能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溶液中会出现浑浊,故D正确;故选D。

2.(2018·铁岭模拟)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D。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备氨气,故A正确;二氧化碳从长导管进入,出气是短导管,故B正确;从溶液中分离碳酸氢钠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故C正确;碳酸氢钠不稳定,不能直接加热干燥,可烘干,故D错误。

3.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0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最合理(除W0外)的是)【解析】选A。

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3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鲁科版 有答案

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3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鲁科版 有答案

考点规范练33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9山东临沂兴华学校高三月考)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S 2.(2018湖南郴州质量检测)某同学查阅教材得知,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MnO 2、NH 4Cl 、ZnCl 2等物质。

他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固体溶解速率 B.操作②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C.操作③中盛放药品的仪器是坩埚 D.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杂质3.(2018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三检测)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连苯三酚的碱性溶液能定量吸收O 2;CuCl 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CO,且易被O 2氧化。

拟设计实验方案,采用上述两种溶液和KOH 溶液逐一吸收混合气体(由CO 2、CO 、N 2和O 2组成)的相应组分。

有关该方案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上述3种吸收剂,气体被逐一吸收的顺序应该是CO 2、O 2和CO B.其他两种吸收剂不变,O 2的吸收剂可以用灼热的铜网替代C.CO 的吸收必须在吸收O 2后进行,因为CuCl 的盐酸溶液会被O 2氧化D.在3种气体被逐一吸收后,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HCl4.(2018江苏化学,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向NaCl 、NaI 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 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K sp (AgCl)> K sp (AgI)5.(2018天津耀华中学月考)欲用下图装置对所制备的气体进行除杂检验,其设计方案合理的是( )6.(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高三精英联赛)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 )A.用装置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 +B.用装置乙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用装置丙进行中和热的测定D.用装置丁加热熔融NaOH 固体7.(2019河北邢台高三月考)实验室用HCl 和O 2制备氯气并检验氯气性质的装置如图所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解析:A项,根据浓、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的剧烈程度可比较浓、稀硝酸氧化性的强弱;B项,白色AgCl沉淀转化为黑色Ag2S沉淀,说明Ag2S比AgCl更难溶;C项,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不能根据其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弱,而应根据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D项,对照实验中只有浓度不同,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情况。

答案:C
2.对于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